初中生物教學反思(集合14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生物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1
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發展變化的今天,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扎實的、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牢牢把握“求實、求活、求新”的教學三原則,不斷取得新的教學成果。
一、求實——扎實嚴謹,聯系實際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要切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要通過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生物要領的理解。對生物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講清生物規律的適用條件和范圍及生物規律中各生物量之間的關系,必要時對其相關的概念規律要加以比較區別,消除學生對生物概念規律的模糊感。
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系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在課堂講授中,教師應盡量列舉大量的生活、生產中的實際,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在習題的講析中,選例除了要注重習題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習題的實用性,以及滲透相關學科知識的結合性。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除了課本上必做的演示實驗外,教師應當善于觀察,挖掘生活實例中的生物原則,設計一些實驗裝置在課堂上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求活——方法科學、靈活多變
教師在課堂講授中,應根據課程結構設置內容特點、課型特征以及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環境,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知識方法教育要靈活,在課堂上,教師應根據不同的課型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思維方法訓練要靈活。在解決生物問題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不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問題,做到一題多思,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題一解,教師應當有目的對學生進行各種思維訓練。
三、求新——轉變觀念,創新教育
“求實、求活、求新”三原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是有機的統一體。二者相輔相承,層層遞進,求實是基礎,求活是關鍵,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備扎實嚴謹的基礎知識,才能轉變成靈活的思維方法,最終表現出獨特的創新能力。
通過上面對初中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論文的知識內容學習,希望可以很好的幫助同學們對生物知識的學習,相信同學們會在考試中取得很好的成績的哦。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2
6月19號,教研室徐主任帶領城關中學、銅井中學、代莊中學三處學校的部分老師,來我們學校進行聽評課交流學習,徐主任做了重要講話,首先肯定了我們學校的變化:
1、教師理念的轉變,課堂教學深入落實126策略,積極套用四段六部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不流于形式,已見成效。
2、學生的轉變,學生從原來的被動學習轉變為自主學習,由原來聽老師講轉變為自主探究、互助、交流、展示。教師退到幕后,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3、濃厚的課改氛圍, 在曹校長的帶領下,積極課改的領導和老師們,每天都忙碌著聽課、評課、反思、總結、實踐。所以課改已有了小小的成功。
課改以來短短的四個月,徐主任是第五次來孫祖中學聽評課,作報告,可見,他對我們學校的課改是多么重視,有了徐主任的引領和大力支持,更加堅定了我們課改的`決心。短短的四個月,已有十幾個學校的領導和部分老師,來我們學校進行交流學習。可見,孫祖中學的課改已走在同行的前列, 同時他們的到來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壓力,也是巨大的動力,更堅定了我們課改的信心,我們繼續努力,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定會取得課改的成功。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3
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質的運動、物質結構及變化、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同時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以技術應用廣泛、知識創新快的特點,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和不斷的創新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發展變化的今天,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牢牢把握“求實、進活、求新”的教學三原則,不斷取得新的教學成果。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應當扎扎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需要通過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生物要領的理解。對生物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講清生物規律的適用條件和范圍及生物規律中各生物量之間的關系,必要時對其相關的概念規律要加以比較區別,消除學生對生物概念規律的模糊感。
在習題講析中,要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即啟發引導學生認真審題,挖掘隱含條件,抽象生物情境,提出規律列式求解,做出結論并加以討論等,做到解題過程步驟完整,推理嚴密。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4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生物科學的基本方法。
初中生物新教材學生課堂實驗共37個,這充分體現了生物教學大綱指出的“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生物科學的基本方法。”努力創造條件,結合學生心理、生理特點,克服困難,完成大綱、教材規定的課堂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潛力,發展智力,提高學生素質,提高生物教學質量,是我們生物教師的職責。自己經過三年的初中生物實驗課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1、明確實驗目的,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心理學告訴我們,目的是人采取行動的結果,而動機則是激勵人去行動的動力。學生明確實驗目的,自覺地產生動手實驗的內部動機,實驗效果就會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級學生好奇、好動,對實驗陌生。有的學生認為上實驗課好玩,缺乏科學態度,有的學生認為升學不考,學習目的不明確,這些都給實驗課組織教學帶來必須困難。因此實驗前除要求學生明確教材上的實驗目的外,還要明確該實驗在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實際應用。如上顯微鏡使用一課時,提出醫生對貧血、癌癥等疾病的診斷,除看、問、查以外,還要透過化驗,用顯微鏡、電子顯微鏡等對病人患病部位的細胞組織等進行病理診斷,才能得出結論。沒有科學手段會使病人誤診,嚴重時會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同時介紹顯微鏡在工、農、醫學方面的廣泛應用,以此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樹立科學態度,提高學習興趣,這樣有利于克服組織教學難的問題。
2、指導學生掌握實驗步驟的方法,規范操作。
實驗步驟是學生動手規范操作的要領,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規范操作,實驗才能成功。因此實驗前指導學生預習,將實驗步驟由繁化簡,抓住每一步的關鍵詞語串通于實驗步驟之中能夠收到好的實驗效果。如顯微鏡使用過程中的“三個一”:一、安放距桌邊一掌(5—7cm);二、對光要目(目鏡)物(物鏡)通光(通光孔、光源)一向線,光強用平面鏡,光弱用凹面鏡;三、觀察時標本對孔正中距離物鏡一厘米,視野中出現標本顏色或雜質時觀察目標即將到位,微調粗旋鏡升降,細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標時緩緩移動玻片標本即可找到。教師規范操作一步,邊講該步的注意事項,邊讓學生模仿操作一步,教師巡視,及時表揚規范操作快而且準確的學生。糾正錯誤操作,如用左眼觀察時,糾正學生用右眼觀察或閉著右眼的習慣,轉動轉換器時,糾正扳物鏡的錯誤操作。這樣學生很快對好光,觀察到標本在視野中的圖象。用完顯微鏡擦干凈外表。轉動轉換器,把物鏡偏兩旁,放回鏡箱原處。制作臨時裝片的實驗,先將擦→滴→取→展→蓋→染的實驗步驟寫在黑板上,讓學生看書了解每一步的涵義,圈上關鍵的詞語,教師再講每一步的涵義及注意的問題,邊操作邊叫學生模仿操作。然后強調注意事項。滴一滴清水,太多易外溢,太少易出現氣泡。取材薄而透明透
光易觀察,展平防重疊,輕蓋防氣泡。氣泡與細胞的區別,氣泡圓邊厚黑,中間亮白,輕壓變形。這樣學生很快掌握步驟、要領,在顯微鏡下觀察到自己制作臨時裝片中的細胞,認識細胞壁、細胞質、細胞核(細胞膜緊貼細胞壁,在光鏡下看不見),然后繪出細胞結構圖。這樣學生就到達了實驗的目的要求,興奮不已,終生難忘。
3、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
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規范操作是進行實驗的基礎,而對實驗現象的認真觀察,是到達實驗的目的、探索實驗結果的關鍵。但學生在實驗中往往重視操作,忽視觀察、分析。如在解剖鯽魚的實驗過程中,學生認為解剖完了,實驗就做完了。針對這一問題,我在實驗前編好實驗指導,要求學生預習實驗時準備好硬紙板,在必須的位置寫上鯽魚各器官、系統的名稱。做解剖鯽魚實驗時,先讓學生觀察魚的各種鰭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然后,按步驟規范操作解剖,將觀察后的器官,系統解剖放在硬紙板寫好的相應位置上,并在實驗指導的空白處填上相應的結構及功能,教師檢查評分。我在下一節課前5分鐘小測驗,結果181名學生有160名均在90分以上,其余在80分以上。這樣透過學生動手、動眼、動腦、觀察、分析思維,培養了學生認真的科學態度,掌握了知識,提高了潛力。
4、對教材要求掌握、難度大的實驗進行考查。
我在班上進行了實驗考查,如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探究種子成分,鯽魚的解剖等。在上完植物的基本結構后,對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的實驗進行考查,這個實驗既考查了顯微鏡的使用,又考查了臨時裝片的制作,也考查了對細胞結構的認識,為后面的生物實驗打下基礎。我參照了高中畢業生物實驗考查《顯微鏡使用和臨時裝片制作》的方式及評分標準,三分之一的學生在5分鐘內完成,評90分以上;多數在8分鐘內完成,評80分以上;極個別的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的,評60分。這樣透過實驗考查,促使學生認真預習、復習、動手操作。對實驗操作差的學生及時發現,加強個別輔導,做到人人過關。這樣克服實驗儀器少、學生多、難于動手的矛盾,提高了學生對學習生物課的興趣。綜上所述,透過實驗教學,培養了學生學習生物科學的基本方法,認真的科學態度,發展智力,提高了學習生物的興趣,從而提高了生物教學的質量。
透過幾年的生物實驗課教學實踐,我體會到生物實驗課對提高生物學科的教學質量能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自己決心將實驗課的改革,繼續深入進行下去,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提高生物教學質量。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5
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發展變化的今天,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不斷取得新的教學成果。
一、求實、抓基礎,聯系實際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要切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要通過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生物要領的理解。對生物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講清生物規律的適用條件和范圍及生物規律中各生物量之間的關系,必要時對其相關的概念規律要加以比較區別,消除學生對生物概念規律的模糊感。
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系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在課堂講授中,教師應盡量列舉大量的生活、生產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在習題的講析中,選例除了要注重習題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習題的實用性,以及滲透相關學科知識的結合性。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除了課本上必做的演示實驗外,教師應當善于觀察,挖掘生活實例中的生物原則,設計一些實驗裝置在課堂上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方法科學、靈活多變
教師在課堂講授中,應根據課程結構設置內容特點、課型特征以及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環境,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知識方法教育要靈活,在課堂上,教師應根據不同的課型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思維方法訓練要靈活。在解決生物問題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不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問題,做到一題多思,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題一解,教師應當有目的對學生進行各種思維訓練。
三、轉變觀念,創新教育
“求實、求活、求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是有機的統一體。二者相輔相承,層層遞進,求實是基礎,求活是關鍵,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備扎實嚴謹的基礎知識,才能轉變成靈活的思維方法,最終表現出獨特的創新能力。
新一輪的教育課程改革頒布了初中課程的課程標準,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教學的新要求,就初中生物新教材教學過程中如何進行教學反思問題進行探討。
在新課程形勢下要求:一個稱職的初中生物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共進。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學習的習慣。可是,如果生物教師對于教學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時吸收他們的研究成果,自己對教學又不做認真思考,“上課時,只是就事論事地將基本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下課后要他們死記,而不鼓勵他們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轉變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生物問題的空間呢?那么,教師首先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新課程下生物的教學反思對于教師生物專業發展有很大的作用。當代國內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師即研究者”。教學反思中的“反思”,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教師的一種經常的、貫穿始終的對教學活動中各種現象進行檢查、分析、反饋、調節,使整個教學活動、教學為日趨優化的過程。這無疑會促進教師關注自己的教學行為,深入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
總之,雖然新課程下關于生物教師教學反思的研究,目前還是個新課題。許多的反思問題都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但生物教學反思對生物教師的成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生物教師實現自我發展有效途徑,也提高生物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更會促使生物教師成長為新時期研究型、復合型教師。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6
初中生物雖然內容比較簡單但是學生接觸到的第一科理科學科,對于培養學生的對理科的學習興趣和理科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認識到這一點筆者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就非常注意從教學方法的和學生的學習方法方面對學生興趣和能力的進行培養
1、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開課即一堂課的開始,心理學研究表明:精彩而藝術的開課,往往給學生帶來新異親切的感受,不僅能使學生的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迅速由抑制轉為興奮,而且還會讓學生把學習當作一種自我需要,自然地進入學習新知識的情境。課的導入是生物學課堂教學的首要環節,開課激趣激疑,激活學生的“動情點”,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可采用問題型、娛樂型、直觀型、實驗型和說課型等開課方式導入新課,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振作學生精神,讓學生帶著強烈的探究欲望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這樣,在師生互動配合下,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正所謂良好的開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2、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
(1)指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是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學習創新能力。
學習游戲就是要打破傳統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形成科學的高效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學習人類傳染病的種類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把常見的一些傳染病作如下歸類:呼吸道傳染病:拜拜飛馬流星拳(百日咳、白喉、肺結核、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猩紅熱)消化道傳染病:雞傷病系二蟲(脊髓灰質炎、傷寒、病毒性肝炎、蛔蟲病、蟯蟲病)血液傳染病:瘧疾流出黑絲蟲(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黑熱病、出血熱、絲蟲病、)體表傳染病:沙眼疥瘡癬,炭(炭疽病)破(破傷風)血吸與狂犬。這樣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很快就能記住了。在學習神經系統時,名詞多而抽象,可以把易混淆的名詞列出來,讓學生在組成和分布上分析、比較它們的異同點。例如灰質和白質、神經中樞和神經節、中樞神經系統和神經中樞等。當學到“神經元”時教師可讓學生取一節有節的樹枝,那么枝節就可比喻為細胞體,較細的可看為樹突,較粗的就可比喻為軸突。樹皮就可理解為髓鞘,那么較粗的枝條和樹皮合起來就“組成”了一條神經纖維。像這樣在學習過程中把知識進行創造性地再加工,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2)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系統梳理知識的能力
學生的學習過程的是一個積極主動的認識過程。只有經過學生自己的思維。概括和理解,生物學知識結構才能真正被接納為認知結構。從而獲得深刻的領悟。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具有積極的探索欲望,同時在教學中利用一切教學材料,生活實際現象引導學生去探索。分析和總結,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本身構成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例如在傳染病后,我就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某人患了重感冒。出現流黃鼻涕和頭昏的現象,請學生分析原因。要解決這一問題,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主動參與。積極探索,把上述實際實際問題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教師可行引導學生思考感冒屬于哪一種傳染病?是由什么病原體引起的?學生在這樣經常性問題解決過程中,領略到了問題解決的一般方法。經過長期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估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對知識的系統梳理是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知識的系統規律。及時對知識進行梳理。如在學習心臟的結構時,可啟發學生結合實物或掛職圖將其總結為“四腔”“八管”(主動脈、肺動脈、上腔靜脈、下腔靜脈各一條。肺靜脈四條)“兩瓣膜”(指房室瓣和動脈瓣兩種)。而在學習人體“血液循環”時,不同部位血液的性質可概括為:“左心動。右心靜。肺相反。體相同”。這樣學生懂得生物學“怎么學”、學什么“。長期訓練可培養自學的習慣。有利于形成學習創新能力。
(3)培養學生設計簡單實驗方案的能力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置情境,鼓勵學生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學知識后,可讓他們親自設計實驗。在實驗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都可讓他們去試一試。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和按書用做的感覺和效果是不太一樣的,通過這些過程,既能培養他們獨立且科學地思考問題的能力,又能培養他們觀察、實驗、思維、自學等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7
初中生物科學的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它的目的并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為一今后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的基礎.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一直以培養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課堂設計、每活動
安排以學生為中心,并且以培養學生素質為中心的.
老師,教材是要的,教材老師來說只是承載知識的工具,而教學的依賴.一名教師,要所教年級的教材,還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要知道在整個初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些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培養和等等.在我的教學中,通常我把教材中的知識的`安排糅合成專題,然后再學生的學情安排教學進度.并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的活動,例如課堂小游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松的學習中知識.
生物學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生命和生命活動規律的學科,很強的實踐性和嚴謹的科學性.生物學以技術應用、知識創新快的特點,的應用性和的創新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展的,每一位生物老師應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靈活多變的思維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應牢牢把握"求實、求活、求新"的教學三原則,新的教學成 果.
在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需要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對抽象生物要領的理解.對生物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學生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要講清生物規律的適用條件和范圍及生物規律中各生物量之間的關系,必要時對其的概念規律要區別,消除學生對生物概念規律的模糊感.在習題講析中,要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的學習習慣.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8
自從1997年新實驗室建成,以及又經歷了幾次“普實”驗收后,我校無論是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分組實驗都有了很大的改觀,實驗教學已成為我校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教學中我們能注重實驗前的準備和實驗教學中操作,還能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但是我認為這是不夠的,在實驗教學中更應該重視實驗教學的反思。現將我的幾點反思總結如下:
一.反思器材準備和實驗后的器材整理
每次實驗教學完成之后,都應對此進行反思,看實驗器材準備是否合理,實驗結束后器材的整理是否得當。這有利于提高教師的實驗教學水平以及培養學生的實驗規范性能力。我曾教過一次學生實驗。操作是:給定一杯鹽水、一架天平及砝碼、一只量筒,要求學生利用給定器材測出鹽水密度。同時要求學生遵守實驗室紀律。在實驗過程中就發現有學生把量筒裝鹽水直接放到天平上稱,還有學生把過多的鹽水往地上倒。實驗結束后反思:實驗中有學生操作不規范的一面,但是老師在準備器材的過程中也存在問題:鹽水過多,超過了天平量程,也造成了一定的浪費。實驗結束時,發現不少學生將器材隨意擺放、砝碼未收回盒內、量筒放在桌子邊,沒放在安全的地方等。這就提醒我們老師,在今后的實驗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實驗規范性方面的教育。
二.反思實驗原理
在實驗結束后,圍繞實驗原理進行反思,可變通實驗原理公式,使實驗方案更為簡潔,實驗結果更為準確,同時也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例如:“測定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原理公式是η=w有/w總=gh/fs,需用彈簧測力計測出重物的重力g、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用刻度尺測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繩子末端移動的距離s。若反思一下實驗原理公式可變通為:η=gh/fs=gh/fnh=g/nf。此時可只需用彈簧測力計測出重物的重力g、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觀察承擔物重的繩子的段數n,即可方便地測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如果學生對實驗原理進行了總結,就會加深對實驗過程的理解,明白實驗中為什么要這樣做,而不是機械的學習了實驗操作。學生的'獨立動手能力會得到迅速提高,實驗的興趣也會增強。
三.反思實驗方法及過程
教材中的實驗方法固然很好,但是仍有一些方法和過程在具體的實驗中會有一定問題或不足。對實驗方法和過程的反思能夠幫助我們改進實驗、提高實驗的成功率。同時也能讓學生對實驗結論更加信服。如慣性實驗之一:在裝水的玻璃杯上放一塊紙板,在紙板上放一個雞蛋,然后將紙板彈出去,雞蛋由于慣性保持靜止狀態而掉進杯子中。可是在演示時,就算經驗豐富的老師也容易將紙板彈翻,雞蛋掉在地上而實驗失敗,我也遇到過這樣問題。后來我發現本實驗可進行如下改進:在紙板的另一邊拴一根細繩,實驗時水平的將紙板拉走(這一點很容易做到),雞蛋就不易掉下來了,提高了實驗的成功率。
四.反思實驗現象
教師更應對實驗現象進行反思。特別是實驗現象與事先預想的或與學生想象的不不相符時,找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利于改進實驗教學,提高實驗教學能力。例如“組成串、并聯電路”實驗中,兩燈泡串聯時發現一只燈泡亮,另一只燈泡暗,學生提出疑問:“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兩燈泡會同樣亮,怎么會一只亮一只暗呢?”為此,引導學生進行反思:(1)這兩只燈的燈絲長短絕對一樣長嗎?對電流的作用會一樣嗎?(2)學生學習了功率后,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如下思考:決定燈泡亮度的是燈泡的實際功率,雖然串聯電路中的電流相等,但根據p=i2r可知實際功率的大小還取決于燈泡電阻。所以會出現燈泡一亮一暗的現象。通過對上述現象的反思,學生就理解了決定燈泡亮度的是實際功率,而不單是電流或電阻大小。當然,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我們還應該有更多的反思,這只是我的一些想法,更是我的努力方向。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9
在實驗課的教學中,我認識到對學生進行科學素質及思想情感的培養,要遵循低起點重過程高要求的原則。
實驗探究法教學中,借鮮鮮活活的生物,老師精心創設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低起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親自參與:動眼看、動手做、動口說、動耳聽、動腦思,五官并用。并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掀起一個又一個學習高潮,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樂趣(重過程);學無止境,對學生進行科學素質和思想情感的培養,不是幾節課所能完成的,教師要高瞻遠矚,從培養21世紀有用之才的角度開展工作,教學內容不拘泥課本,通過聯系實際達到對知識的遷移運用,通過課外實驗延伸,學生在深入追求生物知識的同時,逐漸形成熱愛生物科學的志趣(高要求)。
這樣對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就能落到實處,學生的思想情感就能逐漸得到升華。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10
踏踏實實抓復習,認認真真促高效——打造生物復習課高效課堂的嘗試
伴隨著打造高效課堂的活動開展,剛剛步入生物教學的我也嘗試著在生物復習課教學中打造點課堂的高效。只是初不嘗試,敬請各位生物教學的前輩們批評指正。
第一、充分做好課前準備保障高效的課堂。
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主要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與思想水平,符合學校現有的實際條件。這樣設計出的教學方案才切合實際,才具有可操作性。“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實現課堂高效,必須下足課前準備功夫,備課不是單純地寫教案,而必須備教材、備學生(因為我們這里的學生七年級的各個班教學情況不同,學生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樣。),不僅要花功夫鉆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復習的重難點,更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特別要注重學生對以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為我們這里的學生七年級的各個班教學情況不同,學生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樣。),合理設計教學活動,要設計高質量的有針對性的課堂練習,根據教學過程的設計和教學的實際需要準備好各種資料。仔細考慮課堂教學中的細節問題,對于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的認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慮,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設計應急方案,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第二,上好復習課,強化作業落實
1.每節課要有精彩的引言;不同問題之間要設計好簡明扼要、準確而富有生命活力的過渡性語言。
2.教師事先設計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的提綱,將學生自學的內容,以導學提綱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具有明確的目的。自學提綱既有教材基礎知識的提取,也有學生自學過程中應思考的某些問題。
3.設計一定量的檢測題目通過印發、小黑板、幻燈片、投影儀、多媒體課件等形式呈現給學生,并盡量在課堂上將檢測結果反饋學生的掌握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
4.教師上課要關注學生學習狀態,要學會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隨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并學會進行課后反思總結,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提出不同看法。可讓學生把一些零碎的知識組織起來,使之系統化。生物學知識,本來有它固有的聯系,但在教材編寫時,不得已將它們分割開來,編入不同章節中。我們在教學中,因學生的認識能力方面的原因,因不能聯系太廣而給學生以零散的感覺。復習時,可以將分散了的有關知識集中起來,經過比較來理解他們的內在聯系和規律。如各類不同植物的生活習性、形態結構各不相同,通過比較復習,可以讓學生理解各類植物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進化過程,并加深對這些植物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的了解。
也可使學生準確地掌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中學生認識事物時,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質特征,對那些相近的概念、名詞混淆不清,琢磨不定。有比較才能鑒別,一切事物總是相比較而存在的。在復習時,把這些名詞、概念放在一起經過比較,有利于學生加深對這些名詞、概念的理解。如:學生對細胞分裂和細胞分化很容易混淆,往往弄錯,在復習時,把這兩個概念放在一起,并加以比較,學生一般能弄懂:細胞分裂使細胞數目增多,其所有的細胞在形態結構和功能上都是一樣的;而細胞分化并沒有細胞數目的增多,而是使細胞在形態、結構和功能上都發生變化,形成各種組織。
還可讓學生通過比較培養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任何事物的特點必須在相互比較中才能充分地顯示出來。因此,采用比較法,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比如: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有什么聯系和區別?學生必須用比較法,從邏輯上找出對比項目:場所、條件、原料、產物、能量轉化等等,然后分析出對立面和統一面,得出答案。并從中看出二者的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
5.學生難于理解的問題,注意變換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應多列舉學生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實例,不要翻來覆去一味地講。教師能熟練的從網上查找下載教學資源,豐富和完善我們的課堂教學。
6.每節課前課后有一個小小的測驗,以檢驗學生上一屆可所復習內容,當堂反饋,講評時要注重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歸類講評,并在方法、技巧、規律和規范上對學生進行指導,還可以有必要的拓展訓練。
通過各種方式,努力把生物教學與學生們的生活聯系起來,去實現從生物學到生活,從生活到社會的跨越。學生們會把在生物課中學到的.知識應用于生活,也會用生物學知識參與社會活動。
第三、優化“學、講、練”時間安排,促進課堂學習的實效性。
時間就是效率。抓緊時間,用好時間才能保證課堂的高效率。我們要改變觀念,變教室為學室,變教時為學時;要樹立責任感,摒棄我的課堂可以隨意支配的觀念。 一堂課一般由檢測、講解、學習和練習幾部分構成。講的時間不宜超過20分鐘,練的時間不宜少于15分鐘。這里的練包括教學過程中的訓練。課堂上要精講多學多練,教師要精心安排學、講、練的內容,以保證各個環節的時間。練習到位、鞏固課堂教學效果,就要求教師還必須在課堂練習題的設計和靈活使用上下功夫。生物課堂教學中安排學生練習的時間要根據復習內容的不同需要靈活掌握。及時反饋是高效課堂必須要考慮的一個策略,作為高效課堂教學,嘗試、探索、自學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旋律,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完全可以對學生進行當堂的面批面改,反饋當堂化能夠迅速檢測效果,通過反饋的作用又可及時看到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及時糾正并激發上進心。教師可以據此調整教學節奏,及時進 行矯正教學等。這對確保生物課堂教學優質、高效十分必要。
課堂教學特別是復習課是一個龐大而又復雜的動態系統,教學效率受許許多多因素的影響、制約,現代的課堂知識是多元化的,具有多樣性的,然而追求教學的高質量、高效益,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是每位教師的強烈愿望,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學習的一般規律,制作合適自己也適應孩子們的一套教育方法,這套方法不僅具有傳統教育的優點更需要高效實用,使之能夠引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 果,幫助學生高效學習,早日成才。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11
反思我想要的課
期中考試快到了,和許多科目一樣,進入了復習階段,本次考試我們考到第二章,自我感覺新課后的復習輕松了很多,也比以前用心了一些。不是說以前不用功,只是沒按照小組合作的形式用這么多心思。復習中,我把第二章的內容歸納成三大塊,一、本章的概念,要求小組找出后講臺上展示,(離開所有材料,并能舉例)二、本章的一些關鍵數據,要求各小組列在筆記本上,可在講臺依照筆記宣讀。三、在本組小黑板寫出所有可能的圖解,這是本部分內容的難點和重點。
在第一節課上,我明確地布置好復習內容及要求,然后按自己的想法巡視并調控指導,結果不知不覺中展示的時間不足了,最后的重點難點問題沒達到自己預想的效果。課后,我及時地進行反思,發現在學生自主復習階段效率不是很高,主要表現在學生有些內容不確定,不夠深入,所以復習中隨意性較大,勁頭沒體現出來。在接下來的課上,我進一步明確了復習要求,限制了時間,學生們勁頭比第一節課足,學習的效果較好,時間也比較合理。第三節、第四節一節比一節滿意,最后,感覺挺對不住第一個班級。當然,每一節課都有不完美的.地方,我們只要不斷反思,不斷改進,就一定能有我們想要的課。
反思課改預言
期中考試快要開始了,這一階段的課改下來,單從成績上看,肯定有波動較大的同學,(升或降),升者是因為他們喜歡這種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掌握起知識較順暢,他們的性格特點注定在交流中他們能收獲很多;而下降的同學也許是一些基礎較好的同學,他們習慣認真聽講,獨立思考,并刻苦勤奮,不善于與別人交流,他們對合作學習一開始有所抵觸,甚至排斥,適應的時間較長又帶有情緒,可能導致下降。
當然,影響成績變化的因素很多,但近段時間的課改絕對是一個直接因素。推而言之,也不單是學生個體,學科、班級可能都有影響。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12
以往的生物教學主要讓學生背誦課本知識,因此學生只是機械性地死記課本內容,一碰到理論聯系實際地問題就無從下手。為此我從傳統的教學方法、觀念中解脫出來,運用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大膽創新、勇于探索,注重運用多種方法和形式,強化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以下是我個人對教學的幾點反思:
一、在教學中融入一點生活味,把“死知識”變為“興趣知識”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好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既有經驗及社會實踐為基礎展開,創設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即學生在“動手做”和“動腦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動中體驗、感悟乃至發現和解決問題。
二、教學中“教師為輔,學生為主”的自主式學習。
要使學生掌握生物學習基本功,并在學習中不斷地實踐和應用,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必須改變傳統教學的重教不重學,重記不重做等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方式、教學方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應做到“學生自主學習,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13
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和所聞,借助掛圖(或教材插圖),可以歸納出青蛙的生殖和發育包括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個階段,并采用與家蠶比較的方
法,得出其生殖和發育的特點是完全變態發育。
在昆蟲的變態發育有“幼蟲”和“成蟲”兩個階段,青蛙的變態發育有“幼蛙”和“成蛙”兩個階段,對于動物而言可統稱為“幼體”與“成體”,這樣有
利于學生簡單而清晰地掌握這些名稱。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幼體發育必須在水中進行,幼體要經過變態發育才能上陸地生活,因而兩棲動物對環境的依賴性很大。隨著水污染的.加劇和環境的惡化,兩棲動物的種類已十分有限,僅存有尾目、無尾目、蚓蠑目4000余種。介紹兩棲動物和環境的關系,可以對學生滲透環境保護教育。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14
教書十多年以后,愈發覺得“講——教——授”三者有區別。尤其學校在推行使用師生共用講學稿以后,這樣的感覺就更加強烈了。還聽過這樣一句話:“糊涂講,明白學”比“明白講,糊涂學”要有效的多,更是給了我這個語言表達能力還不錯的老師一個新的思考:就算你妙語連珠,充其量就是老師的個人表演秀而也,關鍵的學習效果并不僅僅建立在教師的“講”之上。剛剛又看到了這樣一句話:學到了知識是謂“教”,學會了思考方為“授”。
“講”對于任何一個教師來說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初登講臺的新老師,總是擔心自己沒有講完課,沒有完成教學目標,很想抓住重難點卻偏偏暴露了老師對重難點掌握不到位的硬傷。對很多孩子來說,老師似乎什么都講到了,但結果自己卻不見得可以很好掌握——單向發送的大量信息對絕大部分學生真的是個負擔。這樣的一節課,基本就屬于老師的滿堂灌,“講者”顧得了講,自然顧及不了其他更多的東西,例如學生的學習狀態的調動等等,這種做法其實也屬于自欺欺人地完成講課任務的表現。
其實,尊重和遵循教材的編寫流程,教師圍繞教學目標,盡力的展示自己的口才,自然流暢,水到渠成,肯定是每一個教師教學成長路上必經的一個過程,我也不例外。由此帶給自己的直接顯見的后果就是嗓子越來越不好使,乃至發展成我們的職業病——慢性咽炎。
隨著教學經驗和教訓的積累,還有新課標的實施、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自己能講的基礎上,我們要朝精講的方向努力。不講廢話、不講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還可以放手讓學生彼此之間“兵教兵”,當老師的學會傾聽,逐漸學會照顧學生的信息接收能力和效果。“教與學”這兩條腿終于可以一起走路了,但二者的關系其實還沒有協調好,該怎樣走、方向在哪里,可以說“結構與功能”還未能真正相適應,有點象剛學會走路的小孩子,走得搖搖晃晃不說,還特別容易摔跤。
學校在實施以講學稿為載體的.教學改革試驗以來,把許多的教師教學語言轉化成了文字以紙質形式印發到學生手上,提前讓學生介入學習。學生的學習困難可以顯性地在講學稿上暴露出來。也使得老師可以通過二次備課掌握學生的已知與未知,對于學生自主學習已經掌握了的知識敢于放手,對真正存在困難的部分重挖、深挖,真正的為學生的學習服務,拋棄一切的花拳秀腿。
因此說,以講學稿為依托,尊重學生的學習困難、遵循學生知識獲得的規律,“講、教、授”都是為了學生的學習而服務的,找到“三合一”的突破點,一定可以用好寶貴的45分鐘,創造高效和實效的課堂。
想想自己,估計勉強可以達到“教”的層次,革命尚未成功,我仍需努力。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初中生物教學教學反思10-30
初中生物教學的反思11-12
對初中生物教學的反思11-15
初中生物 教學反思10-27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05-31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精選11-25
初中生物的教學反思10-29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12-16
關于初中生物的教學反思11-22
有關初中生物教學反思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