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的教學反思
在課堂的探究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充當探討問題的主人。這一從引導者到組織者的轉變,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如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地理的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地理的教學反思篇【一】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通過使用新教材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一、轉變自己的角色新課程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為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很注意創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來積極思維與想象。
二、學會欣賞學生、賞識學生"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教師在尊重學生的同時,還要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
1、贊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
2、贊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
3、尤其要注意贊賞那些智力一般,成績一般,性格內向,膽怯的學生。這樣做,會有不少驚喜的發現。我們老師不要吝嗇你的表場,學生的心靈是純潔透明的,天真爛漫的,十分在乎老師那本來就不多的表揚,而傷心于老師的批評與指責。我們要學會欣賞學生、賞識學生、努力作學生智能的催化劑。
三、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教師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中獲得知識,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有一定成就感,激發學習的興趣。
在近一個月的教學中,我千方百計做到四個基本點:設情景激發點,讓學生都想學。設思維展開點,讓學生都會學。設認知停*點,讓學生都學會。設心理交流點,讓學生都樂會。其實,每當茶余飯后之時我還在反思:一些學生在上堂課的表現,思緒是否還游離在課堂之外?為什么個別學生上課時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課經常不帶書……或許是因為沒有及時賞識他的各種變化?還是因為沒有滿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轉化還有哪些好對策?我還在進一步不斷反思。
地理的教學反思篇【二】
教學反思行為,如同教師的研究、示范、指導、應答行為一樣,是教育活動中教師全部教學行為之一,也是現代教育的特征行為。教學反思有助于對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習適度地調控,使不盡相同的學習過程在合理的教學方法支持下,得以包容并相得益彰,教學反思是教育評價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課改的客觀要求。那么,教學反思有哪些策略,哪些途徑,應當把握哪些度呢?
一、合理的教學反思要看是否關注創新的教學方法
教學系統論認為,現代教學已不再是簡單零碎的'教給學生知識,而是幫助其建立學科系統設計觀念,使之學會自主學習。現階段的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對探究性教學(重展示、重設疑、重建模、重人格魅力)的認識和掌握還有一段距離,而學生的研究性學習(重過程、重應用、重體驗、重全員參與)的行為還遠未形成。因此,要適應課改要求,教師應在手段多樣性、過程自主性、目標發展性、形式新穎性前提下,探索創新的教學方法。以“34個省級行政區”(《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教學為例,該片段如果采用傳統教學法中的講述法組織教學則效果不佳。從教學方法創新角度出發,教師嘗試以“快樂教學”中的巧用游戲法,采用多媒體技術制成“中國政區拼圖”,引導學生開展拼圖競賽活動,寓教于樂,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活化了課堂教學。具體操作如下:
[教師啟發]簡要地介紹拼圖游戲的操作方法及競賽規則。
[學生活動]學生出于好奇,躍躍欲試地進入競賽活動狀態中:
第一輪:可以看課本(《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七頁“1。7中國政區圖”),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一、位于東北的3個省;二、位于北部邊疆的1個自治區;三、位于黃河中下游的6個省、直轄市;四、位于長江中下游的7個省、直轄市;五、位于南部沿海的7個省、自治區、特別行政區;六、位于西南的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七、位于西北的5個省、自治區。)在電腦上完成拼圖。
第二輪:不可以看課本(同上),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同上)在電腦上完成拼圖。
第三輪:正式開始競賽,不可以看課本(同上),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同上)在電腦上完成拼圖。
[教師點評]對學生所取得的成績及時給予肯定。成績居前六名者,可以獲得獎品(注:“中國政區拼圖”競賽游戲,在學生完成拼圖時電腦可以自動記時)。
這樣的教學方式使“死”圖變“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從游戲中體驗了輕松愉快的學習過程,實現了“快樂教學”。在這一過程中他們的創新精神得到了體現、創造能力得到了提高。不難看出,一堂課的質量與教學法創新性呈正相關。
二、合理的教學反思要看能否處理好抓雙基教學與引導研究性學習的關系
巴班斯基指出,教學過程作為一個系統,必然存在著優化過程。一方面教師應通過精心挑選教育內容,嚴格設計教學方案,抓好雙基教學;另一方面應當明確,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掌握某項知識技能不是終極目標要求,關鍵要看他們能否對所學知識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能否在不同學科知識相互整合中誘發靈感,從而有所發現和創造。“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地理》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3節地圖)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從分析下列變化過程入手展開探究活動:①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就越小,表示的內容也越詳細;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就越大,表示的內容也越簡略。②若需要一張內容詳細武夷山市地圖,則需要用大比例尺;反之,則需要用小比例尺;③師生共同走出教室,帶著皮尺實地測量學校籃球場的長和寬,記錄數據后回教室進行交流與討論,具體過程如下:
[教師]請大家按1:200、1:100或1:50的比例尺將籃球場畫在練習本上(部分學生畫在黑板上);
[學生]學生根據比例尺計算、畫地圖(教師適時地引導);
[教師]請大家討論,同一籃球場為什么有的同學畫得比較大,而有的同學卻畫得比較小呢?從中能否得出一些規律?
[學生1]比例尺越大,畫的圖上距離就越長,反之就越短。
[學生2]我們要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適當的比例尺,從而畫出所需要的地圖。
[學生3]……;
教師點撥探究思路后,設計探究方案、制作武夷山市地圖、做地圖制作資料分析、歸納總結等都讓學生自主去嘗試。這樣一堂課中,由于涉及直觀性較強的數學概念加上學生實踐的體驗,所以研究性學習過程始終情趣盎然。分析表明學生探究結果與預計有偏差,其知識掌握也有疏落,但在這種類似科研的情境中,學生自主探究、發現、體驗,學會對大量信息收集、分析和判斷,提高了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教學反思時應當明確,雙基考察更要關切研究性學習背景下能力與方法的評價,而非簡單追求知識和技能掌握。當然,研究性學習因其側重于綜合實踐,所以運用時也當有所選擇,一般最值得選擇的內容,應當是對地理學科而言,具有核心和基礎地位的概念和規律性知識。
三、合理的教學反思要關注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活動相互關系問題
新課標闡明,綜合實踐活動是基于學生直接經驗,密切聯系他們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其對知識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通過綜合實踐活動最終使學生智力和能力得以形成。在初中階段,以低起點小坡度激勵學生參與多元性課外實踐活動,是穩步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的必由之路。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當使知識技能學習掌握的各環節在功能維度、要求維度、實踐維度中找到相應位置。組織“收集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資料”(《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第3節水資源)課外活動時,教師以“水污染危害大”為題,組織學生對家鄉水污染危害程度進行考察。教師設計具有深入思考價值的問題,提供了必要背景知識,并建議學生上圖書館或上網查閱資料。活動中教師適時讓學生提出自學或聯想中遇到的問題,針對性地引導、點撥,讓實踐活動沿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發展這一鏈接順利開展下去。課后分析可以看出,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是相互促進的,成功的課外實踐活動能鍛煉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把生活問題轉化成學科問題分析判斷并得出處理意見的能力,是否把實踐能力培養,放在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活動這個大氛圍中進行,這是亟待引起的問題。實踐表明,與教學相關的活動具備兩成涵義:“活”包涵思維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學習活動的生成性,“動”表現為學生真正的動眼、動口、動腦和動手過程。“活”與“動”被激活與否,是教學反思時應當把握的一個尺度。
四、合理的教學反思源自合理的評價機制
教學信息論表明,教學過程中知識信息、教育信息、管理信息、反饋信息等隨教學進程不斷調諧整合,確保教學系統信息轉換流暢并且流量適中。教師能夠且應當從學生知識技能形成性、過程性評價中及時捕捉信息,適時進行教學反思。要準確捕捉蘊含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信息,就要*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初中地理教學效果評價要以發展性評價為核心和原則,除了知識性評價外,要特別重視學生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評價。評價要多樣性、多元性、綜合性,注重終結性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自評與互評相結合。教師要快捷捕捉某一章節或片段的教學反饋信息,采取形成性評價不失為一種好辦法。形成性評價具有反饋及時、提出問題及時、管理調控及時等優勢。實施形成性評價可嘗試以下方面入手:①隨時提問供學生單獨或集體回答,評價他們聽課情況及口頭表達能力。②根據教學目標預設形成性問題供學生回答,判斷他們對教學內容掌握情況。③實踐中密切注意學生操作過程,看方法步驟正確與否、反應敏捷與否、有無創新意識,評價他們動手動腦能力。實踐表明,進行教學反思之前制定恰當的評價目標,設計可行的評價方案是必要的。一個好的評價方案一般涵蓋以下層面:一看學生學習態度好壞、積極性高低;二看學生上課時能否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積極發言,回答問題正確性如何,地理學習能力如何;三看學生能否按時完成作業,實踐或實驗活動動手能力、速度如何,過程和方法是否合理,有無創新能力;四看學生能否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理解STS關系等。
總之,有創新意識的教師,總會在一堂課或一個階段教學任務完成后,對自己上過的課進行回顧與評價。教學反思是一種教育教學常態下,教師應當具備的內在的自省、自糾、自勵行為。因其涉及思想觀念和方法論的方方面面,故而應當將其放在以學論教,以思促教大氛圍中加以實踐和探索。實踐表明,學生的課堂行為表現、情緒體驗、過程參與、知識獲得等諸多信息的獲得,無不源自教師理智而有見地的教學反思活動。基礎教育階段的地理課改任務重、難度大,尤其應當強化教師教學反思行為,使之在自我反思中不斷改變教育教學思想觀念,提高專業素質、文化素質和教學業務水平。
【初中地理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熱門】初中地理教學反思01-15
【熱】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2-16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精】11-06
【推薦】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0-15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熱】10-14
【精】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0-14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薦】10-14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推薦】10-14
【薦】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0-09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熱門】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