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語文課程教學反思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出來的有關于初中語文課程教學反思,歡迎閱讀!
初中語文課程教學反思【一】
“以人為本”是現代教育觀的核心,在理念上已形成了共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各種各樣的語文讀本接踵而至,大多是名人擔任主編,理念新,選文美,包裝精,誘惑力強。有的學校,給人手一冊。再加上配合新教材的各級各類的輔導用書、練習訓練,鋪天蓋地而來。這樣,使得一些教師沒有很好地汲取傳統教學中的精華,課文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或多或少在有的教師思想中弱化。同時,有的學校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出現了“新課程流行病”——假民主、假自主,小組合作秀,課件展示會(功利化、做秀化、媚俗化、虛美化)等等。這種現象表現在公開課上尤為突出。
一、現行教材仍然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
1.教材課文要靈活運用
(1)“提示框”要很好利用。各單元以及課、篇均安排了提示框,提示語引人入勝,著眼于引導師生對新單元主題、教學要求等方面的了解,引發學生對新課文的學習興趣。這些提示語文字優美,生動精彩,能吊起讀者的胃口,讀了以后的確讓人產生一種急切地想要閱讀課文的沖動,真正起到了“引發學生學習”的作用。
(2)朗讀、品析要落實到位。讀的方法有許多種,這里說的朗讀,主要是指在課堂(早讀)里學生聲情并茂,入情入神的朗讀,在朗讀中品味精彩文段,這一傳統的讀書方法不能丟。 品析,指的是品析語言,就是對語句的意思、情感、色彩等進行細致的分析鑒賞。“品析”的目的,不是要把美文弄得支離破碎,肢解得體無完膚,而是要在一詞一句的認知基礎上,養成對語言的敏銳感受力。如魯迅的《藤野先生》的最后幾段,如果不熟讀,就很難完成練習四中的第一小題。
(3)背誦、默寫小可忽視。新教材除了有限的幾十(首)篇古詩文背誦外,每一冊的課文,對于現代美文的背誦要求甚少。傳統教學是十分重視背誦的,它不僅有助于發展記憶,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還能規范語言,提高表達能力,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眼高手低。他們會說能道,但真正讓他們說規范話、寫規范字就差多了,學生手寫出來的文字潦草,難以辨認,尤其是默寫,錯別字多。因此,我們要挖掘課文中的優美句子、段落,甚至全篇讓學生背誦和默寫。
2.作文、口語交際要靈活多樣 各冊教材將寫作和口語交際分別整合于閱讀和綜合性學習兩部分內容之中。閱讀部分的寫作和口語交際是片斷式的,綜合性學習部分的寫作和口語交際是系統的、整篇的。兩者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基本解決了說和寫的素材來源問題。但是,大作文訓練如果按部就班,其數量顯然是不夠的(每學期6次)。一線教師要充分挖掘課文中的寫作素材,并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開展有計劃的寫作活動(大作文每學期至少要8次)
二、課堂教學,拒絕作秀 什么是課堂?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舞臺;不是對學生進行訓練的場所,而是引導學生發展的場所;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場所,更應該是探究知識的場所;不是教師行為模式化運作的場所,而是教師教育智慧充分展現的場所。 當前,不少教師把課堂變成演戲的舞臺,展示矯情的東西太多。學生回答個個到位,時間把握分秒不差,教學環節極為流暢自然,全堂可謂渾然天成,不著一絲人工雕琢的痕跡,教師把教材淋漓盡致地發揮。我們聽了這樣的課,感覺就像是在讀學生虛情假意的作文,感覺缺少鮮活的生命氣息。
1.公開教學,要摒棄虛美化,警惕“新八股” 公開課的目的是開展教學研究,探討教學方法,但在有的學校公開課已經或正在變味,成為學校及教師謀取名利的'手段。為了上好公開課,得到任務的教師會早早做好準備,反復操練直至爛熟,有時還得請同組的老師幫助設計教案,查找資料,制作課件,進行包裝。學校也號召獻計獻策,集體協作。為了這節課,所有的手段都用上了,可謂殫精竭慮。
2.平時教學,要避免模式化,防止單一化 翻開字典,對“改革”是這樣解釋的:把事物中舊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適應客觀情況的。這樣說來,新課程改革不應是對以前的教育徹底否定,而是批判地繼承。面對課改,有的專家雷厲風行,大張旗鼓,恨不得一下子把他們認為當前中國教育存在的陳舊教法與教材改個天翻地覆,全面徹底。中國幾千年的教育之路,難道沒有可取之處?如何繼承發展傳統教與學的精華,為新課改所用,顯得格外重要,這也是轉變觀念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惜的是一些教育工作者卻對此予以全盤否定。我認為,不能拋棄中國傳統,而應該弘揚中國傳統的成功經驗。 新課程標準強調“大語文觀”,強調開掘各種課程資源,提倡網絡、電視、圖書等進入課堂。但是,“跳出語文教語文”,是否就是跳出課本不要課本,一味追求“轟轟烈烈”呢?突破傳統語文教學的封閉和僵化,就要放棄傳統閱讀文。所以,我們平時的課堂教學,要“抓好基礎,當堂鞏固”。教育部有關專家在北侖課改評估反饋會上指出:“傳統教育中,有許多值得繼承之處,我們要將其發揚光大”。在繼承中發展,在創新中提高。
三、合作學習不能流于形式 合作學習之所以被廣泛應用,很大程度上取決與它對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創造性運用。小組合作不可濫用。小組合作學習,本來是一種非常好的合作學習方式,小組討論形式比較自由,學生往往可以無所顧慮地暢所欲言,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擦出了許多可貴的思維火花。但是不少教師在具體教學中不注意這種形式。“討論”成為擺設,學生主動接受的信息不多,真正的參與不夠;雖然輪流發言,但實質仍然是個體獨立學習,沒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溝通、合作、互動和交流;有的學生成為“常駐代表”,組內外一言堂;后進生仍然缺少學習積極性;不能處理好獨立學習與分工合作的關系;目的與作用并不明確,為方式而方式導致走向形式。做好三點:因需而置,因時制宜,貴在指導。
課程的改革是一個不斷發展、永不停歇的過程。新課程、新教材仍處在實驗階段,必定存在需要改進之處。在教學實踐中,對于教材的問題,究竟是專家說了算,還是老師說了算。我以為,應該讓我們的一線老師有更多的發言權。教師在實踐中要敢于對新課程、新教材做出自己的判斷和評價,提出不同的意見和建議,為新課程、新教材的不斷完善做出自己的貢獻。
初中語文課程教學反思【二】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新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一的。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本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游離于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時下語文課堂中的有些做法值得反思。有不少老師認為,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特別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為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后、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么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說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會空中樓閣。
因此,教學中要扎扎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于扎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
二、強調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注重生成與建構,淡化預設與講授。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定教,因需施教,增加靈活度。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把主要的時間讓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許多教師經過短暫的困惑后馬上接受下來并付諸實踐:既然要把課堂上的時間交給學生,豈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嗎?于是出現了一種我們不愿意看到的現象:老師講授少了,課堂上亂烘烘的討論看似熱烈卻沒有主題,學生海闊天空胡言亂語還受表揚說有創新。課堂上教師淡化出場,一切讓學生自己說了算。如在文本的誦讀與理解中,在沒有充分引導虛設情境的情況下讓學生“想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交流讀書感受”,而教師又不能及時發揮主導作用,一堂課給學生大量的時間自讀,終結是:甲也正確,乙也不錯,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課學生跑野馬,想說啥就說啥。一節課上完了還弄不明白老師想在這節課上完成什么任務,達到什么目標。
教師引導孩子積極發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語文教學 長期的.“多樣性”“模糊性”“獨特性”會給學生什么樣的影響?”長期“不假思索地說”,“無根據地說”,“任意地說”,“編造著說”,“不負責任地說”,致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新的誤解,不少學生無所適從、無從下手,表面上獲得了自由,實際上卻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因此,要使課堂高效,學生的“自主”一定要與教師的“主導”有機結合。教師要具備在課堂上進行“二度備課”的能力。
三、鼓勵合作學習,但不能忽視獨立思考
提倡學生的合作學習不能忽視學生的獨立思考。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被老師們廣泛采用。那種人人參與、組組互動、競爭合作、時有思維碰撞火花閃現的課堂確實能給人以享受與啟迪。
實施合作學習是有一定條件的,要以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為前提。
而時下不少教師片面地理解合作學習,追求所謂小組學習的形式,做無用功的甚多。在學生沒有充分閱讀、思考的情況下進行合作學習,由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不深入,認識也不很深刻,小組合作加工整理的結果與所得也是膚淺的、片面的,這樣的合作只是為個別優生提供展示的機會。有的把合作討論當作學生活動的唯一形式,一堂課下來,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師不管在公開課還是平時教學動輒就安排四人小組討論,不管內容有無討論的必要,有些甚至一節課討論到底。也有的教師讓學生合作學習,但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看到一兩個小組有結果就匆匆收場,完成一次合作。在合作學習中,還經常看到如下場面:1、小組中有一個成員在權威地發言,其他成員洗耳恭聽,匯報時當然也是小權威的“高見”。2、小組成員默不作聲,自己想自己的。3、小組成員熱熱鬧鬧地在發言,但沒圍繞主題,討論時氣氛熱烈,卻沒解決實際問題。以上種種的合作學習,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質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師沒能真正理解合作學習的含義,未處理好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關系。
語文課堂少不了品讀,感悟,玩味,思考。語文課“心動”比“形動”更為重要,有時“沉靜”比“活躍”更有效。見問題就討論,動不動就合作的語文課堂只能是華而不實的泡沫語文課。
我們要倡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互相啟發,共同探究,培養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只有在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才能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因此,教師要精心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一要組織好學生自學,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二要組織好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教給合作的方法,重視對合作學習的評價,做到互動學習與個別輔導相結合;三要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全面實現教學目標。
【初中語文課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2022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反思07-07
2022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反思6篇03-20
2022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反思(6篇)03-20
初中教學教學反思02-02
初中教學反思01-08
初中教學反思06-26
2022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反思通用6篇03-20
初中教學教育教學反思01-18
初中數學教學教學反思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