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教學反思的誤區與對策
“教學反思”是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應運而生的新生事物,它既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教師立足崗位提升專業素質的一種有效培訓途徑。可以說,教學反思已經成為中小學開展校本教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最基本、最可行、最實用、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隨著“課改”的不斷推進、新課程的普遍實施,它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和重視,廣大教師積極投身其中,從這一研修活動中獲益良多。
但是,任何一種新的研修形式都不可能在一開始就盡善盡美,通過調研,筆者發現一些教師在進行教學反思時走入了誤區,在認識和行動上產生了偏差。本文試圖簡要概括這些誤區,并嘗試著提出走出這些誤區的一些對策。
一、當前教師教學反思的一些誤區
一是敷衍應付。一些教師把寫教學反思(課后記、教學隨筆等)當作教學任務來完成,為應付常規檢查而寫反思。這樣的“反思”僅僅是一種形式而已,其內容要么與課堂教學風馬牛不相及;要么辭不達意,東扯西拉;要么摘抄文稿,權當“反思”。
二是隔靴搔癢。有部分教師的教學反思表層化,反思不深刻,只注重課堂教學效果的思考,而從根本上忽視了對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作深層次反思。例如“這堂課的教學效果很好,除少數同學外,一般掌握得還可以”,“本節課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除個別環節外,其余都實現了教學目標”,如此等等。這類“反思”不痛不癢,它只停留在發現問題—“少數學生”“個別環節”存有缺憾這一層面上,而對產生這一問題的深層次原因—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未作理性化的思考。
三是寫成總結。一部分教師的教學反思與教學總結別無兩樣,把教學反思完全寫成了教學工作總結,呈現出的內容是對某一個教學階段(一個教學單元或一周)的教學情況進行回顧與總結,肯定這一階段的教學成績,尋找不足。這類“反思”的主體成分主要是檢討階段性教學的得與失,是對教學工作的自我評價。
可以說,上述形式的“反思”其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反思,它存在著諸多值得我們反思和需要糾正的問題。
二、走出教學反思誤區的對策
要使我們的教學反思走出誤區,步入正軌,就必須要深刻領會“教學反思”的含義及特征,明確反思對象,掌握反思策略。
1、反思含義再解讀
筆者認為,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教學過程等,進行理性化的審視、分析和反省,并用文字進行概括,形成自己的觀點、見解的一種職業化過程。它具有四個基本特征:
一是批判性,即用批判的眼光去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當某一教學活動告一段落后,在一定的理念指導下,用“不滿”的心態,對教學進行冷靜的思考、分析,去發現和研究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或者對有效的經驗進行理性化的總結與提升。顯然,當教學反思具有很強的批判性時,我們的反思才深刻。
二是創造性,即創造性地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反思自己的教學,尋找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在理論的支持與指導下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與觀點,以此來解決在教學中存在的困惑,形成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教學反思”若無創造性、不能“更新”自己的教學,那就是無效的反思。
三是自主性,即用自主、自覺的態度去反思。教學反思對教師而言,是一種高度自覺和自主的自我研修行為,是一種積極的精神活動,是一種高層次的工作方式。反思教學是教師的職業的內需,而不僅是外來任務。教學反思所具有的內在品質,決定著教師的教學反思必須自覺地、自主地進行才有收獲,靠外力作用、被動的“反思”是達不到反思目的的。
四是發展性,即能使教師得到發展。反思是一種手段,其目的是促使教師尋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并在其中得到提升與發展。教學反思的真諦應該是教師敢于懷疑自己,敢于和善于挑自己的刺,敢于正視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反思突破自我、突破自身封閉,在反思中不斷地超越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高境界邁進。這也正是教學反思的目的所在。
我認為,符合以上特性的反思,才是真正意義的教學反思,才能真正對教師的專業成長發揮作用。我們只有理解掌握了教學反思的特性,才能避免走進誤區,才能從行動上真正走上反思的“正道”。
2、反思對象再明確
教學反思的指向非常明確、集中,那就是我們的課堂教學實踐。因此,在作教學反思時,我們的思維不能游離于課堂教學之外,否則反思就容易無的放矢。
以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為對象的反思,一般針對三個方面:對教材的理解、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①對教材(教學內容)理解的反思,其具體內容應該包括:對教材編者的意圖、教材(教學內容)所體現的課程價值及教育功能理解得是否透徹、到位?教學目標界定得是否準確、具體?教學內容的重、難點確定得是否恰當?對教材的調整、挖掘是否科學合理?
②對教師教的反思,其具體內容應該包括:教學策略是否科學?教學理念是否體現教材的本質?教學方法是否合理?教學手段是否符合教材的需要?教學環節(過程)安排(預設)是否優化并得以實現?
③對學生學的反思,其具體內容應該包括:作為互動的一方,學生是否真正投入到了教學活動當中(即學生的積極性及參與程度怎樣)?學生的學習方式(方法)與教學內容聯系得是否緊密(如自主探究、分組合作有無必要)?學生對于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狀況如何(即課堂教學效果怎樣)?學生學習狀況的自我認識是否清楚明白(即“我”學得怎樣)?學生自我評價是否到位?
一般地,教學反思主要是反思這些問題。當然,每次反思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抓住某一點進行深入剖析,作認真反思,同樣能取得好效果。
3、反思策略再加強
第一,在理論(觀念)的引領下反思。反思并不等于閉門苦思苦想,也不等于自我檢討,反思應該是在某種理論和觀念的引領下進行的思維活動過程。也只有引入新觀點才能打破定勢和平衡,激活反思思維,拓寬反思思路,開啟反思智慧。否則,我們的反思只能是簡單的回顧和淺層次的檢討,沒有觸及靈魂,不能革新自己的思想觀念,那我們的專業水平自然也就無法上檔次。
第二,在問題的牽引下反思。課前在預設教學時,有意識地確定課堂上所要解決的問題,帶著這一問題進課堂,圍繞這一問題組織教學。課后,再對這一問題所解決的過程方法作反思。通過對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的反思來積累教學經驗,提升教學水平。
第三,在教學全過程中反思。首先,要在課前對自己所設計的預案進行前瞻性的再審視,看教學思路有無調整和補充的必要。其次,在課中要根據反饋的教學信息及時進行反思,依靠教學機智、靈活機動地調整教學策略。再次,在課后作全面(或重點)反思,用自己的語言把教學過程中生成的體驗、體會進行概括,形成自己的見解和觀點。
第四,在合作中反思。把自己的困惑告訴同事、領導、專家,以期得到支持,聽取他人的見解,或把自己寫成的反思案例交與同行進行分析和批判,讓其提出新的建議。長期與人合作,就能得到“雙贏”的效果,互相促進,在反思中共同成長。
第五,在反思之后再反思。反思不是局限于、終止于“課后記”、“教學隨筆”,而是要用自己在反思中所產生的新觀點來指導新的教學,讓自己的新觀點在新一輪的教學實踐中得到驗證。然后,又對“檢驗”的情況再作反思:進行前后對照、分析、歸納。這樣,新一輪的反思自然會使前一輪反思所得出的成果得到進一步提升,教師自己也就在這“行動 —反思—再行動—再反思”的循環過程中不斷得到發展。
總之,我們應該深刻領會教學反思的內涵,掌握其內在本質和實施策略,用心去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自覺自主地去反省自己的教學理念和行為,用文字認真地把自己的反思所得到的感悟、感受、感想記錄下來,有意識地形成自己的概念和結論。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反思才不是“任務”,才不至于流于形式;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反思才有實效和長效;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效益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才能提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反思中不斷成長,我們的專業素養才能不斷得到充實與提升。
【教學反思的誤區與對策】相關文章:
音樂教學的誤區和對策03-08
教學反思的誤區08-08
體育教學中“秀”與“講”的誤區與對策12-03
企業招聘的誤區及對策08-08
飯店營銷誤區與對策分析03-20
結構力學課程多媒體教學誤區及對策03-29
寫述職報告的常見誤區與對策07-10
競技體育訓練誤區與對策03-29
內容營銷的誤區及應對策略05-23
2017高考志愿填報的誤區與對策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