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和鹿教學反思
《獅子和鹿》教學反思
《獅子和鹿》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的是在叢林中,一只鹿遇到獅子而奮力脫險的故事。平時,鹿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而抱怨四條難看細長的腿。當兇猛的獅子向它撲來的時候,鹿的四條有力的長腿幫它從獅口脫險;而美麗的雙角被樹枝掛住,險些喪了性命。
因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沒有作過多的提問。將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地自讀課文,在充分讀的基礎上讓孩子們說出自己的感受。在孩子們說的過程中去引導孩子。
我提出了二個問題:1鹿對自己的角和腿前后有什么不一樣的看法呢?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轉變呢?2、你認為鹿在經過這次獅口逃生后是會依舊喜歡角還是轉而喜歡腿呢?”孩子們讀完課文后對于第二個問題能利用課文中的語言作答。但對于第二個問題,同學們出現了一邊倒的情況,都認為鹿會喜歡轉而腿,因為雖然腿不好看,卻很實用,能夠幫助鹿躲避危險。這與我備課的想法不太一樣,我認為鹿在獅口逃生后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長得不漂亮的東西也有它的用處,不能因為其丑陋而否決它的一切,但也不能否定角,角的美麗我們都不能抹殺,我們應該看到兩個事物的長處和短處,將長處和短處合理有效地利用起來。我沒有通過說理的方法讓孩子明白要全面地去看待問題。我出示了一個情景:獅口逃生的鹿啊,來到溪邊,看著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越看越生氣,恨不得把那兩只角給磨平。時間一天天過去,有一天,森林里召開小動物的選美比賽,好多小動物都去參加了。小鹿這時想起自己頭上美麗的角來,于是就去報名參加比賽了,結果,小鹿因為有著像珊瑚一樣美麗的角而贏得了比賽。那你說,這時候鹿又喜歡什么呢?孩子開始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還告訴我們,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有存在的價值。
不一定要與孩子們據理力爭也能達到教學效果。讓孩子看到另一個畫面,用事實說話,在事實中明白該怎么去分析、看待問題。
《獅子和鹿》教學反思
《獅子和鹿》是三年級上學期語文第七組課文的一篇略讀課文,這是一個寓言故事,通過一只鹿在遇獅前和遇獅后對自己的角和腿的截然不同的態度,闡明了一個道理: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通的環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各有存在的價值。
按照略讀課文的課時安排,《獅子和鹿》的教學任務在1節課之內完成。本節課我設置了三個教學目標:第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能按照學習提示語來學習課文,初步培養獨立閱讀能力。第三,通過品讀課文,了解鹿態度改變的原因,從而懂得課文所蘊含的道理。教學重點是了解鹿態度改變的原因,從而懂得課文所蘊含的道理。
完成第一個教學目標,主要是針對不同階段的朗讀目標而采取不同朗讀教學策略。第一次朗讀目標設定為“學生能夠正確地朗讀課文”,于是,我通過齊讀的方式,在齊讀當中發現不正確的字詞讀音,馬上對這些字詞進行正音。然后,進行第二次的朗讀——自由朗讀。第二次朗讀的目標是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且在朗讀的過程中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對課文的主要內容有一個初步的、感性的認識,從而實現由初讀到品讀的過渡。第三次朗讀,是重點句段的品讀,此次朗讀的目標是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對重點句段的品讀,體會鹿的情感態度變化。所以,第一個教學目標的實現,是貫穿于整節課的教學過程,是了解課文內容、理解鹿對角、腿態度改變的原因、懂得道理的重要手段。
完成第二個教學目標,除了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外,在主要內容的把握上,還通過主要內容填空、根據有條理的主要內容初步接觸劃分意義段等方法,理清課文的條理,從而為品讀課文奠定基礎。在理解鹿對角、腿態度變化的原因上,我讓學生自主發現、自己找出能夠體現鹿對角、腿態度的重點句段,然后通過指導朗讀,讓學生從讀中感悟,從讀中體會鹿的情感態度變化以及變化的原因。至于道理的把握,在整篇課文完結的時候哦,我編寫了一個后續的故事,利用這個后續的故事,讓學生自由發表見解,在教師的點撥下,悟出課文所蘊涵的道理。
我認為,《獅子和鹿》這篇課文的教學,有以下幾點值得反思:
第一,教學時間安排顯得前松后緊。前面正音、概括主要內容、初步感受劃分意義段的部分花費太多時間。另外,在品讀鹿討厭自己的腿的時候,讓學生一邊做動作 “噘嘴”“皺眉”,一邊抱怨,這個環節太羅嗦,先全班讀、再個別讀、再指導學生邊做動作邊讀、指名表演、再全班齊讀。一個句子就足足花費了5分鐘,實在沒有必要。所以,到后來道理的感悟和拓展部分就由于時間的限制而顯得十分倉促,能夠感悟到道理的學生寥寥無幾。如果,能夠把本節課的重心放在感悟道理上,在出示了續寫以后,給充分的時間學生討論、思考,再讓學生發表他們的看法,從而得出道理;在得出道理后,鼓勵、引導學生聯系實際,舉出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再次說明問題,最后進行總結,這樣安排和組織,就能夠使大部分學生明白寓言所蘊涵的道理了。
第二,引導和指令語言未能切合學生水平。在點明朗讀要求的時候,我只是說“請同學們讀出緊急的氣氛”。這就忽略了三年級孩子的思維發展水平,他們不能理解 “緊急的氣氛”應該怎么讀。經過思考,我認為,指令一定要包含引導,如果在下達指令的時候,再加上引導“你們覺得很著急的時候說話的速度會怎么樣?語調會怎么樣?”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就能清楚地明白如何讀出“緊急的氣氛”,并且在以后的課文中,如果再遇到類似狀況,他們就自然理解應該如何讀了。
第三,教態不夠自然。由于個人習慣和緊張兩個原因,上課的時候我總是不停地走來走去,這種情況必須盡量控制、減少。因為學生的目光總是會跟隨著老師,老師如果不停地走動的話,會影響學生精神的集中。
第四,板書沒有發揮作用。板書代表著上課的思路,代表著本節課的重點,應該隨著每個環節的進行而添加板書。但是,我的板書是完成任務式的補上,沒有發揮到板書該有的作用。這點必須改正。
最后,語調和語速問題。語速平淡是我一直存在的問題,語調起伏不大,缺乏抑揚頓挫,這樣學生會很容易覺得沉悶和疲累。在不同的環節、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課文、語段用不同的語調,整節課堂會生色不少。
總結了五點需要改進的地方后,這節課也有一些做得好的地方:
第一,這節課的重點、難點都能夠突出,基本上能夠完成教學目標,能夠呈現一個完整的課堂;
第二,授課思路比較清晰,條理分明,整節課能夠比較流暢地完成;
第三,環節和環節之間的銜接和過渡比較自然;
第四,感情朗讀指導得比較到位,能夠很好地通過朗讀體會態度的變化;
第五,課外延伸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課后續編故事,這種思維的拓展,既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積極性,也能夠切實明白道理。
總的說來,雖然這節課能夠比較順利、流暢地完成,但是在教學設計、課堂組織、時間分配等教學基本功上還有十分多的改進空間。希望以后能夠逐步提高教學水平,實現有效的教學。
【獅子和鹿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獅子和鹿教學反思3篇07-16
三年級語文《獅子和鹿》教學反思07-24
《盧溝橋的獅子》教學反思07-21
九色鹿教學反思07-21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學反思《獅子和老鼠》12-22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獅子和老鼠》教學反思08-10
小學語文三年級《獅子和鹿》說課稿06-24
小學美術《獅子大王》的教學反思07-04
《獅子和鹿》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