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去年的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話故事,故事用樸實的語言講述了鳥兒和樹之間的真摯情誼。
這篇文章中的對話較多,比較適宜學生分角色朗讀,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體會每一個角色的情感,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一個對話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就是在教師、學生與教材之間的互動中展開的。因此我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創設情境,引領學生深入童話中的角色,體會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學生真正帶入文本的情境中,體會每一個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學初始,我就逐步引導學生注意課文中小鳥和大樹的對話,讓學生們體會鳥兒和大樹分別時的難分難舍,小鳥尋找大樹時的焦急與艱辛。用小鳥的三個問句把這些零散的語言朗讀串成一條情感的鏈,讓學生在反復地朗讀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這樣,漸漸的,孩子們走近了這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讀的感情基調。
在小鳥面對著燈火,唱歌給樹聽這一部分。這里有三個自然段,文字很簡單,卻給了讀者極大的想象空間。這里既是情感的暴發點,更是指導學生練筆的訓練點。最后我還在這里安排了一個想象說話的環節,語文課堂應是聽說讀寫相結合的。學生交流后,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
一堂課下來,我覺得本課的教學目標比較切實地完成了。學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課文中的詞句,并感受到小鳥和大樹之間的種種情感。
但設計畢竟是預設的,一到課堂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課雖已塵埃落定,課堂上不能忽略的細節讓我更為難忘,也促使我靜下心來好好地思考了一些問題。
一、對文本多元解讀時,正確把握教學的主導傾向。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內容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老師和學生從這個童話中讀出了小鳥的信守諾言、珍惜友情,讀出了大樹的自我犧牲、無私奉獻,讀出了對伐木人亂砍樹木的憤慨,讀出了對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感悟……這些多元解讀,價值取向積極健康,應該說都是可以的。不過我們又要看到,作者寫作總有他的主導傾向。一篇課文的教學時間有限,我們不可能對多方面的感受充分展開,所以,我們在對作品多元解讀時,還得考慮教學的主導傾向。
細細品味《去年的樹》,一種哀婉動人的心緒會縈繞在我們心頭,久久揮之不去。究竟是什么打動了我們的心?《去年的樹》是一個關于友誼的故事,但它的構思卻與眾不同:故事剛交待了鳥兒和樹的友誼,樹就從故事中退出了。作者的敘述主線完全落在了鳥兒身上,讓鳥兒信守諾言,去追尋樹的蹤跡。故事的結局讓我們心靈震顫——鳥兒找到的已經不是當年枝葉繁茂的大樹,而是朋友的軀體點燃的燈火,盡管這樣,鳥兒還是對燈火唱起了歌。這個故事打動我們的不只是鳥兒的信守諾言,而是一種生死不渝的友誼。當友誼超越了生死的界限,就成為感人肺腑的永恒情懷,成為巨大的精神力量。我覺得這是這個童話人文內涵的主導傾向,它有別于其他歌頌友誼的課文,具有獨到的教育價值。
當我第一遍讀文本時,我覺得這篇作品的主旨在“環保”上:要愛護樹木,保護樹木,不應該亂加砍伐。但再讀幾遍后,我認為作為文學作品,這篇童話更為重要的,在于非常生動地敘寫并歌頌了人與人之間存在的深厚的愛意、純真忠誠的友誼。小鳥對著燈火歌唱著,樹變成火柴,這是有形的,可是當變成火光,就是無形的,小鳥為什么還要歌唱?小鳥對著不可觸摸的,已經飄逝的火光唱歌,明明知道它已經不會回答了。這是盡心,這是牽掛,這是深厚的愛意,這是純真的友誼,這是對自己的愛負責。”雖然我對文本的解讀是到位的,但在教學中,對引導學生體會小鳥的信守諾言做得不到位,感覺太突兀了,學生還不明白。
二、重視整體把握和時間的安排
對要進行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先進行估計,想想這一個步驟可能會用去多長時間,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會有意識的,有序地進行教學,保證教學內容的順利完成。如:《去年的樹》一般教學兩課時。我的第一次設計是這樣安排的:第一課時除了初讀課文和學習字詞外,細讀課文的前面部分,著重體會樹和鳥兒在一起的快樂,感受他們分別時的難舍難分,第二課時讀余下的部分,感受鳥兒和大樹生死不渝的情誼。可是一試教,不得了,我上的第一課時內容太少,課顯得很單薄,不充實。于是,我又調整了我的安排,第一課時除了初讀課文和學習字詞,基本上把課文讀完,第二課時以復述故事和練筆為主。然后又去試教,感覺這樣第一課時才充實了許多。
總之,教無定法,但教學又是有規律的。通過此次活動,我從《去年的樹》這一課的設計和教學中悟出了一些新課程閱讀教學的方法,對改進自己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去年的樹》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話故事,用樸實的語言講述了鳥兒和樹之間的真摯情誼。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中,我確立了三個重點教學目標:1、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重點詞句,讀懂文本。2、學會多元交流、多向對話;學會把文本讀薄、讀厚的方法。3、體會小鳥與大樹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到誠信的可貴。
課始,我激情導入:同學們,童話深受大家的喜愛,它那動人的故事和優美的語言,總能把我們帶入美好的情境,使我們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日本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新梅南吉寫的一篇美麗的童話故事——《去年的樹》。同學們拿起書去讀一讀,并想一想課文講了誰和誰的之間的一件什么事?我用生動感人的文字和聲調煽動著學生的情緒,引領學生去讀懂文本。
我知道,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就是在教師、學生與教材之間的互動中展開的。而要想讀好課文,首先就要讓學生走進課文中的種種角色,體會每一個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學中,我就重點引導學生去讀懂課文中小鳥與大樹、樹根、大門、小女孩的對話。通過品詞讀句,以及抓住小鳥面對事情變故時的不同心情,讓學生根據文本的特定內容補白當時鳥兒的心情。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安排讓學生們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鳥兒和大樹分別時的難舍難分,小鳥尋找大樹時的焦急與艱辛。這樣的多元交流、多向對話,漸漸的,孩子們走進了這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之中,深切地感受到了小鳥與大樹之間真摯的友情,體會到了誠信的可貴。
課堂教學的高潮我設計在小鳥面對著燈火,唱起了去年唱的歌。文本的最后三個自然段文字很簡單,卻給了學生極大的想象空間。這里既是情感的暴發點,更是指導學生練筆的訓練點。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先安排了一個想象說話的環節:鳥兒盯著燈火看的時候,在想_____________;鳥兒唱完歌,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又在想_____________。課堂應是聽說讀寫相結合的地方。為此我還安排了一次寫話練習:燈火不是樹,小鳥只是找到了留有樹的一絲氣息的燈火,是用樹制作成火柴點燃的燈火啊!鳥兒縱有千言萬語,又能說什么呢?它深情地凝視著,默默地訴說著,這情景多么讓人憂傷,多么讓人感動!小鳥對大樹的情也深深打動了我們,此時此刻你們肯定有許多話兒想對小鳥說,那就請想一想寫下來。
綜觀一堂課的教學,我覺得教學目標比較切實地完成了。學生能讀懂文本,初步學會把文本讀薄、讀厚的方法,并感受到小鳥和大樹之間的種種情感。但在引導學生填詞讀文的環節中要是能把小鳥心情變化的詞加以梳理再有層次地呈現出來就更好了。另外,對課堂教學的高潮處(文本的最后三個自然段)的朗讀,所花的時間還欠充足,要是能把我預設的(配樂朗讀)呈現出來就更精彩了。可惜我對整體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估計不足,造成在這一教學環節上的投入不足。今后我要時時告誡自己:在教學前對要進行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先進行估計,想想這一個步驟可能會花去多長時間,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在實際教學中,就會有意識的,有序地進行教學,保證教學的預設能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順利完成。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07-19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05-20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匯總」07-15
小學語文《去年的樹》教學反思04-02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精篇07-15
小學語文《去年的樹》教學反思(6篇)04-02
小學語文《去年的樹》教學反思6篇04-02
去年的樹教學設計08-17
去年的樹教學實錄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