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活動總結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率,不妨讓我們認真地完成總結吧。總結怎么寫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區域活動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區域活動總結1
根據小學教研室的安排部署,10月x日新集鎮六所兄弟學校在東營小學進行了區域教研活動。我作為數學學科主持人,全程參加了活動。下面,把活動過程簡單總結如下:
本次區域教研,行仁莊小學和大羅村小學共同承擔數學學科的作課任務。月會后,我積極與行仁莊小學劉慶濟校長溝通,結合學科特點與學校實際情況,確定了“如何評價一堂課”這一研討主題。確定這個主題主要是為將來的省、市教學評估做鋪墊,確保學校教研活動的開展。另外,這個主題有著很強的開放性、可操作性,在模式創新如火如荼的今天,深入研討這個主題,對我們的高效課堂建設能夠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應該說,如果笑聲、贊美聲、驚訝聲、爭辯聲、否定聲充滿課堂,游戲、挑戰、競爭融入其中,學生一定會快樂地徜徉在數學的殿堂。在確定主題、確定人選的基礎上,我及時與授課教師溝通,在選課上下功夫,爭取突出主題、強化主題。
10月x日,數學學科教案下發到相關學校,確保聽評課教師人手一份,為教研活動做充分的準備。同時,在總主持人李連鳳主任的協調下,數學學科兩位授課教師在東營小學進行了首次試講。我們深入東營小學,相關領導與學科主持人、作課教師一起進行了實戰前的拉練。在聽課后,與作課教師面對面交流,提出了具體的、有指導性的意見。教師們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進一步完善預設的教案。
10月x日,新集鎮六所學校在東營小學進行了為期半天的區域教研活動。數學學科的'教研活動嚴格按照活動程序進行,全體與會教
師圍繞活動主題,結合兩位老師課堂教學實際,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從不同角度對課例進行了評價。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把研討活動推向深入,達到高潮,可以說是思想的碰撞,智慧的嫁接。真正做到了“研有所獲,研有所用,研有所長”,充分體現了研討的實效性。
實事求是地講,主持區域教研活動,對于我自身而言,是一次難得的鍛煉機會,是一次豐富閱歷、自我提高的過程。對于教師來講,參加區域教研活動,是一個展示、交流、研討、學習的平臺。從學校的角度看區域教研活動,解決了師資匱乏、專業引領力量薄弱、教師教研積極性不高的實際問題,開創了片內學校最為廣闊也最為實際的交流空間。
區域活動總結2
本次幼兒園科學區域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孩子們在探索與實踐中感受到了科學的魅力。活動中,我們設置了多個有趣的科學實驗和觀察項目,如水的循環、植物的生長、磁鐵的奧秘等,旨在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好奇心與興趣。
孩子們通過親手操作實驗器材,觀察實驗現象,不僅增長了科學知識,還培養了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在小組活動中積極合作,互相交流,不僅提高了團隊協作能力,也學會了分享與尊重。
教師們在活動中給予了孩子們充分的指導和鼓勵,及時解答他們的疑問,幫助他們在探索中不斷進步。同時,我們也注重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素養,引導他們用科學的方法去思考和解決問題。
此次科學區域活動不僅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了科學知識,也為他們未來的科學學習和探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將繼續優化活動內容,豐富活動形式,為孩子們提供更多科學探索的機會。
區域活動總結3
孩子們最喜歡的區域活動又要開始了,他們興高采烈地找到了自己最喜歡的區域,很快,孩子們在自己所在的區域范圍之內開始了游戲,于是,在各個區域都分布著很多的孩子,他們歡樂地玩耍著,沉浸在一種歡快的氣氛之中,這時,我有些奇怪的發現,唯獨在美工區空無一人,這是怎么回事呢?我說:“你們怎么的不去美工區玩啊?”可是,孩子們充耳不聞,就像沒聽到一般,對我毫不理會,我想,幸許是的這些孩子們只顧專心致志的玩自己的游戲,而沒有聽到我的喊聲吧?于是,我再次問:“你們誰來美工區玩報紙啊?”(因為在美工區專門擺放了一些報紙,供孩子們玩耍之用),正在這時,萌舉起了自己的手,主動要求,對我說:“老師,我要去美工區玩。”也許是他的帶頭效應吧,接著又有幾個孩子開始逐漸響應起來,都表示想要到美工區區玩耍,就這樣,很快,美工區就聚集了不少的孩子們。
就這樣,美工區的孩子們終于興致勃勃地開始做起了游戲,我悄悄地在旁邊細心的'觀察著,雖然王紅和那幾個孩子也在玩著“報紙加工廠”的游戲,可看起來興致并不高,而且只是玩了一小會兒就草草收場了,幾個人商量了一下,就想離開美工區,這時,我大踏步走了過去,開始耐心的為他們講起了“報紙加工廠”這個游戲的詳細過程和具體的玩法,并且為她們又重新進行了角色分配,就這樣,在我的精心布置之下,“報紙加工廠”的游戲總算是重打鑼鼓另開張,又進行了起來,可是,我剛走到一邊,不大的功夫,美工區又成了一團糟,我趕緊跑過去一看,原來,報紙早被她們棄之一旁,她們竟然興致勃勃的玩起了老鷹抓小雞的游戲,一見我來了,馬上就又很不情愿的玩起了報紙,嘴里還不停的嘟噥著,這個戲太沒意思了,一副索然無味的無可奈何之色。
在幼兒園里,孩子們對區域活動十分的喜歡,因為它自由自在,孩子們可以自由支配,相互協作,而今天“美工區”出現了這種糟糕的情況,卻是我始料不及的,這究竟是為什么呢?本質上來說,孩子們是迫于我的壓力才去美工區的,而就他們的本性而言,是不喜歡去美工區游戲的,這就說明某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在這次活動結束后,我沉下心來,認真的對整個活動細節進行了分析和思考,總結出了孩子們對美工區絲毫不感興趣的原因:
1. 投放材料過于單一
2. 忽視孩子的心理需求
3.教師沒有留足空間
為此,我做了以下調整。
1、增加材料種類
2、 投其所好擺放材料
3、 充分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
4、 要學會換位思考
區域活動總結4
區域活動是幼兒深受喜愛的游戲活動,而區域活動評價是開展區域活動的重要環節,其目的在于引導幼兒自發地進行交流、討論,共解難題提升經驗。利用多媒體進行區域活動評價,可以展示幼兒作品,讓幼兒在分享中積累完善經驗,學習他人優點,培養合作能力,體驗成功快樂。下面我就運用多媒體進行區域活動評價。
一、拍攝好的作品供幼兒欣賞,互動中開闊視野,拓展思維
對于中班幼兒,他們本身就有一種表達的欲望,他們樂意在講話中表現自己。所以我們要把“講話”的權利給幼兒。教師只需提供在活動中的照片,讓幼兒說說自己的作品,你在干什么?怎么做的?遇到困難是怎么解決的?在孩子表達的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傾聽者、欣賞者、鼓勵者、支持者。給予幼兒簡短的提問或熱情的鼓勵,讓幼兒能暢所欲言,表達心中的想法。充分滿足幼兒的表現,表達的愿望,真正體現了幼兒的主導地位,并在互動中拓展幼兒的思維。
二、抓拍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的照片,讓幼兒在評價中積累經驗
活動后的評價重點是對當前活動的經驗的分享。例如:你玩了什么?是怎么玩的?有什么感受?發現了什么?這種交流注重幼兒對探索過程的體驗與描述,它不僅為自己總結了經驗,也讓同伴在傾聽的過程中吸收到了自己所沒有的新的經驗,讓自己以后去操作該種材料有了一個借鑒。同伴也會從他的介紹中不斷地學習和完善,并內化為自己的經驗。所以說,評價更多地為幼兒提供了一個積累經驗的平臺,這個平臺將不斷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三、拍攝幼兒專注學習的照片,讓幼兒在回憶和體驗中學習專注,解決困惑的能力
注重對活動過程的體驗是區域活動講評的.關鍵。在中班后期的區域活動評價中,我們不僅注重讓孩子交流活動過程中的感受和發現,更注重的是對自己探索過程的回憶和體驗,我們拍攝幼兒專注學習的照片,通過“你是怎么玩的?遇到什么困難了?想出了什么辦法?是怎么解決?請求誰的幫助了嗎?結果怎樣?”等引導語喚起幼兒的回憶,促進幼兒充分表達,交流,從而讓幼兒學習別人大膽探索,努力克服困難的品質。
四、錄制幼兒互動學習片段,提高幼兒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師在觀察的過程中要善于捕捉幼兒獨特學習方式的畫面:如幼兒在交流后合作完成任務或者幼兒在深入探索一物多用,自始至終,執著的完成任務等。
五、展示獨特的作品,在評價中讓幼兒體驗成功
評價中我們更應注重到另外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孩子。這些孩子的作品雖然稚拙卻富有童趣,對他們而言,作品的展示也是一種交流,更是一種被獲得肯定的成功。作品的直觀、形象在某種程度上比語言更能激發同伴間交往,進而相互學習。
現代的評價觀,從多元智能理論的角度出發,更多關注到人類智能的多元本質,關注到兒童智能的差異性和個體具有的特殊性,承認兒童個體在不同的領域中認知能力的非同步性,堅信每個兒童都有其自身的潛力和優勢,并充滿關愛地理解和欣賞兒童。由此可見利用多媒體評價區域活動,是區域活動中促進幼兒個體與群體共同發展的良好途徑,是促進個體化學習非常有效的重要環節。
區域活動總結5
幼兒園區域活動有效性策略教育評價是一種對評價對象的價值判斷。區域活動評價是教育評價的一種,是幼兒教師依據一定的教育價值或教育目標,運用多種記錄方式,系統觀察幼兒在區域的活動過程、活動結果,搜集、分析相關資料和信息,并對幼兒的表現作出價值判斷的過程。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評價能幫助幼兒提煉活動經驗,增強他們后續參與活動的自主性;同時,它還是對教師組織區域活動水平的一種判斷,從一個側面呈現出教師觀察幼兒活動的能力、分析幼兒作品及行為的能力等。筆者對30多所幼兒園的區域評價情況做了調查分析,提出了科學的組織評價策略,很好地解決了實踐中存在的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
一、評價主體多元化
評價主體多元化指在區域評價時,應盡可能將參與活動的各重要當事人都作為評價主體,充分發揮大家的積極性、主動性,以更好地實施教育、促進幼兒的發展。區域活動是幼兒的.一種自由選擇材料和同伴、自由操作活動材料和創作的過程,幼兒是活動的主體;教師則以一種“支持者與引導者”身份參與。因此,區域活動的評價主體不應只是教師,而應該包括幼兒、教師甚至家長。
1.幼兒。這種評價表現在:有機會發表自己對在區域活動中的探究經驗和情感體驗;可以對同伴參與活動情況發表看法。讓幼兒參與評價,既可以培養幼兒傾聽他人發言的習慣、觀察他人參與活動的情況,豐富自己的認知經驗;又能幫助教師發現幼兒的認知水平和經驗,為區域活動材料的適宜投放提供依據。
2.教師。這種評價表現在:對幼兒的活動情況適時進行點評,對幼兒的評價進行小結等。這種評價可以在活動過程中進行,也可以在活動結束前進行。尤其在中、小班區域活動中,由于幼兒的語言和認知結構發展尚未完善,教師需有意識地組織幼兒開展評價,以幫助幼兒發現和解決問題或支持幼兒的創新。
3.家長。這種評價表現在:幫助家長了解孩子在區域活動的表現,了解教師的指導與觀察方式,以理解區域活動這種方式對孩子發展的影響;也能讓家長通過觀察孩子在區域活動的進步,逐漸理解教師的教育理念,更好地參與家園合作。家長可以通過三種途徑有選擇地參與區域活動評價:
(1)在家長開放日,觀看孩子在區域活動的視頻或者圖片,親身感受孩子在其中的成長變化;
(2)通過區域活動圖片專欄(通常以圖文模式粘貼于班級墻上),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學習特點和班級的活動進度;
(3)受邀觀摩教師組織的區域活動現場,活動結束后參與點評。
在實現“區域活動評價主體多元化”時,需要注意兩點:
第一,評價過程中三個主體并非孤立出現。通常在一次區域活動評價時,至少出現兩個主體,如幼兒和教師。
第二,上述的三個主體不應只限于同一個班級范圍內。可以是其他班級的幼兒、教師、家長,甚至是來園參觀的客人老師。因為不同的評價主體,評價角度不同,會給幼兒帶來更多新鮮和豐富的感受,也會給教師帶來不同的評價思路。這一點在幼兒園開展混齡區活動時可以充分運用。
二、評價目標明確化
要明確區域活動的評價目標,讓區域評價更科學和富有針對性。教師可以從兩個步驟入手:
一是參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的教育目標和建議,分別制定出各年齡班區域活動的基本評價方向。
二是綜合以下維度,分別制定各區域的具體評價目標:
(1)材料的使用情況:材料是否滿足了幼兒探索的需求,是否幫助幼兒完成作品,哪些材料陳舊需要改良,哪些材料欠缺需要補充。
(2)幼兒的參與情況:幼兒在操作材料過程中,是否與其他幼兒合作,是否堅持完成自己的計劃,能否正確使用和愛惜材料,操作中遇到問題怎么處理、情緒有何變化。
(3)幼兒的作品或者活動過程情況:對作品的評價,需要教師有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比如在美術區,評價一件美術作品,可以從色彩、構圖、創造性與想象力、畫面布局等多方面評價;在科學區,可以對實驗的操作過程及實驗結果進行驗證,這就需要依據一些基本的學科知識。總之,目標的制定需要考慮不同區域的特性和幼兒的實際特點。
三、評價內容具體化
區域活動總結6
教育與社會的關系探討一直是學界研究的熱點。但教育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環境――城市,關注的力度卻遠遠不夠。美國學者托馬斯班德爾也指出要研究教育與社會互動的關鍵點:城市[1],因而對這一領域進行挖掘,是一項創新研究,具有較強的應用價值和現實意義。《教育與城市空間生產――基于對城市社會學空間研究的拓展》一書是天津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張品所著,也是天津社會科學院的重點課題結項成果。由于潘允康先生已對此書做了精辟的總結,本人在這里只能做些補充并就一些問題進行討論。
一、本書的主要內容
(一)核心概念
本書是理論運用與實證分析相結合的研究,因此本書的題目選擇了城市社會學空間研究中的一個理論術語“空間生產”。“空間生產”一詞是由法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社會學家亨利列斐伏爾提出。列斐伏爾指出,“生產”一詞來自于馬克思的理論,即生產是人類通過勞動等社會實踐制造產品的社會性活動。因此,空間生產的核心意思就是:“社會過程下城市、區域、城鎮等這些具有空間形式的社會體系的形成。”其后,曼紐爾卡斯特、愛德華索亞等學者對空間生產研究進行發展,使之成為了具備相對完善學術話語體系的理論。本書探討的是教育作為一種社會活動,它在城市空間的形成中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空間生產概念的使用,實質上是空間生產理論的運用,這使得本書具有一定的理論高度,并擁有一種可依據的可靠的分析范式。
(二)研究思路
城市是社會的主要載體,城市空間與城市社會是同一的,研究教育與城市空間的.生產,其實就是研究教育與城市社會的辨證關系,城市社會學者將城市社會的特殊屬性歸結為:生態社群、集體消費、資源分配、生產系統和文化(特性)五種類型。在實際中,教育是城市生態體系和城市生產系統的重要組成;集體消費和資源分配與居住密切相關;特性則體現于區域社會中。另一方面,空間研究需要植根于實踐。因此,本書從教育活動出發,分析教育的生態組織,以及教育對城市居住、城市產業和城市區域產生的作用和影響。
(三)章節安排
本書是要在城市社會學的空間理論運用中,實現對城市社會學空間研究的深化,首先應當整理并分析城市社會學的空間研究成果。因此,本書的第一章梳理了人類生態學派和新城市社會學兩大流派的空間研究,在此基礎上提煉出城市社會學空間研究的邏輯、范式、內容與視角,并指出空間研究的問題與不足。
教育可以看作是一種生態組織,因此,本書第二章要探討教育活動如何形成教育空間,教育空間的結構,以及教育空間的變化。
教育的消費與教育資源的獲得與居住密切相關,第三章分析教育與社區的互動。教育作為居住的重要配套,通過家庭遷居引發社區的變化,有教育需求的人入住心儀教育配套社區,在城市中形成了具有教育特色的居住區。另一方面,生源是優質學校形成的重要因素,社區的分層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區域內學校的質量。
教育是一種生產要素,第四章分析教育與城市產業的辯證關系,重點分析高等教育與產業的關系,具體包括兩者對于彼此區位選擇的影響,以及彼此之間建設發展的相互影響。城市的形成和發展與產業密不可分,這一章還探討了在知識經濟下,教育在產業塑造城市空間中的作用。
第五章研究教育與區域,城市性體現于不同的區域社會中,教育是區域的重要功能組織,區域中教育系統如何組織,人們參與教育活動的行為、教育組織與其他組織的互動形式,都是形成區域性質的重要力量。在城市中,教育分區域(行政區)管理,分區域發展會導致教育出現區域分化,同時教育作為區域功能系統的一種,結合區域內其他社會功能單位,會使所在區域呈現不同的性質,當然,此種法則也可推演到其他功能系統身上。另一方面,城市中高等教育的規模化聚集也形成了特定的城市功能區――大學城。
二、本書的學術價值
(一)應用并深化城市社會學的空間研究
從事城市社會學研究的人都知道,城市社學始終無法避開空間問題。空間是城市社會存在的重要維度,因此空間不能成為城市社會學的研究對象。空間研究散見于各流派、視角的分析中,隨著社會科學界空間研究的興起,學者們試圖創建一種關于社會空間的理論,但當空間成為一種研究對象時,其問題和不足也隨之而來。因為空間只是事物存在的環境條件,而非實體,任何對于空間所做的宏觀和抽象研究,都面臨著將空間與社會剝離的困境。面對空間的難題,學界做出了兩點總結:一是我們仍然且必須承認空間的重要性;二是空間研究必須植根于具體實踐。因為實踐植根于時空發展中,實踐研究可以很好地實現時間、空間與社會的三重辯證整合。在空間的生產中,生產關系的再生產處于中心地位,這一過程在每一項社會活動中完成,包括生產、分配、居住、消費等。美國新城市社會學學者馬克戈特迪納(Mark Gottdiener)也指出,應當嘗試把更多的要素納入到社會空間分析中來,如房地產、地方政府、鄰里、公共環境等。這也是當下社會科學界空間轉向的真相。本書嘗試從教育活動出發,具體分析社會與空間的辯證關系。
本書是理論總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的研究。在理論方面,本書較為系統地梳理了城市社會學的空間研究,總結出清晰的理論范式,并將其運用到天津案例的分析。目前,學界關于城市社會學空間研究的梳理較為零散,或集中于某一流派,或某一學者,且沒有深入剖析。在分析方面,本書確立了城市社會學社會空間分析的模式。第一,從具體的實踐活動出發,以該實踐活動的功能空間和區域為聯結點,分析實踐活動如何生產(城市)空間,實現空間研究微觀和宏觀的結合。從具體實踐活動出發來審視城市空間的生產,不僅可以為社會空間的生產提供一個真實可靠的起點與開端,同時此模式可以融合學界微觀與宏觀敘述之間的分裂。因此,這一模式可以應用到其他社會實踐的分析中,例如醫療、交通、商業等。第二,以城市社會學對城市社會特性的幾種界定為分析框架。任何實踐活動都脫離不開社會的約束與限定,城市社會性的確定是研究具體實踐生產城市空間的前提,城市社會學自誕生以來,學者將城市社會的特性界定為生態社群,生產、消費系統,資源分配體系,這些都是實踐研究展開的背景思考,同時可以作為分析的框架。
(二)推進了教育領域空間視角的研究
教育具有培養人的功能,使個人得到充分發展而又不相互沖突,同時使之符合社和國家的需要。教育活動隱匿于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它對城市空間有著重要的影響。從教育實踐活動出發,分析教育與城市空間的辯證關系,在具體實踐層面上展示教育生產空間的過程和方式,這符合城市社會學空間研究的邏輯,同時也是對城市社會學空間研究視角和內容的豐富和深化。一直以來,教育的研究缺乏空間視角,已有的系統研究也比較少,且主要局限于學校空間研究。本書從空間的視角分析教育與城市社會的辯證關系,這是對教育領域空間視角研究的推進。
三、有待深入的問題
第一,增加相關學科的知識。教育對于城市空間的作用必須結合其他城市要素才能實現,因此,教育與城市空間生產的研究實際上是一個跨學科的研究,涉及政治、經濟、地理等眾多學科。本書在探討教育空間與產業空間的辯證關系時,缺乏對于經濟學方面理論的運用,如產業經濟學、現代企業理論等等,使得該部分的研究較為薄弱。
第二,進一步提煉研究理論。本書運用城市社會學的空間研究范式與方法,分析了城市中的教育問題,在具體的實踐分析中發現、總結、提煉空間研究的特殊模式和新的觀點將是本研究一直持續的努力方向。縱觀國內外學界的研究,城市空間的分析都是以個案為例,這意味著一種“本土聚集”[2]。運用國外理論來思考當下中國社會的動態變化及其原因,是國內學界一種比較流行的做法,這也代表著中國研究本土化的努力和嘗試。要實現這個目標,就需要對中國社會、城市區域和其他具體領域有較深入的了解,并保持敏感性和洞察力。本書以天津市為例展開研究,收集了大量的現實資料,使研究有依托,有支撐,不空泛,然而在本土實際問題的分析、解決方面還有所欠缺,也未能提出一個屬于我國現實的本土化理論。眾所周知,社會學理論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而進行的社會秩序探索,這是本書還需提高的地方。
區域活動總結7
區域活動是幼兒階段的孩子最喜歡的活動,他們能夠在活動中根據自己的喜好選取活動,能夠自由的發揮與探索。此刻我將小班區域活動的開展做如下總結:
一、創設良好的區域環境。創設良好的區域環境既要思考到幼兒之間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間互不干擾,從而使幼兒能專注投入某一活動,充滿自信地探索問題。
我們的區域活動采用固定與靈活設置相結合方式,創設豐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選取自由度的區角,讓每個幼兒有機會自由選取,用自身的方式進行學習。例如小班具體設置了以下區域:“生活區”:、喂寶寶、扣紐扣、、編辮子等;“數學區”:數字象棋、圖形投放盒等;“表演區”:頭飾、手偶、手搖鈴、雙響筒、扇子、各式各樣的服裝、快板,腰鼓等進行打擊樂;“操作區”:白板畫畫、穿編花籃、包糖果、棉花、穿糖葫蘆、干樹葉、毛線、穿珠子、涂顏色、喂小鳥等半成品;“科學區”里帶給望遠鏡、小汽車、九連環、動物模型、磁性玩具等等。閱讀區:各種類型的圖書和大小不一的字卡;搭建區:廢舊紙箱、廢舊易拉罐、幼兒園帶給的大、小積木玩具,因為我班可利用空間比較有限,經過商量我班將較為安靜的區域操作區、科學區、閱讀區、數學區建立在活動室內;將表演區、搭建區建立在活動室內的床上,區域活動時將床鋪疊好,以供幼兒進行區域活動。生活區安排在室外欄桿上,將操作物品安裝在欄桿上,即方便又有立體感,大大帶給了利用空間。操作區的白板安裝在墻上,以供幼兒方便操作并根據活動狀況靈活調整
同時,我們也根據我們的主題活動將區域環境作為主題環境的一部分,在幼兒進行區域活動時也能進行學習活動,提高活動的利用率。比如操作區,會投放一些平時做寶寶秀時剩余的一些材料放在區域中,讓孩子有時間時或是進行區域活動時去操作。秋天落葉,我們會帶孩子到院子里撿一些形象的葉子,擺放在區域中,孩子在區域中會粘貼、會用手去撕、會插在頭上當頭飾等。我們班玉函小朋友在操作葉子方面比較有天賦。在數學區中我們會放入俄羅斯套娃、大小不一的物品,讓幼兒自己去看、去比較,培養幼兒用心動腦的好習慣。在美工區中會投入剪刀、油畫棒、橡皮泥、空白紙、水彩筆等,在平時的藝術操作中剩余的一些成品、半成品,供幼兒去參考、去仿照。有些幼兒購買的橡皮泥中會有一些模具和步驟圖,我們也會將這些現成的材料投入到區域中,方便幼兒自由選取。在表演區,會投入一些自己用毛線編的假頭套、表演用的衣服、扇子、腰鼓、響板、玩具劍等,帶給豐富的材料。通常建構區是根據主題而定。區域活動應根據活動區的層次性特點帶給難易程度不同的材料。有時即便是同一班級中同一類型的活動也透過帶給不同層次的材料來體現層次性。適合幼兒不同發展水平、不同學習節奏的多層次的活動材料,能夠滿足不同幼兒進行自
主選取的需要。
二、區域材料投放要有層次性
每個幼兒有每個幼兒的性格特點,這也就決定了每個幼兒的潛力水平不同,所以材料的投放要兼顧到每個幼兒因,不能都簡單,也不能都復雜,要為不同水平的幼兒帶給活動的機會和成功的條件。比如小班美工區“穿珠子”游戲、教師帶給三種層次的材料,由最簡單的按同種顏色穿到兩種顏色間隔穿再到三種顏色規律性穿。益智區投放的拼圖,按塊數的不同拼(4、6、8、10)都就應體現層次性。
三、教師的指導
對于小班孩子來說,教師的現場指導顯得十分重要,不做指導幼兒根本不明白該怎樣做,所以說教師在這個區域活動中顯得十分重要。作為教師,要始終要清楚自己應處的位置,不就應是知識的輸出教育者,而是應帶給舞臺給幼兒自由發揮,能夠做示范,但不能過多的干涉幼兒的操作,扮演好觀察者與指導者的主角。
觀察、再指導。把握時機,適時介入指導
觀察能夠幫忙教師準確地了解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比如:我們班的熙森小朋友在操作區中包糖果,糖果有大有小,糖紙也有大有小。熙森剛開始操作,他根本不明白大的糖紙包大的糖果、小的糖紙包小的糖果,經過很長時間后,熙森還是沒有掌握其規律,亂包一氣,當然,包出來的形狀肯定不好看,有的還都沒有包好,糖果都露在外面。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伸出援助之手,充分發揮自己引導者的主角,給熙森指條明路。這個時候,熙森豁然開朗,一下子就掌握了包糖果的技巧,相信熙森對于包糖果印象很深。作為教師,我們就要了解幼兒發展的特點與需要,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從客觀實際出發,提高教育指導的效果,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的游戲。可避免教師因不了解游戲情景而產生的不適宜的干擾幼兒游戲的指導行為。
由此可見,教師的適時介入也十分的重要。再舉兩個例子:默默很想進表演區穿區內的漂亮衣服。但是表演區內的小朋友已經很多了,小朋友們在玩過家家的'游戲,也沒有區牌能夠用了。但是默默還不想去別的區域里玩。教師就可引導他教師可引導他:“你想一想怎樣才能進去?”當他想出“當一名客人”的時候,孩子最后以一名“舅舅”的身份進入到表演區去玩了。如在一次搭建游戲中,強強在不留意碰壞了小朋友搭的動物園的時候,孩子們一時,很激動,有的埋怨強強,有的以暴力攻擊強強,有的不知所措,教師立刻說:動物園是不是“地震”了,我們趕快搶救動物,把動物園修好吧!于是孩子們又重新投入到了新游戲當中,巧妙地化解了一次即將發生的糾紛。如果教師發現了幼兒游戲的問題,需要介入游戲,須找好最佳的時機。
當幼兒發生創造性的行為時,教師要及時給予發現與鼓勵,教師有時做調解員,有時做旁觀者,在區域活動中,教師要放下自己的身份,以伙伴的身份進入到游戲中。對于小班孩子來說,孩子在進行區域活動時發生的較多是矛盾,所以教師應以調解員的介入游戲中,用適宜的方法幫忙孩子解決。
為了調動幼兒用心性,教師的指導盡量用鼓勵和肯定的方法,幼兒之間存在著差異,只要幼兒是主動參與,用心思考的,那不管結果如何,都要給予表揚與鼓勵。否則潛力弱的孩子總是失敗,會使其產生畏懼情緒和自卑感,最后導致對整個游戲失去興趣。
四、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區域活動能夠更好的鍛煉幼兒的用心性,對幼兒的動作、言語、思維、想象、情感等方面都有良好的發展。幼兒在區域中活動完全是自由的,他們自主的選取游戲材料,選取活動資料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進行游戲。教師在整個區域活動中也不會干涉幼兒的自由。例如:幼兒能夠根據自己的意愿進入不同的活動區域,在同一活動區中還能夠選取不同的活動形式和活動資料。教師不占主導地位,幼兒是自由的,發散思維很強的。在我們小班,在區域里玩得最開心的當屬強強、高高、玉函、笛妃、桑晨、小彤、心月、鎮昊。幼兒自己構成規則。
五、特色
對于我們幼兒園來說,特色就是棋類游戲,我們小班的棋類游戲有身體動動棋、動物的食物棋、數學棋、相反朋友棋及各類原始棋、整合棋。孩子在游戲中能孩子自由探索、大膽操作、勇于創新。可能小班的幼兒沒有接觸過棋類游戲,學習起來比較的吃力,相信在過年后會有所減弱。
六、下一步打算
1、對各游戲的特點和組織策略還不是很了解,本學期,我將針對不同的主題游戲做深入了解。
2、在平時的游戲組織中,仔細觀察、探索各游戲的特點及組織策略。
3、利用進區卡,指導幼兒有序進行游戲。區域里進入幼兒數量有限,以保證幼兒在區域內的安全與質量。
4、投放豐富的區域材料,保證材料的豐富性與多樣性。
5、但是多的干涉幼兒的區域活動,尊重幼兒想象力。
6、區域活動一切以安全為主,投放安全、利于幼兒操作的材料。
我參加幼教工作快一年了,對于區域活動不算是很了解,也不太懂,我剛剛接觸區域活動,在這方面還很不成熟,有說的不準確的地方請見諒。但是我相信,只要去做,付出努力了,就算成果不好,我也會很欣慰。
區域活動總結8
在上學期的基礎上,幼兒在這個學期中,明顯進步了不少。就拿區域活動玩的情況來說吧。以前和現在的區別有以下幾點:
第一,玩區域活動時的主動性。現在孩子一到教室就知道要開始玩區域活動了,基本上不需要老師的提醒了,都能自己主動去選擇區角玩了,至于有幾個新來的就另當別論了。以前,孩子還處于穩定情緒的情況下,個別還要老師的安慰等,部分幼兒還有點害怕,一進來就坐到椅子上,有的自己坐一會兒就去玩了,而有的則要老師叫了他以后才去玩。
第二,玩區域活動時的意向比較明確。以前,孩子玩區域活動時,基本都是想到哪里就到哪里,特別是喜歡到人多的地方,還有就是比較依賴老師,看見老師在哪里就去哪里,玩的時候隨意性也比較大,很容易摸不著頭腦。現在,孩子在玩區域活動時,最大的區別就是男孩子喜歡搭積木、串珠等建構材料,女孩子則喜歡扮家家。在玩的時候,他們選擇了自己喜歡去的地方,并能簡單的擺弄一些玩具,為自己提供一定的幫助,有時候還會和自己的小伙伴進行簡單的交流商量。建構時也有了方向,要給誰搭建一所房子,朝著這個方向搭建成功,并有了喜悅的.心情。
第三,玩區域活動時的耐心也漸漸養成。以前,孩子是很容易被別人給打擾的,一有什么新奇的馬上放下自己玩的玩具,去玩別人的玩具了。所以也造成了玩具到處亂放。現在,孩子雖然也會有所走動,但不會像以前那樣把玩具拿來拿去,如果實在是沒什么好玩的才去別的地方玩。像搭積木那里,幾個孩子要玩很長時間,先是個別幼兒自己的搭建,后來變成大家一起搭建,但是也難免會出現亂玩的現象。這個要以后慢慢培養的。
相對而言,在上學期的基礎上,孩子都在進步,老師也為他們高興。區域活動也是在一天一天的摸索中,讓孩子成長的,畢竟有太多的東西要讓孩子學會。
區域活動總結9
區域活動是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我們平時的教學活動相比可以提供更豐富的學習經驗,使幼兒在自主、輕松、愉快的環境中自由、主動學習,也是幼兒小組學習和個別學習的主要場所。在區域活動中,孩子們的學習是否快樂?是否主動?是否投入?環境的創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知道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和幼兒發展的條件,它對幼兒生理、心理的健康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多年來,作為教師的我們在幼兒每天都要開展的區域活動中,已經能漸漸突出在材料提供上的多樣性、層次性等問題。但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這樣的環境創設要求教師根據幼兒的需要,允許幼兒按照自己的經驗調整環境,不斷深化或調整區域活動內容。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幼兒的表現,傾聽他們的想法,敏銳的覺察他們提出的問題、困惑和需要,并及時給予適當的支持、引導和幫助,與幼兒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要正確把握好自己在環境創設中的角色定位,使環境成為引領幼兒主動學習和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讓環境引發幼兒思考,使集體活動內容與區域活動內容相互協調和滲透。
在以往,我們往往過分強調了對教育過程的精心設計而很少考慮創設支持幼兒學習、探索的環境,我們可以看到教師為孩子們精心準備的操作材料、游戲玩具等,都非常重視其“教育的目的性”,有的教師已經意識到環境創設的作用,卻只在活動開始前幾分鐘才將與活動內容有關的圖片、掛件等布置在教室的四周。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忽略了幼兒身心發展中的“量”的積累過程,這樣的`環境缺乏對幼兒身心發展的“支持性”。《綱要》指出:“環境不僅是物質的、精神的,而且還是活動的”。因此教師在創設環境時,應重視環境的“活動性”,讓環境引發幼兒思考,使環境與幼兒互動對話起來。記得在中班下學期的“逛商場”主題中,有一個“設計迷宮”的內容。孩子們都喜歡走迷宮,因此我提前將收集到的現成的幾副迷宮圖經過加工,分散貼到手工區的墻面上。一到區域活動時間,孩子們就三五成群的來到迷宮圖前走迷宮。幾天過后,我又在墻上增添了教師自制的迷宮圖,并告訴幼兒這是老師自己設計的,這一下孩子們的興趣又來了“原來迷宮圖還可以自己畫呢”。有的孩子當即就說這種迷宮圖我們也會畫的!聽了孩子們的話,我沒有立即組織活動,而是讓幼兒再次分散到圖前,了解設計的方法、可呈現的不同主題等問題。待時機成熟時,我就組織了設計迷宮圖的活動,在活動中由于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感知經驗,創作中孩子們各自按照自己的想法設計,可以說沒有一副作品是雷同的。許多孩子設計迷宮的創造性被激發,一個集體活動遠遠不能滿足與他們,于是在充滿神秘和布滿“迷宮”的科學區域中,總是座滿了設計迷宮的孩子。孩子們對自己的創作是非常珍惜的,于是我又和孩子們一起將一副副作品取代了原來的現成圖片。孩子們在作品墻前相互欣賞、相互比比劃劃,每個孩子的臉上都洋溢著成功的被關注的快樂。
二、讓環境促進幼兒間的互動交往,使同一區域的內容在目標層次上得到深化。
《綱要》同時指出:創設環境的能力和內涵應包括“促進兒童間的互動與交往”,同伴極其交往是兒童重要的學習資源與環境。孩子們到了大班,對知識的苛求欲望明顯增強,他們逐漸喜歡上了圖書,而幼兒園為孩子訂閱的雜志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于孩子們的學習欲望了。為此,我們結合“我喜歡看的圖書”這個主題,充分利用家庭資源,和家長溝通,動員孩子們把家中優秀的圖書帶到幼兒園來和同伴共享,設立“班級圖書館”。讓每組幼兒將自己的圖書進行分組擺放,讓幼兒為他們自己小組的圖書總數進行統計,然后每周為他們進行數字更改,幼兒的借書情況用“幼兒借書登記表”來登記,定期為幼兒的借書情況進行評價,評選每月的“明星圖書”和“愛書明星”,讓幼兒成為圖書的朋友,愛看書、愛借書、愛護書。同時把幼兒園里訂閱的圖書用文字進行標識,讓幼兒整理的時候將書名與書袋上的漢字對應起來,發展了幼兒的良好看書習慣,發展整理圖書的良好規則。我們班級的“小小圖書館”已經設立了整整半年時間,在這段時間里,每天放學的時候借閱圖書的孩子總是圍得水泄不通。我想,正是我們為孩子們所設置的這樣一個環境,促進了幼兒間的互動交往,使同一區域的內容在目標和層次上得到深化。
三、讓環境支持幼兒的探索活動,生成區域活動內容。
幼兒園《綱要》強調:“幼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的時間”,通過“引發、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來學習知識技能、發展認知能力與形成良好的社會性等。因此,創設積極健康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環境來支持幼兒的探索活動就顯得十分重要了。自然角環境的創設在幼兒園是很普遍的事情,以往,我們總是在空地上或在幾個瓶罐中種上一些容易發芽、容易管理的植物,然后任由其自由發展,幼兒的觀察也全是自發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會對這些植物極其生長變化熟視無睹。為了改變這個狀況,當我與孩子們一起收集好各類種子后,組織了談話活動,引導幼兒討論這些是什么種子?會發芽么?怎樣才能讓它們發芽?在討論中,有的孩子認為有的種子會發芽,有的看去黑乎乎的不會發芽;有的幼兒認為種子只有在泥中才會發芽,水里就不行。對幼兒的這些分歧,我沒有當場做種子發芽條件的總結,而是鼓勵幼兒一起找來透明的瓶子和小罐子,讓他們自己把各種種子分開分別放在泥中和水中種植,并在區域一邊投放了白紙和筆,鼓勵幼兒觀察并記錄。孩子們在每天的區域活動時間都要去“探望”這些“種子寶寶”,并不時的傳來驚喜的話語,“黃豆發芽了”“黑的種子也有小芽眼了”“云豆的葉子真大呀?”“水里的種子也開始長牙了”“快來看這種種子的根與那一種根不一樣的呀”……他們在那里觀察討論后記錄了種子的生長變化。期間,有的孩子為了活動更豐富,還動員家長一起收集相關資料并帶到幼兒園中給同伴介紹。可以說自然探索角的這些材料環境的創設,很好的支持了幼兒的探究活動,并由此生成了系列豐富的、幼兒感興趣的活動。
四、讓環境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經驗,整合主題活動內容。
有位外國教育家曾經說過“孩子,是由一百種組成的。孩子們有一百種語言,一百雙手,一百個想法,一百種思考、游戲、說話的方式。……一百種世界等著孩子們去創造。……”客觀看待幼兒教育現狀,不禁讓人生出幾分感慨。孩子們原本豐富多彩的生活變得枯燥乏味,即便是在衛生間,也有老師看著,不能玩水、不能大聲說話。這樣既定的教育模式怎么能讓孩子們去創造一百種世界呢?因此,教師要給予孩子完整的感覺,恢復他們快樂、富有個性的童年生活,使他們積極參與自我的發展和建構。進入秋季,是昆蟲世界最斑斕的時節,孩子們在草叢中玩耍時發現了昆蟲的世界,并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討論的話題從“戰斗陀螺”逐漸轉為“奇妙的蟲子世界”。于是,我將整個走廊變成探索區域,把一些昆蟲的圖片張貼在墻上,并鼓勵、支持幼兒去收集各種各樣的蟲子圖片、標本帶到幼兒園中,或把捉到的蟲子養在自然角中。這一階段,探索區中的孩子們對蟲子世界的興趣空前的高昂,每天都有孩子從家中收集圖片帶來,也有的是孩子們自己畫的,自然角中昆蟲盒里的“朋友”也越來越多。在老師、家長的共同參與指導下,幼兒逐漸了解了昆蟲的特征,并能主動提出要將昆蟲和其他蟲類分開來,要將益蟲和害蟲分開來,在探索區中,孩子們相互講述著自己了解到的不同昆蟲的奇異的特性,有的孩子則娓娓地說著自己捉昆蟲的趣事。現在,整個走廊成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孩子們在由此而展開的手工區中用各種廢舊材料把制作昆蟲的裝飾品;在繪畫區中繪畫昆蟲;語言區中,他們又相互講述著昆蟲的故事……在這一階段,孩子們圍繞著“昆蟲”而展開著主題活動的各個內容,并使主題活動的各個內容在區域活動中得到延伸和發展。
區域活動總結10
本學期,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班開設了益智樂園、科學區、表演區、娃娃家、建構區、圖書區、創意美工區、小醫院、寵物店、寶寶餐廳,堅持每天開展游戲活動,指導幼兒動手、動腦,積極地與材料相互作用。現將這段時間以來的活動情況作一簡單總結。
一、材料的投放
1、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投放材料。
“六一”慶典活動結束,家長之間還就此機會認真地交流著育兒的經驗,并誠摯地和老師探討著怎么樣才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得更好一時間,“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共同目標得以體現,家園共育孩子的良好態勢進一步得到升華。大家真摯的話語,真誠的微笑把這次活動推向另一個高潮。
時光匆匆,轉眼又是期末了。作為幼兒園教研組的成員,我們深感肩負的責任。如何指導教師進行教育研究,提高保教質量,增強教師自身的素質是本學期我們教研的重點,為此,我們在教研工作中進行了一些探索與嘗試活動,下面,我們對本學期的教研工作作個回顧與總結。
1、25號早晨,由兩位男教師扮圣誕老人和迎早的教師一起到幼兒園大門口為孩子們送禮物和祝福,讓孩子們感受節日的喜悅。
如果在活動區內提供的材料難度相同,對于一部分幼兒可能過于簡單,容易完成,這樣就會使其失去興趣,不利于其進一步發展。而對于另一些幼兒可能又太難,通過努力卻達不到,這樣也會使其失去興趣。因此,我們在了解每個幼兒發展水平的基礎上,考慮個體和個性差異,在活動區內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兒選擇。如:在美工區投放折紙材料,讓幼兒練習能折雙三角物體時。教師就可以投放利用雙三角原理折疊的難易程度不同的多種物體,讓幼兒自由選擇。這樣每個幼兒都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就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2、家園合作協調一致,共同準備活動材料。
在這個學期的區域活動中,我們有部分的材料是來自對各自幼兒家庭的廢物搜集。比如瓶子、種子、絨線、蛋殼等等,都來自幼兒和家長的共同收集。幼兒對各自帶來的東西都很感興趣,我們投放以后,都紛紛去嘗試著玩。這樣,在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園之間的聯系也進一步緊密。
3、區域材料能做為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
我班能把區域活動做為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環節,及時地把主題活動進行過后的材料投放到區域活動中,讓幼兒們在區域活動中繼續進行相關的主題探索與操作活動。美工區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題活動開展后投放的,這樣幼兒基本都了解了怎樣操作,也更感興趣了。
二、幼兒在活動中的發展
1、給幼兒發展的空間,讓他們自由表達和表現。
A、當莊嚴的國歌演奏完畢,孩子們共同高呼:"祖國生日快樂!"B、主持人詳細向孩子們介紹中國的首都、少數民族以及國旗、國徽的含義。
對于新教師的培養,首先我們有意識地安排思想素質較好、業務能力較強的教師與新教師搭班,讓她們在潛移默化中進步。
我們常常在一旁無聲地觀看孩子們的表演,盡量不去打擾到他們,充分滿足了幼兒表達和表現的需求,對幼兒的全方位發展起著很大的作用。
2、仔細觀察幼兒發展中的個體差異,對活動作出相應的調整。
一直以來,我們幼兒園都開設小喇叭廣播的活動,深受小朋友和家長朋友的歡迎。因為通過小喇叭活動,可以提高孩子的積極性,鍛煉孩子的膽量,有助于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還能讓孩子從中獲得成功感。我們采取的是輪流的方式,邀請孩子來說小喇叭,這樣為每個孩子提供機會去嘗試,去挑戰。小喇叭廣播的播出也鍛煉了我園青年教師的膽量、口語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為全面落實上級文件中所要求的工作,確保此次活動順利開展,我園領導及時召開會議,傳達文件精神,并對端午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在發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們在科學區設計了“玩牌比大小”的活動,能力較好的'幼兒既能按照規則玩一個一個比,還能自己創出兩個兩個或三個三個比;但是有幾個幼兒不會玩,還有對活動不感興趣。于是我們就針對這樣的差異性作出調整。我們把“比大小”該成了“排小魚”的游戲,當牌排到相同的點數時,就可將相同點數之間的牌全部吃掉。更改游戲規則后,能力差的幼兒也都想到數學區游戲了,還自己比起誰贏的牌多呢。
三、良好的師幼互動
1、隨時觀察幼兒活動的情況,給予及時的引導、幫助,滿足幼兒的需要。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我們能夠留意觀察每個孩子的興趣操作情況和恰當的時機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去,與孩子們一起探索、操作、發現、討論、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孩子們的主導地位,而不是在發現問題時,把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強加與孩子。
2、用兒化的評價語言促進區域活動更好地開展。
如果有必要,我們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間去,了解他們的玩法、規則意識等,我們還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兒化的語言對幼兒進行評價,并努力使每個幼兒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通過努力,雖然孩子的游戲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還是存在著問題,如在手工區活動時,有的孩子會相互模仿,動腦不夠;在超市中,孩子交往性的語言還欠缺;在表演區域中,我們準備的道具還不能滿足每個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以后的區域開展過程中,我要對這些問題制訂出針對性的計劃和方案,讓每個孩子在愉快的游戲活動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區域水平上升一個新的臺階。
區域活動總結11
這學期本班區域活動是以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為主的,有相對寬松的活動氣氛、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鼓勵幼兒自我發揮、便于操作、大膽探索的環境,更好地促進了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在開展區域活動中,我們是根據我班特色以及幼兒水平等實際狀況來設置的,同時,為幼兒帶給了具有多用性和開發性的游戲材料,并以同伴的身份對幼兒加以適時的點撥指導,站在幼兒的角度,從孩子的心理出發,及本班幼兒的發展狀況,我們為幼兒創設了音樂區、語言區、科學區、美術繪畫區、數學區等,戶外區域活動區和一個“棋類”公共區域。
本班的游戲活動目標是:
1、創設一個幼兒喜歡的、自由的、開放的環境,引導幼兒自主地進行活動,培養幼兒用心主動、活潑開朗的個性,培養探索精神,提高幼兒觀察和分析的潛力。
2、透過幼兒的動手操作,讓幼兒多動手制作“變廢為寶”的活動,培養幼兒粗淺的環境意識,明白許多廢舊材料還能夠再利用,并能制作出很多漂亮的作品。
3、數學區:了解物品的顏色、大小、形狀、數量、方位等明顯特征,嘗試簡單的比較、分類、喜歡操作、搬弄、嘗試提問和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
4、“棋吧”:學習愿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學會玩不通的棋,能在游戲中遵守游戲規則,從而提高幼兒動手動腦的潛力和自制力,發展手腦的協調性。
5、在操作活動中體驗和同伴合作的快樂,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鍛煉思維的靈活性和手眼協調性。
6、透過自主游戲,發展幼兒的想象、創造潛力和探索潛力,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提高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7、在區域活動中,讓幼兒學會謙讓、禮貌地與同伴交往、合作,樂意共享自己和別人的快樂,進而構建和諧的同伴關系和師幼關系。
具體開展如下:主題環境下的區域游戲
第一主題:“個性的我”創設了美術區域、閱讀區域和科學區域。
1、在美術區域中展示幼兒的《手指印畫》、《腳印畫》、火柴拼畫《木偶娃娃》,讓小朋友在日常活動中也能進行觀察、欣賞、找一找自己的作品,帶給機會讓幼兒與同伴交流和學習,并為幼兒帶給豐富的操作材料。
2、閱讀區域:準備了各種“”、“口”、“足”字旁的漢字以及動作的圖片若干,幼兒能夠自由地取漢字圖片卡并根據圖片閱讀漢字進一步了解漢字的特點。
3、科學區域:帶給了各種可拆裝的玩具、圓珠筆、鋼筆等啟發幼兒拆裝玩具,探索玩具和筆的奧秘。
第二主題:“我們的家園”創設了語言區域、科學區域、表演區域和美術區域。
1、在語言區域中投放幼兒用書,及看圖朗誦詩歌的圖,資料有《家》、《從小愛祖國》、《我們的祖國真大》。
2、科學區域中,展示各種各樣的標記,讓幼兒能在活動中閱讀各種標記,培養幼兒度閱讀標記的興趣,豐富幼兒的經驗。
3、在表演區域中帶給音樂磁帶、綢帶、服裝及道具,讓隨著音樂表演《快樂的阿依古麗》《讓愛住我家》《大中國》,讓幼兒在表演活動中體驗快樂。
4、美術區域中展示各種泥貼作品,并帶給各種橡皮泥,讓幼兒自主地進行泥塑裝飾活動。
第三主題:“四季暢想曲”
1、美術區域布置《秋葉》《美麗的樹林》《彩色的菊花》供幼兒交流欣賞,并帶給相應的材料讓幼兒進行排水畫和油畫棒創作活動,各種顏色的橡皮泥和簡單的泥工板,讓幼兒進行自主的搓長、團圓、壓扁、連接等技能,塑造出各種各樣的花朵形象。
2、閱讀區域中帶給幼兒用書,鼓勵幼兒看圖夾文資料、朗誦詩歌培養幼兒閱讀的習慣和興趣,帶給“木”字和“雨”字的漢子和圖片,感知漢子的結構和好處。
3、科學區域中投放師生共同收集的各種花草、葉子的圖片、資料和書籍,鼓勵幼兒自己閱讀,豐富幼兒的經驗,培養觀察的興趣。
4、自然角中用自作的紙盤若干放入各種各樣的水果和干果,并在紙盤上寫上水果的名稱,這樣幼兒在自主觀察水果的同時進行配對游戲閱讀相應的漢子,并師生共同收集花草和植物帶到自然角寫上植物的名稱,制作班級植物調查記錄表,讓幼兒來記錄這些植物名稱、外形特征、生長的過程等。
第四主題:“彩色幻想曲”
1、在美術區域中帶給各種紙、筆、顏料、剪刀等材料,讓幼兒進行折疊、印染紙花活動,感知搞笑的印染玩色活動。帶給油畫棒讓幼兒進行蠟染刻畫創造活動,進一步感知蠟刻畫的.奇特效果。
2、科學區域中用照片的形式展示加工食用的花,例如:做菜吃的花:菊花、西芹、百合、桂花、干貝、西蘭花等,讓幼兒能了解這些可食用的花。
第五主題:“動物大觀園”
1、在美術區域中展示幼兒制作的紙工《螃蟹》和《蝸牛》,并帶給彩色紙和剪刀,鼓勵幼兒剪貼各種動物形象。
2、科學區域中:收集各種動物卡片,鼓勵幼兒看動物卡片并根據謎語兒歌的格式講述動物腿的數量等特征,嘗試仿編兒歌。
3、音樂區域中帶給磁帶、樂器及道具,引導幼兒在表演區歌唱《張大爺爺家的小花狗》《三只猴子》《龜兔賽跑》《動物猜謎歌》。
第六主題:“海陸空總動員”
1、科學區域:展示各種帶有輪子的圖片以及輪子的統計表,讓幼兒觀察、感知各種圓形的輪子,收集各種交通工具的玩具和模型,并投放廢舊紙盒,各種材料的彩色紙、冰棒、瓶蓋、膠水、單面膠帶、剪刀等材料,鼓勵幼兒制作各種交通工具。
2、美術區域投放制作紙版畫的材料,運用紙版畫的表現技法,創作輪船等其他交通工具。
3、音樂表演區:投放樂器磁帶、小紅旗等材料,幼兒進行演奏打擊樂《抬花轎》、演唱歌曲《公共汽車的輪子》《小海軍》,表演舞蹈《火車舞》等。
戶外區域游戲:
本學期戶外區域游戲能帶領幼兒進行走的游戲“熊和石頭人”等,跑的游戲:“郵遞員、雞毛信”等,跳躍的游戲有“摘果果、小馬運糧”等,平衡的游戲有“小飛行員、不倒娃”等,投擲和鉆爬、攀登的游戲有“奪球、打狐貍、貓捉老鼠、小猴摘桃”等。
我們還和幼兒家長一齊制作了“小飛碟”、“小辮子”、“紙足球”、“三角多用器具”等多種戶外活動游戲器械,都是利用廢舊材料制作的。
公共區域游戲
本學期公共區域我們新創設了一個“棋吧”專供幼兒進行棋類游戲,讓幼兒和教師共同收集各種棋放入這個區域,同時還帶領幼兒進行“羊羊火鍋樓”、“羊羊美發屋”、“茶吧”等游戲,而又在這些公共區域中能遵守游戲規則,從而提高了幼兒動手動腦的潛力和自制力,發展了幼兒手腦的協調性。
區域活動總結12
我們班幼兒通過兩個月的區域活動,他們的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思維相對性地得到了提升。本月我們開展的區域有:美工區、圖書角、表演區、建構區、小超市等。在各個區域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主題活動開展自主游戲,為幼兒提供豐富有效的材料,引導幼兒在自由、寬松的氣氛中主動探索、學習。
在材料的準備上,家園合作協調一致,共同準備活動材料。在這個學期的區域活動中,我們有部分的材料是來自對各自幼兒家庭的廢物搜集,比如小超市里的飲料瓶、各種各樣的盒子、都是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的;為了豐富班級的植物角,我們發動家長和孩子,利用各種廢舊瓶子在里面種植各種種子、花卉等,家長和孩子們積極參與、發揮想象、把廢舊瓶子裝扮地很有創意。幼兒對自己自己帶來的東西都很感興趣,投放以后,都紛紛參與到其中。這樣,在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園之間的'聯系也進一步緊密。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我們能夠留意觀察每個孩子的興趣操作情況和恰當的時機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去,與孩子們一起探索、操作、發現、討論、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孩子們的主導地位,而不是在發現問題時,把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強加與孩子。同時我們給幼兒發展的空間,讓他們自由表達和表現。我們常常在一旁無聲地觀看孩子們的表演,不去打擾到他們,充分滿足了幼兒表達和表現的需求,對幼兒的全方位發展起著很大的作用。
1.但是在區域活動開展的同時,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進。
2.在材料的提供上還不夠周到,材料單一,幼兒活動時興趣不高,積極進去工作的幼兒不多。2.和同伴合作性不是很強,活動中幼兒對于美工區、建構區的參與性強,較多的幼兒都選擇了這幾個活動區。活動中幼兒都是各自操作,但體現不出合作行為。
3.區域材料更換不是很及時,因此幼兒在區域工作的持續情況不好,部分幼兒不能把整個過程都完成。
4.區域活動的正確指引有時不到位,也就是幼兒在區域工作時的目標不夠明確,這也說明了老師的引導欠缺。
所以教師在區域活動中,要真正成為孩子的合作者、引導者。首先,在活動中,我們要相信孩子,將角色轉向幼兒的合作者及引導者。其次,在幼兒的活動中,我們要關注他們的活動,了解他們當前已有的經驗,觀察他們對什么感興趣,是否應在哪方面給予幫助。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戲水平做標準來要求孩子。注重幼兒能力差異,安排適當內容。在區域活動的實踐和觀察中,我們要不斷的積累經驗,只有做到從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出發,尊重孩子的想法,開展區域活動的才有它的真正意義。
區域活動總結13
本次美工區域活動圓滿結束,孩子們在繪畫、手工制作等項目中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創造力。他們用筆描繪出五彩斑斕的世界,用剪刀、膠水、彩紙等制作出了各種精美的小作品。在活動中,孩子們不僅鍛煉了手部精細動作,還培養了觀察力和想象力。老師們也積極參與其中,給予孩子們適時的指導和鼓勵,使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和成長。
區域活動總結14
隨著時間的遷移,我班的區域活動也開展起來了,沒有一點玩區域活動經驗的孩子們,顯得他們無從下手。為了更好地引導他們,我們2位老師做出了努力,現將這一學期區域活動總結如下:
我們主要開設了小醫院、小超市、娃娃家、圖書角、生活區、表演區、美工區等等,每個區角我們都投放了各種適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的材料,使孩子在豐富的活動環境中,具有充分活動的'自主權,并且讓孩子按自己的方式在活動中學習發展。
活動中我們把權利充分地交給孩子,再分配角色時,我們老師從不故意安排角色,都是讓孩子們自己選擇。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他們不可能從游戲一開始到結束都是同一個角色,所以我們始終不要求讓幼兒堅守崗位,如果他們不喜歡一種角色了,可以重新選擇另外一種角色進行游戲,這樣孩子在互換角色中體會到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中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主張教師親自參與,讓自己與孩子之間沒有距離感,教師也應充分扮演好區角中的各種角色,引導孩子學會最基本的交往能力,遇到問題可以與同伴商量解決。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應該根據幼兒需要提供適當的幫助,當好幼兒的助手,教師在指導區域活動時,應該扮演好觀察者和指導者的角色,要始終明確自己所處的位置。這些我也始終做的不夠好,總是給予孩子太多的要求,過于限制他們的行動。
區域活動是提供了幼兒較多自我表現的機會,創造了較為寬松、沒有壓力的學習環境,能使幼兒通過自身積極主動的活動,激發他們探索的興趣,作為教師我們要充分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鼓勵幼兒與同伴的交往,促進幼兒自主性的發展。
總結了好的方面,也發現了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希望日后能在工作中不斷提高、改善我班區域活動的情況。
區域活動總結15
區域活動是根據幼兒發展需求和主題教育目標創設的立體化育人環境,它是深受幼兒喜愛的活動之一,是幼兒自主學習的主要場所和幼兒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這足以說明安全工作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在開展區域活動時我們應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呢?
一﹑在區域材料的制作和投放上,保證安全
1.首先為幼兒提供活動的材料應精挑細選,選擇“三無”材料,即無味、無毒、無傷害。制作前應進行徹底的清潔消毒。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應注意包裝和制作的藝術性。比較堅硬、原始的易拉罐、包裝盒可用彩紙、絲帶、海綿紙、絨布、包裝紙等輔助材料進行裝飾、改造,使其在具備教育功能的同時又具有安全性。
2.教師要做到勤檢查。在每次開展活動的前后,副班教師都要做到檢查區角活動材料是否有破損,并及時修補或更換,以保證幼兒安全。
二、活動前講清要求,保證安全
1.在幼兒即將活動前要為幼兒介紹材料的正確使用方法,如剪刀、小刀、筷子、鉛筆等尖銳物品是成人最擔心會傷到幼兒的工具,為了幼兒能正確使用材料并保證安全,我們可以提前給幼兒示范。如:進美工區活動要使用剪刀時,先示范,讓幼兒用手緊握剪刀柄,還要提醒他們使用剪刀時,剪刀尖必須朝自己的'正前方且不能把剪刀尖指向別人。還可在使用剪刀前教幼兒做手指游戲:大拇指是爸爸,食指是媽媽,中指是姐姐,小剪刀,向前伸,兩個山洞豎起來,上面山洞爸爸鉆,下面山洞媽媽姐姐鉆進去,小剪刀和寶寶樂開花。以此鞏固剪刀的使用方法。
2.在操作角活動時,幼兒最喜歡擺弄豆子、別針等一些小東西,這些小東西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放進口中、鼻中、耳朵里,造成極大危害,因此我們可在開展活動前給幼兒講清危害,提醒他們該如何做才安全。
三、活動時教師應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適時介入,保證安全
由于幼兒的年齡小,自控能力差,在活動時難免會發生爭吵,搶奪玩具的行為,還有的幼兒好奇心強,無論什么都想嘗試一下,在嘗試的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不安全行為,為了避免這些事情的發生,我們可以針對幼兒年齡特點,對其進行安全教育。如:可以通過講一則故事,讓幼兒從中學到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情景表演,讓幼兒懂得如何與別人分享玩具,禮貌待人;看錄像視頻,讓幼兒了解這樣做的危害;設計一堂安全課,讓幼兒了解區域活動中的安全,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總之,作為教師我們不能怕幼兒受傷就限制幼兒的某些活動,而應該給幼兒充分發展潛力的自由,只要教師做到活動前常規范,活動中常組織常整頓,活動后常清掃。這樣就能減少幼兒安全事故的發生,使區角活動成為發展幼兒各方面能力的場所。
【區域活動總結】相關文章:
區域活動總結10-11
區域活動總結08-26
區域活動教研活動總結02-26
區域活動教研活動總結03-29
小班區域活動總結02-28
區域活動培訓總結09-29
大班區域活動總結11-23
中班區域活動總結11-23
區域教研活動總結11-17
大班區域活動總結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