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黑板報資料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黑板報吧,黑板報是最經濟、最方便、最常見的一種宣傳形式,在中小學校中有廣泛的應用。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黑板報才是大家都稱贊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健康教育黑板報資料,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
1、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
用正確的方法洗手能有效地防止感染及傳播疾病。每個人都應養成勤洗手的習慣,特別是制備食物前要洗手、飯前便后要洗手、外出回家后先洗手。用清潔的流動水和肥皂洗手。勤洗頭、理發,勤洗澡、換衣,能及時清除毛發中、皮膚表面、毛孔中的皮脂、皮屑等新陳代謝產物以及灰塵、細菌;同時還能起到維護皮膚調節體溫等功能,防止皮膚發炎、長癬。洗頭、洗澡和擦手的毛巾,必須干凈,并且做到一人一盆一巾,不與他人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防止沙眼、急性流行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等接觸性的傳染病傳播;也不要與他人共用浴巾洗澡,防止感染皮膚病和性傳播疾病。
2、每天刷牙,飯后漱口。
提倡每天早、晚刷牙。如一天僅刷一次,應選擇睡前。用正確方法刷牙,不共用牙刷。牙刷要保持清潔,最好每3個月更換一次牙刷吃東西后要漱口,以便清除口腔內食物殘渣,保持口腔衛生。
3、咳嗽、打噴嚏時遮掩口鼻,不隨地吐痰。
肺結核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麻疹等常見呼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可隨患者咳嗽、打噴嚏、大聲說話、隨地吐痰時產生的飛沫進入空氣,傳播給他人。所以不要隨地吐痰,咳嗽、打噴嚏時要注意遮掩口鼻。這也是當今社會文明素養的表現。
4、不在公共場所吸煙,尊重不吸煙者免于被動吸煙的權利。 室內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完全禁止吸煙是保護人們免受被動吸煙危害的最有效措施,也是對不吸煙者權利的尊重。每一位吸煙者,當吸煙成癮尚不能戒煙時,請不要當著你的家人、朋友和同事吸煙。吸煙請到室外。
5、少飲酒,不酗酒。
白酒基本上是純能量食物,不含其他營養素。經常過量飲酒,會使食欲下降,食物攝入量減少,從而導致多種營養素缺乏、急慢性酒精中毒、酒精性脂肪肝等,嚴重時還會造成酒精性肝硬化。過量飲酒還會增加患高血壓、腦卒中(中風)等疾病的風險,并可導致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的增加,對個人健康和社會安定都是有害的。應該嚴禁酗酒。盡可能飲用低度酒,建議成年男性一天飲用酒的酒精量不超過25克,成年女性不超過15克。孕婦和兒童、青少年不應飲酒。
6、不濫用鎮靜催眠藥和鎮痛劑等成癮性藥物。
長時間或者不當服用鎮靜催眠和鎮痛等藥物可以上癮。藥物上癮會損害健康,嚴重時會改變人的心境、情緒、意識和行為,引起人格改變和各種精神障礙,甚至出現急性中毒乃至死亡。服用鎮靜催眠藥和鎮痛藥等成癮性藥物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能濫用。
7、使用衛生廁所,管理好人畜糞便。
衛生廁所是指有墻、有頂,廁坑及貯糞池,無滲漏,環境衛生,無蠅蛆,基本無臭味,糞便經無害化處理并及時清潔的廁所。 使用衛生廁所,管理好人畜糞便,可以防止蚊蠅孳生,減少腸道傳染病與某些寄生蟲病傳播流行。推廣使用衛生廁所。家禽、家畜應當圈養,禽畜糞便要妥善處理。
8、講究飲水衛生,注意飲水安全。
生活飲用水受污染可以傳播腸道傳染病等疾病,還可能引起中毒。保護健康,要注意生活飲用水安全。保障生活飲用水安全衛生,首先要保護好飲用水源。提倡使用自來水。受污染水源必須凈化或消毒處理后,才能用做生活飲用水。
9、經常開窗通風。
通風不好的屋子,會增加病菌、病毒在室內傳播的機會。勤開窗通風,保持屋里空氣流通,就可以避免呼吸污濁、有毒的空氣,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發生,維護健康。
10、膳食應以谷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注意葷素搭配。
谷類食物是我國居民傳統膳食的主體,是人類最好的基礎食物,也是最經濟的能量來源。以谷類為主的膳食既可提供充足的能量,又可避免攝入過多的脂肪,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癥有益。多種食物組成的膳食,才能滿足人體各種營養需求,達到合理營養、促進健康的目的。
11、膳食要清淡少鹽。
食用油和食鹽攝入過多是我國城鄉居民共同存在的膳食問題。建議每人每天烹調油用量不超過25克;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包括醬油、醬菜、醬中的含鹽量)。
12、保持正常體重,避免超重與肥胖。
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腫瘤患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應保持進食量和運動量的平衡,使攝入的各種食物所提供的能量能滿足機體需要,而又不造成體內能量過剩,使體重維持在適宜范圍。
13、生病后要及時就診,配合醫生治療,按照醫囑用藥。
生病后要及時就診,早診斷、早治療,避免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機,這樣既可以減少疾病危害,還可以節約看病的花費。在疾病治療、康復的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醫生的治療方案,積極配合醫生治療。要遵從醫囑按時按量用藥,按照醫生的要求調配飲食、確定活動量、改善自己的行為。不要亂求醫,使用幾個方案同時治療,更不能憑一知半解、道聽途說自行買藥治療。
14、不濫用抗生素。
濫用某些抗生素還可能導致耳聾(特別是兒童)和人體內菌群失調等,嚴重時還可能威脅生命。抗生素是處方藥,只能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使用。
15、飯菜要做熟;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凈。
飯菜要燒熟煮透再吃。吃冰箱里的剩飯菜,應重新徹底加熱再吃。碗筷等餐具應定期煮沸消毒。生的蔬菜、水果可能沾染致病菌、寄生蟲卵、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生吃前,應浸泡10分鐘,再用干凈的水徹底洗凈。
16、不吃變質、超過保質期的食品。
不要吃過期食物。不要吃標識上沒有確切生產廠家名稱、地址、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食品。
17、孩子出生后應盡早開始母乳喂養,6個月合理添加輔食。
孩子出生后1小時內就應開始母乳喂養。嬰兒6個月以后,母乳不能完全滿足孩子營養需要,堅持母乳喂養的同時應適時、適量添加輔食。添加輔食的原則是由一種到多種,由少到多,由細到粗。先添加一種,一般是蛋黃或米粉,嬰兒習慣后再添加第二種。從少量開始,逐漸增加。開始添加的輔食形態應為泥糊狀,逐步過渡到固體食物。要觀察嬰兒大便是否正常,嬰兒生病期間不應添加新的食物。添加的食物品種應多樣化,預防偏食和厭食。
18、兒童青少年應培養良好的用眼習慣。
兒童青少年需要從小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預防近視的發生和發展。讀書寫字姿勢要端正,眼與書本距離不小于30厘米;連續讀寫或者看電視、使用電腦一小時要休息片刻,休息時盡可能向遠處眺望;不在光線太強或太暗的環境中看書,不躺在床上看書,不要邊走路邊看書,不在行進的車廂里看書。每天做眼保健操、合理膳食、多到戶外體育活動、每天睡眠時間不少于7小時,對預防近視眼的發生有積極作用。已經近視或有其他屈光缺陷者,應該堅持佩帶屈光度準確的眼鏡。
19、勞動者要了解工作崗位存在的危害因素,注意個人防護,養成良好習慣。
勞動是每個人的基本需要,但勞動者必須知道許多工作對自己的健康是有影響的甚至可能造成疾病。勞動者必須具有自我保護的意識和知識,要知道自己的工作崗位有什么有害因素,會引起什么樣的健康損害,要知道如何預防這些危害。
20、正確使用安全套,可以減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險。
在性接觸中正確使用安全套,可以減少艾滋病、乙肝和大多數性傳播疾病的危險。不要重復使用安全套,每次使用后應打結后丟棄。
21、食用合格碘鹽,預防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是自然環境缺碘導致人體碘攝入量不足引起的。缺碘對人的最大危害是影響智力發育。嚴重缺碘會造成生長發育不良、身材矮小、癡呆等。孕婦缺碘會影響胎兒大腦的發育,還會引起早產、流產、胎兒畸形。堅持食用碘鹽能有效預防碘缺乏病。孕婦、哺乳婦女、學齡前兒童還應多吃海帶等含碘多的食物。自然環境碘含量高的地區的居民、甲狀腺功能亢進病人、甲狀腺炎病人等少數人群不宜食用碘鹽。
22、每年做1次健康體檢。
定期進行健康體檢,可以了解身體健康狀況,及早發現健康問題和疾病,以便有針對性地改變不良的行為習慣,減少健康危險因素;對檢查中發現的健康問題和疾病,要抓住最佳時機及時采取措施。
23、冬季取暖注意通風,謹防煤氣中毒。
冬季使用煤爐、煤氣爐或液化氣爐取暖時,由于通風不良,供氧不充分或氣體泄漏,可產生大量一氧化碳蓄積在室內,造成人員中毒。預防煤氣中毒要做到:盡量避免在室內使用炭火盆取暖,使用爐灶時要注意通風,保證充足的氧氣供應;要安裝風斗和煙筒,出風口不能朝向風口,定期清理煙筒,保持通暢;在使用液化氣時也要注意通風換氣,經常查看煤氣、液化氣管道、閥門,如有泄漏應及時請專業人員維修;在煤氣、液化氣灶上燒水、做飯時,要注意看管,防止水溢火滅導致煤氣泄漏。如發生泄漏,要立即關閉閥門、打開門窗,使室內空氣流通。煤氣中毒后,輕者感到頭暈、頭痛、四肢無力、惡心、嘔吐;重者可出現昏迷、體溫降低、呼吸短促、皮膚青紫、唇色櫻紅、大小便失禁。搶救不及時,會危及生命。有人中毒,應當立即把中毒者移到室外通風處,解開衣領,保持呼吸順暢。中毒較重者應立即呼叫救護車送醫院搶救。
幼兒健康教育知識
進入冬季,早晚溫差較大,加上氣候干燥,免疫力較低的幼兒極易患上各種呼吸道疾病的多發季節。因此幼兒的冬季保健是家長注意們需要注意的問題,家長應當多了解此方面的知識。
①合理穿衣,及時增減衣服幼兒衣服應隨氣候變化而增減。如果外出時要進行比較劇烈的戶外活動,則不要給孩子過多地穿衣,因為劇烈運動定會帶來汗水把內衣濕透,容易傷風感冒,對健康不利。睡覺時脫去外套,蓋輕暖透氣的棉被,晚上最好用背心式睡袋,防止蹬掉被子著涼。在穿衣方面,經常摸摸孩子的手,如果小手涼涼的,就給她加一件衣服。
②合理安排膳食,注意營養保健冬季幼兒容易缺維生素D、感冒、上火,可以多讓幼兒吃一些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尤其是含維生素A、C多的食物以提高抵抗力,能量高的熱性食物也應增加些。此外還要保證幼兒的飲水量。
③保持幼兒寢室活動場所內空氣流通雖然天氣會逐漸變冷,但在家時還是要保證內空氣的流通。做到了經常開窗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再堅持每天早上用冷水洗臉的話,對幼兒的健康有很多好處的。此外幼兒的被子需要經常洗、曬,保持清潔。
④適度的運動和鍛煉冬天最適合戶外運動,鍛煉可增強幼兒體質,增強自身免疫力,曬太陽可以促進提內鈣的吸收,同時也增強幼兒的體質。
⑤定期健康體檢幼兒可以每半年體檢一次,隨訪體質量,身長等外,還要注意視力測試,牙齒衛生等。幼兒的行為心理健康也應重視,必要時可做智力,行為等測試。
衛生應急健康教育知識
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
在國務院統一領導下,衛生部負責組織、協調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并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的實際需要,向國務院提出成立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的建議。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要在本級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負責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并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的實際需要,向本級人民政府提出成立地方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的建議。
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本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的建議和實際工作需要,決定是否成立國家和地方應急指揮部。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切實做好本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
2、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的組成和職責
國務院負責對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統一領導、統一指揮,作出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重大決策。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性質和應急處理的需要確定,主要有衛生部(全國愛衛會)、中宣部、新聞辦、外交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民政部、財政部、勞動保障部、鐵道部、交通部、信息產業部、農業部、商務部、質檢總局、環保總局、民航總局、林業局、食品藥品監管局、旅游局、紅十字會總會、全國總工會、總后衛生部、武警總部等。
省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由省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組成,實行屬地管理的原則,省級人民政府統一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協調和指揮,作出處理本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決策,決定要采取的措施。
衛生部門(全國愛衛會)負責組織制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治技術方案;統一組織實施應急醫療救治工作和各項預防控制措施,并進行檢查、督導;根據預防控制工作需要,依法提出隔離、封鎖有關地區,將有關疾病列入法定管理傳染病等建議;制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發布標準,授權對外及時發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負責組織全社會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3、其他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工作的主要負責部門
國務院有關部門依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各自的職責,負責相關類別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區域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領導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應對工作。各級人民政府或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機構統一領導、指揮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置,根據行政管理職能的不同,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置均有主要的負責部門。例如:核和放射事故由環境保護行政部門負責,主要參與部門包括衛生行政部門、公安部門等;職業危害事故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地震由地震局負責;重大鐵路交通事故、水路和公路交通事故,分別由鐵道部門和交通部門負責;動物疫病由農業部門負責;恐怖事件由公安部門負責。
4、其他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組織機構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在同級人民政府或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機構的統一領導、指揮下,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協調一致,共同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做好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醫療衛生救援工作。
醫療衛生救援應急組織機構包括: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成立的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專家組和醫療衛生救援機構【指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包括醫療急救中心(站)、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化學中毒和核輻射事故專業醫療救治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衛生監督機構】、現場醫療衛生救援指揮部。
5、衛生行政部門在衛生應急工作中的職責
①組織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衛生監督機構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調查與處理和其他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醫療衛生救援工作。
②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咨詢委員會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評估,提出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級別。
③應急控制措施。根據需要組織開展應急疫苗接種、預防服藥。
④督導檢查。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對全國或重點地區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進行督導和檢查。省、市(地)級,以及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應急處理工作進行督察和指導。
⑤發布信息與通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或經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向社會發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信息或公告。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向國務院各有關部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以及軍隊有關部門通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情況。對涉及跨境的疫情線索,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向有關國家和地區通報情況。
⑥制訂技術標準和規范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對新發現的傳染病、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重大中毒事件,組織力量制訂技術標準和規范,及時組織全國培訓。地方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開展相應的培訓工作。
⑦普及衛生知識針對事件性質,有針對性地開展衛生知識宣教,提高公眾健康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消除公眾心理障礙,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工作。
⑧進行事件評估組織專家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包括事件概況、現場調查處理概況、病人救治情況、所采取的措施、效果評價等。
衛生應急日常管理機構: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設立衛生應急辦公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負責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日常管理工作。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及軍隊、武警系統要參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日常管理機構的設置及職責,結合各自實際情況,指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日常管理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或本系統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的協調、管理工作。
各市(地)級、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指定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的日常管理工作。
6、衛生應急日常管理機構的主要職能
①依法組織協調有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
②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相關法律法規的起草、修訂和實施工作;
③按照同級政府的要求,組織擬訂有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方針、政策和措施;
④組織制/修訂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預案,報同級政府批準,并按照規定向社會公布;
⑤組織和指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培訓和實施;
⑥建立并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和預警系統,組織指導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并及時分析,作出預警;
⑦組織公共衛生和醫療救助專業人員進行有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知識和處理技術的培訓,組織和指導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衛生監督機構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演練;
⑧提出衛生應急物資儲備目錄,與有關部門協調建立衛生應急物資儲備的管理制度;
⑨承辦救災、反恐、中毒、放射事故等重大安全事件中涉及公共衛生問題的組織協調工作,組織開展突發重大人員傷亡事件的緊急醫療救護工作。
不同層級的衛生應急日常管理機構,根據其承擔的任務,衛生應急的職能有所不同。
7、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咨詢委員會的主要職能
專家咨詢委員會由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衛生管理、衛生經濟、城市災害管理、社會學、法學等相關領域的專家組成,其主要職能是:
①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準備提出咨詢建議;
②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應的級別以及采取的重要措施提出咨詢建議;
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其趨勢進行評估和預測;
④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反應的終止、后期評估提出咨詢意見;
⑤參與制訂、修訂和評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和技術方案;
⑥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指導和培訓;
⑦指導對社會公眾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知識的教育和應急技能的培訓;
⑧承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和日常管理機構交辦的其他工作。
市(地)級和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可根據本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需要,組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專家咨詢委員會。
8、應急處理專業技術機構的職能
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專業技術機構,要結合本單位職責開展專業技術人員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下簡稱突發事件)能力培訓,提高快速應對能力和技術水平。發生突發事件后,醫療衛生機構要服從衛生行政部門的統一指揮和安排,開展應急處理工作。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是實施政府衛生防病職能的專業機構,是在政府衛生行政部門領導下,組織實施衛生防病工作的技術保障部門。在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中,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主要負責突發事件報告,現場流行病學調查處理(包括對有關人員采取觀察和隔離措施,采集病人和環境標本,環境和物品的衛生學處理等),開展病因現場快速檢測和實驗室檢測,加強疾病和健康監測。履行公共衛生技術服務職責。
(1)突發事件信息報告:國家、省、市(地)、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做好突發事件的信息收集、報告與分析工作。按照屬地化管理原則,地方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對行政轄區內的突發事件進行監測、信息報告與管理;設置專門的舉報、咨詢熱線電話,接受突發事件的報 告、咨詢和監督;健全和完善應急報告網絡和制度。
(2)現場流行病學調查: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機構負責突發事件的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專業人員到達現場后,須盡快制訂流行病學調查計劃和方案,對突發事件的發生原因、受累人群的發病情況、分布特點進行調查分析,提出并實施有針對性的現場預防控制措施。
(3)現場和實驗室檢測:開展病因現場快速檢測和實驗室檢測。按有關技術規范采集適量的病人和環境標本,送實驗室檢測,查找致病原因。
(4)醫學觀察: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根據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需要,提出對重點受累人群采取醫學觀察等預防控制措施的意見或建議。
(5)公共衛生信息網建設與維護:按照突發事件監測和預警系統設置的要求,配置必需的設施和設備,建立和完善信息的報告、存儲、分析、利用和反饋系統;確保日常監測和預警工作的正常運行。
(6)科研與國際交流:開展與突發事件相關的診斷試劑、疫苗、消毒方法、醫療衛生防護用品等方面的研究。開展國際合作,加快病源查尋和病因診斷。
(7)技術標準和規范制訂:協助衛生行政部門制訂新發現的突發傳染病、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重大中毒事件的技術標準和規范。
(8)參與起草制訂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
(9)技術和業務培訓:國家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具體負責全國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專業技術人員的應急培訓;各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縣級及以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同時對轄區內醫院和下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疫情報告和信息網絡管彈工作進行技術指導。
(10)對重點涉外機構或單位發生的疫情,由省級以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進行報告管理和檢查指導。
衛生監督機構:
衛生監督機構是衛生行政部門執行公共衛生法律法規的機構,在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中,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協助地方衛生行政部門對事件發生地區的食品衛生、環境衛生以及醫療衛生機構的疫情報告、醫療救治、傳染病防治等進行衛生監督和執法稽查,履行公共衛生監督職責。
(1)依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協助衛生行政部門調查處理突發事件應急工作中的違法行為;
(2)在衛生行政部門的領導下,開展對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各項措施落實情況的督導、檢查;
(3)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做好公共衛生監督管理工作,防范突發事件的發生;
(4)建立完善的衛生監督統計報告及其管理系統,規范化地收集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和管理相對應的各類監督監測、衛生檢測、疾病報告等原始資料,用現代化手段整理分析,形成反饋信息,為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提供準確的信息;
(5)各級衛生監督機構應當結合轄區內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應急處理預案,并適時組織演練,不斷補充完善;
(6)各級衛生監督機構根據所承擔的任務,制定培訓計劃并組織實施,并大力推廣有效控制危害的新方法和新技術;
(7)按照突發事件監測和預警系統設置的職責,配置和完善相應的設施、設備,確保日常監測和預警工作的正常運行。
醫療救援機構:
醫療救援機構主要負責病人的現場搶救、運送、診斷、治療、醫院內感染控制,檢測樣本采集,配合進行病人的流行病學調查。
(1)各級各類醫療機構
承擔責任范圍內突發事件和傳染病疫情監測報告任務。建立突發事件和傳染病疫情監測報告制度,指定專門的部門和人員,負責報告信息的收發、核對和登記,加強對監測報告工作的監督和管理。執行首診負責制,突發事件發生時,按照規定時限,以最快通訊方式向事件發生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進行報告;鐵路、交通、民航、廠(場)礦和軍隊所屬的醫療衛生機構發現突發事件和傳染病疫情,應按屬地管理原則向所在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配備必要的設備,保證突發事件網絡直接報告的需要。
對因突發事件致病的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開展病人接診、收治和轉運工作,實行重癥和普通病人分別管理,對疑似病人及時排除或確診。重大中毒事件,按照現場救援、病人轉運、后續治療相結合的原則進行。
協助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員開展標本的采集、流行病學調查工作。
做好醫院內現場控制、消毒隔離、個人防護、醫療垃圾和污水處理工作。消毒處理在傳染病院內死亡的傳染病人尸體,并負責立即送指定地點火化,防止院內交叉感染和污染。
5)對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和新發傳染病做好病例分析與總結,積累診斷治療的經驗。
6)開展科研與國際交流:開展與突發事件相關的診斷試劑、藥品、防護用品等方面的研究;開展國際合作,加快病源查尋和病因診斷。
(2)醫療救援中心(機構)
按照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制定醫療救治方案;配備相應的醫療救治藥物、技術、設備和人員,在突發事件發生后,服從統一指揮和調度,保證因突發事件致病、致傷人員的現場救治、及時轉運和有效治療。
(3)中毒醫學救援中心(機構)
在衛生行政部門的領導下,負責組織制定中毒預防、控制和救援預案,并制訂相應的實施方案及有關工作計劃。
匯集整理毒物毒性資料、解毒藥品備置信息以及臨床資料,建立中毒事故衛生救護與中毒控制的信息交流網絡,為突發事件處置提供信息支持。
開展中毒事件的現場流行病學調查,組織鑒定毒物性質和危害程度,為救治和事故處理提供科學依據。
負責中毒事件的現場醫學救援,制定醫學救援方案。
組織專業人員培訓和應急救援演練。
開展預評價和中毒預防知識的宣傳普及等活動,探索在工廠預防職業中毒、社區預防生活性中毒等干預模式,減少中毒事件的發生。
(4)核和放射事件醫學救援中心(機構)
負責組織制訂核和放射事件醫學應急救援方案;做好相應事件的醫學應急救援準備和響應工作。
負責有關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儲存和交流,建立相關數據庫。
指導和必要時參與核事故現場的放射性污染監測;參與放射事故受照人員的醫學處理和長期醫學觀察。
開展核事故應急衛生防護與醫療救援方法、技術的研究;指導抗放射性藥物的貯存與使用。
負責實施各級核和放射事件醫學應急機構技術骨干培訓和演習。
參加制定核事故時保護公眾的劑量干預水平和導出干預水平導則,協助核設施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實施核事故衛生防護措施。
(5)其他醫療衛生機構: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私營醫院、診所等其他醫療衛生機構,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中,應當協助開展社區內受累人員的登記、個案調查、醫學觀察、訪視和管理等工作。
【健康教育黑板報資料】相關文章:
心理健康的黑板報資料09-11
心理健康黑板報資料09-14
感恩教育黑板報資料12-12
生命教育黑板報資料12-12
525心理健康黑板報資料12-20
心理健康黑板報內容資料09-11
三愛教育黑板報資料12-08
法制教育黑板報資料11-21
法制教育的黑板報資料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