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教師教學工作總結
總結是對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等方面情況進行評價與描述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快快來寫一份總結吧。你所見過的總結應該是什么樣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教學工作總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教學工作總結1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已過期中,看著還不很熟悉的學生,與他們的不景氣的成績,我陷入了深深地反思。自己上課很用心哪,自覺講解透徹,與學生配合默契,學生臉上不時溢滿的笑意告訴我,他們很喜歡聽我的語文課,也很喜歡我哪,可為何成績還那樣不景氣呢?我任教八年級語文教學多年,像今年這樣與同仁成績平均分相差近6分的情況還是首次出現。再說,對于語文教學,成績相差這么多,也很不正常。那到底什么原因?
為了搞清原因,我不得不靜下心來認真總結本學期的教學工作。
首先肯定地講,本學期教學自己很上心,對學生也很仁慈,對課文中重難點,自己講解與落實都有很大的進步,可以說,做到了重點突出,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與學生一起探究知識產生的原因、理解的角度以及理解的方法等,凡是出現的知識點,我都能特別強調讓學生記錄下來,有時還告訴他們這是考點,大家應該特別注意。憑著我二十多年的教齡,憑著自己對教材內容的那份熟識,在知識講解與落實上,應該沒有一點問題。
其次,自己本學期對教材的理解又加深了,有許多地方,我都能夠幫助學生聯系現實,從生活中找出形象或例子,幫助學生進行體會。比如自己在講到《阿長與《山海經》》一課時,學習至阿長的“切切察察”,就讓學生們聯想生活中咬耳朵的交流方式,以及帶給別人的感受,領會到阿長性格中好多事的一面;講到她的睡相呈“大”字形時,讓大家想象“大”字形睡相帶給同床人的感受,理解當年迅哥兒對她的無奈和厭煩,更聯想到具有如此睡相的人的性格特點(粗俗)等,學生們理解得相當棒,每每有所領悟,臉上都洋溢著會心地微笑。還讓學生們學習這種抓住人物特征來表現人物性格的手法。學生都能從中受到寫作的啟發,更能會意如此寫人的好處等。有時我真正感覺到讓知識與師生的生活、生命產生共鳴的快感,這不就是新教育要求的境界嗎?快樂的語文教學之旅,沒能讓大家都喜歡上語文,因為成績的不理想,而使學生自己不滿意,家長肯定也不滿意,班主任們更不滿意,我深深感到自責:本想讓大家在快樂中學習語文,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妙,體驗語文與生活的密不可分,然后那倍受大家關注的成績卻告訴我,如此做不行,會引起公憤的。
我于是只好靜心思考本學期語文教學有些許閃失的地方。
一接這級學生,就感覺他們嬉戲的.學習態度,課堂上的他們似乎從來不嚴肅,當時我還認為:在輕松的心理下學習知識,更容易調動無意注意功能,說不定成績能更好些。我的天真的想法很快被殘酷的現實證明:我就是白日做夢。沒能及時幫助學生端正態度可能是我最大的失誤。
其次我的仁慈與遷就,可能是本學期成績不理想的第二大要素。仁愛我自以為是的良好品質,八年級學生是漸有思想的階段,也有辨別是非的能力,我自信,憑我的口才,加上不斷地做思想工作,還一心一意為學生著想的態度,學生一定會聽從我的安排,認真學習的。事實再次證明:我太剛愎自用了,學生根本不吃我這一套。第一次檢測已略顯劣勢,學生的不按要求做事,直接影響了我們的教學效果。相反,學生倒形成了不愛做語文作業,更不愛交語文作業的惡劣態度。因為我本學期事情特別多,急著參加心理咨詢師學習及各種培訓,沒顧上管理他們,致使他們肆無忌憚地放松對語文學習的要求,以致出現了分差加大的現象。
再次,教學中我注重了方法教學,而忽視了知識落實可能是本學期成績落后的第三個原因。“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是本學期我一直關注的點。我認定,學生應該從現有課程中學會學習語文的方法,而非僅書本中的知識,應該運用書本中的知識去解決各種問題,而非背誦下知識,像搬運工一般將其搬上試卷。這一點本沒錯,可沒有了扎實的知識作,方法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盡管部分好學生答題時用了心,也能得到相應的分數,可絕大多數學生卻因知識掌握差而丟了分,加之本次考試課本中的死知識多,如此學生失分就在所難免了。方法在此無用武之地,也是造成失分的重要原因。
最后,教學中未注重知識與方法落實,學生應用知識不熟練,一做題當然就會出現大量錯誤,這也是導致失分的重要原因。凡經常考試的人都知道,掌握知識并非背誦一下即可,而是非得到達熟練程度才好,不熟練就會出現失誤,不熟練就會張冠李戴,如此失分的學生不在少數。本次復習時,我沒要求學生有針對性的反復復習考試內容,而是全部復習,而同仁卻有針對性地只復習那課考試內容,也是造成我的學生成績差的重要原因。
總之,自己要求松懈,過分仁慈,又不能及時有針對性地復習,還沒能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等等,這一切原因都導致了本次考試失分嚴重,很大一部分同學不及格,讓大家失望,讓班主任們著急失望,讓家長們擔心。期末考試即將來臨,我一定在總結教訓的基礎上,努力改正缺點,端正態度,幫助學生在語文中有一個較大的進步,以期挽救大家對我的信心,讓家長們放心,讓學生們不再失望。
教師教學工作總結2
這學期擔任小學四年級的英語教學工作。我注重培養孩子的英語學習興趣,從各個方面培養和鍛煉孩子的聽說能力,利用一切機會讓孩子們練習聽說能力,創造說英語的一切機會,盡可能多地讓他們了解西方的風土人情,文化色彩,增強語感。擴大知識面。
一、講求方法,豐富課堂。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是教學的領導者和參與者。講求方法,豐富課堂是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首要的任務。英語作為一門外語言,需要多應運。
困此,除了課堂效果之外,還需要讓學生多讀,多講,多練。為此,在早讀時,我針對性地指導學生讀書,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課后發現學生作業問題也及時解決,及時講清楚,讓學生及時消化。上課內容豐富,現實。教態自然,講課生動,難易適中照顧全部,就自然能夠吸引住學生。
所以,老師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自然氣氛。這樣,授課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課,我感到有點愧疚,因為有時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這點。當學生在課堂上無心向學,違反紀律時,我的情緒就受到影響,并且把這帶到教學中,讓原本正常的講課受到沖擊,發揮不到應有的水平,以致影響教學效果。我以后必須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決課堂中的問題。
二、走近學生,積極教學
最初接觸教學的時候,我還不懂得了解學生對教學的重要性,只是專心研究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學生易接受。
但一開始我就發現我按照自己的教學設計,上了一堂自認為生動有趣的課,認為教學效果會很理想,怎知反饋出來才知道不如人意。學生對一些活動不太感興趣,覺得幼稚,參與積極性不高。
整個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的掌握情況不同,出現了優差分層,一方面,有的學生英語聽,說的能力相對較弱,授課采用較深的全英教學,同學們還不能適應。
另一方面,有的同學們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成績較好。因此,講得太淺,沒有照顧到整體,所以教學效果不如理想。從而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
三、培優轉差,快樂教學。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優等生不是教出來的,差生是教出來。對我的觸動很大,反思自己在差生轉化方面做得還不夠細致。這學期我在差生轉化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一幫一結對子活動。把全班的`后進生和優等生分為若干個組,選出來的幫助者首先每天檢查學困生的家庭作業完成情況,督促其課后改錯,完成作業等,然后在各組結對子中進行評比,給與獎勵。
第二、鼓勵為主。給學困生一個合理的短期目標,鼓勵其完成,然后在全班大大表揚獎勵,促使其取得更大的進步。
四、減輕負擔,優化作業
小學生的學業負擔重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影響到孩子的身心發展。那如何在教學中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我覺得首先從作業方式上進行改革。
我這學期改變以往抄抄寫寫的作業模式,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仿寫,思考理解學的更扎實;單詞不在抄寫多變,只要按自己的方法記會就可以,然后來學校檢查;鞏固所學可以讓學生辦單元或主題手抄板;課前五分鐘的值日報告鍛煉口語等。
我堅信,只有不斷創新和實踐才能有進步,才能不斷完善教育教學。
教師教學工作總結3
本學期,我繼續承擔三年級《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一學期來,按照課程特點,在學期初制定了教學計劃,并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使學生各方面的品質得到了培養和提高,我重點做了一下工作:
一、聽從領導安排,上好視導課
四月尾,縣教研室來學校視導,根據學校安排,我上了《學看平面圖》一課,課前精心設計教案,自制課件與教具,課堂上輕松愉悅的教學,學生學得很開心,也得到了領導的好評。
二、把握課程目標,培養學生能力
《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特別是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采訪活動時,教給學生調查采訪的方法,認真組織,讓每一次活動都能促進學生真正成長和進步。
三、聯系生活實際,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積極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范的價值觀。
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我努力做好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的轉變,創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其中,我還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并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我深深認識到: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體現的道德對兒童的發展具有直接的教育意義。作為一名教師,我會把知識教育和品德教育有機滲透,讓學生不僅學到知識,還從小得到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培養,使他們努力做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教師教學工作總結4
本次高中歷史課改,在徐州市已經步入了一個三年教學循環的尾聲 ,作為一名身在一線的歷史教師,在三年來的新課程實驗與探索中,我的深切感受是,學校發展的動力是教師,課程的最終實施者是教師,課改實驗的成敗系于教師。因此,作為一名歷史教師必須不斷的提高自己——領悟新理念、實踐新理念、發展新理念才能適應新的形勢、新的需要、新的發展。
一、領悟新理念
本輪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思想、知識、能力等多方面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為一名歷史教師要想富有成效的貫徹新課改必須把著眼點放在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上,而新理念在專業發展上起著引導的作用,所以能不能真真的領悟新理念是作為一名歷史教師能不能在教學實踐中落實新課改的關鍵。
加強理論學習。課程改革是一種有目標有計劃并不斷探索的歷程,管理者、專家、教師都應該是新課改的參與者,而不僅僅是教師。但在廣大的農村地區,課程改革要實現專家指導,基本上做不到。作為一名歷史教師要想及時的獲取、了解、領悟新理念就必須積極參加市縣等教育主管部門為我們提供的“走出去”的學習與交流,如組織去徐州一學、豐縣中學等先進的實驗區進行課例觀摩和聽取專家的學術報告,專家學術報告可以對我們實現高層次的智慧引領。
另一方面,教師要與學校為我們“請進來”的專家積極“交流”。如學校為我們購買了大量有關新課程的書籍。我們要讓讀書成為一種文化自覺和專業成長的方式,讓我們立足于專業成長和發展,緊密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愛讀書,勤讀書,在理論學習中汲取源源不斷的智慧之水。再次,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讀書演講、讀書報告、讀書筆記評比、讀后感評比、讀書積極分子評比等活動,這些可以說是我們獲得專業成長的有效方式。
加大科研力量。進行科研的本身,就是學習、領悟、運用新理念的過程。三年來,我校歷史組的老師積極參與教育科研,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課堂教學改革。我們歷史組的老師積極撰寫教學論文,定期開展教學活動進行交流與合作。可以說我們把學校變為實驗課題的實驗基地,這對于我們共同領悟和貫徹新課改精神起到了積極作用。如我校的老師積極在教學中探索活動與探究課的上法以及問題教學法的研究,并撰寫成論文且多次獲得徐州市市教育學會的嘉獎。
二、實踐新理念
任何的理念,如果不與實踐相結合只能是紙上談兵。對于新程,大多數教師在剛剛接觸時都會發現教材內容多、要求高與課時不夠的矛盾;初高中課程銜接斷層,教學內容偏難偏深;教材時序性差,專題體例要求過高;教材偏重理論性,材料凌亂,歷史的`系統性不足;現有的教學評價和考試制度不適應課改的實際等困難。為了應對并解決新課程帶來的諸多問題,追求真實高效的課堂教學,打造精品課堂,以推動新課程實驗的深化與發展,我們教師必須將新理念與自己的教學實踐相結合,實踐新理念。在這方面本人在教學中以下有幾點心得:
1。積極開發課程資源
本次課改一個重大的特點之一,就是不再把教材放到“圣經”的高度,而認定一切有利于教學并能體現新課改精神的素材都是教學資源。可以說沒有課程資源的廣泛支持,再美好的課程改革設想也很難變成實際的教育效果,所以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成為教師教育實踐的重要內容。
立足于學校開發校本資源。這要求我們充分考慮到教學內容的需要、學生的需要和教師的實際,可以在方法、知識、能力三個系列上做文章。如方法篇可以介紹歷史學習的常規與方法;再比如知識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如可以向學生提供中外知名人物的事跡、著作和觀點的;可以向學生提供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并對其成因進行歷史分析或提供相關的理論觀點的;還可以向學生提供能反映出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價值取向口號等。
編制教學案。“教學案”即教與學的方案,是教師圍繞學習目標,基于問題和任務立足于學生實際設計的教學方案。因為目前與高中新教材匹配的優質課程資源較少,所以教學案的編制是必要的。如可以通過情景、任務和問題等的設置,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活動來建構學生的歷史知識體系。
教師教學工作總結5
本學期品社學科的教學工作已近尾聲,現將本學期品社學科教學情況進行總結:
一、認真鉆研教材,體會編者意圖
三年級本學期的教材,全書以圖片為主導,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大量補充相關內容以充實孩子的求知需要。相對而言,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教材更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教材注重綜合性的知識開發,生活化的圖片場景有利用于學生認識的形成。基于這一點,我在教學時,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來處理教材和根據地方特點來補充教材作為開發使用本教材的一種有效手段。
二、課堂注重活動的開展
三、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展示
學生既有主動探求知識的熱情,即學習的主動性,又有相對的惰性,所以,教學中適當把握一個尺度才能將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性激活。為此,我采用不同的語言激勵學生不同的表現,課堂上決不放過一個死角,讓每一位學生都盡可能地發揮出自己的能力,并在展示自己的過程中得到老師來自不同程度的認可,繼而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同時延伸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引導學生重視本學科在成長中的重要性
總之,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已順利完成,學生在本學科的'學習中收獲了很多,當然,對孩子思想意識的影響和教育是個長期的工作,不是一冊書就可以完全解決的,但我在教學中對學生潛期興趣和發掘,卻可以使孩子對本學科保持著一種喜歡的興趣,相信這興趣可以讓孩子慢慢懂得,品社學科真的影響了自己的認識。
教師教學工作總結6
本學期我們根據思想品德教材的指導思想和教學目標制定了教學工作計劃。全學期依照教學內容和結合班的實際進行授課,重點做了下面幾點工作。
一、取得的成績與經驗
1、培養學生從小愛學習的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文教學內容和班的實際情況,教育學生向愛迪生學習。在學習上要多動腦,不懂就問,課后多看課外書,汲取營養,增長知識,還要認真完成作業。
2、培養學生愛國家和愛家鄉的情感。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家鄉,知道家鄉有美麗的風光和豐富的物產。引導學生保護家鄉的“三化”建設和公共財物,做一個關心集體、愛護公物的好市民。
3、培養學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的社會公德。
在教學中結合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認識哪些應該做,哪些不應該做,通過講故事,辨一辨,說一說的活動形式引導和教育學生,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有一種良好的社會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見到別人有困難要樂于助人。
4、培養學生講道理,不任性,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的優良品質。在教學中結合課文內容教育學生,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要養成一個好習慣。遇事要講道理,不任性,還要懂得尊敬老人、愛護幼小。生活要節儉,不浪費,做一個講道理、懂禮貌、勤儉節約的好孩子。
5、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從而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研究為手段,以個性發展為目標的教育觀,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形成。
(2)重視了常規媒體和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豐富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活躍了學生參與教學的形式;擴大了教學資源。
(3)注意創設情景,把課上“活”;開發教學資源,把課上“實”;組織學生活動,把課上“樂”。
(4)比較重視師生之間的雙向交往。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經過一個學期學習,同學們的思想覺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幫助別人,拾到東西上交學校,好人好事不斷出現。今后應進一步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組織教學的能力。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學科教學的整合,提高課堂效率。課堂教學應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上(搜集材料的能力、閱讀能力、理解能力、運用能力)。
教師教學工作總結7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現就一學期的教學情況總結如下:
一、實施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意識,奠定必備的思想知識。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我在教學時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范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二、教學效果
通過一學期的教學,學生在行為養成上有了很大的進步,對社會規則也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為以后的成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通過筆試發現優秀率只有26.7%,很不理想。
三、不足之處
通過筆試,也發現有一些不足:如對一些感念模糊不清等。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探索有效地教學法法,我要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多加贊揚,鼓勵學生鞏固進步,修正不足,繼續努力。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教師教學工作總結8
本學期,我繼續承擔三年級《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一學期來,按照課程特點,在學期初制定了教學計劃,并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使學生各方面的品質得到了培養和提高,我重點做了一下工作:
一、聽從領導安排,上好視導課
四月尾,縣教研室來學校視導,根據學校安排,我上了《學看平面圖》一課,課前精心設計教案,自制課件與教具,課堂上輕松愉悅的教學,學生學得很開心,也得到了領導的好評。
二、把握課程目標,培養學生能力
《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特別是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采訪活動時,教給學生調查采訪的方法,認真組織,讓每一次活動都能促進學生真正成長和進步。
三、聯系生活實際,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積極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范的價值觀。
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我努力做好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的轉變,創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其中,我還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并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我深深認識到: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體現的道德對兒童的發展具有直接的教育意義。作為一名教師,我會把知識教育和品德教育有機滲透,讓學生不僅學到知識,還從小得到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培養,使他們努力做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教師教學工作總結9
我今年承擔了品德與生活課的教育教學工作,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換取成功的那種快樂。教學中,我結合二年級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以及實際學情,扎扎實實抓教學,認認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斷反思、總結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學工作的提高,為此,我對本學期的品德與生活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如下:
在這一學年中,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本人盡職盡責。按照大綱要求制定并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到開學有計劃,期末有總結。
教學中鉆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課程標準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有效的教學途徑。所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教學中把品德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準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丑,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本學期的品德與生活,教學目標是初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教育學生遵守紀律,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保護環境,愛惜資源;使學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見的自然、社會常識;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我留意掌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制定教學計劃和教案,幫助兒童展開活動。
兒童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中我留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系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熟悉錯誤,熟悉錯誤造成的嚴峻后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留意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總之,通過一學年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我也作為課程研究代表承擔了一節縣級公開展示課。今后我還要繼承學習如《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之類的指導性文章,進一步理論聯系教材及教學工作實踐,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
教師教學工作總結10
思品教學要以兒童生活為基礎,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開放性的思品教學就是從多方位多角度改變傳統的思品教學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學充滿思辯色彩,充滿生機活力。它以大思品為理念,以開放的氛圍為前提,以開放的課堂為核心,以開放的實踐為基本渠道,以主體參與貫穿始終,以提高思品教學實效為根本,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為終極目標。
本學期四年級的思品教學總結如下:
一、廣闊的教學陣地。
開放教學要打破教學場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學外,還可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到教室以外的場所去進行教學活動。
二、互動的動態式討論。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范的價值觀。
開放的動態式討論、小組合作形式,使學生的主體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特別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在有了更為真切的情感體驗,有利于道德認識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同時也培養了合作意識,增強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三、多樣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們可以結合有關教學內容,采用講故事、聽歌曲、情感朗誦、角色游戲、小品表演、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學中分別讓學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內容。當學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認識,這時更應該給他們創設一定的情境。
情境表演對于學生來說比較真實、親切,能使學生充分參與、積極表現,融入課堂教學,比較自然地主動發展,從而深化道德認識,內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設計開放式實踐活動。
《課標》中提出“教師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應創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優化思品課堂教學,就是要有意識地挖掘教材中的社會因素,由課堂延伸到課外,依托教材,緊密聯系社會實際,將校園、家庭、社會等一切有利于學生明理、導行的場景都當作課堂,“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切實提高思品教育的實效。
1、與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
我們的作業設計要沖破封閉的圈子,向課外延伸,跟生活接軌,結合相關的教學內容,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變得生動、活潑、有趣。
2、與少先隊活動緊密結合。
學生的天性是樂于自己探索,好游戲、活動,課堂上的說教再生動也缺乏形象性、參與性,而少先隊活動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藝術性、知識性、參與性于一爐。因此,作為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把思品教學與班隊活動結合起來,從班隊活動中深化思品教育。
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節思品課就能解決的問題,為配合好思品教學,應有一定的強化規范訓練,結合思品教學制定每周每月的規范目標,使課堂上的熱情延伸到課外。經常不斷地進行課后導行、鞏固,才能使學生把熱情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內容上,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運用開放式的評價考核 。
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獲得反饋信息,促進兒童發展。實施思想品德教育課開放化,將引起教學結構、教學形式、教學方法的變化。總之,只有真正改變過去從教材到課堂封閉、單一的思品教學模式,從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強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教師教學工作總結11
本學期,我擔任四、五年級的品社教學工作,回顧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現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總結:
一、目標任務的完成情況
回顧本學期的教學,已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也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但學生的成績還是令我不太滿意。
四年級的學生雖然人數少,但學習的積極性并不高,成績相對比較差。五年級的學生則恰恰相反,他們不但能按時完成作業,而且學習態度比較積極,成績也很優秀。
二、所取得的成績。
兩個班學生雖存在著差異,但我為促使每位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發展,我“抓兩頭,扶中間”,注重培養優生的特長,同時,在班中成立學習互幫小組,利用結對子形式,以優生來帶動差生,另外在課堂中創設機會,給予鼓勵,樹立后進生的信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提高。通過平時的練習和考試,我發現后進生的學習態度有了轉變,學習成績也有了小幅度的提高。
三、存在的問題:
1、四年級個別學生的不良的學習習慣還有待進一步引導改正。
2、四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其中有一些學生在習慣方面存在著許多的問題。
3、寫字習慣很差,寫字姿勢不正確,不能自覺地完成作業,還有個別學生字跡潦草。
4、還有的學生作業不能按時上交,或遇到難題沒有堅強的意志不會主動克服解決。
四、改進的措施與方法。
1、運用多種途徑,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四、五年級是學生繼續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所在。
2、每日組織一位小老師帶領大家學習,既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又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本班學生上課熱情高漲,自我組織領導能力都得到了鍛煉。
3、我重視了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課堂中注意提醒,課堂作業嚴格檢查,不規范的書寫要求重做,使學生在意識中時刻提醒自己規范書寫,逐步形成認真書寫的習慣。
4、根據教材內容,按照教學計劃對課本內容作了具體的安排,重點講述的課文針對班內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引導學生。
5、引導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就要問,剛開始時學生們有些不太習慣,但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后,學習有了較大的進步。
以上就是我對本學期四、五年級品社教學工作的總結,有很多的不足和缺點,我會在以后的工作當中認真鉆研、虛心改正的。
教師教學工作總結12
在這一學期中本人承擔了四年級品德與社會課的教育教學工作,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本人盡職盡責。品德與社會教學要以兒童生活為基礎,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開放性的品德與社會教學就是從多方位多角度改變傳統的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學充滿思辯色彩,充滿生機活力。它以開放的氛圍為前提,以開放的課堂為核心,以開放的實踐為基本渠道,以主體參與貫穿始終,以提高品德與社會教學實效為根本,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為終極目標。
一、廣闊的教學陣地。
開放教學要打破教學場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學外,還可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到教室以外的場
所去進行教學活動。
二、互動的動態式討論。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范
的價值觀。
三、多樣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們可以結合有關教學內容,采用講故事、聽歌曲、情感朗誦、角色游戲、小品表演、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學中分別讓學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內容。當學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認識,這時更應該給他們創設一定的情境。
情境表演對于學生來說比較真實、親切,能使學生充分參與、積極表現,融入課堂教學,比較自然地主動發展,從而深化道德認識,內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與活動相結合。
1、與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
我們的作業設計要沖破封閉的圈子,向課外延伸,跟生活接軌,結合相關的教學內容,開展一些社會
實踐活動變得生動、活潑、有趣。
2、與少先隊活動緊密結合。
學生的天性是樂于自己探索,好游戲、活動,課堂上的說教再生動也缺乏形象性、參與性,而少先隊活動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藝術性、知識性、參與性于一爐。因此,作為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把思品教學與班隊活動結合起來,從班隊活動中深化思品教育。
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節思品課就能解決的問題,為配合好思品教學,應有一定的強化規范訓練,結合思品教學制定每周每月的.規范目標,使課堂上的熱情延伸到課外。經常不斷地進行課后導行、鞏固,才能使學生把熱情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內容上,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運用開放式的評價考核。
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獲得反饋信息,促進兒童發展。實施思想品德教育課開放化,將引起教學結構、教學形式、教學方法的變化。總之,只有真正改變過去從教材到課堂封閉、單一的思品教學模式,從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強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教師教學工作總結13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一、實施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范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二、評價方法
1、教師觀察記錄描述性評語。
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為進行觀察,并做記錄。
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寫在評語于評價手冊上,鼓勵學生鞏固進步,修正不足,繼續努力。
2、學生自評
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3、學生互評
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
通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效果。
教師教學工作總結14
身為一名小學教師,我認為從幼兒園升到一年級的小學生,雖說大都是天真爛漫、懵懂可愛的,但畢竟也都是理解過幼兒啟蒙教育的。所以一年級的小學生并不是帶著白紙式的心靈走入小學的,所以我認為同一年級的小學生溝通時,不能僅是用“告知和管理”的固定方式,同時教師還應當在平時為他們補充一些淺顯易懂、意味深長的哲理小故事,這樣的話不但會很好的幫忙小學生成長,并且能夠避免讓小學生迷失方向。
記得在我教學的第二年,有一節課我晚了幾分鐘,于是一到教室呈此刻我面前的就是一片亂哄哄,而孩子們一看到我站在門口,也頓時都停止了吼叫聲。我強壓住自我的怒火走進教室,并給他們講了一個小故事。
從前有一位木匠活干的'十分好的老木匠,凡是出自他的手的房子,不但美觀并且結實牢固,所以他的老板也是一向都很賞識他。眼看還有三個月后老木匠就要退休了,可是他的老板卻再要他建一座房子,對此老木匠十分的生氣。于是他便用最次的木材,和最差勁的建房手藝建筑了這最終的一座房子。老木匠建好之后,就把這座危房交給了他的老板,可是他的老板卻給了他一把鑰匙,并且還說了一句:“這是我為你準備的退休禮物。”老木匠聽后頓時會很萬分。
同學們教師的故事講完了,其實你們平時每一分、每一秒的學習都相當于在建房子,而你們的每一次作業,或者考試都要看大家用什么“材料”來“造”。房子建的漂亮堅固的,住進去就會舒適安全;可是建的粗濫的,住進去必須十分危險。
故事說完之后,我發現小朋友們也都理解了,因為大家都慚愧的低下了頭,并且班上的小班長更是站起來對我說了聲“教師我們錯了”。
可見一個小的、富含哲理的故事對孩子們是很有幫忙的。
教師教學工作總結15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設置的一門新課程。它的設置反映了加強和改革德育課程的時代要求,也順應了課程綜合化的時代潮流。這門新課從內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課或《社會》課。為了上好這門課,我年級認真學習了《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并遵照課標的指引切切實實把每個目標落到實處。現就對這學期《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
一、明確課程性質,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本課程將“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定為總目標,實現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的內在統一,尤其關注正確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行為規范的養成,使學生既學會做事,更學會做人,在做事中學做人,在做人的指導下學做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能全面把握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學生參與社會、思想匯報專題學會做人。
二、讓品德教育回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驗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會生活中處理人們相互關系的需要才產生道德。同時,社會常識和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也只有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兒時的生活經驗會給人的一生帶來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在上課時都特別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都以貼近兒童生活,反映兒童需要為根本。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懂得社會生活的規范,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
三、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新的教學目標觀告訴我們,培養一個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訴他遵守多少道德規范、規則,最根本的是要讓學生通過這些社會知識、規范和準則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觀念和態度等等。這些都是一個具有共生性特點的現代人必須具有的基本觀點、基本態度,是他能夠融入社會,立足社會,并能在社會生活中不斷獲得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有機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走進社會,真正學會生活、感悟生活。
反思與思考是為了更好地發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摒棄缺點、發揚優勢,我相信,在學校的正確領導下,我們的品社教學將會取得長足的發展。
【教師教學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教師教學的工作總結10-08
教學教師工作總結01-09
教師教學經驗工作總結12-20
教師教學實習工作總結12-05
教師教學方面工作總結03-20
有關教師教學的工作總結03-21
數學教學教師工作總結05-09
教師教學品德工作總結05-16
化學教學教師工作總結05-14
體育教學教師工作總結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