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工作總結
總結是對某一特定時間段內的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他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不如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總結吧。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工作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工作總結1
本課程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設置的一門新課程。它的設置反映了加強和改革德育課程的時代要求,也順應了課程綜合化的時代潮流。這門新課從內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課或《社會》課。為了上好這門課,我年級認真學習了《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并遵照課標的指引切切實實把每個目標落到實處。現就對這學期《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
一、明確課程性質,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本課程將"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定為總目標,實現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的內在統一,尤其關注正確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行為規范的養成,使學生既學會做事,更學會做人,在做事中學做人,在做人的指導下學做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能全面把握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
二、讓品德教育回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驗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會生活中處理人們相互關系的需要才產生道德。同時,社會常識和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也只有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兒時的生活經驗會給人的一生帶來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在上課時都特別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都以貼近兒童生活,反映兒童需要為根本。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懂得社會生活的規范,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如《生命多么可貴》這一課,我在教學時充分地讓學生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體會政府、家庭對少年兒童的關懷和愛護;又如:《規矩與方圓》教學時,我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思考在我們的生活中都有哪些規則,以及這些規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方便。在學生列舉社會生活事實的基礎上,我們又適當幫助學生歸類,以使學生對生活中的規則有一個總體認識,并自覺遵守這些規則,不耍賴皮。
三、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新的教學目標觀告訴我們,培養一個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訴他遵守多少道德規范、規則,最根本的是要讓學生通過這些社會知識、規范和準則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觀念和態度,以及思考問題的取向,如換位觀(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雙贏觀(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依存觀(我離不開你,你也離不開我)、分享觀(有福同享福更增,有難同當難減少)等等。這些都是一個具有共生性特點的現代人必須具有的基本觀點、基本態度,是他能夠融入社會,立足社會,并能在社會生活中不斷獲得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有機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走進社會,真正學會生活、感悟生活。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工作總結2
這個學期學生對品德與社會這一學科的興趣更加濃厚,學生能對所學的知識有較深的印象,對社會常識、科技知識方面的知識有比較全面深入地了解,對一些常識性的知識掌握得比較好,對一些社會問題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現將這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要求學生上課自主學習、交流討論,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非常感興趣,特別是在社會課堂上經常有一些學生提出他們非常感興趣的問題,每當這時候,教師從來不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是圍繞這些課堂的生成資源來進行進一步的教學,這樣大大調動了絕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對于社會這一門知識的學習都是非常有效的。
二、用品德與社會的視眼來給學生做拓展訓練,打開了學生的思路,使課本上的知識得到有效的補充。平時上課的時候明確要求學生當堂作好課堂筆記,對于要求掌握的知識劃記好,加深印象。
三、結合教材內容與國家大事精心準備課外閱讀資料,并開展相應的活動,通過閱讀與活動進一步了解我們這個社會,了解我們民族曾經的災難與屈辱,讓學生通過大量翔實的歷史與現實資料直接感受社會,感受歷史,讓他們對社會中的是與非、善與惡有一個更加感性的認識。如針對于《不能忘記的歷史》與學生一起搜集“回看歷史振我中華”的演講資料;在玉樹大地震時期,與學生一起收集“眾志成城,抗震救災”的感人故事來閱讀,并抒發自己的感想。學生從民族的大災難中學會了珍惜生命,學會了團結,學會了奉獻自己的愛心,感受到了心靈的震撼,感受到了眾志成城的力量!社會知識只有與社會生活相聯系,才具有更深的感染力,更深刻的教育意義。
在教學中還有不足的地方如還可以設計更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給學生展現更大的更豐富的世界;對于個別學習興趣缺乏的學生可以采取個別輔導的方式及時鞏固所學知識,讓他逐漸對社會學科產生興趣;另外學生對于社會知識的復習與鞏固還可以進一步加強。
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一學期來,按照課程特點制定實施了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4、充實教學內容;
5、拓展教學空間。
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良好的思想品德體現于具體的道德實踐,在導行訓練和實踐中,讓學生不僅鞏固道德的認識,培養道德行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熱情鼓勵,積極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學生產生成功的歡樂情感體驗,從而順利地實現課堂教學的目標。
主要經驗:
一、小學思品課是一門教學性、情感性很強的課程。“激性、明理、導行”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三要素,而激情則是重要因素。
二、在教學中,我依據教學特點和學生實際,利用教材中的激發學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課導得巧妙、新穎、有趣,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使學生的學習情緒不斷高漲。學生要將學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認識化為具體實踐中的道德知為,“辯析導行”十分重要。我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和教材重難點,有的放矢地設計一些富有思考性、啟發性、導向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辯析正誤,從中提高道德判斷能力。
三、注重實效情感的評價標準。動情用理,辯析導行。我根據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動情用理導行,讓學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腦。存在問題及原因:由于是新教學,所以在教學中也沒什么經驗可參考。但是,我相信只要肯努力,不斷改進,以后一定會想到更好的方法的。
改進措施
品德與社會是一門新的學科,綜合性與實踐性都很強,以后,我會注意多讓學生到社會上去實踐的。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工作總結3
品德與社會教學是學校的一門重要學科,回顧本學期的教學,已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也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為了使今后的教學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總結經驗,克服缺點。現將本學期教學總結如下:
一、在這一學年中,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本人盡職盡責。
教學中鉆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有效的教學途徑。教學中把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丑,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
二、取得的成績與經驗
1、培養學生從小愛學習的習慣。
在學習上要多動腦,不懂就問,課后多看課外書,汲取營養,增長知識,還要認真完成作業。
2、培養學生愛國家和愛家鄉的情感。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家鄉,知道家鄉有美麗的風光和豐富的物產。培養學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的社會公德。
3、在教學中結合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認識哪些應該做,哪些不應該做,通過講故事,辨一辨,說一說的活動形式引導和教育學生,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有一種良好的社會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見到別人有困難要樂于助人。
4、培養學生講道理,不任性,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的優良品質。在教學中結合課文內容教育學生,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要養成一個好習慣。
5、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從而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研究為手段,以個性發展為目標的教育觀,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形成。
2、重視了常規媒體和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豐富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活躍了學生參與教學的形式;擴大了教學資源。
3、教師注意創設情景,把課上“活”;開發教學資源,把課上“實”;組織學生活動,把把課上“樂”。
4、比較重視師生之間的雙向交往。
四、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經過一個學期學習,同學們的思想覺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師應進一步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組織教學的能力。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工作總結4
品德與社會教學是一門重要的課程,一學期來,我認真鉆研教材,積極創新工作,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為了使今后的教學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總結經驗,克服缺點。現將本學期教學總結如下:
在這一學期中,我按照課程標準制定并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到開學有計劃,學期末有總結,質量分析。教學中論題鉆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所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丑,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在學校開展的課堂教學研究周活動中,環境教育研討課也是其中內容之一。教師的環境教育工作不僅體現在教師的工作總結中,而且也是學校考核教師的一項依據。由于教師在課堂中注重滲透環境教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自然地得到了環境教育,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取得的成績與經驗:
1、培養學生從小愛學習的習慣。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文教學內容和班的實際情況,教育學生在學習上要多動腦,不懂就問,課后多看課外書,汲取營養,增長知識,還要認真完成作業。
2、培養學生愛國家和愛家鄉的情感。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祖國,知道祖國有美麗的風光和豐富的物產。引導學生做一個關心集體、愛護公物的好公民,培養學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的社會公德。
3、在教學中結合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認識了我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團結友愛。
4、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生命的重要性,從而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5、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研究為手段,以個性發展為目標的教育觀,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形成。
6、注意創設情景,把課上“活”;開發教學資源,把課上“實”;組織學生活動,把把課上“樂”。
7、比較重視師生之間的雙向交往。
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經過一個學期學習,同學們的思想覺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好人好事不斷出現。今后我還要進一步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組織教學的能力為取得更大更成績而不懈努力。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下冊教學工作總結05-24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總結05-19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總結05-19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03-26
《品德與社會》工作總結03-26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12-16
品德與社會課教學工作總結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