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工作總結15篇
總結是對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等方面情況進行評價與描述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有尋找學習和工作中的規律,讓我們來為自己寫一份總結吧。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么,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工作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工作總結1
本學期,本班在《品德與社會》科的教學中能圍繞培養學生團結互助,好學勤奮,有強烈的進取心和求知欲,熱愛班集體這些目標展開教學活動。通過這一學期學習生活的鍛煉,學生已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集體主義精神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加強。
一、上課、備課是關鍵。
只有認真鉆研教材、教法,正確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才能 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明確正確的行為方式。有充分的理論指導,才能避免以往滿堂灌的錯誤。
二、抓好訓練,學以致用。
注意理論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用理論指導自己的行動,并在生活中適時遵守,學生的各項行為習慣有很大的進步。
三、抓好落實,常抓不懈。
緊密聯系學校開展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在正確引導下,自覺糾正行為錯誤,提高水平。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應該與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緊密聯系,這樣學生的水平才能有所提高,而且做好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光靠課堂上的說教是不行的。
四、對于思想品質良好的同學,再進行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
對于習慣較差,思想觀念差的同學,從生活中入手,正面疏導,教育,使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思想品質。
五、從認知上引導學生。
1、讓學生知道了祖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學生為社會主義祖國逐漸強大而自豪,熱愛祖國,立志建設祖國。
2、讓學生知道了一些小學生愛科學、學科學、創新發明、搞科技小制作的事例,并向他們學習,積極動腦動手,參加一些科技活動。
3、讓學生通過學習知道了有毅力是意志堅強持久的表現,是學習進步,事業有成不可缺少的`品質,每個人都在平時的學習和工作中自覺磨練和培養自己的毅力。
4、讓學生知道能夠正確對待成功,在取得成績或受到表揚時不驕傲,才能不斷進步。
5、讓學生樹立了對待失敗的正確態度,面對失敗,不灰心、不氣餒,積極進取,爭取最后勝利。
6、讓學生能分清是非界限,以良好的言行維護自己的名譽,學習分清是非的方法,正確的事堅持做,明知不對的事情,再小也不做。
7、讓學生知道心胸開闊,性格開朗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長,也是一個人修養的表現,
8、讓學生懂得了名勝古跡是中華民族文明的象征,人人都應愛護,見到同學損壞名勝古跡的現象都能自覺批評、勸阻。
六、存在的問題。
1、有些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不起來。 說道理,同學都能明白,但是真正到生活中,甚至關系到自己的利益的時候,往往言行不一。
2、由于學生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學習興趣淡化,過于敷衍了事。
3、有些學生思想品德形成仍然是個難題。學生的影響來自于多方面,家庭、社會、學校。學校教育固然重要,其他方面不容忽視。有些家庭教育受家長思想品質、價值觀、世界觀的影響,往往與學校的教育背道而行,因此,學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仍然有一定的難度。
4、上課形式單調、說教意味濃厚,枯燥乏味,實際效果存在欠缺。
5、學生不能把學到的道理和實際行動有效的結合起來。這一點是做得最欠缺的一部分,需要結合實際進行教育,切實使學到的知識落實到行動上。作到理論聯系實際。
七、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強自身的修養 。教育學生,首先要身正為范。隨著時代的發展,世界觀和價值觀、社會公德都在不斷變化。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更好地教育學生。
2、緊密結合班級管理和學生的實際,進一步加強養成教育,這是思想品德教學的關鍵所在。
3、改變課堂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引導學生有效的接觸大自然,接觸生活,接觸社會,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4、作好與家長的溝通。家庭與學校聯合起來,形成強大的教育勢力,共同把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人。不斷了解學生在家中的表現,有效的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結合在一起。
5、注意學生的一言一行,及時糾正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出現。做到防患于未然。
6、加強備課的力度,上好每一節課。講求上課的形式,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能真正的上好每堂課,學到扎實的知識。
經過這一學期來的努力,本班終于*完成了教學任務,教育效果明顯。教學的實際效果比較好,學生的養成教育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學習習慣、紀律習慣、衛生習慣、文明禮貌、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教學取得了較好的實際效果。
但由于學生存在著共同的特點——自私,無論做什么事,都為自己著想,所以,還需要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加以正確引導。幫助其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使其受益終生。大部分學生表現出嬌慣,好吃懶做、任性、主動性差,自私的特點。這些行為習慣也是今后教育的主要方向。另外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道理,不能有效的落實到行動上,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加強實踐。
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工作總結2
本學期,根據新的教學要求,我的教學工作始終堅持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和學會做人的宗旨,從學生的品德形成,社會認識的需要出發,以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人和法制教育,歷史和地理教育,國情教育以及環境教育隔為一體,把學生培養成為富有愛國心,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的現代公民。
在教學工作中,我認真研讀教材,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精心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在真切的情境中獲得直接體驗,在教學活動中,把自己當做一個平等的參與者,組織者、和引導者、努力構建寬松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探究并嘗試自己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提高道德認識,升華道德情感。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學習理論知識,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與時俱時,教學相長,提高教學與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學實效。
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工作總結3
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是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學生的思想、錘煉學生的品格、磨練學生的意志、提升學生的道德觀念,是為學生健康、全面的成長奠定基礎一門道德教育課程。四年級是一個較特殊的年級,是高段的起始點,是學生的新一個適應期。學生在這個年紀段里,身心各方面的變化都是比較大的,從聽老師的話到有自己的想法,這個階段里的孩子,其逆反心理已經初露端倪,其懵懂的道德觀、價值觀、學習觀正在產生著變化,讓其思想會產生矛盾、摩擦。這個年紀段里的學生,對其思想教育就顯得特別的重要,具有特殊意義。鑒于此點,特制定本學期教學計劃如下。
一、班級情況分析
四年級共有學生14名,其中男生6名,女生8名。從學生身心發展方面來說:大部分同學的思想精神面貌,還是顯得朝氣蓬勃的;小部分同學,顯得有些畏首畏尾,性格內向,不自信,不敢大膽和別人交往。學生大部分能夠懂得應有的禮貌、禮節,極小部分同學對于思想道德問題,不太重視,還需要加強訓練。
二、教學要求及目的
1、能夠養成以誠待人、禮貌待人的習慣。
2、知道家鄉的不同風俗習俗,能夠尊重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
3、了解家鄉的風土人情,體會家鄉人民的性格特點。
4、培養學生熱愛家鄉、保護家鄉環境意識。
5、明白集體榮譽是關乎班級里的每個人榮譽的事,要努力做好集體的`每一件事,為集體爭榮譽。
6、了解珍惜勞動成果的意義,明白珍惜勞動成果的重要性,學會珍惜勞動成果。
7、懂得講信用,是尊重他人的表現。
8、理解團結合作、與人交流的重要性。
9、要積極參加家鄉各種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動。
10、學會熱愛祖國,明白家鄉的巨大變化是和祖國的富強分不開的。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禮貌待人篇、尊敬師長篇、集體榮譽篇教學難點:信用篇、公益篇
四、本學期提高質量的措施
1、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思品的興趣,讓學生樂學、愛學、會學。
2、把教學內容和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緊密的結合在一起,讓課堂融入到生活中去。
3、每次授課前,通過一個實際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入主題。
4、課內運用主體活動(心理游戲、角色扮演、分組討論、自我訓練等形式),讓學生在玩之中學懂、理解、掌握知識。
5、授課時,盡量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主體能動意識,讓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內涵,自覺接受、實施。
五、周進度計劃表周次授課內容課時數
1第一課我的家鄉在哪里2
2第二課我的家鄉風光好2
3第三課家鄉的四季變化2
4第四課家鄉物產知多少2
5第五課民居與飲食2
6—7第六課家鄉的方言4
8第七課多彩的民間藝術2
9--10第八課家鄉民俗探秘2
11第九課他們是家鄉人的驕傲2
12第十課家鄉的發展變化2
13第十一課讓家鄉環境更美好2
14第十二課家鄉的明天什么樣2
15第十二課《祖國的巨大變化》
16-17復習2
18期末測試2
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工作總結4
本學期,本人承擔了六年級二班品德和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本人盡職盡責,照大綱要求制定并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現對一學期來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轉變觀念,樹立課程觀、學生觀、教師觀。
在教學中我注意到轉變觀念,力求樹立先進的課程觀、學生觀、教師觀。所以,我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并聯系本地區和學生的實際和學生生活中的現象,對教科書中提出的問題、預設的活動進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時、合理地調整教學目標,靈活有效地推進教學過程,增強教育的針對性、生動性和實效性。引導他們去關注生活,珍視學生獨特的生活經驗,強調體驗式、探究式和研討式等學習方式,幫助他們嘗試著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二、認真鉆研教材,探索種種教學方式。
品德和社會科目涉及歷史、地理、人文、科技、心理等諸多領域,對教師備課的要求也相當高,尤其是教授新教材。本學期我力爭在教學中認真鉆研教材,多渠道地搜集資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總體效果良好。通過一學期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三、注重實效情感的評價,加強德育方面的滲透。
小學生由于受年齡、家庭和周圍環境的影響,對道德評價標準難免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所以,導行階段的教學首先借助教材,從理性的角度向學生闡明社會主義的道德觀念、道德行為和是非標準,但僅有這些理性的標準是不夠的,還必須在學生的情感世界里樹立起情感的評價標準。
四、善于從教材出發,激發積極的情感體驗。
依據教學特點和學生實際,利用教材中的激發學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課導得巧妙、新穎、有趣,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使學生的學習情緒不斷高漲。學習明理是思想品德課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我主要通過學習課文、分析歸納,讓學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識,而情感是在認識客觀事物中產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學生學文明理過程中,形成道德認識前后,因勢利導地激發學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設計一些富于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并借助假設、聯想、想象、對色、角色互換,心理移位等心理體驗,把學文和明理,知識上的接受和情感上的認同有機結合起來。
五、利用網絡資源,引導探索更廣闊的世界。
本冊品德和社會的內容網絡上有豐富的課程資源,教師收集和課堂上能夠展示的都還只是極小的一部分。在課前我會布置學生搜集資料,在課堂上來交流,課后再做拓展的要求,每個學生選擇其中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自己本期研究的對象,形成一個專題,期末的時候再將同一專題的同學集合起來召開發布交流會。這樣,很好地體現了新課標“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學生興趣濃,教學效果好。
六、拓展課堂教學的內涵,充實課程內容。
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活動,是有效實施道德品質教育和社會知識教育的客觀要求。本學期,我強調拓展課堂的內涵,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各種活動,承擔一定的腳色,在做中不斷領悟、感知,在做中培養社會生活能力,發展個性品質,體驗道德準則并規范自身的行為。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和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系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以上是我對一個學期以來品德和社會的教學總結。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學習理論知識,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和時俱時,提高教學和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學實效。
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工作總結5
本學期,我承擔了六年級品德與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有愛心、責任心;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相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具體措施
1.辯證把握課程目標。教學中,在全面把握課程目標的基礎上,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提高學生的理性認識。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在教學時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內心體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符合社會規范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因此,教學中要創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4.充實教學內容,拓展教學空間。教學中要善于利用本學科教學內容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聯系,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系起來,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要教師積極地開發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
二、取得的成績
1.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取得了成績良好,提高了自己的整體素質。
2.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真善美與假惡丑,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生理素質。
3.使學生養成勤勞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4.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自覺性得到提高。
5.教學中不僅鞏固了學生的道德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道德行為和能力,而且使學生萌生了崇高的道德情感。
6.教學中有機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走進社會,初步學會生活,感悟生活。
三、存在的不足
教學方式不夠多樣化,學生課前查閱資料的條件有限,不夠主動,學習上顯得有些被動。部分學生學習不夠扎實,成績不夠理想。
四、改進措施
1.在今后的教學中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讓學生通過合作、動手、對比實驗體會集體的涵義。
2.積極嘗試設計多種教學方式,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在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的同時提高教學成績。
3.明確課程性質,全面把握課程目標。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
4.教學中把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5.繼續關注言行不良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從而校正學生錯誤的言行。
教師:田金紅
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工作總結6
一轉眼,本學期的工作又將結束,通過這學期《品德與社會》的學習,孩子們學會了誠信、幫助,樹立了環保意識與社會責任感,感受到交通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對我們居住的地球有了初步的、整體的認識,形成了正確的價值觀。
本學期的《品德與社會》共有五個單元:“誠信是金”、“伸出我們的手”、“我的綠色日記”、“交通連著千萬家”和“祖國真大”。每個單元下設有若干活動主題。為了上好這門課,我認真學習了《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并嚴格按照品社教學策略,遵照課標的指引切切實實把每個目標落到實處。現就對這學期《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品德與生活課本中,每一個主題單元的`內容都是由許許多多的小故事或圖片組成,這些故事或圖片為我們進行品生課教學提供了一定的借鑒或依據,但并不是說我們上課就要圍繞著這些內容來上,就一定要上課本中出示的內容,把教材內容當作不可改變的“金科玉律”。在課本提供內容的基礎上,我們也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本地的具體情況和學生的實際,對教科書中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或補充。
2、“活動性”是本課程的基本特征之一。課程的目標主要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游戲和其他實踐活動來實現的。通過各種活動創設,在活動中力求讓學生真正“活”起來“動”起來,在各種教學活動創設與體驗中實現課程目標。教學活動的創設有很多,如欣賞活動、想像活動、游戲活動、表演活動、動手操作活動等,通過活動創設,讓學生在活動中觀察,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認知,在活動中感悟。既動手動腦動口,又寓教于樂,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
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工作總結7
緊張的一學期已結束,為了更好的開展下學期的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成績,現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具體措施(一)在教學過程中,全面掌握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協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二)上課時關注兒童的實際生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都以貼近兒童生活,反映兒童需要為根本。讓兒童從自身的世界動身,用自身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身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用自身的方式研究社會,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懂得社會生活的規范,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
(三)在教育教學中,隨時隨地引導學生做一個維護環境的好小朋友,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我通過創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沛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身的身邊動身,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環保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做一個環保的好公民。
(四)注重對學生進行道德行為的自我訓練、自我監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就需要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進行實踐。因為通過活動,不只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社會交往能力,而且使學生在實踐中學會關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五)認真鉆研教材、教法,正確掌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選擇恰當教學方法,才干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明確正確的行為方式。有充沛的理論指導,才干防止以往滿堂灌的錯誤。
(六)注意理論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用理論指導自身的行動,并在生活中適時遵守,學生的各項行為習慣有很大的進步。(七)能夠聯系學校開展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自覺糾正行為錯誤,提高水平。
二、存在的問題學生和教師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夠濃厚。有些學生思想品德形成仍然是個難題上課形式單調、說教意味濃厚,枯燥乏味,實際效果存在欠缺。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改變課堂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運用好電教手段,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必要時使學生有效的接觸大自然,接觸生活,接觸社會,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二)緊密結合班級管理和學生的實際,進一步加強養成教育,這是思想品德教學的`關鍵所在。
(三)作好與家長的溝通。家庭與學校聯合起來,形成強大的教育勢力,一起把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人。不時了解學生在家中的表示,同時結合學校的活動如:家長會等有效的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結合在一起。
(四)儉以養德,創設情境,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注意引導學生從自身的身邊動身,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環保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做一個環保的好公民。
總之,本學期我盡了自己的責任和能力去努力完成了教學工作任務。通過這一學期的工作,班上46名學生,不論是在思維方式上,還是在學習能力上,或者在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進步和發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一如繼往,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嚴格要求自己,時刻注意汲取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兢兢業業的做好自己的教學工作,使教育教學質量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工作總結8
一、學期目標
本期來,本人承擔了四年級的《品德和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按照課程特點制定實施了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和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和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二、實施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品德和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和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所以,在教學時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范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三、評價方法
1、教師觀察記錄描述性評語。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為進行觀察,并做記錄。
在和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寫成評語于素質報告冊上,鼓勵學生鞏固進步,修正不足,繼續努力。
2、學生自評
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和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3、學生互評
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
通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效果。
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工作總結9
本學期,我承擔了五年級的《品德與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按照課程特點制定實施了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本學期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課件、課文中的插圖等直觀教具和掛圖,使學生能夠直觀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注重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從他們常見的社會事物和現象入手由遠及近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堂上讓學生聯系自己、班級、自然社會多講、多討論,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經常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促進活動的正常開展。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培養教育。經常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社會中實踐,在自然生活中觀察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能力。
激活教學新觀念。教學中認真鉆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活動,是有效實施道德品質教育和社會知識教育的客觀要求。本學期,我強調拓展課堂的內涵,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各種活動,承擔一定的腳色,在做中不斷領悟、感知,在做中培養社會生活能力,發展個性品質,體驗道德準則并規范自身的行為。
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丑,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后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
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總之,通過一學期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工作總結10
緊張又有序的一個學期已經過去。在這一學期中,我任教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人的思想品德體現一個民族的形象,反映一個社會的性質。為此,《品德與社會》教育凸顯其重要性。為了培養優秀的高素質的人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我們責任重大。下面就自己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落實課程計劃,完成教學任務
開學初,在學校德育工作思想的指導下,細心學習《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領會其教育思想,認真撰寫教學計劃,做到有目的,有步驟地實施。把握教材特點,聯系學生實際,適時拓展資源,注重人文關懷,做到有的放矢,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收效明顯。
二、凸顯以人為本,營造和諧課堂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給予學生一個自主的空間,師生平等、民主、安全、愉悅,才能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心靈得到釋放,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得以調動,課堂得以真正“活”起來。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是一個有生命的個體,要讓其活力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就要讓課堂完全成為他們自我發展和自我展示的舞臺。對他們而言,課堂不能是一個簡單的探求知識的過程,而是他們快樂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他們不能是“配角”,不能只是在老師的指揮下沿固定軌道前進去捕獲某個答案,而是實際的參與者,教育教學中的主角。課堂是他們的,自由而且快樂,他們是在快樂中學習。這樣,每個學生作為有生命的`個體,作為活生生的人,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才能讓他們的生命的活力得以充分的發揮。
三、實施多元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眾所周知,學生是發展的主體,也是評價的主體,要想真正準確、深入地評價學生,單靠教師是不行的,評價者應由單純教師發展到由教師、學生、家長組成的評價群體。因此,在教學中,為了真正發揮評價的作用,我不再采用以往傳統的自上而下的評價,而是一種多方參與的評價,通過評價既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又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于此同時,在評價上我還做到不僅要考慮學生的過去,重視學生的現在,而且更著眼于學生的未來。這樣,更好地體現對學生的關注和關懷。通過評價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達到了基礎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
四、開展拓展訓練,指導學生行為
課堂上在認真學習教科書的知識之外,精心設計課外閱讀資料:如國家大事,身邊模范等,用品德與社會的眼光給予學生拓展訓練,打開他們的思路,使課本知識得以有效的補充。讓它們進一步了解我們這個社會,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與輝煌,感受社會,感受歷史,讓它們對社會中的是與非,善與惡有一個更加感性的認識。這樣潛移默化地指導著學生的思想與行為,收到事半功倍的課堂教學效果。
在教學中還有不足的地方,教學內容的設計不夠豐富,所展示的世界還不夠大,教學媒體的運用還不夠充足,個別學生的耐心輔導還欠缺。
縱觀得失,覺得品德與社會學科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內容,要靈活地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教,并著眼于更放開的、更廣闊的學習空間,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力圖在課堂內開拓學生的視野,讓他們對自己所處的世界更感興趣,更想探究,更能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做自己的小主人,做社會的小主人。
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工作總結11
本學期,我承擔了四年級品德與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按照制定的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促進了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礎。現將一學期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二 、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學習新知,形成符合社會規范的價值觀。
三、采取互動的動態式討論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范的價值觀。
開放的動態式討論、小組合作形式,使學生的主體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特別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在有了更為真切的情感體驗,有利于道德認識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同時也培養了合作意識,增強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四、與各項活動相結合
1、與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
我們的作業設計要沖破封閉的圈子,向課外延伸,跟生活接軌,結合相關的教學內容,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變得生動、活潑、有趣。
2、與少先隊活動緊密結合。
學生的天性是樂于自己探索,好游戲、活動,課堂上的說教再生動也缺乏形象性、參與性,而少先隊活動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藝術性、知識性、參與性于一爐。因此,作為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把思品教學與班隊活動結合起來,從班隊活動中深化思品教育。
縱觀得失,覺得社會學科面對不同的學生,面對不同的內容,要靈活地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教學,并著眼于更開放的、更廣闊的學習空間,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力圖在短短的40分鐘內開拓學生的視野,讓他們對自己所處的這個世界更感興趣,更想探究,更能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做自己的小主人,做社會的小主人。
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工作總結12
一、學期目標
本期來,本人承擔了四年級的《品德與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按照課程特點制定實施了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二、實施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范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三、評價方法
1、教師觀察記錄描述性評語。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為進行觀察,并做記錄。
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寫成評語于素質報告冊上,鼓勵學生鞏固進步,修正不足,繼續努力。
2、學生自評
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3、學生互評
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
通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效果。
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工作總結13
這學期本人承擔了一年級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學工作。工作中,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換取成功的那份快樂。教學中,我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實際學情,扎扎實實抓教學,認認真真做工作。為了有助于今后教學工作的提高,現對本學期的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在這一學期中,我盡心盡職,按照大綱要求制定并實施教學工作計劃。做到開學有計劃,學期有總結。
教學中認真鉆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有效的教學途徑。所任教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丑,提高學生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本學期的品德與生活,教學目標是初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教育學生遵守紀律,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保護環境,愛惜資源;使學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見的自然、社會常識;掌握一些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我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制定教學計劃和教案,幫助兒童展開活動。兒童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中,我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系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后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總之,通過本學期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今后我還要繼續學習好教學大綱、課程標準之類的指導性文章,進一步理論聯系教材及教學工作實際,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
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工作總結14
本學期任教三年級的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所教學生團結互助,好學勤奮,有強烈的進取心和求知欲,熱愛班級體。但是還存在著所有獨生子女共同的特點—自私,無論做什么事,都為自己著想,對此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加以了正確引導。幫助其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使其受益終生。大部分學生聰明活潑,積極進取,通過學習生活的鍛煉,他們已具備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了集體主義精神,凝聚了班級的力量,各個班的成績有所提高,相差也不大。
通過課堂活動,大多數學生對品德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品德素養得到相當的提升,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是非辨別能力,他們對自己身邊的環境及生活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緊張的一學期已結束,為了更好的開展下學期的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成績,現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具體措施
(一)在教學過程中,全面掌握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協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二)上課時關注兒童的實際生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都以貼近兒童生活,反映兒童需要為根本。讓兒童從自身的世界動身,用自身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身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用自身的方式研究社會,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懂得社會生活的規范,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
(三)在教育教學中,隨時隨地引導學生做一個維護環境的好小朋友,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我通過創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沛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身的身邊動身,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環保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做一個環保的好公民。
(四)注重對學生進行道德行為的自我訓練、自我監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就需要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進行實踐。因為通過活動,不只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社會交往能力,而且使學生在實踐中學會關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五)認真鉆研教材、教法,正確掌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選擇恰當教學方法,才干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明確正確的行為方式。有充沛的理論指導,才干防止以往滿堂灌的錯誤。(六)注意理論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用理論指導自身的行動,并在生活中適時遵守,學生的各項行為習慣有很大的進步。
(七)能夠聯系學校開展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自覺糾正行為錯誤,提高水平。
二、存在的問題
(十)學生和教師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夠濃厚。有些學生思想品德形成仍然是個難題上課形式單調、說教意味濃厚,枯燥乏味,實際效果存在欠缺。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十一)改變課堂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運用好電教手段,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必要時使學生有效的接觸大自然,接觸生活,接觸社會,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十二)緊密結合班級管理和學生的實際,進一步加強養成教育,這是思想品德教學的關鍵所在。
(十三)作好與家長的溝通。家庭與學校聯合起來,形成強大的教育勢力,一起把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人。不時了解學生在家中的表示,同時結合學校的活動如:家長會等有效的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結合在一起。
(十四)儉以養德,創設情境,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注意引導學生從自身的身邊動身,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環保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做一個環保的好公民。
總之,本學期我盡了自己的責任和能力去努力完成了教學工作任務。通過這一學期的工作,班上46名學生,不論是在思維方式上,還是在學習能力上,或者在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進步和發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一如繼往,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嚴格要求自己,時刻注意汲取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兢兢業業的做好自己的教學工作,使教育教學質量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工作總結15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回顧本學期的工作,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但又很充實。在與學生們一起相處、教學的過程中,也著時有不少的收獲。為使下一階段的工作更順利地開展,現對本學期的工作情況總結如下,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經驗教訓,促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加強學習,教學理念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開學一周內,按時保質地制定出教學計劃。以教研教材、教法、教學理論為主,努力研究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與相關的'理論的問題,并進行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的新理論,新課標、教改新動向。大家帶著問題學,結合教學實際讀,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將所掌握的新理念、新方法轉化為平時的教學行為,充分發揮出專業理論在新課改中的導航、護航作用。在充分領會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以現代教育理念來指導當前的教學,努力在教學中貼近新課程所提出的要求。
二、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
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后記,并認真按搜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三、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講解做到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盡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盡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現在學生普遍反映喜歡上品社課。
四、虛心請教其他老師。
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的學習上都積極征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組織年組教師互相聽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
一學期以來,我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取得一定的實效。但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與學校領導和廣大學生家長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使我們的教學園地萬紫千紅。
【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工作總結01-09
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工作總結05-01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總結05-04
品德與社會教學下冊工作總結05-01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10-29
社會品德教學工作總結09-14
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工作總結范文09-23
品德與社會 教學工作總結12-06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07-20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