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課程教學工作總結
總結是事后對某一階段的學習或工作情況作加以回顧檢查并分析評價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們發現問題的能力,為此要我們寫一份總結。那么總結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地方課程教學工作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地方課程教學工作總結1
轉眼間,一個緊張而又充實的學年又將過去。回顧這一年,在領導的關心、同事們的幫助及自己的努力下,我認真做好各項工作,積極完成各項任務。在此,把這學期的工作稍作總結,也為這一年的忙碌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一、同伴互助,資源共享
由于地方與學校課程教材沒有參考書,老師們備課時經常要收集大量的資料,教學難度增大。在這種情況下,同伴間的互助尤其重要。更應相互切磋,互相交流。在這點上,大家做得很好,一個個學而不厭,潛心鉆研,經常與組內的骨干教師交流教學方法,共享教學資源,確實讓人感動。
二、深刻反思,共同進步
具備一點反思能力,是每位教師的必修課。針對教學中的共性問題,如“在教學中如何體現地方課程的活動性、整合性、評價性的三條原則”以及“落實地方課程的多元評價”等問題進行了探討。老師們認為,本課程可以不進行書面考試,但要加強促進學生發展的過程性評價。相關教材可以設計多種形式探究活動,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情況,對相關問題進行討論或反思。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活動的參與記錄、學生自己的自我報告來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其目的不是給學生評分,而是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進而促進教師改進教學,促成課程目標的達成。本課程評價對教師的要求較高,因為倡導評價目標先行的原則,所以,需要教師在上課前,結合課程與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評價目標的分析與準備,設計評價形式及評價標準。
三、物化成果,不斷完善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經過我的努力,我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與別人相比,我的收獲甚少,也還存在許多不足,如對課程的研究還欠深入,教學成果寥寥無幾,但我相信,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地方與學校課程一定能取得長足的發展。
地方課程教學工作總結2
轉眼之間,一學期已經結束,現將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開學初時,對教材進行了反復多次的研讀,并及時制定了教學進度計劃。根據地方課的教學內容,結合我地區的風土人情特點,以《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課改精神。在教學中,結合本校教學實際,用本地或身邊的地理概況、發展變化、風土人情、自然風光等來影響學生、教育學生,讓學生了解自己家鄉,更熱愛自己的家鄉。用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感興趣的事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理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和個性的張揚,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思想情操。
針對學生年齡的特點,在每節課上采取不同的方法,激勵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盡量創造機會,引導學生自己思考,自己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學生們自己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守紀習慣,堅持了多與學生交往、交流和多鼓勵的理念,樹立學生們學習的信心。
通過本學期的地方課教學,使學生更加了解家鄉的有關知識。特別是對家鄉的風土人情的掌握,會讓同學們感到我們的家鄉美麗富饒,增強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回顧工作,自己仍有許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會不斷彌補不足,讓工作更有特色。
地方課程教學工作總結3
本學期教學工作已經結束,這學期,本人承擔了小學三年級《家鄉》課教學任務,一學期來,從整體看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基本完成教學任務,且效果較好,但也有一些不完善和不足之處,因此,對本學期工作做一下總結;
一、首先制定了教學計劃,預期備好各課教案,挖掘各課的教材,根據不同內容,進行不同的講授。
二、使學生領會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家鄉,我們的童年大都在家鄉度過,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留給我們永久的記憶。同時,教育學生我們的家鄉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它養育了我們的身體,塑造了我們的性格,更給了我們童年的樂趣,讓我們一起走進家鄉去探究,去盡情地愛。
此外,使學生初步了解家鄉周圍的環境,大自然是一幅流動的畫,四季輪回,景色各異,一年四季各有景色,各有特點令人遐思無限還要教育學生當你陶醉在美景之中,享受大自然恩賜的時候,你是否關注過我們的地球母親;今天的世界,人口過多,森林、草原在退化,生態環境被污染,生物的種類在減少,地球已敲響了警鐘,亮起了紅燈。讓我們快行動起來,保護我們的地球。從而使學生深刻的體會到我們的家鄉這么可愛,這片神奇的土地山川秀美,資源豐富,家鄉的土地養育了我們,家鄉的資源要我們保護,家鄉的明天要我們建建設。因此,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關注我們的生態環境,保護我們的家園,為建設綠色家鄉而努力。
三、主要教育學生領略家鄉的美,家鄉的山,家鄉的水,家鄉的土地,濃濃家鄉情等。我們的家鄉資源豐富,風光壯美。同時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家鄉獨特的風光,了解家鄉的歷史,領略家鄉神奇的文化。
四、通過本科教學,尤其對三年級學生來講由于年代的不同,他們對家鄉的歷史、古跡等很多內容不是很理解,對民間工藝、多彩的民俗文化理解的不很透,有待教師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完善。
地方課程教學工作總結4
時間過得很快,一學期又將近結束了。現將地方課程總結如下:六年級共有學生56人,平時孩子們外界知識了解少,對貴州的人文地理,文化知識更是了解甚幾,因此,教學地方這一課時,我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結合貴州實際,使學生了解地理環境,社會經濟發現狀況,區域文化特質等,使學生學好地方課程。而地方課程真實而又親切,總是以家鄉的東西,深深地吸引著他們,讓他們學得有興趣,學得有熱情。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地方課程以本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區域文化物質等為主要內容,編制結構采用主題方式展開,強調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探討區域文化獨特精神氣質的形成。
(一)社會經濟發展狀況
1、了解人的血緣和人緣等的關系,以及人們對壽命,兒女財富和地位等的態度,態度,調查就業觀念,職業特點,社會與個人的關系。
2、了解率先發展家庭工業,專業市場和個體私營經濟,了解人從“質量立市——品牌興業——市場經濟發展的歷史進程。
(二)區域文化特質
1、了解貴州的風俗民情,分析生死觀,時間感,價值觀和思維特點,領悟文化發展的連續性。
2、了解貴州的文物古跡,特別是古村落群的聚落形態和僑民的聚落形態。
3、了解貴州的地方語文和民間藝術,重人文、重教育和重科技的傳統、領悟商貿文化的思想理念。
了解貴州及各縣(市、區)的主要文物古跡,通過實地參觀、查詢資料、采訪和觀看記錄片等方法感受文物古跡的歷史、文化內涵。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初步了解文化名人的治學及創業歷程,體會其創業的艱辛與成功,認識其在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學習文化名人刻
苦求學、專心治學、愛國愛鄉的精神。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學中,我根據六年級學生的特點出發,創設各種活潑生動的活動,強調從活動中學習,讓孩子在活動中去了解家鄉的狀況。重視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和社會實踐聯系,在探究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中感知周圍事物的特征,讓探究成為地方課程學習的主要方式。主要進行形象直觀的教學,運用多種方法組織教學,開發和制作課件多種輔助教學。使教學更形象直觀,生動活波。運用觀察、信息搜集、現場考察、參觀訪問、討論、制作、調查、社區活動、專題研究等多種學習形式,掌握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要轉變教師即是知識權威的錯誤觀念,讓地方教學能得到各層面的支援,如家長、老前輩,專家學者等。因為要將地方教好,非單一教師的能力所能完成,它必須結合社會、家庭的資源,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和效益。我們采用“問問別人”方式,讓學生回家了解一些本地情況,上課時又相互介紹,相互補充,以達到家庭、社會資源的結合,也培養了學生社會實際能力和團隊精神。
地方課程教學工作總結5
轉眼間,一個緊張而又充實的學年又將過去。回顧這一年,在領導的關心、同事們的幫助及自己的努力下,我認真做好各項工作總結:
也為這一年的忙碌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一、同伴互助,資源共享
由于地方課程教材沒有參考書,老師們備課時經常要收集大量的資料,教學難度增大。在這種情況下,同伴間的互助尤其重要。特別是同年級的老師更應相互切磋,互相交流。在這點上,大家做得很好,一個個學而不厭,鉆研方法,共享教學資源,確實讓人感動
二、深刻反思,共同進步
具備一點反思能力,是每位教師的必修課。針對教學中的共性問題,如“在教學中如何體現地方課程的活動性、整合性、評價性的三條原則”以及“落實地方課程的多元評價”等問題進行了探討。老師們認為,本課程可以不進行書面考試,但要加強促進學生發展的過程性評價。相關教材可以設計多種形式探究活動,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情況,對相關問題進行討論或反思。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活動的參與記錄、學生自己的自我報告來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其目的不是給學生評分,而是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進而促進教師改進教學,促成課程目標的達成。本課程評價對教師的要求較高,因為倡導評價目標先行的原則,所以,需要教師在上課前,結合課程與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評價目標分析形式及評價標準。
三、物化成果,不斷完善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經過我的努力,我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與別人相比,我的收獲甚少,也還存在許多不足,如對課程的研究還欠深入,教學成果寥寥無幾,但我相信,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作為三級課程之一的地方課程一定能取得長足的發展。
地方課程教學工作總結6
地方課程教學總結本學期,我擔任了昌化鎮第一小學白牛校區16年級的地方課教學,根據學期初地方課程教學計劃,在學校領導的指導下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為使學生了解家鄉,認識家鄉,培養熱愛自然、熱愛家鄉、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感情,提高科學和人文素養。經過一學期的地方課程教學實踐,總結如下:
1、加強學習,轉變觀念,與時俱進。
地方課程的開發順應了當今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決策潮流。地方課程的開發有利于新農村建設,有利于學生的可待續發展,切實改變教師課程理念,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職能,由課程規范的復制者變為新課程的創造者。使我對地方課程有了深入的了解,進一步確定教學思維模式,調動學生、家長主動參與的積極性,為參與地方課程的開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關注學生及學生家庭的發展。
通過學習新的課程理念,我更加明確了教育者的責任,那就是盡最大可能為學生提供自主發展的條件。而學生的發展也應是多方面的。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關注個體差異,提供發展的可能。因此,在確定地方課程教學時,我仔細地關注、領略、走訪了部分家庭,并且組織孩子們與家庭做了一些親子活動,如《家鄉的樹》一課中設計了樹中數學,并布置學生回去與家長算一筆經濟帳,共同探討一下種一棵或一批銀杏樹的成本與利潤價值。在《杭州的小吃》一課中設計了,我們昌化的特色小吃“刀切面”,并要求學生回去與家長共同參與體驗,并布置了小吃中的數學,要求所有用的材料實行成本記錄和核算等。為此提高課堂效益、積極引導學生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經濟意識和人生價值。
3、實施內容及要求:
確定地方課程結構。根據以下幾方面來確立學校地方課程。
①學生發展的需求,尊重學生意愿,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
②學生的年齡特點,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認知規律。
③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學校辦學特色目標和設施條件等。
具體作法
1、嚴格按新課程計劃開課設節,保證開足課時,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
2、加強學習、刻苦鉆研、勇于探索,盡心盡力搞好地方課程的教育工作。保證地方課程教學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3、地方課程教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活動,不斷探索開發地方課程規律,努力提高地方課程的理論與教學水平。
4、搞好地方課程的評估工作,地方課程的開發應講求實效,不流于形式,搞好評估工作是開發地方課程的重要一環。為此,擬在本期內完善好評估細則,每期末認真進行評估,并將評估結果進入教學目標管理中。
5、建立地方課程開發工作制度,使課程開發工作逐步走向正軌,做出成效,為本地經濟建設做好先頭兵。
6、在實施地方課程教學和活動中,及時進行總結,不斷吸取經驗教訓,在總結中不斷開拓、提高、更新。
一是地方課程教學每期進行一次全面的總結,總結前段取得的成績,改進工作中不完善的地方,提出今后的工作任務;
二是科任教師進行總結、反思,改進教學中的失誤,充實、開發地方課程內容。每期末都要認真收集好有關資料,進行整理歸檔。
7、遵循地方課程開發適應學生興趣、愛好和社會需求的原則,在開發地方課程活動中,廣泛開展學生、家長及社區團體的調研和社會調查,結合本地的實際,充分利用本地資源,不斷改進充實與完善地方課程內容,使我校地方課程內容真正開發成培養學生個性特長發展,適應社會發展的特色課程。
回顧這一學期的地方課程工作,我總結出不少經驗,這與學校領導和很多老師的支持都是分不開的,我們會取長補短,讓學生們成為富有文化底蘊的新一代。
地方課程教學工作總結7
本學期,我擔任五年級(1)班的地方課程教學工作,回顧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現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總結。
一、拓展學生的學習領域,增進學生對其生活背景下的文化、社會、自然、科技的理解,促進學生全方面知識的積累和發展。
二、加強素質教育理念和德育滲透,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原則,著重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態度,及促進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良好的心理品質。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發展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及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三、促進了地方課程與其它課程的相互補充、協調關系,增強地方課的地方適應性,體現地方課的地方特點。
四、教學方法和措施
1.本學期我認真學習和研究地方課程標準,準確的運用于教學當中,認真做好備課的每一個環節,熟悉教材,領會課改精神。
2.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重視體驗式學習和探究式學習的設計,以實踐體驗、動手操作為主。
3.注重教學方式的改革更新,以研究探索和方法指導為主,拒絕單一的知識灌輸式的教學。
4.走近學生、了解學生,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式,分階段的提高學生的成績。
五、向有經驗的優秀教師學習,加深交流上。并做好聽課后的對比總結,查缺補漏,取長補短。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來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地方課程教學工作總結8
在學校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在各位老師的幫助下,基本完成了本學期教學任務。這學期我擔任三年級的地方課和數學的教學工作,在教學中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為指南,全面落實中小學德育大綱,廣泛開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傳統,對學生進行國情、市情教育。現做如下總結:
一、德育工作
全面落實中小學德育大綱,廣泛開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從學生實際出發,教育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以課程改革、教研與科研的整合為本學期研究的中心。加強課程改革實驗的深入研究,探索綜合實踐課程的開設,力爭形成我市課改特色。以課程教材改革實驗為龍頭帶動其他工作的深入開展。以求實、開拓、創新、發展的思路作好各項工作。
二、教學工作
在教學之中,轉變教師教學觀念,認真學習《走進新課程》等有關資料。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制定好每一學科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和各學科之間橫向聯系的計劃,深入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層次,接受能力,年齡特點和心理素質等巧設教法,以激發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性。認真研究課程教材改革的形式,把握教育新理念,繼續探索我市小學教育發展的新途徑。繼續以課程改革、教研與科研的整合為本學期研究的中心。加強課程改革實驗的深入研究,探索綜合實踐課程的開設,力爭形成我市課改特色。
三、崗位練功
繼續開展繼續教育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業務能力,在大練基本功的基礎上,積極認真參加信息現代化技術培訓,熟練掌握網絡知識,會用電腦制作教案,以適應現代化教育的需要。
在本學期的工作當中還存在著不足,決心今后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使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地方課程教學工作總結9
轉眼間,一個緊張而又充實的學期又將過去了。回顧這一學期,在領導的關心、同事們的幫助及自己的努力下,我自己的地方課程教學工作,認真做好各項工作,積極完成各項任務,并取得較好成績。在此,把這學期的工作作一定的總結,也為這學期的忙碌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地方課程以本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區域文化物質等為主要內容,編制結構采用主題方式展開,強調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探討區域文化獨特精神氣質的形成。
一、學生情況
學生年齡小,外界知識了解少,就是對本地區的人文地理,文化知識都了解較少,因此,教學地方這一科時,我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結合本地實際,使學生了解地理環境,社會經濟發現狀況,區域文化特質等,使學生學好地方課程。而地方課程真實而又親切,總是以家鄉的東西,深深地吸引著他們,讓他們學得有興趣,學得有熱情。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二、同伴互助,資源共享
由于地方課程教材沒有參考書,備課時經常要收集大量的資料,教學難度增大。在這種情況下,與同年級的其他老師相互切磋,互相交流顯得更為重要。所以一學期以來,本人始終與其他同科目的`老師一起,共同查資料,共同備課,共同編寫教案,達到互助互學、資源共享,為自己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三、物化成果,不斷完善
在教學中,我據八年級學生的特點出發,創設各種活潑生動的活動,強調從活動中學習,讓孩子在活動中去了解家鄉的狀況。重視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和社會實踐聯系,在探究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中感知周圍事物的特征,讓探究成為地方課程學習的主要方式。主要進行形象直觀的教學,運用掛圖、實物、錄象、多媒體網絡組織教學,開發和制作課件,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使教學更形象直觀,生動活波。運用觀察、信息搜集、現場考察、參觀訪問、討論、制作、調查、社區活動、專題研究等多種學習形式,掌握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要轉變教師即是知識權威的錯誤觀念,讓地方教學能得到各層面的支援,如家長、老前輩,專家學者等。因為要將地方教好,非單一教師的能力所能完成,它必須結合社會、家庭的資源,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和效益。我們采用“問問別人”方式,讓學生回家了解一些本地情況,上課時又相互介紹,相互補充,以達到家庭、社會資源的結合,也培養了學生社
會實際能力和團隊精神,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初步了解文化名人的治學及創業歷程,體會其創業的艱辛與成功,認識其在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學習文化名人刻苦求學、專心治學、愛國愛鄉的精神。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在活動中激發對家鄉人的熱愛。通過收集、閱讀材料等實踐活動,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萌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和自豪感。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經過我的努力,我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與別人相比,我的收獲甚少,也還存在許多不足,如對課程的研究還欠深入,教學成果寥寥無幾,但我相信,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作為三級課程之一的地方課程一定能取得長足的發展
地方課程教學工作總結10
本學期,我班開設傳統文化課程、安全課程、心理健康課程、預防地方性氟中毒教育等地方性課程。傳統文化課程是對少年兒童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啟蒙課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脈相承,使學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綜合文化素養,激發愛國情感,培養民族氣節。一學期下來,同學們逐漸適應,現在孩子們對詩句朗朗上口,感受到了課本中的營養,體驗到了對傳統文化更深刻的認識。這讓我為他們高興,現將總結如下:
一、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本學期的學習,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對心理健康課程、預防地方性氟中毒教育等課程的知識都掌握不少,基本達到預期效果。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借此時機,將傳統文化精髓灌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教育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
二、取得成績:
(一)傳統文化:豐富學生傳統文化,增進對傳統文化價值的認識,激發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建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同時也為了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及寫作水平。
1.在誦讀中領略古詩的聲韻之美。感悟古詩的真摯之情。
2.曉通古建筑文化的歷史,體會古代人們的智慧和創造才能。
3.認識一些文學巨匠,初步了解他們的生平行跡,領略其獨特風騷。
4.知道中國自古就有與外界保持友好往來的優良傳統。
5.熟識中國傳統文化,體會中國人的聰明才智。
6.對學生進行心理方面的輔導,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安全教育:以《小學生守則》、《小學生安全行為規范》等等為主要內容,進行探索與實踐,嘗試采用新的教學方式。
(三)環保教育:環境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引導學生全面看待環境問題,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環境素養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重視平常積累,背誦經典名句名篇,通過進行比賽來提高效率。
(五)重視多元評價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評價,以此作為反饋,激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多積累。下學期我會收進科學的教學模式,及時的解決本學期的問題,我們會發揚優點,改進不足,相信我們會做得更好。
(六)繼續進行預防地方性氟中毒教育,通過教育,學生們掌握了預防氟中毒的方法,通過學生對家庭、對社會進行宣傳。
總之,在本學期的地方課程中,取得的成績是顯著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沒有統一的教材,沒有固定的內容,加之自己經驗不足,使學生學習較困難。在今后的教學中,努力克服這些困難,爭取更好的效果。
地方課程教學工作總結11
本學期,我們開設地方課程,認真貫徹我校的六學模式。地方課程是對少年兒童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啟蒙課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脈相承,使學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綜合文化素養,激發愛國情感,體驗到了對傳統文化更深刻的認識。現將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本學期的學習,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借此時機,將傳統文化精髓灌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教育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
二、取得成績
豐富學生傳統文化,增進對傳統文化價值的認識,激發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建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同時也為了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及寫作水平。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教學形式多樣化。時而教師講解、時而學生講故事等。
2、注重游戲教學。教學中要善于激發學生興趣,我將運用游戲“對話、找寶藏、小老師”等多種形式。
3、注重面向全體和個別差異。集體、小組、個人展示等交錯進行,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
總之,我會合理安排及時的解決本學期的問題,我們會發揚優點,改進不足,相信我們會做得更好。
地方課程教學工作總結12
學期,我擔任一至六年級六個班的地方課程教學,根據地方課程的指導思想 、 基本理念、教學目標、教學計劃,在學校領導的指導下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經過一學期 的地方課程教學實踐,總結如下:
一、以生為本、共同成長
在小學地方課程教學中以生為本,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關注學生,讀懂學生,
使課堂成為師生共同交流、共同解決問題、共同成長的平臺。學生在學習中既能獲取知識、 鍛煉能力、增長智慧,又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發現的驚喜和成功的快意。
二、注重資源,豐富課程
地方資源是地方課程賴以實施的重要條件,地方資源也是地方課程顯現自己特色的重 要依據。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課程資源,有了豐富的資源,地方課程才可能是豐富多彩和 生動活潑的,小學生學習才可能有更多的收獲。因此,更換、替代和豐富具有地方特色的 課程資源,是地方課程實施的一項重要工作。通過適當的方式,收集當地有特色的課程資 源,將它們充實到課程中來,能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學習的成效。
三、以理念為先導,以學生發展為終極目標
在使用和實施地方課程時,我注重課程理念的學習和理解,注重學校—家庭—社會的
結合,避免直接進入教育活動,無視理念的現象。不能只關注課程的形,忽視課程的神, 課程的內在本質是課程的神,課程的神就是課程的理念。因此,在本課程教學時,注意了 解地方課程的基本理念,并努力地理解和認同,并將這些理念貫徹于課程實施的始終,只 有這樣,才能順利地、創造性的使學生讀懂地方課程,學會地方課程,并使課程產生實際 的成效,更好地為地方經濟建設及社會發展服務。
在注重課程理念的同時,注重課堂教學質量。質量取決于課程,在地方課程教學中, 我認真分析課文、整理思路、備好課、做好課件(每節課)、上好課、地方課課件中有設 臵語文、數學、科學、地理、音樂、軍事、工業、農業、醫學等方面的綜合知識,特別是 有關發展新農村建設、經濟建設的課文重點講解。在注重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我更注重 學生的發展。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是學校課程發展的終極目標,發展根本指向是老師的發展 和學生的發展。
地方課程教學工作總結13
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地方課程教學,根據學期初地方課程教學計劃,在學校領導的指導下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經過一學期的地方課程教學實踐,總結如下:
一、目標實施方面:
1、本學期通過開展公共安全教育,家校聯系,配合教育,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識。注意挖掘其他學科教材的安全內容,積極開展安全教育。將安全教育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2、達到了如期目標:培養了學生的社會安全責任感,使學生逐步形成了安全意識,掌握了必要的安全行為的知識和技能,了解到相關的法律法規常識,養成了在日常生活和突發安全事件中正確應對的習慣,保障了學生安全健康的成長。
二、能力方面
1、提高了有效預防自身安全事故的發生,具備應對安全事故的自救、自護能力。
2、讓學生能夠對各種不安全因素進行正確的辨別和判斷,學會恰當避險。
3、初步認識社會生活的復雜性,能夠做出有利于個人安全和社會安全的行為選擇。
4.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況下,能采用恰當的途徑和方法救助他人。
三、教學實施方面:
我在教學中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著眼于全體學生的身心健康、安全發展,著眼于引導學生牢固樹立“珍愛生命,安全第一,遵紀守法,和諧共處”的意識,養成良好的安全行為習慣。
當然,本學期的安全教育課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教學措施有待進一步改善。我將在下學期的工作中一一更正。使安全教育更加深入人心,讓學生學會防微杜漸。排除生活中思想上所有的安全隱患。
根據我校現狀,綜合實踐活動在四年級開展這樣一種形式:勞動技術+研究性學習+校本課程地方課程教學探索,我們是這樣做的:
綜合實踐活動備課,首先應該明確,勞動技術只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定領域,教材沿用教研室老教材。每周備課一次,做到每節課有備課記錄,并上交教務處檢查。每周一節。
1、明確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并重點拓展三個方面內容:①生成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建議從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入手。②建議以研究性學習或勞動技術為核心;
③如何設計課程目標,建議按照學生的認知、心理發展水平從三維目標細化。
2、明確教學內容勞技教材﹢校本教材﹢比賽項目﹢小發明、小創造﹢探究學習內容。
3、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發展)
4、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個性發展空間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與實施要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密切聯系現實的社會生活,促進學生與生活的聯系,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開放的空間。
5、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積極實踐,發展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1).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特長。
(2).要體現學校的特色。
(3).要從學生生活中提出問題并確定具體活動內容。
地方課程教學工作總結14
彈指一揮之間,一個學期已經結束,回首本學期,我校在上級領導的指導和幫助下,圓滿地完成了各項教學工作。在此,把這學期的工作稍作總結,也為這一年的忙碌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一、同伴互助,資源共享。
由于地方課程教材沒有參考書,老師們備課時經常要收集大量的資料,教學難度增大。在這種情況下,同伴間的互助尤其重要。特別是同年級的老師更應相互切磋,互相交流。在這點上,大家做得很好,一個個學而不厭,潛心鉆研,經常與組內的骨干教師交流教學方法,共享教學資源,確實讓人感動。
二、深刻反思,共同進步。
具備一點反思能力,是每位教師的必修課。針對教學中的共性問題,如“在教學中如何體現地方課程的活動性、整合性、評價性的三條原則”以及“落實地方課程的多元評價”等問題進行了探討。老師們認為,本課程可以不進行書面考試,但要加強促進學生發展的過程性評價。相關教材可以設計多種形式探究活動,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情況,對相關問題進行討論或反思。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活動的參與記錄、學生自己的自我報告來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其目的不是給學生評分,而是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進而促進教師改進教學,促成課程目標的達成。本課程評價對教師的要求較高,因為倡導評價目標先行的原則,所以,需要教師在上課前,結合課程與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評價目標的分析與準備,設計評價形式及評價標準。
地方課程教學工作總結15
一、教材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不斷進步,人們對知識的渴望越來越激烈,對人的自身素質越來越高,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學好語文、數學課,還要參加學習綜合實踐課程。綜合實踐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階段新開設的一門地方課程。充分利用荊門市豐富的教育資源,面向本土,服務本土,根據本地學生發展需要,實行多學科整合,注重學習過程的實踐與創新,是一門富有鮮明
時代氣息和地方特色的綜合性課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已知經驗和學習積極性。重視實踐活動,根據學習內容的特點,將查找資料、實地調查、參觀訪問、出黑板報、組織辯論賽,課本劇表演、實地體驗等活動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以優化教學效果。與學校的班隊活動、戶外活動緊密結合、與地圖、電影、電視及其他學科的學習有機地整合,拓展地方課程的時空領域。提高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合作學習的能力、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大部分學生通過綜合實踐課學習,已得到很多知識,懂得許多做人的道理,并初步學會正確地觀察社會、認識社會和適應社會生活的初步能力,他們也努力使自己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公民。喜歡地方課程這門課,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較高的學習積極性,大部分同學上課都爭著發言,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體驗等因素用于學習。但有少數幾位同學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口頭表達能力較差,對這門課不夠重視。
本學期對學生進行細致耐心地說服教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自覺完成老師交給的學習任務。讓學生覺得人自然社會在學習生活中必不可少,為了今后的學習生活,我們必須學好人自然社會。通過教學,懂得許多做人的道理,并初步學會正確地觀察社會、認識社會和適應社會生活的初步能力,他們也努力使自己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公民。
三、教學措施
1、教師認真鉆研教材,研讀課本,弄清課本上的重難點。能透徹地了解教材,準確地把握教材,從縱向、橫向看透教材。活用教材,能靈活、合理、科學地使用好每個板快,注重早滲透,不斷積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用好教材。
2、教師認真研讀課標,學習新課改。
3、教師認真備課,找準突破重難點的方法,認真研究每堂課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需要進行教學。
4、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不能千篇1律。
5、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做好培優輔差工作認真進行教研教改,搞好校本教研。
6、教師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更新觀念。
7、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地方課程教學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地方課程教學工作總結08-31
地方高校管理會計課程教學改革10-07
地方高校字體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初探論文10-10
六年級地方課程教學工作總結11-17
二年級地方與學校課程教學工作總結范文12-12
地方高校新聞史課程改革研究04-02
淺談地方文化課程建構的基本理念11-06
《海洋課程》校本課程教學工作總結08-08
課程教學工作總結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