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教師工作計劃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又將迎來新的工作,新的挑戰,讓我們對今后的工作做個計劃吧。你所接觸過的計劃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三歷史教師工作計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三歷史教師工作計劃1
在我們的漫長經歷中,許多時候出現差錯并非是由于我們笨,而是我們缺乏對這個世界的了解。我們以為知道當下的形勢就已經足夠,然而這不過是一種片面現象。想要有更為完善的觀念和思維,必須貼近歷史的細節,我教歷史并不是單純的給學生找到加分的途徑。其實最初的愿望是為他們找到完整的人生觀念,使他們能夠透徹的看清生活,從而不做被趨勢裹挾的盲目弱者。那么今后我教他們的機會日漸減少,我就得更用心將歷史的精髓灌輸給他們,以下就是我的工作計劃。
1、學生情況
之前的教學不失為一個比較成功的磨合過程,我們能夠認識到彼此最為在乎的.敏感點,只有互相尊重我們才能保持友好。然而學生在課上都是在敷衍,沒有做出有效的傾聽,他們只聽他們喜歡的,或者是從我嘴里說出來的滑稽言論。很少因為觀點的精妙發出贊嘆,反而卻由于古人的愚蠢而捧腹大笑,另外在基礎學習上比較松垮。
2、授課方向
將用無數謙卑用心血沉淀成的歷史的結晶嵌進學生的心坎,雖然非一日能畢其功,但考慮到他們已經處在高三,那么這個進程不能在往后拖了。那么我必須得加緊進度,用精銳的授課思維搭配豐富扼要的語言,為他們做高效的內涵灌輸,使他們的歷史根基在短期內成長起來。
3、具體工作
要把之前比較繁冗的授課言辭給充分壓縮,將累贅的部分完全砍掉,以精煉準確富有沖擊性的語言,來打動學生的意識。再就是在備課上要做到嘔心瀝血,要做到全面分析挑選重點,簡要概括細化講解。要讓從前令學生費解的歷史概念,變成一種朗朗上口便于理解的白話形態。
高三歷史教師工作計劃2
歷史沉淀著我們生活的元素,其實學歷史便是在學生活,對學生來說這門課極為關鍵,把分數這個臺階先給拋去,但是它里面的內涵就非常都能觸動人。很多時候我們麻木與生活,總是無法找到釋放的的缺口,更是得不到身邊人的理解。可是我們卻能從歷史當中找到我們自己的影子,猶如跨越歲月的鴻溝觸碰前世的心弦,那種啟迪的共鳴強烈而銳利。所以我希望學生都能學好歷史,不只是為了眼前的得失,也為以后的人生做鋪墊,下面就是我的工作計劃。
1、基本情況
大家對歷史的興趣根本沒法跟別的課相比,學生們都覺得歷史太過于絮叨,而且內容太過冗長。有時候他們跟我說聽一節課,就像過了一輩子,可見他們不是在上課,而是在忍受嘮叨。當然了我自己是脫不了責任的,以后要把自己授課的方式改一改。
2、努力方向
想要從新給學生們培養歷史基礎是來不及了,因為從中學期他們忽略了太多的歷史知識,現在如果惡補的話不但沒作用,還要拖慢整個授課進程。那么我就得挑有厚度的`內容來給他們講,我自己也得總結一下過去的問題,把自己的語言風格給調整到學生喜歡的狀態。再則便是備課還得再細致一點,不能在準備工作上出現馬虎。
3、具體措施
接下來我會先把復習的任務給砍掉,不讓大家在無休無止的復習中產生膩煩,多給學生一點空閑時間來換換腦子,高三所有的復習任務都一齊開啟,那會使學生沒法應對。而且歷史還是他們不太喜歡的課,自然不能再讓他們增加對歷史的反感,所以我必須給他們減負。同時調整好我的授課方式,他們能在課上就學好知識。
高三歷史教師工作計劃3
第一輪復習結束后的學情基礎知識有一定的掌握。初步做了基本知識的細化和深化。但是當題目是切入一定的歷史階段,涉及到相關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內容時,普遍出現了存在答題不全、思路放不開的現象,從而影響得分不全。還表現下列問題:
1、基礎知識概念,內涵掌握不到位,制約了學科能力的提高。
2、審題做題技巧不熟練,做題能力有待提高。對復雜材料的的解讀這一關依然薄弱。
從平時測試來看,部分學生不適應綜合測試的題量,掌握不好答題節奏。忙于做題,不求質量,審題不夠深入,答題不夠全面,書寫不太規范,這些現象要通過實戰訓練,及時調整,才能勝任高考。
轉眼間距離高考只有九十多天了,為了更好的做好高考復習工作,第二輪復習計劃如下:
一、復習指導思想
1、第二輪(第二學期)進入專題復習與綜合考試相結合。要精選專題,緊扣高考內容,抓緊高考熱點與重點,授課時腳踏實地,講透內容;
通過測評,查漏補缺,既提高解決綜合題的分析與解題能力,又能調適心理,使學生進入一個良好的心理和競技狀態。
2、加強學習,研究,注重學生、教材、教法和高考的研究,總結經驗和吸取教訓。
進一步探索和研究考試中歷史科備考方法和措施,認真研究近幾年高考歷史試卷,樹立以教研求發展,向教改要質量的思想。
3、加強常規教學的研究和管理。做到“精細化的備課,精品化的授課,精選試卷”的要求。還要充分發揮各位歷史教師的群體智慧,特別是有高考經驗的教師。大家分工合作,多研究,多交流,既要集體備課又要主要配合不同班的差異,因材施教,根據歷史科的特點,切實做到“一天一小練,一周一大練,一月一綜合測”。這可以使學生提高解題能力,積累臨場經驗,發現問題,及時尋找補救措施,強化復習效果。
4、做好輔導工作,作為科任,要適應新課程改革要求,努力提高課堂復習效率是高中歷史復習的指導思想。通過歷史復習讓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更好地學好歷史基礎知識和基本基能,以及其中的歷史思想方法,從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學生樹立學好歷史的信心。注重團結協作,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歷史素質,全力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準確把握課程標準和考試指導綱要的各項基本要求,立足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注重歷史思想和方法的教學。抓好教材與課程目標中要求把握的歷史對象的性質和處理歷史問題的基本常用的`歷史思想方法;
如歸納、演繹、分析、綜合、分類討論、類比與推理等,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以不變應萬變,針對學生實際,不斷研究歷史教學,改進教學方法,指導學法,奠定必備的“四基五能力”,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運用歷史的意識和能力,奠定學習歷史的能力,使歷史科的復習更加高效優質。
二、教學目的要求
1、深入鉆研教材,以教材為核心,“以綱為綱,以本為本”深入研究教材中章節知識的內外結構,熟練把握知識的邏輯體系和網絡結構,細致領會教材改革的精髓,把握通性通法,逐步明確教材對教學形式、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影響。
2、準確把握考試說明,在整體上要重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重要的定義定理不但要掌握結論,還要掌握相關歷史的思想方法,做到宏觀把握,微觀掌握,注意高考熱點,重視歷史的應用和歷史思想方法的滲透,以拓寬歷史知識的廣度來求得知識的深度。
3、因材施教,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構建新的認知體系,營造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氛圍。
4、加強課堂教學研究,科學設計教學方法。
三、教法分析和教學具體措施
1、不孤立記憶和認識各個知識點,而是將其放到相應的體系結構中,在比較、辨析的過程中尋求其內在聯系達到理解層次,注意知識塊的復習構建知識網絡。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解題技能,注意基本概念、基本公理和定理、公式的辨析比較,靈活運用;力求有意識的分析理解能力尤其是歷史語言的表達形式,推理論證要思路清晰、整體完整。
2、學會分析。首先是閱讀理解,側重于解題前對信息的捕捉和思路的探索;其次是解題回顧,側重于經驗及教訓的總結,重視常見題型及通法通解。
3、高考試題將課本知識進行了綜合性處理,即在知識網絡交匯處命題,因此在復習時,不但對每個知識點要掌握,還要注意知識的橫向和縱向的聯系。
4、以“錯”糾錯,查缺補漏,反思錯誤,嚴格訓練,規范解題,養成“想明白、寫清楚、”的習慣,注意思路的清晰性、思維的嚴謹性、敘述的條理性、結果的準確性,注重書寫過程,舉一反三,及時歸納,觸類旁通,加強歷史思想和歷史方法的應用。
5、協調好講、練、評、輔之間的關系。合理安排復習中講、練、評、輔的時間追求歷史復習的最佳效果,注重實效,努力提高復習教學的效率和效益;精心設計教學,做到精講精練,不加重學生的負擔,避免“題海戰”,精心準備,講評到位,做到講評試卷或例題時:講清考察了哪些知識點,怎樣審題,怎樣打開解題思路,用到了哪些方法技巧,關鍵步驟在哪里,哪些是典型錯誤,是知識邏輯、方法、心理上還是策略上的錯誤,針對學生的錯誤調整復習策略,使復習更加有針對性,加快教學節奏,提高教學效率。
一、本學期主要是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復習:
1、高三近現代史的章節基礎和專題復習;
2、歷史大專題復習及熱點透析;
3、考前練習
二、學生分析(雙基智能水平、學習態度、方法、紀律)
1、學生在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學習態度、上課紀律方面做的比較好。
2、在材料分析、解題方面還有所欠缺。
3、在知識的整合上,普遍出現思維混亂局面。
三、教學目的要求
1、對世界史做一個比較透徹的分析和理解
2、對歷史做一個比較恰當的整合,注重專題知識
3、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四、完成教學任務和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每星期的文綜考試,使學生適應文綜考試
2、不定期的進行抽測,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
3、進行針對性練習,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五、教學進度
一、教學時間安排
1、2月份完成選修3、4的復習
2、3——4月完成二輪復習
3、5月初——中旬進行熱點復習
4、5月中旬——5月底:回歸課文,落實課文基礎,尤其是課文中的習題
5、6月初,對做題方法的總結(課件已做好)
二、復習框架
1、選修3、4
給學生提供知識結構以自學(這是高二學習的內容,學生比高一時要重視,因此,知識結構相對完整),重點幫助學生實現能力目標部分,配以自編練習。
2、二輪復習
共分13個專題,每個專題4節課。做如下安排:第一節課,按政治、經濟、文化、人物、戰爭、改革、遺產等子目要求學生完成知識體系;
第二節課,教師根據一輪復習中學生體現的知識盲點做查漏補缺和拓展延伸。第三節課,講評配套練習。第四節課,講評歷史組集體匯編相關新題和經典題目,重點是選擇題。
3、熱點復習
與政治學科的時政相結合,引入歷史,對熱點進行剖析,提高學生運用歷史知識分析時政,學以致用。
4、回歸課文
每年高考都有4——8分的考查點來自課文的非正文部分。利用課文提供的相關材料,既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記憶,又培養學生的閱讀材料的能力。
高三歷史教師工作計劃4
根據xx省20xx年高考方向及新課改省份(特別是xx、xx)高考歷史試題的特點,結合新課標下高三歷史教學的現狀,特制訂高三歷史復習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新的學科課程標準為依據,求真務實,探究適合我校學生的教法與學法,落實好新課程的理念,突破以基礎夯實與能力培養為核心目標,爭取在20xx年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績。
二、復習依據
1、內容
高三歷史學科的教學要以《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20xx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的說明(湖北卷)文科綜合》考綱、人教版教材為依據。課程標準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是歷史新課改賴以進行的綱領性文件;歷史教材是歷史教學主要素材;考試大綱是備考復習的重要依據。三個依據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2、命題
新課改下的高考是正確引導中學實施素質教育,體現高中新課程改革精神與理念,反映高中新課程方案的特點和各學科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
20xx年是湖北省新課改后的第一年高考,因此應認真研究其他新課改地區的高考試題(特別是寧夏、海南等地),通過“新材料、新情景”的創設與運用,利用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知識,引導他們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知識,倡導研究性學習,強調“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史學原則,從而在知識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達到有機的統一。
三、復習方法
1、時間安排: 20xx年暑期—20xx年2月底(一輪復習)
2、復習思路:夯實基礎知識,理清基本線索,培養基本技能。
3、主要任務:以教材為主,進行單元內小專題復習,夯實基礎,使知識系統化,結構化,并在此基礎上向深、廣度擴展,結合現實,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要搞好單元過關,精選習題,精講精練,及時講評,并且每節課力爭留出時間讓學生記憶一些重點知識,做到當堂知識當堂鞏固。
4、方法:以課時為主要學習方式,單元內小專題式進行,一個單元結束后要進行單元總結與測試,每個模塊結束后要進行模塊過關測試。
采用讀、講(聽)、練、評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讀書:利用正課時間,明確目的和要求,按照學案,由學生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和計劃性地讀書,在此基礎之上理清單元與單元之間、課與課之間的邏輯聯系,構建相對嚴謹的教學知識結構,使掌握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網絡化。
第二環節——講(析):在熟知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理解基本史實,突出重點、難點,提高歷史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鞏固知識并逐步形成歷史學科思維能力)。同時,要針對考點進行知識擴展,教師最好做到精講多練,講重點,要突破每個考點的核心問題
第三環節——訓練:在課時復習結束后,要選取典型試題及時進行測試、反饋,可采取一課一小練(當堂訓練)的形式,以便及時鞏固落實,練習后,必須核對答案,分析總結。通過典型題目逐步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創新能力等。
第四環節——講評:包括教師的講評與學生的自評。每一單元測試及模塊測試后教師要重點講評,教師在講評練習和試卷過程中,要特別留心解題方法的講評,從而減少解題錯誤,提高應試能力。
一輪復習側重點在于理解歷史概念,掌握基礎知識。
基礎知識既包括具體史實,也包括規律性的認識,歷史線索和階段特征也屬于這一范疇。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要貫徹“全、準、新、細”的原則。“全”即復習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試大綱的任何知識點,在此基礎上才可以強化重點;“準”即對知識的識記、理解、闡釋要準確;“深”即對歷史現象、內在聯系和規律的理解認識要深刻;“新”即對歷史知識要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來認識和鞏固;“細”即注重細節,近幾年文科綜合試題啟發我們必須抓好細節,很多問題并不難,但考察很細致,于細微處方顯精神,細節決定成敗。
四、具體要求
(一)瞄準高考,落實課程新理念,轉變課堂模式。
1、改一講到底,不訓練學生能力。
調動學生參與,加強對學生的思維訓,老師重在幫助學生整理思維層次和指導思維方法;邊講邊練,這樣才能做到訓練及時、訓練充分
2、改只有知識教學,沒有材料教學。
高考無題不材料,如果課堂不進行材料教學,學生就不能形成材料處理能力。
3、改只有純知識的梳理、分析,沒有解讀高考考點及其要求。
每堂課都應有高考的考點解讀、考題回顧、考情預測和模擬訓練。以高考的感覺和要求去指導教與學。否則這是嚴重的教學不到位,也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
(高考考的許多是老師講不到的,需要學生具有獨立的思維能力,獨立思維能力單憑老師講授是培養不出來的,需要在訓練中參與和培養)
(二)落實常規
1、認真備課。
認真編寫教學案,優化整合,既有專詳,又有高考鏈接、材料教學與教學方法和教學流程。
2、分層教學。
知識的深淺是有層次的,思維的發展是按層遞進的,學生的素質也是有層次差異的,因此實行分層教學,梯度推進,中下等生能接受,上等生能發展,全體學生皆都能得到提高。
3、作業檢查。每天應布置一定量的作業,并進行批改或檢查,關鍵在于督促學生在課后練,鞏固和深化知識,這是落實教學效果的一個關鍵。
4、周考月考。知識鞏固和思維深化,除課堂教學和課后作業外,還須通過周考、月考去強化。周考、月考也是我們教學時段要檢查的內容。要強調的是,周考有的改為周練,練不如考,考對學生的壓力感、速度訓練和答題規范養成遠遠超過練。其次,不管練習、周考、月考,有練有考就必須講評。只有講評,學生才能明確自己的錯誤,思路才能得到升華。
5、自習輔導。晚自習讀歷史是歷史學習鞏固一個重要的時間保證,但要學生讀歷史,就必需歷史老師能下班輔導。歷史老師晚自習下班輔導,有利于學生釋疑解難和提高學習歷史的興趣,還會對學生學習歷史產生感情壓力和督促作用,這自然有利于歷史知識的鞏固。
五、復習內容與進度(略)
高三歷史教師工作計劃5
一,指導思想
以課程標準,考試說明為指導,以課本為依據,充分研究高考,不斷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探索高三教學模式,增強歷史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應試能力,從而提高歷史課的教學質量.
二,工作目標
1,以課本和課程標準為基本,充分研讀考綱,從整體上把握復習的要求,讓學生加工教材,理解掌握基本的歷史概念,歷史現象,歷史事件,基本的歷史發展脈絡.
2,改變教學觀念,大膽地進行課堂改革,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和提高學生概括,歸納,分析,綜合,比較,遷移等基本的學科思維能力.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評價問題的能力.
3,采用多種多樣的方式方法,讓學生學會用基本的史學方法去認識和總結歷史發展的規律,從而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年輕人責任感和愛國主義情感,理解國家大政方針制定的歷史依據及其正確性,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
4,加強教研,研究高考和高考試題,注重知識的遷移和運用,習題.
5,進行有效知識落實,把課堂上的基本知識做為落實的主渠道,及時進行"章結","單元過關"和"月清".
6,學生的學科成績在優秀率,平均成績和及格率上有明顯提升.
三,高三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對高三教學,復習的整體把握和詳細計劃及實施措施,對高三只是有大致的階段安排與復習進度,對每一階段的教學和復習目標,復習策略和學生學習任務的完成沒有細致考慮,這種計劃的盲目性,必然導致教學的盲目性,質量提高的盲目性.
2,教師沒有對大綱,考試說明進行詳細研究.大綱中對知識掌握程度有明確要求,考試說明中也有明確的考核目標和要求,并有詳細的解讀說明,教師只是在想當然的去教學.
3,教學手段單一,課堂效率低下,對于新的教學方法,模式及新理念缺乏學習和實踐,課堂中仍習慣于教師一講到底,教師累,學生睡,效果差,成績低.
4,課堂教學中缺乏針對性,高三教學沒有高三的特點.高三復習課,絕大多數教師都在就知識講知識,缺乏深層分析,只是知識的簡單羅列,對主干知識把握不到位;學生理解只偏留在表面上;不能把握歷史整體框架,歷史基本線索,學生所學的知識是零散的,無序的.
5,缺乏對學生的基礎知識理解和思維能力的培養.近幾年高考命題思路是非常明確的,就是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注重學生的學科思維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注重基礎,以大綱,考綱為指導,以課本為本,注重基礎知識的遷移與應用,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為主線來統領知識.
6,缺乏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還習慣于只講知識,不講方法,學生不會主動學習,結果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辛苦而沒有太大的成效.
7,缺乏對習題的篩選和高考試題研究,很多學校給學生發了很多資料,讓學生自己去做,結果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效果也不是很好.
8,缺乏將課本知識與現實熱點,重點問題的聯系的能力,只是單講課本上的知識,一遇到解決實際問題就無從下手,不能進行有效的知識遷移.
四,采取措施
1,從整體上考慮和制定教學復習計劃,按照計劃有條不紊的進行實施.在計劃的制定中要有總目標和階段目標以及具體措施,評價,時間安排,內容安排等內容.
2,在每輪復習中應注意的問題.針對近幾年高級的命題特點和歷史課實際,一般采用三輪復習法.
第一輪復習主要是抓課本知識落實,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詳讀課本,圍繞主干知識進行梳理,形成內在的主體結構網絡,在記憶的基礎上對知識進行理解.
第二輪復習主要以主干知識為中心,以專題的.形式,對歷史知識重新加以梳理和加工,走出課本,讓學生從宏觀上把握歷史發展的規律.不能把每節相關知識簡單列出來放到一起,要重點分析,歸納出歷史發展規律,教會學生學會把握規律,得出啟示,提升學生縱橫比較問題的難力.
第三輪:依據考綱,重新梳理課本,查缺補漏,教師少講,讓學生自己進行,并適當地進行綜合練習.
3,要認真研讀大綱,考綱和考試說明.應該說,考試說明是依據大綱制定的,大綱是作為整個高中教學的依據,而考試說明只是為了高考的需要而定的.做為備考來講,應該以教材為依托,全面復習,對考試說明沒有列出的內容不必過分深究.高考題目大體上分兩部分,一部分考查對基本知識的分解,另一部分考查較為深層次的能力.前者與教材關系較緊密,但不會是直接照搬教材的某一部分內容,后者基本上是教材內容的拓展.因此,
依托教材不等于捆死在教材上.
4,提高課堂效率,做好知識落實.對于歷史課來講,教師不必面面俱到,應重點講清重要的歷史概念,歷史現象和歷史事件,講清梳理歷史脈絡的基本方法,幫助學生加工整理知識,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總結出基本的歷史規律,得出結論.知識落實要做到"四清",把課本知識的記憶放在課堂上,在習題練習上,注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知識的遷移能力.
5,適當練習.在每一輪復習中都要有適當練習,但選題一定要注意層次性和代表性,切忌陷入題海戰,在講題中一定要針對學生問題去講解,并不是單純的就題講題,要舉一反三,融會貫通,讓學生能窺一斑而知全貌.另外,選題盡量選一些新題,不要過于陳舊,學生會在新題新情境下愉快的做題,效果更好些.注意主觀題的檢查與落實.
6,要處理好學科之問的關系.不能在復習時一味單干,應適當穿插些兩門學科知識,適當串串門,使學生在平時學習中就養成基本的文綜思維習慣,同時也有利于本學科的學習.
附:高三教學進度及考試安排
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時間:11.3—11.4
內容:中國古代史(全冊)
第一學期期末考試 時間:1.29—2.4
內容: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現代史(上,下冊)
春節放假時間: 時間: 2.12—2.25
第三次調研測試: 時間:3.26—4.1
內容:全部(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現代史,世界近代現代史)
專題復習及 時間:4.1—4.30
第四次調研測試:
綜合訓練 時間: 5.1—5.30。
高三歷史教師工作計劃6
1.明確復習依據
高三歷史學科的教學要以《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的說明文科綜合》、四種版本的教材為依據。課程標準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是歷史新課改賴以進行的綱領性文件(根本大法);歷史教材是歷史教學的主要素材;考試說明是備考復習的重要依據。三個依據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別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較,相互借鑒使用,在使用時要求同存異。
2.明確命題導向
新一輪課程改革剛剛開始的時候,教育部有關領導就明確地提出了要以高考的改革來推動課程改革。可見高考命題思路也要緊跟課程改革,努力體現《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理念。這使得新課標下的高考呈以下特點:
第一,基礎性。對基本知識的掌握也是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課程目標之一,它不追求非結構類知識的廣度,更加重視對結構類知識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山東省的文綜試題的考查表現在知識考查的基礎性,絕大多數的題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識的考查,著重考察學生知識的理解水平和思維深度,要求學生通過新材料或關鍵詞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樓閣,它離不開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承載作用。
第二,歷史性。指的是歷史課程的育人目標通過“歷史事實”來實現,而不是抽象的'理論灌輸,歷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獨立存在的價值就在于“歷史性”,這體現在貼近現實、不避熱點。注重試題的現實性不是簡單地考“熱點”,簡單地圖解歷史,而是通過考點的選擇體現當今社會和世界的重大問題和整體走向,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并以此來考查考生學習過程與方法。如試題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幣”“中美關系”“社會保障”等問題。
第三,人文性。就是對歷史問題的分析指向現實,具有現實性;指向學生的成長,尤其是指向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歷史教育本質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質教育中起著人格養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礎性作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提出“必須全面實現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現代公民的人文素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20xx年高考山東文綜歷史試題取材生動、親切,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具有較強的情感色彩,對情感體驗和價值觀的考查也屢屢出現,如對“服飾”“民族關系”等問題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通過“新材料、新情景”的創設與運用,利用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知識,倡導他們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知識,倡導研究性學習,強調“史由證來,證史一致,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史學原則。知識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達到有機的統一,體現了歷史學科的基本特點,這是新課標程標準所倡導的。20xx年高考山東文綜歷史試題突出體現了這一點,如第12題對根據地示意圖的判斷等題。
第五,地域性。各省單獨命題,體現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試題的重要特征。各省自主命題注意以地方相關的歷史知識為背景創設情境,為考生營造了一種親切的地域文化氛圍。20xx年各省試題中有明顯的體現,山東卷第29題以山東在中國、世界的地位為主題。
3.明確內容進度
(1)復習內容
必修內容:必修ⅰ《政治文明歷程》、必修ⅱ《經濟成長歷程》、必修ⅲ《文化發展歷程》。
選修內容:選修ⅰ《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選修ⅲ《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等。
(2)復習進度:
20xx年7月21日-9月7日(45課時)復習必修ⅰ《政治文明歷程》。
20xx年9月9日-10月25日(50課時)復習必修ⅱ《經濟成長歷程》。
20xx年10月27日-12月14日(49課時)復習必修ⅲ《文化發展歷程》。
20xx年12月16日-20xx年1月底(45課時) 復習選修ⅰ、ⅲ。
20xx年2月作單元、綜合模擬試題,檢驗、鞏固一輪復習效果。
20xx年3月-4月 二輪復習。
20xx年5月 三輪復習。
高三歷史教師工作計劃7
暑假尚未過完,我們已經開始進入高三緊張的復習工作中來了。已帶過幾輪高三,深知高三復習計劃在高三復習推進中的重要作用。為了更好地做好新學期一輪復習的各項安排,現制定本學期個人教學工作計劃。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繼續承擔1、2班的歷史教學工作。
高三1班為文科實驗班,學生基礎相對比較扎實,學習習慣也比普通班學生要好,但學生的學科思維習慣較弱,知識框架體系尚未建立,且解題思路仍相對混亂,整體得分能力尚有待提高。高三2班為文科普通班,學生基礎比較薄弱,學習習慣較差,課堂筆記課后作業完成情況都有些差強人意,學科思維及知識的理解運用能力就更差了,但該班學生相對1班而言更加活躍,參與課堂與老師同學互動的積極性更好。因此,如何根據兩班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及知識基礎情況合理安排復習進度和復習要求就成為了高三一輪復習能否做好的關鍵。
二、目標要求
1、對普通班而言,首先要注意狠抓歷史基礎知識,“突出主體、強化主干、落實筆記”,在學生準確掌握重要的史實、概念和結論基礎上,理清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階段特征和內在聯系,形成學科內容的主干系統和知識網絡,并進一步加強對歷史基本觀點、基本概念的認知,培養學生學科的思維能力。同時,要有意識地加強課堂上的限時訓練,逐步轉變學生的原有不良作業和解題習慣,培養學生的高考意識。再次,在答題規范方面,還要加強格式、書寫、文字組織、表達邏輯等指導,加大對學生客觀題(選擇題)的訓練,促成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鞏固課文,并有意識儲備基礎知識。
2、對實驗班而言,雖然學生的基礎知識較為扎實,但首先仍需注意“突出主體、強化主干”,讓學生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歷史概念、歷史現象、歷史事件,理清基本的歷史發展脈絡,構建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 同時,需大膽改變以前傳統的教學觀念勇于進行課堂改革,努力發揮優生的主觀能動性,著重培養和提高學生概括、歸納、分析、綜合、比較等學科思維能力。 再次,在讓學生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評價問題的能力的同時,也要適當補充文明史觀、全球史觀、現代史觀和社會史觀等較新的研究視角,使學生了解并能初步運用最新的史學觀點來解決問題。最后,還要注意和學生一起加強對海南高考考試說明和海南高考試題的研究,讓學生熟悉海南高考的走向和對學生的能力要求,在注重知識的遷移和運用基礎上精選精練,使學生更加全面的'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獨立解題的能力。
3、對教師自身而言,首先要認真研讀大綱、考綱和考試說明。特別是對于考試說明要花大氣力來研究,究竟要掌握哪些,掌握到哪種程度,要把近幾年的高考題目作為導向,作為例題,讓學生體會。對于高考試卷更要花氣力研究,要運用集體的力量和智慧,分析研究試題命制的意圖,要考察的知識點、要掌握的能力。同時,要提高課堂效率,做好知識落實。對于歷史課來講,教師不必面面俱到,應重點講清重要的歷史概念、歷史現象和歷史事件。講清梳理歷史脈絡的基本方法,幫助學生整理知識,發揮主觀能動性,總結出基本的歷史規律,得出結論。再次,要注意精選相關試題,大膽舍棄一些重復低效的題目。既減輕學生的負擔,由可達到重點突破的效果。 試題講評時也要有針對性,不能單純地就題講題,要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還有,要經常性地與學生溝通交流,掌握學生的最新動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進行教學上的調整。多關注那些中檔乃至暫時落后的學生,經常給與他們鼓勵與督促。
高三歷史教師工作計劃8
一、教學內容
本學期全面復習《世界近現代史》上、下冊內容,然后進行專題復習,進行高考備考工作,以備戰20xx年6月份高考。
二、教學目的和要求
1、每星期授課7節,授課時間16周,要求學生全面掌握《中國古代史》選修、《中國近現代史》上、下冊和《世界近現代史》上、下冊的基礎知識,并進行專題復習。
2、要求學生掌握教材內容中的歷史基礎知識,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培養學生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以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3、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啟發教學,注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培養學生正確進行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
4、加強集體備課,發揮備課小組集體的力量,力求有最優的教學方案。
5、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克服焦慮和恐懼,保持適度的緊張和壓力,使學生以自信、積極的情緒狀態備考。
6、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和運用學習歷史、認知歷史的基本方法。
7、加強訓練,提高學生的應考能力。
高三歷史教師工作計劃9
一、指導思想
依據教育部人教版教科書、《課程標準》、《荊州市歷史中考說明》切實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扎實推進素質教育發展,落實縣教育局有關我縣"高效課堂"的繼續開展和學校下達的有關歷史學科的'教學任務,使歷史教學再創輝煌。
二、具體措施
1、努力鉆研教材,教法,做好集體備課,有的放矢,抓好重點,突破難點,注重對學生的能力培養。
2、在教學中,要以先進的素質教育理論武裝自己,武裝課堂。精心設計問題,既抓基礎知識,又注重能力培養,為拔高成績的培養積累經驗。
3、今年一定要針對學情,制定出輔優轉差計劃,不搞空架子,做樣子,定人,定時,定內容,定人員,讓優生吃得飽,讓合格生吃得好,讓差生吃得了,力爭全校歷史在全縣的綜合排名再有一個突破。
4、第一輪復習備考時,再一次制定出周密的復習計劃,把內容計劃到每一節課,加強集體備課,分工協作,討論好后,再打印出來。
5、走出去,請進來。我們必須抽空到他鄉學習、觀摩,借鑒別人成功的經驗,請專家、教研員來我校作指導、點評,彌補自己的知識的不足,同時也開闊自己的視野,了解中考信息。
6、綜合復習時,要對中考考試說明仔細地研究,對周年大事,時政熱點,重點出題。對容易張冠李戴的內容反復出題,讓學生爛熟于心。
三、教學目標
實施素質教育主渠道在課堂,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教師。因此我計劃做到以下幾點
1、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2、教師適當補充一些練習作為課堂訓練,從而改進評估教學;
3、組織學習某一歷史人物進行正確客觀的評價,培養學生從正反兩方面來看問題的能力;
4、教導學生理解記憶知識點。切忌死記硬背;
5、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經歷、感受和體驗。
高三歷史教師工作計劃10
一、復習簡要回顧
(一)整體情況回顧
始終遵循教研室一輪復習的指導意見及進度安排,并結合我校高考備考方案及學生實際情況,以課本為根本依據,以“考綱、考點、考題”為導向,以優化教學程序為手段,全面梳理主干知識,側重于“夯實基礎,構建網絡”。堅持基礎性、系統性、全面性、層次性的原則,在復習教學中注重結合學生所掌握的基礎知識,運用發散思維,正逆思維,求同存異思維加強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定期的進行檢測、反思、總結,幫助學生不斷的查漏補缺,進行自我歸納錯題整理和提煉物質之間的相互關系網絡,有效避免知識的零散記憶。
復習中,起點低一點(低中見高)、難度小一點(小中見大)、要求嚴一點(嚴中求實)、密度大一點(密中求質)。訓練題做到了既要起點低、類型全、覆蓋寬,還要有層次,按照“憶—導—測—評—補”的步驟,考練結合,注重滾動復習,以點帶面打好基礎,做到每一個知識點復習到位,無遺漏。按照學期初的教學計劃如期完成了一輪復習并在期末唐山統考中取得了較好成績。
(二)復習可取之處
1、準確定位復習思路。
2、集體統一備課和個別交流相結合。
3、多種手段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4、抓住一切實際,加強輔導推進工作
(三)、復習存在的問題
二、暴露問題
(一)學生方面
1、調動運用知識能力欠缺:主干知識掌握不準確,考試中不能準確再現,排除干擾項,不能準確表述主觀題;另外知識貯備不足,對課本之外的知識了解太少,且不能根據所學知識進行排除;
2、閱讀材料、整合信息、歸納概括能力不足:具體表現就是審題出現偏差,部分題目部分學生沒能依據材料分析,而是依據了所學或是脫離材料想得過多,導致做題偏差;還有的試題無法準確提取問題及材料的有效信息,從而轉化成真正的解題能力。
3、規范意識不足:審題、表述不規范。尤其是審題,時間、問題的.限制詞不明確,導致來源錯誤、要點不明,層次不清,表達不嚴;另外不能使用學科術語答題,無效文字太多。
4、部分概念不清:史識、史論、古典主義不會;有些概念掌握不準,考試中想不到,不能靈活運用解題。
(二)教師方面
1、教學思路:
從一卷答題效果反饋出我們的學生應對難度大、靈活性強、選項間辨識度小的題目的能力還不足。反映出我們平時對選擇題難度的選取上還應該進行適度的調整和完善以及對一些與課本主干知識相的課外內容補充不足。
2、備課情況:
因前段時間要保證完成教學進度對于每周應該進行的思捂總結環節基本上讓學生課下完成,沒有安排具體時間進行,而且檢查力度、督促力度不夠,致使部分學生這個環節因時間問題基本沒進行。另外在試題組織上也存在問題,多角度考查知識掌握情況、變換題型做的不夠,致使學生靈活應變能力不足。
3、課堂利用:
通過本次考試反映的情況看,我們對課上時間的利用的深度還不夠。具體表現就是對知識的拓展引伸還需進一步加強,尤其是講評課,學生作用還要充分發揮,找出問題,分析思維過程、做題思路,教師主要發揮引領、點撥、總結的作用。
4、輔導推進:
反映的問題就是對推進生的輔導力度不足,具體表現就是班級中一些總成績比較靠前的學生,或是平時歷史成績不錯的學生這次考試歷史成績較低,制約了總成績。
三、第二輪復習計劃
時間安排:20xx年x月xx日—x月xx日確定通史復習+套題訓練專題為主,套題為輔的復習。
復習是高考復習備考非常重要的時期,也是鞏固基礎、建構網絡、總結規律、優化思維、提高能力、熟悉高考的重要階段,復習效果如何將直接影響高考成績的好壞。通過專題訓練和學科內綜合套題訓練(每次專題訓練后,都要先檢查學生完成情況),發現問題,講評要注重錯因分析,注重思路引導,注重方法傳授,注重思維發散,順利實現知識遷移,完成知識向能力的成功過渡。
四、明確教師在第二輪復習中的角色
復習不同于復習,因此教師在復習中要適當地轉換角色。教師在復習中要當好一名指揮者和策劃者。所謂指揮者,即要指導學生干什么,怎么干,知識要精講,課堂上要少講、多引導、多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所謂策劃者,即要教師要精選試題,每一次訓練、測驗都要在時間上、難度上,內容上做周密的計劃與安排,爭取使每次訓練,達到好的效果,使學生有效地從題海中解脫出來,提高復習效率。
(1)老師帶領學生研究解題:教師要科學準確的傳授知識,用自己的教學技術教給學生解題思路、方法、技巧和規律。要講思想、講解決問題的切入點,講題做到四個層次,即講清——讓學生聽懂、會用;講透——一題多解、多題一解;講活——追本溯源,在變化中發展;講魂——抓住本質,道法自然。落實“三不”“三必”即:學生會的不講,不講學生也會的不講,講了學生也不會的不講;疑難問題必講,方法思路必講,思維過程必講。使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解決好“為什么是這個答案”的問題。
高三歷史教師工作計劃11
根據實驗區省份文綜歷史試題的特點及高考閱卷中所反映的問題,結合新課標下高三歷史教學的現狀,整合各地高考歷史試題及復習策略,特制訂高三歷史下學期復習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三個“明確”
高三歷史學科的教學要以《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的說明文科綜合》、四種版本的教材為依據。課程標準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是歷史新課改賴以進行的綱領性文件(根本大法);歷史教材是歷史教學的主要素材;考試說明是備考復習的重要依據。三個依據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別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較,相互借鑒使用,在使用時要求同存異。
新一輪課程改革剛剛開始的時候,教育部有關領導就明確地提出了要以高考的改革來推動課程改革。可見高考命題思路也要緊跟課程改革,努力體現《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理念。這使得新課標下的高考呈以下特點:
第一,基礎性。對基本知識的掌握也是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課程目標之一,它不追求非結構類知識的廣度,更加重視對結構類知識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山東省的文綜試題的考查表現在知識考查的基礎性,絕大多數的題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識的考查,著重考察學生知識的理解水平和思維深度,要求學生通過新材料或關鍵詞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樓閣,它離不開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承載作用。
第二,歷史性。指的是歷史課程的育人目標通過“歷史事實”來實現,而不是抽象的理論灌輸,歷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獨立存在的價值就在于“歷史性”,這體現在貼近現實、不避熱點。注重試題的現實性不是簡單地考“熱點”,簡單地圖解歷史,而是通過考點的選擇體現當今社會和世界的重大問題和整體走向,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并以此來考查考生學習過程與方法。如試題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幣”“中美關系”“社會保障”等問題。
第三,人文性。就是對歷史問題的分析指向現實,具有現實性;指向學生的成長,尤其是指向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歷史教育本質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質教育中起著人格養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礎性作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提出“必須全面實現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現代公民的人文素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20xx年高考山東文綜歷史試題取材生動、親切,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具有較強的情感色彩,對情感體驗和價值觀的考查也屢屢出現,如對“服飾”“民族關系”等問題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通過“新材料、新情景”的創設與運用,利用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知識,倡導他們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知識,倡導研究性學習,強調“史由證來,證史一致,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史學原則。知識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達到有機的統一,體現了歷史學科的基本特點,這是新課標程標準所倡導的。20xx年高考山東文綜歷史試題突出體現了這一點,如第12題對根據地示意圖的判斷等題。
第五,地域性。各省單獨命題,體現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試題的重要特征。各省自主命題注意以地方相關的歷史知識為背景創設情境,為考生營造了一種親切的地域文化氛圍。20xx年各省試題中有明顯的體現,山東卷第29題以山東在中國、世界的地位為主題。
3、明確內容進度
必修內容:必修Ⅰ《政治文明歷程》、必修Ⅱ《經濟成長歷程》、必修Ⅲ《文化發展歷程》。
選修內容:選修Ⅰ《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選修Ⅲ《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等。
二、復習進程——三輪要求
(1)時間安排:20xx年3月—4月。
(2)復習思路:以專題知識為主,整合必修、選修模塊,貫穿中外、聯通古今。加大對知識點與線的相關材料的閱讀理解,包括對各版本教材之間知識點的銜接,包括對歷史概念的把握、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觀點等。
①專題的設計:專題設計形式要靈活,要服從教學的實際需要。可采取四種類型:即線性專題(縱向專題)、時段專題(某一特定時期,如20世紀二、三十年代等)、問題專題(以某一問題為中心,包括熱點專題)、地域專題(如環渤海地區等),專題的設計既要突出歷史主干知識,又要注意重點、熱點問題,可縱可橫,可大可小。
②二輪復習可采取四步復習法
第一、“知識歸類”:把教材中的相關知識歸類到專題中。這種歸類決不是所有相關知識的簡單羅列,關鍵在要捕捉那些能有承前啟后作用的知識點,形成知識鏈,組成知識網,以體現專題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內容。
第二、“分析比較”:在專題史實的歸類完成之后,著力分析專題的特點,要選擇與本專題相關、相近的問題(包括本專題與地理、政治之間相關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比較,加深理論認識,從微觀上升到宏觀,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從單科上升到綜合,以準確、完整地把握專題的特征。除此之外,還應該選擇一些相關的高考試題或典型的模擬試題,尤其是近幾年的跨學科試題,分析其只是要求和能力要求,以加深對專題的認識和理解。
第三、“復習鞏固”: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有計劃地復習專題內容,包括完成二輪復習資料、復習專題相關的教材,準備專題考試。這一過程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必須有明確的要求,例如記憶二輪復習資料的有關史實,閱讀教材的規定章節,完成教師布置的練習題、思考題等。
第四、“測試和講評”:每次考試的時間根據需要確定,一般以一節課為宜,也可兩個專題合在一起進行考試。“講評試卷”的前提是教師要認真批改試卷,通過批改試卷發現學生答題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學生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據此決定講評的內容和方式。學生失分一般有四種情況:(1)知識欠缺;(2)能力欠缺;(3)審題失誤;(4)技術失誤(如圖錯選項、寫錯年代,錯別字等):教師應對癥下藥,結合有代表性的典型錯題深入分析,使學生從深層上弄清楚失誤的原因,有針對性地糾正錯誤,以免重犯。
講評時尤其要注意總結解題方法,培養解題能力,同時要強調答題的步驟、技巧和格式。為了提高學生的身體能力,教師應該經常進行審題訓練,可設計一些問題,只要求學生回答解題思路、方法和答案要點。這種訓練費時少,效果好,抓住了問題的關鍵,值得提倡。
(1)時間安排:20xx年5月
(2)第三輪重點放在熱點復習,安排四次模擬訓練。在廣泛搜集資料基礎上精選試題,而且每練必改,每練必評,增強訓練的針對性、實效性,并根據練習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高三歷史教師工作計劃12
一、指導思想——三個“明確”
1、明確復習依據
高三歷史學科的教學要以《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的說明文科綜合》、四種版本的教材為依據。課程標準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是歷史新課改賴以進行的綱領性文件(根本大法);歷史教材是歷史教學的主要素材;考試說明是備考復習的重要依據。三個依據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別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較,相互借鑒使用,在使用時要求同存異。
2、明確命題導向
新一輪課程改革剛剛開始的時候,教育部有關領導就明確地提出了要以高考的改革來推動課程改革。可見高考命題思路也要緊跟課程改革,努力體現《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理念。這使得新課標下的高考呈以下特點:
第一,基礎性。對基本知識的掌握也是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課程目標之一,它不追求非結構類知識的廣度,更加重視對結構類知識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山東省的文綜試題的考查表現在知識考查的基礎性,絕大多數的題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識的考查,著重考察學生知識的理解水平和思維深度,要求學生通過新材料或關鍵詞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樓閣,它離不開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承載作用。
第二,歷史性。指的是歷史課程的育人目標通過“歷史事實”來實現,而不是抽象的理論灌輸,歷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獨立存在的價值就在于“歷史性”,這體現在貼近現實、不避熱點。注重試題的現實性不是簡單地考“熱點”,簡單地圖解歷史,而是通過考點的選擇體現當今社會和世界的重大問題和整體走向,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并以此來考查考生學習過程與方法。如試題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幣”“中美關系”“社會保障”等問題。
第三,人文性。就是對歷史問題的分析指向現實,具有現實性;指向學生的成長,尤其是指向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 歷史教育本質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質教育中起著人格養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礎性作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提出“必須全面實現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現代公民的人文素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高考山東文綜歷史試題取材生動、親切,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具有較強的情感色彩,對情感體驗和價值觀的考查也屢屢出現,如對“服飾”“民族關系”等問題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通過“新材料、新情景”的創設與運用,利用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知識,倡導他們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知識,倡導研究性學習,強調“史由證來,證史一致,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史學原則。知識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達到有機的統一,體現了歷史學科的基本特點,這是新課標程標準所倡導的。高考山東文綜歷史試題突出體現了這一點,如第12題對根據地示意圖的判斷等題。
第五,地域性。各省單獨命題,體現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試題的重要特征。各省自主命題注意以地方相關的歷史知識為背景創設情境,為考生營造了一種親切的地域文化氛圍。各省試題中有明顯的體現,以山東在中國、世界的地位為主題。
3、明確內容進度
(1)復習內容
必修內容:必修Ⅰ《政治文明歷程》、必修Ⅱ《經濟成長歷程》、必修Ⅲ《文化發展歷程》。
選修內容:選修Ⅰ《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選修Ⅲ《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等。
(2)復習進度:
7月21日—9月7日(45課時)復習必修Ⅰ《政治文明歷程》。
9月9日—10月25日(50課時)復習必修Ⅱ《經濟成長歷程》。
10月27日—12月14日(49課時)復習必修Ⅲ《文化發展歷程》。
12月16日—1月底(45課時) 復習選修Ⅰ、Ⅲ。
2月作單元、綜合模擬試題,檢驗、鞏固一輪復習效果。
3月—4月 二輪復習。
5月 三輪復習。
二、復習進程——三輪要求
1、第一輪復習
(1)時間安排:7月21日—2月。
(2)復習思路:夯實基礎知識,理清基本線索,培養基本技能。
(3)具體要求
第一輪復習要全面閱讀教材,查漏補缺,徹底掃除知識結構中理解上的障礙,對歷史知識進行梳理和歸納,使知識系統化,為全面而準確地記憶打下可靠的基礎。從新的高考趨勢來看,基本是考查能力,但這種能力是建立在對知識基礎更高要求的基礎上的,因此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必須更加扎實全面。一輪復習是在新課學習基礎上,對歷史知識點、歷史線索、歷史技能進行提高和升華。其主要目的是理清歷史線索,在此基礎上把握階段特征,扎實基礎知識,提高解題技能。不論平時多么熟悉課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閱讀教材這一環節,因為:①以前的知識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統的,全盤的通讀有助于整體掌握知識。②全盤的通讀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視的環節或死角。③懂得的東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帶著疑問去通讀,有助于深刻領會課本內容。
以課時為主要學習方式,一個單元結束后要進行單元總結與測試,每個模塊結束后要進行模塊過關測試。
第一輪復習方式采用讀、講(聽)、練、評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讀書:利用正課時間,明確目的和要求,按照學案,由學生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和計劃性地讀書,在此基礎之上理清單元與單元之間、課與課之間的邏輯聯系,構建相對嚴謹的教學知識結構,使掌握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網絡化。
第二環節——講(聽):在熟知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理解基本史實,突出重點、難點,提高歷史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鞏固知識并逐步形成歷史學科思維能力)。同時,要針對考點進行知識擴展,教師最好做到精講多練,講重點,要突破每個考點的核心問題
第三環節——訓練:在課時復習結束后,要選取典型試題及時進行測試、反饋,可采取一課一小練(當堂訓練)的形式,以便及時鞏固落實,練習后,必須核對答案,分析總結。通過典型題目逐步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創新能力等。
第四環節——講評:包括教師的講評與學生的自評。每一單元測試及模塊測試后教師要重點講評,教師在講評練習和試卷過程中,要特別留心解題方法的講評,從而減少解題錯誤,提高應試能力。
一輪復習側重點在于理解歷史概念,掌握基礎知識。高中歷史新課程學習中的知識內容主要由具體的歷史史實和抽象的歷史認識兩部分構成,它包括三方面的主要內容:
第一,具體的歷史史實。具體、真實的歷史史實是構成歷史的基本材料,它是由一定的人在特定的時間、空間進行的具體活動組成的,因此,這類知識中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就構成了具體歷史史實的基本元素,如《權利法案》、孫中山、《臨時約法》、君主立憲制、《相對論》等,掌握這些基本元素,是歷史學習過程中要完成的基本任務。
第二,基本的歷史概念。歷史概念是通過抽象的`概括而形成的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等的本質屬性的反映。它是歷史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概念形成的一般過程是通過歷史現象,分析其各種本質特征,把握其整體和內在的聯系。理解歷史概念:①必須清楚其含義,并要把握它的外延,包括歷史概念形成的背景或原因、發展和演變過程及影響。②對歷史概念的理解不能孤立地進行,要同歷史事實、歷史特征、歷史過程、歷史結論結合起來,明確其因與果、現象與本質等的聯系。如認識近代英國的政治結構就可以通過轉移概念形成近代美國、近代法國、近代日本、近代德國和近代俄國等不同類型的政治結構,進而形成代議制的完整概念。
第三,基本的歷史線索和規律。它是歷史發展過程中歷史現象內部本質性聯系的反映,它包含歷史事件的因果關系、歷史發展階段的內在聯系,以及對人類社會發展趨勢的預測。歷史線索和規律是運用分析、綜合、比較、歸納等思維形式,通過對歷史史實和歷史概念的判斷、推理而形成的一種認識上的升華,如“人類社會是一個不斷進步與發展的歷史過程”、“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民主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等。掌握歷史規律一般有兩種途徑。第一種是歸納法,即先了解若干史實或例子,然后運用歸納的認識方法,從具體的史實或例子中提煉,概括出某種歷史規律。例如通過對俄國農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的分析比較,可以得出“在一定歷史條件和國情下,改革也是社會變革的重要途徑”的規律。第二種是演繹法,即先了解某種規律的內涵,然后通過史實或例子對其進行論證或說明,從而使學習者認同或證明某種歷史規律的存在。但在運用演繹法進行規律的學習時,要特別注意歷史規律表述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總之,基礎知識既包括具體史實,也包括規律性的認識,歷史線索和階段特征也屬于這一范疇。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要貫徹“全、準、新、細”的原則。“全”即復習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試大綱的任何知識點,在此基礎上才可以強化重點;“準”即對知識的識記、理解、闡釋要準確;“深”即對歷史現象、內在聯系和規律的理解認識要深刻;“新”即對歷史知識要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來認識和鞏固;“細”即注重細節,近幾年文科綜合試題啟發我們必須抓好細節,很多問題并不難,但考察很細致,于細微處方顯精神,細節決定成敗。
2、第二輪復習
(1)時間安排:3月—4月。
(2)復習思路:以專題知識為主,整合必修、選修模塊,貫穿中外、聯通古今。加大對知識點與線的相關材料的閱讀理解,包括對各版本教材之間知識點的銜接,包括對歷史概念的把握、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觀點等。
(3)具體要求:
①專題的設計:專題設計形式要靈活,要服從教學的實際需要。可采取四種類型:即線性專題(縱向專題)、時段專題(某一特定時期,如20世紀二、三十年代等)、問題專題(以某一問題為中心,包括熱點專題)、地域專題(如環渤海地區等),專題的設計既要突出歷史主干知識,又要注意重點、熱點問題,可縱可橫,可大可小。
②二輪復習可采取四步復習法
第一、“知識歸類”:把教材中的相關知識歸類到專題中。這種歸類決不是所有相關知識的簡單羅列,關鍵在要捕捉那些能有承前啟后作用的知識點,形成知識鏈,組成知識網,以體現專題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內容。
第二、“分析比較”:在專題史實的歸類完成之后,著力分析專題的特點,要選擇與本專題相關、相近的問題(包括本專題與地理、政治之間相關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比較,加深理論認識,從微觀上升到宏觀,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從單科上升到綜合,以準確、完整地把握專題的特征。除此之外,還應該選擇一些相關的高考試題或典型的模擬試題,尤其是近幾年的跨學科試題,分析其只是要求和能力要求,以加深對專題的認識和理解。
高三歷史教師工作計劃13
時光易逝,歲月如梭,一個學期在不知不覺中又結束了。這一學期中,覺得很幸福也很辛苦。幸福的是,同事和學生關心和支持我;辛苦的是,面對新課改下的教育教學,尚有力不從心之感。“靜坐常思已過”,這對于教師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現將本學期的工作做如下總結,以期將來能夠更好地發展。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高三二班的教學工作,除去在外學習的美術生外,班級有學生有29人(其中有3 人是體育生)。二班學生的特點是活潑好動,思想比較活躍,但是此班級的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學習態度比較浮躁,不太愛按照老師的要求做。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的重點是二輪專題復習和三輪綜合復習。由于二輪復習沒有教材和參考資料,所以只能有教師自己制定。專題主要遵循中國通史和世界通史兩大體系,使原來有些雜亂的教材進行重新的整合。但專題設計不宜過多,用時大概一個半月。剩下的時間主要進行必修和選修的綜合復習,習題的設置完全按照寧夏高考試題進行設計。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的開展,使學生對教材知識能夠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能夠通過掌握的基礎知識解決疑難問題;同時通過一段時間的集中訓練,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本學期主要想采用學案教學,通過學案讓學生自主學習,達到提升學生各項能力的作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生通過剩余三個月的努力學習,能夠考上理想的大學。同時也使學生認識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有付出了才能有回報,不能不勞而獲。
四、工作措施
為了達到上述教學目標,本學期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高三教學進度計劃”。沒有詳細的計劃,教學就是盲目的、漫無目的的,也不會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2、教學各個環節要抓好。
(1)備課。在備課方面要盡可能做到“精心準備,面面俱到”。
首先,要研究課程標準,根據課標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確定教材重點和慢點。
其次,研究考試大綱。根據考試大綱的規定制定合理復習規劃。
再次,研習大量高考資料,精心設計學案。
最后,要備學生,我們的教學主要是針對學生的需要,如果精心設計的一節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或者是超出了學生的接受能力,那么我們的教學目標將很難達到。
(2)上課。
首先,加強課堂管理。雖然我們上課采用學案教學,倡導小組合作學習,但不等于放任學生,教師要保持良好的教學秩序。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課前和課上學案,給學生充足的自學時間,充分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觀念和角色的轉變,真正實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
3、注重教學方法的指導和總結。
4、增加歷史教學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
(3)課后輔導
本學期在課后輔導上主要注重對學生的心理輔導。在高三學習的后期,學生普遍會出現心理問題,所以要多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心理狀況,及時給予疏導。
3、其他方面
(1)要多向其他教師和教研組學習,多聽課,學習先進經驗,改善自己的不足。
(2)多讀書,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
1、認真領會《考試說明》精神實質,明確考試內容和能力要求。
從考試目標與要求來看,歷史學科考試內容在保持前兩年基本穩定的前提下有一些新變化,其明顯的變化可以用“增、減、挪”三個字概括。
“增”是指中國史增加了東漢豪強地主、唐朝的安史之亂、藩鎮割據、第二次鴉片戰爭、早期的民族資產階段和無產階級、北洋軍閥政權的建立、帝國主義侵略和加劇、軍閥割據局面的形成、護法運動、近代前期的思想、科技和教育、近代前期的文學、藝術和史學、毛澤東《論持久戰》的發表、日本帝國主義在淪陷區的殖民統治。世界史增加了意大利統一、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三國軸心的形成等。
“減”是指新刪掉了幾次農民起義運動、商文化的世界地位、江南經濟的發展、西歐國家殖民的擴張、亞洲國家的民族獨立運動、亞洲經濟的發展等。
“挪”是指原有教材某些內容調整了順序,給人更強烈的印象。例如,《考試說明》中世界近代現代史部分以生產力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為主線編排,即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資本主義手工工場時期的世界、進入工業資本主義時期的世界、壟斷資本主義形成時期的世界。美國的政策調整后的順序為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劃、德國的分裂和北約組織的形成、美國在亞洲進行的局部戰爭。
2、探索建立知識整體結構的最佳方法,尋找知識考查的切入點。
高考歷史強調對基礎知識的牢固掌握和靈活應用,因此在高三歷史復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自覺尋找適合自己實際情況的最佳復習方法,牢固掌握和靈活應用學科知識并進行學科知識的聯想、拓展和遷移能力的自我訓練。由于各學科特點不同,復習方法側重點也不同。歷史學科側重歸納、比較和概括歷史知識,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歷史現象和歷史事物,揭示其本質,闡述歷史發展的規律,以史鑒今,注意史論結合。可將現行教材和新教材公共交點的最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內容,運用圖導法建立知識整體結構。采用相關知識統整表、知識結構圖解、知識結構螺旋形等方法將知識重組、整合,構成一個有機整體,以期在知識的交融、各種思想方法相互碰撞的過程中,產生更為深刻的思想內涵。
3、加強對專業的點撥和訓練,培養和提高學科思維能力。
研究高考試題(典型的、適量的)是探索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題能力的重要途徑。其次,選用綜合性的練習題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對題目中各種信息(文字、圖片、表格、地圖等)的判讀和分析,訓練學生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以提取有效信息,有針對性的解題。第三,我們要求學生課外選取材料編制一些試題,并寫出命題角度,考查的知識和能力范圍,答題的切入點和思路并擬定答案要點。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試題思路的把握,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第四,注重培養學生的審題、解題、答題思路和方法。在審題過程中,指導學生要審題型和要求、審關鍵詞、審時空范圍,然后確定解題思路和答題方法,組織答案時還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規范表達。要用規范的歷史語言回答問題,培養運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堅持史論結合。第五,在試卷分析時要結合教材抓住主干歷史知識,理清線索,對基礎知識進行重組,理清因果關系和背景及意義,提升理性認識,構建較完整的歷史知識網絡。因此,試題分析時不僅要知其然(即答案的正確與否)、知其所以然(即該答案正確的原因是什么),還要知其所以不然(該題之所以錯的原因),最后還要把每個選項對應到教材中相應的歷史階段,在分析理解的基礎上根據選項內容重新組題,以達到做一道選擇題要得到多道題所能反映出來的信息量。第六,在復習中教師應積極創設出一些新情境的好題讓學生在全新視角中觀察歷史問題,以活化學生的歷史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高三歷史教師工作計劃14
高三的下學期復習任務十分的繁重,所以需要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
1、(結構系統、單元內容、重難點)
本學期主要是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復習:高三近現代史的章節基礎和專題復習;
2、歷史大專題復習及熱點透析;
3、考前練習
二、學生分析
1、(雙基智能水平、學習態度、方法、紀律)學生在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學習態度、上課紀律方面做的比較好。
2、在材料分析、解題方面還有所欠缺。
3、在知識的整合上,普遍出現思維混亂局面。
三、教學目的要求
1、對世界史做一個比較透徹的分析和理解
2、對歷史做一個比較恰當的整合,注重專題知識
3、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四、完成教學任務和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每星期的考試,使學生適應考試
2、不定期的進行抽測,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
3、進行針對性練習,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五、教學進度
略
高三歷史教師工作計劃15
一、指導思想
以課程標準,考試說明為指導,以課本為依據,充分研究高考,不斷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探索高三教學模式,增強歷史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應試能力,從而提高歷史課的教學質量.
二、工作目標
1、以課本和課程標準為基本,充分研讀考綱,從整體上把握復習的要求,讓學生加工教材,理解掌握基本的歷史概念,歷史現象,歷史事件,基本的歷史發展脈絡.
2、改變教學觀念,大膽地進行課堂改革,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和提高學生概括,歸納,分析,綜合,比較,遷移等基本的學科思維能力.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評價問題的能力.
3、采用多種多樣的方式方法,讓學生學會用基本的史學方法去認識和總結歷史發展的規律,從而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年輕人責任感和愛國主義情感,理解國家大政方針制定的歷史依據及其正確性,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
4、加強教研,研究高考和高考試題,注重知識的遷移和運用,精選習題.
5、進行有效知識落實,把課堂上的基本知識做為落實的主渠道,及時進行"章結","單元過關"和"月清".
6、學生的學科成績在優秀率,平均成績和及格率上有明顯提升.
三、高三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對高三教學,復習的整體把握和詳細計劃及實施措施,對高三只是有大致的階段安排與復習進度,對每一階段的教學和復習目標,復習策略和學生學習任務的完成沒有細致考慮,這種計劃的盲目性,必然導致教學的盲目性,質量提高的盲目性.
2、教師沒有對大綱,考試說明進行詳細研究.大綱中對知識掌握程度有明確要求,考試說明中也有明確的考核目標和要求,并有詳細的解讀說明,教師只是在想當然的去教學.
3、教學手段單一,課堂效率低下,對于新的教學方法,模式及新理念缺乏學習和實踐,課堂中仍習慣于教師一講到底,教師累,學生睡,效果差,成績低.
4、課堂教學中缺乏針對性,高三教學沒有高三的特點.高三復習課,絕大多數教師都在就知識講知識,缺乏深層分析,只是知識的簡單羅列,對主干知識把握不到位;學生理解只偏留在表面上;不能把握歷史整體框架,歷史基本線索,學生所學的知識是零散的,無序的.
5、缺乏對學生的基礎知識理解和思維能力的培養.近幾年高考命題思路是非常明確的,就是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注重學生的學科思維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注重基礎,以大綱,考綱為指導,以課本為本,注重基礎知識的遷移與應用,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為主線來統領知識.
6、缺乏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還習慣于只講知識,不講方法,學生不會主動學習,結果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辛苦而沒有太大的成效.
7、缺乏對習題的篩選和高考試題研究,很多學校給學生發了很多資料,讓學生自己去做,結果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效果也不是很好.
8、缺乏將課本知識與現實熱點,重點問題的聯系的能力,只是單講課本上的知識,一遇到解決實際問題就無從下手,不能進行有效的知識遷移.
四、采取措施
1、從整體上考慮和制定教學復習計劃,按照計劃有條不紊的進行實施.在計劃的制定中要有總目標和階段目標以及具體措施,評價,時間安排,內容安排等內容.
2、在每輪復習中應注意的問題.針對近幾年高級的命題特點和歷史課實際,一般采用三輪復習法.
第一輪復習主要是抓課本知識落實,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詳讀課本,圍繞主干知識進行梳理,形成內在的主體結構網絡,在記憶的基礎上對知識進行理解.
第二輪復習主要以主干知識為中心,以專題的形式,對歷史知識重新加以梳理和加工,走出課本,讓學生從宏觀上把握歷史發展的規律.不能把每節相關知識簡單列出來放到一起,要重點分析,歸納出歷史發展規律,教會學生學會把握規律,得出啟示,提升學生縱橫比較問題的難力.
第三輪:依據考綱,重新梳理課本,查缺補漏,教師少講,讓學生自己進行,并適當地進行綜合練習.
3、要認真研讀大綱,考綱和考試說明.應該說,考試說明是依據大綱制定的,大綱是作為整個高中教學的依據,而考試說明只是為了高考的需要而定的.做為備考來講,應該以教材為依托,全面復習,對考試說明沒有列出的內容不必過分深究.高考題目大體上分兩部分,一部分考查對基本知識的分解,另一部分考查較為深層次的能力.前者與教材關系較緊密,但不會是直接照搬教材的某一部分內容,后者基本上是教材內容的拓展.因此,依托教材不等于捆死在教材上.
4、提高課堂效率,做好知識落實.對于歷史課來講,教師不必面面俱到,應重點講清重要的歷史概念,歷史現象和歷史事件,講清梳理歷史脈絡的基本方法,幫助學生加工整理知識,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總結出基本的歷史規律,得出結論.知識落實要做到"四清",把課本知識的記憶放在課堂上,在習題練習上,注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知識的遷移能力.
5、適當練習.在每一輪復習中都要有適當練習,但選題一定要注意層次性和代表性,切忌陷入題海戰,在講題中一定要針對學生問題去講解,并不是單純的就題講題,要舉一反三,融會貫通,讓學生能窺一斑而知全貌.另外,選題盡量選一些新題,不要過于陳舊,學生會在新題新情境下愉快的做題,效果更好些.注意主觀題的檢查與落實.
6、要處理好學科之問的關系.不能在復習時一味單干,應適當穿插些兩門學科知識,適當串串門,使學生在平時學習中就養成基本的文綜思維習慣,同時也有利于本學科的學習.
五、時間安排
1、第一輪單元復習(20xx年2月-20xx年3月中旬)
20xx年2月-3月中旬選修一、選修三
2、二輪專題復習(20xx年3月下旬-4月底)
3、三輪:回歸書本、查漏補缺、綜合訓練、考前指導(20xx年5月-6月
【高三歷史教師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2022高三歷史教師工作計劃09-03
高三歷史教師備考工作計劃08-25
高三歷史老師工作計劃08-26
高三歷史教師工作計劃15篇04-04
高三歷史教師工作總結12-29
高三歷史老師新學期工作計劃12-27
高三歷史教師期末工作總結08-23
高三歷史備課組工作計劃07-04
高三歷史備課組工作計劃03-20
高三歷史教學工作計劃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