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生活化作文教學研究》工作報告
隨著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那么什么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農村小學生活化作文教學研究》工作報告,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xx年3月開始,我校在市教科所和鎮教委普教辦領導的指導下,進行了《農村小學生活化作文教學研究》的研究。在研究中立足農村學校實際,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積極人生態度,進行扎實有效的作文教學研究,摸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農村小學生作文教學之路。現將該研究的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研究背景:
小學作文教學長期以來倍受爭議,小學生怕作文,愁作文,作文缺乏真情實感,脫離現實生活的不爭事實,使作文教學陷入了困惑和危機中。原本豐富多彩、生動自然、情趣十足的生活,在學生腦海中竟很難留下印象,原本使人愉悅情感、吟詠成趣的寫作活動,竟成了令學生搜腸刮肚、望而生畏的苦差事。尤其在農村,小學生由于見識少,知識面窄,作起文來更是閉門造車,內容空洞,情感缺乏,不會從身邊選材,學生作文成了無源之水。
我鎮地處農村,教師的應試思想較為嚴重,作文在考試時由于閱卷教師往往在分數上人為的縮小差距,導致教師在作文教學上產生了惰性,平時不甚重視作文教學,久而久之,有的語文教師作文教學處于應付狀態,簡單機械的讓學生仿寫或背作文,竟不知如何教學生作文了。
學生作文是一項集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性等于一體的復雜的腦力勞動,寫作過程往往是學生心理和情感的體驗過程,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積極人生態度,為生活而寫,作文便成了人際交往和生命感受的過程,培養學生習作是語文教師的重點工作,我們覺得確實應該進行扎實有效的作文教學研究,摸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農村小學生作文教學之路,進行小學生活化作文的訓練,試圖從“生活化”的角度來優化作文教學,賦作文教學以生活的靈性,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因而我鎮中心教研組的語文教師從兒童的心理特點出發,從農村生活的實際情況出發,嘗試著邁上了“生活化”作文教學改革之路。
二、研究的組織
為了保障課題研究順利開展,學校首先成立了課題研究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具體
分工如下:
領導小組的'主要成員有:
組長:
組員:
三、研究過程
研究過程分三階段:
1、準備啟動階段:(20xx年1月20xx年5月)工作目標:為課題的啟動作充分的準備工作。
主要工作:成立課題組,進行課題論證,召開課題論證會;組織學習,培養實驗工作的有關人員;廣泛吸取意見,進一步完善課題實驗方案,召開課題開題論證會。2、深化研究階段:(20xx年6月---20xx年10月)
工作目標:全面實施課題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學習和吸收先進的作文教學理念,努力在實踐中探索生活化作文教學的新思路和操作方法。完成實驗方案所規定的實驗內容,達成課題研究目標。
主要工作:規范實驗操作,深入開展實驗研究,召開實驗研討會,整理和分析實驗資料,組織撰寫實驗報告和研究論文,初步形成實驗研究成果。3、結題總結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10月)
工作目標:全面形成課題成果,達成實驗研究目標,課題結題鑒定。
主要工作:完成課題研究報告、檢測報告,舉行研究論文報告會,編印論文集、學生優秀作品集。
本課題在研究過程中堅持以馬克思理論為指導,以葉圣陶先生的作文教學理論為依據,側重于實際應用,注重操作功能。實驗的目的是計劃和實施具有現實生活氣息、植根于生活土壤里的作文教學措施,解除小學生封閉狹窄的生活困擾,溝通學生作文與生活的聯系,改變學生作文“假”、“空”“套”的尷尬現狀,為作文教學注入活力。在研究過程中,實驗教師堅持以下三個開放的思想:
首先,教師的作文教學思想開放。教學中讓學生明確文章是表現生活、再現生活的,作文就是我手寫我口,我口說我心,用自己的話表達真情實感,可以弘揚真善美,也可以抨擊假惡丑。讓學生牢記習作的內容和情感都來源于生活實踐,來源于對生活的敏銳的觀察,生活是寫作的源泉。
其次,作文內容開放。提倡學生“我以我眼看世界,”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意義的內容用文字表達出來。在習作教學中,教師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在學生接觸和體驗生活的基礎上作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受教學時間及條件的限制,不可能組織過多的課外實踐活動,有的教師注重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指導學生觀察、熟悉要寫的事物,獲得情感的體驗,激發學生習作的情趣,達到學生習作有話可說,說真話,表達真情實感的目的。在習作體裁上不拘一格,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的記敘文,發表某種意見的議論文;介紹、說明事物的說明文等都可以采用。此外,語文教師不拘泥于每周兩節的作文課,把作文訓練延伸到家庭,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課內與課外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采取課內作文、課外練筆,寫日記、周記,記讀書筆記,編輯作文選等多種訓練形式,多渠道全方位調動小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再次,訓練角度開放。在教學中老師們獨辟新徑,從低年級開始,教師以“口語訓練”為抓手,注重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引導學生“我以我口說我心”。中高年級段的教師則從“情感”、“興趣”、“情境”、“想象”等方面入手,訓練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逐步具有對生活的敏銳的觀察能力、捕捉能力和表達能力。
從總體上看小學生活化作文教學解決了小學生習作脫離生活的問題,把“觀察、思考、表達”三者有機結合在一起,學生不再沒啥可寫,真正成為了習作的主人。
四、取得的研究成果
三年的課程改革實驗,使學校的作文教學工作出現了勃勃生機。
(一)學生的作文能力得到了提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達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農村小學與城市相比較又是一個獨特的世界,歷史的長期沉淀形成了當地豐富的人文文化,醞釀著一壇壇思維美酒,蘊藏著一個個勃發的理想,如何利用這一優勢,開辟一條小學生習作路,《農村小學生活化作文教學研究》課題正體現了這一點。通過這一課題的研究使我校學生的作文能力得到了提高,編印出版的學生作文集《七彩陽光》集中展示了我校學生作文的提高水平,受到全市小學教師和學生的好評。20xx年“天泰杯”青島市中小學生寒假征文中我校五年級學生昌賽寫的《普通話》榮獲一等獎,在《青島日報》上發表,昌賽同學并在由青島日報社組織的頒獎會上代表76名獲獎學生發言。
(二)學生綜合素質全面得到提高
1、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2、培養了學生的品德。3、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三)教師語文教學能力得到提高。
通過課題研究,使我校教師的學識與教學能力不斷提高,教研論文在省、市級刊物上發表的就達十多篇,其中:李安寧老師的《我的小學一年級語文實踐新課程的感悟》獲省優秀教育論文二等獎。張秀梅老師的《解決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關鍵》獲青島市小學語文教學優秀論文一等獎。賀利民老師的《淺析農村小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獲青島市小學語文教學優秀論文獲二等獎。柳淑鳳老師撰寫的論文《“模式入門、積累提高、興趣調動”作文教學法》在《青島教育》上發表。同時,農村小學生活化作文教學研究,將不同學科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使語文教師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大語文”觀。
(四)教師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首先,教師的觀念和研究的水平有了明顯的變化。其次在《農村小學生活化作文教學研究途徑》課題立項后,廣大教職工積極參與其中,熱情十分高漲,一方面組織指導和參與,另一方面積極進行理論探討,把活動中的點點滴滴即實踐經驗上升到理論的高度,進行提煉,概括和總結。我校編印《攜手走進作文天地》是我校語文教師優秀作文教學經驗的集中展示,在全萊西市得到推廣;20xx年9月我校成功舉辦萊西市《農村小學生活化作文教學研究》現場會,得到與會專家和老師的贊譽。撰寫學術論文或實驗報告,如條件成熟,將編印一本《農村小學生活化作文教學研究論文選》。
(五)課題的開展,給學校帶來跨越式的發展。
全體教師參與課題實驗已成為我們院上中心小學的特色工作,學校先后為萊西市生活化作文教學現場會、青島市中小學生學習心理教育現場會成功地提供了現場,并在會上作了典型經驗交流。《重視作文教學,讓作文走近生活》的經驗材料在萊西市市20xx年作文教學工作現場會上進行交流。
【《農村小學生活化作文教學研究》工作報告】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研究論文07-02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研究10-16
對生活化的數學教學研究論文08-06
初中歷史生活化教學研究的論文12-09
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研究論文08-13
高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研究論文03-25
農村小班幼兒美術教學研究10-16
山區農村初中物理教學研究09-16
農村教學英語教學研究論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