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民間藝術弘揚特色文化工作報告
溫州鼓詞是溫州地區流傳的一種曲藝形式,是浙江省內起源最早、形式最完整、表現力也較強,而且至今仍在流傳的一個民間曲藝曲種。溫州鼓詞因以瑞安方言為標準音說唱,以瑞安最為"正宗",最能反映溫州鼓詞作為民間藝術和地方文化資源的獨特性和魅力,故也稱瑞安鼓詞。她是溫州四大地方曲藝(溫州亂彈、溫州昆曲、溫州道情、溫州鼓詞)中目前已被列為省民間藝術保護項目候選名錄的項目。
為了進一步落實民族民間文化遺產保護政策,切實做好溫州的民間藝術普查工作,積極發掘溫州鼓詞藝術文化資源,準確把握溫州鼓詞藝術文化資源保護問題和思路,爭取溫州鼓詞申報"浙江省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保護名錄"的成功,根據上級部署,我們就"溫州鼓詞藝術文化資源保護"問題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調研,現有關情況匯總如下。
特色與價值
溫州鼓詞作為溫州的民間藝術和文化遺產,她比較集中地反映了溫州區域文化的審美特征和獨特個性,也反映了溫州人的文化創造性和文化多樣性。溫州鼓詞包括了溫州地區的語言、口頭文學、風俗習慣,也包括了溫州人的禮儀節慶、音樂創作、工藝技術和宗教信仰等豐富內涵,洋溢濃郁的地方色彩、鮮明的藝術特色和獨特的文化特征,在語言文字、文學藝術、民間工藝、社會習俗等方面都具有研究價值。
(一) 演藝行規與語言的獨特性
溫州鼓詞在演藝行規與語言選用方面具有獨特性。溫州鼓詞又稱"瞽詞"。解放前,鼓詞系盲人操作之業,主要是盲人為了謀生而演唱鼓詞,游走于溫州民間,故稱。解放后,即使鼓詞藝人雖非盲人,但也必須戴著墨晶眼鏡閉上眼睛裝成盲人演唱,否則視為違背行規和職業道德。溫州鼓詞用瑞安話說唱,而并非用溫州話、平陽話、樂清話等來說唱。因為瑞安方言保留著唐代以前的漢語語法和稱呼,韻部數目較少,噴口重,快捷溫柔,適于押韻,便于背誦和記憶。因此,溫州鼓詞南北兩派藝人均選擇瑞安方言為標準音來敘述曲目故事(唱和念),以有聲語言塑造聽覺形象、表達思想感情和社會理想,別具一格。
(二)流傳區域與人群的獨特性
溫州鼓詞流傳于溫州地區,流傳于接受溫州方言的人群之中,是溫州民間喜聞樂見的說唱文藝。因此,有溫州人的地方就有溫州鼓詞聲,溫州鼓詞的流傳區域與人群具有明顯的人種學特征。過去,以溫州市區鹿城、甌海、龍灣為中心,南起蒼南、平陽、瑞安,西起泰順、文成,北至永嘉、樂清(乃至溫嶺),東到洞頭海島,凡是逢年過節,婚喪喜事,祭祀神佛,犯規處罰等時,都是鼓詞的表現地方。現在,溫州鼓詞的聲音隨著溫州人的足跡,被帶到全國各地和海外,成為溫州人懷鄉戀土的特有情結和休閑娛樂的特有方式。
(三)曲目題材與內容的獨特性
溫州鼓詞在題材上,大都取材于民間傳說和歷史小說,其內容大都跟中國戲劇內容,可以分神話、歷史、武俠、世情、公案等類,以表現朝庭的忠奸斗爭、社會的頌善懲惡、家庭的悲歡離合和愛情故事為主,"為識字不多的溫州民間的百姓人家所熟悉"。有大小傳統曲目四百多本,如《高機與吳三春》、《王十朋中狀元》、《封神榜》、《九美圖》、《二度梅》、《陳十四收妖》、《說岳》、《粉妝樓》《雙面貌》等,都通過唱和念、鼓琴拍點等激發人們的聽覺思維去聯想想象,再現歷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傳播溫州人特有倫理道德、審美情趣、價值觀念和人文精神,展示著溫州特有的人文信息。
(四)藝術方式與手段的獨特性
溫州鼓詞承受古樂衣缽、融合民間小調,集中了在野文人與民間藝人的智慧。演唱時使用的樂器主要有扁鼓、三粒板、牛筋琴、小抱月等。其中,牛筋琴是伴隨溫州鼓詞而產生的特有的手工藝品,使用牛筋琴伴奏是溫州鼓詞藝術表現特有的現象和手段。牛筋琴的音律有宮、商、角、徵、羽五種變化,音色渾厚、柔美、響亮清脆。牛筋琴溫州鼓詞基本曲調有"太平調"、"吟調"和"大調"等,板式變化有"慢板"、"流水"、"緊板"等,由上下腔句組成基本音樂腔調,以四句為一段,用"七字句"、"十字句"的文詞格式,有唱有說,以唱為主,帶有濃郁的南國民歌風味。演唱時,藝人在敲奏四至六件樂器的同時,還兼扮不同角色,會模仿各種聲音,集說唱表演、音樂表演等于一身,別具特色。
(五)曲藝類型與作場的獨特性
溫州鼓詞分兩種一種叫"平詞",用于紅白喜慶、款待客人或認錯罰詞,"唱臺"往往在搭在大戶人家正堂屋檐下;一種叫"大詞",也稱"娘娘詞",用于求神祭杞,"唱臺"往往搭在廟宇或祠堂中。作場時,鼓詞藝人將兩張八仙桌合并攏,在桌臺上加放一張木制太師椅,端坐其上;把小方凳特地顛倒過來,然后把牛筋琴放在其上;將小圓凳顛倒過來,把圓竹鼓(扁鼓)放在其上;右手拿著棒兒敲打牛筋琴,左手腕上掛著由三粒板擺動節拍。柔和的琴聲、清脆的節板跟唱詞中老生、老旦、小生、花旦、花臉等行當聲腔相應和,再現故事情境和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口頭文學、戲劇表演、音樂藝術等達到有機融合,令人拍案叫絕。
(六)語言藝術和曲本的獨特性
溫州鼓詞曲本形式有"折書兒"、"小說"、"部書"等三種,長于抒情敘事,曲句俚質,通俗易懂,并夾有豐富的群眾詞匯和民間諺語。其韻文包括"唱句"、"念句"和"數板句"三個部分,句法結構基本上是七字句,有時也運用五字句及疊板等形式。其文體一般由韻文、道白相間而成,韻散相間,詩文合壁。其特色是:說唱故事上一人多角,善于重復,倒敘、伏筆巧妙,將"過去重提"、"未來先說",反復敘述,以提醒連場聽眾記憶,或幫助非連場聽眾了解故事情節和前因后果;說唱語言上充分運用溫州民間俗語、諺語、俚語、歇后語和詩文警句,通俗易懂,雅俗共賞;運用修辭上常用"雙關"、"對偶"、"排比"、"重疊"、"夸張"等修辭手段,豐富多變;還大量運用象聲詞、語氣詞、感嘆詞渲染氣氛,注重整散結合,講究押韻和諧,保持了民間說唱音樂的特色。
(七)鼓詞文化與習俗的獨特性
溫州鼓詞長期活躍于雁山甌水,成為甌越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溫州鼓詞文藝真實地反映了越閩文化歷史淵源和社會習俗。如溫州鼓詞中特有的曲目《香山》反映了溫州作為閩越移民的地情民情與歷史,《娘娘詞》反映了溫州作為荊楚屬地的宗教信仰與迷信思想。再如,每逢封山禁賭、紅白喜慶、求神祈福、違規處罰時,往往聘請鼓詞藝人唱詞,"廣而告之",成為溫州地區特有的社會風俗。還有,溫州鼓詞較多保留南戲,特別是溫州亂彈的聲腔和傳統曲目故事,其唱腔音樂、伴奏音樂所構成的音樂體系和說、唱所形成的曲藝形態,與甌繡、甌塑、黃楊木雕共同成為溫州特有的民間藝術文化項目。
歷史與現狀
據有關史料考證,溫州鼓詞在溫州一帶流傳,可能源于宋代南下的曲子詞,明代時融合民間小調與詞曲而形成,清代時流行,民國是瀕于滅絕,解放后重新煥發生命,再度發展。經三百年的發展,20世紀20年代形成了南北兩派。南派流行于平陽、瑞安一帶,風格委婉細膩;北派流行于溫州、永嘉一帶,風格挺拔剛健。傳統曲目有《雙珠江》、《十美圖》、《八美圖》、《十二紅》等。解放后又吸收了京劇、越劇、梆子、黃梅戲等戲曲音樂,不同程度地套用了戲曲曲牌音樂,產生了阮(世池)、丁(凌生)、陳(志雄)三大流派。阮派善于吸收民間俗語和其他藝術門類之長,咬子準、吐子清、道白通俗、唱詞婉約,以刻畫大家閨秀、小家碧玉和農婦村姑見長,藝術風格纖細華美,代表曲目有《文武香球》、《十美圖》等;丁派表演莊重、唱腔平緩、道白自然、用鼓準確,善于演唱英雄人物,藝術風格莊重渾厚,代表曲目有《天寶圖》、《拳打鎮關西》等;陳派嗓音高亢清亮、間色甜美醇厚、唱腔剛柔相濟、音樂可塑性強,能適應不同類型的人物故事說唱,藝術風格清麗壯美,代表曲目有《三打白骨精》、《梁山伯與祝英臺》等。
在長期的發展中,溫州鼓詞在器樂和音樂上也日臻完善。溫州鼓詞最初用單皮圓形扁鼓,拿竹筷擊節伴奏,說唱吟哦式韻文曲調比較簡單。清光緒年間創造了五弦"牛筋琴"伴奏,形成特有風格。后經歷代藝人演唱實踐,發展到九弦、十二弦、十四弦、二十弦,并加上"4"、"7"半音階,又加上"三粒板"、"小抱月"伴奏。唱"大詞"時,還可以在旁邊擺上大鼓、大鑼進行敲奏,伴奏樂器和音樂風格特色非常鮮明。解放后,溫州鼓詞在"雙百方針"的鼓舞下,重新煥發生命,取得了奪目的成果:首先在曲目上推陳出新,改編、創作了一些新曲目,如《雙槍老太婆》、《海英上山》、《林海雪源》等;其次在音樂伴奏、聲腔板式上進行改革,繼續汲取民歌和甌劇、京劇、越劇、昆劇的音樂曲調,突破了唱一句奏一段的刻板程式;三是在演唱方式上有所發展,為適應青年藝人演唱的特點,加快了節奏、減少了不必要的閑敘、加強了細節描述、改變了"閉著眼睛"演唱的傳統;四是演唱組織進一步創新,向評彈學習,演唱從單檔(一人自彈自唱)演唱,發展到雙檔(夫妻雙擋或男女雙檔)演唱和多檔(多名藝人合作)演唱,更加富有表現力;五是成立了、鼓詞藝人協會、曲藝隊等組織,交流、傳播和創作曲藝文化,出現了一批鼓詞名師(如1958年進京參加全國曲藝匯演,受到周總理接見的的阮世池等)和一些曲目(如1982年在全國曲藝優秀節目觀摩演出中獲一等獎的《智闖龍潭橋》等)。在音樂、聲腔、板式和演唱方式運用上不斷改革,曲目內容也不斷創新,形成了自己鮮明的藝術個性。
但是,隨著社會發展,現代建筑替代了傳統民居,外來文化裝飾替代了傳統裝飾,年畫、皮影、儺戲和地方戲曲等經典民間文藝日漸式微,大量的民間口頭文學、史詩自然流失,一些民族語言正在消失,珍稀民俗技藝和民間藝術日漸銷聲匿跡。民族民間藝術等無形文化遺產的.流傳和保護深受挑戰。溫州鼓詞作為溫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雖然得到當地政府和鼓詞藝人的關注和保護,但是在全球一體化的趨勢下,文化的多樣性受到嚴重沖擊中也正在經受迅速損毀、消失和流失的嚴峻考驗。一是溫州鼓詞正在淡出溫州人的社會生活,即使在溫州民間也少有大型的鼓詞演唱活動,即使在傳統節日中很少聽見溫州鼓詞的親切聲音。二是溫州鼓詞先有藝人為數不多,更沒有年青人愿意把她作為職業或愛好,繼承古老的鼓詞技藝和傳播豐富的鼓詞文化,鼓詞藝術后繼無人。三是溫州鼓
詞的愛好者基本上都是老年人,青少年對她知之甚少,鼓詞藝術的生存和發展漸漸失去了廣泛的群眾基礎和空間。四是溫州鼓詞曲目的收集、收編、收藏以及整理出版工作,因人力、資金及版權等因素難以為繼,伴奏樂器的生產技藝也漸漸流失,研究和保護工作力度十分有限。五是瑞安和平陽兩地出現了"溫州鼓詞之鄉"----溫州鼓詞發源地之爭,不利于鼓詞文化藝術資源的保護。六是個別領導和主管部門的文化、文物保護意識不強,不了解溫州鼓詞的歷史和文化的特有價值,鼓詞的建檔、展示、利用、宣傳、藝人培養等工作比較薄弱,保護力度十分有限。
可喜的是,20世紀80年代,發行商張瑞星錄制了80多個版本溫州鼓詞磁帶、88部溫州鼓詞VCD曲目;90年代,瑞安文藝人鄭志強編寫了《鼓詞集》;2003年,瑞安市文化局組織編印了《瑞安鼓詞史資料》;2004年,瑞安市建立了鼓詞研究辦公室,開展了溫州鼓詞調查研究工作,掌握了溫州鼓詞保護基本情況、問題和思路。這些,都為溫州鼓詞藝術文化資源保護準備了非常有益的研究基礎、經驗借鑒或者措施導向。
對策與建議
現在,我國全面啟動了民族民間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全國各地的文化部門、藝術機構或團體都不同程度地加強了民族民間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各民族人民群眾對民族民間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我市今年也全面啟動了民族民間藝術資源保護工程,開展了溫州鼓詞等民間藝術文化資源普查工作、積極爭取有關項目申報《浙江省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保護名錄》,形勢很好。但是,由于社會經濟和生活環境與條件的日新月異,再加上溫州鼓詞保護工作起步太晚,又缺乏應有的科學方法,更沒有成套的經驗,因此我們要正視溫州鼓詞等民間藝術文化資源保護現狀和現實。我們認為,保護溫州鼓詞藝術文化資源,弘揚溫州特色文化,在我省尚無民間藝術保護立法的情況下,必須從溫州鼓詞藝術文化資源的保護、流傳、研究與開發利用的實際出發,研究并解決好以下問題:
(一)要解決認識問題,充分認識溫州鼓詞藝術文化資源的特有價值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經濟的發展必然要依靠文化的支持。民間藝術的保護和發展可以成為地方特色文化的標志,可以成為旅游開發和經濟建設的品牌,可以成為城市文化建設和品位提升的抓手。在某種意義上,民族民間藝術的消亡意味著民族個性、民族特征的消亡,意味著文化多樣性的消亡。因此,溫州鼓詞是一筆無法估量的財富,保護溫州鼓詞藝術文化資源不僅是保護溫州的民間藝術,更是重建溫州人文形象與精神內涵的客觀需要。
(二)要解決地位問題,繼續突出溫州鼓詞藝術文化資源的特色地位
對照民間表演藝術類保護項目必須具有濃郁的地方(或流派)風格、藝術特色鮮明、在較大范圍內流傳、在同一藝術門類中具有代表性、歷史悠久并在全國或省藝術史上占有一定地位、瀕臨消亡的應首先列入搶救與保護名錄等評審條件,繼續做好溫州鼓詞文化的研究、開發、保護和宣傳、公關工作,進一步凸現的特色和價值,贏得認同。
(三)要解決責任問題,不斷明確溫州鼓詞藝術文化資源的責任主體
根據民間文化藝術保護要以"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繼承發展"為方針,主要靠分級保護。因此,溫州鼓詞除了要爭取省一級的保護名錄以外,更要在市、縣一級的保護名錄中列為重點項目,特別是要建立"溫州鼓詞藝術文化資源保護"責任人制度、"溫州鼓詞藝術文化資源保護"責任人承諾制度,隨時接受各方面的監督,落實分級保護責任分解。
(四)要解決保護問題,切實保護溫州鼓詞藝術文化資源的傳承保存
溫州鼓詞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很難保存;屬于民間藝術,需要特定區域內人群的呵護和參與;屬于地方特色文化,需要政府倡導與弘揚。因此,我市政府及其文化主管部門要進一步采取具體措施,切實做好以下保護和流傳工作,把溫州鼓詞發揚光大:
1、建立專門機構或專業協會,配備溫州鼓詞藝術文化資源保護專職人員;
2、改善現有溫州鼓詞藝人的生活環境、工作條件和社會地位,鼓勵年青一代繼承溫州鼓詞藝術;
3、處理好藝術創作權相關問題,用錄像、錄音、文字、照片、等手段,加大溫州鼓詞資料的收集和留存工作力度;
4、建立溫州鼓詞藝術工作坊,研究、評估并完善溫州鼓詞技藝;
5、設立溫州鼓詞文化節,展示溫州鼓詞文化精華,發動群眾傳播鼓詞文化;
6、溫州鼓詞進校園,在地方課程或校本課程中開設"溫州鼓詞"課;
7、保留溫州鼓詞的傳統曲目,做好點評賞析,通過VCD、多媒體等方式公開傳播;
8、開辟"溫州鼓詞"旅游,在旅游名勝區開辦"溫州鼓詞"現場演唱會,"溫州鼓詞"展示廳;
9、選擇遺留的知名"詞場",列為文物古跡保護單位;
10、舉辦溫州鼓詞藝術大賽;
11、編寫《溫州鼓詞發展史》、出版《溫州鼓詞曲目匯編》、《溫州鼓詞欣賞》等書刊音像資料;
12、在溫州市及其縣市區廣播電視節目中開辟溫州鼓詞詞場欄目。
【保護民間藝術弘揚特色文化工作報告】相關文章:
弘揚民族文化發展地方特色論文08-13
淺談打造特色文化11-01
芻議弘揚傳統黑陶文化論文08-14
文化考察工作報告07-31
塔塔爾族舞蹈文化特色09-26
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主題征文01-10
弘揚地域文化電視文化產業的著力點論文08-17
淺談中國飲食文化特色06-18
崇明十大特色文化符號10-21
留學人盤點韓國文化特色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