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生心理健康論文
論文提綱是作者構思謀篇的具體體現。便于作者有條理地安排材料、展開論證。有了一個好的提綱,就能綱舉目張,提綱挈領,掌握全篇論文的基本骨架,使論文的結構完整統一;就能分清層次,明確重點,周密地謀篇布局,使總論點和分論點有機地統一起來;也就能夠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組織、利用資料,決定取舍,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料的作用。
中職生心理健康論文1
從心理學角度而言,中職學生的心理狀態處于心靈斷乳期,這個時期的學生心理波動幅度較大,正確的引導可以使其在未來生活中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過去發生的事情不再抱怨,提高生活幸福感,使其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未來。
一、積極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概念
(一)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幸福的心理學,其倡導心理學要以正常健康人群為對象,通過積極取向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同時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及和諧發展。積極心理學的發起人是格曼,提出每個人內心都存在積極品質和力量,只要通過正確的引導方法,就可以激發人們潛在的積極品質以及積極力量,從而使人們獲得幸福感。
(二)積極心理健康教育
中職心理健康教育中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是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徑。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對象是正常健康的學生,讓學生以樂觀、積極、希望等正能量人生觀去面對現在、未來所發生的積極或是消極的事情。在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引進積極心理學,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讓學生以積極正面的形象重新認識自己,與更好的自己相遇,同時引導中職心理健康教育回歸教育的本質,改變原有存在心理問題的中學生的防治理念,使其更偏向于正常學生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積極正面地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可以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生活,感受幸福的所在。
二、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
(一)中職生心態較為浮躁
我國中職學校的學生年齡在15到18歲之間,這個階段的學生正是身心發展最為關鍵的時期,也是心理上的斷乳期。中職學生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大多數學生都只是為了獲得中職畢業證,因此,大多數學生比較浮躁,無法專心地學習基礎知識,導致成績較低,大部分學生對學習和考試產生厭倦心理,無法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
(二)中職生缺乏自控力
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家長正確的教育和指導,與家長缺乏良性溝通;同時中職生正處于渴望獨立、自我意識不斷提升的時期,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再加上自身控制力較弱,容易被社會不良行為影響從而對學生未來生活造成不良影響。
三、中職心理健康教育在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提升方法
(一)主觀性的積極心理體驗
積極心理體驗是讓學生通過心理和感官兩個維度體驗幸福,并對未來的美好生活充滿憧憬。通過積極體驗能夠幫助學生提高滿足、高興、愛等感受能力。根據心理學對人類快樂的研究發現,當人處在快樂的狀態時,更容易接受外界信息,樹立的目標也更加清晰明了,同時為個人目標付出最大的努力;但是在不快樂的狀態下,人們就很難順利完成上述事情。因此,一個人的快樂會對其認知造成一定影響。加強中職生的主觀積極體驗,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對其認知水平的發展也有所提升。主觀積極體驗可大幅度降低消極事件對學生的負面影響,提高學生的正能量。
(二)培養學生積極人格
積極心理學指出人類具有自我決定性、智慧、防御及樂觀等多種積極人格特點。人類身心健康的外在表現就是健全人格,同時最為重要的心理品質是樂觀及自我決定性。在中職生的健康人格培養中要特別注重自立、自尊、自信及自強,從而激發中職生潛在的積極人格特質。
(三)積極組織系統的營造
一個良好的組織環境可以幫助個體形成積極品質,因此,在對中職生進行積極品質的培養中,應該從良好社會大環境和學校小環境的營造出發。良好社會大環境需要每個公民提高自身的責任感,同時營造完善的道德體制;良好學校小環境的營造需要學校全體教職員工一起營造,從而使學生對環境有良好的適應性。在人類品質中,積極心理品質對人類的認知判斷和事物判斷有重要意義,同時中職心理健康教育中最為重要的作用就是幫助學生用正確態度和積極樂觀的心態去看待生活。因此,中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通過積極的態度去引導學生以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去體會生活中的幸福。與此同時,中職學校也要把積極教育理念推廣至德育等其他教學課堂,這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參考文獻:
[1]王文博.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J].都市家教(下半月),20xx(8):18.
[2]孫莉華.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J].內蒙古電大學刊,20xx(5):93-95.
[3]楊俊.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J].民營科技,20xx(1):256.
中職生心理健康論文2
中職學生是一個相對復雜的群體,更是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群體。他們大多數智力正常,身體發育也很正常,就是在學習上表現出一種緊張、恐懼和抵觸心理;與人交往,力圖以成人自居、過分地使用防御手段;平時生活,自我控制能力較差,遲到、早退、隨意逃課現象時有發生。這些問題,不僅影響著他們當下的學習和生活,也會影響他們在未來社會中的生存與發展。因此,在傳授給中職生文化知識的同時如何讓他們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是職業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重要課題。作為一名職業學校的教師,具備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經驗顯得尤為必要。如何幫助中職生擁有陽光的心靈世界,現就教師個體行為談以下幾點認識:
一、完善教師內心世界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瀾先生在《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的序言提出:“我們研究的重點不是放在‘育人’這一通常被人關注的教師研究的熱門的主題上,而是要放在教師如何‘育己’這一被人忽視、然而卻是對教育質量、教師的生命質量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問題上。因為我們堅信,沒有教師的生命質量的提升,就很難有高的教育質量;沒有教師的精神解放,就很難有學生精神解放。總之,教育是一個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變得更完善的職業,而且,只有當教育者自覺地完善自己時,才能更有利于學生的完善和發展。”因此要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要求我們教師本身要有健康的心理。
二、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中職生從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突然走進職業學校后,看到自己不少的伙伴進了普通高中,他們的內心因為現實的落差而變得敏感。他們剛入校時,一旦遇到自己不順眼或是不情愿的人或事,就會想到:我僅僅是學習成績差一點,你就把我低看了一眼,一句話不投機,就會產生語言攻擊甚至肢體沖突。這個時候,教師的教育態度和方式顯得很重要,它直接會對師生關系和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很大影響。我們說一個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成績不能代表一切。所以教師應該正確、全面、客觀地認識學生,以新型的“學生觀”審視學生,特別是那些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在教育的整個過程中,教師都應該走進學生內心世界,分析原因,就事論事,不偏聽偏信,不想當然,采取正確的教育態度,積極因材施教,把他們的思想引向健康的軌道。久而久之,必將會對學生的學習效率、社會態度、社會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
三、讓班集體充滿正能量
1.塑造班級靈魂,構筑班級主心骨。班集體是學生生活的主要環境。一個奮進的班集體,對學生的正常成長具有積極的影響力;當然,一個奮進的班集體,離不開班干部群體的作用。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養成教育,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潛能,選拔個性品質優秀的學生作為班干部,正確導向,大膽放手,創造機會與氛圍,讓他們自主管理班級,有條理地開展工作,使他們樂于發揮班級主心骨的作用。以主心骨為輻射,逐漸塑造學生崇尚科學、善于合作、勇于開拓、不斷進取,既寬容又獨立并具有責任感的現代人格,形成“我以我班而自豪”“不給同學抹黑臉”的班級正能量。教師在不同的情境下,不失時機地為學生講解和傳授心理健康知識,提高他們對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認識,學得一些心理發展的規律和自我調控的方法,提高心理剖析和行為調控能力。
2.讓學生在良性的班級環境中成長。具體形式為:在班集體內開展多種活動→學生參與活動力爭為集體做貢獻→獲得集體的認可和贊美→滿足精神需要→產生激勵力量→為集體做出更大貢獻。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為不同類型的學生創造合適的機遇,為學生提供發現自己、鍛煉自己、發展自己的機會,通過活動中學生的表現引導、鼓勵他們向上、向善。
四、嘗試運用沉默術
中職生畢竟是渴望成年而尚未成年的一個群體,有時候,他們所犯的錯誤并非不可饒恕,而是一些雞毛蒜皮之類的事,甚至可能有點幼稚。譬如,走在樓道上,一位素不相識的學生看他的眼神不合他意他就與人爭執,因為好奇隨便給異性同學寫了一張紙條,同學水杯里的水不小心濺濕了他的衣服,未經允許用了一下他的橡皮,等等。但是偏偏就是這些小事往往會引發打架斗毆。這種情況下,教師聲色俱嚴厲地訓誡和滔滔不絕地說教,效果不一定明顯,此時,不妨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好方法——沉默去應對,或許會收到的效果。因為沉默體現的是一種寬容,創造的是一個改變的機會,對學生而言它又是一種心靈的解救。因為教師的沉默,可引起學生心靈的觸動,使他在思想深處對發生在自己身上、事后想起來不值一提的事進行思考,蕩滌、凈化自己的心靈。沉默,會給學生帶去自由翱翔的勇氣和構筑健全心靈的可能。
“精神使心理更快慰,精神使靈魂更堅強。”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必將是喜人的,但它是一項細水長流的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具體實踐中用耐心、細心和恒心去維系,更考量著職教工作者對職業教育的一份責任心。
中職生心理健康論文3
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表明,自我概念積極程度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自我概念對心理健康有預測作用。因此,中等職業學校應構建個人—學校—家庭—社會四位一體的教育網絡,樹立實踐光榮的文化氛圍,完善實驗實習條件,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實踐教學環節,使學生在專業實踐、社會實踐以及在各種校園文化活動中加強交流與溝通,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在實踐中了解自我,提高自信心,以培養學生積極的自我概念,從而達到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綜合素質的目的。
一、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中職生積極自我概念的培養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校園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校園精神氛圍對學生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對學生自我概念的形成和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1.創建和諧班集體
大多數中職生是中考的失敗者,與同齡的高中學生相比,具有潛在的自卑心理。同時,多數學生的家庭經濟條件相對較差,從而加重了他們的自卑情結。而班級是學校的基本單位,是中職生情感的家園。班主任要努力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讓班集體充滿和諧與愛心,建立真誠友好的人際關系,使全體同學攜手共進,使每個成員都能充滿信心地自我發展。
2.為學生提供多方面的實踐機會
積極自我概念的形成離不開社會實踐。學校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學校要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機會,鼓勵學生在活動中自定目標,合作完成,從而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自我價值感。同時學校應積極創造條件,多為學生提供社會實踐機會,使學生在實踐中培養判斷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擺正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端正生活態度,制訂學習和生活目標,既不妄自尊大,也不自暴自棄。
3.寓教育于文化活動之中
學校應高度重視校園人文環境建設,完善校園文化活動設施。學校要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體育、藝術和文化娛樂活動,把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加強校報、校刊、校內廣播電視等設施的建設及對各種研討會、報告會、講座的管理,不給錯誤觀點和言論提供傳播渠道,堅決抵制各種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對中職生的侵蝕和影響。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使學生在友好的交際和合作中建立和睦、融洽的人際關系,培養健全人格。
二、根據不同影響因素的特點,增強自我概念培養和心理健康輔導的針對性
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家長以及全社會應該積極關注中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根據性別、年級等因素,結合中職生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幫助學生提高自我調適能力,著力培養身心健康、有一技之長的合格勞動者。
1.根據性別特點,對女生開展專題心理健康輔導
與男生相比,女生心理比較脆弱。女生又大多選擇文科類專業,而文科類專業的就業形勢嚴峻,這直接影響到女生的心理體驗,使女生更容易出現抑郁、恐怖等心理癥狀。因此,學校對女生的教育應更為細致周到,可以采取講座、輔導等形式對女生進行心理專題教育,教給她們生理衛生方面的基本知識,幫助她們學會保護自己,使她們清楚男女的生理差異和心理差異,明白男女智力雖互有特點,但總體發展沒有高低之分,幫助女生樹立自尊、自強和自信心。
2.針對不同年級,實行分層教育
對一年級新生來說,學校主要是開展適應性教育。環境的改變、集體的重組對新生來說是人生道路上的新起點,可能還是轉折點,也是教育的關鍵時期。學校應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幫助新生熟悉學校環境、了解職業教育的特征,盡快適應新環境。對二年級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教育應側重于提高其人際交往能力。二年級學生心理波動較小,這時應傳授學生人際交往的技能,幫助學生克服交往障礙,教育學生珍惜自己的青春年華,樹立正確的幸福觀;積極開展青春期教育,幫助學生正確處理男女同學之間的友誼。學校可以開設一些心理健康類的課程,如女性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創造力培養等,供有不同需求的學生選擇,側重心理發展教育,激發其內在活力。對三年級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可以側重于職業角色教育。三年級學生面臨著即將步入社會的心理調適和心理危機,異常激烈的就業競爭會使大多數畢業生感到焦慮。相關研究結果也表明,三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二年級學生。學校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擇業觀,教育學生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擺正自己的位置,調整好自己的期望值,使學生樹立扎根一線建功立業的思想,找適合自己發展的崗位,腳踏實地追求自我價值的發揮;消除不健康的擇業心態,增強他們承受挫折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3.幫助農村以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解決實際困難,實現助困與育人相結合
家庭經濟條件對學生的心理影響較大。相關研究結果表明,農村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城鎮學生,尤其是農村中的非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令人擔憂。對于中等職業學校來說,一要嚴格執行國家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按時足額發放資助金;二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事業收入的5%用于減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學費、補助生活費等;三要積極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尤其是農村的非獨生子女家庭學生提供勤工儉學崗位,聯系實習、就業單位,為他們解決后顧之憂;四要在貧困生中開展“受助者助人”、“愛心傳遞”等活動,號召他們關注自己周圍的困難對象,讓他們通過公益活動為社會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五要注意選拔貧困生的優秀代表,抓典型,樹榜樣,設立貧困學生獎勵項目,表彰勤工助學先進個人;六要營造“貧寒中成長起來的優秀學生更光榮”的氛圍,組織各類貧困生學生社團、成立特困生協會,可以讓貧困生找到自己的群體,找到一種歸屬感,在這個群體里大家是站在相同的起點,相互之間不會有歧視和被歧視的嫌疑,還可以相互鼓勵、相互扶持。
4.更新教育觀念,改革評價機制,對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給予更多關懷
學校應將差生的轉化工作列入教師的考評細則。樹立“為了一切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對學生的評價,既要橫向比較,更要縱向比較,對差生應給予更多的鼓勵和正面評價。教師的態度和評價對學生影響較大。中職生的學習成績普遍不是很好,教師應拋棄應試教育中主要以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的觀念,設法發掘他們的長處,并給他們以施展才能的機會,特別是在開展非學業競爭性比賽時,要盡力幫助學生獲得成功,建立自信,使他們看到自己并不是一無是處,感受到教師和同學對他們的肯定和認可,看到自己的希望。同時教師要以此為突破口,培養他們的進取精神,鼓勵他們向學業方向轉變。
三、提高學生認知能力,客觀評價自己,通過讓學生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來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1.樹立科學的審美觀,正確認識成長過程中的生理特點
生理自我是對自己身體健康狀況、外貌、技能等方面的自我評價。中學階段是個體生理發展的高峰期。生理的迅速發展與心理發展的滯后這對矛盾使一些學生過分地關注自己在外貌、體形等方面的變化。一些生理發育的正常現象,如體形變化較大、發育稍早或稍晚等往往會使學生產生心理焦慮。因此,作為家長,要細心關心青少年的變化,多和孩子交流,和他們一起分享成長的經驗,打消他們的顧慮,減輕他們的憂慮。作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一方面要通過正式或非正式的渠道向學生傳播科學的生理衛生知識,讓他們了解個體生理發展的過程及其特點;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審美觀,學會欣賞美,更懂得創造美,從而幫助學生積極、正確地評價自己。作為學生,不要盲目地追求外在美,應該注重內在素質的培養,追求內在美。
2.積極反饋,增加學生成功體驗
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能力上的差異,要多給學生一些正面評價,使每個學生均能獲得符合其能力的成功經驗,經歷成功無疑是培養積極自我概念最有力的催化劑。在我國現行的教育制度下,學習成績仍然是衡量一個學生的重要指標。取得好的成績,不僅會給他們帶來愉快、興奮等積極情緒體驗,而且能得到家長和教師的贊揚、同學的認可,這些積極的情感體驗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正確歸因,培養優勢,合理預設期望值
合理制訂目標使個體通過主觀努力達到成功,能夠增加成功體驗的強度和頻度,促進自我概念的提升。教師要利用自我調控的心理機制,安排學生做難度適宜的作業,在此基礎上逐漸增加問題的難度,并利用青少年爭強好勝的特點,不斷鼓勵他們向自我挑戰,使他們在努力的過程中逐步積累經驗,挖掘潛力,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強自信心,促使積極自我概念由點發展到面,從而改變內心消極的自我畫像。作為學生,要明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道理,要允許自己犯錯,更要學會從錯誤、失敗中獲得成長的力量。不能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比,要看到自己的閃光點,懂得如何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彌補不足。
4.家長應為中職生形成積極自我概念和健康心理提供有力支持
家長的教育方式、管理方法對孩子的家庭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影響較大。因此,作為家長,要更多地關心、照顧成長中的青少年,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感受和體驗他們的內心世界。在平時的生活中,應積極地給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體會他們的喜怒哀樂,盡量滿足孩子的各種合理需求。同時,家長還要有良好的自制力,對孩子身上的缺點與不足,少一些埋怨、懲罰和責罵;多與孩子進行思想和情感方面的交流,增強孩子作為家庭一員的幸福感和自豪感,促使其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和健全的心理。
總之,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應貫穿于學習和生活的始終,融合社會、學校、個人和家庭等多個方面的力量,形成以個人教育為基礎,以學校教育為主導,以家庭教育為補充,以社會教育為強化的系統模式,全力配合,通力合作,使學生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從而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積極心理學下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討-心理學的論文
從心理學角度而言,中職學生的心理狀態處于心靈斷乳期,這個時期的學生心理波動幅度較大,正確的引導可以使其在未來生活中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過去發生的事情不再抱怨,提高生活幸福感,使其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未來。
一、積極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概念
(一)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幸福的心理學,其倡導心理學要以正常健康人群為對象,通過積極取向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同時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及和諧發展。積極心理學的發起人是格曼,提出每個人內心都存在積極品質和力量,只要通過正確的引導方法,就可以激發人們潛在的積極品質以及積極力量,從而使人們獲得幸福感。
(二)積極心理健康教育
中職心理健康教育中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是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徑。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對象是正常健康的學生,讓學生以樂觀、積極、希望等正能量人生觀去面對現在、未來所發生的積極或是消極的事情。在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引進積極心理學,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讓學生以積極正面的.形象重新認識自己,與更好的自己相遇,同時引導中職心理健康教育回歸教育的本質,改變原有存在心理問題的中學生的防治理念,使其更偏向于正常學生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積極正面地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可以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生活,感受幸福的所在。
二、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
(一)中職生心態較為浮躁
我國中職學校的學生年齡在15到18歲之間,這個階段的學生正是身心發展最為關鍵的時期,也是心理上的斷乳期。中職學生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大多數學生都只是為了獲得中職畢業證,因此,大多數學生比較浮躁,無法專心地學習基礎知識,導致成績較低,大部分學生對學習和考試產生厭倦心理,無法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
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論文
一、性格培養對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已有研究發現,當前中職生存在主要心理問題包括:學習心理問題,人際交往問題,自我意識問題,生活適應問題,情緒情感問題,戀愛與性心理問題等。其中,學習心理問題表現為學習目標不明,缺乏學習興趣,主動性差,自覺性低,依賴心強;人際交往心理問題表現為如代際交往隔閡、師生交往缺乏信任、同伴關系危機、異性交往偏差等;自我意識問題表現為嚴重的自卑自賤心理、強烈的自我中心意識等。生活適應問題表現在生活自理能力與自我管理上的不足;情緒情感問題表現為情緒不穩定、情感壓抑、情感受挫承受力差、冷漠缺乏激情等。
造成這些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眾多,其中,中職生的性格特點則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例如,已有研究發現,喜歡探索、鉆研,與人交往活躍、樂觀,行為上有組織有條理、自我約束能力強等人格特征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易產生學習倦怠。人際交往與個體的樂群性、包容度以及自尊水平有著一定的關系。
二、九型人格在中職學校管理與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九型人格的基本觀點
九型人格來自于公元9世紀中亞和波斯地區興起的神秘信仰,它描述了人類所具有的九種性格,解釋了不同性格的相互關系。九型人格最初是以口相傳,其后經由西方的心理學家輾轉傳至歐洲、南美洲、北美洲等。自80年代末開始,先后出現九型人格學的主要人物,HelenPalmer就是其中一位。在HelenPalmer的介紹中,她形象地通過九角星圖(也就是“九型人格”圖)把個體性格分為九個部分,這九個部分又相互作用。九型人格把性格分成了九種類型:1號完美主義者(完美型);2號給予者(助人型);3號實干者(成就型);4號悲情浪漫者(自我型);5號觀察者(思考型);6號懷疑論者(忠誠型);7號享樂主義者(歡樂型);8號保護者(領袖型);9號調停者(和平型)。HelenPalmer在書中傳播了一種學習九型人格的重要精神信息:我們應當認知每種性格的存在,接受每種性格的存在價值,尊重每種性格的使命,并協助每種性格發揮自己的能力。九型人格應用范圍廣泛,有助于個人成長、人際溝通和關系處理。目前,九型人格已被全球大部分先進國家采納,應用于人才管理與學校教育等領域。
中職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及教育對策淺議教育論文
摘 要:中等職業教育中的學生(以下簡稱中職生)年齡一般在十五六歲至十八九歲,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這一時期是人的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也是產生心理困惑、心理沖突最多的時期。加強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成才,越來越成為人們的共識。本文對我國中職生心理健康現狀進行了分析,并且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提出了對構建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一些看法和認識。
關鍵詞:中職生 心理健康 現狀分析 對策
通過近幾年講授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及其它專業課程的教學實踐活動,本人深深感受到,目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通過對部分中職生進行調查,發現學生中普遍存在這樣一些問題:智力不低,但是學習動力不足,其中60%左右的學生認為自己是為父母學習,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與參與感,心態消極;自我意識強,與集體、他人的協作觀念差,普遍存在著人際交往困難;對家長管教方式不滿,對老師教育方式不滿,對學校管理方式不滿;生理發育提早,對性很感興趣,但對性的認識有偏差,過早談戀愛,對其戀愛目的感到茫然;擔心畢業后求職困難,但又不知道如何去設計未來的職業。這些調查結果表明,中職生成長中煩惱不少,相比同齡的青少年而言,他們有求職、學習與未來發展的多重壓力。
基于這種狀況,我想談幾點看法:
一、對當前中職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多年的教學經歷,筆者想就當前中職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問題分為以下幾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