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論文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論文在形式上是屬于議論文的,但它與一般議論文不同,它必須是有自己的理論系統的,應對大量的事實、材料進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幼小銜接論文1
4.2.1家庭
幼小銜接這個重大的轉折過渡期對于對孩子的成長的重要性不可忽視,作為孩子一生中的第一位老師的父母應該怎樣幫助孩子順利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讓孩子適應小學生活,為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入手:
(1)激發孩子上小學的欲望
一般來講6歲左右幼兒大班畢業,生理和心理都具備了上小學的條件,這個時候的家長應關注孩子在這一時期的變化,說一些鼓勵的話語,來激發孩子對于上小學的向往之情。比如孩子在某一方面取得小小成功時,家長可以說:“寶寶真棒,寶寶長大了,要上小學了!”讓孩子對于即將上小學充滿了期待和向往,并感到光榮與自豪。
(2)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自理能力
隨著經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社會中家庭對于孩子的愛和給予也越來越多,但不少家庭往往不知適度,什么事都幫孩子做了,生怕讓孩子自己動手會累到孩子。我們知道幼兒本身在幼兒園過得就是一種“被照顧”著的生活,如果在家庭中家長還對幼兒事事包辦,那么一旦幼兒上小學,孩子將有很大的適應困難。作為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尤其要注意不要過分寵溺孩子和注意教育的一致性,鼓勵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自理能力。家長也可以帶孩子去周邊的小學去看看,讓他們感受小學的學習與生活,看看“大哥哥”、“大姐姐”的日常作息,并且帶著引導的話語:“這所學校多美麗呀,多干凈呀,大哥哥大姐姐多聰明能干,等寶寶你上了小學,就會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樣更加聰明能干,是不是呀!”諸如此類的語言可以避免孩子在未入學前產生的恐懼。
(3)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
這個時期家長應盡量多抽出時間與孩子多交流。比如可以談一些自己小時候的事,孩子小時候的事,孩子是非常喜歡聽的,這樣可以培養孩子注意傾聽的習慣。多講讓孩子講講自己在幼兒園里發生的事,家長在孩子講的時候同樣要認真聽,并適當時候給孩子鼓勵與引導。多讀,可以讓孩子跟著CD里面念,兒歌,簡短的詩,并告訴孩子注意CD里面的語速,以提高讀的準確性和語言的流暢性。多寫,這一時期的多寫,并不是讓孩子拿著筆在本子上寫,可以讓孩子用手指作筆,寫劃一些簡單的漢字,讓孩子對小學的學習有一定感知。總之,這一時期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可以用“聽、說、讀、寫”來概括,為孩子進入小學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
4.2.2幼兒園
如果說家庭是孩子學習生活的第一場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那么幼兒園則是孩子生活、學習時間最久的地方,幼兒園大班又意味著孩子即將進入小學,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會開始發生改變。那作為幼兒園大班老師該如何引導孩子學習與生活,使孩子能愉快順利地進入并適應小學呢?
(1)環境創設和日常教學涉及小學內容
福祿貝爾認為幼兒在幼兒園的主要任務是活動和玩,游戲時主要活動方式,但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進入小學便開始正規標準的學習模式,而不再以游戲和玩為主,因此幼兒園大班在環境創設和日常教學中內容應涉及一些兒歌,繪畫,簡短古詩,教唱等方面,讓幼兒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發展孩子的智力。
(2)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生活,學習常規,加強規則意識
孩子一旦進入小學就相當于掉進了規則的世界,有許多小學規則要孩子們熟悉并遵守。大班老師要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生活,學習常規,加強孩子的規則意識,使孩子能順利從一個階段邁入另一個階段。比如老師應向孩子講述小學里大哥哥大姐姐認真學習的狀態,并培養幼兒養成正確的書寫,握筆姿勢,以及正確的坐姿。當然,教師要首先正確示范,以讓孩子正確模仿,尤其可以從練習書寫自己的名字開始。在此期間,平時要認真觀察孩子,發現個別幼兒的不良姿勢及時糾正,激發幼兒向往小學的心情。
還要安排晨間活動,要求幼兒早起不能遲到,堅持積極參加晨間活動,以培養幼兒良好的時間觀念。在生活中,在課間休息時間提醒幼兒抓緊時間大小便,教他們自己削鉛筆,整理書包,自己疊衣服,裝文具等,培養常規,尤其注意持之以恒,這是關鍵,所以在幼兒園里教師要經常對幼兒進行常規檢查,并且鞏固已有的常規。
(3)培養幼兒良好的非智力品質
所謂非智力品質,主要指影響智力活動的各種個性品質,主要指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意志力、自信心等25。學習不僅僅是有聰明的腦袋就行,離開了良好的非智力品質,幼兒的發展將會受到影響,因此幼兒園要重視培養幼兒的各種非智力品質。如好奇心、對食物探索的積極性、做事持之以恒、同學之間互幫互助等。讓幼兒從一種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地有興趣的學習,只有這樣,幼兒才能形成自信自主的學習態度,把學習看做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4,2.3幼兒自身
我們知道幼兒從幼兒園進入小學,不僅是幼兒人生的一大轉折,更是標志著幼兒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發生很大的改變的開始。目前許多幼兒進入小學卻出現了許多的問題,比如適應困難、學習困難、人際交往出現問題,、師生關系緊張等。其根本原因,是幼兒自身在幼小銜接工作中未能處理好自己的問題,那么如何應對這些問題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學習習慣早培養
影響事物的因素都是內在和外在雙重因素影響的,幼小銜接工作的順利進行,除了家庭和幼兒園對孩子進行引導外,重要的還需要孩子自身有這個意識,明白自己即將進入小學嚴以律己,首先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認真傾聽家長和老師的要求,對于家長和老師的要求要理解和認真執行,以提高注意力;有時間觀念,在規定時間里做什么事,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到,避免做事拖拉;對于平時在CD或書上的兒歌內容養成固定背誦的習慣等。通過這些事情,幼兒自己可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入小學做準備。
(2)能力培養最重要
基本能力包括:培養與專注力,區分玩具與學習,課堂行為,作業行為與任務意識,幼兒應有意識訓練自己準確快速的把聽覺材料讀書,聲音響亮,吐字清晰,通過區分游戲與學習的訓練,正確區分學習和玩,了解兩者之間的關系。在課堂上養成正確上課舉手、坐立、翻書、讀書習慣,按照正確的課堂行為要求完成課堂內容的學習,對于老師布置的作業和任務也要認真完成,嚴格要求自己提高執行力,培養良好的能力
4.2.4學校
學校要主動熱情的接待幼兒來校參觀,通過參觀校園,上課模擬,課間親子活動,座談等使家長們和孩子們對小學和幼小銜接有全新的認識,更加吸引幼兒上小學的迫切感。幼兒進入小學以后,就需要班主任為學生創設安全的心理環境,認為學生是積極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是正在成長著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26。 在實際教學中,班主任首先要降低對新生的期望值,允許他們出錯,并且采用適當的方式教導兒童,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世界。兒童進入小學后,從以游戲活動為主的學習環境,轉換到了以上課為主的學習環境,他們的活動方式、生存狀態,乃至學習、態度、情感等在相當一段時期內都保持著幼兒園時的狀態。班主任要盡量采取兒童習慣的比較自由的游戲活動方式進行教學,增加知識學習的趣味性和活動性,同時也增加了有效性。根據小學新生兒童注意集中時間短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要插入一段幾分鐘的游戲活動,以降低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厭倦情緒。
幼小銜接論文2
【摘要】:幼小銜接是目前學前教育領域中最受關注的問題之一,那么幼兒從幼兒園升入到小學的過程中心理經歷了怎樣的過程以及兒童存在的不適心理問題,都是幼小銜接問題中我們需要關注和探討的。那么,提出相應的措施對于幫助幼兒順利升入小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幼小銜接 兒童心理問題 對策
一幼小銜接的內涵
本文章從教師、家庭、幼兒三方面闡述了幼小銜接的內涵。首先基于教師角度的幼小銜接的內涵主要是指小學教師能以幼兒的身心特點出發,從身體、心理、生活、人際關系以及學習習慣等各個方面幫助幼兒逐步平穩過度的教育過程,最終以促進幼兒全面的、可持續的發展。其次,做好幼小銜接工作不僅是學校的責任,也是家長的責任。因此基于家庭角度的幼小銜接的涵義是指家庭中的各個成員以細心的觀察者身份重視幼兒剛升入小學階段的各種行為活動,并在幼兒在過度的過程中提供必要的幫助,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同時,也要經常對幼兒進行心理疏導,最終能使幼兒順利適應小學生的生活狀態。在幼小銜接的問題中,幼兒不僅是幼小銜接活動中的被研究者,同時幼兒也是幼小銜接活動中作為主體的直接參與者。他們與成人研究者一起來探究反思幼小銜接過程中他們的意義體驗和感受、并在此基礎上,共同建構應對幼小銜接中各種問題的有效策略和積極態度,以提升兒童的學習質量和對生活的意義感受。
二幼小銜接中存在的兒童心理問題
(一)焦慮
(1)生活焦慮。幼兒在幼兒園時,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幼兒園的老師幫忙照理,比如吃飯、午休、如廁等等一系列的生活點滴,在幼兒園生活三年的幼兒生活習慣也已定勢,當幼兒升入小學以后,幼兒不得不離開幼兒老師的臂彎,這個時候的乒、兒因為到了陌生的環境就會出現生活焦慮,比如他們擔心走錯男女廁所,擔心自己文具會找不到等。
(2)情感焦慮。幼兒上幼兒園的時候,家里父母疼著、寵著,在情感上,幼兒處于絕對優勢。幼兒升入小學以后,家長做的事情大都是給孩子買新的書包、買學習參考書、英語學習機等,卻未考慮孩子的內心情感及需要。其次,幼兒在幼兒園已經有親密的同伴,孩子入小學后與幼兒園同伴分離,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際關系。
(3)學業焦慮。首先幼兒在幼兒園的主要活動以一日生活和游戲為主,并沒有任何的學業壓力,時間上沒有限定,有彈性。而進入到小學以后,分科學習、作業、受教師支配的學習環境,孩子容易陷入不注意狀態或學習障礙。
(二)注意力不集中
目前幼兒教育中小學化傾向非常嚴重,尤其是偏遠農村,由于沒有太多的游戲場所供幼兒玩耍,只能教幼兒讀書寫字。父母的文化水平較低,就把一切希望寄予孩子身上。由于傳統的教育觀念與父母態度等多方面的偏差與不當,造成很多家長忽視幼兒的全面性、終身性發展,甚至將小學一年級的課本知識提前交給幼兒掌握。結果幼兒入學初感覺學習很輕松,隨著學習內容的加深,難度的增加,”儲備知識”用完,又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時就出現了適應困難,導致學習后勁不足等問題,給幼兒園、小學的教學活動造成壓力,幼小銜接難以順利進行。
三預防與對策
(一)學校和教師方面
首先,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開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咨詢與輔導工作。兒童表現出來的心理問題,通過成人的引導和幫助,是可以糾正和避免的。其次,教師應該給予兒童寬容和理解。目前有些地區學校組織幼升小考試,出的題目大多是超出幼兒理解能力范圍的試題,注重知識講授的幼兒園,大多受小學的青睞,由此形成惡性循環。作為幼兒升入小學第一位引導者的老師,我們應該弱化功利色彩,為兒童營造更好的心理適應空間。同時正確客觀的看待孩子出現的不適應癥,多給孩子一些時間,鼓勵引導孩子,讓孩子在磨練中慢慢成長。
(二)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應為孩子接受學校教育打好基礎,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適應能力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培養兒童的獨立性,做好生活方面的準備。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作為家長應注重教育與生活的聯系,讓孩子在生活中得到鍛煉,在教育中領悟生活的真諦。其次,培養兒童的注意力,做好學習方面的準備。幼兒園兒童以游戲活動為主要的學習形式,兒童在游戲中感覺輕松、愉快,并不會有學習壓力。作為家長,我們應有意識的培養幼兒的注意力,通過各種鍛煉孩子注意力的親子游戲,對孩子進行注意力訓練。最后,培養兒童的社交能力,做好交往方面的準備。
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是兒童社會性培養方面重要的內容,也是兒童社會化的重要體現。作為家長,要為孩子創造更 多交往機會,擴大孩子的交際范圍,為孩子成長提供有利平臺。
(三) 幼兒自身
弗洛伊德心理動力論認為人格包含本我、自我和超我這 三個概念。幼兒這個時期處于本我階段,自我意識很強,熱衷 于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同時自我需求必須得到滿足。順利渡過幼小銜接,最終還是要看幼兒本身的內在驅動力以及幼兒所關注感興趣的事情。在幼兒園升入小學過程中,兒童會觀 察周圍的家長、老師、及學校的環境的人與物’并把自己接到的信息進行加工,如果兒童遇到問題會作出自我調整,作幼兒本身,他們有能力去調整自己心態和自己的行為。 幼小銜接時期,兒童出現的一些不適應癥等心理問題,需要社會、家長、幼兒園教師和小學教師、及幼兒本身等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確保銜接工作的持續性和有效性,使兒童順利渡過銜接期
參考文獻
[1]林崇德.發展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2]王娜.幼小銜接期兒童的心理特點及應對策略[J].教育教學論 壇,20xx年3月,第11期
[3]林炎琴.幼小銜接中兒童健康問題的應對[Jl.學前教育研究,20xx年第12期
[4]李召存.論基于兒童視角的幼小銜接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xx年第11期
【5】王曉霏,幼銜接階段家庭教育的應對策略探究c,,,新課程研究,20xx年11月
[6]牛美紅,幼小銜接中兒童情感教育問題研究[J].考試周刊,20xx年第19期
幼小銜接論文3
當前社會,幼兒園“小學化”現象普遍存在,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因此研究幼小銜接問題,提升幼小銜接的成效是十分必要的。
一、幼小銜接的內涵及意義:
幼小銜接是指幼兒園與小學兩個相鄰教育階段之間在教育上的互相連接。此時恰好是結束幼兒園生活,開始接受正規小學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兒心理發展的一個轉折期。“幼小銜接”實質是指兒童連續的、不斷發展的社會性、心理、身體發展上的銜接。
做好幼小的有效銜接,讓幼兒在入小學前接受一至兩年的預備教育,提高學前兒童的身心發展水平,掌握一部分知識和技能,減少幼小連接的坡度,從而減輕他們入小學的負擔。總之,實現幼小的幼小銜接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二、當前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
1、課程內容缺失,存在片面銜接
在體、智、德、美四育中,重視“智”的銜接,忽視體、德、美的銜接,特別是忽視社會適應能力的銜接。在智育中,重視知識,特別是數學、語文知識的銜接,忽視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的銜接和生活經驗的積累。這種片面銜接在很大程度上,違背了教學規律,阻礙了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
許多幼兒園和小學學前班甚至提前使用小學的教材,照小學的樣子排出課程表,形成幼兒教育的“小學化”。這非但不能提高兒童入學的適應能力,而且不利于兒童養成不專心的不良習慣,致使他們缺乏積極思考問題、主動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心理和能力。從而出現適應困難的問題。
2、家長的局限性大,對幼小銜接形成阻力
幼小銜接工作中,家長在教育工作方面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但是很多家長觀念陳舊,通常他們重智育輕德育,重知識積累輕身心發展,重結果,輕過程,重視短期成效忽視幼兒的終身發展,渴望孩子成功的心理急切,常會犯揠苗助長的錯誤,抑制天性。家長存在的上述局限性給幼兒園、小學的教學活動造成無形的壓力,幼小銜接不能順利進行,有的甚至形成阻力。
3、幼小銜接缺乏積累,存在突擊銜接
實現幼小有效銜接需要一個過程,因為兒童的適應力、意志力、自制力、注意的持久性、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等的培養也需要一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如果搞突擊銜接,在兒童將要入學的前半年才做銜接工作,帶幼兒去參觀小學,請小學生回園介紹等。非但不能很好的實現幼小銜接,反而會使得兒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壓力驟然加大,難以適應,還使兒童對小學和未來的學習產生畏懼和為難情緒。
4、忽視了幼小銜接的雙向性,存在單向銜接
幼兒園與小學兩方的溝通交流不夠,雙向銜接缺失。幼兒園把幼小銜接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積極開展幼兒入學前的準備工作,主動向小學靠攏,在教育要求、教育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盡量接近小學。但小學很少考慮初入學兒童的特點,不能主動與幼兒園對接,形成銜接上的一邊倒。不少小學教師在如何改變觀念,改進方法,指導初入學的兒童進行有效的學習等方面缺失,也有一些教師忽略了兒童的渴望成功和得到認可的心理需求,評價標準過于嚴格,評價方式單一,“鼓勵性”認可話語和關注度不夠,導致一些幼兒出現適用困難。
三、實現幼小有效銜接的措施:
(一)在日常學習、生活活動中,注重學習適應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
1、提高幼兒對小學生活的適應能力。
在幼兒園整個階段,應該注意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學習專注性和持久性的培養。
正確引導幼兒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并能夠堅持一段時間,以利于孩子以后能適應上課的時間要求。在整個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也要盡力去幫助小朋友慢慢養成靜坐、傾聽的習慣,為入學后進行正規系統的學習打好基礎。如果準備工作做充分,那么幼兒進入小學后,很快就能順利地適應新的小學學習生活。
2、培養幼兒與他人的交往能力以及獨立性。
幼兒升入小學后,進入一個新環境,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際關系,接受新老師,結交新朋友。如果在幼兒園階段,老師和家長注重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教會他們學會謙讓和大膽與人溝通交流,與周邊他人友好和諧相處。相信,具備強交往能力的幼兒一定能很快適應新的環境,融入集體中,與小伙伴互相學習、互相促進。
幼兒的獨立性的培養也很重要。因為幼兒進入小學階段,屬于他們支配的課間和課余時間更多,生活上也更需要自理,所有這些都要求他們要有較強的獨立生活能力。所以,在幼兒園期間,就要要注意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增強幼兒的獨立意識,讓他們知道在什么時候做什么事情,并自覺去做,逐漸減少成人的直接照顧。一是多給孩子創造一些自己鍛煉的機會和條件,讓孩子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做好幼兒園和家長的互動工作
注重家園互動(即家庭和幼兒園的互動),發揮家長的功效,確保實現幼小有效鏈接。
可以定期召開一次“幼小銜接工作”的大班幼兒家長會,通過這次活動家長更加明確幼兒園與小學一年級是兩個不同的教育階段:幼兒園以發展口頭語言為主,學習周圍環境和日常生活中的粗淺知識技能,不強調系統性,教師常用直觀教具和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而小學以學習書面語言為主,強調系統的文化知識教育和讀、寫、算的基本訓練。
也可以開設“家園雙通道”。幼兒園、幼兒教師與家長多溝通。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刊物等現代傳媒的影響,讓家長明確幼小鏈接的必要性,幫助他們一些掌握幼小銜接教育的科學知識與技能,一起探討實現幼小鏈接的有效措施。
(三)幼小共同做好鏈接工作
1、研究教材和學生實現教育平穩著陸,幼兒園的學科教學既要為幼兒進入小學學習奠定一定的基礎又不能過高要求,防止進入“小學化”誤區。幼兒園與小學教育應在生活制度和環境布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教師與兒童的關系等方面做到相互靠攏,以減輕幼小教育銜接坡度,使孩子很快適用新的環境。
2、加強縱向聯動,實現有效鏈接
在同一片區的小學和幼兒園組成幼小鏈接聯合體,由小學牽頭幼兒園成立領導機構,確保相關鏈接工作的正常進行。
開展跨學段研討活動。銜接聯合體的可通過開展跨學段教學觀摩活動,通過走進課堂,走進教學,相互了解不同學段的教學狀況,變革自己的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法,主動探索和實踐學段的銜接工作。
開展跨學段教學體驗活動。為了加深對各學段教學的了解,鼓勵教師嘗試體驗跨學段教學,即幼兒園教師試教小學的課,小學教師試教幼兒園的課。
(四)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促進其全面發展。
兒童從幼兒園畢業到進入小學一年級,雖僅隔一小段的時間,但卻標志著一個嶄新階段的開始。幼兒園與小學存在不論學習還是生活方面都存在這巨大的區別,所以我們的幼兒園、小學、家長應本著人文精神,尊重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多去了解兒童,多從兒童身心特點出發,少一點主觀設想,幫助他們成為一個對學習感興趣、開朗大方參與群體活動、生活自理獨立性強的孩子。使兒童減少在適應中的心理距離,把壓抑和生疏降到最低,順利適應這個過渡階段
實踐證明,入學準備是需要要幼兒園、小學、家庭三個方面密切配合,共同努力。這就決定了必須在以兒童為本,遵循其身心發展規律,促進其全面發展的大前提下,三者形成合力,最終實現幼小的幼小鏈接。
淺談幼小銜接對幼兒發展的意義論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淺談幼小銜接對幼兒發展的意義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淺談幼小銜接對幼兒發展的意義論文 篇1
論文摘要: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基礎階段。因此,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的區別。根據兒童身心發展的階段性和連續性規律及兒童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做好兩個教育階段的銜接工作,使幼兒順利適應小學學習生活,并為其今后的發展打好基礎。
論文關鍵詞:幼小銜接、幼兒行為特點、策略目錄摘要
引言
幼兒和小學的銜接直接影響兒童入學后的適應,并對今后的健康成長和可持續發展造成持續的影響。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TO)的界定,身心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完滿狀態。幼小銜接減少了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的坡度,兒童能根據環境條件的變化,積極、主動、有效地進行身心調整,消除因環境變化所導致的主體與環境失衡的現象,減輕壓力與心里焦慮,在新的環境中仍能保持穩定的情緒,愉快的心情,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學習,是他們成長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那么如何讓幼兒愉快地進入小學,自信獨立地面對小學生活呢?做為幼兒教師的我們又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呢?
第1章正確把握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的區別
1.1活動形式的不適應學前兒童的主題活動是游戲,入學后為以上學為主,要系統的掌握人類的知識經驗。游戲饒有興趣兒童樂于參加,課堂知識教學帶有強制性,不隨兒童的志愿而改動。入學后的學習對兒童的知覺、注意、記憶和思維都是一種挑戰,要求兒童做出個人意志的努力。
幼小銜接的問題與措施的論文
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幼小銜接問題便受到世界各國普遍重視,并作為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進行研究,但時至今日幼小銜接仍是一個沒有解決的問題。
兒童從幼兒園到小學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幼兒教師要充分做好幼小銜接的準備工作,針對兒童入小學后的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
一、針對兒童入小學后心理和思想上的不適做好充分的準備
兒童在幼兒園里以“游戲”為主,入小學后以“學習”為主,兒童對由“動”到“靜”的突然轉變難以適應。教師應該在入小學前有意識、有目的地帶領幼兒參觀小學,與小學生一起上課、閱讀、課間活動,親身體驗上小學的`感覺等,讓兒童打心里向往小學生活;同時可適當減少幼兒游戲時間,多安排如畫畫、折紙等培養幼兒“坐得住”的活動,適當讓兒童認識全班幼兒的名字,認讀簡單的古詩,有意識、有選擇地培養幼兒的識字能力。在幼兒園里教師較多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興趣出發,采用游戲形式組織教育活動,到了小學則要求兒童獨立自主,遇到事情首先要自己解決,使兒童從心理上有一種失落感、無助感。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在兒童入小學前有意識地引導、分配他們獨立地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鍛煉他們獨立做事的能力。
二、針對兒童入小學后生活上的不適,家長與教師要積極配合做好準備
幼兒園的孩子,生活上處處依賴成人,爸爸接送上幼兒園,奶奶喂水喂飯,從小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由于家長重視不夠,幼兒遲到、曠課成了家常便飯;一旦兒童入了小學,要求兒童不遲到、不曠課,要自己整理書包、削鉛筆等,兒童一時難以適應。這就要求家長和幼兒教師在幼兒園時逐步按照小學的標準來做,在幼兒園最后的一段時間里,家長要配合幼兒園逐漸省去加點這一環節,要求家長為兒童準備耐饑和富有蛋白質的早餐,午餐前不吃零食,中午準時吃飯,同樣午睡時間也要逐漸減少,逐漸與小學并軌,從而教育兒童要有時間觀念。
幼兒園如何與家庭學校共建幼小銜接平臺論文
摘要:幼兒入小學之前應做一些適當的準備,這已是小學、幼兒教師和家長的共識。筆者認為將學校、家庭納入幼兒園幼小銜接隊伍應該是幼小銜接工作的基礎和關鍵。就三者如何共建幼小銜接平臺,為幼兒順利進入小學做好前期的準備,本文通過了解學校教育導向、指導家庭教育方向、三方達到教育統合等方面進行了闡述,使學校、幼兒園、家庭三方做到無縫連接,形成了“立體互動”幼小銜接模式。
關鍵詞:幼兒園;學校;家庭;幼小銜接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和小學密切聯系,互相配合,注意兩個階段教育的相互銜接。”這說明幼兒園有為幼兒升入小學做好各種銜接工作的責任和義務,共同樹立幼小銜接意識,對于幫助幼兒從幼兒園生活順利過渡到小學生活具有重要意義。由此,將學校、家庭納入幼兒園幼小銜接隊伍應該是幼小銜接工作的基礎和關鍵。那么,幼兒園應如何引領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達成一致并得到學校的支持和幫助,筆者有以下看法。
一、幼兒園走進學校,提前掌握學校的教育導向和需求 進入大班應滲透粗淺的學前課程。作為幼教專業的教師對于學校在一年級時開設哪些課程,每階段的知識教學進度又是如何,課程的安排等問題,都應做到及時掌握,因為只有掌握這些,才能夠對大班教學課程的制定做到有的放矢,既能涉及小學課程,又不超出學校要求的范圍,還能滿足家長的'需求。
如何解決幼小銜接中所面臨的問題論文
幼小銜接是指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由于小學生活與幼兒園生活不一樣,在幼兒園里孩子是處于被照顧的地位,孩子餓了渴了冷了老師都會照顧到,而且幼兒園教學以活動和游戲為主,孩子會比較輕松,在整個幼兒園生活中他們始終扮演的是一種受到照顧和依附于別人的角色。而小學教育強調個體的獨立性,孩子是完全以一種獨立的角色進入小學生活的。并且小學生活更加程序化,秩序性更強,更多地需要孩子的主動性。面對突然變化的環境孩子往往有不適應感,也會形成一種焦慮,對孩子的影響比較大。所以社會普遍強調要做好幼小銜接工作,解決好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問題,這對于提高教育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許多教師在開展幼小銜接工作中面臨困惑,怎么來幫助教師擺脫這些困惑呢?
一、對幼小銜接要有正確的認識
要解決老師們的困惑,實際上涉及兩個層面的問題,一個是教師和家長對幼小銜接工作的認識問題,另一個就是教師和家長如何面對現實采取正確的應對辦法。
具體來說,開展幼小銜接工作,目的就是要讓孩子在幼兒園升入小學的過程中有個很好的過渡,如果銜接不好,就會出現鴻溝,有許多孩子都掉進了這條鴻溝里。而這條鴻溝恰恰反映了教師和家長的一些不正確的'認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知識獲得問題。對于這一點,許多家長追求的就是讓孩子學拼音、做算術、識字、背書等,但我認為正確的知識的獲得,應該包括學習知識與技能。這里的知識除了課本知識,還包括廣闊的其他知識,也可稱為背景知識,知識面廣的孩子學習能力也強,同時要強調,從小培養孩子掌握學習技能比某種知識的獲得本身更重要;還要注意學會一些生活知識與技能,比如培養孩子的時間意識與一些生活技能等;另外交往知識與技能也是不可或缺的。
幼小英語教育銜接的現狀及問題分析論文
摘要:幼小英語教育銜接問題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理論性問題,關于這個問題,現下所涉及的理論研究還比較少,對此筆者將在本文中對當下的幼小英語教育銜接理論進行梳理,進而對幼小英語教育銜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并提出以下建議。
關鍵詞:幼小;英語教育;銜接現狀;問題
前言
英語教育無論是作為一門學科性學習,還是一種語言交流工具,都被社會各界高度重視,其之所以能夠受到如此之多的青睞與關注,是由于英語在國際化的發展趨勢中,對于學生日后的生活、就業都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從小為孩子打下堅實的英語學習基礎無疑至關重要,但是對幼小兒童進行英語教育時,采用何種方法,如何進行英語教育銜接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幼小英語教育銜接的重要意義
幼小英語教育銜接是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一個話題,可以說英語教育銜接是幼兒語言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轉折周期,在這一階段處理的好,對于幼兒今后的語言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若是處理的不當,就會影響幼兒的語言發展[1]。且從幼兒的角度進行分析,3~6歲是幼兒智力發育的黃金時期,在這一階段對幼兒進行良好的語言教育,可以激發幼兒語言思維的形成,并使幼兒在步入小學后,可以快速的適應英語學習課程,由此可見做好幼小英語教育銜接,可以為幼兒起到一個很好的助力,因此在幼兒園英語教學過程中,為幼兒進行良好的學習準備,可以幫助幼兒實現幼兒園到小學英語學習的順利過渡。且通過調查,筆者發現,由于幼兒的生長環境不同,家庭教育方式也存在差異,因此幼兒對英語學習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而良好的英語銜接教育,可以幫助幼兒產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進而讓幼兒在英語學習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這對于幼兒今后的英語學習與成長無疑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