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優秀論文
幼兒園,原稱勘兒園,是幾百年前從普魯士引進的體制。舊稱蒙養園、幼稚園,為一種學前教育機構,用于對幼兒集中進行保育和教育,通常接納三至六周歲的幼兒。
幼兒園優秀論文1
一、設置情境,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老師,是幼兒感覺美、表現美、創造美的內在動力。
情境教學能把概念具體化,傳授方式趣味化,能使幼兒的認識與情感相結合,使思維與形象統一,變灌輸為感悟,變說教為體驗,使幼兒全面發展。因此,面對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做到創境激趣、以趣激學、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自主地探索獲得知識。
音樂作為最富有情感的藝術,只有創設一種與音樂情境相和諧的環境氛圍,才能使幼兒很快地進入音樂,把自己的理解、感受用音樂語言表達出來。創設情境的手段多種多樣,如講故事、觀看繪畫和音像資料、即興表演等,只要靈活運用,定能營造美好的創新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創新。如:幼教兒學唱《一分錢》(潘振詞曲),歌曲的教育意義是進行拾金不昧的品德教育,但是歌曲中沒有直接說出拾金不昧的詞句,而是以富有天真純樸的兒童語氣、音調的旋律、愉快的情緒,唱出了小朋友把拾到的一分錢交給警察叔叔,警察叔叔拿著錢對他點頭贊揚的具體情節,塑造了這樣一個生動感人的節術形象,給兒童以啟示,使他們領悟到不是自己的東西就不能要,把拾到的東西,即使是最少的錢--一分錢,交給警察叔叔是對的,是一件令人愉快的好事。這樣的激勵情感的教育作用,往往比直接說教更能深入人心。在音樂教育中,無論是進行思想意識、情緒體驗、品德行為等方面的教育,還是進行知識技能、認識理解方面的教育,都需要通過審美感受的途徑來進行。又如在教《長大我要當解放軍》歌曲中,我請一名幼兒穿上小軍裝,背上小木槍,做出解放軍走路的姿態。解放軍這一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幼兒,引起幼兒的興趣的同時,幼兒學習的欲望也被調動起來。
二、改變教學模式,為孩子們搭建一個展示音樂風采的魅力舞臺。
波利亞曾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多方創造條件, 為幼兒主動學習提供時間與機會,讓幼兒與環境、與同伴、與老師等之間進行多維互動,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 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幼兒。幼兒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等多種感官的參與,去探索發現新知,學習新知,同時也學會學習,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以往的音樂活動中,總有一部分幼兒老當演員,一部分幼兒老當觀眾。那些天賦好的幼兒經常有機會表現,而那些條件較差的幼兒卻因自卑而不敢表現。如果我們任其自然,這部分幼兒不僅失卻了學習音樂知識技能的機會,還可能導致一定的心理缺損。我們應將音樂活動作為手段,讓每個幼兒都能積極、主動、自信地參與到活動之中,滿足幼兒自我表現的需要。基于這一思考,我設計了小步遞進的"階梯",提出合適的要求,盡可能使教育個別化,使每個幼兒都能按各自的步調發展。如我設計了起步較低、由易到難的系列節奏游戲:聽著小鈴和拍拍手(即模仿小鈴節奏拍手)。大鼓和小鈴(即以跺腳方式模仿大鼓節奏,以拍手方式模仿小鈴節奏)。機器人(即聽辨鋼琴的低音區和高音區,并分別用跺腳和拍手表示)。小手小腳(即根據圖譜上的小手、小腳標志,隨音樂用小手、小腳表現相應的節奏)。這組游戲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讓幼兒輕松自然地走進音樂活動,在難度不高的藝術表現中體驗成功……
幼兒園優秀論文2
【背景】
有效教學(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在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教學效能核定運動后,引起了世界各國教育學者的關注。20世紀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論中占主導地位的教學觀是“教學是藝術”。但隨著20世紀以來科學思潮的影響,以和心理學特別是行為科學的發展,人們意識到,教學也是科學。即教學不只有科學的基礎,而且還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于是,人們開始關注教學的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的理論基礎,以和如何用觀察、實驗等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教學問題。有效教學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來的。
【核心思想】
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還是無效?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同學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同學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同學學得好不好。假如同學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假如同學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同學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
【教學理念】
●關注同學的進步和發展。首先,要求教師有“對象”意識。教學不是唱獨角戲,離開“學”,就無所謂“教”,因此,教師必需確立同學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同學的發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師有“全人”的概念。同學發展是全面的發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學科的發展。教師千萬不能過高地估計自身所教學科的價值,而且也不能僅把學科價值定位在本學科上,而應定位在對一個完整的人的發展上。
●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要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教師在教學時既不能跟著感覺走,又不能簡單地把“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益不取決于教師教多少內容,而是取決于對單位時間內同學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綜合考慮的結果。
●關注可測性和量化。如教學目標盡可能明確與具體,以便檢測教師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簡單地說量化就是好的、科學的。應該科學地對待定量與定性、過程與結果的結合,全面地反映同學的學業成果與教師的工作表示。因此,有效教學既要反對拒絕量化,又要反對過于量化。
●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每一個教師要不時地反思自身的日常教學行為:“我的教學有效嗎?”“什么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
●有效教學也是一套戰略。要求教師掌握有關的戰略性知識,以便于自身面對具體的情景做出決策,并不要求教師掌握每一項技能。
幼兒園優秀論文3
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概念: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幼兒實施語言教育,幫助他們獲得傾聽、表述、欣賞、閱讀等語言經驗,促進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
使他們認知、情感、行為等方面得到發展。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對幼兒傾聽、表述、欣賞、閱讀能力的培養,最終使幼兒運用語言的能力得到提高,我認為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點:
一、語言教育活動是特殊的語言學習過程;
幼兒的語言是在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中,尤其是在與人們的語言交流中獲得發展的。家庭中,成人與成人之間的語言交流,成人與兒童的語言交流,都為兒童提供了重要的語言模仿和語言學習的環境。游戲中同伴之間的語言交流,為孩子提供了語言交流實踐的環境。還有各種影視節目的出現,更是豐富了兒童的語言環境,但是要促使兒童的語言得到很好的發展,就要通過組織正規的教育活動,對其進行有計劃、有系統的語言教育,可以這樣說,幼兒園的語言教育活動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學習過程。
二、語言教育活動的目的是使幼兒獲得語言經驗;
幼兒的語言發展,是通過在日常的語言習得和有組織的語言教育活動中獲得的語言經驗實現的。生長在不同環境的幼兒,由于其文化背景不同,他們在與周圍人們進行語言交往時所模仿和使用的語言形式和語言內容不同,所獲得的語用技能有差異,因此他們所獲得的關于語言方面的經驗也不同。這些不同的語言經驗也就導致了幼兒語言發展的差異。在正規的語言教育活動中
教師將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幼兒集中在一起,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標,有目的地為幼兒提供一定的條件和情景,使他們在與這些條件和情景的交互作用中,獲得豐富的語言經驗,并借助這些經驗掌握語言的形式和內容,增長理解語言和表述語言的能力。
三、語言教育活動是整合的教育過程;
語言教育活動整合性主要體現在教育目標的整合、教育內容的整合、和教育方式的整合3個方面。1、教育目標的整合2、教育內容的整合 3、教育方式的整合。教育方式的整合是指組織語言教育活動時,以多種形式來構建。
認真分析《綱要》和《快樂發展課程》,學習幼兒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理論知識,經過集體討論,逐漸明確了語言教研組的核心價值追求:幼兒學語言,“一日生活中學語言” “ 活動操作中學語言”“親子閱讀中學語言”
語言教研組文化創建的最終受益者應該既包括幼兒也包括教師。因此,將價值追求定位在“在語言教學中,實現師幼共同成長”。
一是引進國外相關領域的理論成果,結合中國實際進行思考,取得“洋為中用,推陳出新”的效果;二是針對國內語言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以當代幼兒教育語言教育的新觀念為指導,重新思考幼兒園的語言教育目標、內容和方法。
1.完整語言的觀念
只有完整學習的語言才是真正的語言,完整語言包含了人類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并且相互之間是關聯的;(3)完整語言需要真實與自然的語言環境,需要有趣的感性的刺激;(4)完整語言具有社會實用價值,學習者要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應用的機會和能力
2.整合教育的觀念
整合教育的觀念意味著把兒童語言學習看成一個整合的系統,充分意識到兒童語言發展與其他方面發展是整合一體的關系。在兒童語言發展過程中,他們的每一個新詞、每一種句式的習得,都是整個學習系統調整、吸收與發展的結果。
3.活動教育的觀念
幼兒園語言教育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以活動的組織形式來幫助幼兒學習語言。在活動中,要揉和多種兒童發展因素,允許多種與兒童語言和其他方面發展有關的符號系統的參與,從而促使幼兒在外界環境因素的刺激和強化作用下,產生積極的運用語言與人、事、物交往的需要、愿望和關系,在生動活潑的操作實踐中動腦、動嘴、動手,成為主動探求并積極參與作用的語言加工創造者。
依據我們對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及其對人才培養的要求的認識,和對兒童漢語言發展的認識,我們對幼兒園語言教育目標作出了相應的修訂。我們認為,幼兒園語言教育的目標可以劃分為4大塊面,即傾聽、表述、欣賞文學作品和早期閱讀4個主要部分。
(1)傾聽行為的培養:傾聽是兒童感知和理解語言的行為表現。就幼兒語言學習和發展而言,聽是不可缺少的一種能力。只有懂得傾聽、樂于傾聽并且善于傾聽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語言的內容、語言的形式和語言運用的方式,掌握與人進行語言交流的技巧。幼兒園語言教育對幼兒傾聽技能:有意識傾聽(集中注意的傾聽);辨析性傾聽(分辨不同內容的傾聽);理解性傾聽(掌握傾聽主要內容,連結上下文意思的傾聽)等。
(2)表述行為的培養:表述是以一定的語言內容、語言形式以及語言運用方式表達和交流個人觀點的行為,是幼兒語言學習和語言發展的主要表現之一。只有懂得表述的作用,愿意向別人表達自己的見解,并具備表述能力的人,才能真正地與人進行語言交際。因而,對幼兒表述行為的培養就成為幼兒園語言教育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表述能力發展的重點主要在于學習正確恰當的口語表達,從語音、語法、語義以及運用4個方面掌握母語的表達技能,由簡到繁、由短到長地提高表述水平。同時掌握個人獨白、集體講述、對話交談等不同的表述方式。
(3)欣賞文學作品是感知理解文學作品,并嘗試藝術地構建語言方式的行為。文學作品是由語言藝術構成的,帶有口頭語言的特點,卻又不同于口頭語言它是藝術語言的集合體,對幼兒的語言學習具有特別的意義。幼兒在學習文學作品中所形成的綜合的語言能力,能夠增強他們對語言核心操作能力的不同層次的敏感性,如對語詞排列的敏感性,對不同情境中語言運用的敏感性,等等。因此,培養幼兒較好地理解學習文學作品,初步感知不同類型文學作品的特點和構成,就成為幼兒園語言教育的目標之一。
(4)早期閱讀行為的培養:早期閱讀是指幼兒從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渡的前期閱讀準備和前期書寫準備。其中包括知道圖書和文字的重要性,愿意閱讀圖書和辨認漢字,掌握一定的閱讀和書寫的準備技能等。盡管在幼兒園階段,幼兒尚不需要具備文字能力,但在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渡的時期,他們有必要認識口語與文字的對應關系,有必要掌握看懂圖畫書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辨認自己的名字和常見字。因此,培養幼兒的早期閱讀行為也就成為幼兒園語言教育目標的組成部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