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心理教育論文
幼兒園,原稱勘兒園,為一種學前教育機構,用于對幼兒集中進行保育和教育,通常接納三至六周歲的幼兒。心理教育是心理素質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簡稱,它是教育者運用心理科學的方法,對教育對象心理的各層面施加積極的影響,以促進其心理發展與適應、維護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實踐活動。心理教育是心理素質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簡稱,它是教育者運用心理科學的方法,對教育對象心理的各層面施加積極的影響,以促進其心理發展與適應、維護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實踐活動。
幼兒園心理教育論文1
摘要:幼兒階段,孩子們的身心發展速度較快,也是最容易受到影響和傷害的階段。在此時期,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會影響著其一生。因此,在幼兒園大班開展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能夠有效促使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本文淺要闡述了幼兒園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并提出具體的教育策略,探討如何在幼兒園大班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從而實現保育與教育的科學化和專業化,使幼兒能夠健康地成長,有助于我國未來的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身心發展
一、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也逐漸多樣化,不僅要求智力水平以及科學技能等方面,也更加重視人才的身心健康,以及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幼兒園應當保護幼兒的生命,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樹立正確的健康管理理念,在重視幼兒身心發展的同時,關注幼兒的成長。健康的心理對于幼兒的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幼兒生活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兒園開展多方面的心理教育活動,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身心素質。
二、加強情感交流,尊重幼兒的發展
人人都渴望得到尊重,幼兒也是一樣,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教育是極為重要的,但是也離不開尊重。教師與幼兒進行情感交流,通過建立雙向的溝通方式,有助于為幼兒營造良好的身心發展環境,能夠有效地開展健康教育。通過尊重幼兒的發展,換位思考來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有助于幼兒個人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教師與幼兒朝夕相處,在課堂上,教師是幼兒學習的引領者,在活動中也是幼兒的朋友與玩伴,在幼兒快樂時,應當與他們一同分享;在幼兒遇到困難時,應當積極主動地幫助他們,使幼兒感受到親近感與安全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成長。
三、發現幼兒的閃光點,全方位支持幼兒
通過情感交流,用愛澆灌幼兒,使幼兒樂于與教師交流親近,也愿意接受教師的教導與幫助。教師在與幼兒溝通交流時,應當通過自身的肢體語言來肯定他們,讓孩子們有被尊重的感覺,如通過微笑點頭或者是豎大拇指表揚等來肯定幼兒的發展。使幼兒能夠感受到自信心,能夠喜愛教師,與教師進行交流溝通,以便教師開展下一步的健康教育引導。由于幼兒年齡較小,行為或者是言語難免幼稚可笑,所以通常會好心辦壞事,教師也應當予以理解和幫助,通過鼓勵與支持的語言,肯定幼兒的發展,給幼兒策略上的支持,以及具體方法的引導,并加強心理輔導,能夠幫助幼兒克服困難,不斷的前進。在引導過程中,教師應觀察幼兒的情緒變化,并根據幼兒的心理狀態進行及時地反饋,通過密切的情感交流,與幼兒建立信任的情感關系,從而營造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圍,有助于幼兒與教師形成良性互動,促進幼兒的積極情感發揮。
四、幫助幼兒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識
(一)注意因材施教人是存在差異的個體,幼兒由于生長環境與個人經驗不同,對于周圍事物的感知也有所不同。在幼兒健康教育中,教師應當盡可能地尊重幼兒的選擇,使幼兒感知成功與挫折。例如:在進行幼兒園活動中,可以讓幼兒自主選擇游戲項目,教師予以引領和幫助,讓幼兒進行有效的角色分配,使其能夠全身心的投入游戲中,如裝扮醫生認真地給病人把脈;或裝扮售貨員,真誠招待前來的顧客。通過因材施教,讓幼兒都能夠得到身心的發展,使幼兒能夠在健康教育中茁壯的成長。(二)綜合評價幼兒幼兒天真單純,所以教師應當觀察幼兒的特點,當幼兒來到班級時向教師問早,教師必須微笑點頭。教師可以對天性嬌氣、愛哭的幼兒予以鼓勵,對他們的進步,教師應該進行及時表揚,或者是頒發五角星,使他們進入不斷發展的行列之中。通過引領幼兒科學的評價,對幼兒的點滴進步進行鼓勵和表揚,使幼兒能夠根據自己的力量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引導幼兒善于發現自身的優點,使他們感受到被接納、被信任的快樂,能夠與同伴間互相玩耍,感受到歸屬感與安全感,通過教師鼓勵的語言,能夠樹立自信心。當然,幼兒的不足之處,教師也應當進行及時委婉的評價,引導幼兒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并在老師的幫助下不斷成長。
五、進行資源整合,開展幼兒健康教育
在童年早期經歷的創傷或者是挫折,如若沒得到及時解決,將會使幼兒的童年產生陰影,感受到壓抑,或者是產生心理疾病,通常表現為膽小懦弱、膽怯自私、焦慮孤獨、冷漠不合群等,甚至有部分幼兒會有攻擊行為,這些都嚴重影響著幼兒的身體健康。幼兒的心理發展不僅受到學校教育的影響,也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家長對于幼兒的成長與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強家長對于心理健康的認知,能夠影響幼兒的身心發展。例如:有的家長在幼兒犯錯誤時,可能會用“我不要你了,我不再喜歡你了”等話語來嚇唬幼兒,這樣不僅使幼兒害怕,容易造成緊張焦慮的情緒,也使得幼兒難以健康的成長。也有部分家長過于嬌慣幼兒,擔心幼兒吃不飽、穿不暖,對幼兒的照顧已經到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地步,這樣下去會養成幼兒自私、冷漠、依賴等習慣,將嚴重制約幼兒的未來發展。因此,教師應通過與家長進行交流溝通,獲得家長的支持與認可,并進行資源整合,營造全體成員共同參與幼兒健康教育活動的良好氛圍,形成家校共同開展幼兒健康教育的良好局面,使幼兒能夠在愛的滋潤下茁壯成長。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在新時期開展幼兒園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當關注幼兒的身心健康,能夠凸顯幼兒的個性化差異與主體地位。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以及育兒觀,能夠加強自身心理健康知識的提升,提高專業素養,以此來實現保育與教育的科學化和專業化,使幼兒能夠健康成長的發展,有助于我國未來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方溫華.幼兒的心理健康及影響因素研究[J].黃山學院學報,2015,(4)
[2]李英,楊秀清.影響在園幼兒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及對策[J].柳州師專學報,2013,(3)
[3]石文慧.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基于“國培計劃”心理項目首批學員的調查與思考[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4,(3)
[4]鄭紅偉,辛建軍.甘肅省291名農村幼兒心理健康狀況與家庭因素的相關研究[J].中國學校衛生,2014,(5)
幼兒園心理教育論文2
1、問題的提出及研究意義
3-6 歲的學前兒童還處在心理成長發展的關鍵時期, 他們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可塑性, 由于他們在心理上極不成熟,自我調節、控制水平較低,自我意識還處在萌芽狀態,極易因環境等不良因素的影響形成不健康的心理。 學前兒童的心理健康與否,將會對他們的認知、情感、個性、道德的發展和社會適應等產生極其深刻的,有時甚至是難以逆轉的影響。
2、研究方法
面對已經有成熟范例的身體保健教育活動,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無人問津、似乎還是一個未知領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來進行研究。 選擇什么教育內容,如何組織實施,如何將無形的心理和情緒轉化為有形的幼兒可以理解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直觀事物,這無疑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
2.1、研究對象的選擇
目前兒童中相當普遍地存在著心理脆弱、怕苦畏難、任性自大等問題。 而大班幼兒較中小班幼兒對于失敗、受挫等心理問題更加敏感, 對此筆者選取了南豐幼兒園大班 30 名幼兒為研究對象,在觀察中筆者發現大班幼兒經常會在競爭性游戲中出現心理失衡現象。
2.2、研究資料的收集
對于本次研究筆者采用了事件取樣觀察法對這 30 名幼兒進行觀察。
鏡頭一:在大班搭積木區角活動中,小雨的樓房先倒了,他故意把別人的樓房也都推倒在地,高興的大叫:“都倒了,都倒了,誰叫你們搭的比我高! ”
鏡頭二:在大班棋類游戲中,輸了的辰辰大聲哭叫著,把棋子從桌子上掀翻在地,大叫著:“我不和你下了,我再也不下棋了! ”
2.3、研究資料的分析
通過觀察分析,筆者發現中班幼兒自我意識較小,大班有所提高,自尊心、榮譽感增強。 而且在大班,游戲的主要形式由具有一定競爭性的規則游戲逐漸取代了競爭性小的平行游戲、角色游戲。 游戲的激烈性、對抗性提高,所以,大班幼兒較小中班幼兒對于失敗和挫折更加敏感、感受更加深刻,因此由于挫折感而引發的心理問題也相對較多。
引發上述心理問題的原因在于大班幼兒情緒較強烈,抗挫性相對較差,不能正確看待成功和失敗,不會調節自己的情緒。
由于挫折和失敗而產生的畏懼、退縮、逃避的自卑心理。 尤其是性格較內向、 膽小的幼兒更容易表現出對自己能力的否定,產生焦慮以及對同伴妒嫉、刻意回避與比自己強的同伴對弈等等“自卑”的現象。 由于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挫折壓力以及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從而產生不健康不自信的心理。
2.4、研究步驟
與其它教育內容相比,心理健康教育的難點在于其所探究的心理現象、情緒情感都是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的,很難使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的幼兒準確地理解和把握,作為教師是要“施點魔法”,使無形的知識轉化為幼兒看得見、摸得著、能理解的內容,并通過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傳給幼兒,無疑這一魔法就是“游戲化教學”。因此針對幼兒的實際情況,筆者決定在大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失敗了怎么辦》,希望通過這一活動幫助幼兒獲得自主調節情緒的方法,正確的看待競爭和失敗,并能夠戰勝挫折感,勇于取得勝利。
以下是此次教育活動的過程設計:
活動目標:
(1)了解自己的心情,知道調節不良情緒的方法。
(2)能夠運用繪畫形式表現自己的心情 ,并 樂于傾訴 。
(3)體 會“勝不驕,敗不餒”的含義,以及互助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積木玩具兩筐(每對一筐);
(2)心情卡片(每人一張),筆若干(每人一支);(3)錄像。
活動過程:
(1)蓋高樓比賽—體驗失敗的心情(情感體驗);
(2)心情小火車—說一說、畫一畫自己的心情。 (情緒宣泄)
(3)看錄像《我輸了》———知道不良情緒的危害。 (反思體驗)上述設計中可以看出, 在過程設計中將教育目的內化于每一個環節的游戲之中。體現了“體驗”的重要性———體驗挫折、體驗勝利、體驗情緒的轉變。
這一活動設計旨在使幼兒在一個個快樂的游戲中自然而然地完成心理疏導,使幼兒在精彩的游戲中忘卻不愉快,體驗快樂的心理狀態給予人的積極力量。特別是活動的第一個環節,通過玩競爭性較強的蓋高樓比賽來使幼兒獲得挫折感體驗。 創造了真實的心理情境,能夠幫助幼兒更加深刻理解挫敗后的心情,同時這種體驗也激發了幼兒對后續經驗學習的真實需要。
3、研究結果
經過這次研究和筆者摸索、總結,提煉出了一些規律性的認識:
(1)大班幼兒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很難理解抽象的情緒情感,教師應把它具體形象化,便于幼兒理解和接受。
(2)筆者覺得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似乎有以下普遍流程可以作為參考:情境體驗—傾訴、情緒宣泄—提升認知—以知導行。
(3)在教育手段上應該以情境體驗、自然體悟為主,強調以溫和寬松的外部環境、積極樂觀的情緒、快樂的游戲模式潛移默化的激發幼兒內心的力量,幫助幼兒自然而然地完成自我修復式心理調適。
4、結論與討論
本文嘗試研究了大班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這一教育關系到兒童一生的健康發展,是幼兒期不可忽視的問題,是家庭、幼兒園、社會共同的任務,共同的職責,不是我們一朝一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就能完成的。針對此次研究,筆者感到有很多地方還不足, 盡管在摸索中總結出了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基本方法以及有效的組織實施手段, 勇敢的邁出了有意義的第一步,但是在未來的研究之路上我們還有很多的問題需要解決。
例如: 針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幼兒應該設計開展哪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在日常生活以及其他教育和游戲活動中如何保持和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 幼兒園如何與家長以及社區配合做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述每一個問題都是未知的而有意義的。面對困難,相信機遇與挑戰并存,筆者將繼續不斷探索,踐行“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孩子”諾言。
幼兒園心理教育論文3
在幼兒園的幼兒當中,有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那就是自閉癥幼兒,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因此,對于自閉癥幼兒,教師要在幼兒園教學當中,就進行早期的心理治療,利用心理學對幼兒進行心理教育能夠幫助幼兒逐漸走出自閉,因此,根據自閉癥幼兒的日常表現,從交際行為和情感溝通等方面進行心理教育。
幼兒產生自閉癥現象的重要原因就是幼兒的心理理論受到了嚴重的損傷,導致行為出現障礙,這是一種心理狀態的認知,因此我們在教學的時候,要對幼兒進行心理理論的指導,幫助其將心態轉正。現如今,有許多的科研學者對自閉癥患兒進行了心理學干預研究,主要是通過心理學的相關的理論對患兒進行教育,或者對其行為進行干預,幫助患兒糾正行為。
一、幼兒自閉癥的日常表現
1.人際關系出現障礙
幼兒的自閉癥情況就是產生孤獨感,與群體不合,因此,缺少與他們交往或者溝通的能力。有許多的幼兒自出生后不久就會出現上述的特征,表現為對父母不親近,當親人對其呼喚的時候,沒有反應,也不喜歡他人接觸自己,當他人表現出要擁抱他的行為時,他會做出抵抗。同時,自閉癥幼兒在一定的程度上,無法對親人和陌生人做出清晰的劃分,也不會主動地去接觸其他幼兒,缺少交往技能,也不會與他人進行對視,這些都是自閉癥的表現。從在交往的過程中會回避他人的視線這點看,自閉癥幼兒看人一般不會用固定的眼光,看人時用斜視或者是余光等等。
2.言語發育受到損害
自閉癥幼兒出現語言障礙的幾率十分高,一旦受到損害那將是一種全面的損害,主要表現為六個方面:(1)常常表現出沉默,一般不使用語言進行交流,由于語言使用受限,能夠表達的詞匯十分的有限,更甚者終生都不會利用語言表達。(2)運用語言的能力受到損害,只有當他人與患兒交流的時候,必須回答的時候才會提出維護語,或者常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自言自語,也有幼兒在語言表達的時候詞語運用不靈活,顛倒使用代詞,使人不明白他所要表達的意思。(3)語言表達十分刻板,并且不斷地重復,或者是模仿他人的語言行為。(4)說出的語句語調不一致,表現為節奏上的障礙。(5)受到自我刺激,常常發出尖叫聲,發出他人完全聽不懂的話。(6)除語言交流外,無法再使用其他性質的交流。
3.心理行為十分刻板
自閉癥幼兒對于周邊的環境有十分刻板的要求,這些要求是固定不變的,并且在環境內會進行重復的固定行為,利用特殊的動作來表現自己,這些都是他們顯著的特點。幼兒對生活模式的要求也很高,每天必須要進行固定的生活,不僅是對生活環境的刻板要求,連同家居的擺放位置,每日的固定飯菜,以及移動時必須走固定的路線等等,若是環境一旦發生細小的改變,他都可能表現得十分焦慮,或是十分的憤怒。自閉癥幼兒可以在自己的世界內專注地玩游戲,例如,不斷地擺弄積木或者將一部電影反反復復地看許多遍。對于正常幼兒喜歡觀看的動畫片,患兒則表現的毫無興趣。
4.智力和認知上的缺陷
自閉癥幼兒與同齡的正常幼兒相比,反應力相對比較遲鈍,只有少數的幼兒在智力發育上能夠接上正常兒童的標準,但在某一個特殊的領域上,可能會超越正常同齡兒童做出較高的反應水平。例如,有些患兒對于機械事物比較感興趣,因此,在這方面的記憶能力較強。還有患兒對于同齡兒童閱讀較為困難的書籍能夠毫不費力地閱讀,雖說能夠掌握更多的詞匯,但是卻無法通過語言表達出來。
二、對幼兒進行心理干預策略
1.干預幼兒的非語言交際行為
語言表達能力正常的幼兒在開展語言學習之前一般都是利用非語言的手段來進行交流的,但是自閉癥幼兒在使用非語言交際行為的時候,常常使用那些十分原始的、常人無法理解的動作來進行溝通。因此,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進行分析,將自閉癥幼兒的這些行為定位為希望引起人們的注意力,滿足其交流溝通的需求。因此,我們在對自閉癥幼兒進行訓練的時候,要著重對其非語言交際行為進行培訓,糾正他們的行為。例如,教導患兒在表達的時候用搖頭或者點頭的姿勢表達自己的需求,利用指點來表示自己想要什么或是想表達什么,或是做出其他的一些交際行為以達到象征性的作用。我們應該將重點放在對患兒的動作訓練上,在經過一段時間后,幫助幼兒可以通過指示動作將自身與環境之間形成一種信息交換的過程,促進患兒發展認知能力。
2.共同注意能力訓練
自閉癥幼兒在共同注意上存在極大的問題,他并不能夠充分地發現他人注視點的不同并做出調整,也不能同時地關注二者以上的事物。因此,在進行早期訓練的時候,教師要時刻對自閉癥幼兒的注意點進行關注,在訓練的過程當中,教師發出指令后,要幫助患兒進行注意力的引導,確認注意力的集中。首先要訓練的內容就是讓患兒對事物保持共同注意。例如,在大廳的中央放置一把椅子,讓患兒共同注意,然后聽從教師的指令,當教師下達“坐下”的指令后,就立馬執行。
3.社會性情感的溝通訓練
自閉癥幼兒在社會性情感上存在缺陷,因此,社會交往才會顯得十分困難,因此,在患兒的早期發展過程中,幼兒與父母之間的情感關系就十分的淡漠,極其容易對陌生人產生恐懼反應,面部表情十分的僵硬,動作機械化,因此,我們需要開展情感溝通訓練,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幫助患兒在學習的過程中建立與教師之間的情感,并且要不斷地糾正他們的行為,避免其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
總之,本文主要對如何對幼兒園自閉癥幼兒進行心理教育進行研究,通過簡要的分析找出幫助自閉癥幼兒提高非語言交際能力以及共同注意能力、社會性情感溝通能力,希望對自閉癥幼兒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