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數學教育論文
教育論文,顧名思義,“論文”是指專深而有系統的學問,是指研究、討論教育領域問題的文章。教育論文發表就是專門對教育領域中某一問題,進行探討、分析論證的文章發表在國家正式出版物上。教育論文的研究成果,可供教育界同仁分享、借鑒,共同探討,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而且也有助于教育工作者自身教育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的提高。
幼兒園數學教育論文1
一、本課題提出的背景
(一)數學教育偏向于反復機械訓練
長期以來,受制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相關限制,一些教師認為數學教育教學需要通過反復訓練增進熟練度,來實現幼兒數學認知和能力的提高。導致一些幼兒未能有效理解和轉化所學習到的數學知識,缺乏真正的知識理解和分析能力的鍛煉。
(二)數學教育偏向于解決習題能力培養
在很多的幼兒園中班數學課堂之上,數學教師對學生所采用的評價方式也是較為單一的,幼兒能否會解決習題是衡量幼兒成長的最主要指標。然而,幼兒時期正是很多想法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如果僅用會不會解決去衡量,會抹殺幼兒的一切創造性思維,這對幼兒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幼兒今后的成長來說,無疑是一種摧殘。
(三)數學教育忽視數學的應用能力素養
而在很多情況下,忽視了幼兒數學應用能力培養,導致幼兒的數學知識被限定在課本或數學問題上,不能充分形成自主研究和學科探究方面的積極應用,限制了幼兒數學知識能力的發揮。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幼兒園深入實施課堂教育,而怎樣的數學課堂教育教學最大化使幼兒收益,使教育落實到實處,生活化和游戲化是實施課堂教育的重要途徑。
(二)新課程理論
通過游戲化和生活化重點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
第一,幼兒園圍繞教育部相關課題實驗教材,開展中班級數學課堂教育教學的生活化和游戲化的組織和指導方法的研究。
第二,圍繞教師專業化成長,開展教師如何在幼兒園的教學中融入生活化、游戲化的數學教育教學研究。
四、課題研究的過程
(一)數學認知游戲
新型建構游戲“搭房子”是由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球體四種材料構成。通過面與面的拼接等,發展了幼兒手腦結合進行拼接。在數學教學中,就可以采取游戲化的方式來教幼兒認識圖形,同時鍛煉了幼兒手部肌肉的力度、靈活性和協調性,拓展了幼兒手眼協調、手腦協調、空間思維、創意想像、合作互助的能力。下面我們就運用觀察法,以中一班數學教育教學為例,對教師在這項游戲中的指導現狀加以分析。
1.建構游戲的準備
首先是各種材料的準備,教師把游戲材料分別擺放,并向教師們簡單介紹“建房子”游戲材料的特性。
2.建構過程的指導
教師按幼兒能力進行搭配,分小組進行搭建。在建構的開始,教師提出自己的建構設想,并通過分組合作的方式分別搭建目標任務。不到半小時,就搭建出形形色色的房子,教師一一對作品作出評價,氛圍融洽。
3.游戲評價
在最后的評價環節中,教師對各組的建構作品都一一作了評價,特別是對一些比較有特色的創意與發現,教師給予高度評價;對于構建活動中各組之間團結協作、共同努力的精神,教師更是著重提出表揚,活動中,我們看到幼兒們對建構活動產生極大的興趣。但在游戲的準備和建構的過程中也有不完善的地方。
比如,在準備中,教師應該指導幼兒研究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材料特性,在領悟到不同材料的用途后,教師指導幼兒自己確定主題,而不是一味地發表自己的意見,限制幼兒的思維拓展。
五、課題研究的成果
(一)引進多元教學模式,促進幼兒主動性提升
教學模式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變化,現在很多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都采用單一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這就需要教師積極轉變觀念,將生活中的情景適當引進課堂中來,準備更充足的學具來給幼兒探究發現,使得幼兒學習數學不再單調乏味。
(二)創設生活問題情境,讓幼兒從學習中獲得樂趣
問題情境的創設對于促進幼兒的學習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幼兒提出問題,為學習創設一定的懸念,引導幼兒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究。比如,在學習《比大小》時,教師取出2個蘋果,向幼兒提出:看誰取的比我多,這樣一來,幼兒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了,也能與教師進行很好的互動,學習的主動性也能夠被很好的激發出來。
(三)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幼兒主動學習
幼兒知識層面較淺,對于一些較為抽象的知識很難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和理解,這個時候就需要將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幼兒從實際的生活經驗出發,往往能夠更好的理解知識,比如,在幼兒學習認識人民幣時,可以讓幼兒分別扮演超市中顧客、老板,向幼兒展示一個日常生活中逛超市買東西的小場景。只要教師善于發現,加強引導,幼兒就能夠從中獲得更多的知識。
(四)游戲式教學充滿趣味性,提高學生興趣
課堂上,趣味性的問題在課堂的各個環節都可以提出。
比如,《圖形拼組》一課,在引導幼兒學習圖形時,可以提出了“小熊的口袋破了,你能替小熊換個正方形的口袋嗎?”這樣一個充滿妙趣橫生的問題,它顯然比直接問“長方形可以變成正方形嗎?”要生動和有趣味得多!通過教師的循循善誘激發了幼兒自我摸索的動力,在不斷分析中圓滿地實現了教學目標。
(五)勇于打破常規,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幼兒時期是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培養的關鍵時期,只有讓幼兒形成了學習數學的興趣才有可能讓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獲得根本的提升。因此,教師要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將知識教學生活化,游戲化,培養幼兒學習的興趣與樂趣,讓幼兒能夠形成自主探究,深入思考學習的意識。同時,還要盡可能多地鼓勵幼兒使用不同的方法來解答相關的實際問題。
幼兒園數學教育論文2
一、幼兒園數學教育的新價值
對幼兒開展數學教育有兩方面的價值:一是思維訓練的價值,由于數學是抽象的過程,學習數學實質上就是學習思維,特別是抽象邏輯思維的方法;另一方面,數學教育能夠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它的關鍵在于讓幼兒親歷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真實地與物體打交道,獲得真實的認識和體驗;“解決問題不再是解答簡單的應用題。數學正在成為孩子自我鍛煉成長的工具,因為他需要這些工具。它們的意義直接來自于應用中的經驗。”
二、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活動目標單一。《幼兒園教育綱要》中關于數學教育,明確地提出了四個方面的目標。然而,我們接觸到的一些教學活動計劃,只提出有關學習數學知識單方面的目標。
(二)忽視幼兒的思維特點。幼兒期思維發展和趨勢是從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發展,抽象邏輯思維尚處于萌芽狀態。幼兒學習數學,主要通過四個階段,即實物操作——語言表達——圖像把握——符號把握,從而建立數學的知識結構。每一次數學活動都必須由具體到抽象、由低級到高級逐步過渡,而且必須經過長期訓練才能達到目標,不是通過一兩次活動就能完成的。然而有的教師不考慮幼兒的思維特點,忽視幼兒的學習規律,甚至過高地估計幼兒的接受能力,其教學效果當然是不會理想的。
(三)數學概念模糊
數學教學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的教學活動,它要求教師準確把握數學概念的屬性,并能用幼兒容易理解的數學語言來表達。這對幼兒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是極為重要的。但是,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概念表述不清和理解錯誤的情況。例如在教中班幼兒按兩個特征進行分類時,先按一個特征分一次,再按另一個特征分一次,活動就結束了。其實,這一活動還應該有一次對同一批物體按兩個特征進行分類的活動環節。
(四)教師的語言不嚴謹
教師的語言表達是否正確、明白、易懂,直接影響著向幼兒傳授知識的效果,影響到幼兒語言和思維的發展。在數學教學中,數學知識本身的特點和幼兒思維的特點決定了幼兒學習和理解數學概念是有困難的。因此,教師的語言表達對幼兒正確理解數學概念及有關知識是相當重要的。然而,有的教師對數學語言的規范性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教學中,語話不作推敲、顛三倒四、前后矛盾等缺乏邏輯性、表達不明確的現象隨處可見。
(五)忽視評價的教育作用
我們這里所說的評價,是指以幼兒為對象,對幼兒活動、幼兒在教育過程中的受益情況和所達到的水平作出價值判斷。教師對幼兒的評價,應該是科學的、合理的評價,是能激發幼兒自信心,保護幼兒的自尊心,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及促進幼兒發展的。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有的教師沒有考慮到幼兒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每個幼兒都希望得到教師的承認和贊許等實際情況,而往往采用統一的標準去要求和評價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
三、引起幼兒學習數學興趣的因素
(一)適合幼兒水平的學習內容。
(二)能引起幼兒積極思維活動的活動形式和方法。
(三)多種多樣的直觀材料、玩具和教學形式的新穎性。
四、常用的幼兒數學教學方法
(一)操作法
操作法是幼兒通過親自動手操作直觀教具,在擺弄物體的過程中進行探索,從而獲得數學經驗、知識和技能的一種學習方法。如運用各種材料(紐扣、信核)進行計數:有各種幾何形狀的塑片(或硬紙片)、積木等比較核認識幾何形體,進行形體的拆拼、分合;親手撥動玩具鐘盤上的長、短針,以獲得關于正點、半點的概念等等。操作法是幼兒學習數學的一種十分重要的基本方法。幼兒期各年齡班兒童的數學教學都應充分地運用這一方法。
操作法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兒童在頭腦中構建初步數學概念的起步,是兒童獲得抽象數學概念的必經之路。它沒有固定的形式和類別。運用操作法應強調幾點:1.明確操作目的。2為幼兒操作活動創設必要的物質條件。3.給予兒童充分的操作時間。4在幼兒動手操作之前,應向幼兒說明操作的目的、要求和具體的操作方法。4.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要觀察兒童的操作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和探索。5.討論操作的結果。6.操作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及不同年齡的兒童提出不同的要求。
(二)游戲法
1.情節性的數學教學游戲。通過游戲的主題和情節,體現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和技能。
2.操作性的數學教學游戲。幼兒通過操作玩具或實物材料,并按照游戲規則進行的一種游戲。
3.運用各種感觀的數學教學游戲。通過不同的感官進行數學學習,發展幼兒對數、形的感知能力。
4.口頭數學教學游戲。對發展幼兒數的抽象能力以及思維的敏捷性的作用較為突出。
5.競賽性數學教學游戲。
6.數學智力游戲。以發展智力為主要任務的運用數學知識進行的游戲。
(三)比較法
比較是思維的一個過程、是對物體之間的某些屬性上建立關系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兒童的思維進行著較復雜的分析和綜合活動,因而,比較又能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烏申斯基說:“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
在運用比較法進行教學是,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首先要組織幼兒進行觀察,使幼兒細致地觀察到物體的數量或形狀特征,在充分觀察基礎上,再進行數或形方面的比較。2.盡量讓幼兒親自動手進行比較。3.在比較的過程中,教師要以啟發性的問題,指導幼兒進行比較、引導幼兒積極地思考。4.在運用重疊、并放、連續等比較形式時應有意識地指導兒童理解對應(配對)的含義并掌握正確進行對應的技能。5.比較形式的選擇應根據教學內容、不同年齡班兒童的具體水平來確定。
(四)啟發探索法
主要通過教師的具有啟發性的提問進行,通過提問來引起幼兒思維的積極探索活動。最大的特點就是激發幼兒的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兒童通過積極的思維,獨立地去探索并獲取新地知識。
(五)講解演示法
這是一種講解與演示相結合地方法,就是邊講解邊演示。
應注意一下幾個問題:
1.必須突出重點。
2.講解時語言要簡練、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和準確。
3.演示直觀教具要真實、美觀、整潔并為幼兒所熟悉的物體,以免用新奇的教具分散幼兒的注意。
(六)歸納法和演繹法
幼兒數學教學的歸納法是指在幼兒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概括出一些簡單的本質特征或規律,以獲得新的數學知識的方法。這是特殊到一般的過程。因此,在幼兒中、后期的數學教學中引導幼兒運用歸納和演繹法進行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兩種促進幼兒初步推理能力的方法。
幼兒園數學教育論文3
1幼兒園數學課學習內容的分解
對于幼兒園數學教育的教學目標,已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有了明確的規定:第一,教授給幼兒數學知識以淺顯基礎為主;第二,將以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作為重要目標;第三,讓幼兒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第四,從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按照以上四點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中的內容進行分析,科學合理開展教學。我們的分析思路是:充分考慮幼兒的在生理上限制的基礎上,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智力發展水平出發,不僅僅是簡單地教授幼兒進行一些數學運算知識,還要讓幼兒熱愛這門學科,培養其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他們具備初步的數學思維能力,為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從培養幼兒思維能力出發,兼備培養幼兒的創造性能力以及面對困難,不服輸的精神,從小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因此,我院各班就具體制定了以下課程體系。
1)圖文并茂,認識數字1到10,并學會用數字表示物體的數目;
2)會比較事物的快慢,對事物的粗細、厚薄、高矮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比較數的大小;
3)能將一些實物數量數出來,并說出總數,能適應不同方式的數數,比如從3數到16、從7數到18等等;
4)掌握簡單的分類方法;
5)會運用序的概念對5個有差別細微的物體排序,以等差數目排序為標準,體驗數的差別。運用序的概念排出10以內的順序關系;
6)對正方形、長方形、梯形、圓形等平面圖形要有一定的認識,知道它們的不同之處;
7)了解早上、中午、晚上的時間觀念;
8)結合日常生活,學習并識別數字,初步理解跟數字既聯系又簡單的概念,比如數量、顏色、距離、重量、方位以及時間。
2幼兒園數學教育的改革
2.1幼兒園數學教育是按照教學目標去開展教育活動的全面發展教育之一
幼兒園數學教育內容的選擇和方法的實施受幼兒園數學教育目標的限制。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相關規定,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是促進幼兒在身體、認知、社會、情感、態度等方面和諧、全面的發展[2]。許多教師長期以來在對幼兒園的數學教育的認識上存在著一定片面性,教師都認為幼兒數學教育只是簡單的傳授知識,學生也是只要學會知識就行了。針對這個現象,幼教教師應加深對幼兒園數學教育目標的認識,在教學中全面把握教學目標,從小培養孩子學習知識的能力,我們需要培養的是知道如何去學習的學生,這才是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真正價值。從培養學生的認知發展、情感態度、智力技能出發,幼兒在所處的社會生活環境中,通過很多事物能感受到許多與數學相關的知識,加深了對數學的認識,幼教老師的教學應當來源于生活,同時又能反映生活。培養幼兒全面發展的前提條件之一是對幼兒進行科學的數學教育,與此同時幼兒數學教育滿足了兒童生活上的需要,也滿足他們認識事物的要求。幼兒園數學教育應當從幼兒不同階段的發展水平和特點出發,在結合教育內容的同時,明確幼兒發展目標,使各教育活動圍繞實現目標開展下去,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從而提高幼兒園數學教育的質量。
2.2創新教學方式,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
傳統的教學方式在思想上比較保守單調。表現在課堂中,習慣從幼兒認識事物是從具體到抽象出發,單一地強調了數學教育的直觀性,在教學活動中重點采用教具進行演示,由此引入數學概念,主觀的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幼兒身上。比如說,單以鉛筆和水果為教具,教師就上完一節課。下課以后教師也發現這種教學方式的效果不太理想,并沒有達到教學目標任務。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主要是因為,傳統的教學方式陳舊保守,單調枯燥,造成課堂氣氛沉悶,沒有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活動,是不可能激發幼兒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只有打破這種傳統保守的教學模式,才能提供我們的教學質量。不但要在課堂之中為幼兒講授數學知識,而且要讓學生知道數學在生活中的適用性。比如說,讓小朋友回家后,去數一數家里有幾個人;還有在自己家里桌子有幾個位置,放了幾張椅子等,在生活中去教育孩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以傳統教學中的實物教學法為主和以采取情境設置法為輔。教師設置適宜的場景,比如說“喜洋洋和灰太狼”,在這樣的情境下,讓小朋友為喜洋洋和灰太狼準備衣服,城堡等等。用小朋友生活中所熟悉的故事來設置場景,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只要情境設置的合適,不但鞏固幼兒所學習的數學知識,還為將來幼兒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地基礎。
2.3關注幼兒個性,實施差異教學
每個幼兒作為一個單獨的個體,在環境與資質上各有差異,從而導致其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上存在著區別,因此幼兒的數學教育要注重關注幼兒的個體性發展。每個幼兒在教師眼中都是一樣的,平等的,促進所有的幼兒健康發展,是幼兒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但是在實際上,大多數的幼教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只看到了幼兒教育的一般性,沒有看到幼兒教育的特殊性,特別體現在忽視兒童的個體差異上,采取傳統教學方式,沒有分層次地去對待每一個都個性不同的幼兒。我們創新一種新的教學方式,以各個學生的不同情況為參考依據,實施差異教學。實施差異教學讓每個孩子的智能都各具特色。教師應在多角度地觀察和接納學生的過程中,去重視幼兒具有的多元智能,并從不同角度對學生作出不同層次的評價,客觀充分尊重幼兒存在的個別差異。幼兒園數學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幼兒的思維發展和一般發展都備受關注,包括重視動作、技能、情感、態度和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從個體上來講,幼兒的思維發展和一般發展之間又是存在差異性和特殊性的。因此,探索多樣性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活動顯得尤為重要。
3探究式的教學策略提升數學能力
3.1開展情境教學,利用適宜的問題生成一個個情景
這樣是運用最少的時間激發幼兒的學習欲望,主動的以較好的狀態投入教學過程中去。以教材為基礎,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創設恰當的學習情境,如故事、謎語、游戲、圖畫等,讓幼兒觸景生情,有所思,有所問[3]。在情景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幼兒為輔,兩者有機結合開展教學活動。促使幼兒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高效完成教學任務。小班數學活動《認知數字5》的教學目標是感知數字5的實際意義。我們可以利用5個人、5張椅子、五個碗等圖片創設一個溫馨的家庭。讓幼兒以自己的家為具體情景,在介紹自己的家人、自己家里的布置的時候感知數字5的實際意義。找一個合宜的時間,引導幼兒想一想自己周圍的事物哪些東西也有5個?從游戲中活躍氣氛,幼兒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到學習數學的興趣。
3.2自主探究教學方式
為幼兒解決一些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是整個探究教學的中心環節。如何自主探究教學方式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3.2.1對傳統教學內容輸入新鮮的血液
使幼兒了解到數學的適用性,讓幼兒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在教材上增加以鐘表與時間、旅行線路、價格與購物、生活用品的面積、體積等為內容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活動。另外,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所有數學活動中的核心部分。解決問題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之后的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通過問題解決,使幼兒體驗到數學實用價值。在大班數學活動《認識人民幣》一課中,我們創設了小商店這樣一個情境,提供了玩具汽車、各類學具、故事書等作為商品,并分別標上1元、2元、5元不等的價格。為每位幼兒準備了1元、2元、5元的錢幣,引導幼兒學習加法:花5元錢買商品,你可以怎樣買?每樣商品的價格分別是多少?這樣的問題會讓幼兒采用嘗試的策略,通過實際操作,發現不同的組合方式,如:1+1+1+1+1+1=1+1+1+2=5、1+2+2=5。幼兒在提問、思考、討論和探索中成功地解決問題,使他們獲得自信,培養了他們的探究積極性。
3.2.2提供適宜的探究材料
幼兒總是通過動手觸摸等手段來達到滿足好奇心的目的。探究型幼兒數學教育活動需要適宜的材料。為此,我們要注重選擇能引發幼兒興趣的具有多方面聯系的材料,以便幼兒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探究,親歷探究過程并發現規律。大班數學活動《學習測量》的教學目標是學習目測和自然測量的方法,初步感知同樣的距離,使用的測量工具不同,測量的數量也不同,訓練思維的相對性。我們為幼兒提供了長短不一的繩子、玩具棒、竹竿、直尺、三角尺等工具讓幼兒自選,自定測量對象:課桌、門、窗、柜子、小朋友的身高等,將測量結果以表格的形式進行記錄。通過分析比較,最終獲得結論。
3.2.3多樣化的探究方法
我們將探究式教學方法歸納為ABC三種形式:A.問題—操作—發現、結論。B.問題—猜想—論證—結論—評估與交流。C.提供舊知—聯想遷移—驗證結論。我們以大班數學活動《交集分類》為例,在此活動中,我們采用了探究式教學方法A。由于“交集分類”是很抽象的概念,學習重點在于理解兩個集合相交部分的含義。我們從男孩女孩最喜歡的玩具作為載體,請幼兒分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玩具圖片放入兩個不同顏色的圓圈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發現,男孩女孩會有一些共同喜歡的玩具,如何為這些共有的玩具造一個新家,而這個新家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既是男孩喜歡的玩具的家,又是女孩喜歡的玩具的家。
3.3加強交流,深入反思
數學教學中的交流,包括師生交流、生生交流以及有學生與社會之間的交流。第一,將小朋友分成若干小組,進行小組交流。在小組交流過程中,教師問:你如何評價他人的探究成果?這樣的問題方式,不但豐富教師開展幼兒活動的經驗,加深對教學活動中存在問題的理解,而且促進了幼兒學會欣賞、接納他人,形成健全的人格。第二,自我反思。幼兒可對自己的探究過程進行思考:我是如何進行探究的?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有哪些收獲和體會?還有哪些疑惑?通過這樣的反省,有利于幼兒深刻認識自己所經歷的各個過程和步驟,提高以后再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4.結語
總而言之,在幼兒園數學教育教學中,所采用的探究式教學方式,著重培養幼兒的推理和解題的能力,并不是單純讓幼兒獲得一道題的正確答案。對幼兒用多種方法證明他們的答案、思考過程以及推測的結果的這種行為進行鼓勵,樹立幼兒獨立思考的信心,從而培養幼兒的綜合思維能力,有效解決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提高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
幼兒園數學教育初探論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為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數學教育初探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數學教育初探論文1
摘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文化知識的需求日益增加,幼兒教育也從原來簡單的認數識字發展到一個更深的領域。特別是幼兒的數學教育,它是一個抽象性很強的學科,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幼兒年齡小,并不能完全理解,只能依靠教師反反復復的講解,強硬地灌輸到孩子們的潛意識當中去,而不會靈活運用到實踐當中。
針對以上情況,我們要通過改變傳統教材,通過講故事、玩游戲,讓孩子在玩中學習,通過動手動腦的操作課讓孩子學會自己學習來增加幼兒數學教育的趣味性,讓孩子自己真正地喜歡數學。
關鍵詞:幼兒教學;數學教育;趣味數學
幼兒老師只要從心出發,結合學生的自身實際情況,因材施教,運用正確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會自覺學習從中體會到無窮的樂趣。
一、注重幼兒素質的全面提高
《綱要》中明確提出了數學教育的四個方面的目標:教幼兒掌握一些初淺的數學知識;培養幼兒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幼兒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要通過數學教育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求知欲,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訓練幼兒做事認真、細致,具有主動性、條理性、堅持性和創造性,教育幼兒勇于克服困難,培養幼兒學習的毅力和自信心,為幼兒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時,要把這些目標滲透到教學活動中,多從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習興趣及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幾方面考慮,既讓幼兒學到知識,又促進其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論幼兒園社會教育與數學教育的融合論文
社會教育活動是幼兒園五大領域教育中的一部分,幼兒園各領域的教育活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的,在社會教育中貫徹數學教育,在數學教育中蘊涵社會教育,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更好地實現社會教育的目的,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200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正式提出將“社會”作為幼兒園教育內容的五大領域之一,并明確了“社會”范疇的教育目標以及指導要點。社會領域課程是以培養幼兒的社會情感、態度、價值觀與行為品質,促進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發展為目的,是幼兒園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時,《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園社會教育主要是發展幼兒的人際交往與社會適應。在幼兒社會教育的過程中,很多的時候離不開用數學經驗解決現實問題,數學的學習是為人的社會交往服務的。
一、數學與社會
(1)數學來源社會。數學產生于人類的實際需要,在社會發展中不斷完善。數學是一切社會科學的基礎,是人類認識社會的工具。數學是社會國際化的工具,用規定的社會語言符號來表示,達到社會通用的效果。數學是一種思維工具,是人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工具。數學來源于現實社會,又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地發揮其特有的優勢和作用。幼兒生活的周圍環境充滿了數、量、形的有關知識和內容,利用日常生活進行數學教育,可以使幼兒在既輕松又自然的情況下獲得簡單的數學知識,引發對數學的興趣。從《指南》中的指導性的論述中得知,社會生活包含著數學,空間的形成、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生活問題的解決,離不開數學的指導,數學教育與社會生活是不可分開的,也是人類交往的需要。數學教育離開社會生活,將失去其應有的.價值作用。
幼兒園教育中數學教育思考論文
[摘要]
幼兒園的數學教育側重于從生活中引導幼兒發現和思考數學的來源,利用生活的現象來構建幼兒基本的數學思維。鑒于幼兒認知和思維的差異性,在實際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轉換傳統的教育思維,利用數學集體教學生活化、日常生活中數學教育、區域數學操作材料生活化等多種教學方法和模式,激發幼兒參與數學學習的興趣。在本文中,我基于當前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現狀,結合自身對幼兒數學教育的思考與實踐,談談如何有效促進數學教育的生活化來幫助幼兒構建良好的數學思維與模式。
[關鍵詞]
數學教育;數學思維;生活化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現代教育的理念側重于引導和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思維與體系。而數學是一門集邏輯和系統為一體的學科。所以幼兒教師要引導孩子在生活中發現有趣的數學,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充分開動腦筋,手腦并用地思考實踐,并在此過程中體會數學學習活動的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切實、有效地培養幼兒良好的數學思維。
一、數學教育生活化的行動
(一)開展生活化的數學集中學習活動
集中學習活動是幼兒數學認知順序性和系統性的保證,數學集中學習活動的生活化既發揮了集體教學的系統性作用,也符合幼兒數學認知的方式與特點。
1.數學認知集中學習情境的生活化
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是實現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前提。現在許多幼兒園教師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過于表面化、形式化,如10以內分解與組合僅讓幼兒拿著假錢幣進行換算,忽視幼兒的體驗。其實可以創設超市的情境,讓幼兒扮演超市里不同角色,通過體驗的方式真正參與到活動中,并促使幼兒通過解決生活情境中的數學問題,提煉和感知其中的數學知識。
對幼兒園數學教育的認識論文
促進兒童的發展,應當是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但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幼兒園的數學教育,比較突出地存在著重知識、輕發展的傾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對幼兒園數學教育的認識論文,歡迎閱讀。
一、幼兒園數學教育的新價值
對幼兒開展數學教育有兩方面的價值:一是思維訓練的價值,由于數學是抽象的過程,學習數學實質上就是學習思維,特別是抽象邏輯思維的方法;另一方面,數學教育能夠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它的關鍵在于讓幼兒親歷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真實地與物體打交道,獲得真實的認識和體驗;“解決問題不再是解答簡單的應用題。數學正在成為孩子自我鍛煉成長的工具,因為他需要這些工具。它們的意義直接來自于應用中的經驗。”
二、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活動目標單一。《幼兒園教育綱要》中關于數學教育,明確地提出了四個方面的目標。然而,我們接觸到的一些教學活動計劃,只提出有關學習數學知識單方面的目標。
(二)忽視幼兒的思維特點。幼兒期思維發展和趨勢是從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發展,抽象邏輯思維尚處于萌芽狀態。幼兒學習數學,主要通過四個階段,即實物操作——語言表達——圖像把握——符號把握,從而建立數學的知識結構。每一次數學活動都必須由具體到抽象、由低級到高級逐步過渡,而且必須經過長期訓練才能達到目標,不是通過一兩次活動就能完成的。然而有的教師不考慮幼兒的思維特點,忽視幼兒的學習規律,甚至過高地估計幼兒的接受能力,其教學效果當然是不會理想的。
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設計問題與對策論文
摘要:數學教學活動是開發智力、促進思維發展的重要學科,在幼兒園教學實踐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立足幼兒園教學實踐,以數學教學為研究對象,探索其存在的問題及切實可行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數學教學;問題;策略
幼兒園是我國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完善幼兒身心健康的基礎性保障,是集中進行幼兒保育和教育的場所。幼兒園的主要任務是更好地解除家庭在培養兒童過程中受時間、空間、環境的制約。由于不同年齡段幼兒對世界的認知不同,其教學方式也因人而異。隨著國民綜合水平不斷提升,對幼兒教育的要求相繼提升。幼兒園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學活動,以教師為主體,引導幼兒參與學習實踐。幼兒園數學教學過程中注重邏輯思維培養和智力發育同期開發,對教師來說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及家長意識不斷提升,人們越來越重視幼兒綜合能力培養。目前,幼兒數學教學過程中對教師綜合能力要求較高,需要針對其存在的問題有效完善,才能進一步提高幼兒教學整體水平。
一、幼兒園數學教學實踐存在的問題
教育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教育是國家大計,數百年來,教育作為人類社會繼承發揚的關鍵環節,是國家進步發展的推動力量。文化作為軟實力,在國際競爭中的作用越發明顯,意味著教育作用越來越重要。幼兒園作為特殊教學階段,是培養人才的搖籃,因此幼兒園教學必須上升到一定高度,嚴格按照相關政策要求貫徹落實,才能不斷提高幼兒教學事業的發展速度。但是,由于受教師綜合能力、教學設計、教學內容等方面的影響,導致教學實踐中依然存在以下常見問題:
幼兒園數學教育生活化分析的論文
[摘要]幼兒園的數學教育側重于從生活中引導幼兒發現和思考數學的來源,利用生活的現象來構建幼兒基本的數學思維。鑒于幼兒認知和思維的差異性,在實際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轉換傳統的教育思維,利用數學集體教學生活化、日常生活中數學教育、區域數學操作材料生活化等多種教學方法和模式,激發幼兒參與數學學習的興趣。在本文中,筆者基于當前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現狀,結合自身對幼兒數學教育的思考與實踐,談談如何有效促進數學教育的生活化來幫助幼兒構建良好的數學思維與模式。
[關鍵詞]數學教育;數學思維;生活化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現代教育的理念側重于引導和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思維與體系。而數學是一門集邏輯和系統為一體的學科。所以幼兒教師要引導孩子在生活中發現有趣的數學,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充分開動腦筋,手腦并用地思考實踐,并在此過程中體會數學學習活動的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切實、有效地培養幼兒的數學思維。
一、數學教育生活化的行動
(一)開展生活化的數學集中學習活動。集中學習活動是幼兒數學認知順序性和系統性的保證,數學集中學習活動的生活化既發揮了集體教學的系統性作用,也符合幼兒數學認知的方式與特點。1.數學認知集中學習情境的生活化。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是實現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前提。現在許多幼兒園教師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過于表面化、形式化,如10以內分解與組合僅讓幼兒拿著假錢幣進行換算,忽視幼兒的體驗。其實,教師可以創設超市的情境,讓幼兒扮演超市里不同角色,通過體驗的方式真正參與到活動中,并促使幼兒通過解決生活情境中的數學問題,提煉和感知其中的數學知識。2.數學集體教學素材的生活化。一方面,如何從生活中選擇幼兒熟悉的、感興趣的,而且能正確反映數學內容的活動素材是數學集體教學活動需思考的核心問題,即保證集體教學活動使用的素材來源于生活。如講解圖形,教師可以準備幼兒常使用的玩具形狀;講解序數,可以借助幼兒自己所在的班級樓層或家的樓層。另一方面,活動素材的呈現方式也會影響素材在生活化教學中的作用。如關于數字,既可以是樓層的數字,也可以是紅綠燈呈現的數字,但樓層的數字在7以上可能會坐電梯錯過,而看紅綠燈的秒數是大多數幼兒具備的體驗,教師只需借助幼兒熟悉的活動素材,幫助幼兒提煉數學概念,順勢而為,幼兒會明白真實生活中數學的實用性和趣味性。3.數學集中學習運用的生活化。在數學認知活動中,要創設與幼兒生活環境、生活經驗相結合的,又富有童真童趣的情景。如活動《認識掛歷》,指導幼兒為自己設計合理的一周活動安排表,了解周一幼兒園要升旗、周二要參加建構室的活動、周三要參加生活體驗館的活動、周末要和爸媽一起參觀連城的培田古民居等,教育幼兒珍惜時間,做時間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