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論文
教育學術論文是以教育為研究對象的理論文章。教育論文是學術論文的一種。撰寫教育論文,積極參與教育研討活動,交流經驗,不僅有助于先進的教學思想的傳播,新的教學方法的推廣和普及。教育論文的研究成果,可供教育界同仁分享、借鑒,共同探討,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而且也有助于教育工作者自身教育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的提高。教育學術論文是學術論文的一種。
幼兒教師教育論文1
摘 要:幼兒教師職業活動對象及工作性質決定了她需要具有與其他類型教師不同的教育技能,提高幼師教育技能,對促進幼兒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幼兒教師;教育技能
幼兒教師是幼兒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質幼兒教育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創造者。而幼兒教師的教育技能又被認為是教師職業能力的突出特色,也是最基本的專業能力。
教師的教育技能決定著教育的質量,在深化幼兒教育改革的實踐中,對幼兒教師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
一、教育技能考核的內容
從社會發展對幼教師資的新要求出發,考慮個體素質的多元化發展和自我完善,結合教育技能自身的性質特點,幼師教育技能分為一般教育技能、基本教育技能和綜合教育技能三個方面。
一般教育技能是指教師指導幼兒活動所必備的彈、唱、跳、畫、說、寫、算、操練、觀察、護理和制作能力等。
基本教育技能是指教育活動實施階段教師行為的基本要素,包括活動的導入技能、講解技能、提問技能、強化技能、銜接技能、媒體運用技能和結束技能等。
綜合教育技能是協調運用各種基本技能的教育行為,包括教育活動的整體設計技能、教育活動的組織管理技能、溝通與應變技能、分析與評價技能、家長工作與人際交往技能、改革創新能力等。
二、教育技能考核的原則
1.統一性和靈活性相結合。根據學生的天賦差異和個性特點,把技能分為必考技能和選考技能兩類。必考技能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要全部考核;選考技能由學生根據課程設置和自己的愛好,任意從中選擇三項。另外,參加考核者從入校的第二學期起,就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報考核項目,參與每學年下學期的考核。在畢業前夕必須累計通過規定數量的技能考核內容,方能畢業。
2.系統性和多樣性相結合。為保證基本功考核要求的分類落實,我校基本上遵循了按年級、分階段、分類別層層考核,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系統性原則。
三、教育技能訓練的策略
教育技能需要反復訓練才能獲得,考核只是手段,訓練提高才是目的。因此我們更注重訓練的過程。
1.明確訓練目標。組織具有相應特長的教師著重研究教育技能的分類,制定各項技能的達標水準和考核方式,編寫出技能訓練大綱和教材,對每一技能的含義、目的、類型及運用要求做出明確的界定和分析,使學生有明確的訓練目標。
2.局部練習和整體練習有機結合。每個單項技能又是由若干要素(如類型、方法、技巧等)構成的,我們采取對各要素進行局部練習,再結合進行整體訓練的方式。例如:將提問訓練程度設計為:首先,訓練提問的數量,即單位時間內提問的個數及其分布;其次,練習提問的流暢度,即把握提問的節奏、時機和自然度;然后,訓練提問的技巧,即如何設問誘發幼兒觀察、回憶、比較、判斷、分析、理解、綜合、應用和評價;最后,整體練習,即結合幼兒園某個具體教材,設計并演示教學提問片段,考察該項技能運用的科學性。
3.感知、模擬、反饋訓練相融合。首先,提供音像示范或現場示范讓學生觀摩,開闊學生的視野,對促進學生獲取新的教育思想、創造新的教育方法很有幫助。其次,鼓勵學生結合教材,針對某項技能的應用,進行活動片斷設計,并進入特定情景進行模擬演示,體驗教師角色,掌握教育技能。再次,利用音像反饋,使學生通過音像記錄直接、清晰地觀察體驗自己的教育行為,然后進行討論反饋,提高學生的自我分析能力和交流能力。
4.專項技能訓練與相關課程相配合。學生高質量地掌握各層次的教育技能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學校設置的各類必修課程既要各司其職,又要協同配合,其中,文化基礎課程和藝術課程是一般教育技能訓練的基礎,專業課程是綜合教育技能訓練的基礎。強調各科教學必須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確定每學年、每學期和每單元技能訓練的重點及要求,加強課內的教學指導,同時又注重與選修課、課外活動和教育實踐密切配合,統籌安排,以保證訓練的高效率。
5.模擬訓練與下園實踐相結合。一般教育技能和基本教育技能的訓練,多采用模擬訓練的方式進行,讓學生通過扮演“教師”角色,把自己對某項技能的理解用行動表現出來。
結語
教師的教育技能是提高教學活動效率和效果的重要動因之一,要促進幼兒教師教育技能的提高,除了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和方法,還需要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才能為幼兒教師教育技能的提高提供更行之有效的方法。
幼兒教師教育論文2
關鍵詞:幼兒教師;專業化;職前教育;入職教育;職后教育
一、完善幼兒教師的職前教育
加大對幼兒師資職前教育課程的改革力度,體現出幼兒教師職業的專業化特征,不僅要拓展普通文化知識教育,還應增加教育見習和實習時間,為學生提供大量觀察幼兒、觀摩教育活動,以及調查研究、改革實驗、社會咨詢、組織幼兒園教育活動等教育實踐的機會。使課程既利于學生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又能提高實際工作能力,為幼兒教師專業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改革幼兒教師的在職培訓方式
1.以教師主動學習為基點的參與式培訓
參與式培訓方式不同于以往的聽講和觀摩式培訓,它要求培訓者和學習者共同承擔學習任務,共同承擔責任,在整個培訓過程中更加強調培訓者的學而不是教;它以小組研討為主要形式,為每位培訓者提供較多機會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它以每個參與者原有的經驗價值為基礎,并以這些經驗為依托,引導他們進行理論的概括和提高;更重要的是以實踐為核心,培訓者不僅要聽教師說,更要看教師做;不僅要給教師講道理,更要給教師支出可供選擇的、解決實際問題的“高招”。
2.立足園本培訓
幼兒教師的培訓必須立足園本培訓,變無效的在職培訓為以幼兒教師為主體的有效培訓。除正規在職教育外,幼兒教師外出觀摩學習、聽專家講座、參加培訓班等都是專業成長必要的途徑,但這些都是一種短期行為。有時候,一期培訓要花費幾天時間,容易造成將一個完整的教育理念理解得支離破碎,甚至偏離其原有的軌道。而有的地區在職培訓缺乏成效,普遍的問題是目標模糊,采用單向灌輸,理論與實踐脫節,無視教師的主體作用,內容重復,缺乏新意和針對性,不能滿足各層次幼兒教師對繼續教育的個性化需求。園本培訓能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是一種已被實踐證明的有效的幼兒教師在職培訓方式。
3.合理利用現代化培訓技術
促進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對于幼兒教師專業培養,無論我們是立足園本培訓或是采用什么樣的培訓方式,都必須引入現代化的培訓技術。例如,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教師工作中廣泛運用的微格法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現代化教育技術,在我國上海等地施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該技術采用攝錄系統全面記錄受訓者在某時間內教育行為的全部細節,然后由教育專家與受訓者一起邊看錄像邊分析成敗得失,找出癥結所在并討論改進方案,而后再進行實錄與再分析,直到符合行為標準為止。這一現代化的教育培訓技術有效地調動了受訓者視覺、聽覺與大腦的綜合活動,具有直觀、貼切、針對性強、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反饋及時等優點,對于教師教育行為、能力的提高相當有效,應當在師資培訓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加快建立職前教育、入職教育、職后教育相互銜接的體系
需加快建立職前教育、入職教育、職后教育相互銜接的發展性教育專業成長體系的步伐,著重對幼兒教師職前教育與繼續教育課程的銜接進行認真研究。我國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脫節,其主要原因是我國的師范教育具有終結式學歷教育特征,是一種職前預備育。與在職教育雙軌并行、互不相通。此做法已經被證明不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建議有關方面加快改進幼兒師資培訓體系,組織有關人員對各級各類的幼兒教師職前培訓課程與職后繼續教育課程的銜接進行認真研究,使之一體化。即強調師范院校、普通高等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幼師培訓課程要與教師日后發展相聯系。這樣建立起職前教育、入職教育、職后教育相互銜接的發展性教師專業成長體系,為在職幼兒教師創造學歷提升和在職培訓等接受終生教育服務的機會,促進幼兒教師全面協調地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提高我國幼兒師資素質的研究課題組.提高幼兒教師素質的研究與探索[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12.
幼兒教師教育論文3
幼兒教師應從幼兒時期抓起,對幼兒進行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充分開發幼兒的潛力,以培養能擔當興國重任的創造型人才,實施學前創造教育對教師的要求。
一、創造性教育要求幼兒教師具有的能力
(一)科學研究的能力社會對幼教質量的要求日益提高,要加快提高質量的進程,只有靠科學研究,形成科研促教學、教學促科研的良性循環,才能實現幼教質量的迅速提高。
(二)現代教學技術的應用能力目前幼兒園教學正在打破口耳相傳的傳統,投影機、電腦和多媒體已經在幼兒園廣泛運用。 這些設備的使用既可以在教學領域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又可以使幼兒獲得生動形象的多元信息,使教學達到多、快、好、省的效果。
(三)心理指導的能力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實施個性化教育,使教育內容和方法適應幼兒的發展水平和心理需要,這就要求教師具備敏感地發現幼兒需要的能力與準確地觀察評價幼兒發展水平及存在問題的能力。
(四)創新能力教師起的是模范帶頭的作用,所以,教師應千方百計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形成創造性的人格特征,使自己成為創造型教師。
二、實現三個轉變由知識“傳遞型”向知識“創新型”轉變,由“一次性”學習向“終身化”學習轉變,由“教書匠”向“教育家”轉變。
三、做到三點要求第一,不斷學習,接受新知識、新觀點、新方法,博學多才,從不滿足,不自我封閉,不拘泥于前人的理論觀點,敢于質疑,想前人未想之事,做前人未做之事。凡事不僅知道是什么,更應探究為什么,真正做到學高為師。第二,具有創造性的操作能力,應在寫作、閱讀、聽說、計算、獲取信息、處理問題、實踐動手等方面加強研究,進行創新,從而給幼兒起到示范作用。第三,具有創造性人格或創新精神。 教師的創造性人格特征表現為:永不滿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懷疑、善質疑的問題意識,不迷信權威,不怕困難和挫折,勤奮刻苦鉆,強烈的事業心、進取心,實事求是、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超凡脫俗的非從眾心理,做事有恒心和毅力。 教師具備了這樣的素質,滲透在教學過程中,將對幼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四、遵循五個原則
(一)知識與能力并舉,能力為本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知識的傳授和落實,更要加強能力的培養,教給學生學習、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探索性原則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欲,及時發現并積極保護幼兒的創新意識,引導幼兒對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討;鼓勵幼兒提出問題,問題往往是創造研究的起點;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培養幼兒自學研究的能力。
(三)個性化原則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幼兒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每個人的興趣、愛好、智力、意志品質、知識水平、能力高低、創造個性、認知風格等各不相同, 教師應善于發現每個幼兒的閃光點,引導其發展,尊重幼兒的主體人格,給他們提供創新思維、創新才能發展的條件,科學塑造幼兒獨特的個性人格。
(四)動態化原則要求教師用唯物辯證的方法,將靜與動結合起來,教育幼兒用靜態的知識分析動態的問題。 一方面教師對幼兒做動態分析,另一方面對幼兒所學的內容做動態分析,樹立動態觀念,不斷更新知識,研究新情況,采用新方法,解決新問題,培養幼兒求異、求新的思維。
(五)實踐性原則在教學中, 教師應在講授理論的過程中,增強實踐的力度,引導幼兒動腦又動手,走出課堂,參加興趣小組、高科技實驗、參觀調查、模擬法庭、小小制作展示、辯論會、演講會,培養幼兒觀察問題、處理信息、獲得新知識、明辨是非和靈活應變抵御腐蝕的能力,以便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總之,創新教育正全方位地向當前的幼兒教育提出新的挑戰,培養和提高教師的創新素質勢在必行!
幼兒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再思考論文(精選6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再思考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再思考論文 篇1
美國著名教育專家琳蓮·凱茨認為:“對于幼兒教師來說,必須重視建立道德規范的原因在于,幼教工作人員的權力、地位相對于服務對象更大。幼兒園教師服務的對象是一群稚嫩的幼兒。
幼兒幾乎無力改變或修正教師的行為,除非教師覺察并修正自身的不良行為。”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幼兒教師擁有比其他教育階段教師更大的權力,因此,幼兒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也自然而然顯得更為重要。
筆者結合目前幼兒教師職業道德現狀,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目前幼兒教師職業道德方面存在的問題
1.缺乏事業心和敬業精神
葉瀾教授在《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一書中,把教師分為三個層次。一是“生存型”,主要是從生計出發,站在功利的角度,以被動和消極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職業,他們從事這一職業大多是出于無奈,因而感到困惑和痛苦。二是“享受型”,主要是從興趣出發,站在非功利的角度,抱著對教育事業和學生的熱愛來對待自己的職業,他們從事這一職業是因為自己喜歡,因而感到快樂和幸福。三是“發展型”,這是教師職業生活的理想境界,他們是正在創造和享受職業幸福的教師。顯然,第三個層次應是廣大幼兒教師努力追求的目標。顧明遠、檀傳寶主編的《2004:中國教育發展報告——變革中的教師與教師教育》一書中提到,目前我國有63.4%的學校和46.8%的教師認為,教師職業道德方面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事業心、進取意識薄弱,缺乏為教育事業獻身的精神,表現為懶于看書學習,工作得過且過,不認真遵守勞動紀律等。幼兒教師職業道德問題自然也包含其中。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教師如何撰寫教育論文》
作為一名耕耘在幼教第一線11載的普通老師,有的更多的是教育教學經驗,這些教學經驗無疑成為了我撰寫論文肥沃的土壤,憑借這些教育經驗,我不斷的提升和凝練,嘗試著寫各種各樣的論文,這些論文都離不開實踐。然而當一篇論文寫完了以后,我常常被自己寫的論文的固有模式限制,一篇論文雖然會反復的修改,但是修改的更多的往往是一些細節和一些詞句是否有矛盾,對于自己論文中真正存在的一些實質性問題把握不到位,這樣導致了一個嚴重的后果就是我的論文有量無質,如何能夠撰寫出一篇有質,含金量比較高的論文呢,我想修改是關鍵。今天有幸閱讀了《教師如何寫教育論文》一書,對第108頁“修改定稿”篇有了很深的理解。
“文章不厭百回改,一詩千改心始安”,正如魯迅先生說的“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修改是論文寫作的重要環節,而我在寫論文的時候缺乏的就是修改的環節,或者說是自己根本不知道如何修改,一篇論文完成了以后,只會修改一些詞句,不能很好的抓住論文的核心問題修改。
其實修改的方式有很多,修改的時候正確把握論文的結構是關鍵,那么如何修改論文的結構呢,通過學習,我得出三個方面的結論。
第一,層次是否清楚,思路是否通暢。一般可以先從大小標題之間的關系來看文章的思路和層次。如果論文不設小標題,則必須從內容去判斷。例如,文章在內容上是否符合“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聯系;全文的布局、層次和段落的'安排是否有條理;層次的脈絡是否分明、順暢;各段的分論點是否明確、協調;對雜亂無章的闡述要疏理通順;刪去重復和矛盾的地方,補上缺少的部分,達到全文意思上連貫通暢。
幼兒教師師德教育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師德教育更是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如何抓好師德建設工作是每所學校致力解決的一項重要課題,如何更好地對學前教育的學生進行師德教育,更是每個一線教師不容推卸的歷史責任。幼兒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修養、文化修養、身心修養,成為語言規范健康、舉止文明禮貌、作風正派、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的楷模。幼兒教師還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化水平,保證每個幼兒受到公平教育的權利,促進每個幼兒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論文關鍵詞:幼兒教師;師德;教育
中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唐代文學家韓愈的《師說》一文中,指出教師的三大任務是“傳道、授業、解惑”;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 ”這些論述都體現了對教師職業道德作用的重視。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師德教育,把師德教育放在學校德育工作的首位。
教師的行為規范是教師個人道德情操的反映,是教師師德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形勢下,幼教改革的新要求以及新型教師的自身要求都對幼兒教師的職業道德行為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幼兒教師不僅要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熱愛幼兒,勤于學習新知識,了解新信息,還要不斷更新理念、增強能力且具有高度責任感。幼兒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修養、文化修養、身心修養,成為語言規范健康、舉止文明禮貌、作風正派、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的楷模。幼兒教師還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化水平,保證每個幼兒受到公平教育的權利,促進每個幼兒身心健康全面發展。作為培養幼兒教師航母的幼兒專科學校,必須有一支思想政治素質高和業務素質強的教師隊伍。而師德教育更是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如何抓好師德建設工作是每所學校致力解決的一項重要課題, 如何更好地對學前教育的學生進行師德教育, 更是每個一線教師不容推卸的歷史責任。 多年的歷史、政治教學實踐,讓我在這方面有了一些體會。
教育碩士論文:幼兒教師在職培訓的制度和途徑創新研討
國家中長期教育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第三章指出:學前教育對幼兒習慣養成、智力開發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堅持科學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兒快樂健康成長。
積極發展學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學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學前兩年教育,有條件的地區普及學前三年教育。重視03歲嬰幼兒教育。
要實現以上的戰略目標和發展任務,提高幼兒園教師的職業素養是基本前提。眾所周知,幼兒教師在其專業成長的過程中,在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精神等多個層面上與中小學教師的專業成長有所區別。除了加強幼兒師資的職前培養外,更要重視現有幼兒園教師的在職教育培訓工作。因此,探討幼兒教師在入職后的教育培訓I顯得尤為迫切。
1993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十一條明確規定:取得幼兒園教師資格,應當具備幼兒師范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盡管國家一直采取各種政策來促進幼兒園教師的學歷提升,包括中等師范學校招生的變革,開始招收五年制的高職大專學歷,但仍然在短期內難以改變幼兒園師資學歷水平不高的事實。在這樣的教育現實中,我們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幼兒園也在積極地采取各種措施來提高幼兒園教師的師資水平,通過多種方式的在職教育培訓,有計劃的針對現有的師資進行逐步提高。在多重政策的影響下,幼兒園在職教育培訓l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幼兒教師在職教育培訓存在的問題
幼兒教師學前教育的論文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職業能力和制約這種能力的因素,如何走出困境,培養適合時代需求的幼兒教師,就需要不斷深化教育改革,探索新的培養模式與發展路徑,尋求適合時代需求的教育教學模式。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教師學前教育論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影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
幼師不僅在幼兒園擔任多學科的教育工作,還要擔負多種園內角色和職責,然而幼師尚有專業理論與技能不扎實,教學實踐能力欠缺等問題,這與當前學前教育專業,尤其是通過中考入學的五年制學生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是分不開的。
一是在學生來源上,先天不足。主要表現兩個方面,第一,生源不合理。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音樂素質要求大大不同于音樂專業的要求,許多考生只需經過文化課考試就能升入大學,無需經過專業測試和面試,使很多不具備學前教育基本素質的學生進入到專業領域。他們之前沒有經過任何訓練,音樂基礎差,為學生技能的培養帶來很大的難度。第二,生源減少。由于高校擴招,使更多的學生都以進入高中和大學為第一志愿,學歷較低的幼兒師范吸引力自然下降。另外,國家雖然規定幼師享有與中小學教師同等的待遇,但各地在落實過程中仍有不同。因此,學前教育專業生源大量流失,招進來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升學無望的學生。加之生源減少,學校不斷降低標準,使招進來的學生整體素質不高,在源頭上影響了幼教事業的發展。
二是在教師配備上,隊伍缺乏。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在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方面還不能很好地適應當前學前教育專業,專業性較差。比如音樂聲樂專業教師可以擔任樂理視唱練耳課,打擊樂專業的教師可以擔任合唱指揮課,鋼琴課教師可以擔任音樂欣賞課,使教師變成全能型,針對性培養不強。目前,一些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主要來源于藝術專業、學前教育專業的本科生,他們中學術性人才多,理論知識豐富,實踐能力相對較弱,沒有幼兒園實踐經驗,甚至到幼兒園調研的次數都很少。因此,也很難站在培養幼兒園教師的角度來思考和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在他們承擔的教學實踐中,仍按照培養音樂、舞蹈等專業人才的.方式來設計教學,來要求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另外,有的高職高專學校升格后,繼任的教師角色調整不到位,仍然固守原來的教學模式,加之與幼教機構聯系少,得不到進修的機會,幾乎沒有進行任何形式的實際性培訓,因此他們傳授給學生的內容常與現代幼教辦學理念相脫節,達不到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幼兒教師自我和諧狀況的調查與分析的教育理論論文
【論文關鍵詞】幼兒教師,自我和諧,心理健康
【論文摘要】長期以來幼兒教師心理健康一直被社會所忽視。隨著和諧社會的建設,幼兒教師的自我和諧狀況也應得到社會的關注。本研究通過隨機對河南三所幼兒園教師的自我和諧狀況進行抽樣調查。結果表明,幼兒教師總體比較和諧,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諧的心理健康問題。
一、前言
自我和諧是羅杰斯人格理論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與心理健康關系密切。自我和諧指的是自我內部的協調一致以及自我與經驗之間的協調。羅杰斯認為,自我是個體的現象領域中與自身有關的知覺與意義,個體有著維持各種自我知覺間的一致性,以及協調自我與經驗之間關系的機能,而且“個體所采取的行為大多數都與其自我觀念相一致”。如果各種自我知覺之間出現沖突或者個體體驗到自我與經驗之間存在差距,個體就會感到一種不和諧的狀態。為了維持自我和諧統一,個體會采取各種各樣的防御反應,這樣為心理障礙的產生提供了可能。可見,羅杰斯認為,個體的自我和諧與心理健康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自我與經驗的不和諧會直接影響人的心理健康,造成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的產生。
幼兒教師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其自我和諧狀況值得關注,因為幼兒教師在幼兒成長與發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與價值。本研究旨在關注幼兒教師自我和諧的狀況和特點,分析部分幼兒教師自我不和諧的成因,探究促進幼兒教師自我和諧發展的對策。這不僅有利于教師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也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
有關幼兒教師體育教育論文
1幼兒教師掌握體育運動技術情況
幼兒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在獲得知識和經驗的過程中都呈現其特殊的一面,主要是通過模仿別人來進行學習和練習的。幼兒教師只有掌握和理解較多正確的體育運動技術,為幼兒學習和練習提供更多的模仿素材,才能更好從事從幼兒體育教育實踐活動,科學指導幼兒的身體活動、技術練習和體育鍛煉,使幼兒的體適能得到科學全面的發展。表1調查統計顯示,鄭州市市幼兒園教師對游泳、武術、田徑、球類項目掌握比較差分別為:(一般、差)97.9%,90.1%,85.9%,70.8%。說明幼兒教師對幼兒園開展較多的體育運動項目并不真正了解,對運動技術方面就知之更少。而體操掌握的情況較游泳、武術、田徑、球類要好些,為46.9%;這表明體操類項目在幼兒園開展較為普遍,與幼兒年齡特征相適應,但幼兒教師對技術的理解和掌握也不夠理想,依然不能滿足幼兒體育教育活動的需要。總的來說,他們掌握的運動技術遠遠不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由于幼兒的認知水平較低,因此在幼兒園體育教育實踐中運用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教師正確、舒展、優美的動作示范,會使幼兒從視覺方面得到動作美的感知;由此激發幼兒學習體育運動技術的興趣,吸引幼兒主動參與體育鍛煉活動。在調查中許多教師表示,中專或大學時都是參加體育的某個項目的選修課,缺乏系統的體育知識技術訓練,他們掌握的體育運動技術較粗糙和膚淺,嚴重地影響到他們的體育教育活動的效果。
2幼兒教師掌握體育理論知識情況
淺談幼兒教師的立美教育論文
時代的進步讓教育處于一種面臨危機的反思教育之中,這種教育不是要形成新的教育理論,而是要檢討教育活動本身的目的、性質、價值和知識結構等。教師的立美教育就是在原來的借美育人的反思中而得出的“立教育自身之美”來育人,它是將教師的自身美和教育的美蘊含在教育系統內,由形式美走向實質美,除了追求美學精神之外,在教育的過程中要糾正異化人性(或畸形教育),追求自由人生(即個性充分發展)。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實施立美教育。
一、努力完善自我,有一定的美學素養
幼教的發展對幼兒教師提出了從能歌善舞型向科研型、專家型轉變的要求,以兒童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活動中,要詮釋教育活動之美,作為教師必須自身具備美的素養,要有良好的審美素質和思想意識。首先要有對美的人和事敏銳的觀察力,善于發現美。人們往往對大家共識的美容易發現,而對隱藏著的美認識較難,電話《紅高粱》景點選取之地,是被張賢亮發現的,在遙遠的邊寨,有清朝駐守邊關的將士們的囤糧堆,連綿著,在夕陽的映照下,在一片荒漠中體現出一種令人震憾的美,他的發現使這里成為許多電影的拍攝點。其次,要有以自己的思想創造美,表現美的能力,沒有思想的美是不存在的。再次,要有對偽美的判斷能力,偽美的核心就是迎合,即功利主義,作為一名教師要有對美的得當的判斷,最后,必須在對美的判斷中逐步提升自己的藝術層次。在教育過程中實現真、善、美的統一,讓教學活動之美呈現出一種能感染人的一種美。
幼兒教師家園共同教育研究論文
摘要:
《指南》提出3-6歲各年齡段兒童學習與發展目標和相應的教育建議,而家長工作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樹立溝通觀念掌握溝通技巧,對家長進行區分溝通,用真誠感動家長,發掘并肯定孩子的優點,得到家長的支持和理解。老師與家長形成合力,實現家園共育。
關鍵詞:
方法區分,溝通真誠,肯定家園,共同教育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3-6歲各年齡階段的兒童發展與學習目標和想對應個階段兒童的教育規劃,然而做好家長工作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教育是幼兒的啟蒙教育,幫助幼兒發展自我認識、學會自我控制、養成良好習慣、掌握一定的社會交往技巧為今后的學習成長打下基礎,是對幼兒學前教育發展的目標。在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里面指出:家庭教育也是幼兒園教育重要的合伙人。應該本著相互合作共同努力的原則,能夠得到家長的理解、支持和家長的主動參與,來幫助提高幼兒的教育能力與成長。上幼兒園是孩子從家里走向學校的一個過渡期,在此過度期間的教育除了老師的悉心教育外還需要家長的支持配合,只有實現了家園共育才能使得幼教工作事半功倍。要得到幼兒家長的支持與配合需要每一位老師做好與家長的溝通工作,本人通過在日常幼教工作中的觀察總結,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溝通的觀念和技巧作為一名老師要重視與家長的溝通并注重溝通技巧。
(一)首先人無完人,每個老師的教學方法都會有亮點和缺點,要經常觀察、學習對于在事情的處理問題上,多多想別的做的好的老師是怎樣教育孩子,照顧孩子的,多主動學習,達到優秀的幼兒教育的目的。
幼兒教師與兩代家長的有效溝通的教育論文
摘要:
家園合作中,教師除了與父輩家長溝通,還要與祖輩家長溝通。本文以臺州市育苗幼兒園黃老師和某位幼兒的兩代家長為研究對象,研究教師與兩代家長溝通情況,分析影響教師與兩代家長溝通的因素,并提出建議,以促進幼兒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
家園溝通;溝通障礙;有效溝通
1、問題提出
幼兒期是人生最重要的時期,但是他們的身心還不成熟,需要成人對他們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因此,為了孩子的發展,家長必須和幼兒園相互溝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可見家園溝通的重要性被社會越來越重視。但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年輕一代肩負起成家立業的雙重壓力,他們往往沒有時間自己帶孩子,這導致一部分家庭的幼兒不得不隨其祖輩長大。于是幼兒教師也面臨著與兩代家長溝通的問題。本研究試圖通過對幼兒教師和祖輩父輩兩代之間的溝通言行進行研究,從而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以達到家園溝通有效性最大化的目的。
2、研究對象和方法
本研究的現場是臺州市育苗幼兒園小一班。研究對象是主班黃老師,和小一班某幼兒的祖輩、父輩家長。黃老師,學前教育專業大專學歷,教齡四年;該幼兒以目的取樣的方式選出,這個幼兒的祖輩、父輩都參與幼兒教育,祖輩從小將孩子帶大,現在負責接送,晚上兩代家長和孩子都住在一起,兩代家長經常與教師溝通。研究主要采用觀察法和訪談法。筆者自編觀察記錄表,記錄兩代家長與教師溝通的言行,并加以整理;同時對教師和兩代家長進行訪談,分析影響兩代家長與教師溝通的言行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