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美學論文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論文在形式上是屬于議論文的,但它與一般議論文不同,它必須是有自己的理論系統的,應對大量的事實、材料進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藝術美學論文1
漢字研究是我們深刻認識傳統文化,認識當代文化,認識經典文化的一個重要途徑。字體設計是藝術設計專業開設計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具有理論和實踐性的特點,漢字的字體設計在課程教學中是最重要的學習和研究內容。設計字體的目的在于對優秀文化的傳播和商業的訴求,更多是文字的視覺設計。漢字設計實質上就是研究當代的漢字藝術和應用,這就要求設計字體的文字在藝術美、流通性上達到一定界限和水準,要更加注重設計字體的美學及其內涵,在這個過程中設計師也肩負了豐富漢字形態文化的重任。
一、漢字作為民族載體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內在美。
漢字從創造之初就具有了其內在的價值與美學,最早的文字形式是一種表意的圖形符號,其功能是在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中為了傳播信息和宗教目的。《說文解字》六法論:一曰指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日月是也;三曰形聲,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考老是也;六曰假借,令長是也。這“六法論”總結了漢字的造字規律,形成特點。漢字的形態、內容是一個系統龐大的體系,是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具有穩定的民族傳統使用慣性和民族使用內涵。當代的字體設計不能忽略其根源和原始信息的文化內涵,舍本逐末的做法不適合漢字字體的創意創新設計。所以設計漢字首先要遵循的是忠實性和識別性,忠實于漢字的思想內涵,忠實于漢字的民族習慣和民族認同,包括歷史的使用習慣現在的使用習慣,避免過分和胡亂的變形、變化而喪失其本身的內在美,以及對其內涵意義的曲解與誤導。忠實于它的內在美,并能夠識別它的美,才能體現出對漢字文化體系的科研意義、貢獻意義。
二、傳統美學思想對漢字字體設計創新的影響。
我國有很多重要的文學藝術、美學思想,作為記錄的工具,漢字文字的書寫造型無形中就會受到它的影響。如:書法藝術中談到的“筋”“骨”“氣”“情”“意”“韻” 等對于書寫書法藝術的審美做出了獨特的評判國畫的美學理論、繪畫原理等,都值得學習和參照。如:宗炳《畫山水序》的“圣人含道映物,賢者澄懷味象”,澄懷味象體現了較高層次的藝術創造、審美概念;又如:劉熙載強調的“闡”“擴”的創新方法,闡前人所以發,擴前人所未發。又說:“書貴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別。入他神者,我化為古;入我神者,古化為我。”“詩不可有我而無古,更不可有古而無我。典雅、精神,兼之斯善。”劉熙載還崇尚個性的“自得”,“文莫過于深邃自得”,“筆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是則理性情者,書之首務也。”又“睹影知竿”,“時大為”等美學思想,為我們提供重要的創新審美觀念;又如:司空圖的“含蓄”“洗練”,“離形得似”“超像入神”“體素儲潔”;李漁的“結構第一”;蘇式的“自出新意”“妙在筆外”“技道兩進”“貴自然”等。這些美學思想對于文學、藝術創作和研究都有很好的啟示。作為字體的視覺藝術設計,不能僅僅停留在視覺的游戲上,或者是技巧的熟練中。或許從這些美學思想中我們能夠獲得更多的靈感和方法、審美追求,獲得更多的筆墨。從事漢字的字體設計研究,關注美學思想、關注客觀規律,關注藝術本身,提高自身的修養,這樣我們的工作或許更有價值和意義。當然,我們也不難感受一些優秀設計師的字體設計作品十分美妙,體現出了其重要的美學觀念和人文思想。
三、漢字字體設計“創新”觀念的情態美。
現代社會在設計對象的創新上往往會遇到諸多的因素。如:傳統和現代觀念的結合問題,內在與外顯觀念的統一問題,通用與個性觀念的平衡問題,形式與功能,突破與完整……視覺美丑等這些觀念的存在、結合,本身就具有矛盾的特征,這樣的矛盾觀念,設計中而又真實存在,是設計師進行設計的具體思考和情態。字體設計離不開這樣的要求審視,因為一項好的設計是包含了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全部內涵,至于走多遠那是設計師的思考深度。我們不可能靜止的看待設計問題,在專業的學習中也深刻感到這樣的一種必要性,如何在矛盾的狀態觀念中做到平衡,同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漢字的設計和創新反映的是設計者的情態、苦思和真實的情感。
四、漢字字體設計的功能、形式美。
從功能上來說字體設計是基于視覺傳播和視覺審美,實用性是它的一大特點,這就要求設計字體在傳播性和藝術性方面達到要求。藝術設計專業的字體設計基本研究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開發性字體設計;另一方面是商業創意性字體設計。開發性字體設計是對字體的書體形式進行開發設計,具有很強的規范性,便于排版、印刷,當然也可以藝術探索與追求;商業創意性字體設計是針對商業活動做的字體科研設計,便于商業的訴求傳播。設計字體的形式美包括:識別美,結構美,風格美,應用美。
1、識別美是設計字體的最基本美,設計后不能識別的字體我們只能說它是不"美"的,因為它不能夠達到傳達的目的,沒有體現文化或商業的傳播訴求,與受眾不能形成有效溝通,或許你的形式變化符合藝術美的規律,看起來很漂亮,也只能供來欣賞罷了,只是個視覺的游戲;
2、結構美是字體的結構形式美,字體的形式變化美。字體設計的結構內涵包括筆畫、筆形、間架結構的塑造,筆畫的組合搭配、穿插爭讓,韻律和秩序,要符合藝術的規律和視覺的規律,在外觀上呈現出一種字體的形式美。
3、風格美是字體的創新設計要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也是漢字藝術的品味和藝術高度。例如,印刷字體黑體、宋體、書法體,它們各有自己的特色,黑體穩重簡潔,宋體秀麗裝飾,書法體人文含蓄。當然設計字體的形式可以是抽象的美,也可以是形象的美,還可以是抽象與形象結合的美,甚至還可以是很具象的形象或者是空間形象,只要協調一致都能形成一種獨特藝術風格,就是好的設計。這也有利于塑造它的同一性,增強它的傳播和識別;
4、應用美是強調設計字體的形式和內容的統一及應用的載體形式,設計字體的音、形、意的完美結合,在使用的過程中要和它的載體環境融為一體,是文字的編排形成的整體個性和美學。
五、漢字字體設計的藝術美評判——意境美。
意境指文藝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現出來的情調和境界,從藝術的角度看強調的是藝術作品的審美境界,優秀的設計作品同樣會體現出設計者的思想境界和藝術構想,對漢字設計藝術的追求也會上升到一定的境界,我們不可否認這一點。漢字設計字體具有意象性特點,如果從藝術美的評判角度講,可以說意境美是它的一個極致和界限。情與景匯,意與象通。藝術作品對觀者的影響是無言的征服、境界的融化。漢字的字體設計作品,除了商業的訴求,它的設計不妨向藝術作品靠近,當然它本身就是藝術作品,在專業學習的眼中每一個文字就是一幅設計繪畫,是一副獨立而具有獨特意義、價值的藝術作品。但是能夠做到這一點又是談何容易?
設計字體的意境美在于對觀賞者的由視覺到內心的影響,它的形態、色彩、質感、聲音、意象、編排呈現它的美和內涵,音、形、意整體感覺、版面的設計要給人留下深刻的美的印象,在記住傳達的信息內容的同時,接受的還有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精神情操的陶冶,思想境界的升華,是人文意義的價值體現。如:書籍,好的設計會帶來其豐厚的附加價值,讀它、翻看、看到它都是一種享受,人精神都會得到一種提升。也許,這就是設計藝術的魅力之根本所在。
漢字的字體設計在當今社會顯示出其獨特的價值和魅力,漢字系統的形態文化豐富了漢字的文化內涵。作為專業的學習,設計師在關注外來先進文化的同時,更重要的是關注構建中國特色的現代文化的內涵,不約而同的肩負起文化偉大復興、繁榮的重任。漢字是中華民族偉大智慧的創造,在現代高度文明的社會環境里,它體現出了獨特強大的生命力和文化價值。漢字,很美。
藝術美學論文2
第1篇:淺析西方藝術美學影響下的當代文人畫
一、當代西方藝術美學對中國繪畫藝術的影響
(一)當代西方藝術美學的特點
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改變了世界。因此當代的藝術家必然要創造和選擇新的藝術語言或者藝術形式來表現自己所認識的新世界。而現代的哲學觀念直接影響當代美術創造;當代美術的產生和發展都是沿著人類發展的必然規律進行的。
那么我們了解了西方藝術美學就必須了解當代西方藝術美學的特點。“當代藝術”是西方20世紀以來的占主導地位的藝術形態。隨著西方社會進入現代時期之后,就出現了和古典藝術以及近代藝術不同樣式的現代藝術。現代藝術的突出特征是在藝術形式上改變了以古典寫實的路線,代替的是體現藝術家張揚個性的觀念和形式的藝術語言。無論是何種藝術形式,作品所反映的都是現代社會變化給人們帶來的社會心理特征。它們在內容上往往反映了社會現代化的進程,并且在藝術形式上體現了當代藝術精神。
(二)西方當代藝術對中國繪畫的影響
從文藝復興開始,西方發達國家的現代發展進程上保持著先進性,所以西方的“當代藝術”對世界的影響是相當深遠的,但是這并不代表著其他國家在藝術上要臨摹于西方。當我們縱觀近代以來中國美術的歷程,不難看出其實它也是一個不斷向西方學習的過程。在學習的同時我們也在理性地借鑒西方現代藝術理念,中國需要吸收和借鑒西方當代藝術的成果,但還是要將它與中國傳統的因素融合,用以創新的中國式的當代藝術。
二、當代西方繪畫與中國傳統的文人畫理論
(一)傳統的文人畫理論
國畫中包含了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文人畫。這個概念從唐代王維生開創,北宋蘇軾提出“士夫畫”,到明代的董其昌稱道“文人之畫”,文人畫作為中國繪畫的一種傳統形式,即是在畫中帶有文人情趣,畫外流露著文人思想的繪畫。畫面在筆墨意境中都表現了“胸中有逸氣”“自由、反叛”“張揚個性”等特點。雖然傳統的人文畫藝術思想內容的表達非常機械化,而且把富于細節變化的事物形象簡化抽象使之單一,但是這畢竟是傳統思想的體現形式,具有中華傳統韻味。
(二)西方當代藝術影響下文人畫的轉變和發展
傳統的文人畫包含了文人的閑情逸致、高古風格,以及內心的寫照,因此在唐宋時期文人畫對形體的要求還是相對比較準確如王維、蘇軾、米芾、趙孟頻、唐寅等,但如文征明、石濤、鄭板橋、尤其是八大山人和齊白石等等這些明清后的文人畫家們,他們的風格則是向著張揚個性個的方向發展,畫面“貴在似與不似之間”。再來看現代的文人畫,由徐悲鴻開始,西方的藝術思想逐漸進入中國,開始了中西方藝術美學結合的新藝術體系。很多藝術家都對其進行過探索和研究。當代的文人畫的表現形式已經由藝術家們分解成最基本的畫面元素,從而不再由物象的真實感來打動觀眾,而是通過色塊、明暗、幾何形狀等畫面因素的各種排列組合的方式來營造藝術氛圍,通過畫面元素來制造出“節奏”感傳遞作者的意象。這種和觀眾溝通情感的方式和傳統文人畫是相同的。但是表現手法確實大相徑庭。用藝術的語言來表現現實物象,在傳統的文人畫中通過筆墨表現的非常到位,而當代文人畫作畫的形式逐步被一些材料,技法,甚至抽象語言所代替,取而代之的是新表現主義下的文人畫。
三、當代水墨文人畫發展的方向
在文化方面解放思想和當代西方的繪畫理論基本一致。隨著西方藝術美學影響在中國的逐漸深入,傳統中單一的寫實為特征和呆板的規范性藝術標準,已經和當代思想格格不入,這種機械落后的審美準則必將在多元文化影響下的當代藝術格局中消亡。當代藝術性的一個重要指向是“自由”。當代西方思潮實際上已經包含了中國文人畫傳統的東西——強調出個人內心文人情趣的藝術思想。精神閑適的審美觀點已經不適合現代人生活的節奏。所謂的藝術突破、創新焦慮成為現代繪畫的重要精神特征。而傳統的那種“胸中有逸氣”被今天的藝術家的“反叛和爭取自由”來取而代之。“反叛和爭取自由”都是另含有目的的虛張聲勢的吶喊,與中國傳統文人畫家的“自由、反叛”的精神都是悖反的,當代文人畫的藝術創作不可避免地就帶有功利主義的東西,甚至是為了來迎合市場。所以在當代繪畫中文人畫的衰落就是必然的。我們不禁為文人畫的衰落而悲哀,悲哀傳統形式的沒落。也許正是這種悲哀將會轉變成讓我們進行更多的實踐和探索的動力。
第2篇:對比中西方藝術美學歌曲鋼琴伴奏風格的基本特征
中國藝術歌曲中的音樂作品主要是由中國音樂家以我國的文學作品為基礎,將西方的鋼琴藝術及其作曲技法融入其中創作而成;而西方藝術美學歌曲的音樂作品主要是由歐洲的作曲家在十九世紀之初以經典詩篇為題材編寫而成。中西方藝術美學歌曲在鋼琴伴奏風格上有著各自的特點[1]。
一、中國和西方藝術美學歌曲鋼琴伴奏風格的區別
(一)創作題材方面
西方藝術美學歌曲的題材以歐洲的經典詩篇為主,注重典型性和寫實性,表達方式較為直接;而中國藝術歌曲的題材則以中國古典詩賦為主,注重意境和寫意,表達方式較為含蓄。例如,在西方藝術美學歌曲《魔王》和中國藝術歌曲《大江東去》中,雖然都有刻畫人物形象和性格的相關樂章,但《魔王》中的鋼琴伴奏直接塑造了人物的特性,用旋律線條及聲織體變化將父親對孩子的關愛和焦慮、孩子的恐懼和無助進行了直接而充分的展示;《大江東去》中的鋼琴伴奏則缺少對人物性格的直接表現,而是通過旋律的跌宕起伏,生動地描繪了詩畫般的歷史長卷,間接地展現了羽扇綸巾的英雄形象。
(二)審美方面
由于西方傳統美學非常注重美和真相的結合以及對藝術的認同,因而西方藝術美學歌曲更加注重模仿和再現藝術形象,其鋼琴伴奏通常以較為具體和直接的形式對藝術形象進行刻畫;中國藝術歌曲的審美價值來源于儒家和道家的美學思想,注重美和善相結合,以人性與自然的協調統一為追求,通過音樂抒發情感和表達道理是中國音樂主要的審美標準,同時還具有內斂含蓄的特點。因此其鋼琴伴奏通常更注重對韻味深長和朦朧遐想意境的追求,對藝術形象進行表現時追求意會和神傳,常常去實就虛。
(三)鋼琴伴奏的地位
在西方藝術美學歌曲中,鋼琴伴奏總是緊緊跟隨著演唱步調,能夠進一步強化和加深歌曲中的藝術形象,如《鱒魚》、《魔王》、《多么幸福能贊美你》、《恒河上陽光燦爛》、《讓我們痛苦吧》等藝術歌曲都充分地體現了這種寫實的伴奏風格;中國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對獨立于演唱部分的“潛臺詞”描繪得更多一些,這些“潛臺詞”能夠對演唱起到渲染、烘托和補充的作用,如在《大江東去》中,對赤壁風光和英雄氣概進行了生動的描繪,其鋼琴伴奏更烘托了豪情氛圍,讓古戰場的烽火狼煙與作者的英豪情節相互映襯并得到升華,鋼琴渲染填補了演唱部分詩詞意蘊的缺失,使作品得以展現豪放浪漫的藝術古風,并能穿越時空震撼人們的靈魂[2]。
二、中國和西方藝術美學歌曲鋼琴伴奏技術上的特點
由上述分析可以得知,西方的藝術歌曲強調寫實,鋼琴伴奏著重對歌曲的音樂形象進行描寫,重點刻畫其精神與性格。西方的鋼琴伴奏常常能夠實現與歌曲演唱的融合,演奏技法具有傳統性及規范性,創造性及夸張性相對較弱。鋼琴演奏時柔美且相當圓潤,力度均進行細微的控制使節奏更為嚴謹及流暢,例如:舒伯特的《鱒魚》,鋼琴演奏時鱒魚歡快、靈動的身姿由連續滑動且節奏較快的六連音進行描繪,演唱階段時,鋼琴伴奏音用左手將歌曲節奏點穩健地敲打出來,同時節奏延伸感由變換音體現出來,彈奏時音調的準確性及律動性把握較好,增加了演唱節拍的穩定性。在樂曲中段,層層緊逼的16分音符推送及密集的6連音跟走,鱒魚遇到危險的緊張氣氛被充分體現出來,六連音及和聲始終貫穿于整個歌曲中,彈奏時以快速滑動的方式來進行體現,曲目的結尾、開頭、間奏部分中鋼琴音以輕盈且富有彈性的音調為主,加上滑動變奏的配合,鱒魚在不同水域嬉戲暢游,活潑跳躍的場景被描繪得淋漓盡致。
中國的藝術歌曲較西方的藝術歌曲而言寫意感更為強烈,因此,藝術曲目的鋼琴伴奏著重對曲中的潛在臺詞及曲外之音進行填充及擴展,鋼琴演奏的特點主要體現在節奏及音色上,演奏時務必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要運用多元的手法對觸鍵音色進行處理,使其更為豐富化和多樣化,演奏時有很多對其他樂器進行模仿的部分,例如:《楓橋夜泊》曲目中的前面三個小節,鐘聲響起的方式是從遠到近,此處的鋼琴演奏對手指的力度要求較高,主要使用由弱漸強的表達方式進行彈奏。滑音于歌曲的第三小節出現,并貫穿于整個曲目中,演奏時需采用輕薄靈巧的彈奏方式對其進行表現,指尖迅速觸及長音,將江南漁火、裊裊青煙的畫面充分呈現,并借此畫面表達作者孤寂的鄉愁[3]。
三、結語
中國藝術歌曲與西方藝術美學歌曲在審美意識、伴奏風格及文化內涵上有寫意與寫實的區別,這種區別決定了中國和西方藝術美學歌曲在鋼琴伴奏技法上的特色。在藝術歌曲的伴奏中,鋼琴伴奏者要對藝術歌曲的文化內涵、創作背景、藝術風格及演奏技巧進行充分的了解,掌握不同類型藝術歌曲的伴奏技法,準確表達出歌曲的精神實質及藝術內涵。
藝術美學論文3
在社會科學技術不時開展的條件下,不同照相儀器和各種快速感光資料也越來越多,攝影也具有了本人的共同藝術言語;同時,也漸漸開展變成一門單獨的藝術方式。關于一件優秀攝影作品而言,其最觸動人心的實踐上是攝影者在整個審美時間中憑靈感發明取得的,既能夠反映人類客觀生命活動的一種影像,也能夠將攝影作品看作攝影者本身審美理論的最終產物,其中包括攝影者情感體驗、直覺表現及個性表現等,能夠將美學蘊意有效呈現出來。
1 現代攝影藝術概述
隨著攝影藝術的不時開展,其不應該只是單純地以將客觀理想表現出來作為目的,也不應該僅僅簡單記載相應的攝影作品,而是應該觸及人類存在的客觀世界,對新表達方式進行不時的探究。現代攝影藝術比擬注重攝影主體本身客觀情感,主要表現的是主體對所處客觀世界的一種客觀了解[1]。
2 現代攝影藝術所具有的美學特征
2.1 科學性
藝術開展歷史是科學技術和藝術共同開展的歷史,特別是當今數字攝影時期,攝影藝術的進一步開展愈加依賴于科學技術。關于一部優秀攝影作品而言,創作一定要基于攝影器材、攝影者本身攝影技術條件下進行。
2.2 稍縱即逝性
一切事物的開展都處于變動狀態,攝影藝術普通只能夠將事物開展的某一片段拍攝出來,也能夠是一個霎時,具有稍縱即逝性,拍攝霎時起著決議性作用。所以,攝影人員本身敏理性十分重要,攝影人員應該具備敏銳察看力及豐厚的想象力;同時,應該具備發現并且掌控突發情況的才能,擅長運用適宜的審美觀念以及審美規范。
2.3 真實性
攝影藝術的根本特性就是紀實性;同時,該特性也是其和外型藝術之間的最大區別。攝影藝術一定要經過現金科技采能夠將客觀對象真實記載和呈現出來;同時,構成事實及物象之間的物證,即圖像作品,這樣就能夠將理想生活里面的客觀人物、四周環境和呈現的時間反映出來。
2.4 現場性
只要拍攝現場具有一定的自然環境以及條件,才能夠對攝影藝術進行創作。攝影藝術的整個創作過程包括察看、比照、選擇、加工及提煉拍攝現場存在的特定事物及環境[2]。拍攝現場狀況不斷處于變動中,攝影人員應該擅長應用現場一切條件,同時勇于打破條件存在的局限以及帶來的限制,具備明晰剖析才能以及冷靜判別才能,這樣才能夠創作出優秀攝影作品。
3 美學表現方式
3.1 應用寓意或者是意境的表現方式
攝影屬于視覺思想的詳細藝術方式,既應該再現客觀事物以及方式,讓欣賞者的視覺感官取得滿足;同時,應該開掘人類生活實質,讓作品擺脫有限表象方式所具有深邃寓意內涵。另外,攝影作品包含著一個創作者自身對所處環境的客觀態度以及評價,也就是意境。關于攝影作品而言,意境美主要指應用作品里面的畫面呈現給人們的,是基于理想生活創作出來的。普通意境美和攝影人員對生活實質的認識有著嚴密的聯絡,其經過攝影藝術相關表現手腕創作出情及景的極度契合,讓欣賞者能夠觸景生情。
3.2 外型言語方式
關于攝影藝術來說,其自身屬于視覺外型藝術、音樂、繪畫及雕塑等藝術方式相同,具備共同藝術外型言語,這種外型言語的組成元素主要有影調、線條、光線及色彩等。經過該外型言語,攝影者可以構筑出各種藝術美感,讓欣賞人員得到美的體驗以及感受。外型言語能夠讓藝術作品產生一種方式美感,包括節拍感、質感、平面感及空間感等,這樣攝影作品就能夠呈現出十分強的藝術性。
3.3 否認和逆反方式
在信息社會不時開展的今天,人們生存及生活方式也得到了顯著改動,特別是散文化速食時期的到來,人們開端對理想進程深思以及批判,盼望取得真正肉體家園以及靈魂家園,起哄藝術審美打破實質就成了人們對抗理想的一種方式,到達肉體回歸的目的。美學重要保證之一就能否定留意,藝術及美學創作詳細理論以及時間均表現出一種反藝術思想和反美學思想[3]。遭到該思想的影響,很多反文化、荒謬及非理性等攝影作品相繼呈現,這些攝影作品給人們帶來了一種共同的美感,其主要應用逆反美的霎時,讓現代人們產生向往美妙事物的感受,從背面對美進行隱喻,使欣賞者取得逆反及否認的藝術美,并且在肉體和靈魂上得到升華。
4 結語
在人類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不時開展的條件下,攝影藝術也得到了進一步的 開展。攝影藝術和別的藝術方式相同,均是客觀事物及社會生活在創作者頭腦里面的一種客觀反映;同時,也是攝影人員在社會理論過程中滿足審美需求的有效發明。所以,對現代攝影藝術進程研討
藝術設計中的美學思想論文(精選9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說到論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提高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藝術設計中的美學思想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藝術設計中的美學思想論文 篇1
一、藝術設計中美學的主要內涵
1.藝術設計美學的科技內涵。科技的進步與發展,使得人們的審美意識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開始從科學技術中來尋找美、發現美。應該來說,藝術設計的科技內涵主要是指我們應該找到科學技術與藝術設計之間的契合點,理順雙方之間的關系。從本質上來講,先進的科學技術是實現產品設計中實用功能的必要條件,也是進行藝術設計的核心之所在,它可以為藝術設計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因此,科學技術是豐富藝術設計審美體驗的有效手段。近些年來,但凡在世界上獲得設計獎項的產品,無不有著高科技的參與和融入。比如,華碩筆記本就有著人性化的科技設計,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同時其外觀設計還非常具有美感。這是科學技術與藝術設計進行完美結合的典型代表。事實上,科技是藝術設計實現的最佳途徑,有時還可以幫助藝術設計解決一些技術上的難題,它讓藝術設計在科技的指導下,獲得了更大的選擇空間。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與更新,藝術設計將成為新知識、新觀念和新方法的有效載體。
2.藝術設計中美學的情感內涵。任何藝術設計的根本目的都是為了滿足人的審美需求,而人是具有情感的動物,因此,我們說,藝術設計中的美學具有一定的情感內涵。它主要體現在藝術設計要符合人們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其中的心理需要主要是指人們對于藝術設計的精神需求,代表了人們的情感世界。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藝術設計又是情感外化了的設計活動,它將客觀存在的事物與所要表達的主觀情感有機地聯系在了一起,是人們對于客觀物象充滿情感的詮釋和再現。應該來說,藝術設計中的情感與一般意義上的審美情感并不完全相同,它必須基于一定的人性化需求,要能夠實現科學技術與設計情感的完美統一,從而建立一種平衡的關系。它是藝術設計師的情感向產品、再向消費者傳遞的一種高層次的信息輸送的過程。一般來說,技術水平與情感需求之間成正比關系。消費者可以從高科技那里獲取精神層面和心靈深處的愉悅感和滿足感,這樣的藝術設計有助于更好地實現產品的商業價值。比如說,手機現在已成為了大眾化的電子產品,人們對于它的要求從最初的功能需求更多的轉向了藝術設計需要,因此,手機市場上就陸續出現了涵蓋了豐富情感內容的手機產品。例如,LG巧克力手機深受戀人們的歡迎,這是因為它在冰冷的科技外殼下,還擁有一層溫暖的情感外衣,成為了科技與情感完美結合的典范。
音樂美學對音樂藝術實踐意義探討論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音樂美學對音樂藝術實踐意義探討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摘要:音樂美學是一門以音樂藝術高度出發的,專研其自身規律及音樂本質的基礎性理論學科,主要依托音樂藝術實踐,在藝術實踐中分析總結音樂美學理論。與此同時,音樂美學對于音樂藝術實踐具有現實指導意義,隨著音樂美學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逐漸擴展了音樂藝術的實踐道路,在實踐中產生新的思路。
關鍵詞:音樂美學、藝術實踐、指導意義
音樂既是一門藝術,又是一種實踐活動,其理論體系需要不斷的完善,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效指導,音樂是藝術實踐的理論指導基礎。音樂美學的研究需要在哲學基礎上,通過使用社會學及心理的研究方法,以此表達出音樂藝術實踐的特殊規律。音樂藝術實踐展示了作品的風格及歷史背景,也展示了演出者的光鮮的人格魅力、卓越的表演技巧及獨有的演繹風格,且從中表現出了演出者的審美角度及層次,具有獨特性及創造性。因此音樂藝術實踐具體表現出了演出者的審美意識和創造激情,同時也表現出音樂美學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一、音樂美學意義及其與音樂藝術實踐之間的關系
美學是產生和發展于社會的物質及精神生活的基礎之上,主要專研美感、美的創造及規律的一門社會科學。音樂美學的研究主要從音樂的藝術高度出發,專研其自身規律以及音樂本質的基礎性理論學科。音樂美學只是美學的一個分支或者一個部門,其主要專研音樂的本質、現實及音樂之間的關系、音樂的特殊形式及內容、音樂的社會功能及性質、人類的感知、想象、感情及理智等心理活動與音樂之間的關系等諸多問題。音樂美學隸屬于社會科學的范疇,采用理論邏輯的研究方法專研音樂藝術,以研究音樂和其他藝術之間的特殊性為出發點,目的是分析音樂藝術自身的規律及本質。音樂美學是一門涉及范圍極廣且極其復雜的學科,通過充分使用人類社會及自然科學中已取得的巨大成果綜合研究音樂藝術自身規律。從以上概述可看出,音樂藝術實踐的主要研究對象即為音樂美學,在對音樂藝術實踐進行詳細研究的基礎上,才可從中發掘音樂藝術自身本質及規律。音樂美學是音樂藝術實踐的奠基石,只有在掌握音樂美學知識基礎上,才可從藝術實踐中不斷的進行發展、創新及吸收,自由的表現及發揮,才可將音樂藝術實踐上升到更高境界。
關于體育與藝術的交融及其美學價值論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論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體育與藝術的交融及其美學價值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體育與藝術的交融及其美學價值論文
摘 要:
體育與藝術在發展過程中是文化的演進過程,體育運動只有在文化藝術的澆灌下才會呈現出斑斕的色彩,使人能夠愉悅的現代體育運動本身就具備了文化審美特質,對體育與文學的相互融合以及對其美學價值的深究,有利于我們對體育運動的內涵有一個更清晰的認知,從而實現用藝術和審美的觀點看待體育,提高體育運動的社會價值。
關鍵詞:
體育藝術;交融狀態;美學價值
體育是人類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過程不斷積累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進行抗爭、融合的產物,是人類轉變存活環境不斷演進的一種實踐行為。從當代社會發展的,體育也是文化藝術這個定義越來越得到了廣泛的認知,作為藝術的體育、體育的藝術很大程度具有相互的藝術交融性。探析藝術形態下的體育及其美學價值以及體育與藝術之間的相互作用, 更加清晰其當今乃至未來的發展規律和文化走向,這對于體育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體育與藝術的產生源自人類的社會實踐
在這里我們首先應該明確的是體育和藝術可以說是同根同源,國內外的許多學者均趨向于勞動創造了體育, 也就是說體育的源頭是人在生活實踐中的勞動。然而,提出進化論學說的達爾文的關于人類來自雨猿類的進化理論對勞動創造了體育這個理由提出了疑問,帶著這些女疑問許多的學者把研究方向轉向人類早期的社會活動, 于是又產生出了游戲說、模仿說、健身說等。正是學界對體育的源頭爭論不休的狀態下,產生了體育和藝術均起源于人類勞動的理論。
敦煌藝術的美學精神論文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大家對論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論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敦煌藝術的美學精神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敦煌藝術的美學精神論文 篇1
敦煌壁畫不僅極大地體現了敦煌的美學藝術,而且對于我國繪畫藝術的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內容豐富,而且創造力藝術的體現十分全面,因而敦煌壁畫的價值可以說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是十分巨大的。敦煌壁畫極具對稱與和諧、崇高與優雅、陰柔與陽剛、悲壯與英勇、莊嚴與浪漫于一身的美學風格,因此十分具有深度研究的必要。
一、敦煌壁畫中的美學精神
美學精神可以包含各個方面,涉及生活的眾多領域,可以說它是一種文化的綜合,正是因為美學精神涉及的領域比較廣泛,這也為我們的研究創造了豐富的資源,也正因為如此,從某個角度上講它的本質也是具有市美藝術的,這也是研究美學精神的重要意義所在。
對于美學的研究,跨文化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否則我們會很難看清一種藝術精神作為一種獨特文化的特別之處。雖然我們認為文化常常是不分領域不分國界的,但是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民族所形成的文化是截然不同的,因此看藝術的角度也有著不同程度上的區別。而對于敦煌的壁畫來說,它是多民族,多時空所結合與交融的綜合體,在一定程度上會帶有不同國家本土化的文化特征,因此分別研究西方藝術視角下的敦煌藝術與中國本土視角下的敦煌藝術是必不可少的。
聲樂藝術的美學構建研究論文范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寫起論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聲樂藝術的美學構建研究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聲樂藝術的美學構建研究論文 篇1
摘要:聲樂藝術是一種綜合性藝術,它的藝術創造包含了多方面的造型手段與環節。在聲樂美的總體構成中,蘊含著美的各種因素,既具有綜合體中的個體美,也具有個體美融合為一體的綜合美,而個體美之間又凝聚著承接性與統一性。我們要從聲樂藝術創造的全過程,以及它的藝術體現效果與審美功能等方面來探尋聲樂藝術美的整體構成。
關鍵詞:聲樂;藝術;美學;構建
多元化的審美評價是聲樂藝術創作和表演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具有診斷、反饋的作用。當代民族聲樂演唱中出現單一化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評價的單一化。這使演唱者不得不向這種審美標準靠攏,以此來獲得業界的認可。因此,要逐漸形成一種多元化的審美觀,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快音樂文化的發展。審美觀之所以單一,是因為人們聽得少、見得少,因此要通過音樂文化建設,拉近群眾和民族音樂之間的距離。當群眾的音樂素質提升之后,自然就會有更為多元化的審美觀。其次是加強理論建設。民族聲樂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但是時代是在變化發展的,所以這套理論體系也應與時俱進。對民族聲樂的創作、表演、欣賞等做出長期規劃,使之成為當代民族聲樂演唱的風向標,由此促進多元化演唱風格的形成。
淺議從接受美學原理談我國電影藝術論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論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淺議從接受美學原理談我國電影藝術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接受美學是文藝理論的基本原理之一,在市場化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下,接受者為王的概念已深入人心,電影藝術作為文藝市場中不容忽視的重要角色,更要擁抱受眾,研究受眾所需,知道接受者的審美期待以及潛在的需求變化,只有這樣,我國的電影藝術才能突破平面化、庸俗化以及娛樂泛化的負面糾葛,同時獲得在地性接受以及全球化接受的認可。
接受美學興起于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由德國學者姚斯提出,致力于對文學作品對話和理解的反復斟酌,該理論含有三個重要概念,即文學的歷史性、期待視野以及文學演變。姚斯提出的接受美學主要著眼于文學作品的研究,并將文學作品置于一定的歷史環境中剖析其歷時性和共時性,本文則將姚斯關于文本的接受美學原理研究運用于電影藝術的分析當中,借助姚斯對于文學作品的受眾分析角度和闡釋,對我國的電影藝術進行相關探討和研究,力求在文藝全球性傳播的語境下明晰我國電影藝術在地性傳播和全球化接受的意義。
一、在地性接受
接受者在我國電影藝術的傳播過程中主要分為兩種角色,一種是在地性接受,另外一種則是全球化接受。在地性接受即接受者對在地性人文的一種接納和擁抱。本文主要以張藝謀的電影作品為例,分析其道具使用、色彩運用以及音樂旋律的在地性特點。
美學思想藝術設計論文
1、藝術設計中對美學思想的定義
隨著社會的發展,為了滿足人們的審美和情感表達的需要,藝術設計也隨之而產生。除此之外,藝術設計不僅要滿足人們審美的要求,還要滿足人們心理和生理方面的要求,要充分的表達出人們所有表達的感情思想。具體來說,藝術設計是人們情感外在表現形式的一種,人們將自己的情感需求與具體的事物進行了創造性的結合,從不同角度來表達自己的感情需求,再設計的同時,力求將情感表達和科技融為一體,使其相對平衡,使得藝術設計產品在今后的銷售當中既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又滿足商家的利益需求。例如,手機作為一款大眾化的產品,正逐漸從功能的追求向藝術設計需要轉型。所以,手機市場上出現了很多具有豐富內涵的產品。例如LG的巧克力手機就受到了戀愛中的客戶的青睞,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設計中包含了情感,是情感和科技完美融合的一種體現。
2、實際應用中的'形式美與功能美
2.1藝術設計中形式美的表現
在藝術設計中,相對于功能美來說,形式美更為抽象,功能美表現在外在形體中,而形式美卻是對具體設計產品抽象美的創造,主要表現為在創造產品過程中,物體自然屬性隨機組合或者有機組合產生規律的集中反映,這種美的表現不僅是體現在實際物體上的,還要從實體產品上感受其觀念的形成。從根本上來講,形式美的審美觀念超出了一般意義上的設計內容,除了需要保留設計產品本身的性格特點外,還要反映超越產品本身的審美含義。形式美的具體內容不僅包括了構圖形式,還包括了色彩、造型以及藝術技巧這三個方面,這三者可以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不可分割的整體,由他們共同組成了藝術設計中的形式美。產品要想脫穎而出,那么對形式美的要求也就應該越高。藝術設計產品的本質屬性決定著形式美的高低,首先人們觀察到的形式美表現為自然美,這種美屬于人們對形式美的初級認識,通過藝術技巧將自然美升級,表現為更為高層次的美,這種藝術技巧就是產品的設計與審美統一,通過特殊的藝術表現形式來展現所要設計的內容,是功能美展現的藝術表現方式。
基于美學視域中的聲樂藝術探討論文
摘要:聲樂藝術是一門熱衷于聽覺體驗的藝術形式,屬于直覺藝術的一種,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自身完善的科學體系,其中包含了聲樂評論、聲樂表演、聲樂教學等相關的內容,它與器樂藝術相比,擁有著較為獨特的造型性特點,憑借語言、聲樂上的表達,可以更具體的表現出人性中的感情因素,把聲樂藝術歸納到美學的視域中,對聲樂藝術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對聲樂演唱者的審美體驗有著更加積極的作用,從聲樂的美中盡可能的發現音樂的魅力。
關鍵詞:聲樂藝術;藝術形式;意義
聲樂藝術是用人聲的聲調來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將情感寄托于聲樂之中,通過聲音、作品、情感的連接,將藝術化的嗓音通過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現出來,為了讓這種表達形式更加具有深度,我們需要具體分析美學視域對聲樂藝術的影響。如何將聲樂藝術與美學更好的結合在一起,是我們研究聲樂藝術的關鍵所在。
一、聲樂藝術的特點
(一)聲樂的創造主體是人
聲樂是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創造出來的,它的主要特點是由人來進行表現,好的嗓音往往更容易被聽者所接受,詩化般的語言為聽者從潛意識中,構建了一個美好的畫面,形成了一個美的意境,更好的賦予了歌曲生命力。
(二)聲樂作品往往與文學有關
歌詞與詩歌往往緊密聯系在一起,漢語文字的博大精深,造就了歌詞更容易為聽者帶來精神上的感受,抑揚頓挫的語調賦予了歌詞情感,經過樂譜的'美化后,十分有利于情感上的表達,使聽者無論從文字方面還是從作品內涵方面,更容易理解其聲樂作品所要表達的意義。
電影色彩藝術的美學特征研究論文
1985年,法國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館中放映了自己拍攝的無聲黑白短片,宣告了電影時代的到來。經歷了四十年的黑白影片時代之后,美國導演羅本·馬莫里安于1935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影片《浮華世界》,電影藝術從此走向了繽紛絢麗的彩色世界。隨著人們對色彩藝術的理解不斷加深,色彩在電影中的作用不再局限于對背景和服裝的修飾,而是逐步擴大到各個領域,包括表露人物的情緒、刻繪場面特征,等等。攝影師斯托拉羅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可以看做對上述現象的一種有力闡釋:“色彩是電影語言的一部分,我們使用色彩表達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運用光與影象征生與死的沖突一樣。”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文化意味和社會內涵,因而色彩在電影創作中擔此重任便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也持有類似的看法,他認為“在電影視覺元素中,色彩是最能喚起人的情感波動的因素”。由此可見,對色彩藝術的準確把握以及成功運用是增強電影視覺效果、引起觀眾共鳴的最重要因素,同時也是成就一部電影的最根本也是最基礎的要求。
一、文化之美——色彩的文化內涵
色彩是一門感知的藝術,更是一門文化的藝術,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文化內涵,能夠傳達出不同的文化意蘊。從感知層面來看,按照視覺與溫度之間的感受和聯想維度,色彩可以分為冷暖兩種色系。冷色系以藍色、紫色、黑色、灰色為代表,可使人們聯想到冰、水、冷墻、寒夜、蔭涼等意象,帶給人們寒冷和陰郁之感。暖色系則以紅色、橙色、黃色、綠色為典型,通常會使人們聯想到火焰、陽光、沙灘、土地等意象,帶給人們溫暖和繁榮之感。當然,冷暖色系之間的界限并不是絕對的,那些處于過渡帶上的顏色被統稱為溫色系,在意象傳達和聯想感知方面一般只具有中規中矩的效果,在電影中雖然常用,但并不作突出刻繪。從文化層面來看,冷色系的內涵是寧靜、深沉、退避、壓抑和收縮,在電影中常常伴隨著黑暗、邪惡、抑郁的場景出現,旨在讓觀眾產生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的感受。暖色系的內涵是興奮、活躍、突出、張揚和擴散,在電影中往往與溫暖、美好、幸福的情節一同躍入銀屏,意欲讓觀眾跟隨劇中人物體會到那種溫馨美滿、積極高昂的心情。
茶文化藝術中的美學特征論文
摘要:茶文化,中國古老的文化藝術之一,在歷史的傳承中,茶文化經過了千錘百煉,正所謂風掠窗臺色,茶逸自然香。我國的茶文化不僅有著獨特的文化特色,而且代表了相當多的文化精神內涵,同時,其中也有一定的美學特征,并以這些基礎的美學特征作為基礎,形成了全新的茶文化美感。本文主要對茶文化藝術中的美學特征進行了研究,并針對茶文化的獨特美學價值進行了優化,以期提升其現有的文化韻味。
關鍵詞:茶文化;藝術;美學特征
一直以來,茶文化都是中國推崇的主要文化之一,它所代表的不僅僅是一種文化藝術的美感,更是新時期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全新的藝術體現。現如今,國內的茶文化已然成為了傳統文化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們認可和熟知。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茶文化的藝術美感,尤其對于茶文化藝術中的美學特征,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其是一種無稽之談,只是對茶藝的一種渲染而已。但是,事實并非如此,我國的茶文化藝術,確實有其獨特的美感,而且茶文化藝術的美學特征,并不是簡單的表面美感,如果僅僅對茶藝的表面進行研究,所發現的美學特征是十分淺顯的,而且并不是茶文化藝術的真正美學特征。那么,究竟什么才是茶文化藝術中的美學特征呢?筆者認為,茶文化的藝術美感,其實是一個過程的升華,也是一種意境。但是,不得不承認,茶文化藝術也有著濃厚的現實藝術美感,它所體現出來的文化藝術特色和精神最為直接,而且經常能夠給人帶來一定的修身養性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