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鑒賞論文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論文在形式上是屬于議論文的,但它與一般議論文不同,它必須是有自己的理論系統的,應對大量的事實、材料進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藝術鑒賞論文1
國畫展的展示設計功能主要應用于畫展觀眾的藝術鑒賞活動中。所謂藝術鑒賞,是指讀者、觀眾、聽眾憑借藝術作品而展開的一種積極的、主動的審美再創造活動。可分為審美直覺、審美體驗、審美升華共三個環節。國畫展的展示設計功能體現在推進這三個環節的有效進行。更人性化、更親切、更強調人在展示活動中的地位以及物質與精神上全方位的需求,為了把展示信息有效地傳遞給參觀者,使他們從中獲益,就要求設計者為參觀者創造一個舒適而實用的觀賞環境,要盡可能地滿足參觀者的信息需求與生理、心理需求。
一、展品陳設及畫作說明在審美直覺階段中的運用
所謂審美直覺,是指人們在審美活動或藝術鑒賞活動中,對于審美對象或藝術形象具有一種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與領悟的能力,具有直觀性和直接性的特點。3在審美直覺環節中,首要領會的是國畫展覽中的展品陳設及畫作說明等基本信息。
展品陳設在此是指國畫作品的位置順序擺放。國畫的種類繁多,按題材可分為人物、山水、花鳥等畫科;按表現方法有工筆、寫意、鉤勒、設色、水墨等技法形式;按表現形式有壁畫、屏幛、卷軸、冊頁、扇面等畫幅形式。這三種為常見的分類方式。畫展中國畫作品的擺放順序應當按照以上其一的劃分方式來進行,便于畫展觀眾進入展廳后能夠迅速對國畫的題材、表現方法、表現形式等有直觀明了的印象。
畫作說明一般包含畫家及作品內容的簡介,較多地使用于設計作品中。國畫作品的畫作說明一般為畫家名稱及其身份背景,而作品內容分析較少。這實際上增加了觀眾鑒賞畫作的障礙。中國畫藝術作品通常凝聚著創作者自己的生活經歷、思想情感、藝術經驗等,具有較強的主觀性質。觀眾要想深入理解國畫作品,須對畫家本人及作品創作經歷有基本的認知,加之觀眾自己的生活體驗及審美經驗,領悟出繪畫作品表達的深刻內涵,否則將有對牛彈琴的可能。因此筆者認為一個包含作者簡介、創作經歷、作品解析的畫作說明是必不可少的。
掌握了畫展的基本信息,加之國畫展展示設計的氣氛營造,兩者共同推動觀眾進入鑒賞活動的審美體驗及升華階段,對繪畫作品有著質變性的審美感受。
二、展示設計的氣氛營造在審美體驗及升華階段的運用
藝術鑒賞中的審美體驗,是指鑒賞主體在審美直覺的基礎上,達到藝術審美活動的高潮階段,調動再創造的想象力和聯想力,激起豐富的情感,設身處地的生活到藝術作品之中,獲得心靈的審美愉悅,把外在作品中的藝術形象轉化為鑒賞者自身的生命活動。4而作為藝術鑒賞活動的最高境界,審美升華是指鑒賞主體在審美直覺和審美體驗的基礎上達到一種精神的自由境界,通過藝術鑒賞的審美再創造活動,在藝術作品和藝術形象中直觀自身,實現本質力量的對象化。5
審美體驗及審美升華的實現除了國畫作品本身的藝術魅力之外,展示設計的氣氛營造也體現出一定的輔助功效。展廳中通過不同的燈光、音效、布景設施,打造與展覽相符的環境,每一個板塊主題都與展覽大綱緊密呼應,環環相扣,同時也使得參觀路線流暢而富于變化。6通過運用各種展示設計語言來營造國畫主題氛圍,達到畫展內容與展示形式的和諧統一,交相輝映。例如音樂的使用是來源于審美中的通感現象,通感是指將人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不同感覺互相溝通、交錯。古箏和國畫都是我國的傳統藝術,古典風格古箏曲目和國畫作品都給觀眾以古典高雅的藝術享受。例如《漁舟唱晚》,這首優美典雅的古箏曲目描述了一幅夕陽映照下漁人載歌而歸的畫面,仿若一幅氣度高雅的國畫人物山水圖。這些緊扣國畫展覽主題的展示設計給觀眾以身臨其境一般的藝術享受,對于國畫藝術作品有著深切的審美感受。或許是跟創作者想似的經歷,或許是創作過程的某個瞬間的引導,以及與主題密切相關的展廳氛圍,這所有的恰到好處的引起了觀眾的共鳴與頓悟,達到鑒賞主體與藝術形象之間的心靈相通,極大地提高了觀眾精神上的審美愉悅。
三、信息反饋設計在藝術鑒賞及藝術創作中的重要性
信息反饋設計是指在畫展展示設計中把觀眾對于畫作鑒賞評論收集整理分析的方式。鑒賞評價一般來源于藝術批評家,有著較高的專業性和借鑒價值。然而畫展觀眾的評價雖然專業性較低,但是貴在資源廣泛,而且是第一手信息,其真實性價值極高,畫家可以接收到不同生活閱歷和背景的觀眾的鑒賞評論。因此畫展中的信息反饋設計是展示設計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畫展中的信息反饋設計方式多種多樣,可根據畫展的具體情況進行設置。例如在畫作展示墻的對面設置留言墻,用宣紙作為背景,讓觀眾用毛筆記錄自己對于國畫作品的鑒賞評價,這樣既有實用性又增加了鑒賞的娛樂性,同時也調動人們參與的積極性。除此之外,另一種方式為鑒賞評論表格的設計,把創作者對于作品可能給予觀眾的感受評價記錄下來,以打鉤的方式采集觀眾的藝術評價,可增加觀眾觀展的便利,最大限度的調動觀眾的參與性。類似以上評論信息反饋的設計方式還有很多,展示設計師可根據具體的國畫展覽主題及展廳陳設進行相應的設計,讓更多的觀眾參與到鑒賞評論中,從而推動藝術鑒賞與藝術創作更深遠的發展。
國畫作品來源于藝術家對生活的感悟,經過畫家高水準藝術技能的表現作用于藝術鑒賞受眾,而藝術鑒賞受眾對作品的審美感受同樣也影響著藝術家的藝術創作。國畫展覽中信息反饋環節的設計就是促進這種良性循環的保障,信息反饋環節在國畫展覽中的推行實施,于提升中國國民藝術素養及修養品格方面意義深遠。
注釋:
1.彭吉象著。《藝術學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xx:358.
2.顧藝、王瑩著。《創意策展與展示設計》。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xx:7.
3.彭吉象著。《藝術學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xx:380.
4.彭吉象著。《藝術學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xx:384.
5.彭吉象著。《藝術學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xx:387.
6.姚安著。《博物館策展實踐》。科學出版社,20xx:9.
參考文獻:
嚴建強。博物館的理論與實踐[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藝術鑒賞論文2
在進行書法鑒賞時,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見解。在古今中外文字闡述中,一些文字闡述帶有許多玄妙,給人感覺常常會意想不到。筆者根據自己多年實踐,結合對經典書法見解,從客觀出發,總結出書法藝術鑒賞對于臨摹創作的啟示。
一、首要賞心悅目
在進行書法臨摹創作時,書法創作究竟是為誰而創作是一個一直爭論不休的問題。對于一些人來說,書法臨摹創作主要是為自己創作,也可以為他人創作。筆者認為,書法創作主要是為了自己進行創作,但是客觀上也達到了為他人創作的效果。主觀上為自己進行創作,這一理解非常簡單,因為在進行書法臨摹創作時,要求創作者身心愉悅,可以陶冶情操,其主要本質還是在為自己進行創作。但在創作的過程中,我們應當注意一個現象,如果一件書法作品創作成功,他就成為了一個藝術品,具有自身獨特的魅力。由于藝術品可以感染他人,也可以感染書法家本身。從這種角度進行分析,作品已經成為了作者與觀眾之間交流媒介,通過作品向觀眾傳達自己內心,以便做到兩者內心的共鳴。
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我又可以分為大我和小我。效果主要是指個人的初始狀態,大我是指個人在經歷滄桑之后的精神境界。只有實現了小我才能完成大我,這是人類人性升華的必備階段。在這一過程中進行書法創作,通過對自我進行歷練,使得自我的精神境界可以提升,以達到大我的情懷,與欣賞者形成共鳴。
對于任何一門藝術而言,藝術都具有一定的社會功能。盡管藝術在表現形式上存在差異,但在最終的目標上卻具有一致性,都是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經典作品還是優秀佳作,無論創作者出于何種主觀狀態,想表達何種情感。一件優秀作品的誕生,客觀上產生了陶冶情操的效應,可以供人欣賞。
二、妙在傳情達意
一件書法作品是用文字和筆墨組成的,并有文字和筆墨傳達情意。在傳達的過程中,有兩種因素取到了決定性作用。由于書法作品是由中國漢字組成,而漢字是方型字并且漢字是圖式的。與此同時,在進行書法寫作時常常使用毛筆進行創作,而毛筆的特性是軟。正是由于以上兩個特征,在進行書法臨摹時常常可以達到傳情達意的效果。
我們偉大的祖先發明方塊字又稱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可以把人與人或者人與自然的關系明顯表達出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變得越來越復雜,單個的文字無法表達豐富的情感,為了適應人們生活的發展需要,漢字的構字方法也逐漸出現了轉變。在書法漢字中出現了六書,他們分別是指事、會意、轉注、象形、假借。通過這些轉變,使得漢字構字方法產生了豐富和創新,使得內在精神得到升華。
從毛筆上進行分析,由于毛筆性軟,所以在進行創作時可以有方有圓、粗細得當、虛實有異,表達出人與人和人與自然之間復雜的情感。
在進行書法創作中,書法創作可與一般的文字書寫區分開來,主要是因為兩者具有非常大差別。書法創作可以表達人與人之間情感,還可以表達人與自然關系。寫作主要是為了傳遞語言,進行文字記載。我們在對一幅書法作品進行評價時,既需要對書法的力度、章法、墨法等技術因素進行考量,還需要看他是否能夠做到傳情達意,從而衡量出該部書法作品品格高低。但對于寫字而言,寫字只需要易于辨認即可。
在進行書法創作時,我們需要表達何種感情呢?一般而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有多種,而書法創作可以通過自身點、線、面與章法等因素相結合,形成語言,抒發人與人之間美好情感。在進行臨摹時,書法家由于自身修養不斷提高,可以通過自身雙手將真善美表達出來。例如,通過觀察書法家不同書法真跡,我們可以感受到不同內涵。王羲之的書法優雅瀟灑、黃庭堅的書法耿直重義、傅山的書法海闊天空、林散之的書法仙風道骨,這些都是書法傳神的典范。
三、功在傳承有緒
文中所指緒主要是指書法傳承。我們在進行書法臨摹創作時,我們首先要明白書法字體從何而來,需要對書法淵源進行探討。在進行書法臨摹創作時,我們只有了解了事情來龍去脈,才能夠進行有效臨摹創作,從而形成自身獨具一格書法形式。如果我們在進行書法傳承過程中不去追根溯源,而是盲目跟風,則我們只能學到皮毛。
在進行書法學習時,臨摹是學習書法最佳途徑。在對一個書法家功力進行探討時,我們可以看他對傳統研究深度。對于一個喜歡學習書法人而言,必須需要借鑒傳統,否則等于白手起家,很難達到新高度。在進行書法創作時,對于經典書畫學習必不可少,這樣可以使我們少走彎路,用同樣時間獲取更多知識,并從中悟出真諦,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書法。在進行臨摹時,我們需要選擇合適臨摹標準。首先必須符合自己性格,這樣才能夠吸收精華,開發出古人沒有開發的空間,做到揚長避短。
四、趣在形式對比
在不同時期,書法擁有自身特征,通常可以用一個形容詞來進行形容。在晉朝,書法尚韻;在唐朝,書法尚法;在宋朝,書法尚意;在明朝,書法尚態;在清朝,書法尚勢。對于當今書法而言,我們并不能用一個詞來進行形容,筆者也不會輕易下一個定論,這個定論應當由后人進行評價。在當前人們內心審美需求中,尚趣是非常貼近人們內心世界。雖然每個時代的書風各不相同,但是這些都是由人們的生存狀態及內心審美訴求共同決定的。書法藝術發展到今天,在字體上已經相當的完備,各種字體已經達到相當完善的程度。在這個時代,書法要想得到更好的發展,就必須在已有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我們可以從生存狀態進行分析,做到推舊成新,在字體的技法上進行豐富。對于當今的書法家而言,應當整合當前的書法資源,推古成新,創作出更加具有吸引力的書法作品。對于一個時代而言,時代的疏忽如何并不是由個人決定的,它是一個時代的反映。但是一個時代存在不同的書風,卻并不違背客觀規律,當今時代存在著尚趣的傾向,但并不排除以往的書法形態。
對于現代生活而言,不僅書法存在著尚趣的現象,其他的藝術表現形式同樣有這樣的價值取向。由于當前社會競爭異常激烈,生活節奏非常快,人們在緊張的工作之余希望通過藝術形式放松心聲。例如馮小剛導演的1942和徐崢導演的泰囧,本以為1942憑借自身很好的功底,可以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績,哪知在現實生活中卻被泰囧一舉奪冠,而泰囧的思想雖然沒有1942那么深刻,但這部片子本身的幽默情節可以使人哈哈一笑,達到愉悅身心的目的。
五、貴在個性鮮明
書法創作必須做到個性鮮明,有自己的面貌,做到創新。創新必須有一定的維度,從技法上進行分析,首先要熟練掌握傳統的技法,并且擁有深厚的功底進行駕馭。例如在駕馭線條時,使用者在使用毛筆時必須做到穩、準、通。與此同時,我們還必須對自己的生活有所感悟,并通過筆墨的形式表達出來,你使得自己的生活具有藝術氣息,表達出真實的生活情感。
在彰顯自我個性時,我們必須深入生活,深入傳統。在深入傳統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做到傳承有緒。眾所周知,生活是藝術的來源。在進行書法創作時,我們必須有效地結合生活,深入生活進行創作。筆墨雖然隨著時代變化會產生一定變動,但所有變動都必須深入到生活之中,這些生活既包含有社會生活又包含有自然生活。當今世界生活變得日益豐富,為書法的創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源泉。深入生活,洞察人的內心世界,了解人民的訴求,已經成為了書法家必備的一個功課。當前人們的心情都非常浮躁,內心渴望得到一片寧靜之地。當今社會中存在的太多爾虞我詐,人們內心也呼喚真誠社會。
在進行臨摹創作時,我們需要與社會生活和自然生活相接處。當今世界是一個信息化的世界,科技空前發達,而古人主要生活在農耕文明時期,使得古人生活節奏比較緩慢,生活相對閑適,但信息也相對閉塞。在王羲之的年代沒有高鐵,沒有飛機,更沒有太空飛船。而我們當前的時代既可以去青藏高原進行探險,還可以去海底進行游玩,甚至可以登陸月球進行探索。這些新興的變化都可以通過筆墨語言進行表達創新,這種創新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
六、高在自然天成
對于書法家來說,在進行書法臨摹的過程中,最高的境界在于做到自然天成。自然天成往往排除小我、大我、無我的障礙,做到天人合一,直通宙宇。在思想境界上,我們應當從小我提升到大我,最終做到天人合一。與此同時,在進行書法臨摹創作中,由于書法中的諸元素存在的一定量的約定,因此在創作中需要把握一定的度。在自然天成的書法中字法章法墨法等等不同的書法技能都有高低之分,一定必須符合自然天成的標準,這樣才可以使人感到舒適協調。反之,如果過分追求某一項內容,會使得整個作品非常不協調,給人不舒適的感覺。
參考文獻:
[1]葉林心.當代篆刻創作取法多樣化成因分析[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xx.
[2]王師琪;郭燕齊;呂翠萍.淺析傳統文化藝術在標志設計中的應用[J].美術向導,20xx.
[3]黃偉斌;黎文君.中國傳統篆刻藝術在現代標志設計中的創新性應用[J].昌吉學院學報,20xx.
藝術鑒賞論文3
通過對茶畫藝術與整個美術教學機制之間的本質關聯進行全面分析, 我們看到, 整個茶文化中傳達的不僅是一種精神, 更重要的是具體的思維體系。所以, 應用茶畫藝術作為整個美術教學的素材內容, 恰恰正是現階段傳承茶文化體系的關鍵所在, 在鑒賞茶畫藝術時, 我們看到其中, 所詮釋和彰顯的更是審美理念, 乃至獨立的創作意蘊等等。
1 當前美術教學活動的實施訴求分析
美術教學實施過程中, 其中所包含和傳遞的, 不僅僅是系統化的美術元素, 同時其中也包含了審美、繪畫藝術作品鑒賞等諸多內涵要素, 當然, 在美術教學活動推進中, 其本身所包含和傳遞的就是一種藝術審美, 以及系統化的情景韻味表達。
當然, 就當代美術學教學活動的具體實施狀況, 我們也可以看到, 做好美術教學, 不僅需要注重豐富教學素材與內容, 同時也要注重精神理念的全面融入和必要表達。在當前美術教育機制不斷優化的今天, 我們對當前美術教育活動的實施特點, 認知更加全面, 尤其是在整個美術教育活動中, 其中所具體承載的不僅是繪畫理念上的引導, 更是站在時代發展背景下, 對整個美術教學機制進行必要完善與優化, 因此, 選擇合適的元素內容, 作為當前美術教學活動機制, 創新發展的重要內容就極具必要性。
總的來說, 任何一種文化應用, 都是文化理念和習慣的深層次影響, 因此, 美術教學過程中, 其中所融入和表達的, 不僅僅是一種審美理念的傳遞, 更需要融入美術繪畫教育中的技巧和創作理念。
如今, 我們在認知, 美術教學活動的特點及內涵時, 教學課堂其所承擔的責任, 更多是教學理念的表達, 尤其是繪畫意識的詮釋與文化內涵的表達, 因此, 需要我們從文化認知角度出發, 通過合理融入相應的文化內涵, 進而實現美術教學的最佳效果。當然, 從審美內涵, 詮釋文化理念, 才是現階段我們更好實現美術教學活動的本質點。
我們認為美術教學活動中, 如果想要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 不僅需要, 掌握相應的技巧, 同時也需在實際生活中尋找相應的元素內容, 尤其是引導學生了解相應的人文情懷, 從而使得, 實踐認知與文化元素, 乃至必要的情感元素, 與整個美術教學活動系統化結合, 從而實現整個美術教學活動的優化提升。當然, 在這一過程中, 其對整個美術教學模式的多樣化, 乃至教學課堂結構的全面優化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力, 同時, 也為美術教學的創新發展提供全面支撐。
2 茶畫藝術的內涵及茶畫鑒賞實施訴求
結合我國茶文化機制的實際發展狀況, 可以看到茶畫藝術不僅僅是茶文化體系中的核心內涵, 同時, 在整個茶文化機制中, 我們也能夠看到, 其之所以能夠實現體系化發展, 核心正是在于茶畫藝術中有著獨立且成熟的精神理念。而對于整個美術教學活動的創新來說, 其需要的內容不僅僅是繪畫藝術和技巧的詮釋, 同時更是情感理念的合理表達。因此, 結合茶畫鑒賞活動的有效融入, 其必然能夠為當前我們更好開展美術教學活動, 提供重要支撐和鋪墊。
當然, 在我們將茶畫鑒賞系統化融入到整個美術教育活動時, 需要對整個茶畫藝術中, 其具體的藝術內涵和人文情懷, 進行必要改造和合理優化, 尤其是, 要選擇合適的茶畫藝術, 尤其是選擇那些能夠給與學生直觀感知的茶畫元素, 從而激發學生在參與美術教學活動的具體理解與實質性感知, 確保實現美術教育活動的理想創新。
文化元素與藝術內涵, 以及時代元素充分融入, 是實現對整個繪畫作品鑒賞最佳效果的基礎, 尤其是結合當前整個美術教育活動的實施狀況和具體訴求, 我們應該清楚, 我們所想實現的效果, 不僅僅是引導學生掌握更為完善的繪畫技巧, 同時更要注重提升學生自身的審美能力和素養。因此, 在現階段, 我們開展美術教學活動時, 必須充分注重選擇合適的繪畫素材, 特別是選擇包含哪些融入繪畫技巧, 乃至文化元素的藝術體系, 進而實現整個美術教學活動之間的合理效果。而茶畫藝術, 無疑就是整個茶文化機制中極具繪畫藝術色彩的文化元素。因此, 茶文化中所包含的茶畫元素內容, 恰恰為我們創作美術作品以及品讀相應的繪畫理念提供重要支撐。
3 基于茶畫藝術鑒賞探究當前美術教學活動的審美意蘊詮釋機制
結合當前美術教學活動的實施狀況, 其中所包含的不僅是一種知識, 同時更是美術教學思維和文化理念的具體表達, 因此, 我們創新開展美術教學活動時, 不僅要注重豐富具體的文化內容, 同時也需要從美術繪畫技巧和繪畫方法, 乃至文化應用等多種元素出發, 通過深層次探究, 茶畫藝術中所存在的價值理念和審美內涵, 從而為我們更好開展美術教學活動提供系統化鋪墊。
美術教學活動在具體開展時, 其中所必須關注的內容, 不僅僅是素材上的豐富, 更是情感上的詮釋與表達。實際上, 對于整個美術教育活動開展來說, 其中所詮釋的不僅僅是學生興趣和關注點, 同時更重要的是在學生美術教學活動培養過程中, 所不能忽視的重要內容。因此, 在當前藝術教學機制不斷成熟與完善的今天, 我們只有充分注重文化理念和精神內涵的深層次融入, 才能實現整個茶畫的最佳鑒賞。因此, 如果我們能夠將茶畫鑒賞應用與整個美術教學活動之中, 那么其必然能夠在豐富教學內涵的前提下, 創新整美術教學體系, 進而滿足美術教學活動的具體訴求。
隨著現階段文化與藝術之間的融合特性不斷強化, 如今, 對于任何一種藝術的表達與展現來說, 其中所詮釋的不僅是藝術表達方法, 更是一種審美能力的合理表達。當然, 在該過程中, 選擇合適的元素也極為重要。在我國整個繪畫歷史中, 茶畫藝術作品也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無論是該藝術作品中所詮釋的繪畫技巧, 乃至系統化的文化理念及藝術審美意境等等, 實際上都是我們全面認知繪畫作品與美術教學活動的關鍵所在。
所以, 在當前我們在進行具體的美術教學活動時, 其中不僅要注重創作元素的豐富與完善, 更要注重從文化機制中尋找合適的元素, 進行吸收、借鑒。實際上, 對于任何一種藝術的發展來說, 在任何時代的發展歷程都必須充分注重, 對以往美術藝術創作活動進行有效借鑒和傳承, 才能在確保其內涵有序傳遞的同時實現整個美術教學活動的真正、有效發展。
更為關鍵的是在當前美術教學活動開展時, 所傳遞和承載的不僅是一種藝術上的表達理念, 更是繪畫意識上的合理引導, 以及繪畫習慣上的優化, 所以, 可以說, 如果我們能夠將茶畫藝術中的情感色彩進行具體分析, 從而使得茶畫藝術的人文情懷, 能夠得到有效詮釋和表達。因此, 我們認為將茶畫藝術作品, 合理應用到整個美術教育機制中, 所能實現的將不僅是繪畫素材和內容上的完善, 同時, 更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 其不僅為茶文化的價值展現提供了必要可能, 而對于美術教學活動來說, 審美情感和價值意蘊恰恰都是我們優化和創新整個美術教學機制的關鍵所在。
4 結語
結合當前我國美術課程的教學標準及要求看, 我們應該清楚, 整個美術教學活動, 實施過程中必須充分注重, 詮釋相應的文化精神, 詮釋必要的文化內涵, 從而使得學生, 在參與整個美術教學活動時, 要一方面掌握必要的繪畫技巧, 同時也需要掌握相應的文化素材和精神理念, 尤其是, 要充分發揮繪畫藝術中學生情感的實施價值。茶文化機制是我國整個文化體系的核心所在, 而從整個歷史發展的視角看, 我國的茶文化, 始終傳遞、延續, 而且在具體應用過程中得到了全面豐富。
當代藝術作品鑒賞論文(通用10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論文吧,論文可以推廣經驗,交流認識。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論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當代藝術作品鑒賞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當代藝術作品鑒賞論文 篇1
摘要:陶瓷可謂是最具中國優秀文明的代表形象之一,原始時代便出現了簡單而樸實的陶器,發展至今源遠流長,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前輩在泥土上譜寫自己的藝術世界。陶瓷文化遠遠早于中國繪畫,更是最早被博物館收藏的歷史,對于中國畫尚有一些評價標準及欣賞準則,然陶瓷文化發展至今,對于陶瓷文化的評價和欣賞標準尚未清楚,或是如何對于陶瓷進行評判和欣賞并非易事。
論文關鍵詞:陶瓷,欣賞,要素,文化符號
對于陶瓷欣賞首先確定陶瓷是一門藝術,所以陶瓷藝術欣賞并非特立獨行與其他藝術門類,正是如此她也有著與其他藝術同樣的欣賞基礎和特性。所以弄清藝術的欣賞概況對于欣賞陶瓷亦是至關重要。
功能性。美學基本上包括著研究客觀現實美,人類的審美和藝術美的一般規律。這種審美又并非真實的美與丑,善與惡,而是經過創作者處理過的關于事態之情感的藝術表現功能,主要是以創作者個人的內心感受為主。
認知性。這種認知性具有雙層的概念,一層是出現在創作者的認知中也就會展現在作品中的形式,另一種是對于觀眾而言的全新的認知,在某種程度上相當于創作者在完成初次創作之后,到觀眾欣賞后再進行多次創作的一個過程。或是說使觀眾感受到更多的作者的內心情調,作者在企圖與觀眾達到一種“知音”關系,而很難達到“共鳴”。
古箏的表演藝術鑒賞分析論文(通用6篇)
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箏的表演藝術鑒賞分析論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古箏的表演藝術鑒賞分析論文 篇1
古箏屬于彈撥類樂器,在我國擁有非常悠久的發展歷史。一直以來,古箏表演中所蘊含的獨特的藝術表現力和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都受到人們深深的喜愛,具有較高的古典美藝術價值。
[摘要]不同形式的音樂作品擁有不同的表現力,古箏表演憑借其獨特的古典魅力在我國瑰麗的音樂文化藝術史上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本文從研究古箏表演的古典美實踐入手,簡單介紹了古箏音樂作品中的情感表達與處理方式,并從演奏角度詳細深入地探討了如何才能有效增強古箏表演的古典美藝術表現力,希望能夠有效提高古箏表演者的演奏水平。
[關鍵詞]古箏表演;作品情感;古典美育;藝術表現力;演奏技巧
隨著現代文明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音樂素養水平也逐漸提升,對古箏作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古箏表演者除了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演奏技巧,掌握不同古箏形制的演奏要求和不同箏派的特點之外,還應注重深入挖掘作品內涵,提高自身的藝術表現力,將音樂作品的生命力呈現給觀眾。只有這樣,才能在表演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地處理好各項細節,充分展現出古箏作品中所蘊含的古典美藝術價值,使其在現代文明中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
一、古箏表演的古典美藝術實踐
1.歷史發展概況古箏最早出現于春秋戰國時期,在當時的秦國一帶廣為流傳,故又稱“秦箏”,至今已有超過兩千年的歷史。最初的古箏表演形式多以娛樂目的為主,到盛唐時期,社會民生發達,人們的生活趨于穩定和諧,古箏逐漸超越瑟和筑成為人們廣泛認可和青睞的彈撥樂器。唐朝時期的古箏表演已不僅僅局限于表現出“聲音”,而是將“聲”與“色”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進一步增強了古箏表演中的古典美藝術表現力。
精選論文談談藝術鑒賞與朗讀
摘要: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引導學生展示和追求真善美,是藝術鑒賞教育的核心內容;把藝術概念、藝術鑒賞活動引入到語文教學中,用真善美的精神來指導我們的語文教學,陶冶學生的心靈,是藝術教育融入語文教學的一條有效路徑;藝術鑒賞的旨歸,則是激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語文教學離不開朗讀。朗讀的本質就是還原,還原到文本所包含著的、所顯示出來的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關鍵詞:藝術鑒賞核心路徑 旨歸 朗讀
一、關于藝術鑒賞
(一)語文教學是培養藝術鑒賞能力的重要載體
“語文教學要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以陶冶學生的心靈。”我以為,語文教材是藝術鑒賞的最佳材料。我們現在的語文教材,是文選型的,不是系統的理論學術型的,它由一篇篇文章構成,而且基本上選的是優秀文學作品(非文學性的作品,如說明文之類的,所占比例較小),包括古今中外的一些經典作品。要想真正地了解文學、了解藝術,語文教材是最合適的。但現實中恰恰有很多語文教學不把這些當作文學作品來教,沒有涉及文學作品最核心的內涵。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不是孤立的。當然,我們說要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并不是說每一個學生將來都成為藝術家或藝術評論家、藝術理論家等等,而是認為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基本條件就是應該具有相當的藝術鑒賞能力。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孫云曉曾經做過一個調查,調查結果表明,我們孩子的情感出現了非常令人擔心的荒漠化傾向。其中的原因很多,但和我們藝術鑒賞教育的缺乏很有關系。真正的教育永遠是和人的靈魂相關的,審美和情感才是教育的第一塊基石。也就是說,我們的教育是建筑在情感上的,不接觸人的情感,就不能提高其審美能力。我覺得,我們大力提倡的素質教育并不是那么難以理解,它實際上就是我們平常講的“五育”——德智體美勞,包括身體心理、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勞動技能、藝術審美等五個方面,這五個方面的綜合就是素質教育。這個藝術審美教育,可以簡單地稱之為美育。我們的美術課程、音樂課程都屬于美育,語文課程也承擔了相當重的美育任務。語文首先應該是智育,教語言文字——一個國家的母語;同時,它也承擔德育的任務,還要承擔美育(而且是要落實到學生心靈中去的美育)的任務。對美育,我們的認識還不是很充分。
服裝藝術鑒賞論文
一、經濟富庶和強大國力的背景依托
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唐代有絲綢之路的繁榮商貿做后盾, 其封建經濟也達到了前朝無法企及的發達程度。一方面, 在國內傳統經濟的發展方面, 唐代有了很大的發展。另一方面, 唐代上至皇親國戚, 下至販夫走卒, 對于新興的城市經濟表現出相當的接納和認同。商貿業、服務業如雨后春筍般迅速成長, 對外貿易發達, 生產力得到極大發展, 一派國泰民安的盛世景象。
唐代社會經濟的發展, 商業的繁榮, 尤其是手工業中絲織業和棉紡織業的高度發達, 印染技術的發展, 都為唐代服飾文化的繁榮在客觀上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帶來了服飾的奢華、開放與多民族性, 這是中國古代服裝史上的高峰。難怪現代經濟學家愛將女人衣裙的長短與開放程度同經濟的繁榮或低迷聯系在一起, 從豐富的唐代出土史料中可以看出唐代婦女服飾華麗, 儀態豐美, 妝飾奇異紛繁, 形制開放且融合了異域民族特色。在唐代婦女三種典型服飾之一的襦裙服中, 裙幅之豐, 有“裙拖六幅湘江水”、“東鄰起樣裙腰闊, 剩蹙黃金線幾條” 等詩句為證。
婦女衣裙的顏色也絢麗多彩, “金縷鴛鴦滿絳裙”、“眉黛奪得萱草色, 紅裙妒殺石榴花”, “藕絲衫子柳花裙”、 “折腰多舞郁金裙” 等詩句表現出紫、紅、綠、黃婦女衣裙的爭奇斗艷。
不僅如此, 其服飾開放程度也令今人瞠目, 出現了在中國古代服飾史上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袒胸露臂形象。例如, 永泰公主墓東壁壁畫中, 梳高髻、半露酥胸、肩披紅帛, 上著黃色窄袖短衫、下著綠色曳地長裙、腰垂紅色腰帶的唐代婦女形象, 即是對“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 的“以露為美的開放的社會審美風尚”的生動塑造。另外,流行于南北朝及唐代中原地區的短襦式樣, 是受到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影響。這種窄袖緊身的短孺不僅有利于做事, 還能表現女子婀娜的體型,因此備受年輕女子的喜愛。而與襦裙服相搭配的婦女外出時常佩戴的冪縭,本是胡羌民族實用性的服飾, 因西北多風沙, 故用此來遮蔽風沙侵襲,但傳到內地,與儒家“女子出門必擁蔽其面”的封建意識相結合,轉變成防范路人窺視婦人面容為主的功用。顯然,這種奢華、開放、多民族性的'服飾風范是同國力的強大,經濟的發展直接相關的。
紫砂藝術鑒賞論文
本文介紹了紫砂藝術的起源、發展和繁榮,以及紫砂藝術品的主要外觀特點。其次,作為泡茶首選的紫砂工藝品,同時兼具了實用和收藏價值,這其中紫砂的造型美、材質美、實用美、藝術美和品位美在紫砂藝術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最后從紫砂的制作工藝中揭示其所蘊含的文化內涵。
一、紫砂介紹
(一)紫砂藝術的起源
紫砂的使用源自春秋時代的越國大夫范蠡,但是真正把紫砂制作成紫砂壺是明武宗正德年間以后的事了。宜興紫砂據文獻記載,始于北宋,盛于明清,涌現了一大批制壺名匠和大師。從此蔚然成風,名家輩出,不斷有精品傳世。 因紫砂產自江蘇宜興,故稱宜興紫砂。它還有一個喜慶的名字“富貴土”。相傳古時宜興街頭,一僧人沿街叫賣:“賣富貴土了!誰買富貴土?買了就可以發家致富。”因此而得名。
(二)紫砂的外觀特點
紫砂是一種介于陶器與瓷器之間的陶瓷制品,其結構致密,接近瓷化,強度較大,顆粒細小, 斷口為貝殼狀或石狀,但不具瓷胎的半透明性。而且宜興紫砂于光挺平整器表之中含有小顆粒,故而呈現出砂質效果。
紫砂的造型是由其特殊的制作方法決定的,它不適宜用轱轆拉坯,也不能機械化流水線生產,完全用手工拍打身筒和泥片鑲接成型或用石膏模成型。
紫砂泥原料主要有紫泥、紅泥和綠泥三種。紫砂器的泥色除主要的朱泥、紫砂泥外,尚有白泥、烏泥、黃泥、松花泥等各種色澤,紫砂器不掛釉,而是充分利用泥本色,燒成后色澤溫潤,器面還具有亞光效果,既可減弱光能的反射,又能清晰地表現器物形態、裝飾與自身天然色澤的生動效果。
舞蹈藝術鑒賞論文
【論文摘要】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藝術鑒賞水平也在不斷提高,茶余飯后,更多的人開始喜歡看一些高雅的舞蹈藝術作品。告別秧歌、龍鼓等普遍的藝術表演,優秀的專業劇目開始在普通群眾中大量演出。
群眾文化是具有特殊性的,所以,在編排群文作品時,需要注意的問題也就比較多。首先,是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再去談舞蹈的結構和作品的意義。
【論文關鍵字】舞蹈藝術鑒賞論文 藝術 舞蹈
我們來了解一下編舞的步驟。
首先是選材。怎樣的題材才是比較適合的,這很關鍵。前面我們已經說過了,群眾文化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包括演員的水平不能按專業演員來要求,所以有很多作品不適合他們表演,同樣,很多題材也就不適合。比如,首先古典舞對于他們就有很多局限了。我們三明地處山區,有大量的勞動題材作品可供參考。而且我們還有深厚的文化基礎,作品可挖掘的深度還有很多。
選好題材,接下來就是“構思”了。“構思”是所有編舞工作的基礎。“構思”有時很具體,有時僅是一種感覺。它就像一個安裝在發動機上的啟動開頭一樣在我們這些愿意創作的人身上起作用。對于“構思”我是這樣界定的:它不是類似劇情的故事梗概,不僅僅受戲劇主題的支配。它更屬于情感、感覺和思想世界。對世界人、事、物產生疑問或感受、印象,“構思”必然地會顯現出來,最終迫使自己像馬達那樣投入創作。
關于舞蹈藝術鑒賞論文
【論文摘要】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藝術鑒賞水平也在不斷提高,茶余飯后,更多的人開始喜歡看一些高雅的舞蹈藝術作品。告別秧歌、龍鼓等普遍的藝術表演,優秀的專業劇目開始在普通群眾中大量演出。
群眾文化是具有特殊性的,所以,在編排群文作品時,需要注意的問題也就比較多。首先,是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再去談舞蹈的結構和作品的意義。
【論文關鍵字】舞蹈藝術鑒賞論文 藝術 舞蹈
我們來了解一下編舞的步驟。
首先是選材。怎樣的題材才是比較適合的,這很關鍵。前面我們已經說過了,群眾文化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包括演員的水平不能按專業演員來要求,所以有很多作品不適合他們表演,同樣,很多題材也就不適合。比如,首先古典舞對于他們就有很多局限了。我們三明地處山區,有大量的勞動題材作品可供參考。而且我們還有深厚的文化基礎,作品可挖掘的深度還有很多。
選好題材,接下來就是“構思”了。“構思”是所有編舞工作的基礎。“構思”有時很具體,有時僅是一種感覺。它就像一個安裝在發動機上的啟動開頭一樣在我們這些愿意創作的人身上起作用。對于“構思”我是這樣界定的:它不是類似劇情的故事梗概,不僅僅受戲劇主題的支配。它更屬于情感、感覺和思想世界。對世界人、事、物產生疑問或感受、印象,“構思”必然地會顯現出來,最終迫使自己像馬達那樣投入創作。
構思,在我的感覺中,它來自這一或那一瞬間感受到的激動:聽一段音樂,看一幅畫,領略一片風光、日常生活的情景。我常以勞動為例來闡明怎樣觀察能夠促進我們進入創作:“……看吧,人們怎樣勞動……男人、女人…力量…創造……
公共藝術教育舞蹈鑒賞優化與發展論文
摘要:當今《舞蹈鑒賞》課程作為普通高校公共藝術選修課程中的一部分,以它獨特的藝術特點、教育形式,改變了以往眾多舞蹈藝術選修課程中只是單純的技術技能訓練或舞蹈成品學習,彌補了高職高專非藝術專業學生一直以來對舞蹈藝術認知領域的缺失。如何上好這門課,使這門課深受學生喜歡,并能通過學習提高學生審美修養和自我綜合素質,需要不斷探索、研究、優化發展。
關鍵詞:高職高專;舞蹈公選課;舞蹈鑒賞;優化發展
在當今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流方向中,素質教育當之無愧成為了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時代標志。而在眾多的素質教育學科中,舞蹈藝術教育作為人類最早的文化教育活動之一,千百年來一直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傳播著舞蹈藝術,娛悅著人們的身心,同時提升人類情感文明,豐富人類的審美體驗,促進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因此,舞蹈藝術教育作為美育媒介中最佳的教育內容和形式,在普通高校中面向非藝術專業學生開設,借助舞蹈藝術作品這個媒介,塑造他們的情感,培養他們的團隊意識、集體主義精神以及提高學生審美修養和自我綜合素質,不僅符合學生身心發育的實際需求,而且符合新的時代下的通才教育觀。
一、目前高職高專院校開設舞蹈藝術公共選修課程現狀
(一)課程設置、教學內容
在各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要求中,舞蹈公選課作為公共選修課程之一,開設的與舞蹈藝術課程有關的有《舞蹈》《形體與舞蹈》《舞蹈基礎》《音樂舞蹈欣賞》《舞蹈團實訓》以及體育舞蹈中的《拉丁舞》《健美操》《交誼舞》等等,并由專業的音樂舞蹈和體育老師授課。在進行這些課程的教學設置時,大多參照專業的教學內容來進行教學,過于細致分類,出現單純的技能訓練或成品舞蹈學習,沒能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綜合性的舞蹈藝術教育。
現代藝術融入美術鑒賞教育論文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已成為一種事實。而如今,我認為世界已經加速步入“后經濟全球化時代”,即全方位的全球化的時代,包括政治、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全球化。在文化教育領域,文化教育的全球化將成為新時代文化教育發展的一個基本態勢。國內文化教育方面,出國留學、雙語教學、外籍教師、校際合作等等多種教育全球化的方式陸續出現。大局勢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首先從文化全球化的角度考慮教育問題,并不斷地做更多的實踐和探索。高中學審美觀和價值觀正在形成,已經具備一定的判斷力以及接受和吸收大量知識信息的能力,選擇在高中美術教育階段引入國際化的文化元素是比較迫切和現實的選擇。
一、現代藝術導入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必要性
我們研究上海高中使用的兩種教科書會發現,教材中美術鑒賞部分以中華民族藝術及國外古代經典藝術為主,比較缺乏現代藝術的鑒賞內容。就此,筆者在2011年10月份對執教的上海市金山區亭林中學高一、高二的班級做了調查問卷,統計調查結果如下:學生對現代藝術家的認知度在34%,對現代藝術概念的理解度在18%,對現代藝術名作的認知度在30%,對現代藝術展覽的參與度在21%。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分析,大部分高中學生對現代藝術很陌生,學生對四項現代藝術的`基本要素的了解或參與程度最高不超過35%。另一方面,我們看學生對現代藝術的興趣的統計數據:在我們問卷對現代藝術作品向學生舉例說明后,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分析,71%的高一、高二學生對接觸現代藝術感興趣;10%的學生認為一般;19%的學生沒興趣。大部分學生之所以感興趣主要是因為認為現代藝術激發想象、獨特新奇和時尚美觀。可見,學生對現代藝術形式和內容是充滿了興趣的,但是處于似懂非懂的狀態,而現行的教材對現代藝術的內容設置比較缺乏,學生對社會中接觸機會很多的現代藝術的“鑒賞”興趣和能力未得到滿足。所以,筆者認為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很有必要做導入現代藝術的探討和實踐。
略論戲劇藝術鑒賞的方法論文
一、戲劇的創作與表演探索
1.創新戲劇創作方法,貼近現代人的審美觀
當前,消費性社會時代逐步顯現出來,快節奏的消費模式直接沖擊著傳統審美感受方式,動搖著人們自身所持有的觀念,呈現出了整體性浮躁。這種浮躁也同樣影響著戲劇創作。為了減少這種負面影響,針對戲劇創作,我們有必要借用國外電影作品的創作方法,把一些國外較為成功的人物形象和舞臺人物形象加以轉換,以吸引觀眾的眼球。這種方法必然會成為我國戲劇領域創作的一重要手段和方式,值得我們不斷去探索。
2.打破傳統藝術舞臺特點,創新藝術表現手段
要想徹底改變此種頹勢,我們就必須對戲劇假定性特性進行重新認識,從而將戲劇向集歌、舞以及詩為一體的方向發展。比如:戲劇《野人》,這部作品集歌舞、面具、木偶等各種藝術形式于一身,在語言、形體以及舞臺造型中,顯現出了多種聲音交相呼應的敘事效果。而人們對舞臺假定性特征認識的逐步深化,也使戲劇徹底改變了傳統戲劇中偏向寫實厚重舞美的效果,開始朝著景物簡化的趨勢發展,從而給演員留出了大量表演的空間。事實上,對舞臺景物進行簡化不單是讓演員創造舞臺環境,而是要求演員通過表演去填補在舞美簡化之后留有的審美空間,重點突出創新表演的作用。在舞臺表演中,戲劇演員要讓自己的形體動作與音樂、道具相配合,進而更好地演繹戲劇作品,讓人們享受到一場視聽盛宴。3.重視戲劇演員的二度創作,適當增加一些表演語匯在我國傳統戲劇舞臺表演中,其劇本占據統治地位,演員需要完全根據劇本來進行表演,可以說劇本是戲劇演出的基礎。但一些戲劇革新家對此卻持有懷疑的目光。他們認為作品在未演出前都是未完成品,需要演員在舞臺表演中進行二度創作。舞臺所呈現給觀眾應是沒有任何內容的白紙,演員應該在劇本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在內心產生一種即性創作欲望,為突出主題,適當增加一些表演語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