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師論文
在教學中,根據新課標精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真制定“語文教學計劃”,做到教學有目標,有方法,有反思。透過學習和實際教學,我了解到這個階段的兒童感性多于理性,對于外界事物,側重于主觀認識。為此,在教學中,我一向用童化的語言和形象生動的直觀事物來指導教學,讓學生能迅速理解知識。把孩子當成朋友,當成相互學習的伙伴兒,讓孩子們感受到老師的親切和關懷,明白老師就是他們賴以信任的朋友。
小學語文教師論文1
(1)課堂氣氛調動與活躍。好的課堂氛圍,有利于融洽師生關系,有利于激發 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課堂教具和圖書插圖是有效提高課堂效率的工具,給學生講述插圖背后的故事,增強學生的興趣,進而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
(2)提高學生的寫作靈感。靈感來源于生活,激發靈感在于老師合理的引導,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教授學生們如何把生活中的美和感動用文字表達出來。任何一種事物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用一件具體的實例來引導學生們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和想,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大腦處理信息的思路就不同,最后形成的文字風格就各式各樣。小學語文教師論文的選點可以從激發靈感去選題,根據不同的學生做出的不同反應去分析—積極合理的引導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3) 培養學生的語感。學生的語感強了,就能在閱讀的過程中充分的體會作者的意圖,充分理解作者的情感。呂叔湘先生認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一個學生的語感強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達方面都會不斷前進。這個點的選取也可以寫出一篇富有創造力的小學語文教師論文。
小學語文教師論文2
教學評價是學校日常教學管理的一個基本環節,在教學教研工作中具有導向作用,但傳統上一直以他人評價為主,作為教學主體的教師卻長期以來處于被動的地位。這種評價的狹隘性是顯而易見的,由于缺乏對評價主體的尊重,缺乏對教學過程的綜合分析,缺乏對教師未來發展的預見,因而失去了評價對教學行為的診斷和反思功能的把握,抑制了教師主體性發揮和自主性發展。《國家課程改革綱要》提出:“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主要倡導教師自評的評價方式,在教師的教育教學反思中,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和專業素質的發展。”本機制借助發展性教師評價理論,以“教師教學自我評價”為研究對象,尋求適合于校本管理,樂于為教師接受,能夠促進教師專業內化,并且具有推廣價值的評價模式,為逐步建立和完善課程改革思想指導下的教師發展性評價體系做出努力。研究主要把握本校教學改革的目標和教師專業發展的特征,以一切于教學目標、行為、環境等相關的內容為本,制訂具體的評價工具,確定評價方式、手段,并以跟蹤調查的方式驗證其實效性。經過近一年的實施,基本認定本評價機制能有效地幫助教師增強內省的自覺性,促進其教學反思能力和專業意識的提高,具有課改背景下的可行價值。
一、有關概念的界定
自我評價,是個體對自身及外部世界關系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斷。教師教學自我評價,指的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對象、教學資源和教學行為狀況的綜合性判斷;是對教學情境做出的專業判斷,包括教學情境產生的原因、存在的價值、發展的階段、教學情境的結果分析等。發展性教學自我評價,是以研究教師自身教學行為為特征的反思式自我教育模式。這種模式不是規定或指導教師該如何做,而是通過某些特定的活動,讓教師在描述、分析和解釋自身教學行為和課堂現象的過程形成對教學本質的認識,并據此調整和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
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自己在教學活動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
根據馬斯洛(Maslow)的“人的動機理論”,人的物質和安全的需要得到滿足之后,就會特別關注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麥格雷戈(McGregor)的激勵理論也為發展性教學評價提供了依據。
建構主義的理論同樣適用于教師教學自我評價。教師實質性的專業發展必須經過自主性反思實現主動建構,同時也強調社會互動性和情境性。
根據系統科學中的信息反饋原理,結合管理實踐的經驗,還可以得到這樣的認識:第一,教師教學工作在得到足夠的信息、有用的建議后,就有可能不斷根據新情境調整自己的能力,達到預期的水平。第二,作為專業教育工作者,教師對其本身的職業普遍具有高度的熱情。
三、教學自我評價與其他評價之間的框架模式及評價方式:
根據對實際情況的分析,我們確定了教學自我評價與其它評價間的框架。
在此框架中,自我評價作為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與其他評價相輔相承、相互作用。《教師教學評價手冊》是基本的評價工具,輔之以同行互評、實績評價等。
小學語文教師論文3
一、以學生為中心,這是有效運用的核心理念
觀念是行勸的向導,有什么樣的教學觀念就會直接產生什么樣的教學行為。在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整個教學活動都是圍繞著教師展開的,將學生視為從屬的課堂參與者、被動的信息接受者,整個教學成為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在現代信息技術運用過程中如果依舊以教師為中心,那么,教學只能是從傳統教學的滿堂人灌變為現代教學的滿堂電灌,只是披上了現代化教學的外衣,并沒有本質上的改變。這樣的教學勢必是失敗的。新課改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提出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整個教學活動都要圍繞著學生這個中心展開。只有真正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才能使現代信息技術成為師生共同參與與探究的平臺,更好地為學生的學習服務。
(一)素材選擇要貼近學生學情,提高本身實效
在制作課件或收集信息時,要體現學生的中心地位,要從學生的角度來審視教學,貼近學生、貼近生活,選擇最具典型性與代表性的素材,兼顧知識性與趣味性,這樣才能使現代信息技術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學情,能夠激起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與思考的獨立性,從而使學生在輕松而愉悅的氛圍中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活動。否則只是按教師的主觀意愿來選擇素材,就會脫離學生這個中心,無法激起學生參與的激情與動力,不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自然也不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二)運用時要處理好突發事件,促進課堂生成
學生是鮮活的生命,有著不同于成人的思考方式,即使在學生之間也存在差異,為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并不能預料到課堂所發生的情況,總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如果只是機械地照搬預案,同樣會脫離學生這個中心,不利于學生認知活動開展。因此,要實現對現代信息技術的靈活運用,當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出現一些突發事件時,不要將學生的思路強行拉到預定的教學方案中來,而是要靈活運用教學技巧,對預設的學案進行合理調整,當堂創作,真正做到張弛有度,使得整個教學活動在教師的靈活掌握下圍繞著學生有效展開,使得課堂處于不斷的動態生成之中,實現預設與生成的統一,這樣的課堂才能具有生命的活力,成為學生自主發展與自我展現的舞臺。
二、適當放慢教學節奏,在師生、生生之間展開互動探究
現代信息技術將教師從繁重的板書中解脫出來,可以讓教師與學生有更多的時間來展開思考與探究。但許多教師片面追求大容量,教學節奏加快,學生并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展開獨立思考與探究,這也并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只有深入地思考與思維,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展開自主交流與互動探究,才能讓教學成為學生的學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此,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過程中教師要適當放慢教學的步伐,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展開獨立思考與積極思維,當學生存在不同見解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展開積極交流與討論,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實現師生的共同參與與互動探究,真正實現以學定教,讓學生由學會到學會,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學會思考與思維,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這就需要教師擁有一雙善于觀察與發現的眼睛,要能夠從學生的眼神與表情中讀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是一知半解,還是完全不懂,還是徹底明白。這樣才能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來調整教學節奏,學生明白的地方一代而過,而不懂的地方則要重點講解,這樣才能在全體學生深刻理解與掌握的基礎上實現教學容量與密度的增大,實現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三、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共同為教學服務
不可否認,現代信息技術具有傳統教學手段所不具備的重要優勢,現代信息技術集圖文聲像于一體,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深奧的知識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靜態的知識動態化、從而讓學生在輕松歡快的氛圍中展開主動探究,實現了學生由苦學到樂學,由被動接受到主動構建的轉變,這正是新課改下我們所追求的有效教學。廣大教師也正是看到了現代信息技術的這種優勢而狂熱地運用于教學之中,無論是新知的講授還是舊知的復習或是優質課的準備,清一色的現代信息技術,沒有現代信息技術就無法上課,甚至是不用現代信息技術而采用傳統教學手段的教學與優質課與新課改沒有任何聯系。這是在這種錯誤認識下將傳統教學手段推向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對立面。冷靜下來認真思考,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真的是勢如水火,只能兩者選其一關系嗎?教學手段本身并沒有好壞之分,關鍵就在于運用,正如贊科夫所說“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方法就會變得高度有效。”也就是說教學方法只是一種手段、一種方法,只有獨具匠心的運用,才能使之成為推動學生認知的重要手段。也就是說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的教學手段都是平等的,都有著各自的優點與缺點,如果只是盲目地排斥與肯定,并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優勢;只有理性認識,科學運用,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方法有機結合,“比翼雙飛”,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優勢的強大聯盟,才能為學生打造一個富有活力與魅力的課堂,激起學生學習的激情與動力,引導學生展開主體探究,構建高效課堂,實現有效教學。
四、結語
總之,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這是新課改下小學教學的必然趨勢與重要方面,是推進課程教學改革步伐,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手段。這是挑戰,更是機遇,我們要迎接挑戰,抓住機遇,在繼承中發展,在實踐中探索,這樣才能摸索出一條有效運用的途徑,探索出全新的教學模式,使之更好地為學生的學習服務,使之成為展現學生個性,激活學生思維的最佳平臺,讓學習成為學生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