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健康教育論文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論文在形式上是屬于議論文的,但它與一般議論文不同,它必須是有自己的理論系統的,應對大量的事實、材料進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小學生健康教育論文1
學校必須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當前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抓好、抓實,尤其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是一件刻不容緩的大事。心理素質教育是學生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學生沒有健康的心理,素質教育就無從談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生健康教育論文,歡迎來參考!
當前中小學教育面臨的新任務當今,我們培養的學生,應該是適應能力、競爭能力和應變能力都要日益增強的創新人才。因此,在素質教育中對學生進行“德”、“才”兩方面的培養是極其重要的。而學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精神面貌,也直接關系著培養出來的人才素質。美國心理學家特爾曼曾經說:“取得成就的因素不在于智力、學歷等,而在于是否具備有自信心、進取心、意志力等健康心理品質。”在某種意義上說,健康的心理品質是現代人的重要素質,是21世紀的呼喚,也是創新人才的通行證。而在中小學生中,影響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主要是過敏傾向、自責傾向及學習焦慮等。所以,醫“心”、育“心”,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是不容忽視的一項工作。
但在當前的學校教育實踐中,不少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著一些誤解,認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沒必要在學校教育中普及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事實上,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醫學中的診療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兒童青少年心理發展的需要而開展的教育活動,旨在提高和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恰當有效地應對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壓力、如何進行情緒調節等,使學生更有效、積極地適應社會、適應自身的發展變化,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發展。所以,預防問題發生、促進心理素質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從本質上來講,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質的教育和培養,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
還有的教師認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個別生開展的教育活動。誠然,個別生在心理健康發展方面需要得到特別的教育和幫助。但是,如前所說,心理健康是全員性的問題,是每一位學生在成長與發展中都必然會面臨的挑戰,包括那些學習優秀、在教師看來是“好”孩子的學生,也同樣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許多研究與實踐證明,有時這些“好”學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為,往往由于學習成績好,這些“好”學生心理發展中不健康的側面就常常被忽視,得不到教師的重視和及時的幫助教育。如,一些“好”學生由于長期被寵、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變得極脆弱,稍不如意就發脾氣,有的還采取極端措施進行打擊、報復,甚至走上犯罪道路,還有的就此邁上了自殺、輕生的道路來面對失敗和挫折的壓力。可見,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個別生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重要課題,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為我們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
那么,如何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呢?我有如下幾點體會:
一、創設“互愛”的班級人際關系環境
馬克思和恩格斯曾經指出:“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人的活動,無論是心理活動還是行為活動,都是由一定的環境條件所激發,其活動過程受環境條件所制約,而活動由反作用于環境,改造著環境條件。” 而教育專家也認為,環境對學生身心的發展影響較大,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滲透在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實踐及社區教育之中。對于學生來說,接觸時間最多的應該是班集體。只要班級人際關系融洽,就易形成民主、和諧、上進的情感氣氛,就有利于學生間、師生間的思想、情緒、情趣、情操等的相互感應,并有益于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
二、讓學生在活動中去鍛煉,并體驗情感
學生在活動中的意志力是在克服困難中表現出來的,并在克服困難中成長的。馬克思說:“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艱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
因此,為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就必須把他們放在活動中去鍛煉。困難和挫折好像是學生前進道路上遇到的一條條攔路河,作為教師不應該背著學生涉水而過,而應該設法提供舟楫,讓他們自己走過去。當學生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我首先幫助學生客觀分析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保持沉著,面對現實,堅定信心,然后采取對策,排除障礙,毫不動搖的朝著既定目標邁進,最終實現自己的愿望。記得在去年的拔河比賽,全班同學齊心協力,運動員奮力拼搏,啦啦隊熱情加油,可總分排名竟是年級的尾巴,聽到這個消息,全班同學不約而同地沮喪著臉。看到這種情景,我既高興,又為他們感到難過,高興的是說明每個同學都具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對此,我首先讓全班同學找出這次失利的原因,然后商量對策,最后對他們說,只要盡力了就行了,今后繼續努力。這時,全班同學又露出了充滿希望的笑容。
三、正確對待學生的情感障礙及行為障礙等,給予學生及時的心理疏導
在班上,我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心連心、心里話、小小心理輔導員等活動,培養學生從不同的心理角度去尋找“打開心靈鎖”的鑰匙。我主要采用了三種方法來了解并疏導學生:
一是觀察法。在自然狀態下,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考察,即通過“聽其言、觀其行”來掌握學生的情況。例如:有的學生由于某種疾病上課精力不足,作為教師應該觀察到,及時地給予關心、體貼,并組織班集體幫助他,鼓勵他多參加文體活動,注意鍛煉身體。從而增強了學生的意志力。只要勤于觀察、善于觀察,就能及時給學生進行疏導。
二是談話法。通過親自與學生交談,獲得學生信息,可以深入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和個性,跟學生的談話方式有多種,根據需要可找學生個別談心,也可找班干或小組漫談,還可對全班進行專題談話。無論哪一種形式,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注意談話的態度,還要照顧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特征。例如有一次,班上有兩個女孩因一點小事而互相爭吵誰也不理誰。這時,我并沒有馬上對兩個孩子講一番同學之間應該和睦相處互相理解體諒的道理,而是先讓一個說完自己的理由,然后讓他們面對面地說說自己的理由,這時候,兩個孩子的聲音越來越低,表情也越來越不好意思。最后兩個孩子都對我說:“老師,我們倆都有錯,現在我們知道自己錯在哪里了。”這樣一來,這兩個孩子的心結也就解開了。
三是上好心理健康輔導的班會課。實踐證明,針對班集體中近期出現的一些現象,利用班會課來醫“心”、育“心”的效果非常顯著。在上課時,我首先做到目標明確,圍繞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和發展健全人格的總目標,確立了一系列的子目標,如:協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發展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社會適應能力;培養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學業的提高。其次做到內容具體,有針對性,圍繞學生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設計一系列的課題,例如:怎樣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如何正確地面對父母的責備等等。再次,要注意方法的靈活性、多樣性、適應性、有效性,我常常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教育內容的需要恰當的運用討論法、認知法、活動操作法、表演和角色扮演法以及行為訓練法。讓學生在班集體中輕松、愉快、自由的氣氛中學習,正確地認識自我表,調整自己的心態,提高抗挫折的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總之,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是教師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它能使學生通過了解自我的動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自我調控、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增強自尊心、自信心,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和諧發展,為適應未來的社會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準備。使他們真正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小學生健康教育論文2
科學技術進步,生活節奏加快,人際關系復雜,人們的思想觀念不斷更新,不正之風和xx現象日益橫行,社會環境也日趨復雜。這一切給人們的心靈帶來極大的沖擊,也波及到了校園,波及到了學生。加之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受家庭的寵愛、社會的寵愛等種種原因,造成學生心理問題日漸增多,其中存在心理異常甚至心理疾病的學生已占了不小比例,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蘇霍姆林斯基說:“最完備的社會教育是學校—家庭教育。”在影響孩子成長的各種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最重要的兩個,整合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對孩子的健康發展非常必要,這也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學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為此,教師學習和掌握心理衛生常識尤為關鍵。
下面我談兩點自己在新課程改革中自己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點嘗試和體會:
一般情況下,家庭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而學校教育則是有意識、有計劃的。教學著重學生智能的發展,如果忽視了教學心理衛生,學生智能發展不但受到影響,其身心健康也會受到損害,僅就負擔過重而言,引起的學生生理疲勞和心理疲勞是不可忽視的,尤其是后者。長期疲勞就會造成學生視力減退、食欲不振、面色蒼白、血壓升高、失眠、心情憂郁、情緒不安、信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嚴重的還會引起學生精神失常,甚至輕生。學校教育應當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及日常管理中去。這就對教師的心理素質和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不同的教師所帶的學生也存在不小差異,教師正是用自己的一切去教育學生、影響學生。
首先教師自己要能夠面對現實、積極樂觀,對前途有信心;具有能夠勝任教學工作的認知能力。有獨創性,能運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有較強的心理適應能力和活動能力;有健全的人格,在與他人交往中能和諧相處,積極態度(如尊敬、羨慕、信任、贊美等)多于消極態度(如畏懼、懷疑、憎惡、嫉妒等)。教師的心理常態應是不卑不亢,不慍不哀,寬嚴適度,既有激情,又很理智。教師無論處于何種狀態下,都必須表現出心理狀態的穩定性。教師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大大超過學生,要做“宰相”,豁達大度,心胸寬廣,氣量宏大,能容人之過,甘當人梯,喜歡學生超過自己。舉止大方,態度端莊,不論何時都不忘記為人師表,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教師要對每位學生的態度保持均衡,不能憑自己的好惡感,偏袒、庇護和鄙視、冷淡學生。遇事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的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能厚 此薄彼,要和每個學生的心理距離應是一致的、等距的。教師自己也要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注意自我心理的完善。如果學生眼中看到的是一名能夠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監督、自我控制的教師,看到他自尊但不自傲、自重但不自夸、自信但不固執,能正確對待挫折、樂觀向上、尊重自己的事業、尊重他人、言行一致,可以想象他在學生心中的地位會怎樣。尤其是小學生,他們模仿性很強,這樣的教師一定會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巨大的、深遠的影響。所以要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我們教師應首先擁有同樣健康的心理。
教師擁有了健康的心理,還需要良好的教育方式。
一、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
給孩子一片空氣,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
壁,讓孩子自由描繪;給孩子一片飼養園地,讓他們感受動物的可愛。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如校園的戶外場地富有變化,則具有激發小學生多種經驗,誘發小學多種活動行為的功能。在活動場內,設計豐富多彩的設備和材料,使處處充滿綠色和生機。教室是小學生主要的活動空間,我們力爭使室內寬敞明亮,溫馨舒適。所布置的內容隨著教育目標、季節變化而變化。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小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小學生情操,充實了小學生生活,激發了小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了小學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二、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 。
校園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是指校園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校園校風、氛圍等,它包括小學生生活、學習和游戲的人文因素和活動空間。
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對認知與情感的關系,作了這樣一個生動而貼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反過來講,如果離開“情感”這塊“肥沃的土地”,也就結不出“良好的發展”的果實。
1、平等相待學生,跨越陳舊的“代溝”。
在課程改革環境下,要求教師轉變心態,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態度,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學生在這樣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為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就能盡情釋放自己潛在的創造能量,毫無顧慮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問,首先就是創設和諧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而緊張、冷漠的氣氛會大大抑制學生學習的熱情。如何減輕消除學生學習上的心理壓力,培養學生對學習的一種良好心態?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創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心靈得到溝通,理念得到認同,情緒得到調節,行為得到訓練,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學得懂、學得好、學得輕松。這樣不僅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探究的精神。當學生的思維、情趣、愛好都有了張揚的空間時,就會走進老師和老師攀談并成為朋友,為學生的心理能夠健全發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2、師生真誠相對,理解鑄就成長。
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作為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蒙臺梭利說:“教師不僅是一個教師,還是一個心理學家,因為他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許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訴我們:不理解何來教育。我們只有通過各種途徑,深入地理解我們的學生,才能達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為一名老師,一名心理輔導員,如果不理解兒童的心理情感,不與他們真誠的相處,他是難以順利開展工作的。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發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斷地變化著。社會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唯有積極探索,適應新情況,敢于面對新問題,才能不斷地發現兒童的最新動態,走出一條與時俱進而不會落后的道路。
現代的教育觀認為,教師不應該是教育的主宰,不應該再有權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強迫的教育方式其實是把軟刀子,不但否定了學生的權利和尊嚴,導致學生的心理障礙,而且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創設寬松、和諧的氛圍,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流,用真誠換真誠,讓學生切實感覺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使他們從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見與建議。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是素質教育總體結構中的奠基性工程。可以說,沒有健康的心理,一切形式的素質教育都是無從談起的。
小學生健康教育論文3
當代中小學生是跨世紀的一代,他們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做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次看到一些有關學生因品行障礙或人格障礙做出違法事情的時候,我的心情便很沉重。為何有那么多的學生,會無所顧忌地去違法犯罪,為患社會,我想這除了少數客觀的原因以外,更多的還在于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不夠重視,導致他們的心理不夠健康。下面我來談談開展適合中小學生身心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點體會。
(一)學校內部心理環境建設是實施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
1、校園主環境建設。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環境建設,主環境建設是學校心理建設的首要任務。學校主環境,應以嶄新面貌出現,盡可能地體現“新穎、整潔、明亮、美麗”的風貌。要把各種建筑物構建在綠化環境中,使學校成為花園式的大教室,讓池塘、名花異草、茂林修竹、綠色草坪也成為學生修身養性的環境。
2、校園文化建設。學校要通過開展各種藝術、文化、體育、科技和學習名人等活動,提高學生興趣,活躍學生身心,達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師生關系的目的,改善學生心理環境。
3、學校校風、班風、教風、學風“四風”建設。學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綜合素質,在良好的校風校貌這個心理環境中能得到良好的發展。良好的校風校貌也能為學校綜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
4、學校還應努力創設良好的家庭心理環境。學校可以聯合居委會等社區基層組織,定期對家長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向家長傳授孩子身心發展的常識。讓家長們認識到: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離不開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環境。學生從小能生活在溫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長輩的正確的愛,必然會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安全、愉快,充滿歡樂和信心,良好的情緒從小就占據心理狀態的主要地位,從而保證每一個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關鍵是教師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兩位專業教師的事,它還需要全體教師的重視和參與。教師不僅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楷模,他們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較大影響。我認為為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還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1、教師要尊重學生。“該生是否尊重師長”是班主任評定一個學生品行的首要條件,而作為班主任是否問過自己“我尊重學生了嗎?”尊重學生包括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勞動,尊重學生的成績,尊重學生的隱私……
2、教師不可有私心。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對待學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績好的學生都受老師的青睞,但是我們教師不能因為某某學生成績好而偏心偏愛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決定。
3、教師要講誠信。“誠信”這詞不只是適用于商品社會,也是教師要做到的。有些教師在向家長匯報學生情況時,會無意地把情況夸大或縮小;應承了學生某些事情,過后又不認帳;有時在學生面前和同事無所顧忌地亂扯……這些微小的事兒都會讓學生覺得,教師都可撒謊,我們怎么不可以呢?
(三)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學科教學中,是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
1、每一位教師在上課時都應該時刻記得幫助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對學生要和藹可親,以誘發其良好情緒;善于觀察學生情緒變化,及時排除不良情緒的干擾;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創造生動活潑的教育教學情境,使學生樂于學習;發現并表揚學生的優點,尤其是"弱視群體",更應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抓住教育契機給予不同方式的贊許,鼓勵他們進取。
2、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培養健康情緒,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四)建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良好的人際關系,是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證。
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保持心理相容。一個學生能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
隨著社會的重視,目前學校教育已慢慢成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戰場。這不僅僅需要專業的心理輔導員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師結合本學科特點,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方法充分運用到教學中,兩者有機結合,確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和諧發展,為適應未來的社會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準備。使他們真正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都有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很是熟悉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
網絡時代互聯網對中小學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我們必須對中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進行分析,探究網絡時代學校如何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中小學時期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階段,學校應該從專業課程、老師素質、提高學生自身素養等幾個方方面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為國家未來的發展,提供心理素質優良的全面人才。
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互聯網成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人們已經全面進入網絡時代。隨著網絡在生活中各個方面的不斷深入,不僅給成年人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也接觸到網絡,并且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了很大影響。由于中小學生正處于青少年階段,心理和思想都處于一個形成和發展的階段,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他們大多數渴望接觸新鮮的事物,探究周圍的世界。同樣,他們大多數也一樣沒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往往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的誘惑,對成長產生不良影響。
在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中小學生接觸網絡、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和社交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我們不應該把網絡視作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的洪水猛獸。要想讓孩子在網絡時代能夠全面健康地成長,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懂得合理地利用網絡。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論文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那要怎么寫好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
1.開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必要性
認識到目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就需要對癥下藥,積極分析現狀、總結原因,然后切實的提高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品質,為打造高素質的健康心理人才而奠定基礎。提高學生心理健康,不單單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家庭教育的需要,更是社會進步的需要。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更早的了解小學生心理,引導其樹立健康的心理標準,為推動學生心理健康而努力。
1.1自身發展的需要
開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是小學生第一次正確認識自我的過程,是為其自身發展提供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前提。小學生的心理教育是基石,是其以后踏入社會的基礎。如果能夠在學生時代及時、盡早的了解其心理健康程度,并能夠進行有效、恰當的引導,必然能夠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適時的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也能夠幫助學生盡早的擺脫一些錯誤心理知識的誘導,提高其認知能力,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實現其自身的發展。
1.2家庭教育的需要
開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是學生教育的第一步,是學生進入學校和社會的前提。學生的心理健康課,從某種意義上實現了家庭教育的延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行評估,切實的根據學生自身的實際狀況,如年齡、性格、認知能力和心理接收程度等,制定出符合其自身的教學目標,因材施教。最終,實現學生心理素質的整體性提升。通過開設心理健康課,切實的與父母一道,幫助學生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實現學生心理健康活動的順利施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提升。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論文,肯定對各類論文都很熟悉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摘要: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小學生易出現孤獨、自閉、依賴等心理健康問題,給他們的成長帶來嚴重的影響。因此,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不僅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更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既能夠提高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又能夠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積極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本文通過分析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討論新課程背景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
關鍵詞: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實施途徑 存在問題
近年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一方面家庭中的獨生子女數量增多,孩子受到父母過分的溺愛,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另一方面社會的飛速發展使小學生處于瞬息萬變的大環境下,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而出現心理問題。小學生心理健康不僅影響他們的學習成績,還影響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因此,小學必須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依據“以人為本”的理念進行教學,不斷推進素質教育,逐步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整個學校教育過程中全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時,小學教師必須具備健康的心理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夠在日常教學中更好地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嚴重制約了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筆者根據實際教學經驗,通過分析當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現的問題,進而探討新課程背景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
談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的論文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離異家庭的增多,都導致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急劇上升,這一現象不能不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思考。
縱觀廣大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那么,何謂心理健康?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而要實現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離不開有效的實施途徑。
筆者認為,在廣大中小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通過以下途徑進行:
一、打造一支具有較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教師群體
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知識經濟”、“信息時代”、“國際接軌”使21世紀的青少年面臨更多的挑戰,面臨更為激烈的競爭,因而青少年的心理行為問題、心理障礙、心理困惑、心理困擾也就越來越頻繁地發生。面對這一現實,我們要做的不是固步自封、抱殘守缺,而是要深刻地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轉變教育觀念,積極主動地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理論。而教師的“全員參與”又是確保心理健康教育最大能效的法寶。
總而言之,教師自身的教育素養和能力如何,是學校能否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關鍵。因此,建立一支能全員參與的、具有較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教師隊伍,是實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創設符合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外部和內部環境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意識到習慣對人的不同影響,教育學生要有意思地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克服不良的行為習慣。
2.使學生認識到好習慣帶來的益處,提高學生養成好習慣的自覺性。幫助別人診斷與自我診斷
3.使學生初步養成良好的品德以及學習、生活、行為方面的習慣
二、【教學重點】
要有意思地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克服不良的行為習慣。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導入新課
上課前,我對全班學生說:“今日只問候,不必起立。”言畢,我說:“上課。”學生紛紛起立。(看來習慣的力量是多么巨大啊!乘機告誡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重要性,讓學生接受我的觀點。)
1、看幻燈:講故事《好習慣是成功的基石》
父子兩住山上,每天都要趕牛車下山賣柴。老父較有經驗,坐鎮駕車,山路崎嶇,彎道特多,兒子眼神較好,總是在要轉彎時提醒道:"爹,轉彎啦!" 有一次父親因病沒有下山,兒子一人駕車。到了彎道,牛怎么也不肯轉彎,兒子用盡各種方法,下車又推又拉,用青草誘之,牛一動不動。 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個辦法了,他左右看看無人,貼近牛的耳朵大聲叫道:"爹,轉彎啦!" 牛應聲而動。 牛用條件反射的方式活著,而人則以習慣生活。一個成功的人曉得如何培養好的習慣來代替壞的習慣,當好的習慣積累多了,自然會有一個好的人生。
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論文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和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教育部1999年13號文件《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走近新課程,“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理念撲面而來,它比過去的教育教學更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喜怒哀樂,更關注人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更關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更關注學生的尊嚴。這意味著,今后對老師的要求不僅是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而且應當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
因此在課程改革中科學、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我談兩點自己在新課程改革中自己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點嘗試和體會:
一、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
給孩子一片空氣,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孩子自由描繪;給孩子一片飼養園地,讓他們感受動物的可愛。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
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如校園的戶外場地富有變化,則具有激發小學生多種經驗,誘發小學多種活動行為的功能。在活動場內,設計豐富多彩的設備和材料,使處處充滿綠色和生機。教室是小學生主要的活動空間,我們力爭使室內寬敞明亮,溫馨舒適。所布置的內容隨著教育目標、季節變化而變化。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小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小學生情操,充實了小學生生活,激發了小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了小學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優秀論文
隨著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科學技術進步,生活節奏加快,人際關系復雜,人們的思想觀念不斷更新,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日益橫行,社會環境也日趨復雜。這一切給人們的心靈帶來極大的沖擊,也波及到了校園,波及到了學生。加之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受家庭的寵愛、社會的寵愛等種種原因,造成學生心理問題日漸增多,其中存在心理異常甚至心理疾病的學生已占了不小比例。近一段時間在我校周圍就發生了幾件令人震驚的事件:
第一件事發生在湖南省常德市臨沅小學。劉某,一個13歲的學生,因覺學校伙食太差,愿意為同學們作出犧牲而吊死在自家房中。第二件事發生在天津市河東區某小學。該學校一名六年級的小男孩,沒有按時完成作業,班主任發現后,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將其家長叫來,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做了介紹,要求家長督促學生學習。在交談時,孩子跑出了學校,在學校一公里左右的順馳橋(距地面10米高)上跳下,當場死亡。
除此之外,如果我們用心觀察,會發現我們的周圍有許多這樣的學生:他們有的性格懦弱、孤僻,缺乏進取心,意志薄弱,沒有自制力,膽小怕事,沉默寡言,做事沒有信心,心理欠缺,懷疑同學看不起他,別人在一起說笑,他懷疑在譏諷他,議論他。可又有的專門找別人的缺點、挑別人的毛病,譏笑別人,從不思考自己的短處;有的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對他人他事漠不關心或蠻不講理,從不考慮他人,平時不會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反而遇事遷怒于別人,歸咎于社會,產生一種反社會性的人格,頗具攻擊性,一旦受到外界的激發,便會爆發出來,做出正常人認為不可理喻的事。又有的則生性激動,對所見所聞極易做出過激行為;有的學生孤僻離群,沉默寡言,自我封閉。又有的則異常活躍,常常不分場合過分地表現自己;有的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自暴自棄。可又有的則過于追求分數、名次,以至于心理失去平衡,表現考前焦慮不安、苦惱失眠,甚至在考場上因過分緊張而暈場等;還有些學生對于任何人、任何事都大大咧咧,滿不在乎。又有的則凡事斤斤計較,生性多疑,過于敏感。以上類似的還有許多。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任他們這樣發展下去,那么,他們的未來將會是什么樣子?這里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馬加爵,云南大學生化學院生物技術專業2000級大學生。只因打牌時被疑作弊,而將同宿舍其余同一專業畢業班四名大學生殺害。其15歲時曾因父母吵架而想殺了父親。在與奶奶看電視爭臺后,在筆記本上還寫“恨!恨!恨!”。這一切不能不令我們為之擔憂。因此,從小抓起,從啟蒙教育階段抓起,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
小學生健康教育論文
學校必須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當前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抓好、抓實,尤其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是一件刻不容緩的大事。心理素質教育是學生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學生沒有健康的心理,素質教育就無從談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生健康教育論文,歡迎來參考!
當前中小學教育面臨的新任務當今,我們培養的學生,應該是適應能力、競爭能力和應變能力都要日益增強的創新人才。因此,在素質教育中對學生進行“德”、“才”兩方面的培養是極其重要的。而學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精神面貌,也直接關系著培養出來的人才素質。美國心理學家特爾曼曾經說:“取得成就的因素不在于智力、學歷等,而在于是否具備有自信心、進取心、意志力等健康心理品質。”在某種意義上說,健康的心理品質是現代人的重要素質,是21世紀的呼喚,也是創新人才的通行證。而在中小學生中,影響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主要是過敏傾向、自責傾向及學習焦慮等。所以,醫“心”、育“心”,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是不容忽視的一項工作。
但在當前的學校教育實踐中,不少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著一些誤解,認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沒必要在學校教育中普及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事實上,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醫學中的診療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兒童青少年心理發展的需要而開展的教育活動,旨在提高和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恰當有效地應對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壓力、如何進行情緒調節等,使學生更有效、積極地適應社會、適應自身的發展變化,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發展。所以,預防問題發生、促進心理素質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從本質上來講,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質的教育和培養,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
心理健康論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幾點體會
當代中小學生是跨世紀的一代,他們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做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次看到一些有關學生因品行障礙或人格障礙做出違法事情的時候,我的心情便很沉重。為何有那么多的學生,會無所顧忌地去違法犯罪,為患社會,我想這除了少數客觀的原因以外,更多的還在于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不夠重視,導致他們的心理不夠健康。下面我來談談開展適合中小學生身心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點體會。
(一)學校內部心理環境建設是實施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
1、校園主環境建設。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環境建設,主環境建設是學校心理建設的首要任務。學校主環境,應以嶄新面貌出現,盡可能地體現“新穎、整潔、明亮、美麗”的風貌。要把各種建筑物構建在綠化環境中,使學校成為花園式的大教室,讓池塘、名花異草、茂林修竹、綠色草坪也成為學生修身養性的環境。
2、校園文化建設。學校要通過開展各種藝術、文化、體育、科技和學習名人等活動,提高學生興趣,活躍學生身心,達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師生關系的目的,改善學生心理環境。
3、學校校風、班風、教風、學風“四風”建設。學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綜合素質,在良好的校風校貌這個心理環境中能得到良好的發展。良好的校風校貌也能為學校綜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
4、學校還應努力創設良好的家庭心理環境。學校可以聯合居委會等社區基層組織,定期對家長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向家長傳授孩子身心發展的常識。讓家長們認識到: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離不開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環境。學生從小能生活在溫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長輩的正確的愛,必然會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安全、愉快,充滿歡樂和信心,良好的情緒從小就占據心理狀態的主要地位,從而保證每一個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