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論文
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顯微藻類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個體微小,與人類關系密切。涵蓋了有益跟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食品、醫藥、工農業、環保、體育等諸多領域。在我國教科書中,將微生物劃分為以下8大類: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氏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見的,像屬于真菌的蘑菇、靈芝、香菇等。還有微生物是一類由核酸和蛋白質等少數幾種成分組成的“非細胞生物”
微生物論文1
摘要:以人為本的教育是教育的最終目標,以高職《動物微生物》為例,從增強教師人文教育意識、倡導民主的教學形式、挖掘專業課人文內涵三方面進行分析,探討在專業課中滲透,人文教育的方法。
關鍵詞:《動物微生物》;人文教育;實踐
0引言
高等教育是社會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教育又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雖說教育部教高[20xx]16號文件提出高職教育是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1],但其核心理念仍然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在現實的高職教育中,因“必須,夠用”的指導思想,更多注重專業技能訓練而忽略人文素質的提升,大多數高等職業教育變成某種特定職業的專業培訓,呈現教學方法陳舊、教學內容片面、考核手段單一等問題[2],對于沒有足夠課時全面開設人文素質課程的高職教育,在專業課中滲透人文精神顯得尤為重要。
1增強教師人文教育意識
《動物微生物》課程是畜牧獸醫專業基礎課,大部分青年教師沒有系統學習教學法,畢業后經過短期的培訓成為專任教師[3]。大多數教師認為《動物微生物》講解的內容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微小生物,很難與人文聯系在一起,人文教育應該是德育課教師的事。由此可見,提升專業課的人文意識,加強教師的人文修養是關鍵所在。專業教師應轉變思想,不僅要“授業”,更應“傳道”,重視對學生職業操守、理想信念、社會責任意識等的培養[4]。教學實踐表明:同時兼有深厚專業知識和擁有良好教育教學技能的教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更強,系統接受過教育學、心理學等教學技能培訓的教師能對學生產生更深遠的影響。“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專業教師有意識地在課程中滲透人文教育,人文素質教育才能得以持續、深化和提高。
2倡導民主的教學形式
傳統教學是以教師為主體的講解說教方式,這對于傳授知識,無疑是有效的,但是對于道德品質、人文關懷、價值觀等這些人文思想的傳授,似乎呆板,難以成為學生內心的一部分。對于《動物微生物》的人文教學,可采用探究式教學,能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充分討論,如微生物世界有無角色分工?討論完畢后,再由教師介紹纖維素分解菌主要分解纖維素,可提供碳源;而固氮菌固定空氣中的氮元素,提供碳源;結合社會發展,得出角色特征不只是人類獨享,微生物世界亦萬千世界的影子。
3挖掘《動物微生物》人文內涵
《動物微生物》的教學內容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教育信息,發掘潛在的人文教育資源,并融合專業教育,讓學生在專業課學習的同時獲得人文知識[5]。微生物典故是十分有意義的人文教育資源,著名病毒學家湯飛凡的生平簡紹可激發學生創新意識;提醒同學們喝盒裝牛奶的同時,需要感恩著名微生物學家巴斯德先生發明的享譽全球并沿用至今的巴斯消毒法,1928年弗萊明發現抗生素,但是由于抗生素的濫用,“超級細菌”病例多次出現,后抗生素時代已然出現,由此可以引導好加強同學們的社會責任感。
4推進人文素質考試
推進人文素質教育的考試是強化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在考試上,改變單一的書面筆試,推行案例分析、論文寫作、社會實踐、情景模擬測試、口頭表達等相結合的多元化考核,深挖內涵,促成學生知行合一,加強人文素質教育與《動物微生物》的深度融合[6]。
5結語
總之,專業教師應加強人文修養并實踐于教學中,扭轉專業需求的緊張性與人文素質教育效果的滯后性、師資隊伍的局限性與人文素質教育的廣播性、課程設置的斷聯性與人文素質教育的縱深性之間的矛盾,在加強專業技能提高的同時,熏陶學生的人文素質修養,回歸教育本性,培育出符合現代化建設需求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陳萍.高職院校專業課教學中如何滲透職業人文教育的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xx(29):43-44.
[2]范紅.高校人文教育的路徑研究[J].教育探索,20xx(9):89-90.
[3]陳健.論專業課教學中的人文素質教育[J].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4(3):34-36.
[4]周湘,林海萍,張昕,等.人文教育在專業課上的體現與實踐———以一堂《微生物學》的課堂討論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xx(4):137-138.
[5]韋義萍,廖海濤,常維緯,等.《病理學》理論教學中人文教育切入點的探討與實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xx,29(3):25-27.
[6]楊永麗,王瑾,盛文凱.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發展困境與出路[J].中國醫學倫理學,20xx,30(8):1018-1021.
微生物論文2
醫學微生物學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是現代科學的重要構成部分,對促進醫學領域發展具有非凡的意義。但由于微生物學自身的獨特性,使其具有內容寬泛、概念性較強,不易被人理解等特點,單純進行理論知識灌輸,很難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同時這也不利于其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實驗教學作為醫學微生物學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好彌補了知識課堂的不足,對夯實學生理論、培養學生能力等具有積極的作用。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將概念性知識以另一種方式進行呈現,其有趣的操作經歷給學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時,醫學微生物學實驗還是知識創新的搖籃,是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陣地。新時期,醫學微生物實驗教學研究得到了各界的廣泛關注。
1 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發展現狀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世界衛生醫療事業發展可謂碩果累累,對專業領域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審時度勢、順勢而行,相繼開設了醫學相關專業包括生物制藥、臨床醫學、藥學制劑等,同時擴招使得生源數量增加,既滿足了國民教育需求,又滿足了經濟市場需求。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社會對醫學微生物學專業學生的要求不斷提高。然而經實際調研發現,部分院校醫學微生物學教學質量欠佳,與經濟市場需求脫節,改革完善勢在必行。其中,實驗教學是醫學微生物學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意義在于夯實學生理論知識基礎的同時培養了其多方面的能力。具體而言,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實效受諸多因素的影響,例如:教師素質、教學環境、工作體系等。有些院校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味強調理論知識教學,對實驗教學重視不足,建設投入與學生需求不成正比,導致實驗教學難以有效開展。而相關教師由于對素質教育理念的認識和滲透不足,忽視了學生教育主體性,枯燥的教學內容、單一的教學方法都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部分教師對學生的關注不足,單純將考試成績作為唯一標準衡量學生素質,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2 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完善路徑
作者結合上文的分析,有針對性提出了以下幾種完善醫學微生物實驗教學的路徑,以供參考和借鑒。
2.1 加大投入
素質教育理念指導下,教師作為教育的參與者、主導者,其表現出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將直接影響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實效。首先,全校教職工應在思想觀念上提高對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深刻認識到此項工作的價值與意義,并積極參與相關建設當中。高校需要結合自身辦學條件、規模等實際情況,加大實驗教學建設力度,投入所需的設備、技術等,從而為廣大師生提供良好的實驗教學環境。同時,教師則應該合理分配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時間,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在課程研究上,力爭在有限課時內向學生傳播更多知識理論,培養其全方位能力。其次,高校應積極開展教師培訓工作,及時更新他們的思想理念,豐富其專業知識和提高其業務能力,促使教師在原有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從而使之提供更好教育服務。在夯實各級領導工作的基礎上,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將取得更大成績。
2.2 整合資源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普及化發展,擴招在滿足大眾教育需求的同時,承擔著生源質量下降造成的壓力。根據素質教育因材施教原則,高校應在把握醫學生物學實驗教學內容依存性的基礎上,客觀承認并接受學生個性存在差異的事實,合理選擇實驗教學項目,適當調整實驗教學內容,并提出不同目標要求,以降低學生學習難度、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在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分幾個階段開展工作,采用逐級遞增的模式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既要保證其充分掌握基礎實驗技能、測量方法,又要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探索性。除此之外,高校還需在不斷探索中,找到經典實驗內容與現代科技最佳結合點,實現實驗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有效契合,從而保證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的先進性,以拓寬學生想象空間,培養其良好的創新思維。如此,在全面、先進知識的武裝下,醫學微生物學學生將在激創新教育科技創新導報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143烈的競爭環境中贏得一席之地。
2.3 創新方法
知識經濟時代,創新是各行各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新課程改革要求下,高校教育致力于突破創新,并取得了不凡成績。尤其是信息化時代影響下,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為醫學生物學實驗教學創新創造了有利時機。大量的心理學實驗表明,人類視覺信息占83%,聽覺信息占11%,加強視聽效果將更有利于人們知識信息獲取。而多媒體作為現代科技發展的產物,集聲音、圖像、文字于一體,呈現給用戶更加豐富、便利的信息體驗。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高校應積極引入多媒體技術及設備,創新醫學生物學實驗教學信息傳播途徑,以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重新整合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資源,以圖片、聲音或視頻等形式呈現給學生,并由此引出提問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討論,進而有針對性進行教學。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演示現有教學條件無法實現的醫學微生物實驗項目,從而保證教學深度和廣度。
2.4 完善評價
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是做好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工作的基礎與保障。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是一項系統化工程,其實效受評價機制在內多種因素的影響。現代教育理論主張全面、整體、積極地評價學生學習,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評價應結合社會需求、課程要求,實現形式多樣化、目標多元化,真實反映實驗者能力及水平。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課程目標主要分為理論知識教學目標和能力素質培養目標兩個部分。在理論知識教學考核方面,高校應兼顧不同層次學生感受,選擇難度適中的題目,同時保證深度和廣度,以指導下一階段的理論知識教學工作。而在能力素質考核方面,高校應選擇一些經典具有代表性的實驗項目,由學生自主完成設計、實驗、報告等系列工作,側面反映他們能力素質上的不足,進而有針對性予以指導訓練。在此基礎上,高校還應制定一套完善的激勵制度,給予表現優異的學生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從而激發他們參與實驗教學的熱情。
3 結語
總而言之,醫學微生物實驗教學十分重要和必要。由于個人能力有限,該文做出的相關研究可能存在不足之處。因此,筆者希望業界更多學者持續關注此項研究,全面分析時下不同院校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現狀,深刻剖析其中存在的不足,有針對性提出更多完善意見或建議,從而促進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優化發展,使之成為更多優秀人才培養的搖籃。
微生物論文3
摘 要:微生物冶金是指在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的作用下將礦物中的金屬以金屬離子的形式溶解到溶液中。微生物冶金相較于傳統冶金技術有很大的優勢,在國內外都有較多的實踐的例子,而且其發展前景廣闊。本文就目前該技術的發展進展以及應用進行一些總結和展望。
關鍵詞:微生物冶金;礦物開采;冶金技術
1 引言
工業的發展使得人們對礦產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加大,現有的礦石資源不斷被消耗在可預見的未來礦產資源的短缺必然是限制工業發展,進而阻礙現代化進程的因素之一。經過人類的大力開采,全世界范圍內的礦產資源呈現原礦品位低,礦資源難處理的態勢,這就對傳統的冶金技術提出了挑戰。而微生物冶金技術能突破傳統冶金方法無法利用低品位礦、尾礦、金屬共生礦等難處理礦的限制,已經在冶金領域包括回收低品位礦產中的金屬、預處理難處理的礦石、對三廢的治理等方面,顯示出具有明顯優勢的應用前景,同時與傳統的冶金技術相比,微生物冶金對環境更加友好,工藝流程更加簡單,成本更低以及耗能更少。
2 微生物冶金
根據微生物在金屬冶煉中的作用,可以分為三種微生物冶金技術:微生物浸出、微生物氧化、微生物分解。微生物浸出是指使用含有微生物的溶劑,利用特定微生物獨有的生理生化作用,溶解礦石中的金屬,并將其富集起來的濕法冶金技術。生物氧化是對包含金屬的難處理的載體礦物進行預氧化,是其中的金屬更容易解離出來的技術。例如很多難處理的金礦,需要被冶煉提取的金屬金以特殊的方式被包裹在黃鐵礦、砷黃鐵礦等載體硫化礦物之中,而用傳統的冶金技術很難將其中的金提取出來,而通過微生物氧化的預處理,可以為下一步酸浸出創造條件,易于金的提取。生物分解技術主要應用在鋁土礦中,微生物代謝可將礦石中的碳酸鹽礦物分解產生二氧化碳,而產生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生成碳酸,碳酸會進一步加速碳酸鹽的分解。這三種技術中應用最廣研究最為深入的是微生物浸出技術。
2.1 微生物冶金的菌種
應用于微生物浸出技術的微生物多為桿菌能生長在普通細菌無法生存的酸性礦坑水中,它們通過攝取環境中的無機物來合成自身組織,利用對礦石中硫、鐵的氧化獲得的能量來促進物質的合成。礦石中中金屬自然溶解的速率很慢,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溶解速率可以提高105倍。目前已知的參與微生物浸出的細菌種類有20多種,其中主要的是如下幾種:
(1)氧化鐵硫桿菌:是目前在銅礦浸出中最常用的菌種,是一種自養微生物,生存環境的pH值在2~3,能在酸性礦坑水中生存,主要生存于含硫的溫泉和礦石、含金礦石等之中。通過氧化鐵和硫獲得生物合成所需的能量來推動自身所需有機物的合成。(2)硫化芽孢桿菌:在自然界中存在廣泛,在火山口、硫化礦中均有發現。(3)氧化嗜酸古菌:不是細胞,屬于古細菌,一種自養微生物,生長生存所需的能量可通過氧化硫、亞鐵和硫化物來獲得,2~3是其最適生長的pH值范圍。(4)氧化硫桿菌:存在于硫和硫化物礦石之中,可以氧化亞鐵至高價鐵,也可以氧化硫以及一些還原態的硫化合物,最適生長pH值為2.0~2.5。(5)微螺球菌:在黃銅礦礦堆中廣泛存在,不能氧化硫及其還原態化合物,能氧化亞鐵離子以及黃、白鐵礦。生長的最適宜pH值范圍是2.5~3.0。
2.2 微生物浸出的機理
目前關于微生物浸礦的機理研究主要有如下三種:
2.2.1 直接作用
微生物浸礦的直接作用是指微生物吸附在礦石表面,通過體內的硫、鐵氧化物酶直接氧化硫化物,使金屬溶解在酸液里。其過程包括:微生物通過靜電力等物理吸附或者通過一層黏膜來化學吸附在礦石表面、氧化二價亞鐵離子或者硫元素以及低價態硫化學物獲得能量、氧化過程中形成的電子透過細胞壁與細胞呼吸所需的氧結合。
2.2.2 間接作用
研究認為,微生物在分解礦石成分中氧化生成在Fe3+在浸礦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即微生物浸礦的間接作用。微生物的氧化還原代謝產生的硫酸鐵和硫酸作用于礦石中的化合物,起到溶解出其中金屬的效果。這種作用主要包括氧化產物與礦石成分發生絡合反應、氧化還原產生的Fe3+以及其他物質與金屬化合物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代謝產生的無機酸或者有機酸溶解金屬化合物。
2.2.3 原電池效應
當需浸出的礦產由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礦物體系構成且同時浸沒在電解質溶液中,多種物質之中彼此存在電位的高低,這樣與電解質一起構成了原電池,電位高的充當陰極,電位低的充當陽極,電子從低電位向高電位發生轉移形成電流。原電池形成會加速礦物的氧化,而微生物的存在會強化原電池效應。
2.3 微生物冶金的工業
目前的微生物浸出工藝主要有如下幾種:
(1)堆浸法:該法廣泛應用于浸出各種尾礦、廢礦中的金屬,通過從礦堆上方噴淋酸性浸礦溶液,在重力作用下浸礦溶液自上而下經過礦堆,與礦堆中的化合物接觸發生反應。該方法的成本低、操作簡單,適合處理尾礦、廢礦、貧礦。但其堆浸所需的時間是由礦物中成分所決定,有可能出現堆浸時間過長的問題。(2)槽浸法:槽浸法是將礦料放在攪拌槽中,加入浸礦溶液,使整個浸出過程在攪拌槽中完成。該法的優點是浸出周期短,金屬的回收率高,浸出的條件容易控制。但同時該法對需對浸出的礦石進行預處理,嚴格控制礦石的直徑,而且對設備要求比較高,生產成本高,一般用來處理高品位礦石。(3)就地浸出法:該法用來處理低品位難開采的礦石。直接在礦體中實施,設計開鑿浸出液通過的通道,將浸出液灌注入通道,抽至地表面進行回收。該法省去了采礦的步驟是一種直接回收金屬的浸出法。
3 微生物冶金的應用以及特點
目前微生物冶金技術可應用在多種金屬的幾乎所有硫化礦的浸出中。在國外,微生物浸出的方法提取礦石中的銅和鈾,以及對砷金礦的預氧化已經應用到產業化生產中。endprint
在銅的冶金中,生物提取出的銅的總量約占世界總的銅提取量的25%,在美國、智力、澳大利亞等國家,微生物冶金提取銅已經是一項產業化的生產技術,在我國銅礦資源相對匱乏,貧礦較多,礦體中多含復雜金屬,由于國內的銅礦的原礦品位低,精礦品味偏低,適合微生物浸出法進行金屬的冶煉。目前我國已經在江西德興、紫金山銅礦、中條山銅礦峪礦這三個礦使用微生物浸出法進行金屬冶煉。
鈾作為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今年來是世界各國重點開產的金屬。加拿大、葡萄牙在20世紀60年代應用生物浸鈾法對鈾進行開采,而后美國、西班牙等國也相繼開展了生物浸鈾。我國目前有一定生產規模的生物浸鈾,從菌株選育、工藝流程優化等方向對生物浸鈾技術進行發展,并取得顯著效果。
對于金的開采,通過生物氧化技術對金礦礦石進行預氧化能顯著得提高金的回收率,國內外目前已建立多個生物氧化提金廠。
傳統的冶金方法需要高溫、高壓、強酸、強堿等劇烈的反應條件而微生物冶金的條件更加溫和,對設備的要求比較低,生產成本低而且生產過程易于控制。在處理廢礦、尾礦、貧礦上具有優勢使得資源利用率得到提高,而且生物冶金使用的浸出液易于運輸,具有應用廣的特點。同時,生物冶金中使用的浸出液可以反復使用,對環境無污染,對礦石的預處理要求比較都,具有節能環境友好的優點。
4 影響微生物冶金的因素
4.1 菌種
目前應用于微生物冶金的菌種有20多種,不同菌種對同一金屬礦,以及同一菌種對不同的金屬礦的適應能力上存在很大的差異。經過一系列的實驗室手段進行馴化過后的菌種比自然界中本身存在的菌種的冶煉效果要好很多。而通過分子生物學以及基因工程等手段對冶金技術中微生物進行遺傳改造,提高其在金屬冶煉過程中的效率,也是目前微生物冶金的一個方向。
4.2 礦石特性
礦產本身的化學組成是影響微生物浸出的一個關鍵因素,礦石中某些金屬元素的溶出會影響微生物的生長、代謝、繁殖。礦石成分的電位差對浸出效率也有一定影響。礦石中某些元素的溶出會改變酸溶液中的pH值。此外,礦石粒的大小也會影響浸出效率,當礦石粒較小時,其比表面積較大,更有益于與微生物的接觸,增加了浸出的反應表面積,但如果礦石粒過小對于堆浸法而言,會不利于空氣的流通以及溶液的滲透,從而影響浸出效率。
4.3 溫度、pH值以及離子濃度
不同的浸出菌對溫度的耐受度不同,中溫菌只有在溫和的溫度下才能發揮作用,當溫度高于45攝氏度時微生物的生長受到影響甚至會死亡。而極端嗜熱菌能在65攝氏度以上的條件下正常生存,并有很高的浸出率。同樣,不同的微生物有最適的生存pH值,一般浸出菌的最適pH值低于3,同時pH值對金屬在溶液中的存在有很大影響,當pH值大于7時,金屬會形成沉淀。浸出的浸出離子強度也會影響微生物的代謝,離子濃度過高時會不利于微生物的氧化還原代謝以及礦物表面的微生物密度。
5 展望
微生物冶金這項技術早已存在,其本身具有很多傳統冶金技術沒有優勢,目前越來越受到重視。但這項技術目前依然有很多值得改進的地方,如目前浸出所用的微生物的適應性普遍較差,對溫度的適應范圍不夠大,可以通過生產工程菌來改善微生物的氧化能力;對冶金的反應設備進行改善,提高微生物浸出的效率以及優化生產工藝;研究微生物冶金工藝中的熱力學、電力學以及微生物生長曲線為進一步改善技術提供理論指導。微生物冶金是目前全世界著力發展的冶金技術,和國外相比我國發展起步晚,但研究進程較快,相信不久的將來微生物冶金能在國內外的冶金工業發展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學亞,葉茜.微生物冶金技術及其應用[J].礦業工程,20xx,4(2):49-51.
[2]周洪波,毛峰,王玉光.嗜酸微生物與生物冶金技術[J].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20xx,34(2):269-276.
[3]呂飛龍,李江.微生物冶金在礦物開采中的應用進展[J].化學工程與裝備,20xx(5):131-133.
[4]李宏煦,王淀佐.生物冶金中的微生物及其作用[J].有色金屬工程,20xx,55(2):58-63.
談在微生物實驗課上培養護生的無菌觀念的論文
摘要:無菌技術是護理工作的重點,是護理質量的重要保證。無菌技術基于無菌觀念。微生物實驗與無菌操作關系密切,如能在護理技術課開課之前,利用微生物實驗資源,通過恰當選擇實驗項目、使學生建立無菌觀念并在實驗中通過規范的示教和帶教及多種考核方式強化護生的無菌觀念,對提高其無菌操作技能非常重要,為護理技術教學起到很好的鋪墊作用,也為今后的護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微生物實驗課;護生;無菌觀念
無菌操作技術是護理工作的重點,它貫穿于各項護理技術操作中,是每個護生必須嚴格遵守的護理技術操作規程,是護理質量的重要保證,也是減少醫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另外,護士作為醫院與病人接觸最密切的人群,有太多的操作機會遭致感染。如在進入臨床實習或工作前,護生就具有了較強的無菌觀念,那對今后的護理工作非常有益。也可有效地保護自己免受感染。無菌技術基于無菌觀念。但無菌觀念的培養并不容易,靠單純記憶和模仿是很難達到的。如何強化護生的無菌觀念,提高無菌操作技能,不僅是護理教學的重點,也是其他相關學科的教學重點。
微生物實驗項目與無菌操作聯系密切,在各項操作中均能找到二者的結合點,并且微生物開課在先,是學生最先接觸無菌技術的課程,如果能充分利用微生物實驗資源,建立并強化學生的無菌操作觀念,對提高其無菌操作能力非常重要,也為護理教學起到很好的鋪墊作用,為今后護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恰當選擇實驗項目
微生物實驗項目種類繁多,雖各項實驗均蘊涵無菌操作技術,但我們根據教學大綱和護理專業的特點,選擇開設了一些更利于護生無菌觀念培養的項目。如革蘭染色、空氣中細菌的培養、細菌的接種技術、皮膚消毒實驗、消毒劑消毒效果的檢測等。這些實驗項目,不但能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微生物不但在自然界分布廣范,在人體表也有大量的`細菌存在。在今后的臨床護理工作中,如不進行嚴格的無菌操作如皮膚不徹底消毒、在配藥、點滴時不戴口罩,皮膚和口腔中的細菌就會導致藥物污染、傷口感染等,給患者帶來極大的身心傷害,和不必要的經濟損失。革蘭染色和細菌的接種技術兩項試驗包含了多種無菌技術,是培養學生無菌觀念,強化無菌操作的最好項目。
成人臨床微生物學檢驗教學改革的探討論文
微生物學及檢驗是醫學檢驗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必修專業課程,以下是“成人臨床微生物學檢驗教學改革的探討論文”,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為了改變成人 教育 沿襲普通高等教育辦學思想和教育模式的現狀,提高成人教育教學質量,實現培養高層次 應用 性人才的目標,我們從成人醫學教育固有的特點和 規律 出發,對成人教育的學生管理制度、教學 內容 和 方法 、實驗教學、考核制度等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使之符合臨床微生物學檢驗工作的實際,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操作技能和創造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 成人醫學教育; 臨床微生物學檢驗; 教學改革
Discussion of Teaching Reform of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for Clinical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Abstract:To change the situation of adult education following elementary education on spirit of schooling and educational model,to raise teaching quality of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to culture high-level skilling persons. Teaching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has to be revolutionized.In view of the characters of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the article has explored the idea on the reform of student supervising system,teaching contents,teaching ways,experimental teaching,examination ways,in order to be in line with practical works,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and to elevate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level,work skills and creativity.
環境微生物學教學改革論文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 李靖,周玉林,關杰.環境微生物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微生物學通報,2009,36(11):1766~1771.
[2] 祝偉,何冬蘭.淺談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J].安徽農學通報,2010,16(5):180~182.
[3] 張雪輝.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模式改革成效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6):3271~3272.
[4] 馬紅梅.以學生為本的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探析[J].生物學雜志,2010,27(1):102~104.
環境工程微生物學雙語教課論述論文
1環境工程微生物學雙語教學實踐
1.1以學生為主體的任務型雙語教學模式的確立目前比較有影響的雙語教學模式有:沉浸型雙語教學、維持型雙語教學、過渡型雙語教學和任務型雙語教學等。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和接受能力,雖然基礎較好,對于英語學習有一定的熱情,具備一定的讀、寫能力,但聽、說能力較差,而《環境工程微生物學》中涉及的專業知識很多比較抽象,因此,若大力度進行英語訓練,會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雙語教學的實施過程中還應以專業知識的教學為首要任務,并以專業課堂為載體,構建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師的指導與安排下用英語完成各種真實的與生活、學習相關的任務型雙語教學模式,將雙語授課從被動的翻譯形式轉變為主動的接受和師—生、生—生互動的教學體驗,加強運用英語解讀并表述專業課的基礎理論知識及查找閱讀科技文獻的能力,使學生初步具備專業知識的英語交際能力。
1.2教材的選擇教材的選擇遵循“以中文教材為主、原版教材為輔”的原則,采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周群英教授主編的《環境工程微生物學》作為中文教材,這本書較好地處理了微生物的基礎理論和微生物在環境生態工程中的應用之間的關系,主要內容包括:超微生物病毒、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微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微生物與物質循環、水處理中的微生物等,同時選擇科學出版社出版的“BrockBiologyofMicroorganisms”(11thedition)作為外文教材,該書是美國優秀的微生物學教材,自1970年第一版起已有42年的歷史,它以新穎、先進、嚴謹的內容,豐富精美的圖片,啟發式的知識結構和巧妙的構思,贏得了廣大師生的青睞,被譽為“生命科學名著”。這樣選用教材,既使教學內容符合教學大綱要求的深度和廣度,又能讓學生開拓視野,汲取外文教材中的精華,也為提高專業英語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微生物檢驗在臨床應用的質量控制分析論文
【摘要】目的對微生物檢驗在臨床應用中的質量控制策略進行觀察與探討。方法60例腹瀉患兒,按照隨機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0例。對照組患兒不進行微生物檢驗,根據醫生的觀察和臨床經驗進行治療,研究組患兒進行微生物檢驗,并根據微生物檢驗的結果實施相應的治療,比較兩組腹瀉患兒的效果。結果研究組腹瀉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93.33%)明顯高于對照組(76.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上實施微生物檢驗對質量控制具有重要的影響,有助于明確患兒的臨床診斷和實施針對性治療。
【關鍵詞】微生物檢驗;臨床應用;質量控制;策略近
幾年來,因患有感染疾病而就診的患兒逐漸增加,而對患兒給予一定的微生物檢驗有助于患兒的臨床診斷和治療,可有效提高質量控制情況[1,2]。本文對微生物檢驗在臨床應用中的質量控制策略進行相關的研究及探討,所研究的相關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所收治的60例腹瀉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0例。住院時間8~30d,平均住院時間(15.78±10.84)d。對照組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3~10歲,平均年齡(5.6±3.3)歲;研究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2~11歲,平均年齡(5.5±3.2)歲。兩組患兒年齡、性別、住院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有關微生物環境工程論文
1微生物在廢棄物處理中的應用
對于不同的環境污染問題和不同的環境污染類型,有不同的處理方法,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化學法、物理法、生物法等三大類,在進行處理污染物時,可以單獨使用某種方法,也能幾種方法結合使用。由于化學法和物理法的投資比較大、成本比較高,并且存在二次污染的現象,因此,常使用生物法進行處理。生物法是指利用系統中的生物,尤其是微生物,來轉化、降解污染物,達到污染物處理的目的,生物法具有污染物處理速度快、效率高、消耗低、成本低、無二次污染等優點,在環境處理中有十分廣泛的應用。
1、1城市垃圾生物處理技術
固體廢棄物的處理方法有很多種,例如堆肥、填埋、焚燒、發電等,垃圾堆肥是利用垃圾中原有的微生物進行自然發酵,這種方法的處理時間比較長,并且處理量比較小;垃圾填埋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并且還會占用大量的土地,同時填埋的垃圾還有可能污染地下水源;而垃圾焚燒會產生大量的廢氣,引起二次污染,同時還有可能引起火災隱患;因此,較好的垃圾處理方法是垃圾發電。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新的城市垃圾生物處理技術逐漸被研發出來,這只給技術是先經過篩選,將可以回收的資源進行回收,然后加入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進行厭氧發酵或者好氧發酵,并收集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沼氣。充分發酵后的垃圾能當做肥料,用于農業生產中,這種處理方法的處理量,能自動控制發酵過程,并且發酵形成的肥料質量可以得到保證。
1、2污水生物處理技術
重癥監護病房臨床病原微生物送檢實證統計分析論文
重癥感染初始不適當或延誤的抗菌治療可能會增加病死率[1],而感染病原體的確定是正確選擇抗菌藥物的關鍵,也是初始經驗性廣譜抗菌治療后成功實施降階梯的前提[2]。多項研究表明病原微生物標本送檢不規范,尤其是使用抗菌藥物之后采樣送檢將顯著降低臨床微生物檢測陽性率和準確性[3-5],從而為抗感染治療帶來困難。重癥監護病房(ICU)集中了醫院內重癥感染患者,本文以直接從ICU病區出院患者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病原微生物送檢現狀,為合理應用抗菌藥物和深化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象為2012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和2013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ICU病區(包括中心監護病區、急診監護病區、外科重癥監護病區和腦科重癥病區)直接出院的所有病例,不包括從ICU轉出到其他病區的病例。共有出院病例841例,其中男572例,女269例,年齡(60.0±17.8)歲;其中443例(52.7%)在入住ICU時有確切感染證據并在當日接受抗菌治療,其中269例(60.7%)接受初始廣譜抗菌治療(聯合用藥或者單獨使用特殊使用級廣譜抗菌藥物,其中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按照2012版浙江省抗菌藥物分級目錄界定),包括初始聯合用藥159例(59.1%),初始使用特殊使用級廣譜抗菌藥物185例(68.8%)。
1.2資料收集
采用回顧性調查,從病案系統調出上述出院病例的歸檔病歷,從病史、醫囑、病程分析記錄、檢查和檢驗結果等,收集患者在ICU住院期間的基礎資料、感染情況、初始使用抗菌藥物、臨床微生物標本采樣、病原檢測結果等,抗菌藥物用藥執行時間和微生物標本采樣時間均采用手持式掌上電腦(PDA)掃描記錄,精確到分;微生物標本送檢信息和病原檢測結果從醫院實驗室信息系統按病案號搜索查詢。
對于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完善路徑探究論文
醫學微生物學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是現代科學的重要構成部分,對促進醫學領域發展具有非凡的意義。但由于微生物學自身的獨特性,使其具有內容寬泛、概念性較強,不易被人理解等特點,單純進行理論知識灌輸,很難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同時這也不利于其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實驗教學作為醫學微生物學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好彌補了知識課堂的不足,對夯實學生理論、培養學生能力等具有積極的作用。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將概念性知識以另一種方式進行呈現,其有趣的操作經歷給學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時,醫學微生物學實驗還是知識創新的搖籃,是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陣地。新時期,醫學微生物實驗教學研究得到了各界的廣泛關注。
1 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發展現狀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世界衛生醫療事業發展可謂碩果累累,對專業領域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審時度勢、順勢而行,相繼開設了醫學相關專業包括生物制藥、臨床醫學、藥學制劑等,同時擴招使得生源數量增加,既滿足了國民教育需求,又滿足了經濟市場需求。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社會對醫學微生物學專業學生的要求不斷提高。然而經實際調研發現,部分院校醫學微生物學教學質量欠佳,與經濟市場需求脫節,改革完善勢在必行。其中,實驗教學是醫學微生物學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意義在于夯實學生理論知識基礎的同時培養了其多方面的能力。具體而言,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實效受諸多因素的影響,例如:教師素質、教學環境、工作體系等。有些院校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味強調理論知識教學,對實驗教學重視不足,建設投入與學生需求不成正比,導致實驗教學難以有效開展。而相關教師由于對素質教育理念的認識和滲透不足,忽視了學生教育主體性,枯燥的教學內容、單一的教學方法都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部分教師對學生的關注不足,單純將考試成績作為唯一標準衡量學生素質,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生物制藥專業微生物學課程在國際化視野下的教學改革論文
近年,我國大學通過國際合作與交流,借鑒國際先進教育理念和模式,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建立合作平臺,培養和吸引國際化人才,從而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跨越式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南京中醫藥大學審時度勢,確立了“國際合作辦學”的重大發展戰略。2011 年,南京中醫藥大學藥學院與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正式簽訂教育合作交流協議,聯合培養生物制藥專業學生。其中,微生物學課程是聯合辦學項目中的互認學分課程,而微生物學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創新人才培養中也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對其進行課程改革既可滿足國際合作辦學的目的,也可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
一、改革教學內容
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國際合作辦學模式之所以能在高等院校中立足,根本原因在于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培養過程也更加科學合理,能夠給予學生更加方便、全面的教育資源。因此,想要國際合作辦學模式有所發展和創新,首要注重的就是整合人才的培養方案。每所高校開展國際合作辦學項目的專業有所不同,人才培養方案需靈活多變以滿足不同學校的要求。與此同時,又必須整合兩校的教學文件,完成課程匹配工作,在引進國外合作院校的先進課程體系的同時與本校的課程對接。 例如:本學院與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簽訂合作辦學協議時,就從三個方面著手制定國際合作辦學項目的人才培養方案。其一,引進格里菲斯大學的專業核心課程體系。除學生在國外學習 1 年的專業課程外,國內部分專業核心課程采用格里菲斯大學原版教材,并由外教授課,使學生充分享受到國際合作辦學的優質教學資源。其二,本學院專業基礎課程與合作院校的合理對接。 為使學生適應國外院校 1 年的專業課程學習,本學院與格里菲斯大學的任課教師就國內專業基礎課程的授課內容進行梳理, 使之與國外教材內容相當,并逐步提出雙語教學要求, 滿足中澳雙方教學目標。其三,合理配置公共課程,適應社會發展需要。
淺談醫學微生物學中的微生態學研究論文
隨著社會醫學領域的發展,醫學的各個領域也在不斷的進步和完善,醫學微生物學作為醫學領域的一門基礎學科,在社會自然環境的大背景下,隨著社會醫學領域的發展需要,面對當前生態環境問題的不斷惡化,從醫學微生物學領域當中又不斷的進行了創新和劃分,微生態學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從而推動了醫學領域的不斷完善和進步。
1 微生態學與微生物學的關系
微生態學是這幾年不斷發展的一門學科,它的首次出現是在1977年由一名德國博士VolkerRush提出的,他認為微生態學是相對于生態學的一種較為微觀的表現,并且他還對微生態下了一個定義:微生態學是停留在分子水平或者細胞水平上的生態學。因此,微生態學是一種相對于生態學的一種較為微觀的更加深層次的表現形式。微生態學以微生物與微生物之間和宿主與微生物之間環境與生態之間的關系為其研究范疇的,而為生態學的涉及領域主要在微生態學的結構關系,微生態體系的平衡與失調以及微生態學的防治等領域展開科學研究與探討。微生態學是在吸收微生物學的基礎上對其生態學理論進行研究創新而發展而來的一種新型學科,而微生物學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態特征、新陳代新以及遺傳進化等自然界生存與繁衍的一門學科,微生物學的最直接應用就是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關系來促進社會生產需要,通過對微生物的研究從而不斷將那些對人類有害的微生物進行消滅或者改造,從而不斷的為人類的生存安全服務,微生物學雖然涉及到了生物關系的問題,但是其研究問題的重點是微生物活動和生存規律,而生態學研究的是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它所反映的是各個生命體系與自然環境之間以及與人類生命生存環境之間某種相互作用關系。生態學是在關系的問題上進行研究和探討,從關系的角度去探索生物、生態以及人類之間的要素聯系,微生態學與微生物學之間具有較為緊密的關系,其涉及到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從而推動了人類社會認識自然提高醫學認識水平都有較好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