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行文方式要“形散神不散”,寫作體裁上,可以是夾敘夾議的議論文,也可以是抒情寫意的散文,還可以是言簡意賅的詩歌。寫作手法上,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基本表達方式,乃至比興、聯想等表現手法都可以根據思想表達的需要自由選用。內容上,只要是作者本人的真實觀點、感受和思想的表達,從時代的發展到自己的一段歷史、一點悲歡,無不可寫。
十二五心得體會1
本人有幸參加了為期8天的十二五學習,認真聆聽了各位一線教師從實際教學過程中積累下來的行之有效的教學心得和方法,內容包括如何教寫作、教閱讀理解、如何進行教學反思、優化英語課堂環節、提高課堂實效性、靈活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學方式轉變及有效教學、用行動學習提升初中教師教學知能、新課標下英語作業的優化設計等等,使我受益匪淺。其中,哈市一一三中學生李玲老師的《Writing Strategies》、69中牛君老師的《You are what you real》、60中周作成老師的《初中英語寫作教學策略》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在就以上三節課內容進行匯報:
李玲老師從新課標對寫的要求入手,明確寫作教學的意義,接著分析學生現狀,再針對這些現狀呈現不同的寫作課范例,引發我們對寫作課教學的思考:
(一)準備階段
首先,教給學生如何擴大詞匯量和英語慣用法;其次,教他們掌握英語基本句型,尤其是動詞句型;接著,教他們動筆前如何分析材料、審題;再次,教他們利用已知的知識背景,用不同的詞和結構表達思想;然后,教他們如何評品一篇作文和教他們閱讀時記筆記。上述每一件事都是由學生完成的,能極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的指導作用表現在決定學生該干什么,指導學生如何干,糾正學生的錯誤。
(二)寫作階段
寫作階段的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進行文字寫作實踐。這一階段的具體內容包括:擬草稿;自檢錯誤;推敲文字然后初步定稿。
教師應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幫助學生逐步提高寫作的技能,逐級提升英語寫作水平。
(三)修改階段
俗話說:“文章不怕千遍改。”修改是寫好作文的前提。教師要求學生的基本修改有四項:一是檢查體裁,看文章的格式布局、開頭和結尾用語是否正確;二是檢查要點是否齊全,字數是否符合要求;三是檢查語法是否有錯誤,可建議學生寫作時參考教科書或一些有關語法資料,或者向他人求教;四是檢查拼寫、大小寫、標點符號及詞形變化是否正確,行文是否流暢,語言是否豐富,對于文章的評判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最好是能面批。因為面批更能體現因材施教;面批能培養師生感情,樹立學生自信而且面批在提高學生書面表達能力上見效特別快。作文經教師審閱后,學生還要繼續修改。這樣反反復復練習的機會就多,而且每循環一次就是一次提高,一次升華。這種方法,比不斷地讓學生寫新文章更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69中牛君老師所講授的是中學生閱讀理解拿分策略,雖然功利性很高,用她自己的話來說是只能培養學生的做題技巧培養不了他們的理解能力,但對于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閱讀得出正確答案卻很有效。
她拿哈市中考閱讀題型來舉例,實際上跟我們中考題型大概差不多。把一個個小題目按照類型可分為:猜詞題、細節題、中心題三大類。那么,如何做猜詞題?可以利用英語構詞法來猜,用上下文來猜。如何做細節題?顛覆閱讀順序,
先讀題干再讀文章(帶任務讀),要求讀題干時劃出關鍵詞和定位詞,這些都是出題者設“圈套”的地方。如何做中心題呢?英語的特點是喜歡單刀直入,直接說明文章大意的就是正確選項。根據每道大題又可分為科普題、圖表題等,策略如上,只不過叫我們選擇的我們把它當做“連連看”叫我們判斷正誤的我們把它叫做“找茬”,其實,是用游戲的方法對待難題,教學生用輕松自信的態度拿分。
最有趣的是周老師講授的簡筆畫教學法。畫畫也能教英語嗎?當然可以。研究表明,大腦的左半球對語言有較強的接受能力而右半球對圖畫有較強的接受能力。因此,用簡筆畫輔助教學,能同時發揮大腦兩半球的不同優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獲得較高的學習效率。簡筆畫的特點是:筆畫簡單、生動、形象、直觀。比如在教學生寫作時,老師就可以用簡筆畫建構語言情境,激發寫作興趣,吸引注意力,培養其發散思維能力。
接下來的兩個小時,周老師在黑板上給我們舉了很多例子,有教單詞的教句子的教作文的,無論什么內容,被他輕輕松松幾筆就描繪得惟妙惟肖,活潑至極。別說孩子了,就連我們這些成年人都聚睛會神的盯著他的粉筆看啊猜啊不時爆出陣陣笑聲。周老師事實上已經57歲了,但是從外表上根本感覺不出他已經如此高齡,我想,這跟他一直使用這種輕松愉快的教學方法有關吧!
通過這些天的學習,使我們這些當老師的也當了一回學生,領略了這些同樣奮斗在教育第一線的出色的同行們的風采。一字一句無不彰顯著他們獨有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蘊,對教育的理性思考,對教育的無限熱愛,對教育的萬丈激情,感染著在場的每一個老師!如果沒有苦和累的磨礪,怎會有這么奪目的表現呢!成果的背后更承載著他們的努力與收獲。現實是殘酷的,適者生存。現今的教育模式早已不是一本教科書、一根粉筆、一個教桿就能存活的課堂模式了。多媒體教學也早已取代了單一、古板、老舊的老式的上課體系。而他們卻能提前躍出“龍門”,掌握先進的教學手段及方法,并毫無保留地展示給我們。
在他們的講解中,沒有難懂生澀的理論,沒有華麗繁復的表述,而是用最平實的語言,最容易讓我們接受的方式向我們傳達了最直接的信息,讓我們有了一個系統的認識,讓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少走彎路,更易于把握住知識的要點。 在此次培訓中,除去對知識的學習和吸收,更多的是自我的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學,反思自己的課堂,反思自己的專業成長。愿這次培訓引發的反思能成為我不斷前進的動力,能成為成功的敲門石,能成為我堅定航向的指路標。只有把培訓中學到的知識技能轉化成自我前進的內驅力,我才會在教學中有所成。
十二五心得體會2
“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第一次在我國的五年規劃中明確提出以科學發展為主題,這標志著對中國發展規律的認識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必須深刻認識并準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繼續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努力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
從國際看,和平、發展、合作仍是時代潮流,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經濟政治格局出現新變化。同時,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全球需求結構出現明顯變化,圍繞市場、資源、人才、技術、標準等的競爭更加激烈。因此,我們必須堅持以更廣闊的視野,冷靜觀察,沉著應對,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經濟分工中的新定位,積極創造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從國內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人均國民收入穩步增加,經濟結構轉型加快,科技和教育整體水平提升,
勞動力素質改善,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體制活力顯著增強,政府宏觀調控和應對復雜局面能力明顯提高,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主要是,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投資和消費關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仍然薄弱,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并存,物價上漲壓力加大,社會矛盾明顯增多,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較多。
農村信用社是農村金融的主力軍和聯系農民最好的金融紐帶,對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突出的貢獻,成是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力量,擔負著向農民、農業、農村經濟提供金融服務的重任。在促進現代化農業建設、支持農民增產增收的主渠道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貫徹落實“十二五”精神,對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農業基礎薄弱、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我們自身的不斷發展壯大,我們完全有能力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綜合國力再上新臺階做出自己的貢獻。
十二五心得體會3
“十二五規劃”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編制,主要闡明國家戰略意圖,明確政府工作重點,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是未來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動綱領,是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的重要依據。
通過對“十二五規劃”的學習,我了解了許多內容。首先,與以往的規劃不同,“十二五規劃”的核心主題是“民富”, 而過去的規劃多是以追求“國強”為目標。從“國富”到“民富”的轉變,成為公眾關注十七屆五中全會的最大亮點,也讓廣大人民群眾看到了中國富民之路的新曙光。民生是改革與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只有不斷改善民生,才能夠提高廣大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的生活。同時,只有改善民生,才能提高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更好的為建設全面小康社會服務。
其次,面對我國在“十一五”期間,在面臨國內外環境的復雜變化和重大風險挑戰、面臨國際金融危機巨大沖擊、面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嚴重自然災害所取得的光輝成就,所積累的珍貴珍貴經驗,所創造的精神財富,是我們對在“十二五”期間的建設有了更高的追求。“十二五”時期,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我們要增強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主動適應環境變化,有效化解各種矛盾,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最后,在面對“十二五規劃”,我們自身要做好充足的準備。首先是思想準備。做好思想準備,最重要的是牢固樹立科學發展理念。有了正確的理念,我們才能夠在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中始終保持正確方向,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次是知識和工作準備。“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一系列重要任務,應當看到,這其中的每一項任務都是極其復雜艱巨的,都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完成的。這就要求我們不能停留在原有的知識和能力水平上,而應按照中央關于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和學習型社會的要求,自覺地加強學習、抓緊學習,掌握完成工作需要的各種知識,不斷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在實踐中游刃有余,牢牢掌握主動權,才能立足自己的崗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十二五規劃建議的學習心得體會
十二五規劃建議中將文化發展從社會發展中分離出來,“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黨的建設同等提出,是文化發展在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全局中的地位大幅提升、作用明顯增強、特點更加突出的表現。
文化軟實力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表現形式,建議中提出的要有重點地繼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適應和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對于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保證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美滿生活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化生產力是社會生產力的一個重要方面,要加快文化體制改革,才能推動文化創新,才能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才能增強文化發展活力,才能創作生產更多思想深刻、藝術精湛、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精品,才能提高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供給能力。文化產業(文化經濟)是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或增長極、增長帶)。發展文化產業不僅能夠創造顯著的社會效益,而且能夠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所以,要在“十二五”時期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這是一個重要的產業政策和產業導向。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
20**年以來,全國文化產業年均增長速度達22%,比同期gdp增速高3。6個百分點,保持了高速增長的勢頭。文化產業的快速增長,成為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也成為各地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在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北京、上海、xx、xx、xx等省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過5%。xx在發展文化產業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絲綢古道、大漠雄風、敦煌壁畫、紅色旅游、文物考古等等方面都給我們留下了取之不盡的文化資源,但在兄弟省市文化產業方面大踏步的前進中,xx現在的窘迫情形很是尷尬。
學習十二五規化的心得體會
學習十二五規化的心得體會1
“十二五規劃”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編制,主要闡明國家戰略意圖,明確政府工作重點,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是未來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動綱領,是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的重要依據。
通過對“十二五規劃”的學習,我了解了許多內容。首先,與以往的規劃不同,“十二五規劃”的核心主題是“民富”, 而過去的規劃多是以追求“國強”為目標。從“國富”到“民富”的轉變,成為公眾關注十七屆五中全會的最大亮點,也讓廣大人民群眾看到了中國富民之路的新曙光。民生是改革與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只有不斷改善民生,才能夠提高廣大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的生活。同時,只有改善民生,才能提高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更好的為建設全面小康社會服務。
其次,面對我國在“十一五”期間,在面臨國內外環境的復雜變化和重大風險挑戰、面臨國際金融危機巨大沖擊、面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嚴重自然災害所取得的光輝成就,所積累的珍貴珍貴經驗,所創造的精神財富,是我們對在“十二五”期間的建設有了更高的追求。“十二五”時期,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我們要增強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主動適應環境變化,有效化解各種矛盾,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學習十二五規化的心得體會
學習十二五規化的心得體會1
“五年規劃”是我們黨通過對國內外時局的精準把握、對經濟社會發展變化的深刻總結而得出的戰略性指導綱要。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二五”規劃建議,拉開了未來5年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深化改革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攻堅戰的序幕。
在經過了改革開放的三十年,中國的經濟格局產生了深刻的變化,20xx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9.8萬億元,躍居世界第二位,國家財政收入達到8.3萬億元,與此同時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級計算機等尖端科技領域實現重大跨越。這表明在黨的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取得進步,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高。與此同時,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十二五”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必須深刻認識并準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繼續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努力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
為此,在“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將“轉變方式,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作為其開篇之述。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以科學發展為主題,是時代的要求,關系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因此,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五年,要確保科學發展取得新的顯著進步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確保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
銀行業作為第三產業的標志性領域,提升銀行業核心競爭力,提高銀行業的服務水平,統籌城鄉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應本著“十二五”精神,推動金融創新,樹立以人為本的金融服務理念。在結合自身實際和市場發展水平的前提下,制定符合實際的金融創新、金融便利的各種發展戰略,完善監管體制,調整和完善創新監管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將推動金融創新貫徹落實到每一項金融工作中,并貫穿于金融業務運行的始終。同時,我們因深刻的認識到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金融需求作為金融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不斷的創新和發展來滿足人民不
十二五專題講座學習心得體會
在接到學校處通知關于聽取《“十二五”專題講座》主題講座時,心中是充滿好奇的,一直在猜測和打量這樣的內容老師們會以什么角度和方式來給我們講述。在例會當天,瓊臺師專附屬幼兒園丁園長和海口市中心幼兒園園長通過她精心準備的歷年文件、精準的數據、直觀的圖表、生動的例子等等給我們娓娓道來她關于十二五規劃的.理解和運用。
講座讓我在對規劃有深刻認識的同時更增長和普及許多知識。“講座讓我在對規劃有深刻認識的同時更增長和普及許多知識。就瓊臺師專附屬幼兒園丁園長主題講座的具體內容來看,我們了解到《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綱要》側重于促進公平、提高質量、人才培養、管理體制,其總戰略包括“兩個基本一個進入”,即進入人力資源發展強國。要想達到這點要求,我們就必須更加有責任感的肩負起幼兒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養和提高學生社會責任感,遵守“三個堅持”,即堅持德育為先,堅持全面發展,堅持能力為重。在具體的實施方面,要重視等教育質量及評價,產學研用結合,注重實踐能力。師德=人格+學術魅力,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必須在人格魅力上加以深塑和拓展。老師講座中尤其提到了修老師曾說過的一句“怎么講學生才愿意聽,怎么聽學生才愿意講”這一與學生溝通交流的問題,在這一點上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也是深有感觸,怎樣把有益的信息以最大效率效用傳達給學生,以怎樣的姿態和方式傾聽學生才愿意與你袒露心聲,用什么樣心態和角度去關注不同層面的學生等等這些問題一直是我們不斷探索和追求鉆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