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修養讀書體會
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師師德是一種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道德,簡稱“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
師德修養讀書體會1
師德古來有之,不同時代對師德有不同的要求,現代師德是對古代師德的繼承與發展,知識經濟時代對師德賦予了新的內涵。
1.愛崗敬業、獻身教育是師德的基本要求。教師的職業有苦也有樂,平凡中見偉大,只有愛崗敬業,教師才能積極面對自身的社會責任和社會義務,才能自覺、不斷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動中有所收獲。教師不僅僅是在奉獻、在燃燒,而且同樣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華。教師要付出艱辛的勞動,但是苦中有樂,樂在其中。教師最大的樂趣就是照亮了別人,充實了自己。正是這種成就感、幸福感,激勵著千千萬萬的教師不辭辛勞地為教育事業獻身。
2.熱愛學生、教書育人是師德的核心。如果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話,那么離開了理解和尊重同樣也談不上教育。因為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師的理解和尊重。教師都是本著教書育人的態度來要求學生的,希望每一位學生提高自身的能力,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達到他們所期望的目標。這都是教師為學生著想,學生應該正確地理解教師的行為,是應該受到學生的尊重的。反之,教師也應該理解和尊重學生。而不是把學生當做下級,當做可以隨意訓斥的無知小兒。時下某些老師可能做不到這一點,他們往往自以為尊貴無比,維護師道尊嚴,不顧學生的顏面。其實這種做法是有失分寸的。俗語道:“人怕敬,鬼怕送。”“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所以,老師對學生不要體罰,不要訓斥,不要高高在上,而應該做一個和氣的人,一個嚴謹的人,一個值得尊敬的人,一個堪為師范的人。學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強烈的。老師對學生的批評,恰當的,就是一種激勵;不恰當的,就會成為一種傷害,甚至還會導致逆反心理產生。絕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批評時挖苦、損傷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把握批評的“度”,變“忠言逆耳”為“忠言悅耳”。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在我們班曾經有這樣一個學生,對他母親十分不滿,為了報復母親的專制,他經常上網、逃學,學習成績由原來的中上等迅速下滑至班級倒數。看著他的成績,讓我感到十分著急,我找他談心,了解情況,但他卻閉口不說任何事情。正面切入不行,我就改變話題,和他談起關于家庭、父母的話題,慢慢地他和我講到了關于他母親的事情,提到了他母親對于他奶奶、爸爸和他姐弟的種種專制的做法和苛刻的要求,導致了他對母親的強烈不滿,處處和她對著干。知道這些情況以后,我真正找到了他學習下滑的原因。之后我又找到他母親,把孩子的學習情況反饋給他母親,并和她一起分析孩子成績下滑的原因,委婉地轉達了孩子的一些想法和要求。從那以后,同學們反映他不再上網,學習態度有所改變,并且經常主動找我談心。看到他的成長變化,我的心里也感到十分愉悅。
3、更新觀念、努力創新是師德的新發展。要讓學生從分數的奴隸變為學習的主人。要從以“教”為出發點轉變為以學生的“學”為出發點,教為學服務,教不是統治學生學、代替學生學,而是啟發學生學、引導學生學。課堂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用武之地,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獲取知識、訓練能力、發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場所。教師應是教練員,不是運動員,要讓學生運用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去學習、去實踐。如課前設置一些趣味性、知識性的練習或活動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提前預習;課堂上組織一些小組或個人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思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4.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師德的人格力量。在教育中,一切師德要求都基于教師的人格,因為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征中顯示出來,教師是教人怎樣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樣做人。教師工作有強烈的典范性,為人師表是教師的美德。教師以身作則,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養出言行一致的人。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的,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而這一切都基于教師的楷模形象。因此教師要優化自身形象,從樹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嚴于律己、無私奉獻”的教師形象入手,把外樹形象
與內強素質結合起來,以良好的師風師德感召和熏陶學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師在行為、氣質、素養甚至儀表上都應提高文明程度,特別要培養對學生的愛心;教師還要轉變教育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服務意識,創造出尊重、信任、寬容、友愛的新型的師生關系。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通過學習我決心以各級優秀教師為榜樣,時時處處為之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勤奮工作,積極進取,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水平,以飽滿的熱情和和藹的工作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時刻關愛學生的健康成長,言傳身教、為人師表,為讓每一位學生適應時代的發展作出自己應有貢獻!
5.終身學習、不斷進取是師德的升華。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和技術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每個人都會面臨落伍的危險。在科學和技術發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經常處于學習狀態,人們的知識結構很快就會落后于實踐的要求。所以,時代要求教師必須轉變學習觀念,確立“邊學邊干、邊干邊學、終身學習”的觀念,緊跟當代知識和技術的發展步伐。如現在的英語新課程內容更新較快,時代感較強,知識涉及面廣泛,要求老師必須要不斷拓展知識面,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實現教學相長的目標。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師該如何培養崇高的職業道德哪?正如有人說的那樣“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師重在自重。”教師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加強師德修養是改善教育發展環境,轉變教育系統工作作風的內在要求,也是促進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有力保證。誠信立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業愛生,在為人處事上少一點名利之心,在教書育人方面多一點博愛之心;創新施教,要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同時要不斷加強學習,與時俱進,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觀念,掌握先進的教學技術和手段。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樹立一切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鉆研精神,發揮敢于與一切困難做斗爭的思想和作風。刻苦鉆研業務知識,做到政治業務兩過硬。用一片赤誠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人,崇高的師德塑造人。只有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道德素養,才能培養出明禮、誠信、自尊、自愛、自信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
師德修養讀書體會2
書名:《班主任兵法3--震撼教育36計》 體會:地分析了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的點點滴滴。全書分為理論篇和實踐篇兩部分,其中理論篇分為:引言、自保第一、攻心為上、陣地戰、運動戰、游擊戰、捭闔之術、虛實篇等二十五個章節;實踐篇分為:倒轉乾坤、黔驢發威、以德立威、敲山震虎、激怒制怒、打草驚蛇等三十個章節。全書傳達了一個核心理念為:學校的教育工作是復雜的,但一線班主任教師常常因為各種原因,一味地把問題簡單化處理,要么對學生嚴加苛責,不留余地,要么民主寬容,給學生犯錯誤留下可乘之機,兩者都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某種程度上說,真正使我們疲勞和痛苦的,不是學生,而是我們對教育規律的忽視。
作為一名新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中經常會遇到諸多棘手問題,也會感到迷茫與困惑,在認真閱讀了這本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兵法”后,我心頭一些關于教育的疑團也逐漸化解了,這本書教會我用不同的視角和獨特的方法來看待和處 第一、師生相處應該注意保持一定的距離,既不可太遠,又不可太近。太遠老師對學生的教育沒有效果,太近則一旦失敗就沒有退路。常聽到老教師提醒我們,不要真的和學生做朋友。但最初很難明白其中的道理。如書中在《當頭棒喝》一篇中,對待那位課堂上說臟話的男生,“變臉絕技”的使用,“咄咄逼人”的氣勢,以及“放你一馬”的寬容,令學生心服口服,說臟話的現象至此杜絕,甚至讓他們畢生難忘。作為教師的我們,與其說是傳授知識,不如說是在修正學生的心理。我們的工作目標決定了我們自己在學生面前的使命,我們不應該讓學生擅自做那些違背共同目標的事情。理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常見問題,使我觸動較大的有以下幾點:
第二、注重研究學生的心理狀態。如果事先不了解學生的情況,就盲目地打起攻擊戰,那結果一是敗下陣來,二是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即使成功,那也只是僥幸。如在《激怒制怒》一篇中,那位容易情緒失控的學生,經歷被責罵的反抗情緒,“受冷 第三、教育是一門藝術,必須用心去研究。作者把兵法運用于班主任管理實踐中,這本身就是創新。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育者,除了心里時刻想著教育本身之外,眼光還要看到教育以外的世界。我們往往很難做到這一點,更多的時候是就事論事,就教育談論教育,結果拘泥于死板的理論和教條,無法施展手腳。如果能跳出教育的小圈子,眼睛多關注一些教育之外的東西,自覺地把其它學科其它門類的思想或經驗借鑒過來, 第四、新時期的教育不應該還是大面積的播種,而要注重個別的栽培。教育并不是像平原地區播種玉米或水稻那樣,面對整齊劃一的田地,用機械化的方式撒種,秋后就可以收割。教育如同園藝師,面對一株株形態各異的花木,需要我們用心琢磨每一個個體的生命習性,進而區別不同對象來進行修枝剪葉、灌溉施肥,使之成為美的化身來裝點世界。書中的學生,脾氣秉性習慣好惡皆不相同,如果用一成不變的方法去教育他們,勢必捉襟見肘,難以奏效。而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心理學、教育學的常識和自己的智慧,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展示了教育自身的豐富多彩的美麗。
我想,只有真心地為學生著想的老師,才會有這樣的好點子。相比較自己,做的遠遠不夠。讀完此書,我更加認識到教育也是一種藝術,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的溝通,必須用心去研究。像我們這樣年輕的班主任更應該不斷探索,不斷積累,在實踐與反思中
提高自己的班級管理水平,真正做到教學相長。落”的委屈,冷靜地反思,最后成為了一位用功讀書的好學生。 也許能觸類旁通,開闊我們的教育視野,提高我們的教育水平。
師德修養讀書體會3
暑假里,我認真閱讀了《師德培育與生成》一書。通過學習,我認識到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必須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要想成為一名新世紀的合格教師,應當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樹立事業心。
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們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不單單是為教書而教書的“教書匠”,而應是一個教育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以情育人,熱愛學生;以言導行,誨人不倦;以才育人,親切關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師愛生,是一種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對待學生,管而不死,嚴而不厲,愛在其中。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和心的呼應。教師只有樹立起社會主義榮辱觀才會熱愛學生,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說,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根本。對學生冷漠,缺乏熱情,決不是一個有良好師德的好教師。教師愛學生體現在“嚴”和“慈”上。常言道:“嚴師出高徒。”又說:“嚴是愛,寬是害”。對學生不嚴格要求,嚴格訓練,是難以培育出跨世紀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設者。所以,對學生不嚴不行。當然,嚴要得法,嚴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訓練來要求。慈,就是對學生要關心、愛護、寬容、尊重。充分鼓勵學生的自尊和自信,關心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進步,使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對學生的愛,即是正確豎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體現,又是教師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現,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師教書這個職業的具體表現。
二、培育教師自己的人格魅力。
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征中顯示出來,歷代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躬行實踐”等,既是師德的規范,又是教師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體現。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范、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師的人格魅力來源于對教育事業的忠誠,他們不是僅僅把教書看成謀生的手段,而是毫無私心雜念地投身其中,以教書育人為崇高的職責,并能從中享受到人生的樂趣。他們以自己的真誠去換取學生的真誠,以自己的真愛去構筑學生的真愛,以自己的純潔去塑造學生的純潔,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繪學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他們應是最能以身作則的人。教師時時處處要以大局為重,克服個人主義,自覺遵守憲法和社會公德守則,遵守校紀校規,以模范行為為學生做出表率。俗話說:“教育無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無小節,節節是楷模。”為人師表,身教重于言教。我們一定要用自己端莊的儀表,得體的舉止感化學生的行為。
三、以人為本,關心愛護學生。
熱愛學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愛更困難。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具有十分強烈的質量意識,要真正在培養學生高尚情操、
塑造學生美好心靈方面下功夫。一個教師只有對自己的學生充滿執著的愛,才能激發出做好這一工作的高度責任感,才能堅定不移地辛勤耕耘,獲得豐碩的育人之果。熱愛學生,是教師全部職業活動中最寶貴的一種情感,沒有對學生的愛,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這種愛,是不能以血緣關系和個人好惡為轉移的,教師應當把它無私地奉獻給全體學生。愛是打開心扉的鑰匙。要把真摯的愛融在整個班級之中,不僅要愛那些好學生,更要愛那些缺點較多的學生,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從教師這里得到一份愛的瓊漿,從中汲取奮發向上的力量,更加自愛、自尊、自強和自信。如果他們切實地感到老師是在誠心誠意地愛護自己,關心自己,幫助自己,他們就會很自然地對你產生歡迎的傾向,喜歡接近你,并心悅誠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導。反之,如果他們感覺到你有愛生之心,他們就會在情感上對你采取冷漠、猜疑、反感甚至抵觸的消極態度,那樣的話,無論你怎樣苦口婆心,他們也不會接受。所以,具有愛心,是教師取得教育成果的極為重要的前提,對學生愛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然而,教師只有“愛的教育”和“奉獻的教育”還遠遠不夠,了解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引導學生,才是教師在愛學生這一基礎上的發展方向。
總之,一個合格的教師應該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質和為祖國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有新時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觀念,有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做一個以為人民服務為榮的教師,做一個讓人民滿意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