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禮儀論文
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其中部分組成可有可無。
社交禮儀論文1
摘要:
社交禮儀課程是對人在社交活動中的行為準則及規范的學習并應用的過程。社交禮儀課程知識點相對容易,實用性強,對課程教學操作卻提出較高要求。情境教學法是基于情境構設,結合禮儀課程知識點來搭建相應的演示與答疑環境,引導學生從中來獲得具體的禮儀能力。
關鍵詞:
社交禮儀;課程教學;情境模擬;應用研究禮儀是社會文明的產物,也是人類社會活動所應遵守的共同行為規范。從表現形式來看,禮儀主要有禮節、儀式、儀表、禮制等內容。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社會交往的發展,對社交禮儀的學習是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禮儀課程作為高校素質教育的基本組成,是促進大學生適應社會,適應未來崗位就業的必修課。由于社交禮儀課程自身實踐性較強,同時與理論與應用結合較為緊密,傳統的禮儀課程教學多從知識上進行灌輸,缺乏實操性,導致學生對禮儀課程學習熱情不足,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從社交禮儀課程的學科特點、教學問題中來融入情境教學法,關注大學生從模擬真實的應用環境中來幫助學生學以致用。
一、情境教學法的內涵
從建構主義理論來看,學習環境是構成學習過程的重要內容。課程教學要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從課程的組織、教學內容的銜接、師生互動中來引導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和能力。情境教學法是利用具體的課程情境,將學生、會話、環境、協作作為激發學生自主性、創新性的有效動力,最終實現學生從知識、意義的建構中提升學習效果。情境教學法在構建中需要架設生動、具體的知識情境,并從問題的導入、分析、解決中,依托具體情境,鼓勵學生參與,貼近學生實際,便于學生從中來學以致用。可見,情境教學法將“教”與“學”、“學”與“練”、“練”與“用”進行了統合,克服了傳統課堂學習的被動性,推進了理論與實踐的融合。
二、情境教學法課程設計
根據情境教學法的要求,在課程組織上需要把握四個步驟。第一步是創設問題情境;第二步是課前準備;第三步是課堂演示與答疑;第四步是總結歸納。
(一)創設情境
情境的構設是基于社交禮儀課程教學知識點,在課堂組織上要注重三點要求。一是要貼近知識點,特別是禮儀知識要與學生需求相結合,適應并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要貼近學生就業實際,特別是增強學生的臨場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參與積極性;二是要注重簡潔,對于情境的設置要便于操作,要能夠在課堂時間完成,并能夠通過課程演示來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要適當引入一些疑難性強的問題,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營造多層次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多元化情境;三是要注重知識的不完整性,對于情境本身并非是課堂的主體,關鍵在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幫助學生從問題情境中來增進知識與能力。
(二)課前準備
情境的構建需要進行前期準備,該項工作可以由師生共同完成。教師側重于明確情境教學的知識重點、目標,分析學生實際和課程組織現狀問題,制定完善的教學計劃,如角色分工、情境實施、設備操作等。另外,教師可以通過頭腦預演或實際演練來模擬各環節的實施情況,并對不足和問題進行優化處理。學生主要工作是模擬分組,各組在組長的領導下進行角色扮演,推進師生協同;另外,對情境教學重點各項具體工作進行細化,如明確小劇本內容。
(三)課堂演示與答疑
從情境教學現場來看,課堂演示是主體,各小組在預先安排下參與到情境中,并在教師的組織中實現對具體禮儀知識的學習與演練,梳理其中的問題。演示結束后針對問題展開答疑,各小組、各成員充分發表各自的觀點及想法,由學生為主體來進行。教師主要從三個方面給予引導:一是鼓勵各成員積極發言,盡量避免干擾演示過程,防范對學生思路的破壞;二是在演示過程中不評論,避免對其他小組帶來影響;三是在答疑環節要控制場面,既要發揮學生的熱情,還要避免跑題,影響教學實效。
(四)總結歸納
對于情境教學演示完成后,要進行全面分析與總結,特別是對各組的演練效果進行點評,梳理各組的演練問題,指出優缺點,便于各組學生進行相互學習;教師要對模擬情境進行分析,對各小組的演練方案及演示過程進行評判,那些是值得肯定的,那些是不足的,對于閃光點、創新點要給予表揚,也要對問題的出現進行查找根源,啟迪學生。
三、情境教學法在社交禮儀課程中的實施
本節以求職禮儀教學為例,將求職過程進行分解,招聘現場設計、應聘現場設計,以及各參與角色的扮演與分工,組建由師生共同參與的評委組進行各組演練成績考核。在具體實施上,第一步,對進行前期準備,設計4家企業,明確各自的單位、地址、電話、經營產品、規模、社會影響力及企業文化、宗旨等內容;明確各自公司的招聘信息,包括崗位需求、應聘條件、崗位待遇、面試主要問題等。第二步,明確招聘、應聘環節中的社交禮儀知識點,以及相關注意問題,并從分組扮演中,根據角色不同來進行情境參與。如由學生搭建招聘模擬環境,并承擔招聘職責;由師生共同組建禮儀知識評審團,負責對學生的禮儀行為進行全程跟蹤、認真記錄,并為演練結束后的課程評價做準備。第三步,招聘應聘環節實施,根據學生對各自角色的扮演,從中來梳理問題,并對學生的表現進行打分;對于模擬演練中學生的優點進行肯定,對于不足進行指出并告誡學生如何克服和改進。第四步,總結,通過對招聘應聘活動的模擬演練,以具體情境為基礎,從禮儀知識的滲透中,讓學生能夠從自我服飾、言行、眼神、坐、立、行等環節進行體驗,并得到有效的規范,增強了課堂教學氛圍,也讓學生能夠從直觀的禮儀實踐中獲得預期效果。
四、結語
針對情境教學法在禮儀課程中的實施,還需要注意兩個關鍵問題。一是對“領導”崗位的人員設置,由于模擬演練中人數限額,很多學生無法從中獲得親身體驗,可以通過課程角色分配,以分項替換等方式來進行輪值,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情境演練中。二是對情境教學的現場指導,教師作為引導者,要發揮對課堂教學內容、教學環節的銜接,特別是對于學生的儀表儀態、語言表達,以及隨機應變等能力進行指導,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能。
[參考文獻]
[1]閻芳.高職院校“社交禮儀”課程開設的必要性及實效性探討[J].職教通訊,20xx(15).
[2]趙莉.高職“社交禮儀”課程考核方式的選擇[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xx(01):2400.
社交禮儀論文2
【摘要】在當今社會中,社交是一個時尚名詞,人與人之間的人際交往,促成了社交活動場合,在這樣的場合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們的著裝。服裝在社交禮儀中具有重要作用,著裝是否得體合理,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一個人的文化修養和社會地位。在社交場合中,得體合理的著裝,不僅可以展現個人魅力和氣質,不失風度的輕松應對各種社交活動,給人留下良好印象,也體現了對禮儀的注重。本文對社交場合進行了概述,分析了社交場合中禮儀性服裝款式的選擇,探討了社交禮儀中服裝的搭配和種類,讓人們從中了解基礎的著裝禮儀,在社交禮儀中得體合理的著裝。
【關鍵詞】社交禮儀;服裝;搭配;運用
前言
社交是現代社會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交場合中,人們非常重視著裝,但很多人卻不懂得如何搭配服裝和選擇服裝種類,以致因著裝不當陷入尷尬境地[1]。服裝也可稱為服飾裝束,是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在國家標準中服裝指的是穿于人體起保護和裝飾作用的制品,在一定生活程度上,服裝是國家、民族與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風貌的反映,因此,人們在生活中要重視服裝穿著,尤其是社交活動場合[2]。重視社交場合中的著裝,是每個人都必須做到的事情,這是一個人社交禮儀的體現,不管以什么身份活動于社會上,必須做到儀容儀表方面的要求,穿著得體合理,給人們留下不好的印象。
1.社交場合概述
社交場合是指工作之余交往應酬的場合,通常是在公眾場合和同事、商務伙伴進行友好地交往應酬,這有利于和朋友、同事聯絡感情,典型的社交場合主要有宴會、舞會、聚會等,在這些場合中,人們必須注重著裝儀態。雖然與朋友、同事相聚吃飯叫宴請,但實際上是一種交往應酬行為,在這樣的場合中,得體合理的著裝可以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情感交流。通常情況下,社交場合有嚴格規范的著裝要求,不能隨意亂穿,以免陷入尷尬境地,影響自身形象。時尚個性是社交場合著裝的基本要求,這樣的著裝可以展現個人魅力,引領時尚前沿。
2.社交場合中禮儀性服裝款式的選擇
2.1男裝款式選擇
在社交場合中,男性禮儀性服裝款式單一,著裝選擇較為簡單,通常為西裝。西裝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主流西裝文化被人們打上了有文化、有教養、有風度等標簽。近年來,時尚風潮不斷變化,世界各地逐漸流行中國元素,蘊含中國元素的服裝漸漸出現在社交場合中,而且我國很多人也在正式社交場合中穿民族服裝,向人們展示民族的文化,中國的魅力。在正式社交場合中,常見的含中國元素的男性禮儀性服裝有中山裝、唐裝,對襟夾襖也是不錯的著裝選擇。
2.2女裝款式選擇
女裝款式千變萬化,僅一條長裙就能穿出百變花樣,并顯示出不同的風采。在大型社交場合中,女性禮儀性服裝通常為禮服,這也是非常正確的選擇,一般不會出現失儀情況[3]。我國女性較為保守,選擇的禮服款式簡單大方,雖然長裙過膝,但簡單飄逸,不僅體現了女性的溫柔似水,也體現了女性身材的婀娜多姿。禮服有中式和西式,風格各異,中式禮服高貴典雅,塑造特有的東方風韻,西式長禮服袒胸露背,呈現女性風韻,女性參加社交場合時,可根據社交性質和自身特點,選擇適宜的款式。一般情況下,女性應選擇保守、內斂的禮服,尤其是參加隆重、嚴肅的宴會時,應以旗袍、晚禮裝、長裙為著裝首選。
3.社交禮儀中服裝的種類和搭配
3.1社交著裝禮儀原則和選擇
目前,國際上通行的社交著裝禮儀遵循TPO原則,即社交場合中著符合時令的服裝;著符合身份、所處場合環境的服裝;根據社交目的、交往對象選擇適宜服裝。在參加隆重的社交活動場合時,很多人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服裝和搭配飾品,才能穿著得體,常常出現矛盾思想,既想裝扮得年輕活潑,也想搭配得成熟穩重,以致變得不倫不類,給人留下不良印象。大多數人在服裝選擇、搭配方面,會出現矛盾,不想放棄任何一件好看的服裝,既想戴珍珠項鏈,又想搭配鉆石胸針,到最后全都搭配在一起,雖然滿足了虛榮心,但卻造成嚴重后果,讓人覺得沒有品味,完全是一個暴發戶俗不可耐的形象。可見,選擇服裝和搭配飾品時,如果過于矛盾,會得不償失,弄巧成拙,庸俗不堪。所以,必須遵循社交著裝禮儀原則,合理選擇服裝和搭配飾品,得體合理的服飾搭配,會提升整體的造型的檔次。
3.2根據自身條件選擇適宜服裝
根據自身條件選擇適宜服裝,可以給人和諧感,尤其是根據年齡、體形、膚色選擇服裝。不同年齡段的人,有不同的著裝選擇,對青少年而言,應選擇可體現青春氣息的服裝,以樸素、整潔、清新、活潑為佳,不宜選擇過于新潮、花俏的服裝。對年長者而言,尤其是有身份地位的人,應選擇與身份年齡相吻合的服裝,即選擇款式雖簡單,但講究面料質地的服裝,不宜選擇過于新潮的服裝款式。此外,形體條件是影響服裝款式的選擇的重要原因,不同形體條件的人有不同的服裝款式選擇,如臉形方的人,適宜選擇小圓領或雙翻領服裝;臉形圓、頸粗、身材矮胖的人,適宜選擇深色低“V”領或大“U”領套裝;臉形長、頸細、身材纖細的人,適宜選擇淺色高領或圓領服裝。
3.3根據社交場合、環境選擇適宜服裝
選擇的服裝與社交場合、環境相適應,可以讓賓主盡歡,促進彼此間的情感交流。因此,在正式的社交場合中,參與人員著裝不宜浮華,應莊重大方,體現出對社交禮儀的注重和自身素養。在晚會或喜宴場合上,應著明亮、艷麗的禮服,符合該場合的氛圍;若是參加節假日里的聚會,可選擇隨意、輕便的服裝,拘謹的西裝革履則不適宜該類場合;如果參加家庭聚會,服裝選擇以輕松自然為主,有利于營造輕松、愉悅、溫馨的聚會氛圍,從而促進和家人間的溝通交流和感情。
3.4根據自身職業選擇適宜服裝
根據職業、場合選擇服裝,是社交著裝禮儀中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參加酒宴時,參與人員的著裝應端莊、整潔、穩重,給人留下愉悅、莊重的感覺[4]。著裝可以體現一個人的精神面貌,一個企業的工作作風和發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從企業員工著裝中體現出現來,這也是這個企業精神面貌的體現。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重視員工的著裝,以約束員工,使其自覺注重精神面貌,從而體現出企業的風采。
3.5根據交往對象選擇適宜服裝
在社交禮儀中,服裝的選擇必須和交往對象相適應,如有外賓、少數民族的社交場合,必須重視并尊重其習俗禁忌,著得體合理的服裝,以免影響民族之間的友誼。
4.小結
綜上所述,社交場合中的穿著,不僅是一個人精神面貌、文化素養的反映,也是其是否懂禮儀的重要體現,不得體合理的穿著,會降低身份,給周圍的人留下不良印象。在社交場合上,應以體現“和諧美”為選擇服裝的基本原則,而且選擇的服裝要和諧呼應,搭配適宜飾品。得體合理的著裝,會讓人在社交場合中增加信心,游刃有余的進行交際,若著裝不當,飾品搭配不宜,會得不償失,起到反效果。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很多人開始盲目的追求名牌服裝,有些人甚至在服裝選擇上花重金,這是不理智的做法,只有適合自己的服裝才是最好的,才能在社交禮儀中體現出服裝應有的價值。
社交禮儀論文3
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并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于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道德思想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應。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經成為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
我國是文明古國,富有優良的文明禮貌傳統,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幾千年的光輝燦爛文化培養了中華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也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禮儀。隨著社會的發展,禮儀的內涵也更加豐富、新潮、多元。能夠嫻熟的掌握和得心應手的運用社交禮儀,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從交際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人們交往過程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一種交際方式或交際方法,是人際交往中的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在人際交往中進行互相溝通的技巧。現代人,不能不學社交禮儀。現代人,不可不接受社交禮儀的教育。于是,社交禮儀里教育更加凸顯重要。
社交禮儀是一種無聲的人際交往語言,它不僅能體現出一個人的修養、涵養、教養和素質水平,而且有利于我們的身心健康,對我們的學習,日常生活有重要的影響。它是我們個人發展、事業進步的需要,是社會時代的需要,是一門人生的必修課。在大力提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與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講文明,懂禮貌是每一位公民必須具備的社會公德。而我們大學生以后進入社會更免不了與他人打交道的機會,所以學習社交禮儀、提高禮儀修養顯得尤為重要。通過這幾周社交禮儀課程的學習,也確實讓我們學到了更詳細更系統的禮儀知識。
社交禮儀是一門技術,同時它 也是一門藝術.人如果不懂一些禮節的話,會鬧一些笑話,這還是小事.就是怕你無意做出的事,對別人來說,是一種侮辱,這怕你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禮儀作為一種行為準則和規范是約定熟成的,這是各民族禮儀文化的一個共性. 中華民族大都熱情好客。“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對來客,不管是預約好的,還首先是拜訪做客的基本禮儀做客有不同情況:初次登門拜訪,老朋友串串門,應邀赴約聚會,有事求助于人等等,因而禮也稍有不同,不過無論何種情況,作為客人的身份一樣,都要為主人著想,客隨主便,少給主人帶來不便有些需遵循的大致相同的禮節。
社交禮儀也是人際交往的前提條件,是交際生活的鑰匙,社交禮儀的基本規范和知識,幫助我掌握交際技巧,積累交流經驗,在交往過程中學會遵循相互尊重,誠信真摯,言行適度的原則,就能很快與交往對象接近,使他們覺得我是熟悉他們,理解他們,尊重他們的.這樣我們之間才能建立起真摯深厚的友情.作為一個剛剛學習過社交禮儀的大學生,我
覺得受益匪淺。社交禮儀使我懂得了如何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和諧的心理氛圍,促使我的身心健康.而且使我認識到在人際交往中有很多重要的原則要遵守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環境的變化,我們的自我意識有了新的發展,每個人都非常渴望獲得真正的友誼進而更多的情感交流,通過人際交往活動,并在交往中獲得友誼,是適應大學生活環境的需要,是發展成"獨立"的人的需要,也是我們成功走上社會的需要.事實上,在大學期間,能否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對每一個人的成長和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渴望友誼和情感交流是大學生心理的一個重要特點.
禮儀其實可以分為好幾個部分,個人禮儀,包括自身的儀容、舉止、服裝等。我們每個人都應注意自己的個人禮儀,一個人的穿著打扮、舉止行為,不但事關對方對自己個人形象的印象好壞,而且也是個人教養與素質的最形象的展示。但是在現在的社會,我們經常能看見一些不符合禮儀規范的行為存在。大街上,穿著暴露、邋遢、不修邊幅的人比比皆是,他們不顧禮儀規范,一味追求前衛,帶給別人的印象卻是糟糕至極。同樣在贈送反面也要講究禮儀,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傳統上很注重禮尚往來。
通過以上提到的禮儀,我們就可以看出禮儀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禮儀修養對于我們的必要性。禮儀的知識還有很多,我們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提高自身的禮儀修養。其實我們從小都受到了文明禮儀的教育,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亂穿馬路等等,只是有幾個人真正做到了?歸根究底,還是我們的心態沒有擺正,喊口號誰都會,可是真正要付諸行動,許多人又覺得麻煩,沒有必要,或者覺得周圍的人都是這樣,自己也就隨大流了。但其實,整個社會良好的文明風氣都是靠每個人堆積起來的。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
未知。”我們嘴上喊著要文明講禮的口號,自己卻從不身體力行,這跟從來沒有接受文明禮儀教育有什么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符合禮儀規范的行為。
可以說,禮儀是一張人際交往的名片。文明禮儀可以幫助我們規范言談舉止,學會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贏得社會尊重;架設友誼橋梁,通向成功之路。禮儀又是幫助我們獲得成功,創造幸福生活的“通行證”。所以說:知禮懂禮,注重文明禮儀,是每個立足社會的基本前提之一,是人們成就事業,獲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條件。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不僅會影響個人形象,更會破壞社會公共秩序。我們當代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我們更應擔起這個重擔。從自身做起,積極認真地學習禮儀文化,并付諸實踐,以禮修身,共建美好和諧社會。
社交禮儀論文2000字(通用7篇)
艱苦的大學生活即將結束,我們都知道畢業生要通過最后的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是一種有準備的檢驗大學學習成果的形式,優秀的畢業論文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畢業論文致謝信社交禮儀論文2000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社交禮儀論文 篇1
題目:
禮儀修養對教師教學工作的影響
【摘要】
本文通過解析高校教師禮儀修養的內涵,剖析了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講究禮儀修養的重要性,從多方面探討了加強高校教師禮儀修養的途徑,旨在說明禮儀修養對高校教師在教育教學方面的影響。
【關鍵詞】
高校;教師;禮儀修養;教育教學
1、前言
禮儀是個人修養和素質的表現,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標志,是國家和民族文明程度、道德風尚的體現;修養是人們在思想、道德、學術以至技藝等方面所進行的勤奮學習和刻苦鍛煉的功夫,以及經過長期努力所達到的一種品質和能力。高校教師作為高層次教育人才,不僅要道德高尚、知識淵博、身心健康,而且要為人師表、言傳身教。高校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淵博學識、創新能力及個人魅力等,會對大學生的成長、發展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教師的精神面貌、禮儀修養及價值取向也會在無形中影響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2、高校教師禮儀修養的內涵
高校教師的禮儀修養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待人接物、為人處世的禮貌、禮節及所持的儀表、儀容、儀態。筆者認為,高校教師禮儀修養應包括以下幾點:
社交禮儀論文3000字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肯定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可以推廣經驗,交流認識。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社交禮儀論文30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社交禮儀論文 篇1
摘要:
蘇格拉底曾言:“不要靠饋贈來獲得一個朋友,你須貢獻你誠摯的愛,學習怎樣用正當的方式來博得一個人的心。”可見社交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來往活動過程中構成的應共同違犯的舉動尺度和準繩。中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于世,講“禮”重“儀”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優秀傳統,源遠流長的禮儀文化是先人留給我們的一筆豐厚遺產。在中國更加向世界開放的今天,禮儀不僅體現出豐厚的歷史優秀傳統,更富有鮮明的時代內涵。隨著人與人,國與國之間交往的日益頻繁,講究禮儀,禮尚往來,對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顯得尤為重要。所以說:知禮懂禮,注重文明禮儀,是每個立足社會的基本前提之一,是人們成就事業,獲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條件。下面,我將從各個方面來闡述一下現代社交禮儀的相關概論和個人的禮儀心得。
關鍵詞:
概述、根源、必要性、禮儀知識、現實意義
一、社交禮儀概述
所謂‘”社交禮儀”,最初是指在較大隆重場合,為表示對賓客的尊敬和友好,根據某些慣例而舉行的禮賓儀式。后來根據社會生活中人際交往的需要,逐步發展為廣義的禮儀,即在社會生活中由風俗習慣形成的并為大家共同遵守的道德準則、行為規范、禮儀儀式、規章制度等。
社交禮儀的論文
社交禮儀的根本任務之一,就是配合上層建筑與其他意識形態共同協調好各種利益關系,保持社會的穩定和正常的發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社交禮儀的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社交禮儀的論文1
摘要:
社交禮儀課程是對人在社交活動中的行為準則及規范的學習并應用的過程。社交禮儀課程知識點相對容易,實用性強,對課程教學操作卻提出較高要求。情境教學法是基于情境構設,結合禮儀課程知識點來搭建相應的演示與答疑環境,引導學生從中來獲得具體的禮儀能力。
關鍵詞:
社交禮儀;課程教學;情境模擬;應用研究禮儀是社會文明的產物,也是人類社會活動所應遵守的共同行為規范。從表現形式來看,禮儀主要有禮節、儀式、儀表、禮制等內容。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社會交往的發展,對社交禮儀的學習是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禮儀課程作為高校素質教育的基本組成,是促進大學生適應社會,適應未來崗位就業的必修課。由于社交禮儀課程自身實踐性較強,同時與理論與應用結合較為緊密,傳統的禮儀課程教學多從知識上進行灌輸,缺乏實操性,導致學生對禮儀課程學習熱情不足,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從社交禮儀課程的學科特點、教學問題中來融入情境教學法,關注大學生從模擬真實的應用環境中來幫助學生學以致用。
一、情境教學法的內涵
從建構主義理論來看,學習環境是構成學習過程的重要內容。課程教學要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從課程的組織、教學內容的銜接、師生互動中來引導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和能力。情境教學法是利用具體的課程情境,將學生、會話、環境、協作作為激發學生自主性、創新性的有效動力,最終實現學生從知識、意義的建構中提升學習效果。情境教學法在構建中需要架設生動、具體的知識情境,并從問題的導入、分析、解決中,依托具體情境,鼓勵學生參與,貼近學生實際,便于學生從中來學以致用。可見,情境教學法將“教”與“學”、“學”與“練”、“練”與“用”進行了統合,克服了傳統課堂學習的被動性,推進了理論與實踐的融合。
文化畢業論文:現代社交禮儀的必要性及現實意義
關鍵詞:概述 根源 必要性 禮儀知識 現實意義
一、社交禮儀概述
所謂‘”社交禮儀”,最初是指在較大隆重場合,為表示對賓客的尊敬和友好,根據某些慣例而舉行的禮賓儀式。后來根據社會生活中人際交往的需要,逐步發展為廣義的禮儀,即在社會生活中由風俗習慣形成的并為大家共同遵守的道德準則、行為規范、禮儀儀式、規章制度等。
現代社交禮儀泛指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應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和準則。具體表現為禮節、禮貌、儀式、儀表等。可以說,禮儀是一張人際交往的名片。文明禮儀可以幫助我們“規范言談舉止,學會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贏得社會尊重;架設友誼橋梁,通向成功之路。”禮儀又是幫助我們獲得成功,創造幸福生活的“通行證”。所以說:知禮懂禮,注重文明禮儀,是每個立足社會的基本前提之一,是人們成就事業,獲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條件。
社交禮儀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研究畢業論文
社交禮儀是一個人生存、發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人與人之間相處和諧、增進情感的重要修養,也是一個人外在形象與內在形象的綜合表現,更是一個國家、民族維持社會秩序的重要精神文明。大學生的社交禮儀修養的好壞,將與自己與周圍人的關系融洽程度相照應,也對自己的就業、事業發展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在我國當代的教學環境中,大學生社交禮儀的學習還具有很多不可避免的影響因素,還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來提高大學生社交禮儀修養,從而促進大學生就業率及生存能力的提高。
一、大學生社交禮儀的教育現狀
在我國當代的大學教育中,更多的大學生愿意花費所有的時間、精力來學習理論知識,考取相關證書、提高自己的英語表達或考試能力等,但是對自己的禮儀修養采取有目的、有計劃的培養和學習的很少,這體現了我國當代高校教育存在偏頗現象。然后,社會經濟的影響,使得更多大學生更加注重了金錢價值,而對一個人的精神價值沒有太多重視。其次,社會人群對于大學生禮儀學習的影響也十分嚴重,部分商家、團體、機構等在與大學生的交往中,對自己的行為沒有任何克制,道德修養層面也不是很完全。最后是家庭對于大學生社交禮儀的影響,家長在教育小孩時的方式不當,家長個人的行為也不正確,從而使得孩子的為人處事也受到影響。家庭、社會、學校環境及人為因素均會對大學生的社交禮儀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這就需要大學生具備正確的判斷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水平。
二、社交禮儀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
社交禮儀論文推薦
社交禮儀是指人類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所具備的基本素質,交際能力等。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社交禮儀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社交禮儀論文【1】
一、“項目教學法”的涵義及應用于社交禮儀課程教學的優勢
項目教學方法是行動導向教學中的一種代表性的教學方法,它是一種將具體的項目或任務交給學生自己完成的教學方法。
具體包括以下五項基本模式:(1)確定項目內容;(2)談論項目方案;(3)制訂項目計劃;(4)實施項目;(5)項目結束。
《社交禮儀》課程的目標,不僅是進一步普及基本常識,更重要的是通過模擬訓練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使之符合未來職業人的禮儀規范。而這一過程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分工協作的基礎上最終獨立完成任務,同時實現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踐能力的提升。項目教學法的特點就是在具體項目中,學生完成收集信息、設計方案、實施方案等任務,并從中學習和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在教學中,學生通過一個個項目的學習和完成,理解和把握課程要求的知識和技能,體驗創新的艱辛與樂趣,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與方法。因而,在社交禮儀課程的教學中使用項目教學法可以有效強化教學效果,豐富教學成果。
二、“項目教學法”在社交禮儀課程中的實施策略
1.確定項目內容。根據學生的禮儀現狀及未來工作對社交禮儀的具體要求,在遵循“最需要、最有效、一切以培養表達能力為目的”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本課程對所用教材進行了精心挑選、整合、優化,共設計了五大模塊、八大項目、若干任務的課程內容體系。
社交禮儀畢業論文
摘要:
蘇格拉底曾言:“不要靠饋贈來取得一個朋友,你須貢獻你誠摯的愛,學習怎樣用正當的方式來贏得一個人的心。”可見外交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游活動過程中構成的應一起違犯的舉動標準和繩尺。我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于世,講“禮”重“儀”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優異傳統,源遠流長的禮儀文明是先人留給咱們的一筆豐盛遺產。在我國更加向世界開放的今天,禮儀不只體現出豐盛的前史優異傳統,更賦有明顯的時代內在。隨著人與人,國與國之間往來的日益頻繁,考究禮儀,禮尚往來,對營建調和的人際聯系,顯得尤為重要。所以說:知禮懂禮,重視文明禮儀,是每個安身社會的根本前提之一,是人們成果工作,取得夸姣人生的重要條件。下面,我將從各個方面來闡述一下現代外交禮儀的相關概論和個人的禮儀心得。
關鍵詞:
概述 根源 必要性 禮儀常識 現實意義
一、外交禮儀概述
所謂‘”外交禮儀”,開始是指在較大盛大場合,為表示對賓客的尊敬和友好,依據某些常規而舉辦的禮賓儀式。后來依據社會日子中人際往來的需求,逐漸開展為廣義的禮儀,即在社會日子中由風俗習氣構成的并為咱們一起恪守的品德準則、行為標準、禮儀儀式、規章制度等。
現代外交禮儀泛指人們在社會往來活動過程中構成的應一起恪守的行為標準和準則。詳細表現為禮節、禮貌、儀式、外表等。能夠說,禮儀是一張人際往來的手刺。文明禮儀能夠協助咱們“標準言談舉動,學會待人接物;刻畫杰出形象,贏得社會尊重;架起友誼橋梁,通向成功之路。”禮儀又是協助咱們取得成功,發明幸福日子的“通行證”。所以說:知禮懂禮,重視文明禮儀,是每個安身社會的根本前提之一,是人們成果工作,取得夸姣人生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