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專業論文
農學專業是研究農業發展的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的科學學科,因涉及農業環境、作物和畜牧生產、農業工程和農業經濟等多種科學而具有綜合性,其中林業科學和水產科學有時也包括在廣義的農業科學范疇之內。
農學專業論文1
摘 要:植物生理學是資源與環境專業教學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隨著高校教學改革的深入,植物生理學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的改革也不斷深入。針對植物生理學理論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本文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提出幾點植物生理學教學方法的改革見解,以期為相關課程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植物生理學 教學模式 農學專業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xx)08(c)-0154-02
植物生理學是研究植物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作為生物學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高等院校生物學領域主要的專業基礎課,又是進一步學好其他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必要條件和基礎,具有理論性強、基礎要求高、抽象難學、與生產實際結合緊密等特點,是農學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它廣泛應用于農業、林業、工業、醫藥、國防等領域,在解決食物、能源、資源和人口等5大世界性難題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農學、園藝、植保等多學科及其技術與植物生理學相互滲透,取得了許多突破性成果,植物生理學活動規律中的許多問題得到了解決,使得高等院校植物生理學教學內容更為寬泛,為學生在生產實踐中理論聯系實際,擴大知識面提供堅實基礎。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重點突出、簡化難點、增強植物生理學的教學效果是高校植物生理學任課教師必須面對的挑戰。
針對目前植物生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內容重復多、內容陳舊、實踐環節薄弱等問題,結合學科發展特點和在校學生現狀,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對植物生理學教學模式改革進行探索,提出幾點想法。
1 調整教學內容
植物生理學與植物學、分子生物學、植物營養學等多學科交叉,課堂上應避免講授重復內容。增加學科前沿知識,解讀重要研究成果,使學生了解“植物生理學”課程發展的前沿動態。課堂知識與科研相結合也為學生實驗課和畢業設計的開展打下了一定基礎,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在相關領域的觸類旁通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此外,目前植物生理學課時不斷縮減與課程內容不斷擴充、更新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需調整教學內容以適應新時期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如教師要結合植物生理學課程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新的課程內容:一是確定需精講的學習內容,即課程中的核心內容,這些不被易學生理解的知識,教師應加大該課程內容的課時比例,講深講透;二是確定自學內容,即基礎的、易于理解的部分內容;三是確定討論學習內容,即最近更新的內容及不同理解的內容,教師加以指導,組織學生自行展開小組討論,從討論中學習并掌握新知識。
2 優化課堂教學方法
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模式,以任課老師講解知識點為主,學生則被動接受,缺乏互動,教師和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不能被激發,課堂氣氛死氣沉沉,學生開小差、睡覺、玩手機等現象頻發。為了改變這些不良狀況,任課教師可以采取啟發式教學、小組討論式教學、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正確的科學思維方式和創新意識。如啟發式教學方法,即教師課前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積極思考,查閱文獻,了解相關知識,在課堂上組織大家相互交流討論;針對某些章節內容選擇多媒體教學方式,即制作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或播放相關視頻,看后讓學生從中提煉出知識點并發表觀后感等;對于課程內容、知識點與生產實踐聯系較為緊密的植物生理學課程,也可采取案例式教學方式,通過疑問、設問等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展開討論。
3 引入參觀教學法
植物生理學是一門基礎理論學科,雖然大部分知識要通過任課教師的課堂講授,但為了讓學生更加容易掌握書本知識,采取現場參觀教學法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組織或指導學生到試驗地、生產場地、種植園等地方進行觀察、調查、研究和學習,從而獲得新知識或鞏固已學的知識。任課教師講授知識的同時,結合講述章節內容,有針對性帶領學生在課堂外進行探究性教學實踐,這不同于植物分類學學習完后的集中野外實習,能夠更加深學生在課堂上已學的理解和認識,將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更好的結合起來。
4 合理運用微信公眾平臺
微信是一款基于智能手機,可以實現通過網絡快速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移動通訊軟件。在系統化教學設計理論基礎上,教學準備、實施、評價和反饋是一個環環相扣的整體。將微信引入教學的各個環節,通過運用微信公眾平臺,任課教師在課前將編輯好的,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圖文消息由訂閱號群發功能推送,學生通過手機客戶端在微信訂閱號中查看后,自主學習、完成預習作業或課后作業并提交,教師根據學生作業進行總結性評價,修正課前準備中的不足,優化備課,為下一次上課做好充分準備。
5 改進作業和考核方式
布置課后作業,是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點掌握和運用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師生溝通的一種方式[2]。多樣化的課后作業,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理論知識來解釋現象,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更可以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科學問題。傳統教學中,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而考核又往往采用期末閉卷考試的形式。因此,有的學生在教師授課時甚至詢問是不是考試內容而想選擇性的傾聽,有的教師也會在課程結束時給學生劃考試范圍。學生死背硬記來應付考試。即使最終成績很高,但學生對知識的真正掌握情況并不理想。為避免學生“為應付考試而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應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多元立體式的考核評價方式,如將植物生理學總成績分為平時成績、課外實踐成績、實驗成績及期末考試成績等,其中應增加對學生平時成績的評分比重,讓平時成績占最終成績40%左右,將學生平時的上課出勤率、發言積極性和試驗報告成績納入平時成績,作為最終考核評分標準;植物生理學是一門實驗性學科,應從學生實驗目的、要求、實驗過程及結果等實驗報告入手評價學生的實驗成績,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期末考試采用閉卷形式,實行教考分離,試卷中盡可能增加題目類型,減少自由應答型試題,增加客觀題,以提高學生對植物生理學知識的理解和綜合能力的提高。
6 結語
通過對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育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和思考的積極性,強化教學效果,使學生對理論知識及其實踐應用性的掌握也更加牢固。新時代植物生理學教學給教師增加了新的挑戰,教師必須查閱大量資料,熟悉掌握學科研究熱點和前沿動態,拓展科研思路,不斷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張立新,胡景江,麻鵬達,等.交叉思維滲透模式在“植物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探索[J].安徽農學通報,20xx,19(14):132-133,154.
[2]江月玲,劉順枝,胡為榮.結合課外知識進行植物生理學教學初探[J].植物生理學通訊,20xx,45(2):173-175.
[3]范曾麗.微信公眾平臺在“植物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xx(6):260-262.
[4]鄭敏,顧延生,李繼紅.植物生理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20xx,7(1):37-40.
[5]陳瑛,黃承才,金葉飛.植物生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xx(11):33-36.
農學專業論文2
摘要:農學類專業技能訓練課程是農學專業本科教育的傳統核心課程之一。為了適應農業現代化需要,培養具備高水平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的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北京農學院對農學類《專業技能訓練》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方面進行了改革。教學實踐證明,該課程的改革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了學生動手實踐的積極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培養了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專業素質和獨立科研實際操作能力,實現了教學目標。
關鍵詞:農學類;專業技能訓練;教學;改革;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xx)15-0090-02
農學類專業是我國高等農業院校的傳統專業,具有應用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兼顧產前和產后,直接服務于農業、農民和農村。其以大田作物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領域和內容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地域性、綜合性和持續性等共同特征[1]。農業科技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支撐,是突破環境資源約束的必然選擇,是加快現代化農業建設的決定力量。農業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關鍵在于農業人才的培養。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全面素質教育中占有相當的比例,培養具有高水平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的高層次人才既是社會和時代的現實需要,也是提現高校社會功能、提高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農學類專業技能實踐教學環節是農學專業重要的組成部分,我校在“強化實驗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辦學理念指導下[2],圍繞專業培養目標,通過實踐教學,既有利于培養學生實踐動手的能力,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農學類專業技能訓練是與生產實踐密切結合的課程,通過對此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和科研實際操作能力。
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體系
專業技能訓練課程應采用理論聯系實踐的教學模式,通過教學、科研和生產三方面結合,形成特色較明顯的產學研相結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3]。理論上采用室內多媒體教學,圍繞實踐課程內容展開,與實踐環節配合。理論課程內容包括對作物基礎理論知識進行介紹(如作物生長周期、形態發育特點等),使學生對基本概念有所了解,同時理論課程內容也包括對試驗設計原理、實踐操作關鍵技術及主要環節注意事項等進行介紹。在實踐課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根據農學專業定位、學科發展和當地(北京市)農業的發展特點及作物種類安排理論與實踐教學內容,同時聯系農學類專業相關交叉學科如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學、作物化學調控、作物生理學等,使專業技能訓練課程與部分基礎專業課程的理論教學與生產實踐相結合,此外,還可以利用現代分子生物技術作為農學類專業技能訓練課程的教學提升內容。與相關學科交叉設計實踐教學內容,可以刪減掉試驗課程的重復內容,減少課時,省出的時間可以選修其他專業課程。
二、制定完整系統的教學計劃
農學類《專業技能訓練》課程,要在學生掌握一定的理論基礎知識水平上,加強實踐教學,使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注重培養學生對農學類專業的感性認識和理論聯系實際及創新能力是農學專業教學的優良傳統和突出特色。因此,教學計劃應根據專業特色、專業定位和辦學特色科學地制定。專業技能訓練是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實踐部分涉及室內實驗和田間實驗,根據田間試驗內容需要,室內實驗教學計劃可以制定垂直板發芽實驗、小麥幼穗分化觀察、室內考種等。田間教學計劃的制定需要根據作物生長發育規律,預先估算不同作物主要生育時期、時間。同時需要制定2~3個備選室內方案,若遇到雨水天氣可以靈活轉入室內實驗教學。完整系統的實踐教學計劃制定,使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實踐教學相互結合,強化實驗和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專業基本技能和創新能力。
三、優化實踐教學體系
1.認知階段。專業技能課程需要連續開設,從入學第一學期開始,培養學生學農愛農的意識,增強學生對農學的感性認識。課程內容以觀摩為主,組織學生參觀作物標本園和試驗實習基地,了解多種作物形態,觀察作物結構,了解園區內多種種植模式,參觀多種灌溉設施,在試驗基地中觀察同一作物不同品種的形態差異,不同試驗處理對作物形態結構的影響等;參觀現代化農場,從種植業到養殖業全面了解農業的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參觀現代化溫室種植基地、對全天候種植果蔬和反季節農作物、有機溫室種植有一定的了解。通過相關內容的參觀學習,開拓學生視野,使學生對農業概況和現代農業發展有初步認識和了解,樹立專業的思想。2.能力培養階段。第二學期春季開始到第三學期結束,對學生進行基本實踐能力培養,根據不同作物的不同生長習性開展專業技能訓練實踐學習。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在教師指導下統一安排作物播種、形態學觀察、田間管理、收獲考種等實踐教學活動,使每個學生掌握播種技術、認識不同的作物及作物形態結構、掌握作物田間管理關鍵技術和注意事項等技能。在實踐教學中增加科學趣味性,學生自由分組進行高產田競賽和科學探索實踐,安排學生種植玉米、小麥、大豆、棉花等大田作物。(1)在高產田競賽中,每組學生播種相同面積的土地,以生產田產量、田間記錄表內容的詳盡、生產總結等衡量學生的成績。通過種植生產田,讓學生初步掌握田間主要作物種植基本環節,發揮學生積極性,每組學生獨立進行實踐操作,從作物播前的準備到后期收獲測產的整個過程中,按照作物生長發育特點,靈活安排自己的管理時間,全程讓學生自己管理,要求學生有田間記錄本,使學生初步掌握田間生產記錄項目[4]。此實踐活動在收獲季根據作物產量決出高產優質組。(2)在科學探索實踐中,科學探索實踐的試驗方案由老師設計,教師注意把握處理方式的難易程度,使學生便于理解和觀察差異。學生對同一種作物進行不同的播種期、種植密度、使用肥料配比或不同調節劑的實踐,觀察不同處理方式對作物生長發育的影響,初步培養學生對科研工作的興趣。3.能力訓練階段。從第四學期開始,學生開始與導師合作進行專業的科研技能訓練。學生根據導師的研究方向,選自己感興趣的項目,與導師聯系開始進行科研技能訓練,并完成畢業設計。在此階段訓練過程中,學生學會查閱文獻,運用平時學到的基礎知識掌握獨立設計實驗、準備實驗、完成實驗,學會基本的數據分析。教師在引導學生獨立完成實驗的同時,注意培養學生對科研的興趣。
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一般課程教學中,僅由一名教師授課或一名授課教師和一名實驗員即可完成所有的教學和實驗課程內容的全程講授和實驗實踐指導。專業技能訓練課程由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在優化的實踐教學體系中增加了專業選作試驗如高產田競賽和科研探索實踐,這對指導教師的生產實踐經驗和科研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導教師不僅要熟練掌握各個作物的理論基礎知識,還要具有針對不同作物生產需要的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生產技能。因此,僅由一名指導教師負責授課已經不能保證整個專業技能訓練課程體系所有教學和實踐技能訓練的質量。根據應用型人才實踐技能和職業素養培養的要求,按照實驗模塊,分層次建立了實驗指導教師團隊[5]。專業技能課程教學團隊由基礎指導教師、試驗指導教師和實驗員組成。基礎指導教師主要負責基本理論授課內容,由青年教師承擔。試驗指導教師主要負責田間實踐部分,由具有豐富生產經驗和開展作物應用基礎研究科研項目的中年教師承擔。實踐教學涉及不同的作物和不同的應用方向,為了達到更好的專業技能訓練效果,可由不同研究方向的老師分別承擔實踐部分內容,使教學、科研和實踐共同發展。實驗員配合教師準備好每節課所需的種子、勞作工具、田間試驗耗材等,并協助教師指導學生實踐操作[6]。教師團隊中,中青教師結合,青年教師除了講授理論課程外可協助試驗指導教師,不斷的向經驗豐富的教師學習,這樣也有利于青年教師的成長,使他們盡快成為基礎知識牢固、實踐技能經驗豐富的教師。
五、結束語
隨著北京都市農業的快速發展,京郊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我校農學類專業的改革促使教學課程和課程內容的改革,特別是實踐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針對農學專業實踐性和綜合性強的特點,強化學生綜合技能培養,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的基礎上,強化實踐教學。因此,農學系將《專業技能訓練》課程重新定位,課程體系重新規劃,課程重新制定,力求突出專業特色,建立農學類專業技能訓練課程體系。該體系從大一開始,到大三結束,貫穿整個基礎課的學期,與專業課對接,為專業課的學習奠定基礎。通過農學類《專業技能訓練》教學綜合改革,確定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體系,系統地制定教學計劃,優化了實踐教學方案,進而提高了教學質量,拓寬了農學專業學生的知識,同時加強了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進一步培養了農學專業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馬峙英,李存東,李雁鳴,陶佩君,陳景堂.農學類專業教育教學改革與學科建設良性互動機制的研究與實踐[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xx,6(2):30-35.
[2]王芳.農科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高的新途徑[J].實驗室科學,20xx,14(1):1-3.
[3]陳洪濤,曹麗穎,吳錫冬.關于農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考[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8(3):48-50.
[4]齊紹斌,劉遜,屠乃美.構建農學專業實踐教學新體系[J].高等農業教育,20xx,(4):55-57.
[5]袁穎.植物生產類專業植物學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安徽農學通報,20xx,17(24):112-113.
[6]曹敏建,郭玉華,劉恩才,陳振武,李建東.農學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實施[J].高等農業教育,20xx,(2):66-68.
農學專業論文3
一、華南農業大學農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
1.學校農學專業概述農學專業是華南農業大學最早設立的專業之一。在近百年的辦學過程中,專業實力不斷提高,其中作物遺傳育種學科和生態學科被列為學校“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作物遺傳育種學科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該專業被教育部批準為國家特色專業,20xx年成為廣東省的重點專業。2.農學專業教學模式分析20xx年,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院長張桂權教授提出,要結合當下農學專業人才培養需求趨勢,為農學專業設立更為細致的方向,在專業下設立了三個方向,即農業信息技術方向、農產品標準化與貿易方向、農業生物技術方向。每個方向的培養方案各具特色,同時實施教師隊伍的培養提高、教學方法的改革等措施。在各個專業方向課程的安排上,有五分之二的課程相同,涉及通識課及專業課,即農學專業要求每一位學生具有扎實的農學基礎理論知識,專業上總體呈現大同小異的特點。在技能方面,農學專業注重培養學生進行田間試驗和統計分析、進行作物高產栽培、培育作物新品種、組織農業生產和經營管理、農產品質量檢測和農產品經營管理與國際貿易等方面的基本技能。3.人才培養模式創新(1)特色實踐教學模式。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在課程體系中加大實踐課比重,提出了實踐教學體系的指導思想: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辦學,建立特色實踐教學模式,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專業人才。(2)導師制培養方式。華南農業大學教學相關文件規定,農學專業學生大二即啟用導師制,導師負責指導學生進行試驗及畢業論文,每位學生選擇導師一般是先考慮本院系內老師,若是對其他院系老師的研究方向感興趣,亦可跨系選擇導師,甚至可以跨學院跨學校選擇導師。(3)設立本科生科技創新項目。科技創新項目的開展對于培養大學本科生的科研實踐能力、團隊意識等都有著促進作用。從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近3年的項目審批情況來看,各類科技創新項目立項已超過82項,參與人數約350人,結題率高達98%,投入金額約10萬元。對比往年數據,每年參與科技創新項目的學生獲得各類獎學金的人數都在遞增,在專業學習、綜合能力提升等各方面都有較為明顯的提高。
二、農學專業畢業生近年就業情況分析
1.就業形勢好轉《20xx-2010年本專科專業就業狀況》數據資料顯示,農學專業就業形勢逐年好轉。據有關媒體報道,近兩年廣東省應屆大學生就業率高達95%,農學類本科生就業率超過95%。經統計,華南農業大學農學專業就業率在20xx年至20xx年逐年提高,近兩年排在同類專業的前列,20xx年農學院三個不同方向的農學專業就業率達到100%。除此以外,20xx年農學專業有5名本科畢業生因獲國家留學基金委“優秀本科生國際交流項目”的資助而出國深造。2.就業流向多樣調查顯示,華南農業大學農學專業畢業生在20xx-2013年的就業率依次為96%、97%、97%、99%。針對農學專業畢業生就業流向進行調研分析,進入國企相關機構的所占比例連續三年維持在的10%左右,進入私營企業的比例呈增長趨勢。升學深造占農學類總人數的比例依次為8%、12.2%、31.9%、23.4%,農學類專業本科生選擇升學深造的人數越來越多。調查顯示:超過一半學生考研的動機是為了職業發展,考研成為農學專業本科生重要的畢業去向。3.就業對口率低針對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畢業生就業流向進行調研分析,近四年從事農業相關工作的畢業生所占比例依次為45.8%、57.5%、37.9%、36.7%,比例逐年下降。跨專業就業的畢業生中,30%迫于家庭壓力,28.3%對農業不感興趣。
三、農學類人才培養與供需分析
1.人才供給分析通過對20xx年畢業生進行就業跟蹤問卷調查,發現華南農業大學農學專業學生在培養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具體分析如下。農學院20xx屆畢業生318人,約64%的人認為影響就業的最大因素是個人實際能力,有20%的人的認為是所學的專業,接著是計算機技能、英語能力、學校社會聲譽、家庭背景等。因此,學好本專業知識和提高個人的實踐能力,對農學畢業生來說是就業的重要籌碼。有64%的畢業生認為求職過程中遇到最主要的問題是專業不對口或專業面太窄,24%的畢業生認為是信息嚴重不足。因此,多方面發展自己,增加就業技能,重視拓展就業信息,重視自己的職業規劃,應該是農學院畢業生必須考慮的。2.人才需求分析近年來,人們逐漸意識到現代農學和過去農學有許多不同。農業院校培養出來的農學專業畢業生會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高端測試設備和儀器,從而能在先進的實驗室里學習知識和技能,在現代生物技術、基因工程等技術平臺上進行科學的探索和研究。通過對吸收農學專業人才相關農業企業的問卷調查,總結各用人單位在選聘畢業生中考慮問題的星級指數,可看出,綜合素質與學生專業是用人單位最看重的兩個要素。所以,農學專業畢業生在農業領域就業的競爭力是最大的。
四、農學類本科人才培養建議
1.明確培養目標,開展特色培養華南農業大學對農學專業進行整合改革后,構建了“四模塊”的教學體系。因此具體制定人才培養目標時,可依循通用型教育的思路,并密切結合市場實際人才需求開展特色培養,使人才培養方案進一步優化。根據人才市場需求,從本專業、本學校及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出發,針對畢業生反映的專業面太窄這一問題,研討出具有廣泛性、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把培養能力作為專業教學的重點,培養能在新形勢下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實用型人才。2.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專業培養應該提供較多高質量的課程實踐,使培養計劃落到實處,使學生專業能力能夠得到提高;同時學校應該提供更多的技能培訓課程或學習平臺,這樣可以提高學生除專業技能外的其他綜合能力。農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的“填鴨式”教學日趨嚴重,因此應對施教方法進行改革,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可通過設立論壇演講答辯、討論解析、師生自由辯論等多種形式,把學生放在教學主體地位,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訓練,提高語言表達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等多種能力。3.推動校企交流合作,增強人才培養實效性從企業一線崗位的優秀人員中聘請、聘用一部分流動師資,這些優秀的工作人員相對于長時間待在學校“編制”內的教師有更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能傳授給學生更貼近實際的管理、營銷手段。兩種師資相結合,既能保證課程理論體系的完整,又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使學生將來更快地適應市場的需求。4.加強創新創業教育,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根據農學類人才的特點,利用本校本地區學科與教學優勢,學校可以開展與動植物生產、電子商務及特色農產品開發等相關的特色創業培訓。在國家農業創業政策、農業市場環境分析及生產技術環節上給予學生有針對性的指導,讓他們為未來做好準備。
五、對其他農業院校人才培養的建議
1.創新農學人才培養模式根據社會對農學專業人才的實際需要,華南農業大學調整了農學專業結構和課程設置,在農學專業教育改革上多次進行創新,形成了較為成功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把專業課程設置的橫向拓寬與縱向深入統籌起來。通過建立教學和就業實習基地,適度、適量地增設研究型課程與實踐型課程,同時在教學計劃中增加并強化了社會實踐環節,把社會實踐和教育實踐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中。同時,華南農業大學還聘請一線企業技術和管理人員走進課堂,講授栽培、育種等的實際情況和實踐經驗,幫助學生進行正確的職業設計和人生規劃。2.優化校企聯合培養模式企業及學校雙方注重“校企聯合培養模式”。聯合培養不僅限于畢業實習,部分課程實習亦可在企業完成。首先,整個農業行業的企業為學生提供機會和平臺,學生可以學以致用,提高專業技能和實踐操作能力,讓學生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同時,企業也能提前發掘適合自身需要的人才,解決人才缺口問題。3.加大科研支持力度農學專業學生培養除了依靠專業知識教學外,科技創新項目申報也起著推動作用。一直以來,華南農業大學積極申報科技創新項目,同時鼓勵學生畢業論文與教師科研課題相結合,不僅能鞏固農學專業畢業生的專業知識,還有利于培養其思維能力、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今后走上科研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向東,張桂權,蘇雄武.基于現代農業的農學專業改革與實踐——以華南農業大學農學專業為例[J].高等農業教育,20xx(9).
[2]李偉,劉春燕,王維.農學專業創業型人才培養教育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以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近三年實踐教學為例[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xx(6).
[3]劉圓,陳霄.近兩年廣東應屆畢業生就業率高達95%[N].,20xx-11-09.
[4]朱冬蓮.地方農業院校農學類本科專業學生就業問題研究[D].江西農業大學,20xx.
[5]劉向東,郭海濱.現代農學專業實驗課整合改革研究——以華南農業大學為例[J].中國農業教育,20xx(5).
[6]李偉,吳麗姬,王維.關于農學專業本科生學風建設的幾點思考——以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為例[J].考試周刊,20xx(58).
農學專業博士學位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稻田復種輪作對土壤特性和水稻生長的影響研究進展
1 復種輪作的含義和特點
1.1 復種輪作的含義
1.2 復種輪作的特點
2 國內外復種輪作的發展
2.1 國內復種輪作的發展
2.2 國外復種輪作的發展
3 復種輪作對稻田土壤特性的影響
3.1 復種輪作對稻田土壤物理性狀的影響
3.2 復種輪作對稻田土壤化學性狀的影響
3.3 復種輪作對稻田土壤生化特性和酶的影響
4 復種輪作對水稻的影響
4.1 復種輪作對水稻生長的影響
4.2 復種輪作對稻田生產力和經濟效益的影響
5 值得研究的問題
第二章不同復種方式對稻田土壤特性的影響
1.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與試驗設計
1.2 測定項目與方法
1.3 數據處理
2.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復種方式對稻田土壤物理性質的影響
2.2 不同復種方式對稻田土壤化學性質的影響
2.3 不同復種方式對生物學性質和土壤酶的影響
3 討論
3.1關于土壤物理特性
3.2關于土壤化學特性
3.3關于土壤生物學特性和酶活性
4 小結
第三章不同復種方式對水稻生長發育及其生理特性的影響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1.2 試驗設計
1.3 測定項目和方法
1.4 有關指標的計算方法
1.5 不同處理化學肥料施用量
1.6 數據處理
農學專業論文提綱精選3篇
論文提綱是一個反映了論文的基本觀點、佐證材料、論證角度和步驟,以及依照邏輯關系層層展開的綱目體系。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的3篇農學專業論文提綱,供參考閱讀,希望您喜歡!
篇一:農學專業論文提綱范文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與意義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義
1.3 國內外研究現狀
1.3.1 農地投資國外研究現狀
1.3.2 農地投資國內研究現狀
1.3.3 國外農業風險研究
1.3.4 國內農業風險研究
1.4 研究內容和方法
1.4.1 研究內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術路線
2 基本概念及相關理論
2.1 基本概念
2.1.1 農地類型
2.1.2 農地流入方
2.1.3 農地投資
2.1.4 農地投資風險
2.2 基本理論
2.2.1 風險管理理論
2.2.2 系統論
3 農地流入方的農地投資風險識別與分析
3.1 農地流入方的農地投資風險的成因分析
3.2 農地流入方的農地投資風險因素識別
3.2.1 風險識別方法
3.2.2 農地流入方的農地投資風險因素的識別
3.3 農地流入方的農地投資的風險分類
4 農地流入方的農地投資風險評價方法選擇
4.1 農地流入方的農地投資風險評價方法
農學工程與管理專業碩士論文提綱
論文提綱是一篇論文的骨架和綱領,撰寫畢業論文時,要先擬好提綱,沒有好的提綱,很難寫出質量優秀的論文。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的一篇以《農村流入方進行農地投資的風險分析》為例的論文提綱范文,供參考閱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與意義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義
1.3 國內外研究現狀
1.3.1 農地投資國外研究現狀
1.3.2 農地投資國內研究現狀
1.3.3 國外農業風險研究
1.3.4 國內農業風險研究
1.4 研究內容和方法
1.4.1 研究內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術路線
2 基本概念及相關理論
2.1 基本概念
2.1.1 農地類型
2.1.2 農地流入方
2.1.3 農地投資
2.1.4 農地投資風險
2.2 基本理論
2.2.1 風險管理理論
2.2.2 系統論
3 農地流入方的農地投資風險識別與分析
3.1 農地流入方的農地投資風險的成因分析
3.2 農地流入方的農地投資風險因素識別
3.2.1 風險識別方法
3.2.2 農地流入方的農地投資風險因素的識別
3.3 農地流入方的農地投資的風險分類
4 農地流入方的農地投資風險評價方法選擇
4.1 農地流入方的農地投資風險評價方法
農學土質工程專業碩士論文提綱
論文提綱是一篇論文的骨架和綱領,也是一篇論文的雛形和縮影。撰寫畢業論文時,要先擬好提綱,沒有好的提綱,很難寫出質量優秀的論文。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的一篇以《新型高分子土壤穩定劑的研制及其應用研究》為例的論文提綱范文,供參考閱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 國外研究現狀
1.2.2 國內研究現狀
1.3 存在問題
1.4 論文的`研究思路和內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論文結構及內容
第二章 聚醋酸乙稀酯型粘性土穩定劑的研制
2.1 粘性土穩定劑種類的選擇
2.2 粘性土穩定劑的研制過程
2.3 粘性土穩定劑的性能參數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聚醋酸乙稀酯型粘性土穩定劑室內試驗研究
3.1 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研究
3.1.1 試驗方案
3.1.2 試驗結果與分析
3.1.3 機理分析
3.1.4 小結
3.2 抗剪強度試驗研究
3.2.1 試驗方案
3.2.2 試驗結果與分析
3.2.3 機理分析
3.2.4 小結
3.3 脹縮性試驗研究
3.3.1 試驗方案
3.3.2 試驗結果
3.3.2.1 膨脹試驗結果
3.3.2.2 收縮試驗結果
3.3.3 機理分析
3.3.4 小結
農學專業的論文提綱范例
論文提綱是一個反映了論文的基本觀點、佐證材料、論證角度和步驟,以及依照邏輯關系層層展開的綱目體系。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農學專業的論文提綱范例,供參考閱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農學專業的論文提綱范例
(以江蘇省沭陽縣農田土壤理化特性時空變異及其影響因素為例)
摘要
ABSTRACT
目錄
引言
1 文獻綜述
1.1土壤特性變異的研究現狀
1.1.1土壤酸堿性的時空變異研究
1.1.2土壤養分的時空變異研究
1.2土壤特性變異的影響因素
1.3土壤特性時空變異的研究意義
1.4土壤特性時空變化的研究方法
1.4.1Fisher 統計法
1.4.2地統計學研究方法
1.4.2.1區域化變量和隨機函數
1.4.2.2內蘊假設和平穩性假設
1.4.2.3半方差函數
1.4.2.4克里格法和土壤類型GIS連接法
1.5研究內容和技術路線
1.5.1研究內容
1.5.2技術路線
2 材料與方法
2.1研究區概況
2.1.1經濟條件
2.1.2自然條件
2.1.3成土母質和土壤類型
2.1.4種植結構
2.2 土壤樣品采集與資料收集
2.2.1 土壤樣品采集
2.2.2資料收集
2.3樣品測定和圖件處理
2.3.1 土壤樣品的預處理
2.3.2樣品的測定
農學專業博士學位論文提綱
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的一篇以《不同復種方式對水稻生長發育和土壤肥力影響研究》為例的論文提綱范文,歡迎參考閱讀,希望對您寫作有所幫助。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稻田復種輪作對土壤特性和水稻生長的影響研究進展
1 復種輪作的含義和特點
1.1 復種輪作的含義
1.2 復種輪作的特點
2 國內外復種輪作的發展
2.1 國內復種輪作的發展
2.2 國外復種輪作的發展
3 復種輪作對稻田土壤特性的影響
3.1 復種輪作對稻田土壤物理性狀的影響
3.2 復種輪作對稻田土壤化學性狀的影響
3.3 復種輪作對稻田土壤生化特性和酶的影響
4 復種輪作對水稻的影響
4.1 復種輪作對水稻生長的影響
4.2 復種輪作對稻田生產力和經濟效益的影響
5 值得研究的問題
第二章不同復種方式對稻田土壤特性的影響
1.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與試驗設計
1.2 測定項目與方法
1.3 數據處理
2.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復種方式對稻田土壤物理性質的影響
2.2 不同復種方式對稻田土壤化學性質的影響
2.3 不同復種方式對生物學性質和土壤酶的影響
3 討論
3.1關于土壤物理特性
3.2關于土壤化學特性
3.3關于土壤生物學特性和酶活性
4 小結
第三章不同復種方式對水稻生長發育及其生理特性的影響
農學專業碩士論文提綱
論文提綱是一篇論文的骨架和綱領,也是一篇論文的雛形和縮影。撰寫畢業論文時,要先擬好提綱,沒有好的提綱,很難寫出質量優秀的論文。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農學專業碩士論文提綱范文,供參考閱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農學專業碩士論文提綱
(以農村流入方進行農地投資的風險分析為例)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與意義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義
1.3 國內外研究現狀
1.3.1 農地投資國外研究現狀
1.3.2 農地投資國內研究現狀
1.3.3 國外農業風險研究
1.3.4 國內農業風險研究
1.4 研究內容和方法
1.4.1 研究內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術路線
2 基本概念及相關理論
2.1 基本概念
2.1.1 農地類型
2.1.2 農地流入方
2.1.3 農地投資
2.1.4 農地投資風險
2.2 基本理論
2.2.1 風險管理理論
2.2.2 系統論
3 農地流入方的農地投資風險識別與分析
3.1 農地流入方的農地投資風險的成因分析
3.2 農地流入方的農地投資風險因素識別
3.2.1 風險識別方法
3.2.2 農地流入方的農地投資風險因素的識別
3.3 農地流入方的農地投資的風險分類
4 農地流入方的農地投資風險評價方法選擇
農學專業畢業論文提綱
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農學專業的畢業論文提綱范文,供參考閱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農學專業畢業論文提綱范文
(以不同復種方式對水稻生長發育和土壤肥力影響研究為例)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稻田復種輪作對土壤特性和水稻生長的影響研究進展
1 復種輪作的含義和特點
1.1 復種輪作的含義
1.2 復種輪作的特點
2 國內外復種輪作的發展
2.1 國內復種輪作的發展
2.2 國外復種輪作的發展
3 復種輪作對稻田土壤特性的影響
3.1 復種輪作對稻田土壤物理性狀的影響
3.2 復種輪作對稻田土壤化學性狀的影響
3.3 復種輪作對稻田土壤生化特性和酶的影響
4 復種輪作對水稻的影響
4.1 復種輪作對水稻生長的影響
4.2 復種輪作對稻田生產力和經濟效益的影響
5 值得研究的問題
第二章不同復種方式對稻田土壤特性的影響
1.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與試驗設計
1.2 測定項目與方法
1.3 數據處理
2.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復種方式對稻田土壤物理性質的影響
2.2 不同復種方式對稻田土壤化學性質的影響
2.3 不同復種方式對生物學性質和土壤酶的影響
3 討論
3.1關于土壤物理特性
3.2關于土壤化學特性
3.3關于土壤生物學特性和酶活性
農學專業的碩士論文提綱
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的一篇農學專業的碩士論文提綱,供參考閱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引言
1.1 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1.2 耕地分等定級國內外研究進展
1.2.1 國外研究動態
1.2.2 我國耕地分等定級估價研究狀況
1.3 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
2.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
2.1 研究方法
2.2 技術路線
3.數據來源與研究區概況
3.1 數據來源
3.2 研究區概況
4.影像預處理與耕地信息提取
4.1 影像預處理
4.1.1 幾何精校正與影像配準
4.1.2 數字圖像鑲嵌與裁剪
4.1.3 大氣校正
4.2 耕地信息提取
5.基于GIS的耕地分等定級
5.1 資料準備
5.2 數據庫建設
5.3 技術準備
5.3.1 確定耕地地力評價因子
5.3.2 確定評價單元
5.4 耕地地力評價
5.5 劃分耕地地力等級與成果圖件的.制作
5.5.1 計算耕地地力綜合指數
5.5.2 確定最佳的耕地地力等級
5.5.3 成果圖件輸出
5.6 耕地地力等級分析
5.6.1 耕地地力等級面積統計
5.6.2 耕地地力空間分布分析
5.6.3 耕地利用現狀與特點
5.6.4 耕地地力狀況及問題
6.耕地分等定級結果的驗證
7.耕地地力評價在土地流轉上的應用
農學專業博士論文提綱格式模板
所謂論文提綱,是指論文作者動筆行文前的必要準備,是論文構思謀篇的具體體現。構思謀篇是指組織設計畢業論文的篇章結構,以便論文作者可以根據論文提綱安排材料素材、對課題論文展開論證。下面是一篇農學專業博士論文提綱格式模板,供大家閱讀參考。
目 錄
1 緒 論
1.1 問題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義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義
1.3 研究現狀
1.3.1 坡耕地利用研究現狀
1.3.2 特色農業的研究現狀
1.4 研究內容與思路
1.4.1 主要研究內容
1.4.2 研究思路與方法
2 坡耕地特色農業的`涵義及理論基礎
2.1 坡耕地特色農業的涵義
2.1.1 特色農業
2.1.2 坡耕地
2.1.3 坡耕地特色農業
2.2 坡耕地特色農業的系統分析
2.2.1 坡耕地特色農業的要素
2.2.2 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分析
2.2.3 坡耕地特色農業的目標分析
本章小結
3 坡耕地特色農業發展的可拓分析
3.1 可拓方法概述
3.2 坡耕地特色農業的可拓分析
3.2.1 不相容問題的確定
3.2.2 坡耕地系統的共軛分析
3.2.3 坡耕地系統的相關分析
3.2.4 坡耕地系統的蘊含分析
3.3 坡耕地特色農業種植結構優化模型
3.3.1 模型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