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的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按一門課程計,是普通中等專業學校、高等專科學校、本科院校、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本科及研究生學歷專業教育學業的最后一個環節,為對本專業學生集中進行科學研究訓練而要求學生在畢業前總結性獨立作業、撰寫的論文。從文體而言,它也是對某一專業領域的現實問題或理論問題進行 科學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義的論文。一般安排在修業的最后一學年(學期)進行。
淺談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文(通用10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論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淺談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淺談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文 篇1
論文關鍵詞:馬克思思想;勞動價值論;商品經濟
論文摘要:當前對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的研究可謂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要正確認識勞動價值論的研究方法和適用條件的區別,勞動價值理論的核心問題以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勞動價值理論從狹義走向廣義,就必須了解勞動價值的由來。因為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價值理論的認識必須是建立在尊重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理論的基礎之上,以求在新的歷史時期科學的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勞動價值論的精髓。
1 正確認識勞動價值理論的研究方法和適用條件的區別勞動二重性理論為勞動價值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馬克思第一次把生產商品的勞動區分為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論證了具體勞動創造了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形成了商品的價值,這就從根本上解決了價值的本質問題,把勞動價值論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之上。馬克思正是從科學的勞動價值理論出發,在剩余價值論基礎上,進而創造了資本有機構成理論,資本積累理論,資本主義再生產理論等等。而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學說發展了勞動價值論,解決了政治經濟學理論上的一個重大問題,既價值規律同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在形式上的矛盾。價值是商品的最大本質因素,所以分析商品實質上就是分析價值。無論簡單商品經濟社會還是發達商品經濟社會,商品都是最簡單,最普遍,最基本,最常見,最平凡的經濟現象,只有從此人手,才能了解價值的內涵,才能進而說明貨幣,資本,剩余價值等比較復雜,比較具體的范疇。然而有的人卻以此為依據提出,“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是有條件的,這些條件是:原始的純粹的實物交換,沒有貸幣居問,更沒有資本的余地,除勞動外的要素都是無償的,勞動是簡單勞動而不是復雜勞動。在超越了這些條件后,勞動價值論的有效性至少是值得懷疑的”。顯然他是把研究勞動價值理論遵循的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認定為勞動價值理論的適用條件,從而混淆了價值產生和發展的條件與價值研究方法這兩個問題。
關于“現實的人”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出發點論文
在各領域中,大家都經常看到論文的身影吧,論文的類型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一篇什么樣的論文才能稱為優秀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現實的人”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出發點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現實的人”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出發點論文1
[論文摘要]
馬克思經過艱苦的理論探索和對青年黑格爾派特別是費爾巴哈人本主義的批判和清算,最終創立了以其名字命名的科學理論體系。綜觀形成的這一過程,“現實的人”是其出發點。本文通過對這一過程的探討,逐步揭示馬克思提出的“現實的個人”的豐富內涵。這對于我們從整體上完整、準確地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
[論文關鍵詞]
馬克思;現實的個人;出發點
馬克思早期思想的發展是從黑格爾開始,經過費爾巴哈,最后“成為馬克思”的過程。通過對馬克思思想形成過程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現實的個人”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立足點。準確解這一立足點,有助于我們從和,從理論和實踐上完整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
一、馬克思對“現實的人”的探索過程
馬克思是在德國開始自己的理論活動的,是從接受德國古典的開始的。無論是黑格爾、青年黑格爾學派,還是費爾巴哈,都對馬克思早期的思想產生過深遠的影響。馬克思得益于德國古典哲學的優秀遺產,但他沒有以此為限,他清晰地看到這些哲學內在的缺陷:與現實生活的相互脫離,缺乏一個現實的、物質的前提。因此,馬克思在繼承中批判,在批判中繼承,并不斷地清算、超越這些思想。
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的主要內容分析論文
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是哲學界和歷史界的一大瑰寶,不管對中國社會發展的知道還是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指導,都是具有深遠的意義的。那么,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的主要內容分析是什么?
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的主要內容分析論文 篇1
【摘要】文章闡述了馬克思的社會歷史理論。認為馬克思通過對世界歷史深入的研究,指出了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重要原因:第一是越來越細化的社會分工促使了社會的發展;其次,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基礎性原因。指明了是物質因素決定了歷史發展,而不是精神活動。
【關鍵詞】馬克思;社會歷史理論;分工;生產力;生產關系
馬克思在關于社會歷史的相關論述中,指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諸多原因,從他在《德意志意識形態》《反杜林論》等著作的論述中,我們可以歸納出社會歷史發展的兩個主要原因。第一,社會分工的逐漸細化和擴大。第二,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運動。
一、社會分工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社會歷史的發展是通過生產力的發展以及由此引發的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普遍發展實現的,而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發展是通過分工的逐步擴大和細化實現的。分工細化之后,人們從事的生產越來越單一,為了得到自己無法生產出的那些產品,他們必須主動或者被動的擴大交往,進行產品交換,當交往和交換行為打破地域限制之后,世界歷史也就產生了。也就是說原始社會初期只是基于人的性別所作出的天然的分工,順應社會需要而被更具社會性的復雜分工所取代了。
馬克思主義哲學碩士的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那要怎么寫好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碩士的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摘要:康德哲學中人的本質是人是目的,費爾巴哈認為是類本質,現代存在主義哲學家海德格爾認為是此在的存在,從認識論,宗教,存在主義的視角解讀人的本質問題。通過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批評和反思得出人的本質是一個不斷外化又回到自身的過程,只有到了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社會人的本質才具有完滿性,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上得到了思維與存在關系的統一,由此,對于人本質的解放是一個實踐過程。
關鍵詞:人的本質;實踐
以前的哲學在追求世界的本質和人類意識的分析方面,都離不開存在與思維的關系問題,早在古希臘哲學對本體論的貢獻,人類哲學的起點是本體論,隨著本體論之后的認識論,在邏輯上是沒有先后的,只是在歷史的發展中人類發現的對象不同,認識論和本體論在時間上是沒有先后的,本體論對認識論在邏輯上有優先性,沒有本體論的認識論無效。人類最初對于世界的探究的目的來源于人類本身對于自身的不了解,人類需要通過客體(對象)才能反射自己和認識自己,于是本體論是人類的首要對象(在邏輯上而言),對世界的本源問題的思考,其實也是對人類自身的本源的思考。到現代存在主義哲學家海德格爾那里,人類的存在被命名為“此在”,是探究一切存在的基礎,此在在存在中強調了存在是沒有概念的,我們只能通過此在這個點理解存在的意義,中體現人類本質的重要性,也是對人類的進一步認識。由此,我們就會問人的本質是什么?人的價值是什么?下面我們從認識論,宗教角度,和存在主義角度來淺析人的本質。
淺談馬克思、恩格斯對人的全面發展思想的理論奠基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一種綜合性的文體,通過論文可直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和專業基礎。為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淺談馬克思、恩格斯對人的全面發展思想的理論奠基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文關鍵詞:
馬克思、恩格斯、人的全面發展、唯物史觀
論文摘要:
人的全面發展思想伴隨著馬克思、恩格斯唯物主義和剩余價值學說的逐步確立而確立。其內涵包括人的需要的全面發展、人的能力的全面發展、人的個性的全面發展和人的關系的全面發展等四方面。其實現條件和途徑有:生產力高度發展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物質前提;消滅私有制和舊式分工,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條件;大力發展事業,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重視精神產品的生產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保證等。
人的全面發展問題,是古往今來的許多思想家都深切關注的問題,他們提出了許多有價值、有啟示意義的觀點。然而,馬克思以前的思想家對此問題的研究,或者由于階級、歷史等局限性,或者由于缺乏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都沒有給出正確的答案。唯有馬克思的兩個偉大發現—歷史唯物主義和剩余價值學說,猶如打開通道的鑰匙,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轉折。
一、馬克思、恩格斯關于人的全面發展思想的發展過程
馬克思、恩格斯對人的全面發展思想的探索,伴隨著他們世界觀的轉變和對人的本質的認識的不斷深人,經歷了一個從抽象到現實,從思辨到科學的過程。
淺談西方馬克思主義特征論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你寫論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淺談西方馬克思主義特征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淺談西方馬克思主義特征論文 篇1
論文摘要:西方馬克思主義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初在西方興起的一股思潮。他們從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實出發,對資本主義所面臨的問題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無產階級運動的出路等問題進行了批判和探討。本文試從整體上來分析西方馬克思主義,并從六個方面概述了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特征。以便于吸收和利用其合理的成分,更好地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
論文關鍵詞:西方馬克思主義 多樣性 批判性 現代性 開放性
西方馬克思主義是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初興起并在國際上頗有影響的一股哲學思潮。它以時代的變化為借口,提出并企圖用西方近現代的某些哲學思想來對馬克思主義進行改造,使之“完善、發展”。西方馬克思主義雖然在整體上與馬克思主義根本相反,但是我們也不能對它采取簡單化的一概否定的態度,而應該采取批判的態度、揚棄的方法來對待西方馬克思主義,從中吸取積極、有利的因素。本文試從整體上來把握西方馬克思主義并從中抽取出其共同、一般的特征,作為進一步深入研究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前提。
一、學派的多樣性
這可以說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鮮明的特征。西方馬克思主義學派林立、理論繁多,并不能納入一個完善統一的“公理”和通用的模式,具有令人眼花繚亂的多樣性與多變性。這是一個只要對西方馬克思主義稍微有所了解、接觸就會感覺到的不爭事實。其中有影響的如黑格爾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現象學的馬克思主義、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法蘭克福學派的馬克思主義、新托馬斯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結構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地理學的馬克思主義、生態學的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等十多個學派。而且有些大學派里面還套小學派,有不少分支。可以說,在這眾多的學派中也找不到兩個觀點毫無分歧的哲學家。此外,各學派之間還不斷相互影響甚至交叉。因此,人們要準確地說出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究竟有多少個流派可以說是十分困難的事情。
淺析邊際效用價值論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挑戰論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論文對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對于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那么你有了解過論文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淺析邊際效用價值論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挑戰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淺析邊際效用價值論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挑戰論文 篇1
關鍵詞:勞動價值論 邊際效用價值論 挑戰
摘要:馬克思創立勞動價值理論后,受到了以哲逢斯、龐巴維克等人為代表的邊際效用價值理論的挑戰。本文通過對邊際效用價值理論的剖析,闡明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依然是科學的理論,它并沒有過時。
在馬克思之前,亞當·斯密和李嘉圖等古典學派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就已經提出勞動創造價值的理論。他們發現價值的源泉是勞動,但對在什么歷史條件下和什么勞動才創造價值、怎樣創造價值、價值形式是怎樣發展的等等,卻是不理解的,也不曾提出過這些問題。馬克思吸收了亞當·斯密和李嘉圖等古典學派中的正確部分,批判了他們學說中錯誤的、自相矛盾的說法,用他的勞動二重性的科學分析,建立了完整的勞動價值理論。
馬克思從商品這一資本主義社會司空見慣的對象人手,發現了凝聚在商品中的秘密: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一切商品都具有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他把價值從交換價值中抽象出來,指出價值就是凝結在商品中的勞動,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使用價值表現為商品的自然屬性,價值表現為商品的社會屬性,任何商品都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馬克思從商品的兩重性進一步導引出包含在商品中的勞動兩重性,商品的兩重性是由創造商品的兩重性決定的,具體勞動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創造商品的價值。抽象勞動是一致的、無差別的勞動,它是商品價值的唯一源泉。馬克思認為,商品的價值量決定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即在現有的社會生產技術下,以社會的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生產出某種使用價值所需的勞動時間。在一個統一的價值形式中,存在著兩種形式即相對價值形式和等價形式,一種表現商品自己的價值,另一種只是別的商品的價值的表現。價值形式是以價值獲得價格形式即貨幣形式才徹底完成的。在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生產都是商品生產,一切勞動產品都成為商品。商品的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態;商品的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形態,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自發地圍繞著價值上下波動。
馬克思經濟學中的消費經濟理論及當代價值論文
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馬克思經濟學中的消費經濟理論及當代價值論文,一起來看看。
馬克思經濟學中的消費經濟理論及當代價值論文 篇1
摘要:
馬克思沒有在其著作中用專門的篇幅系統論述消費問題,但關于消費的思想仍可散見于其不同的著作中。這些思想包括消費與生產的關系、消費和諧、自由時間與休閑等。我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要正確處理生產與消費的矛盾,實現產業結構、進而消費結構的升級,真正實現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樹立消費和諧的理念,營造和諧的消費環境;正確引導休閑消費,發展休閑經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
馬克思;消費經濟;消費和諧;自由時間;當代價值
一、馬克思的消費經濟理論
在馬克思的著作中,雖然沒有專門的章節論述消費問題,但關于消費的思想仍可散見于其不同的著作中。認真解讀其消費經濟思想,對當前以消費推動經濟的增長,建設節約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實踐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1、生產和消費的辯證關系
馬克思研究消費問題的突出特點是并非僅就消費研究消費,而是把消費放在更大的經濟體系中加以研究,即從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相互作用中來揭示消費的作用。消費是社會再生產總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再生產中的環節緊密聯系,相互作用,使社會再生產周而復始地不斷運行。馬克思認為:“生產創造出適合需要的對象;分配依照社會規律把它們分配;交換依照個人需要把已經分配的東西再分配;最后,在消費中,產品脫離這種社會運動,直接變為個人需要的對象和仆役,被享受而滿足個人需要。因而,生產表現為起點,消費表現為終點,分配和交換表現為中間環節。”在這里,馬克思全面而精辟地闡述了生產與消費的對立統一關系。
探究馬克思主義理論下的貧富差距論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對論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你知道論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探究馬克思主義理論下的貧富差距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資本主義巨大的貧富差距是通過分配差距表現的,雖然分配差距是貧富差距的直接來源,但不是貧富差距產生的原因。生產資料私有制和不平等的分配直接導致了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巨大的貧富差距,所有制關系和分配關系作為生產關系的兩個要素,是由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的,貧富差距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不充分發展,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系的變革是資本主義社會貧富差距解決的唯一途徑。文章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下的貧富差距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貧富差距;分配;私有制;
引言:
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是建立在生產資料私有制基礎上的,資本家壟斷了整個社會的生產資料,工人只占有自身勞動。資本家憑借生產資料的占有,支配生產成果的分配,資本家與工人的貧富差距在勞動與勞動手段相分離的.時候已經決定了,貧富差距的產生從一開始就與生產資料的私有制和不公平的分配方式緊密相連,表面上看,貧富差距的產生直接來源于生產關系層面,實際上卻是由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的。
1、私有制是貧富差距產生的直接原因
工人與資本家之間的貧富差距直接表現為工人和資本家占有社會財富的差距,工人與資本家貧富差距的產生的原因直觀表現為社會財富在工人和資本家之間不平等的分配,同時也表現為工人和資本家在占有消費資料的產品上的巨大差距,一方面是少數資本家占有大量消費資料,另一方面是絕大多數雇傭工人消費資料占有不足。貧富差距產生的直接原因不是消費資料的不平等分配,而是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馬克思在將產品劃分為作為消費資料的產品和作為生產資料的產品的同時,也將分配劃分為兩種,一種是生產要素的分配,另一種是產品的分配。
馬克思主義哲學論文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是用文字體現的論文總構想,因而篇幅不必過大,但要把計劃研究的課題、如何研究、理論適用等主要問題寫清楚。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論文開題報告,歡迎閱讀借鑒。
一、 論文題目
康德的科學和哲學關系思想研究
二、專 業
馬克思主義哲學
三、研究方向
國外馬克思主義
四、問題的提出
眾所周知,盧梭和牛頓的思想是康德思想的兩大來源,因而,解讀康德的模式也有兩種:在盧梭的思想的視域下解讀康德的思想;在牛頓自然科學理論的視域下解讀康德思想。然而,國內學界重在以盧梭解讀康德思想,在以牛頓的自然科學理論解讀康德思想方面,在國內學界幾乎是一個空白。而以自然科學(特別是牛頓力學)的視角重新理解康德的相關思想必然要研究康德關于科學和哲學之間關系的思想。
另外,哲學和科學的關系問題不但是科學哲學中的重大問題,而且也是整個思想界中的重大問題,他不但關涉到知識和智慧之間的關系問題,而且還連接著現代社會最為重要的思想分歧: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的思想沖突。
對于如此重大的哲學問題,幾代學者都試圖給出自己的解題模式。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視角出發,中國科學哲學的奠基人舒諱光先生認為“自然科學發展本身已要求辯證唯物主義作指導,否則自然科學就要陷入‘危機’之中。
對于科學和哲學的關系而言,以上兩種解題模式是很重要的宏觀解題模式,但是,在這一問題的微觀領域(各個哲學家本人),學者研究的還較少。康德是現代哲學的奠基者,也是對現代科學哲學有重要影響力的科學哲學家,他的科學和哲學關系的思想對于我們解決科學和哲學的關系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