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術學論文
教育技術學是現代教育學發展的重要成果,教育技術參與教育過程,是對教育過程模式的優化提升,使得教育過程的組織序列更具邏輯,系統優化了分析和處理教育、教學問題的思路。
教育技術學論文1
論文關鍵詞:實際教育教學 理論 技術 實踐 引導
論文摘要:作者從實際教育教學工作所遇到的問題出發,提出了理論知識難以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學以致用以及技術工作中對技術的掌握不夠和技術使用缺乏指導思想的問題,并結合大學專業教育期間的實際情況,針對實際教學工作中的問題從理論知識體系缺乏系統性、針對性及學習過程缺乏實踐兩個角度進行分析;針對技術工作中的問題從專業引導不足和對教育技術缺乏深入認識分別展開相應分析,最后針對問題及其產生原因提出了合理設置理論課程、加強理論知識和技術知識學習過程中的實踐、注重專業引導等對策和建議。
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技術的革命逐漸成為各國教育改革的核心。教育技術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注重對教和學的規律以及教學過程中的各要素的思考和研究,但不論是教學規律還是教學過程都需要大量實踐的支持,實踐活動提供了專業領域相關研究的數據、案例、資料等等,也揭示了學科隱含的一系列問題。
作為師范院校培養出來的教育技術專業學生,在走入工作崗位幾年之后,通過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發現了一些問題,結合大學階段所受專業教育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反思,分析了問題產生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希望能為教育技術學科建設提供一些參考,能為教育技術專業的學生今后更好地為中學教育服務出一份力。
一、出現的問題
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學生在中學主要涉及10項工作內容:①擔任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工作;②協助各學科教師做課件;③參與電子閱覽室的建設;④利用數碼攝像機、照相機做學校紀錄、宣傳用的帶子和相片;⑤協助財務處做工資表;⑥參與建設學校的課件庫、素材庫等資源庫;⑦參與學校網站建設;⑧期中階段協助各學科教師做試卷;⑨對教師備課機房的管理;⑩參與校園網絡的布線、建設和管理。這些內容可分為兩類:教學工作和技術工作。
1.教學工作中的問題
難以將所學的教學設計理論、教育理論、心理學理論、傳播理論滲透進實際教學中,來指導實際教學實踐,支配教學行為,并轉化為教學能力。
2.技術工作中的問題
(1)技術掌握不夠。
(2)技術使用缺乏指導思想。
二、問題探究
1.教學工作
針對教學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結合本科階段教育技術學專業的課程設置、理論知識體系構成、培養過程等各方面的實際情況,對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作出分析:
(1)理論知識的學習過程缺乏系統性、針對性
教學設計理論是教育技術基本原理的核心部分,它以整個教學系統、教學過程為研究對象。按照系統論的觀點,教學系統是由一定數量的相互聯系的各組成部分有機結合并具有某種教學功能的綜合體。它由教與學兩個子系統構成,教學設計的內容之一就是設計“教”這一子系統中各要素間的不同聯系方式,使不同的聯系方式形成不同的教學過程結構;不同的教學過程結構又具有不同的教學功能,并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然后從多種不同的方案中,選擇出最好的系統方案,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9]
在大學本科階段的理論知識課程中包括教育心理學、傳播學、教育學和教學設計。在理論知識學習過程中,筆者認為課程設置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①教育心理學、教育學的授課教師沒有關于這兩門學科和教學設計相關性的講解,即:心理學、教育學、教學設計在理論知識體系中成為了各自沒有聯系的三部分內容。
②沒有關于系統方法的理論介紹,使系統方法論成為知識空白。學生在知識銜接上出現跳躍,在知識結構的建構上出現斷裂。
③傳播學課程沒有突出教育傳播的特殊性。學生看不到傳播理論和教育教學過程有什么不可分割的聯系,無法領悟傳播理論作為教學設計理論基礎的必然原因。
(2)理論知識缺乏實踐性學習的支持
教育技術學是一門應用型學科。“應用”的關鍵就在于要能夠把一切理論知識融會貫通,并在實踐活動中學以致用。
然而在學習過程中,理論知識依靠傳統講解,檢測標準以期中和期末成績評定。所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僅停留在表面,至于在實際應用中有什么深刻豐富的內涵和意義就不得而知。
高等師范院校的教育技術專業肩負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對實際教學過程有很好把握的教育技術專業人才。盡管理論知識依靠教師課堂講解在學生的知識體系中做了基礎鋪墊,但在實際教學中靈活應用必須依靠大量的實踐來支撐,所謂“實踐出真知”。
2.技術工作
(1)專業培養過程缺少足夠的引導造成學生對技術掌握不夠
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使得大學教育不可能再包羅萬象,教給學生所有知識,而需要的是激發和引導學生去學更多知識。出于技術知識的特殊性,實踐中學習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因此大學專業教育在不占用課堂教學計劃時間的情況下,要有足夠的時間引導學生自學掌握日益更新的技術知識。
(2)對教育技術缺乏深入認識,造成技術使用缺少指導思想
教育技術的應用基于兩種需要:一種是因為教學設計在實際教學中運作時,基于教學策略的考慮;另一種是從技術出發,考慮解決某些實際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并滲入理論的指導。 教學策略中的技術應用,重要的是考慮解決教學中什么樣的問題需要用現代媒體呈現,從而使教育效果更好。
在教育部積極倡導并制定了《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的背景下,各中小學已積極建設學校的教育資源庫。但在具體的建設過程中,僅停留在將各種資源進行歸類、整理的階段,同時存在同學科教師不斷做重復勞動的現象。不論是資源庫的建設還是其中各模塊的組建,都沒有注重“資源性”的原則和“散”的概念,沒有實現由教師從“散”的資源中通過“積”的方法完成“整”的轉變,但是對廣大教師這種意識的培養又正是教育技術人員通過師資培訓、合作項目各種形式應該傳遞的思維理念。
綜上,不論是教學策略中為了解決教學問題,還是教育資源庫建設中的技術工作,烙上了教育印記的技術,就不單純等同于會使用媒體、軟件的技術,最主要的是怎樣運用思維上的技術。
三、對策及建議
針對上述問題及問題產生的原因,本文提出了如下建議:
1.加大教學設計課程比重,延長教學時間,對基礎理論進行系統性學習
在理論基礎課中,以教學設計作為核心,對系統科學理論、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傳播理論進行分塊的系統學習,并建立理論基礎知識與教學設計之間的聯系,使理論知識體系既有系統性又有針對性。
2.理論知識的學習過程增加實踐環節,使學生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訓練對教學的把握能力
特別是在教學設計學習過程中為學生創造更多進行實際教學的鍛煉機會,如:盡量發揮微格教學的優勢,可選擇某一微型教學內容及其相應教學策略作針對訓練。
3.在專業培養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引導
加強高校、專業和社會的聯系,做好社會對專業的需求分析,從而通過入學專業導論、明示教學計劃、針對性的課程設置和培養方式等各種各樣的措施和方法,引導學生有針對性的自我發展,進行技術的自我擴展,以使時間能夠得到高效利用,學生自身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和開發。
4.通過建設專業的資源庫(如:虛擬實驗室,積件庫、課件庫等內容)為技術學習提供實踐的平臺,并在實際建設過程中深化對教育技術的認識
通過虛擬實驗庫、積件庫、課件庫的建設,學生在具體“任務”的驅動下學習技術知識,實踐可以貫穿整個學習過程,為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搭建橋梁。
參考文獻:
[1]劉美鳳.教育技術的定位——美國學者的觀點[J].中國電化教育,20xx,(3).
[2]馮秀琪.教育技術學科發展與專業人才培養[J].中國電化教育,20xx,(2).
[3]蔡憲.教育技術實踐:新的困惑與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20xx,(1).
[4]孔惠潔.走出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誤區[J].電化教育研究,20xx,(6).
[5]徐學鋒,裴純禮.教育技術及其在發展和應用中存在的問題[J].電化教育研究,20xx,(10).
[6]戟鋒,杜愛明.也談課件與積件[J].電化教育研究,20xx,(7).
[7]馮秀琪.教育技術學科建設任重而道遠[J].電化教育研究,20xx,(6).
[8]烏美娜.教學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9]皮連生.教學設計——心理學的理論與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10]尹俊華,莊榕霞,戴正南.教育技術學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教育技術學論文2
論文摘要:數字技術的進步和媒介融合的迅速發展,使得影視創作和傳播的手段發生了根本的改變,作為教育技術學專業的教育影視方向人才的培養,應當與時俱進從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和培養模式上進行改革創新,培養適應時代需要的教育影視人才。
論文關鍵詞:教育影視;人才培養;培養模式
1教育影視方向在教育技術學專業中的地位
根據AECT94定義:教育技術學是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對于教育技術學的歸屬問題,國內外教育界和學術界一直存在著不同的看法。因此,作為教育技術學專業在不同學校也被歸屬在了不同的學院:像東北師大歸屬在傳媒學院,陜西師大歸屬在新聞傳播學院,西南大學歸屬在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南京師大歸屬在的教育學院。而教育技術學實力比較強的學校基本成立了單獨的教育技術學院,像北京師大和華南師大的教育與信息學院,西北師大的教育技術學院。總體上講教育技術是教育科學領域的一門新興的二級分支學科,是連接教育科學理論與教育教學實踐的橋梁,具有明顯的應用性學科和綜合性學科的特點。從AECT的94定義可以看出教學媒體是教育技術學的物質載體,離開了媒體就不存在教育技術學專業。而計算機和互聯網以及影視是當今教育技術的主要媒體。因此,教育影視方向是教育技術學專業的一個重要方向。
2人才培養目標設定
師范院校教育技術學專業培養目標普遍是為“各級師范院校和中等學校教育技術學和信息技術學課程教師、各級各類教育技術(電教)機構、電視臺、遠程教育網站等高級應用人才”。筆者認為,在就業形勢嚴峻的今天,教育技術學專業師范生的就業市場日趨飽和。尤其是我校教育技術學作為非師范類專業,教育影視方向的培養目標應從數字時代的大環境下定位為:培養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符合數字時代需要的教育影視類的實用型和復合型人才。主要針對各級各類教育技術(電教)機構、教育電視臺、遠程教育網站、企事業單位的教育培訓部門以及影視公司等。實用和復合是其最大的特點。
3課程體系設置和改革
教育技術學專業的教育影視方向與專門的影視學院的培養目標的不同在于,專門的影視學院專業分工較細,像導演系、表演系、攝影系、錄音系等,培養的是某一方面的專門人才。而教育影視方向主要是在一定教學思想的指導下制作與教育類相關的影視節目,要求掌握多個學科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因此,教育理論和心理學方面的課程必不可少,主要包括:教學系統設計、教育學、教育心理學、認知心理學、教育技術學、教育電視系統、教育測量與評價。而影視作為一門綜合藝術其本質是傳播,因此也需要相應的藝術學和傳播學課程:音樂基礎、美術基礎、攝影攝像、電視編輯、教育電視節目編制、導演基礎、視聽語言、影視文學寫作、傳播學概論等。在前期攝錄和后期編輯數字化的今天,與技術相關的課程已經成為影視制作的工具和物質基礎,離開了數字技術的掌握就不存在數字藝術的創作。因此,像數碼平面設計、數字音頻處理、非線性編輯、影視后期合成等課程是培養實用型和復合型人才的基礎。教育影視方向人才的培養具有技術與藝術融合的特點。
因此,在大學課時不斷減少的情況下,教育影視方向的課程設置應當在修好教育和心理理論的基礎上,加大文學修養、影視藝術理論和影視技術的課時,減少和壓縮一些與本方向關系不大的課程,例如高等數學、大學物理,電子技術基礎,為學生提升專業能力提供時間上的保證。
4培養模式改革
4.1加強內外部交流。提高師資質量
目前在影視教育方面我校主要有廣播電視新聞學和教育技術學兩個專業,教育影視方向的教師應當加強與廣播電視新聞學教師的交流,提高傳播理論和新聞實務方面的教學能力,甚至可以相互聘請老師上課,加強交流。而在藝術教學方面,可以憑借本校藝術學院的師資力量,開好美術音樂方面的課程,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同時,影視是一門綜合藝術,涉及到多個學科的知識和能力。本方向的教師應當確立好各自具體的研究方向,例如前期的影視文學寫作、中期的攝影攝像和導演、后期的編輯、特效和合成等等。在學校政策和財政的大力支持下,積極外出學習提高,或為既能上講臺講授學術理論又能進實驗室進行技術指導和場外拍攝指導的“雙師型”教師。
4-2科學安排課程開設時間
目前大多數學校在本科生的課程安排方面采用了前兩年學習公共基礎課程,從大二下學期開始學習專業課程。美術音樂課程和教育影視方向的其他一些課程甚至從大三才開始學習,這就引發了課程學習時間的短暫與能力的提高需要較長時間之間的矛盾,技藝結合類的課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學好的,像電視攝像和電視編輯,除了學習攝像機操作技術和軟件操作外,更重要的是在熟練掌握技術的基礎上掌握鏡頭的組合運用以表情達意。而進人大四的學生由于實習和就業已經無心再進行創作。實際上學生進行技術和理論的學習并進行創作的時間僅為一年,無法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和實踐能力。因此,一些課程例如數碼平面設計、攝影攝像、美術音樂、非線性編輯等技藝結合的課程應當提前開設,使學生有較長時間練習以達到技術的熟練和審美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進入高年級后創作出優秀的作品。
4.3加強實踐環節教學
教育影視方向的人才培養方式具有明顯的實踐性特點,離開了實踐和實驗所有的學習都變成了紙上談兵。因此,要培養出合格的教育影視方向人才,就必須重視并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具體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①增加投入,加大實驗室建設。影視教育是一項高投入的活動,離開了硬件的支持就談不上真正的影視人才教育。比如在電視燈光照明一課中,如果沒有基本的燈光設備就談不上燈光照明的實驗課。沒有外置話筒,長焦鏡頭的拾音就無法實現。因此,齊備的硬件設備是教育影視方向人才培養的基本保證。②實驗教學改革。目前有些學校的教育影視類實驗課的教學和評價仍然采用物理化學類實驗課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過分重視理論的學習,過分重視實驗報告等過程性材料的填寫,忽視了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頓悟和能力的提高。技藝類的課程需要在觀摩大量作品的基礎上多模仿,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創作。③加強與傳媒機構的合作。首先,與傳媒機構像電視臺、影視制作公司、大型企業的培訓機構等建立良好的關系和聯系,從大二確立方向開始就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期輪流讓本方向的學生頂崗實習。其次,聘請傳媒機構經驗豐富的員工為本方向教學的兼職教師和實習教師。教育技術學專業教育影視方向的師資很少有來自業界人士,大多是從本專業畢業的教育技術學碩士生博士生,缺少在傳媒機構的工作經歷導致從業經驗少,實踐技能相對薄弱。而與傳媒機構的合作可以讓本方向的學生接觸現實的傳媒環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加深對業界的認識。④積極參加各種大賽,鍛煉學生的創作能力。在做好課堂教學的同時,利用實踐環節,積極組織系內甚至校內的DV作品大賽。并鼓勵學生多參加騰訊、新浪、優酷、土豆等視頻網站組織的各種賽事,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激發學生對學習本方向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總之,在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推動下,三網融合是必然的趨勢。媒介的融合引發了對既懂影視藝術知識又懂影視制作技術的實用型復合型人才的極大需求。教育技術學的教育影視方向的人才培養要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探索符合時代需要的人才培養模式。
教育技術學論文3
一、小學德育的現狀分析
多渠道的傳播媒體,小學生獲取的信息來自四面八方,紛繁復雜,這勢必對學校德育產生激烈的沖擊。而家長往往只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獲得技能的多少,而對于受到學校重視的德育不感興趣。現在的孩子普遍都是獨生子女,相當一部分家長對子女溺愛,使他們養成了養尊處優的態度;同時社會受各種文化的影響和沖擊,賭博游戲機、打斗音像片到處泛濫,這直接給學校德育帶來了嚴重的負面沖擊。現代社會里,我們的小學德育工作如何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跟上時代的腳步,已經成為小學德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問題。與現代教育技術相整合無疑是適應了時代要求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介入,可以使得學校德育工作教育效果更加顯著。
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整合小學德育
(1)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充分發揮輿論導向作用。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營造校園文化氛圍,拓展德育渠道,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是進行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可行之道。我們可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設紅領巾廣播站和校園電視臺,以班為單位,輪流制作節目,節目內容讓學生自己決定,學生撰稿、拍攝,錄制校園新聞、校園動態,利用班隊活動,通過學校閉路廣播電視系統向全校師生播放。學生在觀察、采訪、拍攝、觀看節目過程中,能受到正面教育,接受反面鞭策。如可拍攝學生保護花草樹木、撿拾垃圾等文明行動的鏡頭,也可拍攝學生進到花壇里玩耍、隨手亂丟紙屑的鏡頭,配上解說詞在學校播放,使學生明白保護環境要從身邊做起。
(2)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實現班級管理現代化。
學校是由一個個班級構成的,有好的班風,才能有好的校風。在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中,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管理班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學生的學籍網上管理,各種通知通告、活動方案安排網上發布,班級考核情況及整改意見措施網上反饋,各種報表網上傳遞,班級管理和班隊活動紀實網上交流等,這樣會使信息傳遞快,管理規范,效率高。另外,學生、班級的先進事跡和各種成績榮譽網上宣傳,學生的各類作品網上欣賞等,能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3)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網上德育。
現代教育技術積極地反映了科學技術的進步,本身具有強烈的時代科技特色。21世紀互聯網網絡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是我們看到有少數學生卻沉溺于網絡游戲中不能自拔。我們可以建立網絡興趣班開設網絡活動課,指導學生處理好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關系、休閑娛樂與學習生活的關系,引導學生將時間和精力用到學習和創造當中去,讓學生從被動地沉溺網吧接受各種信息轉為主動地學習和利用網絡學習文化知識上來。另外,還可通過網頁制作比賽、電腦報比賽,為學生提供舞臺,讓他們有展示自己的機會獲得成就感。
(4)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德育課堂教學效。
贊可夫說:“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就會變得高度有效。”優化教學過程,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身臨其境,可以多角度地撥動學生的心弦,多方面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多渠道地獲得信息,從而提高德育課堂教學效果。品德課上我們可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把一些抽象枯燥的理論,變為生動形象的畫面,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自覺接受品德教育。如“我身邊的環境”一課,課前把學校的環境和本班學生愛護環境的照片配上聲音制作成課件,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效果很不錯。
(5)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架設家校溝通的橋。
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素質教育已經深入人心。為了學校、教師、家長及時溝通,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動孩子的全面發展,我市很多學校建立了“家校通”系統,為學校德育和班主任工作提供了新途徑,也為教師、學校與家長的溝通提供了快捷、方便、經濟的方式。我們還通過校園網站,與家長在網上交流,形成家校聯手、齊抓共管的局面,達到育人的目的。
三、結語
總之,現代教育技術的研究與運用有利于實現德育的民主化和教育的普及化,有利于實現現代化教育的信息化、多媒體化、多元化,有利于實現德育的高效率、高效益、高質量,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德育的目標,培養高素質人才。
試論教育技術學專業中研究性學習教學模式的構建的論文
【論文摘要】: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我院對教育技術學專業教學進行了研究性學習的改革探索:一是構建并完善了課程體系,引進學校、企業、學生三贏的合作教學模式;二是建立網絡研究學習性學習平臺,由維持性學習向研究性學習轉變;三是采用多元化等評價手段。這種研究性學習模式取得了顯著效果。
【論文關鍵詞】:教育技術;研究性學習;教學模式
二十一世紀已剛剛開始.教育技術在我國就步入了自其產生以來的第一個”黃金時代..教育技術是一項事業.是現代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點.真正能提高教育教學的績效.同時信息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片。要求學生具有很強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實踐經驗.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滿足社會發展對教育技術人才培養的需要構筑研究性學習體系.有助于改革傳統教學模式.是進一步深化教育技術學專業教學改革的一個有益嘗試。
一、研究性學習的內涵
所謂研究性學習.廣義指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學習。在目前的教育實踐中研究性學習指學生依據科學研究的方法來自主探究科學內容.在掌握和建構科學知識的同時體驗理解應用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本文所指的研究性學習主要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課堂、網絡、社會實踐等途徑,主動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它以問題為基礎,強調學習過程的獨立性、自主性,學習形式的靈活多樣性。學習內容的綜合開放性.將掌握知識與解決問題結合起來,在釋疑解惑中實現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
教育技術學專業畢業論文大綱
寫畢業論文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理論聯系實際,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從事本專業工作和進行相關的基本訓練。在寫論文之前就要定好大綱,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教育技術學專業畢業論文大綱,供大家閱讀鑒賞。
一、畢業論文(設計)寫作的目的
畢業論文(設計)是本科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完成教育技術專業培養目標所必須的重要的教學環節。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理論聯系實際,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從事本專業工作和進行相關的基本訓練。畢業論文(設計)的基本教學要求是:
1、培養學生綜合運用、鞏固與擴展所學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2、培養學生正確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作風,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
3、培養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研究;文獻資料收集、閱讀和整理、使用;提出論點、綜合論證、總結寫作等基本技能。
二、畢業論文(設計)的程序、時間安排及學分
畢業論文(設計)包括選題、開題報告、資料準備、調查研究、論文撰寫、論文答辯六項程序。畢業論文(設計)的集中撰寫時間安排在第八學期,時間六周,計6學分。
三、畢業論文(設計)的選題
1、畢業論文(設計)原則上一人一題。
2、畢業論文(設計)的選題應以教育技術學專業所開設專業課程為基本范圍。
3、畢業論文(設計)題目應盡可能與學科發展的前沿和工作、學習和社會實際相結合。
教育技術學專業畢業論文提綱范文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育技術學專業論文開題報告,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畢業論文(設計)寫作的目的
畢業論文(設計)是本科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完成教育技術專業培養目標所必須的重要的教學環節。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理論聯系實際,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從事本專業工作和進行相關的基本訓練。畢業論文(設計)的基本教學要求是:
1、培養學生綜合運用、鞏固與擴展所學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2、培養學生正確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作風,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
3、培養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研究;文獻資料收集、閱讀和整理、使用;提出論點、綜合論證、總結寫作等基本技能。
二、畢業論文(設計)的程序、時間安排及學分
畢業論文(設計)包括選題、開題報告、資料準備、調查研究、論文撰寫、論文答辯六項程序。畢業論文(設計)的集中撰寫時間安排在第八學期,時間六周,計6學分。
三、畢業論文(設計)的選題
1、畢業論文(設計)原則上一人一題。
2、畢業論文(設計)的選題應以教育技術學專業所開設專業課程為基本范圍。
3、畢業論文(設計)題目應盡可能與學科發展的前沿和工作、學習和社會實際相結合。
4、指導教師應于第七學期向學生提供畢業論文(設計)參考選題。參考選題應由本專業學術帶頭人主持擬定,并應根據學校發展狀況每年修訂一次。參考選題應有一定的學術先進性和社會應用價值,最好能與本系的學術研究有機結合起來。學生可以從本系提供的參考選題中選擇論文題目,也可以自擬課題。
教育技術學論文題目
教育技術學是現代教育學發展的重要成果,教育技術參與教育過程,是對教育過程模式的優化提升,使得教育過程的組織序列更具邏輯,系統優化了分析和處理教育、教學問題的思路。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教育技術學論文題目,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NO.1 師范生“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TPACK)”的研究
NO.2 基于引文分析方法的教育技術學科知識圖譜構建
NO.3 我國教育技術學研究熱點與趨勢概觀
NO.4 后現代主義對教育技術學學科的審視
NO.5 教育技術學本科生視覺素養現狀及培養策略研究
NO.6 高師院校教育技術學本科信息技術教育方向課程設置研究
NO.7 基于電子雙屏白板的教學資源開發與應用
NO.8 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比較研究
NO.9 中國教育技術學科的發展與反思
NO.10 基于范式轉換的.外語教育技術學學科構建研究
NO.11 教學設計師發展研究
NO.12 我國高師院校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課程設置研究:基于五所師范大學的案例考察
NO.13 《教育技術學》課程混合式學習設計
NO.14 就業視角下地方高校教育技術學實踐類課程教學模式設計與實施
NO.15 美國教育技術學的歷史與范式演變
NO.16 我國教育技術學碩士學位論文內容分析研究
NO.17 復雜性視野下的教育技術學研究范式初探
NO.18 開放課程的應用效果研究
NO.19 在線學習活動設計以《教育技術學》網絡課程為例
淺談從多媒體教學到教育技術學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人才 多媒體教學 教師與課件 教育技術學
論文摘要:教育改革的重,x是培養具有創造能力的人才,將多媒體技術引進課堂教學,提升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并應用于教學,確立了“教育技術學”這門學科。建議在師范高校首先建立“教育技術學”專業。
適應時代對人才的需要
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要打牢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基礎,還必須具備符合現代化社會對其在素質和能力方面的要求。他們應該養成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應該具有搜集、整理、歸納、分析、推理、綜合知識的能力,必須具備不斷接受繼續教育的能力,不斷接受新知識、汲取新營養。他們知識的獲得是符合認知規律的,是扎實牢固的;知識結構是層次分明的,能夠厚積薄發的,這樣才能成為有真知灼見的和具有創造能力的人才。這是時代的呼喚。
多媒體課堂教學符合學習認知規律
人們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途徑大都是“學而知之”的。要有知識就得學習。通過教而學,采用課堂教學方式傳授知識和技能,是人類交際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學行為之一。所以,口傳身授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各級各類學校是課堂教學方式的延續和發展;多層次的教學活動和教學過程就成了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人才的主要途徑。
針對課堂教學授課,在教學過程和教學手段上仍然亟待提高和更新。電子計算機的問世,運用計算機技術逐步介人課堂教學領域,為課堂教學開創了嶄新的局面。“認知學習理論”指出:信息刺激作用于認知主體,其反應就是認知主體內部的心理過程一一對信息的加工過程—認知過程。人類獲取信息的來源和途徑,唯有人的感官系統。多媒體教學可以做到以學生為中心,通過人機對話,創造學生可以參與的環境,充分發揮“喚醒、激勵與鼓舞”的作用。它具有智能性啟發誘導功能,使學生的注意力、興趣、情感等心理因素保持在良好狀態。把學生的無意識學習過程轉化為基于本人的學習意志努力的有意識活動。多媒體教學可運用多媒體技術突出教學中的重點、化解難點。徹底分解知識技能信息的.復雜程度,產生直觀生動形象,展現深刻的感性認識。正所謂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使枯燥趣味化、使深奧通俗化、使靜止動態化、使無形直觀化。縮短信息在大腦中從形象一抽象一形象的加工轉換過程,幫助學生用現有的概念、經驗進行聯想組合,從而學會抽象思維的觀念和方法,加深理解,留下深刻印象,細致全面思考,為獨立學習、創造性學習鋪平道路。
淺析現代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的論文
本文從現有技術教育學的分支為研究起點,簡要介紹了高校現代教育技術學理論的現狀和問題,從教育技術學本身的重要性入手,提出了相關的解決方案,以期解決當代教學技術學的一些問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育技術理論論文,供大家參考學習。
教育技術學在我國是單獨劃分為一個本科專業的學科,隸屬于教育學的二級學科,根據其創建的時間(19xx年)不難發現是一個相對年輕的學科,整體的課程體系相對不夠完善。
然而,根據社會實際發展的需要情況,全國設置該專業的高校由20x年x的224所減至20xx年的142所,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教育技術學在其發展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在如今各個專業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如何搭建學科平臺建設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難題。
一、高校教育技術學的現狀
從教育技術學的定位來看,其本身是一個應用性學科,從屬于教育學。國家開展這樣的專業,也是根據社會需要培養出不同的人才,具體的培養過程要從教育的實際出發。
高校在大力擴招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學生走人教育的殿堂,然而我們從19xx年的招生數據到20xx年的招生發現,教育技術學在國內高校招生人數逐漸降低,那么導致招生人數下降的原因卻并不是人們直觀認為的就業形勢不好。恰恰相反,這些年,教育技術學的學生就業相對不錯,甚至碩士研究生就業率達到100%,那么為什么招不到學生?具體來說,重點課程理論深度不夠,系統性、科學性不強,專業特色不明顯都是導致專業發展緩慢的原因。
教育技術學畢業論文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下面是關于的內容,歡迎閱讀!
摘要:四年制大學畢業論文除了考察畢業論文本身的學術水平和質量之外,還要考查學生的能力,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畢業論文采用實證研究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學生論文抄襲現象,同時由于調研的可信性,論文研究結果具有一定的實際應用價值。
關鍵詞:美術教育;論文;實證研究
美術學論文歷來多重視定性研究,較少采用實證研究。直接后果就是學生的大量抄襲,失去了畢業論文的根本作用。同時對實證研究的不重視亦導致教學研究的惰性和停滯不前,畢業論文選題毫無方向等等諸多問題。近三年來美術學專業對畢業論文進行了相應的改革,其中就包括研究方法的實證性研究。
一、實證研究方法
在教育研究中,實證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觀察法、談話法、測驗法、個案法、實驗法。
(1)觀察法:研究者直接觀察被調研對象的行為,并把觀察結果按時間順序系統地記錄下來,這種研究方法叫觀察法。
(2)談話法:是研究者通過與調研對象直接面對面的交談,獲取第一手信息的方法。
(3)測驗法:是指通過各種標準化的測量量表對被試者進行測驗,以評定和了解被試者想法的方法,包括問卷測試。
(4)個案法:對所研究事物在較長時間里連續進行調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資料,從而研究其發展變化的全過程,這種方法稱為個案法(個案研究)。
(5)實驗法:研究者在嚴密控制的環境條件下有目的地給被研究事務對象一定的刺激以引發其某種反應,并加以研究的方法稱為實驗法。
音樂教育學中信息技術的運用論文
一、借助信息技術使音樂教學具有形象性
通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使教學更具有形象性,使教學的內容更加具體、更加生動、更加形象,補充了以往傳統音樂教學過程中的容量與知識量不足的問題。現代信息技術更加有助于促進學生熱愛音樂的興趣,充分的激發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極大的提升了學生學習音樂的效率。《鴨子拌嘴》是我國非常有名打擊樂器曲目,這首曲目描述了一群鴨子在水中快樂玩耍活潑可愛情境。在以往傳統的音樂教學中只能通過錄音機來播放這首曲子,學生不會對曲子在腦海中形成生動具體的畫面,很難理解曲子所要抒發的情感。由于《鴨子拌嘴》是通過打擊樂器演奏形成的,旋律非常的少。所以,如果只有音頻而沒有視頻,對于學生而言,這種音樂欣賞是殘缺的,對于學生理解與欣賞這首曲子有所阻礙,并且還會減弱學生對于學習以及欣賞音樂的興趣,導致學校和老師的音樂教學目標難以實現。如果在音樂教學中老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把音樂資料制作成多媒體教學課件,通過用圖文并茂、音畫同步的方法開發學生的欣賞能力,音樂教學的效果會非常的好。學生可以在音樂課堂上在老師的多媒體課件通過電腦屏幕上觀察大小镲、串木魚等有關打擊樂器,直觀的了解到這些打擊樂器的外形特征、聲音特征,并且由老師來介紹這些樂器的`演奏方法,這樣會增強學生對樂器與樂曲的理解認識。
二、通過信息技術使音樂教學具有的實踐性
在當下信息化的環境下新課標的音樂教學主要方式就是互動教學。互動式學習為學生的創新能力,研究精神以及合作意識提供了非常豐富的的評價形式,有效的保證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水平,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開發了學生創作音樂的天賦。不論是在音樂課堂上還是音樂課堂之外,老師和學生都可以通過利用現代的互聯網絡信息技術,例如音樂論壇,音樂貼吧,以音樂為主體的QQ群或是微博等一系列的平臺媒介進行溝通交流,老師可以為學生制作一些課件,例如為樂曲填詞,給動畫電影配樂,譜寫樂曲,合成音樂電視等等各種信息化技術的音樂教學方式來增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現代信息技術極大的拓展了音樂教學中的信息容量,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通過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對于提高學生反饋速度,活躍課堂的氣氛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又緊密增強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或是交流,并且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現代信息技術在音樂教學中的使用推動了音樂教育教學的整體目標得以完滿的實現。學生通過親身實踐,制作音樂,對于學生自身的想象力和創新力有非常大的幫助。老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廣泛地通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方式來豐富的音樂情境,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的有機結合。在音樂課堂之外的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使用與音樂有關的軟件,為學生的清唱進行錄音,在沒有樂器的伴奏的情況下,老師能夠更加清晰的為學生進行聲樂、節奏等方面的分析。老師指引學生對音樂的各種知識進行深度理解,甚至可以創造性的在老師指導下讓學生獨自或是合作的利用音樂軟件來進行和聲與填詞。基于此,使得學生的音樂實踐更加具體,更加深刻。
高職英語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融入方法研究的教育學論文
摘要:文章以促進高職英語教學為前提, 圍繞多媒體技術的教學應用這一話題, 分析了多媒體技術的融入對高職英語教學的積極作用, 并結合近年來的工作經驗針對高職英語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融入方法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英語; 聽說能力;
基于現代職業教育和就業背景, 高職英語教學對學生的聽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英語教學中融入多媒體技術, 既能創新教學形式, 豐富教學內容, 又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 在聽說方面尤為明顯。但是從現階段英語教學工作開展情況來看, 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如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巧借多媒體技術助力學生聽說能力的提升, 已經成為教師們熱議的話題和正在探索的課題。
1 高職英語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融入價值
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高效的教學手段, 已經被廣泛應用到高職英語教學活動中。借助網絡技術、數學技術、數字電視、微信、微博等自媒體, 教師能夠收集到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和教學資源, 同時得益于數字化技術及其交互性的特征, 在教學中融合文字、音頻以及影像技術手段, 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突破了時間及空間的限制。
著名語言學家克拉申曾提出“輸入假說”這一理念, 認為只有學習者主動吸收語言, 才有可能實現語言的轉化。 (劉呈法, 2017) 要想學生順利完成語言輸出, 首先是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語言輸入資源, 為其構建適宜的語言環境, 多媒體技術為外語學習者提供了多種語言學習環境。
淺論如何強化計算機技術在初中教學中的作用教育學論文
摘要: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把這一技術應用到初中的教學管理中已成為必然趨勢。在這一背景下,筆者首先闡述計算機技術對于初中教學管理的意義,并說明這一技術的應用領域。在此基礎上,從教學管理意識淡薄、教學管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教學管理軟件適用性較差三個方面分析計算機技術在初中教學管理應用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有針對性地從轉變教學管理意識、提高管理人員素質、增強教學管理軟件的適用性三個方面提出強化計算機技術在初中教學管理應用的對策,從而為推進計算機技術在初中教學管理中的應用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 計算機技術; 教學管理; 應用;
在初中的教學管理中推進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有助于維護教學工作的基本秩序,并且有利于推進初中的課程改革。當前,如何提升初中教學管理的效率和質量成為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則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研究推進計算機技術在初中教學管理中的應用有重要意義。
1 計算機技術在初中教學管理中的背景與應用
1.1 計算機技術在初中教學管理中的背景
當前,初中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進行著,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培養機制以及辦公模式都發生了變化,因此,導致初中教務部門對于各種教學信息的管理工作加重。在這樣的情況下,傳統的、完全依靠人工的教學管理方式顯然已無法滿足時代要求,因此,就必須把現代計算機技術應用到初中教學管理工作中來。與傳統教學管理方式相比,計算機技術更加快速、更加便捷,能夠快速處理大量信息,滿足教學管理工作的實效性要求,因此,把這一技術應用到初中教學管理中是必然趨勢。教學管理的各項信息是分析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依據,因此,對于這些信息進行整理和控制有重要意義。初中教學管理的各種信息數量眾多,傳統的管理方法難以做到快速處理信息,因此,必須要把計算機技術引入初中教學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