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師德論文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論文在形式上是屬于議論文的,但它與一般議論文不同,它必須是有自己的理論系統的,應對大量的事實、材料進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教師師德論文1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社會對教師這一職業的肯定和贊譽。足以可見教師在社會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人師表者,除了必須具備豐富的學識,春風化雨般的點撥技巧,重要的還要有超平常人的良好品德。教師自身行為的道德規范,直接和間接地影響學生和社會,對于學校工作的和諧開展、社會新人的培養和社會進步的推動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加強師德修養是非常必要的。
教師良好的道德修養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經過長期的社會實踐進行鍛煉的結果。師德修養,必須學會掌握科學方法,沒有科學的方法,師德修養就無從下手,下面我結合實際就加強師德修養談一點自己的體會。
一、嚴于解剖自己
師德修養就其本質來說,是教師在心靈深處進行自我認識、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斗爭、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開展自我批評,嚴于解剖自己。首先要學會認識自己。作為教師不能認識自己,又談何了解、教育學生。俗話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貴有自知之明。聰明的人不僅能夠正確認識別人,還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認識別人不容易,認識自己則更難。從師德修養上看,如果一個教師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就根本談不上進行以自我教育為特征的修養。其次,要善于發現自己身上的缺點和不足。根據社會主義的師德原則和規范,經常反省和檢查自己思想和行為上的問題,明確前進的方向,增強修養的動力。再次,要用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認識自己、發現問題,還不是師德修養的目的,只有在這之后,為自己提出新的修養目標,努力改變現狀,才能使師德水平真正提高。離開對自己的高標準和嚴要求,任何認識和解剖自己都是毫無意義的,師德修養也只能走走過場而已。
二、認真向革命前輩、英雄模范和優秀教師學習
向模范先進人物和優秀教師學習進行師德修養和重要方法。他們都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忘我的奉獻精神;他們不圖名利、地位,全心全意地為國家、民族和人民謀利益,甚至為了追求真理則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們在工作中忠于職守,不怕艱難險阻,善于戰勝困難,敢于攀登高峰。所有這些可貴的思想品行、高尚的道德境界,都是我們每個教師進行師德修養的榜樣,值得認真地學習。因為這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凈化我們的心靈,鼓舞我們的斗志,激勵我們向著更高的目標前進。愛因斯坦說:“只有偉大而純潔的人物榜樣,才能引導我們具有高尚的思想和行為。”
三、善于從教育對象中汲取營養和力量
在學校生活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最為密切。教師和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學生的窺視之下,學生喜歡評論老師,常常把教師平時的言行與教師在課堂上講的道理加以對照,并對教師是否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行為是否符合社會主義的道德規范等作出反應和評價。教師應善于從學生的各種反饋信息中,檢查自己、審視自己,尋找自己在思想、工作和行為上的不足,并努力加以改進。同時,在學生身上有許多可貴的品德,也值得教師學習。學生年齡雖小,在道德理論和文化知識方面遠不如老師,但他們樸實、善良,有一顆純潔和童心。與他們接觸,會發現許多道德品行上的閃光點,如關心集體,助人為樂,熱愛勞動,風義勇為等等。教師可以從中汲取營養來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
從教育對象中汲取營養。首先,教師對學生要有正確的態度,要誠懇、主動、虛心地向學生學習,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優點,注意聽取學生的建議,做到有則改之,列則加勉;其次,教師要主動到學生中去,利用課余時間同他們一起活動,一起娛樂,一起談心,做到多聽、多看、多觀察,從各種渠道中了解學生的心聲和對自己品行的評價,以便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反省和檢查自身,進一步提高道德修養的自覺性。新晨范文網
四、提倡“慎獨”
慎獨,是指個人在獨處無人監督時,仍能謹慎,遵守道德原則。師德修養水準的高低,取決于教師的內心信念和道德意志,取決于是否達到“慎獨”的境界。因為教師工作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單獨活動和單獨開展工作的機會較多,無論是備課、上課,還是輔導學生,教師的工作都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和勞動個性的特點具有“隱蔽”的特點。其所費耗的精力和心血是難以計算的,伸縮性很大,別人是不易覺察的,這時,衡量教師的真正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么。只有在別人看不見、聽不到的地方自覺履行師德規范,養成良好的師德行為習慣,這樣,就無需制裁和強制的壓力來推動師德行為。一個教師離開了“慎獨”,就無所謂“良心”,也談不上什么師德修養了。
教師師德論文2
關鍵詞:教師學生愛呵護甘于寂寞默默奉獻
我出身于教師之家,幼承父訓,立志當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經過十二年寒窗苦讀,我終于實現了理想,走上三尺講臺,成了一名小學教師。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有個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說:“教師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卻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學生的創造心靈,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倍加呵護。”這種呵護就是愛。
在平時的工作中,愛是基礎,愛是本質,愛是我們教師最基本的行為準則,愛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可以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愛,就沒有學生的一切;沒有愛,教師的工作也就失去了意義和價值。可見,教師對學生的愛就像學生心目中至高無上的母愛,這不是血緣關系,親情關系,而是教師職業的特有的道德準則,也就是說,我是一個教師,就必須真心誠意地關愛我的學生,應該像母親愛自己的孩子那樣無私的關愛自己的學生。愛生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教育因素,否則“教書育人”就達不到預期的目標。
一、熱情地面對全體學生
愛是人的一種基本需要。“親其師、信其師”進而“樂其師”,愛生之師受人愛。我們只要付出愛,就能得到愛,就會體驗愛,因此,愛是一種心與心的交換。從教多年,我最深的感悟是,除了有高尚的師德,一名好老師還必須有一顆金子般的愛心,只有真誠的愛,才能觸動學生的心弦。教育是以德育德,以行導行,以智啟智,以性養性,以情動情的過程。教師的愛是一種神奇而又偉大的力量,是一種理智與心靈的交融,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只有當教師給學生以真誠的愛,學生才會向你敞開內心世界,我們才能"對癥下藥",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付出愛的過程是甜美的,付出愛的道路是艱辛的。我曾為學生不做作業而大動肝火;曾為學生放棄學習而心焦如焚;曾為作通學生的思想工作而絞盡腦汁;曾為學生的不理解而心酸淚下。我猶豫過,動搖過,有時候問自己,和其他工作的同學比起來,自己是不是太累了。但是當看到學生們體會到老師的苦心奮起直追,成績進步時;當喉嚨發炎出不了聲時看到學生們關切的目光,聽到他們親切的問候時;當經過自己和同學們的努力班級取得成績時,一種感動和自豪油然而生,原來付出就有收獲,愛的付出就有愛的回報。這時我又燃起了對工作的熱情,又充滿了對事業的執著。
我們不僅要愛聰明的、漂亮的、健康的、穩重的、學習好的學生,教師還要愛遲鈍的、殘疾的、調皮的、有不良行為習慣的和家庭貧寒的學生;教師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還要關心學生的精神生活。愛可轉載自,請保留此標記以使學生的知識得到豐富,精神得到充實,情操得到陶冶,性格得到優化,思想得到升華。我班有個學生,媽媽跑了,從小跟奶奶長大。做事邋遢,學習不積極,我了解到她的家庭現狀后,就把我女兒的衣服送給她穿,給她買文具,教給她怎樣洗衣服。在我的默默的關心下,她有了明顯的進步:衣著整潔了,笑臉干凈了,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最令人欣慰的是她養成了做事積極的好習慣。實踐證明:只要教師有愛心,并把愛心奉獻給每一位學生,那么,教師就能把握成功教育的真諦。
二、滿足學生合理的道德需要,發展學生健康的個性
多年來,我們常常把道德行為的好壞歸因于道德認識,忽視了道德需要。其實人的道德行為動機來源于道德需要,學生中表現出來的多種多樣的道德行為和道德能力是由多種多樣的道德需要所引出的。因此,在德育過程中如何滿足學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就顯得尤為重要。比如,學生到了三年級,自我表現欲望增強,有的想當個小干部,展示自己的管理才能;有的會畫畫,想展示自己的繪畫才能;有的善于表達,想給大家講故事等。就應盡量滿足學生的合理要求,廢除了“干部終身制”,實行了干部輪換制,讓學生“競爭上崗”,使人人都有機會
三、要甘于寂寞,默默奉獻
做教師這行,清貧且辛苦,尤其是心累。有時候也很煩躁,很不想做了。但一看到學生們那一雙雙求知的眼睛,想到他們取得進步開心的笑容,以及和我在一起時的歡聲笑語,我心中的煩惱就消失的一干而凈了。于是我又開始日夜兼程,無怨無悔。
無數個白天黑夜,我遠離了喧囂人群,告別了燈紅酒綠,走向那燈火闌珊處。我自與那清風白云作伴,在知識的海洋中贏取那心靈的海闊天空。教師,這個神圣的稱呼,它如磁石吸引我游離的目光,安撫我躁動的心河。多少個寧靜的夜晚,我安于寂寞,筆耕不輳有時,為了備好一堂課,我認真鉆研教材好幾遍;有時,為了準備一篇材料,我翻閱大量書籍,不斷學習新知,提升教育理念;有時,為了想個好游戲,我反復琢磨,細細推敲;有時,為了完成學校交給的緊急任務,我放棄休息天加班加點直到雄雞報曉;有時,為了孩子的學習,我放棄休息時間,利用晚上周末去家訪;
我們總會向往輝煌燦爛的明天,但明天是由每一個今天壘成,有向往有行動有堅持,方會使剎那變成永恒,使夢想變成現實。昨夜微霜初渡河,今晨秋風凋青發。每一項新的工作,對我來說都是一項挑戰,我告誡自己只要大膽去做,生命便會實實在在,只要放手去干,事業便會充滿陽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讓自己在充實中完善自我,在寧靜中儲積生命的動力。還是魏書生說得好:把自己平凡的工作當作宏偉的世界去研究,你就會發現無窮的樂趣。
教師師德論文3
【摘 要】 “學生為本”是教師專業的前提條件,是“以人為本”在教育領域的具體體現,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保證。 “學生為本” 的師德觀要求教師尊重和關愛學生,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建立民主平等、共同發展的師生關系。教師應更新理念,轉變角色;適應形勢,轉變行為。
【關鍵詞】 教師;專業標準;學生為本;意義;師德要求
為落實教育規劃綱要,構建教師專業標準體系,“提升教師素養,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1],二○一二年二月十日,教育部正式印發了《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簡稱《專業標準》)。《專業標準》“是國家對合格中學教師的基本專業要求,是中學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規范,是引領中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準則,是中學教師培養、準入、培訓、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據。”[2]。《專業標準》突出了師德要求,要求教師要履行職業道德規范,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求教師主動適應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的要求,不斷優化知識結構,提高文化修養,做終身學習的典范。
一、“學生為本”是“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本質要求
1、“以人為本”的涵義
以人為本:一般來說,“以人為本"就是指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的,把人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的多方面需求,切實保障其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社會發展成果惠及每一個人。“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它是一種對人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主體作用與地位的肯定,強調人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主體作用與目的地位;強調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發展人;“以人為本”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20年)》的一個亮點,是《綱要》貫穿始終的根本思想,是德育的根本要求。“以人為本”就是以人的本質需要為本,即以人的尊嚴、自由、幸福、發展為本。從這一根本要求出發,《綱要》提出了德育工作的指導思想,具有明顯的時代性和發展性。
2、“以人為本”在教育領域的體現
教育是特殊的生產部門,教師是特殊的生產者。教師勞動的對象是學生,勞動的產品也是學生。可以說,教師的勞動是與學生相互作用,并伴隨其整個過程。學校作為教育教學的一種價值取向,“以人為本”中的“人”主要是指教師和學生兩方面,表現為以“學生為本”和以“教師為本”。根本所在是以人為尊,以人為重,以人為先。就是要相信人、尊重人、依靠人、發展人。簡言之,就是一切以人為出發點,一切以人作為最終目的,以教師和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為本。全面發展的核心內容是個體心理目標結構的發展與個性的完善,以人為本也體現了社會的真正進步。
“以人為本”對教師面對的學生來說,就是要以學生為中心,教與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當然是學生,時刻體現利于學生健康成長、利于學生個性全面發展的主體地位。簡言之,“學生為本”是現代教育基本價值之所在。強調學校的教育管理以學生為本,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發展學生,尊重學生生命成長的規律和合理的需要,以學生個人的和諧、完善發展為教育和管理之根本。
在“以人為本”視域下,創造人的價值與意義是教育的最高價值。教育更重要的使命是引導學生做人、開掘生命潛能,培育學生身心,養成學生人格,促進個性全面發展。單就學生方面而言,“學生為本”就賦予了新的內涵。“學生為本”是教師專業標準的首要基本理念,“學生為本”也是教師專業的主要特點。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主動而積極地全面發展,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專業化的特征。
3、“學生為本”教育理念的內涵
“學生為本”教育理念的邏輯起點是要從學生的發展出發;在質上的規定是要讓學生得到全面和諧發展;在量上的要求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一定發展;終極目標是要讓學生實現可持續發展。其必要條件是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其社會要求是要充分發揮教育的社會功能。
總之,“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是指從學生實際出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重視教育的社會功能,著眼于學生全面、主動、有個性的可持續發展。
二、“學生為本”師德要求的意義
唱響教育之歌的“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師德要求,體現了新時代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本質要求。踐行“學生為本”視域下的師德要求,是促進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首要環節,體現了現代教育價值觀的核心。
1、“學生為本”的師德觀是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
以學生為本是教師職業價值實現的基礎,是教師職業幸福及尊嚴和歡樂之源。“學生為本”的師德觀重視人的價值,強調培育學生的心理品質和人格特征,追求學生的個性、潛能發展。教育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本”,能最大限度地喚醒、激發教師發展潛能,全面提高教師的素質。
2、“學生為本”的師德觀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保證
教師是新課程的全面實施者,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主力軍。教師更新知識、轉變思想觀念,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更需要具備體現時代發展的高尚師德,“學生為本”的師德觀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個性,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教師教育教學行為上的重要保證。
3、“學生為本”的師德要求,是促進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首要環節
眾所周知,人才是所有教育資源中最重要的教育資源。高尚師德是教師個人的靈魂,也是教育教學的生命線。教育是通過師生雙向互動方式來培養人的實踐活動,教師是通過系列教育活動,把下一代培養成能推動社會進步的新一代。教師的職業對象是活生生的學生,教師的職業內容是教書育人,教師的職業手段是人格和行為具有的榜樣示范。“學生為本”的師德要求,恰恰體現了現代教育價值觀的核心,是促進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首要環節。
三、“學生為本”師德觀的內容
“學生為本”是新時代師德本質精神的集中體現,“學生為本”師德觀主要體現在:“尊重學生權益,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教學規律,提供適合的教育,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學習、健康快樂成長,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幫助中學生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了解學生,平等地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分享經驗和資源,共同促進學生發展。”[3]
“學生為本”師德觀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尊重和關愛學生
學生是有主觀意識和人格尊嚴的學習主體,“受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受關愛”是學生成長的需要。尊重學生就是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包容其不足,褒揚其長處,尊重其個體差異。教師要尊重學生,就必須承認學生的主體地位,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促進學生的個性、特長的充分發展。“關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和美德,同時也是一種強大的教育力量,它能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生的成人和成才。
2、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師要把學生培養成有思想、有情感、有德行的獨立自主的學習者與探索者,就要盡最大可能地引導幫助其成為知識的執著追求者,培養其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3、建立民主平等、共同發展的師生關系
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雙主體“交互作用”形成的“學習共同體”,課堂是師生平等對話的場所,教學的實質是師生的交往互動。師生關系在某一方面來講其實就是對話交往關系,當然,對話的前提是相互平等,教師在平等的師生關系中必須調整角色,創設條件,營造氛圍,努力使課堂成為充滿智慧的地方,成為師生共同追求、一起發現和分享真理的地方。
四、“學生為本”的師德觀對教師的要求
學生是教育的對象,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以學生為本。新課程為教師開辟了新的課堂專業生活,教師要全面科學地對學生實行新的關注:關注學生的智力類型,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處境與感受。關愛學生,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引導學生健康、全面地成長與發展;尊重、理解學生,相信學生的潛能和價值,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
1、更新理念,轉變角色
其一,“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教師最明顯、最直接、最富時代性的角色特征。教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激發者、輔導者,教師要向學生傳播知識,并身體力行,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努力做學生心理健康、品德優良的促進者,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其二,教師應是教育教學中孜孜以求的研究者、探索者。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以研究者的心態、探索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并推廣應用。
其三,教師應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民主、開放、科學的課程理念,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三級課程管理政策,要求教師必須在課程改革中發揮主體性作用,教師既是課程實施中的執行者,也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其四,教師還應是大學區型的開放教師。教師由學校人拓展為“學區”人,角色開放,主動適應教師、家長、學生聯誼、教育資源聯享、學校特色聯創、活動載體聯動和優質品牌聯強等方面的優化整合,利用大學區資源豐富教育內容。
2、適應形勢,轉變行為
其一,在對待學生上,教師要尊重、贊賞學生,尊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特別是要尊重學習有具體困難的學生,暫時還有嚴重缺點和缺陷的學生,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學生。在尊重學生的同時,還要不吝嗇自己的微笑,適時贊賞學生:贊賞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專長,努力取得的點滴進步,給予表現出的淳樸善意。
其二,在對待教學上幫助、引導。教師要幫助學生反思階段得失,確立適度目標;幫助學生選擇自身有效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發現個人意義和社會價值;幫助學生營造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適度評價,并逐步促進評價的內在化;幫助學生發現自身潛能,確立新的奮斗目標。
其三,在選擇教學活動上商議、共享。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特點,滿足學生的主體需要,基于學生發展的思想特點、心理需求和生理特征,商議確定并實施最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教學活動。樂意與學生一起,探尋有效促進學生發展的教育教學途徑,共同分享教育教學活動成果。
【注 釋】
[1] 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xx―20xx)[M].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51.
[2] 教育部.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Z].教師,[20xx]1號.
[3] 董彥旭.構建新時期師德評價指標體系[J].天津教育,20xx(1).
關于加強教師師德師風論文(精選14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達到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目的。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論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加強教師師德師風論文(精選1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加強教師師德師風論文 篇1
摘要: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人民教師執教的永恒的主題。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才能培養出自尊、自愛、自信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本文作者依據較長時間的學校教育教學實踐經驗,對于樹立優良的師德師風有一些粗淺的認識和理解。
關鍵詞:
教師;師德師風;執教之本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教育學生的主要目的是“傳道”,即教授學生做人的道理,其次才是傳授知識和技能。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師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以正師德師風為立教之本,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為孩子樹立起楷模的形象,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
一、教育過程中教師人格力量的重要性
1.師德師風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著奠基作用。一個人能否成才,首先取決于他是否具有足夠的辨別客觀事物的真善美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青少年學生世界觀尚未完全形成,正處于可塑性很強的年齡階段,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質的關鍵時期。學校教育,首先應該是“成人”的教育,“成人”才能“成才”。教師是學生班級的主要組織者及教育引導者,在學生的人格素質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人格素質則是人的整體素質的根和主干,它決定著學生素質的發展方向。
關于小學教師師德的論文(通用7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論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小學教師師德的論文(通用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教師師德的論文 篇1
摘要:德育教育是班級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愛的力量是偉大的,神圣的。愛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班級管理中,小學教師應努力以愛進行德育教育,讓德育在學生的心靈感動中進行,充分發揮好愛的作用。德育是學校教育的中心,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德育教育中“愛”的力量是不容忽視的,在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小學教師應該用真誠的“愛”打動學生,這樣小學生們才容易產生積極的心理體驗;小學教師應該用無私的“愛”感化差生,愛護孩子幼小的心靈,使其健康的發展;小學教師應該寬嚴相濟,顯露真愛,向每一名小學生傳播愛的雨露;小學教師應將心比心,以愛換愛,充分發揮愛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教師;愛;德育教育;策略。
1用真誠的愛打動學生。
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所具備的最重要的品質就是要熱愛她的所有學生,愛是學生們的基本需要,是心理寄托、內心渴望。在班級的德育教學中,教師應該真誠真心付出自己的愛,小學生們能夠感受到愛的溫暖,被教師真誠的愛而深深的打動。愛能夠滿足小學生們心理需求,師生之間的感情得到增進,真正的實現親其師,信其師,樂其師。在每一班級里,學生們的情況是不相同的,有的學生在學習方面表現好,有的學生在特長方面表現好,有的學生在才藝方面表現好等等。往往表現好的孩子在大家會將他們確定為優生,受大家的喜歡和寵愛。但是這種孩子的抗挫能力非常差,因為他們一直都是在大家贊許的目光和激勵的話語中生活的。
小學教師師德論文(精選8篇)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你知道論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教師師德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教師師德論文 篇1
【摘要】
教育不應止于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而應以形成完整的人格為最終目的。小學階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啟蒙智力與能力、培養優良品德和良好生活習慣的最佳學段。小學教師的品德修養尤為重要,作為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出于對學生成長的關愛和負責,讓學生成為德育主體,提高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和明辯是非能力,力求學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時懂得進行自我教育,培養學生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并尊重德育主體的“個性”,因人施教。
【關鍵詞】
德育;自我教育;個性教育;主體;教育活動;樂于接受
前言:在德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是關鍵。在德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教育的關鍵是要將學生成為德育主體。德育往往是旗幟鮮明地提倡或反對某種觀念或行為。學生生活環境除學校還有社會和家庭。在很多時候,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是否符合道德規范,學校的教育不可能完全預想和控制,支配學生行為的是其道德的判斷能力。道德判斷的發展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發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礎。
1、熱愛學生是師德的靈魂
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必須有老師的“大”愛來呵護學生的成長。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才會教育孩子。”教育根植于愛,愛心是打開小學生心扉,開啟小學生道德和智慧,塑造小學生美好人格的金鑰匙。在和藹可親、笑容可掬、民主寬容、公平無私、剛柔相濟的教師面前,小學生會覺得自由愉悅,與教師心靈相通,情感交融,小學生會親其師,信其道。面對升學競爭、面對分數第一的教育現實面前,老師一碗水端平,賞識好學生,喜歡“壞”學生。多一把尺子衡量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傾注自己的全部情感,換回學生真心的擁護和愛戴。對暫時學習困難的學生,更要持寬容的態度,不厭棄,誨人不倦,耐心幫助,期待進步。愛學生就不會發生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事情。
小學教師師德師風論文
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因此,作為一個教師必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養和職業觀念。只有嚴格要求自己的人才能獲得良好的發展,并能對學生嚴格要求。做一個同事滿意,學生滿意,家長滿意的好老師。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小學教師師德師風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教師師德師風論文 篇1
摘要: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首先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以及主人翁責任感,正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也就是說,作為一名教師,不僅僅要傳授給學生科學文化知識,還應該教會學生如何做人,那么這就要求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通過言傳身教,去感染學生、熏陶學生,使學生能夠建立更加積極、正面、健康的思維,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質。
關鍵詞:
小學教師;師德修養;分析
教師承擔著教育的百年大業,他們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學生的表率和榜樣,是學生生活的引導者和引領者,所以說,教師的師德修養直接影響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健康成長,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緊迫的。
一、以身立教,為人師表
小學學生正在處于一個學習階段,學生通過對身邊人進行不斷的模仿學習,逐漸的對這個世界進行了解。在家庭中父母是學生學習的對象,在學校中教師就是學生學習的對象。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應該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嚴格要求自己,進而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小學生就像是一張白紙,一旦教師的道德品德有不良的表現,學生的這種白紙上就會顯示出一種胡亂的涂鴉。其次,教師的品德修養是一個很重要的素質,這不僅是影響教師的個人表現,還會對教師所教的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因為一旦教師具有很高的教學理論卻不具有一定的道德素質,雖然教師會帶給學生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對學生的行為素質有不良的影響,最終這些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因為教師的行為表現都是學生的指路標,會對學生的發展有嚴重的影響。如果教師具有良好品德,不僅能夠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還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進而在教師的不斷影響下,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道德修養。最后,教師應該以身作則,在要求學生做到一些事情時自己也要做到,首先作為典范,發揮榜樣作用,學生在課堂中如果有一些不良表現時,教師應該用語言婉轉相勸,使得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感動下改正自己的問題,進而學生能夠在長期的熏陶下養成一種好的行為習慣。
小學教師德育論文范文2000字(精選7篇)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寫論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教師德育論文范文2000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教師德育論文 篇1
論文摘要:記得冰心曾說:“對孩子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就不能抽象。孩子們愛祖國、愛人民總是從身邊感受到的,如愛自己的教室、校園,愛自己的父母和老師……”為了在班級中加強這方面的德育教育,使每個學生在思想上有更大的進步,培養其優秀的人格,我從自身做起,用點點滴滴的小事來感化孩子們。
論文關鍵詞:言傳身教;德育;教學
一、練好內功,樹立威信,以情感人。
班主任的內功就是要在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的前提下,掌握淵博的知識,具有崇高的人格和深受學生歡迎的民主的、科學的工作方法。練好內功對班主任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個具有高尚人格、知識淵博的優秀老師,無疑會在學生的心目中樹立起一座豐碑,會引起學生發自內心的愛戴,學生對班主任的信任和佩服使他們在情感上接受老師的教導,進而在行動上擁護和加以效仿。
練好內功的關鍵是班主任要做到一專多能,既要精通自己所教授的專業知識,又要廣泛涉獵各方面的知識,同時還要加強自身的道德品質的修養,做到品行端正,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大公無私、光明磊落,從而使學生從心里佩服老師的才華和人品,愿意與老師親近,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品行不端、自私自利、不學無術的教師能在學生中享有真正的威信。
關于幼兒園教師的師德與教育的論文
在各領域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論文吧,論文寫作的過程是人們獲得直接經驗的過程。那么,怎么去寫論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幼兒園教師的師德與教育的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教師的師德與教育的論文 篇1
以幼兒園為家,視幼兒如同弟弟妹妹。才能深層次挖掘愛崗敬業的源動力。教師只有熱愛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才能敬重自己的事業,才能為自己的職業自豪;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才可能以恭敬之心履行自己的職責,才能對孩子、對事業嚴肅認真、專心致志、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從小到大,老師一直我心中"仰望"的職業,現如今卻賦予了我,這個平凡的人。誠然,我獲得了"教師"這個神圣的稱謂,但卻離自己的目標還很遙遠,為此,我會挺直腰板,勇往直前,努力去收獲桃李的芬芳。雖然,在多年以后,曾經我們用愛去灌溉的小幼苗們都已經長大,甚至都不曾記得我們,但我們還是在對待每一個孩子如自己的孩子一樣,他們的笑臉就是我們最大的安慰!在從家長口中得知孩子在幼兒園的改變就是我們最開心的。
一、呵護幼兒學會呵護幼兒是做好幼教工作的前提,也是起點。
呵護并理解他們是幼師師德的核心,這種勝似母愛的愛不講付出、不圖回報、無私、廣泛且沒有任何血緣關系。這神圣的愛,是我們幼兒教師工作的感情基礎。幼兒教育跟義務教育不同,教育方式也不盡相同。年幼的孩子們尚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所作所為完全沒有章程可循,不論孩子們做出什么事,都要呵護幼兒的心靈,支持并理解他們所作的一切。積極面要給予鼓勵,消極面要及時引導并糾正。在傳統的教育方式中,罰站、辱罵、威脅孩子等等是極不適用的,一旦造成逆反心理,會給學園教育帶來負面影響。我們幼兒園老師在對孩子有愛的同時還要有責任,因為,家長把剛滿三歲的孩子就交給了我們,這是他們對我們的信任,把照顧孩子、關心孩子的責任托付給了我們,因此,我們的愛和責任同樣的重大。
幼兒教師師德論文(精選5篇)
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加強幼兒教師師德建設是改進教風、帶動園風的需要是我們的職責。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幼兒教師師德論文,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幼兒教師師德論文 篇1
【摘 要】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活動,履行教書育人職責時必須遵循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的總和。新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幼兒教育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因此幼兒教師肩負著圣神而艱巨的職責。幼兒教師的師德及幼教隊伍素質的優劣,決定著“教育從娃娃抓起”的成敗。因此,加強幼兒教師師德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本文從七個方面論述了幼兒園教師如何加強師德建設,強化責任感和使命感。
【關鍵詞】幼兒教師 師德建設 內涵 重要性 措施
一、師德的內涵
何謂師德?即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活動,履行教書育人職責時必須遵循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的總和,稱為教師職業道德,簡稱師德。
幼兒教師從事啟蒙教育,面對學齡前兒童,要懷著崇高的熱情和愛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良好的習慣、啟迪“美好”人生。以師德為最底線要求自己,以春雨潤物般的言傳身教,幫助孩子在人生起跑線畫上清晰而端正的一筆!
二、加強幼兒教師師德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1.加強幼兒教師師德建設是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需要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對幼兒教師師德素質的需求更迫切。只有積極培養熱愛幼兒、甘為幼教事業獻身的教師才能順應時代的要求。因此,加強幼兒教師師德建設,對于提高廣大幼兒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保持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化學教師師德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化學教師師德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化學教師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品德問題是教師修養的首要問題。文章認為師德就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道德生活的重要行為準則。教師應愛黨、愛祖國、忠誠教育事業;應熱愛學生,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應刻苦鉆研業務,嚴謹教學,教書育人。
【關鍵詞】高校教師;道德品質;為人師表
品德問題是教師修養的首要問題。大學教師要有以師德為核心的高尚的道德品質。師德就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道德生活的重要行為準則。作為人民教師,其道德面貌如何,能否為人師表,能否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不僅對一代新人的成長、對科學文化的發展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轉變社會風氣,也會產生探遠的影響。作為大學教師,其基本道德準則大致包括以下幾點:
1.熱愛教育事業
教育是立國之本,它關系到國家未來,教育事業是一崇高的事業。受人尊敬的教師首先應該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崇高職責,因而要求教師既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又有為人師表的言行,以及將全部身心傾注在學生身上的奉獻精神。清華大學水利系青年教師陳永燦博士,從教11年,以自己的“行”實踐著自己的“言”。他對榮譽,總是一笑了之,他最看重的是學生們到底學到了什么。在教學上,他有著一股執著勁,反復琢磨教案,經常向有經驗的老教師請教,錘煉自已的講課“藝術”,形成丁自己“講精、練寬、考活”的教學風格。陳永燦牢記“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句古話,他的教學信條是“留給學生的應該是問號,而不是句號,知識固然寶貴,而善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他成為水利系深受學生喜愛的青年教師,也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樹立于熱愛教育,無私奉獻的榜樣。
關于初中教師師德論文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初中教師師德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摘要:
孔子是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的創始人。中國人因為孔子而自豪,外國人因為孔子而研究中國,“孔子學院”成為許多國家研究中國的歷史和現實,尤其是研究中國的古人和今人的學術機構。孔子的經典語錄《論語》,因其在古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其推崇備至,不僅影響著今天中國人的思想,更是成為外國學者甚至政治家研究的經典之作。
《論語》是蘊涵著大量的傳統美德的儒家文化的經典之作,兩千多年來,它影響著一代代中國人,古老的經典文化被外國人當作寶貝研究學習。今天當我們走進經典時,才知道它的真正內涵。它是為人之道,是做人之本。我們教育工作者應從中汲取營養,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塑造學生健全人格。國學經典是培養學生做人的好教材,也是鑄造良好師德的好范本。
1、爭當“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的教師
孔子是以身作則的提倡者、實踐者。《論語》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就是說,教師的道德行為和作風正派,就是不作要求,學生也會執行;教師本身行為不正,即使下命令,學生也不會聽從。教師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直接影響著學生。言教重要,身教更重要。
關于小學教師師德論文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小學教師師德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教師師德論文 篇1
論文摘要:
作為一名普通的小學數學教師,在我的心里,教師是我的職業,更是我的事業。教師道德就是如何做人的事情,看一個教師怎樣對待學生,怎樣對待家長,怎樣對待同事。
論文關鍵詞:
德育小學生教師
一、學生篇
1.對待學生有愛心
我愛每一個孩子,哪怕他或她長得不漂亮,穿得不時髦,學習很吃力,我也愛他或她,因為我敬畏生命,相信每一次生命都是來之不易的奇跡,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擁有獨一無二、不為人知的神秘。孩子們也能感應到我的心情,每天我一走進學校大門,就有眼尖的孩子揮舞著笤帚、抹布、拖把向我奔來,我便張開臂膀,竭力把這些孩子一個個都圈入懷里,不漏掉一個。如果是出去學習一天或者幾天再回來,那場景就更壯觀了,常惹得正在校園里行走的老師們駐足、側目觀看。教師是我的職業,更是我的事業。
2.對待學生有耐心
我生性內向,喜歡安靜,比較能夠專注與一件事情。這種性格使我在和學生相處時,少了浮躁,多了淡定。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人的智力可以分為八種類型,分別是邏輯數學智力、語言智力、音樂智力、空間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人際關系智力、內省智力、自然智力。有人邏輯數學智力強,有人邏輯數學智力弱,但語言智力強,又有人邏輯數學智力不行,語言邏輯也不擅長,但是空間智力比較好。這可能就是“寸有所長,尺有所短”的科學解釋了。當我們正確認識人與人之間的先天差異,直面這個現實,就會在遇到一遍教不會、兩遍教不會,甚至幾遍還是教不會的學生時,淡定許多,耐心許多,并且會對自己說,這個孩子比其他同學理解能力弱,學習這個知識有困難,我再給她或他多講幾遍,講慢一些,孩子一定能明白我要講的道理。所以,我很少因為學生學不會沖著學生發火,我知道教育要尊重科學,尊重規律,尊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