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學畢業論文
護理學是以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理論為基礎的研究維護、促進、恢復人類健康的護理理論、知識、技能及其發展規律的綜合性應用科學。是醫學科學中的一門獨立學科。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和醫學基礎、預防保健的基本理論知識,受到護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臨床護理技能的基本訓練,具有對服務對象實施整體護理及社區健康服務的基本能力。
護理學畢業論文1
摘要:在醫學教育中,護理教育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所承擔的責任是為衛生健康事業培養人才。而護理方面的人才在培養中需要護理教育的關注,這可以保證護理職業人員的素質水平。
關鍵字:醫學教育;培養;護理教育
當今的時代在進步,社會的經濟與衛生方面也都在進步,因此我國對護理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我國的醫生在人口中的比例相比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來說已經有所超出,但是護士卻很少,因此醫生和護士的比例嚴重失調。為醫護教育尋求與醫院發展需求相匹配的道路,培養醫院所需求的護理專業人才,提高衛生院校的畢業生就業率是如今急需得到解決的一些問題。本文主要對于護理教育現今的情況和發展形勢進行分析,為我國護理教育方面的發展做出一些貢獻。
一、為我國培養出一批優秀的護理人員
現在我國護理教育的方式已經成為了多層次,多渠道的體制,例如專本碩博代表著我國高級護理教育,這個層次的教育已經基本步入正軌。但是護理基層還需要更多的基礎工作人員。中級護理教育就是以培養基層護理人才為目標,讓畢業的醫護學生在就業時選擇各個層次的醫護單位從事護理工作。在護理教育中,需要著重注意實踐理論結合,尤其對學生的動手能力進行培養。教育不僅要重視技術,還要對學生的道德品質進行教育。一方面,我國的護理人員不論是服務的意識或者理念都不及先進國家的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必要。另一方面,現今的生源對教育有一定的影響,而且現在的護士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所以品德教育比之理論的教授與技能提高更加重要。一個人的事業是否成功,與他的思想品德有很大的關系,良好品德的培養是一個緩慢培養的過程,因此應該在教育中對學生們進行培養,讓我國的護士具備真誠,尊重,關愛等優秀品質。
二、對醫學護理教育的發展投入更多關注
1.增加人文教育類課程。如今,人文關懷在在醫學上需要更好的彰顯出來。人文關懷簡單來說就是“對人展現的關懷,”更多的體現在于弱勢群體上。而在醫院,體現人文關懷的地方在于對患病者的服務上。在現在的競爭趨勢下,很多醫院已經對原有的體制進行了改進,在醫生與護士的職責中要求對于患者進行治療與護理時需要尊重患者,開導患者。需要從患者的角度進行思考,考慮病人患病的心情。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為了快速且更好地跟上現代的醫學模式轉變的腳步,護理專業在教育過程中需要更多地加入人文課程,使其比重上升,對于在校學習的學生,培養他們的醫護意識,使其走上崗位時可以把更為人性化的醫護服務提供給患者。為和諧醫院的建設鋪好道路。醫院是為人進行服務的,而醫護人員是員工的核心人員,也是醫院的護理文化的創造與傳遞者。因此對于護士培養應當從醫護學院抓起,也就是對在校生的人文教育加大關注。
2.護理界男性護理人員更有優勢。在護理教育的領域中,男護士有其特有的優勢,因而成為了護理教育培養的一個新的亮點。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醫療儀器、設備被投入使用,護理也已經不再是以往單純的健康指導和病情觀察等內容了。以前只有女性的臨床護理工作慢慢的正被男性給替代。男護士因其特有的優勢把大部分醫院的護士基本上為女性的局面給打破。要培養有特色的男護士,在培養的過程中應該注重經驗的積累,培養優秀的男護士,使其在工作中能夠將女性沒有的優勢展現出來,讓男護士在就業時有可以更有優勢。
三、改變護生的思想從擇業觀開始
科學技術在進步,社會也在發展。醫學模式已經發生了改變,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衛生保健體制的改革已經開展,人們對健康問題越來越重視。現在的護理工作模式也已經不是傳統觀念上的護理模式,護士護理工作的內容和范圍開始擴大,護士角色和任務也有了很大的改變。這些變化都對開展護理教育的學校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提出了挑戰。因此,護理教育事業的路還有很長要走。我國人口眾多,且農村的人口比例在我國有一多半的比重。因為我國的發展還比較落后,城鄉醫療資源的配置也還不夠合理,學生的就業觀念也還不夠完善,還有受經濟條件的影響,很多學生都愿意生活在大城市中,想在大醫院中就業。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對健康的認識不斷的完善起來,護理的人員數量目前還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所以,在培養人才的同時,應該注重對學生思想的指導,讓學生有正確的就業觀念。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學校應該教育學生有在社區就業護理工作的觀念。要讓學生有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為國家的發展付出自己的一份貢獻的思想觀念。國家應該對護理生畢業后走向基層、走進社區的思想給予支持。護理生應該把所學的知識本領應用在基層,社區中。為基層的人民提供保健性的護理服務,提高基層人民的身體素質,造福于民、造福于基層、造福于百姓。為護理的技術進步與人類社會的發展出一份力。
綜上所述,護理生的教育依然是嚴峻的。護理教育的工作者應該加強護理生的職業情感教育,設置合理的護理課程教育,加強教育護理生的護理觀念,強化教育學生的護理職業態度和觀念,身為一名護理人員,發揚南丁格爾精神不是說說而已。我國應該在保持系統的理論教育的同時,借鑒西方的先進教學方式,強化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還有動手能力,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綜合性護理人才。護理學院應該形成以能力培養為中心,注重學生的心里素質培養,在臨床護理和技術培養的基礎上強化學生的個人能力培養,培養出新時代的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余劍珍.高等護理教育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xx.
[2]蔣穎.護理專業校本高職課程設置改革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xx.
[3]王淑曼.高等院校本科護理專業辦學特色研究[D].河南大學,20xx.
護理學畢業論文2
管理評分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會因一些潛在因素影響而出現出現傷殘的可能,此即為護理風險[1]。護理風險的出現不僅會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響,同時也會使患者與醫護人員之間的關系僵化,不利于后續的治療[2]。而護理風險存在于治療的各個方面,其復雜性以及不確定性將會導致護理人員出現過重的心理壓力和精神壓力,使其工作效率有所下降,患者亦會因此而衍生出不滿情緒,繼而影響到治療的有效性[3]。為確保患者治療依從性,同時保證療效,醫務人員必須要將尋找出有效的手術室管理制度,以提高護理質量[4]。有研究指出[5],借助于護理標識管理能夠顯著降低護理風險的發生率,從而使患者預后有所改善。我院在手術室實施護理標識管理,此次研究特對比標識前及標識后手術室管理效果,以探析護理標識管理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xx年6月~20xx年7月收治的手術患者1240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為常規管理,選取我院20xx年6月~20xx年12月共完成手術617例列為對照組,其中存在血液傳染患者21例,合并感染者32例。選取20xx年1月到20xx年7月我院收治的手術室患者623例,列為觀察組,其中存在血液傳染類疾病者23例,合并感染者35例。此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為常規手術室管理,觀察組則為護理標識管理,具體如下[6]。
1.2.1護理標識分類
比較常用的護理標識主要包括腕帶、卡片、標簽等,依照內容可將其分為患者、環境以及警示三類。
患者:本院患者所用護理標識主要以腕帶為主,在腕帶上一般會登記有患者所屬科室、床號、姓名、性別、年齡、血型、過敏史、診斷以及手術名稱等,在患者進入手術室之前,由其責任護士為其帶上,并在進入手術室、開始手術治療前對由主刀醫師、麻醉醫師以及相關護理人員對患者信息予以核實,待確定無誤后方可進行手術。手術患者需要建立多根輸液通道,因此為了能夠便于對輸液通道進行管理,可在輸液滴壺上用水性筆標識“外周靜脈”或“中心靜脈”等,以免混淆,并在輸入液體袋(瓶)上標明所輸液體總瓶數。在為患者成功穿刺之后,護理人員應立即做好標識,以便于后期識別,從而降低差錯發生風險,提高工作效率。在為患者留置各種導管時,將記錄有導管名稱及日期的紅色標簽貼在距管道末端5cm處。手術醫生按要求進行手術部位標識,避免做錯手術部位,保障手術安全。
環境:由于手術治療對手術室的環境要求較高,因此對于手術室的不同區域予以標識,如限制區、非限制區等。各個手術間及附屬間做好標識,如第一手術間,藥品間,無菌間等。對藥品架上不同類型的藥品予以分類置放,外用藥、靜脈用藥、消毒劑分開放置,將藥物標簽粘貼于藥品架的下方,標簽清晰,醒目。藥品定位定量存放,方便管理及使用。對于高危藥品,將其固定放置于專門的藥品柜中,并與藥柜外側張貼所放藥物的名稱,同時做好警示標識予以區分。對于手術所用儀器、器械,分區域標識管理,定點放置,以方便術前器械準備。無菌包及一次性物品按標識固定位置放置,便于查找及管理。
警示:此類標識主要用于不同藥物的配置中。由于手術患者所需藥物較多,而為了確保用藥的準確性,則必須要以不同標簽對其進行區分。對抽吸到注射器內待用的藥液,用相對應的藥物標簽標識清楚,防范用藥差錯發生。手術臺上不同藥液作好標識,防止錯用。
1.2.2標識制定
護理標識制定應遵照患者心理需求,體現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標識應簡潔、通俗易懂,字體應統一規范,標識應放置在醒目的位置。有效的標識可以對護理工作起到警醒作用,減少護理人員的操作失誤,減少不必要的操作環節,降低護理人員的高度緊張感,也避免造成醫患雙方的誤解和糾紛。
1.3指標觀察
對護理管理質量進行評分,主要包括手術器械準備完好情況,器械準備所需時間長短、藥品和儀器管理等內容,滿分為100分。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兩組手術室的管理效果進行調查,通過為患者發放本科自制護理滿意度評分表,對護理情況進行評分對比,滿分為100分,分值在60以下即為不滿意,分值在60~80分之間即為滿意,分值在80分以上即為十分滿意。同時為手術醫師發放滿意度調查表,分值評估情況同上。總滿意度=十分滿意度+滿意度。于手術結束后將護理管理質量、差錯情況以及投訴情況進行統計。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手術室管理效果對比由本次研究可知,在護理管理質量評分、差錯率以及投訴率上,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兩組手術室護理滿意度對比由本次研究可知,在患者滿意度及醫生滿意度上,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表3。
3討論
手術室作為醫院醫療工作的核心區域,其所涉及環節之多、人員流動之大使得其極易出現護理風險,并對患者的臨床療效造成極大影響[7]。目前來講,比較常見的手術護理風險包括以下幾類,分別是墜床、切口感染、灼傷、輸血錯誤、手術器械遺留、藥物錯用、器械準備不足、患者差錯等[8-9]。此類錯誤的出現不僅會使患者身體遭受不必要的損傷,同時也會導致其對醫院的醫療能力產生懷疑,進而影響到后期的臨床治療與配合,繼而導致臨床療效無法達到預期要求[10-11]。護理標識的應用能夠幫助醫務人員減輕工作負擔,做到資源與時間的合理分配,從而降低護理風險的發生幾率[12]。本次研究特將將標識后護理管理效果與標識前進行對比,以了解其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實際效果。由研究結果可知,在護理管理質量評分、患者滿意度、醫生滿意度、差錯率以及投訴率上,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護理標識管理有助于促進護理管理的規范化,保證醫療護理工作的準確性以及效率性,同時還能夠提高患者與醫師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減少差錯發生率以及患者投訴率,使手術室的護理質量得到顯著提升。
綜上所述,通過實施護理標識管理,可顯著提高手術室的管理質量,提高各方滿意度,使護理管理工作更加規范、有序,進而減少出錯率。
護理學畢業論文3
1. 研究目的和意義:
隨著圍產醫學的發展,孕產婦的心理保健已成為圍產保健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部分,妊娠雖然是發育年齡婦女一種正常、自然的生理現象,但對孕婦來說,畢竟是一次巨大的生理變化和心理應激過程,她們在經歷懷孕、分娩、產后恢復及哺乳等一系列生理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心理、生理的變化。孕婦積極的心理反應有利于胎兒發育和分娩過程,而負性心理反應會使心理活動失衡,導致神經活動和內分泌失調,不同程度地影響妊娠結局及母兒的安危。因此,正確把握待產婦的心理,有針對性地做好心理護理,是確保待產婦順利分娩以及產后恢復的重要工作。
2. 目前該選題研究狀況(文獻綜述)
近幾年,隨著對分娩期精神衛生方面研究的深入,人們已經從單純的產后抑郁認識到整個圍生期焦慮和其他心理問題,并提出早期發現和早期干預。目前研究表明圍生期的主要心理問題包括焦慮、恐懼;陌生、孤獨;沉重、抑郁;人際關系敏感、軀體化癥狀和睡眠障礙。 產生上述心理問題的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幾點:產痛;矛盾與痛苦;孕婦的性格;大部分孕婦缺乏妊娠生理知識;家庭及社會支持系統以及其他因素。
目前采用的護理干預模式包括IKAP健康教育模式-即信息
(information)-知識(knowledge)-信念(attitude)-行為(practice)模式和自我效能理論(CBSEI)模式。根據不同的干預模式采用不同的干預方法包括產前干預(健康教育)和產時干預。
3. 研究內容(內容、結構框架以及要突破的難點):
研究內容:
(1) 對孕產婦產生的心理問題原因進行分析
(2) 針對孕產婦產生的心理問題做相應的護理干預
技術關鍵問題:通過觀察、交流、與家屬溝通了解孕產婦的心理狀況,分析出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并作出相應的護理干預。
4. 研究方法、手段:
研究方法:運用護理心理學手段,在進行護理過程中,通過親切交談。了解她們的思想狀況,了解她們對妊娠、分娩生理常識的掌握情況,以便在分娩過程中有針對性的進行護理。
研究對象:某醫院產科的**例孕產婦。
5. 研究計劃:
(1) 通過觀察、交流、與家屬溝通了解孕產婦的心理狀況,并分析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
(2) 運用護理學知識實施相應的護理干預,考察干預效果;
(3) 分析干預效果的有效性;
(4) 處理資料,寫出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