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按一課程計,是普通中等專業學校、高等專科學校、本科院校、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本科及研究生學歷專業教育學業的最后一個環節,為對本專業學生集中進行科學研究訓練而要求學生在畢業前總結性獨立作業、撰寫的論文。從文體而言,它也是對某一專業領域的現實問題或理論問題進行 科學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義的論文。一般安排在修業的最后一學年(學期)進行。
【摘要】股權激勵機制在國外是股份公司較為常見的激勵措施之一,現代企業理論和國外實踐證明,股權激勵對于改善公司治理結構、降低代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增強公司凝聚力和市場競爭力都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我國的股權激勵機制在學習西方經驗的基礎上逐漸成長著,在學習中總避免不了失誤。本文就一些問題提出了一些淺見。
【關鍵詞】股權激勵;歷史沿革;特性;對象范圍;存在問題;解決建議
一、 引言
股權激勵機制在國外是股份公司較為常見的激勵措施之一, 股權激勵是經營者通過獲得公司股權的形式得到企業一定的經濟權利,使他們能夠以股東的身份參與企業決策、分享利潤、承擔風險,從而勤勉盡責地為公司的長期發展服務。現代企業理論和國外實踐證明,股權激勵對于改善公司治理結構、降低代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增強公司凝聚力和市場競爭力都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我國的《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第2條對股權激勵進行了法律界定,明確“股權激勵是指上市公司以本公司股票為標的,對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其他員工進行的長期性激勵”。表明我國上市公司實行股權激勵政策主要是以本公司股票為主, 激勵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公司員工, 是一種廣義上的股權激勵。盡管《辦法》未明確施行股權激勵的目的,但從我國《公司法》和《證券法》20xx年修訂的指導思想可以看出, 鼓勵上市公司管理層及員工持股將是完善上市公司經營機構治理的重要內容之一, 也是提高上市公司經營管理質量的主要措施之一。 通過股權激勵機制形式,有條件的授予經營者一定數量公司股權的形式,使企業的經營者與股東所追求的利益價值目標趨于一致,實現經營管理者、生產者的利益與股東權益“捆綁式經營”,同呼吸共患難,使上市公司效益實現最大化。
二、 股權激勵機制的歷史沿革
(一)國外的股權激勵機制
近現代公司制企業中,產權制度安排更多地表現為資本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這使得公司的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形成委托代理關系,造成二者利益相沖突。為了實現二者利益的相容,推動企業共同的發展,20 世紀九十年代之后,在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大企業中引入了股權激勵制度,股權激勵收入逐步成為高級管理人員報酬的最重要組成部分。 縱觀西方企業及其激勵機制的發展軌跡,不難發現,企業經歷了兩權結合——兩權分離——兩權結合的過程,這種分合都是與當時的經濟發展情況相適應的。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是企業的第一次產權革命,在企業規模日益擴大的過程中大大提高了運營效率和競爭力;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再次結合是企業的第二次產權革命,克服了企業因兩權分離股權造成的委托代理矛盾,又一次形成了企業發展的強大內在動力。
(二)我國的股權激勵機制
在我國改革開放以后,公司猶如雨后春筍,紛紛成立。在證券市場建立以后,上市公司也逐漸增多,我國的上市公司也面臨著西方發達國家遇到的同樣問題——公司的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形成委托代理關系,造成二者利益相沖突。在這種客觀形勢下,我國公司開
始研究股權激勵機制在企業運行中的強大能力,我國的股權激勵機制也隨之逐漸建立起來。
20xx年8月財政部、科技部制定并頒布了《關于國有高新技術企業開展股權激勵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20xx年3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下發了《關于個人股票期權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20xx年1月4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試行)》,自20xx年1月1日起實施。作為一項制度創新,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對證券市場有效性和公司治理水平的要求較高,監管部門采取了在試行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再對《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試行)》加以完善的做法,以期穩妥地推行該項制度。這 些法規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對于促進我國股權激勵的規范和發展會起到積極而有效的作用。
三、 我國股權激勵機制的特性
股權激勵就其本質而言, 是公司經營管理的激勵措施和手段,屬于經營管理的一種形式。通過有條件的激勵, 使經營管理者與為公司作出重大貢獻的員工有條件獲取公司一部分股權。 股權激勵機制具有許多特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是激勵標的特定性
股權激勵的標的是特定的,是公司利用其現在的股票或承諾的股票期權, 并不是通過公司給與獎金、酬金或實物等形式來實現。關于提取激勵基金的問題,中國證監會的《股權激勵有關事項備忘錄1號》(以下簡稱《備忘錄1號》)第一條有明確規定:“1、如果標的股票的來源是存量,即從二級市場購入股票,則按照《公司法》關于回購股票的相關規定執行;2、如果標的股票的來源是增量,即定向增發方式取得股票,則 (1)提取激勵基金應符合現行法律法規、會計準則,并遵守公司章程及相關議事規程。(2)提取的激勵基金不得用于資助激勵對象購買限制性股票或者行使股票期權。”《公司法》中關于股票回購是143條所規定,公司可以通過回購本公司股票的形式,獎勵給所激勵的對象。
二是激勵對象的特定性
在具體的受激勵對象問題上,《公司法》第143條規定的對象是本公司職工,《辦法》 則進一步明確受激勵對象是上市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其他員工。《辦法》
第8條明確了股權激勵計劃的激勵對象可以包括上市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核心技術(業務)人員,以及公司認為應當激勵的其他員工, 但不應當包括獨立董事。這表明受激勵的對象必須是本公司的內部員工,而且還規定受激勵對象還要具備相應的條件要求, 包括必備性條件和禁止性條件。《辦法》 雖未對前者作具體規定,卻對后者作了相應表述,如明確近三年被證券交易所公開譴責或宣布為不適當人選的、 近三年因重大違法違規行為被中國證監會予以行政處罰的、違反《公司法》規定擔任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情形的,均不得列入受股權激勵的對象。
雖然《辦法》中明確了監事可以成為受激勵對象,但筆者認為監事應和獨立董事一樣被排除在對象范圍之外。因為監事在公司運作中承擔監管職責,不僅要監管公司的交易也需監管股權激勵的制定。這在中國證監會的《股權激勵有關事項備忘錄2號》中也有述及“為確保上市公司監事獨立性,充分發揮其監督作用,上市公司監事不得成為股權激勵對象。”《備忘錄2號》的效力肯定是不及《辦法》的,筆者也希望早日出臺法律法規把公司監事排除在股權激勵對象范圍之外。
三是激勵股權的鎖定性
在國外,股權激勵計劃是上市公司比較普遍的做法, 受激勵對象依計劃獲得股票或股權后,在規定的期限內不得出售,受激勵者有義務對所受激勵的股票或股權進行鎖定。 之所以規定要鎖定, 目的是讓受激勵對象能在公司經營管理中殫精竭力,把公司經營者、股東長遠利益、公司長期發展結合在一起,以求實現公司經營效益能持續穩定增長。為此,《辦法》 規定了對受激勵對象持股交易或變相交易進行限制,如規定受激勵對象應當具備的業績條件,并承諾在禁售期限內不得出售所激勵的股票。 對于激勵對象獲授的股票期權,
也明確規定不得轉讓、用于擔保或償還債務。《公司法》中也有類似的規定,這更加表明了,被激勵人接受激勵股權后就必須盡勤勉義務,更好地為公司服務。
四是激勵程序的公開性
由于上市公司實行股權激勵計劃,直接涉及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屬于公司增資入股的重大問題,不僅要經過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還涉及公司股票或股權增發問題,既要合乎《公司法》規定,又要符合《證券法》要求,因而《辦法》也規定了激勵計劃必須公開,并實施激勵計劃信息披露制度,并接受證券交易所、證券登記機構及有關部門的監督(詳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試行)》第三十三條到三十八條)。
四、 我國股權激勵機制的對象范圍
我國股權激勵機制的對象在上文“激勵對象的特定性”已有所述及,我們在這一標題下主要論述《備忘錄1號》、《備忘錄2號》及《備忘錄3號》中的對象規定,以及《關于規范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制度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的對象規定。
《備忘錄1號》中明確了主要股東、實際控制人成為激勵對象的問題:“持股5%以上的主要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原則上不得成為激勵對象。除非經股東大會表決通過,且股東大會對該事項進行投票表決時,關聯股東須回避表決。持股5%以上的主要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的配偶及直系近親屬若符合成為激勵對象的條件,可以成為激勵對象,但其所獲授權益應關注是否與其所任職務相匹配。同時股東大會對該事項進行投票表決時,關聯股東須回避表決。“這是對《辦法》中激勵對象的補充及規范,使《辦法》中的對象規定更加明確化,嚴謹化。《備忘錄2號》及《備忘錄3號》中的對象規定與《備忘錄1號》中并無太大出入,因此在此不加贅述。
《通知》中的對象規定與前述對象規定有很大不同,《通知》中并沒有明確具體對象,卻提出了“完善股權激勵業績考核體系,科學設置業績指標和水平”的目標(詳見《關于規范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制度有關問題的通知》第二項)。也即確定了公司董監高在怎樣的標準下才可以享受股權激勵,這更加明確了股權激勵機制的正面作用,這為建立規范的股權激勵機制做出了貢獻。
五、我國股權激勵機制的存在問題
在國外, 股權激勵機制本是一副公司結構治理的“良藥”, 能很好地調動經營者及努力為公司獻計獻策員工的積極性,實現公司的良性持續發展。然而,在我國,由于我國《公司法》和《證券法》對股權激勵機制的相關規定,均未能直接詳細明確規定,這使股權激勵機制無法律依據。盡管中國證監會已頒布專門的《辦法》,對組織實施股權激勵計劃具有促進意義,但是,《辦法》畢竟僅屬于行政規章,其法律效力等級很有限。在探索股權激勵機制的道路上出現很多問題:
(一)、對激勵標的征稅的法律缺漏
由于上市公司通過給公司高管及有貢獻的員工予股票或股權激勵, 這使受激勵的高管及員工得到與薪酬不一樣的 “回報”形式,極大地調動了高管及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這本是無可非議的, 但對激勵標的股票或股權是否應納入所得稅征收范疇法律上值得探討。 我國個人所得稅法對此問題并未加以明確, 雖然20xx年7月1日起實施的由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下發的《關于個人股票期權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征稅通知》)規定,對于在股票期權授予環節免征個人所得稅,但是,在股票期權的行權期仍要對員工進行所得稅的征收。 我國目前在證券交易市場進行股票交易, 除了征收證券交易印花稅外,對個人股息和紅利還征收個人所得稅。由于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所獲得的股票或股權, 與在證券交易所交易所獲得的股票是完全不一樣的, 前者成本是低廉或免費的,后者是以市場價成交的。因此,后者免繳納資本利得稅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而前者到期不繳納資本利得稅卻是不可思議的, 這會對證券市場公平交易構成極大的損害。目前,我國法律對此存在立法上的空白,這種法律困惑如得不到及時的解決,不僅沒有使受股權激勵的對象得到寬慰及保障, 還會使其股票股權在禁售期過后, 其出讓所得得不到相應的法律保護。此外,對股票期權之外的其他股權激勵方式,是否免征個人所得稅,我國也
沒有專門具體的規定。在出臺具體稅收政策上,完全有必要考慮利用稅收政策,鼓勵受股權激勵對象長期持股, 確保股權激勵機制目的的真正實現。
(二)、對制定股權激勵計劃的主體公正性的疑問
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機制本是一項很好的公司經營管理運作措施, 但是由于運作中起草計劃的主體及實施主體往往均是歸一的, 導致該草案的內容及實施目的客觀性令人存疑, 其原因在于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計劃的起草主體缺乏獨立性,該主體處于“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尷尬狀態。這時就需要獨立董事發揮其作用,在國外成熟市場下,股權激勵方案一般由獨立董事組成的薪酬委員會提出,然后報經股東大會批準, 并通過監事會與董事會及公司其他機構的相互制衡, 切實發揮出監事會在推動和監督公司內部各個運作環節的作用。國外的獨立董事提出制的確需要我們好好研究與探討。
(三)、股權激勵幅度標準和業績評價缺失的問題
實踐中,各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所選擇的模式多種多樣,對于業績股票或股權激勵模式規定統一的業績條件要求是可以接受的,但對于其他形式的激勵措施,如虛擬股票、股票增值權、限制性股票、延期支付、員工持股、員工收購等等形式就很難規定要有統一的業績標準條件。正是如此,《公司法》和《辦法》確實難以規定清楚,這既給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計劃帶來自由空間,也給股權激勵計劃的實施蒙上了無依據的“法律”困惑。雖然《通知》中有關于激勵的標準,但那畢竟是國企的一套標準,并不能代表其他的私營企業,無法形成統一的意見與行業規范在一定程上導致了一些亂像,這就需要監管機構先統一意見,然后再由立法確定。
(四)、股權激勵機制監管缺失的困惑
上市公司在實施股權激勵計劃過程中, 如何加強對此活動的監管也是極為重要的。上述幾點問題表明,股權激勵計劃的實施主要由上市公司組織進行證券監管部門進行監管的。《辦法》第6章“監管和處罰”盡管有些條款已涉及監管主體、監管情形、監管措施和處罰責任形式等規定,但是,與上述法律困惑空間相比,監管存在明顯缺失,對此監管部門應重視。尤其是在上市公司存在內部人控制的情形之下,其實施股權激勵隱患重重,容易導致將內部人控制下實施的股權激勵制度, 演變成一出經營者自己激勵自己的“鬧劇”。如果是這樣,股權激勵機制在公司中就會變成高級人員斂財的手段。這種后果是不堪設想的。
五、 對股權激勵機制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 完善股權激勵的相關法規政策
鑒于目前我國股權激勵在法律規制上存在不足,建議我國的法規應借鑒國際上比較成熟的對于股權激勵立法的經驗與做法,適應新時期實踐發展,修改相關的法律條款,為股權激勵提供法律保障。同時,相關部門要制定股權激勵實施細則,制定有關股權激勵的財稅和會計制度,規范企業的股權激勵行為。
(二) 、股權激勵計劃實行獨立董事負責制
在股權激勵計劃草擬機構設置問題上,《辦法》 規定在公司董事會下設薪酬與考核委員會, 負責擬定股權激勵計劃草案。該機構性質上是董事會的隸屬部門,許多情形都受制于董事會,其所草擬的激勵計劃很難體現出公正,其獨立性及中立性缺失, 極容易草擬出有損上市公司和股東權益的激勵計劃。而且《辦法》第28條還規定,薪酬與考核委員會草擬的激勵計劃要提交董事會審議。如此一審,不利于高管的激勵計劃就會被否決,不利于公司和股東權益的股權激勵計劃卻容易被董事會通過,如此草擬機制既不科學,也不民主,更不公平。我國《公司法》 第123條已明確規定上市公司要設立獨立董事,其職責獨立于公司董事會,發表自己獨立的意見。獨立董事雖受聘于董事會,卻不受制于董事會,嚴格意義上也不是公司職工,因此,《辦法》第8條才把獨立董事排除于股權激勵對象之外。 這表明獨立董事在上市公司處于真正的獨立董事地位, 如果獨立董事負責編制股權激勵計劃,在股東大會召開時,由其提交股東大會審議通過, 則更容易體現出該股權激勵計劃的客觀公正性。如果,董事會對獨立董事編制的股權激勵計劃有異議,也可在股東大會陳述異議理由,最后由股東會審議表決。其實國外的做法也正是如此。實踐證明,股權激勵計
劃實行獨立董事負責制, 可以充分地發揮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的獨立性、公正性、專業性等作用,更容易體現股權激勵計劃的激勵功效。
(三)、股權激勵實行相對的標準制
在《通知》中已經有了規范化地萌芽,我們需要的是盡快建立一個行業標準,而不
用去區分國企或者私企,這就需要證監會在廣泛的調研的基礎上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標準。
(四)、完善股權激勵監督制
由于組織實施股權激勵均在于上市公司的自主事務范圍內, 對于從股權激勵計劃的起草到審議報批,直至組織實施,都是上市公司來負責完成。在這個過程中,建立及完善監督機制是確保股權激勵機制功效得以發揮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根據《辦法》第6章“監管和處罰”的規定,更多都是講到處罰,對于監管主體、監管規則程序、監管方式手段措施等規定不多。 對股權激勵計劃的監管,首先要明確監管原則及指導思想,其次是監管的程序方式手段,再次是監管的法律責任《公司法》論文問題。在監管的指導思想上,確定以事后監管原則為監管的指導思想,規定監管部門以事后監管為主導, 事前僅要求實施股權激勵的上市公司提交法定文件材料進行備案即可,不需審批。監管中,建立相應的股權激勵信息披露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必須及時披露股權激勵計劃、 激勵對象及持股狀況、禁售期、激勵條件、業績要求標準等。同時,為了確保上市公司能自覺遵守履行股權激勵計劃,有必要建立獎懲機制,通過科學的獎懲機制,實現最好的良性監管。在監管主體上,不僅要強化證券監管機構監管,更要重視社會中介機構的監管,尤其要重視會計事務所、 律師事務所等出示的有關信息披露報告。同時,也可考慮實行股權激勵保薦制度,將證券發行的保薦機構納入到監管主體范圍, 加大對股權激勵的保薦監管。
六、結語
股權激勵是完善企業長期激勵機制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實際上,從承包制、年薪制,再到后來的股票期權制和今天的 MBO (管理者收購) ,對于經營者激勵的探索腳步始終沒有停止過,而且,越來越多的學者和企業家已經認識到,對經營者實行股權激勵將會成為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我國的股權激勵機制必將隨著證券市場的完善而愈加完善進而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江萍,葉敏.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的風險識別[J].經濟導刊,20xx,(8):61.
[2]劉凌云.股改后我國股權激勵機制設計的理論分析[J].企業經濟,20xx,(4):164.
[3]王海歐.國有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商場現代化,20xx,(9):66.
(4)李健,對我國當前股權激勵機制的淺析,科技信息,20xx,(1):348
(5)中國證監會,股權激勵有關事項備忘錄1號,20xx年5月7日
(6)中國證監會,股權激勵有關事項備忘錄2號,20xx年5月17日
(7)中國證監會,股權激勵有關事項備忘錄3號,20xx年9月16日
(9)《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20xx 年 10 月 27 日修訂通過
[10]《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試行)》.證監公司字[20xx]151 號
(11)劉華.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試行)解讀[J].財務與會計,20xx(3)
(12)楊玲,發達國家股權激勵機制對我國的啟示 ,北方經貿,20xx,(10):37
(13)《關于規范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制度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資發分配[20xx]171號
(14)孫曉芳,顧少波,黃欣《.企業激勵機制創新》.財經理論與實踐,20xx(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