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類論文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論文在形式上是屬于議論文的,但它與一般議論文不同,它必須是有自己的理論系統的,應對大量的事實、材料進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工商管理類論文1
摘要:基于產教融合的新建院校工商管理類本科專業人才培養如何落地,是值得學界和高校研究的一個話題。本文分析了產教融合對新建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的價值,同時提出四大實現路徑,希望對應用型高校的人才培養提出值得借鑒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新建院校;工商管理;產教融合;實現路徑
“產教融合”是最近三年來理論和實踐領域的一個熱詞,是我國教育改革尤其高等教育改革深化的產物。這個詞有諸多類似說法,如:校企合作、產教結合、產教合作、產教依存、產學研協同、產學研合作、產學研政融合等等。而這之中在使用時也有區別,比如產學研合作的提法往往泛指或側重指研究性大學,而“產教融合”則指職業教育,包括應用型大學。產教融合在國外發達國家已有上百年歷史,是市場經濟發展和大學存在發展的客觀必然。由于文化、政治、經濟、教育觀念的多樣性,產教融合在各國形成了不同的體制和機制,不同的名稱、主體、模式。研究者一般認為,產教融合發達的國家有著共同特點,一是教育法律法規完備、二是政府在財政方面的積極支持、三是企業全程參與、四是實行就業資格準入。目前,產教融合研究內容范圍較廣泛,從宏觀到微觀,從區域學校整體到個體案例,均有涉及。但許多研究與地方產業聯系不緊密,脫離了地方的主導產業、特色產業背景;有的研究比較空泛,或是就教育談教育,或是就合作談合作,缺乏量化研究;更沒有對基于產教融合的新建院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實現路徑的研究,因此本文研究具有現實價值和意義。
一、新建院校工商管理類本科專業人才產教融
合培養的價值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提出:“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驗證不在于邏輯,而在于成果”。新建院校定位為應用型大學,工商管理類專業定位為應用型專業,產教融合是實現新建院校工商管理類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并具有實際價值。
(一)對內價值。一是對學校: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是應用型大學與研究型高校差異化競爭的有利策略,同時有利于擴大學校影響、提升學校品牌,并完善高校服務地方社會的職能。二是對老師:產教融合為教師提供了接觸社會積累經驗的機會,有利于教師積累應用型科研素材和成果,并積累教學資源。三是對學生:學生在參與學校產教融合的各種項目過程中,可以將理論融入實際,并在校內外增加實踐訓練、實習就業的機會。
(二)對外價值。新建院校在與政府、產業、行業、企業深度協同合作的過程中,可以讓政府了解學校、讓行業認同學校、讓社會支持學校。
二、基于產教融合的新建院校工商管理類本科
專業人才培養實現路徑基于產教融合的新建院校工商管理類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四大實現路徑,具體包括:
(一)成立產教融合專業組織。為落實產教融合工作,需要成立專業組織機構,可以包括:第一、校院系產教融合管理組織:負責產教融合政策解釋、制度建設、日常管理、人員安排、對外宣傳等;第二、以專業為基礎的項目專家團隊:這是產教融合項目的研究執行團隊,專家可以跨學科、跨專業、跨機構;強化決策咨詢,保證項目質量;第三、培養以市場為導向項目服務團隊:該團隊負責商務談判、項目后勤、財務報銷等。
(二)擴展產教融合合作渠道。新建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可以拓展產教融合的合作渠道,如:實習就業基地建設、專家顧問智庫建設、專項課題合作研究、企業活動策劃實施、企業管理輔導支持,以多種方式做好學校與合作單位的深度融合。
(三)建設雙師雙能師資隊伍。新建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可以著力打造三個團隊:一是雙師型專職教師隊伍優化,加強雙師型教師綜合能力的提升;
二是實戰型兼職教師隊伍優化,做好兼職教師信息庫優化;三是實戰型專家顧問隊伍優化,做好實戰專家的聘任與激勵。
(四)組建專業產教融合中心。為保證產教融合工作的落地與執行,新建院校可以組建專業產教融合中心。產教融合中心的建議遵循四分類的原則,即:分行業、分產業、分區域、分專題;四關注原則:關注政府、關注熱點、關注技術、關注專家。新建院校可以根據各學校學科特色和產教融合中心的構建原則,成立如:自貿區研究中心、知識產權研究中心、文創研究中心、管理咨詢培訓中心等,服務地方政府及企事業單位。
三、結語
新建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需要聚焦產教融合方向,聚集和整合各方資源,最終才能拿聚變成果,真正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讓學生增值、教師增值和學校增值。
參考文獻
[1]王柏生等.新建本科院校產教融合培養創新人才途徑研究.高教學刊,20xx.2.
[2]王曙光.產教融合:新建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時代選擇.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xx.8.
[3]黃帥.商明蕊.“產教融合”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機制及其構建.高教學刊,20xx.3.
工商管理類論文2
對于人才培養模式的構成, 很多學者有不同的見解和解釋。有的認為包括培養目標、專業設置和培養過程三個關鍵因素。有的認為包括教育思想、培養目標和規格、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教學計劃等方面。有的認為專業設置模式、課程體系構造形態、培養途徑和知識發展方式、教學運行機制、教學組織形式、淘汰模式都應是人才培養模式的題中應用之意。本人認為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內容應該包括培養目標、培養過程和培養制度, 每個內容又可以細分出具體的項目。如培養過程包括專業設置、課程體系、培養途徑和培養方案等要素。本文將主要從培養途徑和方法、培養制度兩個大的層面進行國內外工商管理類專業培養模式的比較研究。
一、目標的選取工商管理作為管理學的重要分支,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
工商管理包含的領域很廣, 下設的二級專業各具特色, 主要包括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和電子商務等等。在國內外的許多高等教學機構都有開設。我國的如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清華經管學院工商管理專業飲譽海內外; 人民大學的企業管理專業是我國重點學科; 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上海交大、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中央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南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安徽財經大學、江西財經大學等高校也開設了類似專業。國外的如美國、歐洲、日本、挪威和俄羅斯的許多商學院和綜合性大學里都開設了工商管理類專業。
二、培養方法和途徑中外大學大部分都實行學分制, 應該說國外尤其是歐洲和美國、日本實行學分制比較早。
我國實行學分制改革是近幾年的事情, 也是在很大的程度上借鑒他們的做法。我國的學分制和歐美相比還是存在較大的差異,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察。
1 、學生在專業、課程選擇上的自主性和靈活性。國外大學入學后首先修讀校級通識教育課程, 并根據專業意向修讀所在學院的專業核心課程。三年級之后, 再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和專業興趣選修某個專業的課程。專業選定之后, 若不滿意還可改選, 大學還根據市場需求情況, 設計一些專業方向, 供學生選修。這樣, 學生的選修范圍非常大, 除核心課程和少部分通識教育課程為必修外, 其它都由學生自己選修。以前我國高校學生入學是通過全國統一的招生考試, 入學時專業已定, 在校期間改換專業的可能性很小, 目前大部分高校還是采用這種方式進行招生。這種方式對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就業都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近幾年有部分高校尤其是重點高校允許學生 ( 特殊類別除外) 在校學習兩年后, 再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學校考核情況和市場需求等因素選擇專業。往往是在招生時按照專業大類 ( 如新聞傳播類、政治學類、歷史類、數學類、經濟學類、工商管理類) 進行, 從而安排在某個學院, 以后定專業也在此學院框定的專業中選。選擇專業的自由也是相對的。在課程選擇和設置上, 近幾年我國有相當一部分高校都采用了必修課、專業限選課和任選課相結合的方式。這種方式改變過去所有課程都由學校安排規定好的傳統, 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積極的效果。應該說有了很大的進步。
2 、學生要獲得學位所要求的總學分。美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一般在 120— 130 分之間, 只有澳大利亞為 144分, 我國相對較高, 一般在 150 — 180 分之間。通過比較可以看出我國高校更多注重的是課程的數量, 而對課程內容的深度和質量重視不夠。
3 、培養途徑的多樣性。國外的大學因實行學分制, 針對某一門課程所要求的學分, 不管通過哪個途徑完成, 只要通過校方認證, 均可視為通過。與此相比, 我國大學在學分互認方面卻比較落后, 目前有的大學只是在選修課方面開展此項工作。此外, 國外很多大學積極推行網絡教學和遠程教學途徑, 不固定教學時間和地點, 這樣完成的學習和交流學校也承認其效力。國外很多學者認為網絡教學和遠程教學改革的到來帶來很多好處。比如說網上討論確實增加了協作 ( 活動) , 信息收集、指導老師評價的份量。因為學生增加了時間去讀和研讀信息, 增加了思考的時間, 提高了 ( 對問題和資料) 反應的表達 ( 水平)。
4 、對實踐經驗的重視和作為。國外學校注重理論與實習一體化, 理論講授和實習配套進行, 注重教學社會化,教師要有社會兼職或兼職經歷, 注重個體發展。如沃頓商學院的校方積極支持學生社團組織和俱樂部的活動, 并為其提供經費和其他支持, 特別是定期給社團組織的主要領導者提供培訓和指導。對他們來說領導和發展社團本來就是很的社會實踐。
5 、授課的方式。教師的授課方式也是衡量一個老師優秀與否的重要指標。 Ken Bain ( Cambridge ) 在他的 《最好的大學老師做什么》一書中, 指出界定有效率的教學 ( 活動) 取決于對五個問題的回答。最好的老師知道和理解什么? 他們怎樣備課? 他們對學生的期望是什么? 當他們教學時他們都干什么?他們怎樣對待學生? 國外一些有名的大學教師講課按大綱規范講學, 不按指定的某一本教材照本宣科, 而是圍繞教學大綱廣泛地組織講義的內容及范圍。美國的一些大學設置研討課, 有的是和理論授課結合起來, 每門課程安排一定次數的研討和案例分析討論課, 有的是整門課程都采用研討的方式學習,目的在于培養適用新世紀的創新性人才。伯克利分校是一所以培養高級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而著名的美國高等學府。
研討課 ( seminar ) 是近年來伯克利分校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該校每個學期開設大約 100 門, 其中有些是專為一年級學生開設的, 有些是專為二年級學生開設的, 有些則一、二兩個年級的學生都可以修讀, 形成一個連續的系列。與傳統的課程不同, 研討課重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接觸學科發展的前沿。劍橋大學的課程形式不僅包括講座、研討會、由在某些領域是世界級的專家指導的實踐課, 還包括更多的個別性的 ( 輔導) 教學, 很多機會存在于與學者的不同類型的互動中, 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國內一些重點高校的工商管理類專業尤其是一些有著先進教學理念的教師也積極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案例分析、實踐教學、課堂模擬、課堂討論、雙語教學等新興的方式, 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在數量上還是只占一小部分,而且由于這些新興方式的運用一方面要求教師要達到較高的素質, 另一方面,也需要學生具有各方面的素質和技能,如積極發言的勇氣、流暢的語言表達能力、創新能力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等, 而中國學生的這種能力和意識是很欠缺的, 也不是在大學時代就能全部解決的。只有兩方面同時提高, 才能保證運用了新興的教學和授課方式能夠達到應有的效果。
三、培養制度
1 、我國的情況。我國高校工商管理類本科專業的標準學制為 4 年。目前有較多高校都不同程度的實行了彈性學分制, 有的是學年制和學分制相結合。從而在校修讀時間最多可延長至 6 年,最短為三年。在修讀年限內、學生按照專業教學計劃的要求, 修滿規定的總學分及必修、限選課學分, 德體合格, 即獲得畢業資格準予畢業。符合條件的本科畢業生可向校學位委員會申請學士學位。學生在標準學制年限內提前一年修滿專業教學計劃規定的總學分及其它方面符合要求, 經批準可提前一年畢業和就業。學生必須參加教學計劃規定的課程考核, 考核成績載入學生成績總表,并歸入本人檔案。學生按教學計劃規定學完某門課程, 經考試成績合格, 即取得該門課程的學分。軍事訓練、微機操作、品行修養、社會調查、學年論文、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是教學過程的必要環節, 均視同一門課程進行考核。就考試方式來說, 可分為考查和考試兩大類, 必修課基本都是期末閉卷考試, 選修課為開卷考查或采用課程論文形式。期末考查課總成績按平時 30% , 期末考查 70% 比例確定, 考試課期末考試占80% , 平時占 20% 。
平時成績構成內容( 含考勤、作業、隨堂測驗、課堂討論、平時測試等) 及構成比例由任課教師確定。考試內容往往是通過書面表達的方式呈現出來, 很少有實際操作、口試( 英語和計算機除外) 等。期末考試科目沒有通過的同學在下學期或下學年重修, 直至通過。而對于選修科目往往可以在以后改選其他課程獲得學分。還沒有實行學分制的學校, 學生沒有通過考試的下學期開學時再補考, 有四門不及格者留級察看。此外, 工商管理類專業的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 也在必修學分之列, 學校規定沒有通過論文答辯的學生要推遲畢業。不過, 就目前普遍情況來看, 由于本科畢業論文沒有達到要求而不予畢業的學生很少。我國高校對本科生都設有獎學金,除了高校都設有的傳統學校和政府的獎項外, 校外人士、企業等捐贈的獎學金種類很多, 各校也都不一樣。品學兼優和在某些方面有突出表現的學生都有獲得各種獎學金和榮譽稱號的機會, 這樣可以很好地激勵學生。此外還有社會和國家都給學生提供了各種比賽和活動從而表現自身和團隊能力的機會。與此對應, 對于違反校紀校規甚至法規的學生學校有不同程度的處罰, 直至開除。
2 、國外的情況。與此對應, 國外高校對本校學生的培養評價也有種種不同的方式。這里主要對他們的考試制度和學位管理制度進行分析。德國大學是 “寬進嚴出”, 即入大學較為容易, 但拿到畢業文憑卻很難。教授一周上幾次大課, 內容特別廣泛,學生要在課外閱讀大量參考書籍, 寫閱讀筆記并完成各類作業。老師則根據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評定成績。同時每個專業都有多門考試, 一門過不了關就會影響這門專業的完成。因此德國大學生十分用功, 多數學生把全部精力放在學習上。在學期中間還會安排期中考試,這樣讓學生對功課不得有怠慢。德國大學沒有學時限制, 所以不少大學里都有很多長年畢不了業或不愿畢業的大學生。為此, 從 XX年起德國大部分大學均實行有針對性的收費措施,在校時間過長的學生從 20xx 年 4 月 1 日起每學期需交納 500 歐元的學費。在美國, 從 19 世紀開始學分制一直是高等教育通用的評定手段, 是評定學業的標準方式, 典型的美國學位就是一定數量的必修課和其它課程的學分總和。利用學分制, 學校能持續地對學生的進展保持評估、做出反饋, 保證學生的進展順利并最終取得學位。不但修讀課程的計算采用學分, 學生的工作經歷或其他學業表現也以學分計算。學位是按學分評定的, 在預先制定好的課程范圍內, 學生必須修滿一定數量的學分才可得到學位。
工商管理類論文3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繁榮發展,企業對工商管理方面的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現階段要求企業工商管理類人才要在具備基本專業素質的同時要具備綜合發展的能力素質,這就要求高校在該專業人才培養方面應本著務實的人才教育發展方針,改革教育方式,創新教育發展模式,實現為社會培養出一批批具有更高能力素質的社會主義工商管理類精英人才。當今社會對人才發展的新要求,就是需要有專業能力知識和實踐基礎的同時還應具備職業道德、創新能力和核心技術研發能力的綜合競爭性人才。
一、企業工商管理類人才的現狀
不準確定位的工商企業人才培養目標。當前,國內不少企業在工商管理類人才認定方面普遍認為屬于高級管理專門人才,并使工商管理人才被籠統認為是企業的高級人才,沒有較好的區分理論型和技術型人才,不利于實際的工作的開展。
高校工商企業專業的課程體系上存在不足。受到企業對企業工商管理人才級別的界定影響,使高校在該專業方面的人才培養存在極大的差異性。因此培養的課程設置上沒有顯著的特色,課程體系形似性太大,沒有靈活的變動性,使高校培養的人才與企業實際需要的人才不相適應,培養的工商管理人才知識結構單一,缺乏核心競爭力。
在課程體系上實踐與理論相脫節。高校在該專業課程設計上是實踐與理論相脫節,而企業的工商管理是一項沒有較大的實踐性的課程,注重實用性,但是現行的課程培養方式中缺乏較強的實際應用性,導致了工商管理人員的實際動手能力不強,職業崗位適應相對比較緩慢。
高校課程設計中對理論性知識培養過強,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高校對企業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在理論性方面得到足夠培養,但是在實踐方面卻培養較少,培養出來的人才多是 “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沒有真正實現創新人才的能力培養。傳統的一對多的培養模式難以有效的實現企業工商管理人才的創新能力培養。“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容易忽略了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從而導致該類人才社會適應性和創新能力偏低。
二、如何培養企業工商管理類人才的創新能力
(一)明確定位企業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
現階段,我國人才培養方面主要分為學術型和研究型兩種類型。故而,高校在該類專業人才培養方面應有的放矢,實現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隊伍。對理論型的管理人才注重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側重對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培養來指導實踐;而應用型的人才則需要管理者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與方法,并且具備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建立系統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計劃
從人才培養的思路出發,當今人才培養主要適應社會的發展,企業工商管理專業本身就極具社會發展特征,屬社會發展性的專業,對該專業人才的培養就必須從社會發展角度來量身定做。根據當前各工商管理人才在企業工商管理部門的工作實際需要,實現具有一定實務性研究與創新能力目標人才培養,可以在課程教學中堅持適用原則、夠用原則。
實現交叉學科的培養計劃性發展。交叉學科的計劃性教育培養主要是實現本專業的專業型人才和綜合型人才的培養。同時實現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同步發展,適應市場需求,適應經濟的發展趨勢。從而實現高等精英人才的綜合性培養,提高人才在企業中的實用度。
(三)培養企業工商管理人才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在人才培養的創新意識教育發展方面,高校應因材施教,不斷培養企業工商企業管理精英式高級創新人才。所以,在進行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其創新意識的培養。在高校課程設計方面,從創新角度出發,注重培養工商管理人才的創新能力的教學模塊,用理論指導實踐,同時在實踐中創新理論。加強“應用型”學科體系的建立。在企業培養有計劃的工商管理人才的目標上,進行思路創新:以學科為基礎,職業技能為主導,創造性地發揮培養對象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其創新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企業在發展中需要更具能力的管理人才,作為人才培養中心的高校,應該著力實際,從社會發展的實際出發,改革教育方式,從根本上培養出適銷對路的工商管理高級精英人才。建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實踐性和理論性教育的共同發展,從而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更加實用的專業型棟梁之才。
工商管理類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論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論文吧,論文對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對于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工商管理類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摘要:
把企業搬進學校成立行業學院,是應用型高校本科人才培養的創新模式,主要是指高校與龍頭企業無縫對接,以行業(企業)的生產鏈、產品鏈、技術鏈和服務鏈延伸為人才培養和科技服務的應用型專業學院。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成立了第一家行業學院——金蝶商學院,本文將以湖南人文學院金蝶商學院為例,探索在工商管理類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關鍵詞:
行業學院;人才培養創新
引言:
行業學院屬于教育模式的一種創新,行業學院教育是一種“跨界的教育”,是一種校企深度融合的創新教育合作模式,企業與學校建立“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緊密型校企合作辦學體制機制,通過共建校內、校外實踐基地,組建雙師型教學團隊,共同論證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課程和教材、共建實踐教學基地、共同指導學生、共同開發項目等多種形式,實現互補共贏。
一、行業學院建設內涵
(一)建設總體目標。通過校企雙方共建共管專業,深化校外實踐教學和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改革,緊密結合行業和企業的運營與管理,同時構建行之有效的管理機構和管理機制,將行業學院建設成為商科類專業學生提升執業能力的一個良好平臺,促進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并取得良好的成果,創新與實踐“三融合,五協同”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提高和保障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工商管理類論文范文
在工商管理的個人需要寫好論文,那么論文的內容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工商管理類論文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摘要: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背景下,高校畢業生面臨著寬松的發展環境和嚴峻的競爭壓力,亟需充分利用在校時間儲備知識,提高能力,迎接挑戰。ERP沙盤模擬在工商管理學等專業的實訓中得到廣泛應用,對提升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知識應用能力等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充分介紹ERP沙盤模擬在工商管理專業實訓中應用的基礎上,對當前實訓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有效分析,為下一步深入應用提出方向。
關鍵詞:ERP;沙盤模擬;工商管理;實訓教學
隨著高校教學實訓設備的不斷更新,ERP沙盤模擬在各類專業教學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如工商管理等。但應用程度和教學效果卻沒有成相應比例上升,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分析。
一、ERP沙盤模擬在工商管理專業實訓中的應用情況
ERP沙盤模擬是一種更加直觀、形象的課堂訓練方式,能將抽象的市場管理訓練進行立體再現,使學生能夠深刻理解工商管理課程中所學知識在實際運用中是如何體現的,從而獲得對知識的系統掌握。一般而言,ERP沙盤模擬在工商管理專業實訓中是針對現代企業經營與管理技術展開的,設計中具有鮮明角色體驗,是當前具有實踐意義的教學平臺。該教具擁有6個沙盤,代表6個相互競爭的企業,每個企業都在沙盤上擁有自己的管理系統和財務系統,規劃中心、生產中心、物流中心等一應俱全。6個相互競爭的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資金流轉,產品研發與合作,以及設備投入,產品改造,財務核算與管理等,都能夠通過沙盤體現出來。模擬周期一般相當于企業在實際市場競爭中5到6年的變化,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到企業在自己的操作下,在相應的時間內呈現出來的狀況,從而了解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發揮了怎樣的效能,掌握最基本的工商管理技能。目前,國內高校對ERP沙盤模擬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并出現了相應的技能大賽,每年都有全國各地的高校組織管理類專業的學生參加,在參加比賽的過程中師生相互交流學習體驗,獲得技能和素質提升。
職業發展導向中工商管理類人才多維能力的實踐教學論文
新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步伐的不斷加快,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模式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大量企事業單位對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并要求高等院校在本科層次上能培養出大批在素質、能力、知識等諸方面都適應生產經營一線工作需要的應用性專門人才。但我國的本科教育大多定位于學術教育,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很大(高林等,2008)。同時,有關本科層次應用性人才的培養導向和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尚未達成共識,還有進一步梳理與探討的必要。基于此,本文以與社會經濟發展聯系緊密的工商管理類專業為例,結合江蘇理工學院本科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實施情況,就如何有效地構建職業發展導向的應用性本科人才多維能力培養實踐教學體系作初步的研究與探索。
一、職業發展導向的工商管理類人才多維能力模型構建
(一)應用性本科人才的職業發展培養導向
關于應用性人才,國內許多學者進行了界定與分類(季誠鈞,2006;楊興林,2007)。但無論如何分類,實踐創新能力是應用性人才必備的要求 (貢福海,2013)。本科應用性人才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動手能力強的人才,應用性本科教育關注的焦點是盡可能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發展與技術變革的能力,為其將來職業生涯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一個堅實的平臺 (王秋紅,2008)。江蘇理工學院在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堅持以職業發展為導向,將學生進入職場后的發展目標定位為“企業部門經理”,并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有關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要求為指導,從企業對“企業部門經理”的能力素質要求出發,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應用性本科人才。
基于能力培養的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論文
一、深入認識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的意義
實踐教學是現代管理教學的重要環節,開始于管理實驗。1898年“科學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羅以顧問身份在伯利恒鋼鐵公司進行了著名的“搬運生鐵塊試驗”和“鐵鍬試驗”,并在總結26年的實驗和試驗成果的基礎上,出版了《科學管理原理》一書,開創了管理實驗研究的先河。此后,管理學家梅奧在美國芝加哥西部電器公司所屬的霍桑工廠進行了著名的霍桑實驗,眾多管理學者利用各種管理實驗方法推進了管理學的研究,歸納出一系列的管理原則和管理理論。伴隨著現代企業競爭的加劇,管理研究開始注重企業的整體流程和具體的職能管理。數學模型與計算機模擬被大量引人管理學研究,各類管理模擬軟件使管理實驗內容豐富起來,也促使管理學教育逐漸多樣化,促生了今天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實踐教學。
現代工商管理類專業培養的目標主要是培養具有“四種能力”的合格人才,而其中的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是關鍵。實踐能力是指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和發展起來的發現問題并能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造能力是人們改變客觀現實的創造性活動。創造能力的形成和發展以扎實的實踐活動為基礎,實踐能力是創造能力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通過實踐教學,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及實踐能力,提升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因此,工商管理類專業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加強實踐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是為配合管理理論的理解與應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商學院五個專業實踐教學包括課程實驗、專業實驗、跨專業實驗、課內及課外的社會實踐、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是理論教學不可或缺的附屬環節。商學院教師在長期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探索中,已成功地將本科實踐教學目標落實到各個專業、各個層次的實踐教學環節中,讓學生在實踐教學中不僅融會了專業理論觀點,而且能夠掌握基本的、完整的、系統化的技能和技術。按照不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具體要求,北方民族大學商學院的實踐教學體系由實踐教學管理體系和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實踐教學目標體系和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構成。
關于企業工商管理類人才應用能力的培養分析論文
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催生了我國大量企業迫切需求管理類人才的出現,在這種情況下,對我國的相關教育機構提出了更加嚴苛的需求,教育機構通過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加強了對管理類人才的培養力度。但是對于這類人才的培養效果卻并不盡如人意,由于受到我國整體教育發展的限制,企業管理方面的相關人才所受到的教育還停留在較低的層面上,只注重理論知識的積累和學習,卻完全不具備實際的工作能力,在這樣的現狀之下,管理類人才的實踐應用能力就成為了教育過程中關注的重點方面。
一、培養人才的現狀
1.培養目標錯位。時至今日,管理類人才在我國的管理系統中始終被當做企業的中層干部來使用,給予他們十分籠統的權力和管理范疇,這種觀念的局限之處就在于對這類人才的定位過于寬泛,缺乏深刻的認識,不能夠針對人才的不同特點進行更加細致劃分。事實上人才在專業素養上來講有所偏重,有些人才偏重于管理理論的研究和創新,還有一部分的人才更加善于技術方面的研究和創新,如果企業對于人才的認識還處于模糊和籠統的階段,不僅會阻礙到企業的進一步發展,使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約,同時還會由于無法將人才充分利用,使得人才的才華得不到充分的施展,從而造成人才的流失,進一步阻礙企業的繼續發展。
2.培養體系缺失。在我國的人才培養上還沒有一個完善的系統,整個體系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缺失,這種缺失不是單方面的,而是存在于很多方面。首先就是對人才開展相關的培養活動時沒有進行更加細化的目標劃分,使得所有人都在相同的模塊、相同的標準范圍內,這樣只會使得所有人變得千人一面、千部一腔,人才所能夠得到的專業知識或者專業技能過于程式化,當人才進入到工作崗位,所能夠呈現出的東西也是大同小異,這在某種程度上使人才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和價值有所下降。其次,就是這一類的人才難以得到均衡全面的培養,無法扎實的建立起專業技能的實踐素養,使得人才在開展實際的工作過程中顯得十分的力不從心。
探究構建工商管理類專業實驗體系論文
商管理專業一般來講是指工商企業管理,是市場經濟體系中最為常見的管理專業之一。作為一種基本理論和一般方法的學科,其研究的主體對象工商企業經濟的管理,其中所涵蓋的兩個方面為: 制定企業經營的戰略和管理企業的內部行為。本專業具有極強的應用性,通過最為基本的管理學和經濟學的理論,運用現代管理的方法與手段,成了管理企業和決策經營以及保障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最為有效的途徑。同時,與其他諸多專科和科目相比較而言,工商管理科目對于實踐性、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更為注重,并且極大的強調該專業與實際外接應用的銜接程度。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實驗教學是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對管理理論的繼續、補充和深化作用是不言而喻、舉足輕重的,其影響和重要性是課堂上的理論教學無法代替的。
1. 對于工商管理專業當前狀況的一些討論
國家教育改革的大潮在每一個階段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理念去適應這個不斷變化的社會和國際環境,其投入、強度都在不斷地加大。這也在要求學校在各階段的教育中不斷地提高對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工商管理專業各類試驗也陸續開展并不斷增加課時,其進步的幅度是顯而易見的。然而,新興的事物需要一個適應過程,更需要一個被接受的過程,每一步都在不斷探索,系統性的實驗課程安排設置極其匱乏、不全面,缺乏完善的硬件實驗設施,各類版本的試驗軟件都有待更新和研發,以下幾點是具體的表現:
( 1) 專業實驗之間缺乏聯系、銜接,缺乏互補。當前我國各院校的教學實驗體系處在各自獨立、各自為政的'狀態之中,缺乏最基本的聯系和溝通交流,存在于各管理專業課程之間最本質的規律性聯系也被人為地割裂了。知識的盲點大范圍存在,重復率高,脫節也較為嚴重。課程上缺失特色,知識結構被尚未成熟的教學方式錯位,實驗的效果目標根本無法達成,課程本身的重點也極易被忽略,最終造成學生對實驗失去興趣。不同的科目過于獨立,科目的教研過于集中,是造成這種問題的根本性原因。
關于調查分析工商管理類畢業生的市場適應能力論文
工商管理這門學科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實用性,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的人才主要從事于各種企事業單位的生產、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管理和行政管理的綜合性管理人才。由此可見工商管理畢業生的就業選擇性很大,但是實際上,畢業生進入社會之后,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差距還是很大的,匹配性比較差,其就業還是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理論與實踐并不能完全地結合在一起。
一、調查內容與方法此次調查的內容就是工商管理類畢業生的市場適應能力
主要從其專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出發進行調研。職業能力對于畢業生的市場適應能力有著直接的關系,是多種能力的綜合,決定了其在工作上的勝任度,職業能力的具體內容主要包括基本職業能力、綜合能力、專業職業能力三個部分;職業素質則指的是畢業生的學習態度以及職業道德,職業的不同就會有不同的職業能力的要求。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社會需求。在回收的有效的 49 份問卷中,對工商管理類畢業生的需求狀況是不同的,其中有四個是非常需求的,兩個較多需求的,二十七個一般需求的,十一個較少需求的,五個沒有需求的,它們的概率分別為 8%、4%、56%、22%、10%。企事業單位對工商管理類畢業生的`需求趨勢也有高有低,有十六家的需求是呈上升趨勢的,二十五家呈現出一種比較平穩的趨勢,還有八家呈現一種下降的趨勢。由此可以看出工商管理畢業生的就業面是很寬的,市場需求量很大。雖然有一部分企業呈現了下降趨勢,但是大部分仍然處于上升和平穩的狀態的。
探究企業工商管理類人才應用能力的培養現代化論文
企業發展步伐的加快,為我國市場性經濟體制的改革,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與此同時,企業對于工商類管理人才的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國的高等院校在個工商管理類人才的培養過程中,結合市場實際的發展規律,健全相關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出更多專業性的人才。文中通過對現階段企業工商管理類人才應用能力培養的深入分析,為相關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參考依據。
一、工商類管理人才應用能力培養的現實意義
市場型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為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企業在開展市場經營活動的過程中,對于市場風險的有效規避格外重視。因此,企業需要更多業務水平較高、專業能力突出的工商類管理人才做好各項基礎性工作,減少實際投資活動中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同時,這也為高校工商管理類人才的培養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校在具體的培養過程中注重一定的方式方法,保證人才培養思路的合理科學性。高校開設各種專業的最終目的是:保證學生更好的就業,在求職的過程中能夠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理想工作,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工商管理類人才實際應用能力的高低,影響著企業的工作部署,需要高校在培養的過程中采取科學的培養策略,增強工商管理類人才實際的應用能力,為學生未來就業問題的有效解決奠定堅實的基礎。高校在開展工商管理類課程時,必須結合市場實際的發展規律及企業對于人才的具體要求,聘用教學水平較高的老師突出本校工商管理類專業的特色,滿足企業實際的人才需求。同時,學生在學習工商管理類專業知識的過程中,也需要注重自己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為自己今后的發展創造就業機會。
探討應用型大學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師師資隊伍的論文
曾任伯克利加州大學校長的田長霖說過:“教師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辦好大學,“有一項是最重要的,不能模糊的,教師第一”,“其他的都是其次”。應用型大學的教育目的是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它是我國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平臺和基地。而工商管理類專業主要是培養各行各業的工商管理人才,對企業而言更是十分重要,應用型大學工商管理類專業師資隊伍應具有很強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
一、應用型大學工商管理類專業師資隊伍存在的問題
1.教師的引進渠道單一,重學歷,輕實踐。當今多數應用型大學的工商管理類專業都對教師的學歷有著高要求,具有更多的理論知識,但缺乏實踐經驗,只能紙上談兵,直接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理論教學為主,學生缺少相關實踐技能,教學模式單一。
2.師資力量不足。目前,在應用型大學工商管理專業教師隊伍中存在大量經驗和資歷不足的青年教師,整個師資隊伍無論在年齡、經驗、職稱、學歷、能力等方面都出現不合理配置的狀況。
3.教師團隊領頭人物稀少。在高等教育事業迅速發展的今天,很多應用型大學的工商管理類專業缺乏高素質、高能力創新型人才作為學科帶頭人,其專業科研團隊與教學團隊不夠完善和成熟。高等級和專業級人才數量的稀缺,創新教學能力不足等因素共同導致應用型大學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難度加大,這也限制了應用型大學工商管理專業學科建設的長遠發展。
4.教師團隊管理模式滯后。目前,很多事業型單位、高校在管理上存在的一個普遍性問題就是無論什么事情都按照文件和上級精神辦事,文件沒下達的、領導沒指示的很少有教師去做,這導致學校內部辦事效率與能力低下、人浮于事的狀況出現,阻礙了工商管理學科建設等方面的.提升。
分方向、分層次高職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模論文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企事業單位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當前傳統的高職院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在企業日益增高的人才需求及質量要求下逐漸呈現出無法滿足的缺陷。面對社會對現代企業經營管理者人才需求的新結構,高職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必須做出一定改革,在高職教育中突出自身特色。分方向、分層次是指將高等職業教育中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目標在細分的基礎上具體化,是一種具有目標定位與特色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而在探討“分方向、分層次”在高職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中的意義及實施的具體措施前,我們首先應對高職工商管理專業社會需求情況有一定了解。
一、中小企業管理類人才需求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企業迅速發展,已經成為國家經濟的柱石,對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具有重要推動力量。無論在確保經濟平穩增長、優化產業結構,還是緩解就業壓力等方面,中小企業都正在發揮著越來越不可替代的生力軍作用。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已經占全國企業數量99%左右,其經營管理隊伍主要由三部分人員組成。小部分是從各類院校企業管理專業畢業的專業管理人員,具有較強的實踐經驗和專業水準;另一部分是企業在“跑業務”做“設計”提升上來的,雖工作經驗豐富但管理理念較缺乏;第三部分則是利用親屬關系、裙帶關系走上經營管理崗位的人員,這部分人員既缺乏管理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又沒有現代管理理念,但能完成一定的管理任務。3在整個企業管理隊伍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從各類院校企業管理專業畢業的專業管理人員,高職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對接缺口較大。而中小企業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也為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