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專業論文
電氣類專業(包括電氣工程和自動化等相關)就是關于電氣(有必要解釋一下電氣:電氣并不是電器,它包括了所有的用電的設備。這個概念相當的廣泛,只要是用電的就是電氣,只要是用電控制的就是電氣控制)控制方面的專業; 專業的目標就是怎么讓機器自動運行,就是人們常說的“智能化”,機器能夠自己根據環境變化調整工作。
電氣專業論文1
摘 要:培養當今社會需要的人才是目前高校奮斗的最大目標。基于此,本文對社會需求的高校電子電氣專業的一些教學改革提出一些個人的看法。提出的教學改革主要通過突出模塊式學習,構建職業導向的教學課程,加上以多技能書的教學模式和新型的教學評價模式,對高校學生進行更好的良好教育。更多電氣論文相關范文盡在職稱論文發表網。
關鍵詞:電氣論文
一、優化調整教學內容
1.結合課程目標,選用符合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教材。因為現行很多高職教材大多套用高校學歷教育相關教材,知識陳舊,未能突出職業能力的培養以及及時反映新理論、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成為制約高級技能人才培養的瓶頸。
2.在考慮學科內在的邏輯關系和培養職業能力宏觀指導下,微觀上精選、調整教學內容。課程知識面廣、信息量巨大,而課時非常有限,必須根據職業能力培養的目標,有所側重地選擇、調整教學內容,使“培養高級技能人才”落到實處。例如:在講授我校汽車運用技術、汽車電子技術專業的課程,要充分考慮在現代汽車上,電工電子技術的應用:電動機、發電機、電子控制噴油裝置、電子點火裝置、電控自動變速器、防抱死制動系統、電子轉向阻力系統、適時調節的自適應懸掛系統、常速巡行自動控制系統等等。
二、教學方法的改革
采用案例教學法貫穿全課程的教學方法:精心選用較大的、典型的、有實用價值的、學生感興趣的實例,以該案例的設計和改進中的問題為切入點,步步深入,將實踐技能的培養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克服傳統教學方法中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造成弊端:學習本課程后,學生分析電路雖然頭頭是道,但若要設計制作一個電路系統往往不會查手冊、不會選器件、不會連電路、不會調試系統。可見,案例教學法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案例教學法若運用得法,將會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興趣。但采用案例教學法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案例要有典型性和實用性,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
2.案例要有綜合性和啟發性 ,案例應將課程內容與案例有機結合、融會貫通。
3.案例應體現本學科的前沿知識、技能,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教學手段的改革
有了好的教學理念、教材、教學方法,要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還要有好的教學手段,要善于根據課程不同內容、不同的知識點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才能推動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故本人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采用傳統的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方法,大量地使用多媒體課件、EDA仿真軟件、網絡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比如:
1.在講到三相異步電動機結構、工作原理及常用控制電器結構、動作原理時,若用傳統的黑板加粉筆的方法,在課堂上把電動機的結構和常用控制電器的結構畫出來是不可思議的,即使畫得出來,也很難將此部分的內容講清楚,課堂效率極低是可想而知的。但采用PowerPoint和flash做成的多媒體課件,節省了在堂上畫電動機、常用控制電器的時間,還可以通過flash動畫生動地表現電動機的內部結構、工作原理和常用控制電器的動作過程,非常的直觀而富感性,有利于學生準確、全面、深刻地接受知識,大大地降低理論學習的難度。
2.在講單管的共射極放大電路,工作點設置對放大電路的非線性失真的影響(工作點設置得太高,容易導致飽和失真;設置得太低,容易導致截至失真);負反饋對放大電路性能的影響;放大電路的幅頻特性和相頻特性。雖然我們可以借助PowerPoint、flash、VB等制作的包含文字、圖片、動畫的課件進行講解,降低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理解方面的難度,但學生還是覺得缺少感性的認識。但通過利用multisim對單管放大電路進行仿真后,學生好像置身于實驗室,體驗到:設置適當的工作點的重要性;負反饋的作用;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等,對所學知識豁然開朗。實現了理論教學由難化易,由繁化簡、因材施教等方面起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 實踐環節的改革
在硬件實驗方面,要減少驗證性實驗,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從原來簡單地強調動手能力的培養,轉變為在培養實踐能力的同時,加強綜合應用能力、系統集成能力、設計能力的培養。
五、考核方法的改革
好的考核方法能給學生一個正確的學習導向,所以考核方法的改革是職業教育改革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職業教育課程的考核方法一定要與職業教育的人才觀和質量觀一致,考核的內容和方式要“以能力的考核為中心”作相應改革,在傳統的閉卷筆試考核基礎上,增加技能考核,把學生課外的小制作也納入考核的范圍。
六、結語
要達到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滿足社會和企業對高級技能人才的需要,職業教育亟待改革。而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其中課程體系的改革是改革的重點和難點,但要取得改革成效,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協調,特別是需要教師在微觀教學各環節進行改革的配合。本文旨在拋磚引玉,希望與從事職業技術教育的教師有一個交流的機會。
電氣專業論文2
1.引言
實驗課是高等教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目標一般包括以下幾方面:①通過自身經歷和體驗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②學習基本的實驗技術和操作技能;③培養綜合運用知識與技能分析和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泡括創新能力)④通過實驗過程培養嚴謹求實、科學的工作作風和學風。但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是以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偏重于前2個方面,而忽視后2個方面,強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即驗證性實驗。其優點是:理論課后緊跟實驗,實驗原理、方法明確,易于理解和操作,教師和學生都無需耗費過多精力。缺點是:學生只需照葫蘆畫瓢,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欠缺。
素質教育觀念指導下的教學模式是以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教學理論為基礎,在強調知識和技能學習的基礎上,還強調思維能力和創造性的培養。因此,在實驗課教學中,除安排傳統的驗證性實驗內容外,還應増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內容。這對教師和學生都是一個挑戰,對教師必然増加了工作量,對學生則増加了難度,學生和教師都要有一個適應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確立新的教學理念,才能順利完成實驗教學改革的任務。
2.電氣專業專業課程設置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課程由通識課程、專業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等組成,經過幾年來的教學實踐,1~7為專業必修課,主要是電機、電器、電力電子技術方面的課程;A1~A4為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專業方向課程;B1~B4為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方向課程。這是2個限制性專業方向課程組,學生必須選擇其中一組。
3.加強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改革探索與實踐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專業課程既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又具有豐富的實踐性,同時又與科技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系,反映著電氣工程學科最新的科技發展動態和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在這些課程中既應安排驗證性的實驗,使學生對理論知識加深理解和領會,更應該安排綜合性、設計性的實驗內容,并加大在實驗環節中的比例,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知識與技能分析和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包括創新能力)培養嚴謹求實、科學的工作作風和學風。為此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加強了設計性、綜合性實驗的改革探索。
3.1 修改教學計劃,保證實驗學時數
我們從培養計劃的制訂入手,對專業課程明確安排較多的實驗學時,為了保證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有充足的實驗時間,各門課程都増加了2~4個實驗課時。新開設的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方向課程更是在目前實驗設備的條件下設法開設了20個學時的實驗。同時,在編寫課程教學大綱和實驗教學大綱時,要求與培養計劃協調一致,安排足夠的實驗學時和實驗內容。
3.2 修訂教學大綱,改革實驗教學內容其中一組。
對課程教學大綱及其實驗教學大綱加以修訂,調整實驗內容,増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要求每門課程大綱中提出的實驗個數要多于實際安排的實驗個數,其中一些是必做實驗,其學時要少于計劃安排數,其余性、設計性實驗。例如“電氣控制技術”課程安排實驗學時為8(4個實驗)大綱中則寫入了6個實驗,其中2個為必做實驗,還有4個則為選做,均為設計、綜合性實驗,要求學生在其中選做2個。這樣就使得學生必須完成2個設計、綜合性實驗。幾年來的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一致認為,通過這樣的實驗改變了固有學習方式和觀念,鍛煉了多方面的能力。實驗教學改革的目的是加強創新思維和綜合能力的培養,改變實驗課單純驗證一個實驗結果的模式,學生不再是簡單、被動地在實驗中驗證教師的理論講授或教材中所述的理論知識。
綜合性實驗有利于學生逐步學會綜合運用前期學到的知識,形成較強的自學和獨立工作能力171;設計性實驗由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選擇儀器設備、制定實驗流程、處理分析數據、完成實驗報告,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同時與本課程的驗證性實驗,甚至于是前修課程的驗證性實驗密切配合,通過設計性實驗鞏固在驗證性實驗中掌握的實驗技能。例如“智能建筑設備及其控制”課程安排了一個“電梯升降速度曲線的變頻控制”的設計性實驗,要求學生“通過使用變頻調速控制電機,模擬實現電梯升降曲線的控制要求,進一步掌握交流調速系統的控制,了解電梯電力拖動系統的控制特點。”其中對變頻器參數的概念以及設置方法和變頻器的接線等使用方法必須在前面的實驗中掌握,這就要在前修課程“建筑電氣智能化技術”上的一個驗證性實驗“通用變頻器與V/F控制變頻調速系統的實現”的基礎上,結合本課程講授的關于電梯運行曲線的知識由學生根據電梯升降曲線要求設計、計算變頻器的參數設置來完成。通過該實驗,學生既對課程內容加深了了解又鞏固了前一實驗的知識,同時,無論在硬件上還是在軟件上又留給學生了自由設計的空間。
3.3 改革實驗教學方法,實現開放式實驗教學
與實驗室管理人員密切配合,對于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實行開放式教學,這個開放包括:①實驗時間“開放”,實驗室安排在某個統一的時段完成某一個或某一類實驗,由學生自己來預約實驗時間和實驗內容;②實驗內容“開放”,即實驗指導書只是提出一個實驗的基本要求,由學生來自己設計實驗的具體內容、具體步驟和具體的實驗線路。如“運動控制”課程實驗就安排了一個“交流調速系統的性能實驗”,實驗要求是“利用高性能通用變頻器組成變頻調速系統,學習對變頻器的各種操縱方法,并實現一定的調速運行方式”。要求學生“綜合前期所學知識和以前完成的實驗自己設計實驗內容、實驗步驟,自己設計實驗線路。在教師認可后開始實驗”。實驗結束后要求每位學生寫出總結,必要時抽取部分學生提問,綜合評分。實驗要求提出后,激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紛紛通過上網搜索、查閱書籍等多種手段,設計實驗內容和實驗方法步驟,有的提出了基于紡織業紡制竹節紗要求的多段速控制方案;有的提出了基于電梯運行曲線控制要求的電機S曲線起停控制方案;有的提出了充分利用變頻器矢量控制功能的采用轉速閉環控制的定位控制方案,等等。反映了學生對知識較強的接受能力,和對新知識、新課題的探究欲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盡量滿足學生的要求,對實驗設備能夠完成的實驗都極力協助完成。這樣的實驗毫無疑問將花費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從一切以學生為本出發,大家都做得無怨無悔。
3.4 改革實驗室管理體制,實現資源共享
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是需要消耗一定人力、物力的實驗,可能會用到多個實驗室的設備。學院進行實驗室管理體制的改革,成立電工電子實驗中心。將整個實驗中心的設備統一調配,同一設備可以在多個實驗室的多個實驗中使用。例如電力電子實驗室的電機機組既用于直流調速系統實驗,又用于工程訓練中心的變頻器、交流調速系統方面的實驗。進一步地將與科研相關的儀器、設備也集中在一起管理,在本科課程實驗中只要有可能也加以利用。此項改革,優化管理,極大地提高實驗設備的利用率,實現資源、人員共享。
4.結語
實驗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是當前教學改革中的永恒主題之一。要提高教學質量,搞好實踐性環節的教學需要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雙方的積極因素,互相配合。隨著改革的深入與發展,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課程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也將更完善、內容更豐富、形式更新穎,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也將更上一層新的臺階。
電氣專業論文3
前言
當前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社會生產和生活的節奏也在不斷加快,各類以電力為能源的設備對于供電系統的要求不斷提高,諸如生產企業、建筑企業等,大功率、長時間、變性大的用電為電力行業的日常管理和運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新時期的供電企業必須考慮如何對自身的實際操作進行改進,大力發展信息化建設,才能應對社會發展下的各種需求,實現自身的當代價值。據《中國電力配網自動化產業發展現狀及十三五規劃研究報告20xx-2021年》反映,我國當前電力行業自動化水平較低,資金投入不足,自動化效果仍需提高,這就意味著當前電力行業的發展要想與世界接軌,就必須加大自動化研究和建設力度。
1.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的特點與意義
1.1特點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的特點在于利用了先進的信息科學技術,對電力系統的控制實現了效率提升和成本節約,主要表現為:①通過對控制方式的設計,研發了配套與電氣設備運行相匹配的系統,提高了設備管理與運行的合理性,同時增強了配電網的可靠性及穩定性。②通過自動化技術的支撐,實現了對電力設備的高效利用,而在適用自動化技術的過程中,對原來的配電網進行合理整改,選擇一些節能、高效的新設備,減少了在電能傳輸時的耗損。③通過設計和控制合理的電能參數,對符合進行控制,針對一些特殊情況可自動采取可變性的節電措施,同時減少了相應設備在配電網異常情況下的損壞幾率。
1.2意義
我國現代經濟的發展有著兩個重要的特征,即工業化和產業化,大規模的集成化生產設備對能源要求較高,例如大型的流水線生產機械、工程施工中的各類設備等,可見電力能源關系到社會基礎經濟與建設。在信息技術革命時代,倡導和重視電氣工程自動化發展,實現電力生產與運營的自動化監管,促進各項設備高效運行,是電力企業與時俱進的表現,也是對電力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種強化。可以說,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的使用水平,是電力企業現代化的一種標志,對于電氣走出傳統邁向全面工業化有著重要意義。
2.應用現狀
現代電氣自動化主要采用集成——分管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電力企業的信息化管理。在控制方面,通過總控制系統對子系統及相關設備進行動態監控和管理,通過匹配實時信息與預設目標實現自動調控,促進了系統資源的有效配置,針對一些其他復雜的需求,能夠以軟硬件系統調整的方式進行體現出不同的功能。在系統結構方面,采用通用化的設計,將企業管理系統與設備管理進行連接,實現了高效通訊,提高了企業管理的效能。主要適用的技術與系統如下:
2.1信息集成
信息集成技術是電力系統控制主要使用的技術,該技術具有較強的實用性,且短時間內不能被完全取代。從整體統籌上來看,通過對信息網絡的建設,企業能夠對實際的環節和場景進行數據采集,以圖像、視頻的形式進行實際監控,對于一些設備運行或電能傳輸狀態,也可以通過特定的數字信息進行反饋,此外不僅是生產環節,對于人力資源、財務信息、資源狀態等都能夠通過一個綜合平臺進行信息的整合和分析,有助于企業進行全面的管理。從縱向單一管理來看,集成技術有助于企業運用通訊設備與實際的設備、系統之間形成關聯,能夠對單一某項管理工作進行綜合調度,增強了業務能力。
2.2系統語言
在長期的實踐和研究中,為了提高檢修維護的效率,采用IE與WindowsNT為主要系統語言,基于這兩種系統語言的特點,使管理平臺更為標準,統一了操作規范和專業技能,管理更為便捷。而PC系統在電氣自動化系統中的運用,將管理界面變得更加直觀便捷,利用PC對電氣化系統進行操控,不僅能夠快速地對系統中的異常情況進行掌握,同時還能夠及時地采取應對措施,減少故障排查和維護的時間,從而提高生產效率。此外,采用PLC技術對電網數據進行采集、分析、整理及傳輸,通過將模擬數據與實際數據之間的比對和轉換,對電力系統進行可變性智能控制,其中模擬閉環是控制中最具特點的,可實現對整個電力系統的有效調節。
2.3電網適用
①以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為依托,對整個電網進行監控和管理,采用分級別的自主調動方式,實現以行政區域為分級的地區電網調度模式,依靠電氣自動化技術不僅可以對大范圍的電網狀況進行掌握,同時還能真對單一區域內的電網根據實際需求進行專門調度。該技術目前主要是依據實時監控數據來運行。②在電網的改造建設方面,配電系統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采用了配電主、子站和光纖終端三層式的結構模式,確保了通訊質量。通過自動化技術,將配電轉化成為一種數字信息,進而快速下到端點,直接控制設備產生功能變化,整個過程通過預設程序完成,提高了配電效率和質量。③由于變電站工作最為復雜,電力處理量最大,因此使用自動化技術最多,主要是防止操作失誤和提高能效,通過關聯各項設備并進行分類,實現了同時監控、同時管理、高效運行和快速維護,減少了人力工作的負擔,提高了能源質量。
2.4綜合自動化
一方面,依靠自動化技術將設備監控、管理、故障排查、維護等進行串聯,實現一體化的操作,這就對整個管理系統提出了一體化要求,通過對系統的精密推演和設計,讓系統替代人對完成工作,很大程度上實現了智能操作過程。另一方面,由于實時通訊和控制技術的支持,因此可以支持暫時與穩定兩種狀態同步存在,因此能夠組建一個仿真的試驗環境,以滿足技術人員的試驗需求。
3.未來展望
3.1智能技術的發展
智能技術可以說是自動化技術的升級,追求電網智能控制和保護對于電力企業未來發展意義深遠。基于此,應加強研究和學習,主要是利用人工智能、模糊控制技術、信息通訊技術、電腦技術等為支撐,對控制系統進行不斷升級,根據電網運行環境及相關設備的屬性針對性地對系統進行調整,提高電網運行的可靠性,并且確保控制技術能夠具備更強的適應能力,在各種電壓、負荷情況下其工作能力不會發生削減。例如分層式的綜合自動化裝置的研發和使用,就是在我國研究人員在多年的研究和實踐過程中自主研發的,它突破了原來的技術限制,具有更強的實用意義。因此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加強自主研發,積累各項經驗必不可少。而智能技術最終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運行效果,減少人力工作的負擔。
3.2配電網自動化的完善
目前我國關于配網成型、中低級的網絡數字和信息配網的一體化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其中,采用高級的應用型軟件,通過輸電網理論算法對配電網真實數據進行處理,再通過人工智能進行負荷運算和預測,多方面保證了計算結果的準確性和計算過程的快速性。該模式下,信息的傳遞變得更為精準,增強了控制系統的實際效果。而未來發展中,肯定還會對該方面進行深入研究,主攻方向是討論如何綜合設計計算方式,簡化其中的某些步驟,使計算和數據信息的處理及指令信號的傳輸更加快捷。
3.3管理平臺建設
①關于大型綜合性平臺的構建。需考慮平臺在功能和范圍上的突破,例如互動功能,及平臺可與外部用戶關聯,通過平臺交互電力供求信息,企業能最快掌握用戶實際需要,從而預設供電指令,以確保滿足用戶要求;集電力企業所有管理于一體,在系統中區分日常管理、技術設備、企業狀況、人力資源等多個區間,各個區間之間又互為關聯,能夠方便各方面的統一調度;對單獨項目進行縱向全面控制,即流水線式的監督和控制,所涉及的內容須全面,信息傳輸和反饋功能可靠。②對仿真系統進行開發,著重研究負荷動態建模和仿真實時建模兩種,即創設電網數據數字模擬實驗環境,以提供實驗保障。
4.總結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相關技術在發展和適用的過程中,逐漸出現一些瑕疵,這些小瑕疵就是推動該技術不斷發展的根本,雖然目前已經擁有相對成熟的系統和匹配技術,但是在未來社會中,電力行業不斷發展以及電力系統基礎性能的不斷提升乃至于電力系統本身新功能的出現等,都要求自動化技術還要不斷研究和完善。目前看來始終堅持高效、安全、專業的原則對自動化技術進行改進是必不可少的。
研究船舶電氣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措施論文
人才培養方案是對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模式以及培養過程和方式的總設計,對保證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規格,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高職船舶電氣專業學生畢業后面向國內、外的航運公司就業,擔任船舶電子電氣員職務,面臨著國際船員勞務市場的競爭,學生必須要滿足STCW最新公約的任職資格要求和國家海事局海船船員適任標準的要求。船舶電子電氣員的前身是船舶電機員,上世紀末STCW公約95修正案取消了對船舶電機員的強制性配置要求,部分航運企業取消了電機員崗位,電機員的工作轉由輪機員分擔,但部分輪機員由于缺乏電子電氣知識和信息技術而不能有效地履行職責,造成部分職能缺位,對船舶的安全營運造成一定的影響。國際海事組織認識到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于2010年通過了STCW馬尼拉修正案,該修正案明確提出設置船舶電子電氣員這一新職務,強調了電子電氣員的必要性,并規定了具體的任職要求。為了履約中國海事管理機構也發布了新的海船船員考試發證規則,制定了船舶電子電氣員的適任考試和評估大綱。由于STCW公約95修正案生效后部分航運企業取消了電機員崗位,多數航海類院校基本上都停辦了船舶電氣專業,我院則由于認識到船舶電氣管理的專業性和重要性而一直保留著該專業,但是由于種種原因該專業在學生的培養過程中也存在著培養方案不太合理等問題,使得人才培養的效果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偏差較大,船員的綜合能力比較差。
高職航海類學生的專業思想、業務技能等方面相對較好,是未來中國海員隊伍中的主力軍,因此基于以上背景,為了培養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船舶電子電氣員,實現我國成為船員強國的目標,有必要對高職船舶電氣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研究優化。
有關電氣專業的論文
摘 要:培養當今社會需要的人才是目前高校奮斗的最大目標。基于此,本文對社會需求的高校電子電氣專業的一些教學改革提出一些個人的看法。提出的教學改革主要通過突出模塊式學習,構建職業導向的教學課程,加上以多技能書的教學模式和新型的教學評價模式,對高校學生進行更好的良好教育。更多電氣論文相關范文盡在職稱論文發表網。
關鍵詞:電氣論文
一、優化調整教學內容
1.結合課程目標,選用符合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教材。因為現行很多高職教材大多套用高校學歷教育相關教材,知識陳舊,未能突出職業能力的培養以及及時反映新理論、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成為制約高級技能人才培養的瓶頸。
2.在考慮學科內在的邏輯關系和培養職業能力宏觀指導下,微觀上精選、調整教學內容。課程知識面廣、信息量巨大,而課時非常有限,必須根據職業能力培養的目標,有所側重地選擇、調整教學內容,使“培養高級技能人才”落到實處。例如:在講授我校汽車運用技術、汽車電子技術專業的課程,要充分考慮在現代汽車上,電工電子技術的應用:電動機、發電機、電子控制噴油裝置、電子點火裝置、電控自動變速器、防抱死制動系統、電子轉向阻力系統、適時調節的自適應懸掛系統、常速巡行自動控制系統等等。
二、教學方法的改革
采用案例教學法貫穿全課程的教學方法:精心選用較大的、典型的、有實用價值的、學生感興趣的實例,以該案例的設計和改進中的問題為切入點,步步深入,將實踐技能的培養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克服傳統教學方法中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造成弊端:學習本課程后,學生分析電路雖然頭頭是道,但若要設計制作一個電路系統往往不會查手冊、不會選器件、不會連電路、不會調試系統。可見,案例教學法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案例教學法若運用得法,將會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興趣。但采用案例教學法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電氣專業論文發表技巧
電氣專業是我國理科院校中都會開設的一門專業,電氣類專業(包括電氣工程和自動化等相關)就是關于電氣(有必要解釋一下電氣:電氣并不是電器,它包括了所有的用電的設備。我國也有很多專門研究電氣工程的專家和學者,為人們的生活和工業發展都帶來了很大的進步。我國也有很多電氣專業的期刊,為工程師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很多評審高級職稱的工程師都會選擇核心期刊投稿,核心期刊對文章的質量要求是比較高的,那么電氣專業論文發表技巧有哪些呢?
1、要明確讀者對象。要解決“為誰寫”、“寫什么”、“給誰看”的問題。要考慮生產和社會需要,結合當前我國的有關技術政策、產業政策、考慮自己的經驗和能力。若是為工人師傅寫出的,應盡量結合生產實際寫得通俗一些,深入淺出,易看、易懂。
2、要充分占有資料。要寫好技術論文,一定要掌握足夠的資料,包括自己的經驗總結和國內外資料;要對資料進行充分的分析、比較,加以消化,分清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無用的,并根據選擇的課題和命題擬出較詳細的撰寫提綱,包括主次的分類、段落的分節、重點的選擇、圖表的'設計擬定、順序的排列等。
3、要仔細校閱。初稿完成后,不能算定稿,論文必然存在不少問題;如論文格式、表述方式、圖的畫法、公式的表述、名詞術語、字體標點、技術內容、文字表達及文章結構等方面要進行反復推敲與修改,使文字表達符合我國的語言習慣,文字精煉,邏輯關系明確。除自審外,最好請有關專家審閱,按所提的意見再修改一次,以消除差錯,進一步提高論文質量,達到精益求精的目的。
探析電氣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的論文
實踐教學是實現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主體教學之一,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過實踐教學各環節的實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促使學生綜合應用專業知識,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為培養優秀的、適應市場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創造條件。它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有其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模式的多元化,用人單位對高校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為了適應這一要求,需要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目前,由于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學生的培養過程中,對理論教學投入較多,而對實踐教學投入較少,使得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比較落后。針對河南理工大學(以下簡稱“我校”)電氣專業本科生培養而言,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問題有:學生的實踐能力參差不齊、沒有配套的實踐教材、缺少行之有效的實踐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等。
筆者根據我校電氣專業實踐教學的目標和要求,并結合近幾年給電氣專業本科生進行實踐教學的實踐經驗,對傳統的電氣專業實踐教學進行了改革,提出了一些適合電氣專業的實踐教學模式與方法。
一、電氣專業實踐教學模式
實踐教學的功能不僅在于驗證科學定理,學習科學知識,培養科學精神,而且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甚至團隊精神,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競爭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實踐教學應該改變從屬于理論教學的地位,并不是把二者截然割裂開來。事實上,理論性課程需要實踐性內容作為理論的驗證,便于知識的理解和鞏固;而實踐性課程必須有理論方面的相關內容給與指導。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實踐教學過程中借鑒現代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以培養出能滿足社會急需的大批既精通專業知識又熟練掌握實踐技能的高素質國際型人才的需要。
電氣專業論文電氣工程自動化應用與展望
前言
當前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社會生產和生活的節奏也在不斷加快,各類以電力為能源的設備對于供電系統的要求不斷提高,諸如生產企業、建筑企業等,大功率、長時間、變性大的用電為電力行業的日常管理和運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新時期的供電企業必須考慮如何對自身的實際操作進行改進,大力發展信息化建設,才能應對社會發展下的各種需求,實現自身的當代價值。據《中國電力配網自動化產業發展現狀及十三五規劃研究報告2016-2021年》反映,我國當前電力行業自動化水平較低,資金投入不足,自動化效果仍需提高,這就意味著當前電力行業的發展要想與世界接軌,就必須加大自動化研究和建設力度。
1.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的特點與意義
1.1特點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的特點在于利用了先進的信息科學技術,對電力系統的控制實現了效率提升和成本節約,主要表現為:①通過對控制方式的設計,研發了配套與電氣設備運行相匹配的系統,提高了設備管理與運行的合理性,同時增強了配電網的可靠性及穩定性。②通過自動化技術的支撐,實現了對電力設備的高效利用,而在適用自動化技術的過程中,對原來的配電網進行合理整改,選擇一些節能、高效的新設備,減少了在電能傳輸時的耗損。③通過設計和控制合理的電能參數,對符合進行控制,針對一些特殊情況可自動采取可變性的節電措施,同時減少了相應設備在配電網異常情況下的損壞幾率。
1.2意義
我國現代經濟的發展有著兩個重要的特征,即工業化和產業化,大規模的集成化生產設備對能源要求較高,例如大型的流水線生產機械、工程施工中的各類設備等,可見電力能源關系到社會基礎經濟與建設。在信息技術革命時代,倡導和重視電氣工程自動化發展,實現電力生產與運營的自動化監管,促進各項設備高效運行,是電力企業與時俱進的表現,也是對電力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種強化。可以說,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的使用水平,是電力企業現代化的一種標志,對于電氣走出傳統邁向全面工業化有著重要意義。
試析以社會需求為依據改革船舶電氣專業教學論文
論文關鍵詞:船舶電氣 教學改革 社會調查
論文摘要:針對船舶行業和遼寧省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直面船舶電氣專業高職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要加快專業建設和教育教學改革,實施產學研結合,實施分段達標的一體化教學模式,突出綜合職業能力培養,培養高級技能型人才。
遼寧省職業教育振興計劃中明確指出,職業教育一定要以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的重大歷史機遇為契機,緊緊圍繞“兩大基地(六大行業)”和“三大產業”的發展,通過資源整合和重點投入等措施,加大專業改革與布局結構調整的力度,培養高級技能型和中級實用型人才,為老工業基地振興提供人力支持。
但是,無論從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地域形勢看,還是從建設世界第一造船大國的行業形勢看,勞動者的素質和創新能力不高,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和增強競爭能力的瓶頸。2008年春,我們在省內進行調研,發現遼寧船舶業技術工人隊伍突出存在結構性供求失衡問題以及高職人才培養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問題。為此本文針對船舶電氣專業高職人才培養現狀,提出系列改革措施。
一、杜會搖求調查結果及分析
2008年春,我們對大連船舶重工集團等10多個船舶及配套企業就畢業生質量、適應崗位能力、工作表現以及未來發展對人才需求信息及崗位要求等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出以下問題:
1、遼寧船舶工業企業急需高素質勞動者和高級技能型人才,技術工人隊伍突出存在結構性供求失衡問題
2006年我院船舶工程技術(船舶電氣技術)畢業生88人,各造船企業報我院需求270人;2007年我院船舶工程技術(船舶電氣技術)畢業生200人,各造船企業報我院需求580人,供需比例大致在1:3左右。通過對企業未來發展的人才需求信息及崗位要求等進行調查,發現今后企業需求專業人才每年會有20%以上的增長。部分企業船舶電氣專業技術人員素質情況見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