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論文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論文在形式上是屬于議論文的,但它與一般議論文不同,它必須是有自己的理論系統的,應對大量的事實、材料進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大學生就業論文1
20xx年高校畢業生將達795萬,比去年多30萬。然而,即使還剩不到兩個月就要離開校園,即使現在是校園招聘會的密集期,但大學應屆畢業生并沒有太焦慮、煩躁和迷茫。據HR反映,省內畢業生太戀家,緊盯著大企業。其實,這都是“慢就業”心態的表現。
對于這批“95后”,他們的擇業觀之所以改變,是因為:家里沒經濟負擔,也就不急著賺錢養家;個性和自信心增強,故而敢想敢試;注重生活品質,所以更關心工作條件和待遇。這些變化加在一塊兒,讓畢業生面對用人單位有了更多議價權。
事實上,勞動者在職場中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一些法定的福利待遇不能真正得到落實,比如不敢請帶薪假,不敢拒絕加班……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有關部門下發過不少文件,開展過不少行動,效果卻很有限。說到底,在與用人單位的博弈中,如果勞動者缺乏實際的議價權,多少文件和行動都很難改變這樣的局面。
如今,大學生們面對用人單位的底氣,卻讓我們看到了改變這個“生態環境”的希望。正如,當越來越多的農民工留鄉就業,城市里的企業為緩解用工荒就得開出更高的工資;當高校畢業生開始不慌不忙地“挑剔”崗位,入職以后有所不滿也很可能選擇離開,用人單位也需要提升崗位的競爭力才能留住人。
“大企業”意味著相對成熟的企業制度和文化,“本省”意味著探親休假回家更便利,社交等方面的生活成本較低,假如有條件在家門口從容就業,何必舍近求遠?所以“戀家”也算出于理性考量。正因為如此,招聘方想吸引并留住優秀人才,就得讓崗位擁有比“大企業”、“本省”更吸引人的地方。
大學生擇業普遍地“挑剔”了,用人單位也會普遍地更加為員工們著想,一些暫時看來“過于理想”的勞動者權益相關法規和倡議,才有望步入現實;勞動力市場的生態環境改變了,社會、生活也會隨之改變。
“慢就業”≠不就業
選擇“慢就業”,或因就業形勢的影響,或因青年一代就業觀念的變化。如果是自己選擇,其實并不用過多緊張,但是,也應盡早樹立自己的職業理想,才能讓未來的發展之路更加順暢。
就業壓力大,心里想法多——
“慢就業”成因多,無需過于緊張
“慢就業”與當代大學生的個性特點緊密相連。與70后、80后不同,90后大學生群體對于生活有更多想法,他們讀書時,往往承載著一個家庭的全部夢想,從小到大,“壓力山大”。如今,他們大學畢業了,愿意拿出一段時間自我調整一下,這都是正常的。現在很多畢業生在上學期間沒有做好職業規劃,畢業后,在自我調整中逐步完善職業目標,并無不可。
事實上,現在是大數據時代,新興崗位不斷出現,就業概念也有所變化。沒在“單位”上班的畢業生,很多都是“靈活就業”、自主創業,比如網絡寫手、空間設計師、圖書美編等。在一定程度上講,這些“靈活就業”、自主創業人員,也是“慢就業”人群,與許多“穩定”就業人群相比,他們的收入水平并不低。
增加閱歷,不打無準備之仗——
“慢”更要充電,才能應對挑戰
“錢花了可以再賺,孩子趁著年輕多出去看看,去經歷一些人和事,對于未來的影響可能更積極。”這是很多“95后”家長的想法。
其實,“慢就業”不是一件壞事,如果充分利用這個緩沖期,增長個人見識,培養起正確的“三觀”,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成為贏家。
大學生在校所學技能有限,就業后不要期望馬上就有產出,更重要的是發展潛力。如今,企業急缺的是那些具有自主意識、創新能力強的員工,而這類人需要不斷挖掘自己的潛能。
做好規劃,合理調整預期——
積極面對“慢”,讓未來更順暢
專家表示,對于“慢就業”群體,人社部門也應給予幫助和引導。在畢業生選擇休息和調整的時間段內,及時提供相應的就業信息和社保支持,讓他們在休息調整的過程中能夠持續關注相關就業情況,做到心中有數,避免從“慢就業”轉為“難就業”、“不就業”。
另外,家長也要轉變觀念,注重從孩子的自身條件出發,與孩子一起商量選擇合適的工作,“不要過分溺愛孩子,導致他們‘高不成、低不就’。”專家表示。
同樣,幫助大學畢業生充分就業,學校方面也責任重大。大學生對于所學專業大概在什么領域容易就業、收益如何、在崗位上做一些什么工作等都不清楚。這就需要學校加強引導,通過網站、宣講會或是發放手冊等形式,引導學生理性判斷就業形勢,淡化職場和學校之間的角色轉換。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今后新就業崗位可能會大量集中在新興產業、服務行業、小微企業和基層單位。加強就業指導,引導畢業生合理調整就業期望,顯得尤為迫切。
大學生就業“待定族”:慢就業,還是啃老族?
眼下,隨著社會寬容度越來越高,大學應屆畢業生選擇“間隔年就業”無可厚非,年輕人嘛,他們想得開、見識廣、眼界高、想法也多,利用一段時間去想清楚自己想做什么,也不必大驚小怪。畢竟十多年的學海生涯,很多人不僅身心俱疲,且不曾知道生活的樂趣,歇一歇,去調整身心,可以理解。
但是,在這些“慢就業群體”中,發現他們中通過“慢”中找到就業靈感的人只占少數,而更多人則是在延遲就業中逐漸陷入迷惘和困頓,“慢就業”處理不好,就成了“新型啃老族”。
據調查,許多人選擇“待業”,基礎就是因為“家里不缺那點錢”!顯然,絕大多數所謂的“慢就業一族”,其實就是“啃老族”的代名詞,所謂的“釋放個性”“自我意識增強”實質取決于家人的財富。
在美國,很少聽到“啃老”的說法,因為要征收巨額的遺產稅,通常高達50%,年輕人不可能依靠父母“慢就業”。而在英國等歐洲國家,遺產稅稅率高達80%,同時又征收高額的房產稅,更不可能出現“不就業、寧做房東”的“啃老族”。
國外大學生剛畢業時也有“間隔年”的情況,尤其是部分經濟比較發達地區和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好的畢業生,通常先做一段時間義工或者旅行,但值得注意的是,這與我國當前的“慢就業”現象不同,別人靠的仍然是自己的能力,而在當下中國,“慢就業”人群中,躲避吃苦、依靠父母是主流。
大學畢業生是高素質的人力資源,已經到了應該承擔家庭和社會責任的年齡,如果把“慢就業”當作逃避競爭、不敢直面社會壓力的借口,那就值得警惕了。
就業,慢些無所謂,但是,啃老不可取。
大學生就業論文2
[摘要]我國實行高校擴招以來,大學生數量大幅度增加,畢業生數量也隨之增加,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大學生自主創業是緩解乃至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一條可行之路。文章從創業教育的內涵和特點出發,借鑒國際經驗,指出在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創業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創業教育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 創業教育 大學生就業
一、創業與創業教育
創業是指創設新的職業、創辦新的企業。創業能力是指工資形式就業以外的“自我就業”能力,這種能力與市場行為相結合。20世紀80年代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面向21世紀國際教育發展趨勢研討會上,提出了“創業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這一新的教育概念。教科文組織指出:創業教育對于培養個人的首創和冒險精神、創業和獨立工作的能力以及技術、社交、管理技能非常重要。要求高等學校必須將創業技能和創業精神作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標,要求將它提高到與學術研究和職業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從本質上說,創業教育就是指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素質、創業技能的教育活動,即培養學生如何適應社會生存,提高能力,以及進行自我創業的方法和途徑。在大學生中開展創業教育,實際上是大學生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一部分,是適應知識經濟發展、拓寬學生就業門路和構建國家創新體系的長遠大計。
1999年4月在漢城召開第二屆國際高等教育大會,會議的主要文件中關于創業教育的一段論述:“為了迎接21世紀的新挑戰和變革的需求,革新教育和培訓過程必須包括創業能力,這種能力無論對工資形式就業還是自我謀職都同等重要。”1998年,德國大學校長會議提出明確要求,在今后5~10年中,把每屆畢業生從現在的10%的創業率提高到20%~30%。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國家勞動人事制度的改革,高等教育通過招生就業制度的改革,培養了一大批立業、創業的實用人才。農業部在農業專科學校開展了培養不端“鐵飯碗”,以家庭經營專業戶為目標的招生就業改革。通過改革,大部分畢業生走上了自我創業的致富之路。1988年湖南針對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創辦了農村家庭經營專業,培養專業農戶和獨立經營的技術服務人才。1994年青島市政府提出富民工程,培養一批專業戶和科技示范戶,其中相當一部分是高職學校的優秀畢業生。
二、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必要性
我國是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人口增長要到20xx年才能停止。據預測,我國人口20xx年為13.81億,20xx年為15.82億。按《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的目標,我國高等教育到20xx年入學率接近15%,若按每年新出生人口為20xx萬計算,高等學校在校生規模將達到1500萬人,每年畢業生將在500萬以上。據介紹,20xx我國各類高校在校學生總計已超過1500萬。而今后高等教育入學率將繼續增加,畢業生也就相應增加。據預測,到21世紀30年代,我國勞動力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一直保持在60%以上,面對這樣沉重的就業壓力,如果高等學校再按照過去的思路培養人才,以所謂的“適應性”來搶占現成的就業崗位,路就會越走越窄。轉變大學生畢業就是到社會上尋求工作崗位的就業觀念,樹立加強創業教育,引導畢業生自己創業,就顯得十分必要了。其中一個有效的辦法就是轉變大學生的就業思路,提倡和鼓勵自主創業。若改變就業教育思維模式,樹立創業教育新理念,使高校畢業生不僅是求職者,而且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三、我國創業教育的現狀
在發達國家,大學生創業的比例一般占到20%或者30%,而中國大學生創業的比例不到畢業生總數的1%,并且我國大學生的創業成功率也比較低,據教育部20xx年的一項報告,全國97家比較早的學生企業中,贏利的僅占17%,學生創辦的公司,5年內僅有30%能夠生存下去。根據中華英才網發布的《20xx中國大學生擇業價值觀及求職心理調查報告》顯示,大學生在回答“畢業后的意向”時,79.2%選擇找工作,選擇畢業后創業的僅有4.3%。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創業教育還很不成熟。
20xx年1月,四川大學發布的《我國本科畢業生創業失敗的原因調查與對策研究》顯示,在最近10年四川大學156個本科畢業生創業實例中,失敗的占83.9%。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如下:
(一)自主創業參與者少,旁觀者多
盡管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機關、稅務部門以及各個高校都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給予了種種優惠條件,但是大學生參與的熱情仍不是很高。據華南某高校于20xx年對5所重點高校1400名大學生做的一份調查顯示,有74.57%的學生表示有創業意向,可是最終創業的卻不足1%,可以說是寥寥無幾,大部分人都處于觀望的狀態。全國各地的高校情況基本上都是如此。20xx屆的廣東高校畢業生約為13.028萬人,選擇自主創業的只有一兩位同學;20xx屆的北京市高校畢業生中,也只有一名學生選擇了自主創業這條路。大學生仍然把政府部門、大型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作為擇業的首選目標,自主創業發展步伐緩慢。
(二)自主創業多集中于一些技術含量不高的傳統行業,成功率低
大學生在校參加的自主創業計劃大賽中,大多數項目都是關于高新技術的。一旦學生畢業脫離學校后,要憑個人之力創辦高科技企業,往往顯得勢單力薄。因為一些風險投資公司不愿意投資到學生創業這樣規模小、風險大的企業。所以,大多數畢業生在創業時選擇了啟動資金少且風險相對較小、較容易操作的傳統行業,如餐廳、咨詢、零售等小而適合自己的行業。這樣一方面可以節約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積累經驗。
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培訓極其缺乏。近年來,國內創業教育逐漸升溫。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院長、KAB創業教育(中國)研究所所長李家華介紹,20xx年教育部確定了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黑龍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經濟學院、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8所高校率先進行創業教育的試點工作,這些高校有步驟、有層次地進行了創業教育的探索,形成了“課堂式創業教育”“實踐式創業教育”以及“綜合式創業教育”三種比較典型的創業教育模式。但是,中國的創業教育還屬于經濟學領域,還沒有成為一級學科,甚至連二級學科都不是;各個高校都有相當一部分人在做這方面的探索,但是還沒有系統地納入到國家的教學安排中。
四、實施創業教育的建議和對策
(一)提高大學生自身的素質
1.創業意識的養成。創業意識支配著創業者的態度和行為,是創業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創業意識是大學生能動地掌握創業知識并具有創業能力的前提和基礎。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就應該培養他們積極探索、開拓創新的改革意識,銳意進取、敢為天下先的競爭意識和勵精圖治、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2.創業心理品質的教育。創業心理品質是指對創業者在創業實踐過程中的心理和行為起調節作用的個性心理特征,在創業教育中尤其要注意培養大學生的獨立性、堅韌性、克制性、適應性等心理品質,為他們日后自主創業打下堅定的心理基礎。擁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艱苦奮斗的精神,適應環境及社會生活、自我調節控制情緒的能力、人際交往的能力等,是創業必備的心理素質,同時也是創業人才成長中所需培養的重要因素。
3.創業能力的培養。創業能力包括專業職業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和綜合能力。通過創業教育讓大學生掌握創業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職業技術和經營管理能力,懂得與創業有關的國家政策法規,同時具有一定的社會實踐能力,尤其是市場調查和預測市場走向的能力。
4.創業知識結構的建構。一個人知識面越廣,結構越合理,創造力也就越大。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是創業的必要條件。在大學教學計劃中,除了安排系統的專業職業知識外,還要針對性地開設一些文化課、創業課,形成多元化課程體系,不斷擴大學生的知識結構。
(二)加強自主創業教育
1.高等院校應該開設創業教育課程。課程是高等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核心。培養目標的確定和表述是進行課程選擇的基礎;而課程設置又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途徑和手段。高等院校應該開設有關創業教育的課程,以系統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基本的創業技能以及正確選擇創業項目,從而改善目前大學生自主創業靠少數學生的自我摸索,有一定盲目性的狀況。針對創業基礎、實務知識和創業選擇的培訓與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創業。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實施載體是課程的內容和體系,必須發揮教學主渠道――課堂教學的作用,才能將創業教育落到實處。例如,在美國的某些大學中開設“企業經營計劃”等課程;法國的某些大學設有“企業創辦學”等課程。而我國尚未在高校中開設創業教育系列課程。因此,必須把創業教育融入學校的教育教學體系,對原有的教學計劃進行適當的調整,增設一些創業教育課程,并在原有的相關課程中增加創業教育內容。
首先,改革課程設置,在教育內容上進行延伸和拓寬。開設專門的學科課程,如“創造學”“科技發明學”等課程,并編寫相關的教材。教材內容應包括創業風險、創業心理、創業技巧、創業理論、創業法制常識等不同的內容。并以創業需要為切合點,結合創業教育介紹一些相關且必須掌握的市場經營和生產管理知識、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通過課堂創業教育,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
其次,結合專業課教學,通過滲透、結合、強化的方式,加強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在教學實踐中,創業教育不要求打破現有的課程體系進行專門的創業教育,主要是在現有課程中挖掘、開發、增強創業教育的內容。在課程建設上提倡“文理互補”等多科協作方式,加強“通才”培養,為創業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
2.高等院校應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實施創業教育不僅要改革課程設置,還要有與之相適應的教育教學方法。正如布莫(G.Boomer)所指出的那樣,如果教師只是依據早已設計好了的課程進行教學,而不考慮學生的興趣,那么學習的質量必然會受到損害。創業教育條件下,教育質量的評價將主要由社會做出,對學生來說,與創業有關的知識、技能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強烈的創業欲望以及自信心與進取精神,因而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營造一種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圍。這樣的教學改革不是對傳統教育或教學進行技術性革新,也不是傳統教育、教學的現代包裝,而是一種較為全面的、徹底的教學改革。
3.高等院校應積極實施個性化輔導與開業跟蹤扶持。針對創業意向進行個性化輔導與開業跟蹤扶持,高校通過過程輔導和政府、社會扶持等一條龍服務,解決創業過程中的相關難題,提高自主創業的成功率。
(三)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
目前大學生創業所必需的配套措施、規章制度還沒有健全或者落實,這就要求國家制定長期戰略和政策。通過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規來優化創業環境,指導和支持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一方面要開辟融資渠道,為大學生創業提供金融支持。自主創業面臨的最大困難往往是資金的缺乏,畢業生跨出校門進行自主創業時根本沒有任何資金積累,這就需要政府開辟融資渠道,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資金支持。另一方面要求政府部門加強服務意識,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方便之門。要簡化手續,提供方便快捷的優質服務,進而形成全社會都來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氛圍。再者,政府、社會和學校的指導、支持和保護等一條龍服務應貫穿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前、中、后三個時期,積極有效地引導大學生自主創業。
(四)轉變社會觀念
大學生創業是一項開拓性的事業,需要來自各個方面的支持,尤其是來自家庭、社會等方面的幫助。因此我們要打破那些認為“學而優則仕”、去大公司、政府機關才是找了一份好工作的觀念,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尤其是大學生的父母應當敢于放手讓他們去實踐、去探索,在創業過程中,父母要關心他們的創業,保護他們的積極性。社會還必須提供一定的社會輿論導向,通過一些典型案例向社會廣泛宣傳,給予大學生輿論上的支持。在創業者遇到暫時的挫折時,要以寬容的心態對待他們,不以一時的成敗論英雄。
[參考文獻]
[1]郭必裕.開展創新教育是培育創業人才的基礎[J].煤炭高等教育,20xx(6).
[2]胡放.談創業教育中的育人觀念[J].中國高教研究,20xx(10).
[3]葉育旺.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反思[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xx(3).
[4]歐清華.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障礙與對策探微[J].教育與現代化,20xx(3).
[5]趙志生.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思考[J].內蒙古社會科學,20xx(6).
[6]陳文華,關小燕.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xx(12).
[7]夏春雨.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江蘇高教,20xx(6).
[8]蔡楷有.大學生創業教育初探[J].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xx(4).
[9]王永禎.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初探[J].華北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xx(3).
大學生就業論文3
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
摘要:隨著國家的發展,大學生就業情況得到廣泛關注,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成為重要的教育課題。目前部分大學生對就業比較盲目,缺乏創新意識等難題,成為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中亟待解決的重點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
大學生的就業關乎著國家與社會的發展,高校與教師應該對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其進行改革創新,要根據大學生的思想情況對其進行引導,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重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等。只有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得到有效完善,才能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產生良好影響。
一、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之處
1.求職擇業缺乏獨立能力
目前,部分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對紛繁復雜的就業形勢缺乏冷靜和獨立的思考。同時,盲目從眾的心理,往往使大學生忽略了自己與他人之間的差異,忽略了自己的興趣與特長。他們尚未意識到自身技能的重要性,缺乏對職業生涯常識的了解和探索,不知道自己適合什么樣的工作。在這種情況下,不利于大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不利于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
2.缺乏完善的職業規劃
許多大學生對就業問題的思考都是在畢業年級時才開始,對自身就業狀況沒有良好的認識,不能對社會各個職業和崗位的需求進行深入的了解,甚至對社會中的工作存在含糊的認識。同時,部分大學生因職業定位不準而出現職業要求過高、目標過高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都會導致大學生就業困難,即就業情況得以解決,大學生在任職期間,會出現專業素質低,不能適應自身工作等,導致大學生出現失業現象,對其發展存在較為不利影響。
3.大學生無法適應市場需求
目前,部分大學生在畢業之后,缺乏良好的職業素養,專業知識掌握不牢,致使大學生就業的整體水平偏低。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大學生在就業方面,沒有良好的就業意識,知行不一的現象較為嚴重,無法適應市場需求。同時,部分大學生在選擇工作時,一味地向大企業發展,偏遠地區出現人才短缺的情況,對國家持續穩定發展造成嚴重威脅。
二、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策略
1.重視師生之間的交流
在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與交流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思想政治教師在大學生就業思想教育中,應該對自身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例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與學生保持同等地位,將課堂的主動權教給學生,教師要與學生共同討論,在對學生進行監管的基礎上,與學生進行相互溝通與交流,引導學生將自身的想法表達出來,教師要在適當的情況下,對其進行正確的指導。同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自由表達,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提升教學效率,為引導大學生進行就業奠定基礎。高校也要對教師進行監督,要求教師在教學規劃中設定培養學生思想觀念的目標,進而提升教學效率,端正學生的就業思想。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運用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和生涯教練技術,引導學生對自我進行探索,協助學生解決求職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2.轉變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在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師應該重視教育觀念與教育體系的轉變,對自身的教學進行改革與創新。教師應當與時俱進,及時對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模式進行了解與研究,根據社會的需求對大學生進行培養。此外,教師還需走出課堂,走進大學生生活中,通過“就業思想三跟蹤”及時把握大學生的就業思想動態,即在大學生就業工作開展前、學生求職就業過程中和學生簽約就業單位后,對大學生進行不同程度的就業思想政治教育,使其能夠端正就業心態,樹立正確的求職擇業觀念,并能迅速融入社會,轉變角色,適應新的工作環境。
3.重視培養大學生先進的就業觀念
在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師只有將正確的思想道德融入學生的思想體系,才能更好地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教師在開展相關教育時,要對學生進行現代社會主義理論教育,使其受到現代思想的熏陶,在教育過程中,引導大學生樹立先進的思想理念,為大學生的就業奠定良好基礎。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學生順利就業的重要保障,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就業思想,在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思想觀念的基礎上,對大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教師與大學生共同探討,使大學生明確自身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董偉,周爍.高校學生生活園區是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J].中國醫學倫理學,20xx
[2]劉新躍,張筱榮,魏驊等.注重運用新媒體推進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J].經濟師,20xx
[3]張文學,李珊珊.地方院校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個體發展功能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20xx
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與建議分析論文(通用7篇)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寫過論文,肯定對各類論文都很熟悉吧,論文的類型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論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與建議分析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與建議分析論文 篇1
摘要:
目前,我國高校就業競爭壓力激烈、形勢嚴峻,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往往會因為缺乏社會經驗,對自己步入社會工作缺乏自信心,從而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本文主要對大學生就業方面的心理問題進行了深度分析,認為大學生造成就業心理問題除了自身因素外,更突顯的是學校因素和社會因素等方面的影響,并針對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提出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
大學生;心理問題;就業;對策;探究
一、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分析
(一)矛盾心理
矛盾心理,是高校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種負面心理。大學生在進行職業選擇的過程中,一般會遇到不同種類的心理沖突,比如,他們既愿意走入人才市場又期望政府解決就業,既渴望主動競爭又擔憂遭遇競爭挫折,既想發揮專業特長又存在可能放棄專業的思想準備等。這樣的心理沖突隨著時間而不斷升溫發酵,進而促成種種心理矛盾的出現。現今,社會中這樣的現象屢見不鮮。作為剛剛邁出校門的大學畢業生,他們意氣風發,在就業過程中,為了增加人生閱歷,學習社會本領,本打算從底層做起,踏實穩定地走好事業的每一步,但是卻又難以忍受別人的異議,接受不了現實的考驗;他們渴求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一展才華,但是卻沒有勇氣去迎接挑戰,反而畏懼失敗后的一無所有;他們理想遠大,志存高遠,但是卻不愿承認自身存在的不足。由上述可見,矛盾心理嚴重阻礙了高校大學生的順利就業,這樣的舉棋不定、猶豫不決令他們難以在四年的大學生活后找到一份維持生計的工作,讓他們陷入了就業-辭職-再就業的惡性循環中。
大學生當前就業形勢分析論文(通用8篇)
隨著高校的擴招,高校大學生數量急劇增加,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大學生當前就業形勢分析論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參考學習!
大學生當前就業形勢分析論文 篇1
摘要:大學生擇業成功的關鍵還要從自身實際出發,靈活選擇。另外,就業時絕不能一昧高挑、慢等。因為無論是對自己、對家庭還是對社會,大學畢業生早El就業都是硬道理。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形勢
隨著世界經濟與國內經濟的起伏變化,大學生就業形勢也年年發生著變化,但不管怎樣,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卻始終存在。大學生就業觀與其就業密切相關,關注大學生就業觀已成為社會的焦點,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觀是我國教育肩負的重任。
一、當前大學生就業觀存在的問題
1.價值取向和社會需求之間存在不對稱現象。有不少大學生在找工作時,往往把“外資公司”、“全球500強企業”當作首選,根本不愿意去中小企業、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就業,這導致他們就業的道路越來越窄。事實上,隨著國內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的迅速發展,近年來,中小企業為高校畢業生提供的就業機會已經遠遠超過了大中型企業。而許多大學生出于“求穩”的心態,看不上小型的私營企業,他們只愿意選擇大中型企業,因此失去了許多原本非常好的工作機會。可以說,當前大學生群體就業難度的加劇,很大程度上是由這種脫離社會實際需求的求職心態所造成的。
2.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存在誠信缺失現象。由于高校就業體制改革,大學生成了畢業分配、就業市場的利益主體,就業、簽約、違約、毀約都與學生自身的利益緊密聯系,致使很多大學生在擇業時更多地以自己利益為出發點,不考慮用人單位的利益和學校的聲譽。求職履歷是用人單位選用人才的第一道關卡。為了能在就業市場搶占先機,多數大學生會在畢業前盡可能地提升自己的競爭實力,但也有少數大學畢業生通過夸大或造假履歷來武裝自己,造成了部分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誠信認可度下降。
淺談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分析論文(通用6篇)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你寫論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淺談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分析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淺談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分析論文 篇1
一、大學生就業壓力原因分析
1、大學生就業市場供與求的矛盾
供:一方面,國家為提高全社會的文化水平和綜合素質,實行高等教育改革,高校招生人數不斷增加,使在校大學生的數量急劇增加,相應地每年畢業的大學生的數量也急劇增加。另一方面,大學生自身素質不高。當今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不斷提高,然而有些大學生的自身素質不高,一味地追求物質待遇和地域條件,重地位,重名利,輕事業,輕奉獻,缺少艱苦奮斗的精神和強烈的責任感。
求: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引起了社會勞動大軍的變化,四股勞動大軍紛紛涌向中國的勞動力市場:
一是由于大學擴大招生帶來的大學生畢業人數激增。
二是農民進城打工大軍蜂擁而至很多農民放棄農田進城打工;
三是下崗工人數量由于產業結構調整而急劇增加。
四是“海歸”人數增加。如此多的就業人員一同涌向一個狹小的就業市場這客觀上增加了國內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難度。
2、高校專業設置結構性矛盾突出
大學專業及課程設置滯后于社會發展,高校沒有能夠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及時進行規劃并主動調整專業設置,導致專業及課程設置存在盲目性,專業趨同現象嚴重,供給結構嚴重失衡。有些學校的專業劃分過細或專業設置單純立足于自身師資條件,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過于陳舊,造成學校無特色、教育無特點、學生無特長、畢業生的能力水平不能適應社會需要。
大學生如何應對就業難問題論文(通用6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論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如何應對就業難問題論文(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大學生如何應對就業難問題論文 篇1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就業
[論文摘要]由于近幾年高等教育的改革,高校的大規模擴招,就業競爭壓力大。就業難成為了一個不爭的事實。文章主要根據當前石河子大學大學生應對就業難問題的調查。就其中出現的問題及原因進行分析,提出應對就業難的相關措施,為大學生認真對待就業難問題提供有益參考。
“民以生為本,以業為基,有業為樂,無業為禍”。大學生就業是人生一次重要的選擇,每個大學生都希望自己在社會上能有一個合適的位置,為社會做貢獻,實現自身價值。進入21世紀后,世界各國的大學生人數都呈上升趨勢,大學生就業成為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大學生應對就業難問題顯得尤其重要。
一、大學生應對就業難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對就業形勢和政策及就業過程不了解。存在信息不對稱調查結果顯示,70.63%的學生對20xx年的就業形勢和政策及就業過程不了解,信息不對稱嚴重影響畢業生的擇業與就業。大部分在校學生沒有意識到就業人數的遞增速度已遠遠超過工作崗位的增加速度,忽略了解就業形勢和政策及就業過程的重要性,只顧埋頭苦讀、熱衷考證或忙于各類社團活動,充實了自己的頭腦和經驗,而在實際就業供需矛盾面前束手無策,很多大學生在畢業前夕由于這些方面的忽略使擇業、就業時走很多彎路。
探析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特點素質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對論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論文對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對于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寫論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探析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特點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探析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特點素質論文 篇1
論文關鍵詞:
大學生 就業指導
論文摘要:
當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已經受到普遍的重視和關注,本文通過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的新形勢,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特點及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者的素質要求三個方面,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特點和就業指導人員應具備的素質進行了新的探討。
近年來,高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受到了普遍的重視和關注,許多高校積極從理論上和實踐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大學生就業指導是教育者根據學生個人特征和社會需要,幫助學生計劃職業發展、培養職業能力,選擇適宜性職業,以促進學生個人和社會的和諧發展而實施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教育實踐活動。隨著我國高等學校就業體制的改革,就業指導在我國逐步開展起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已經成為關系到黨和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大學生就業指導有著更加重要的意義。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的新形勢
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和深刻變革,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內外部條件都發生了一系列重大變化。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呈現出明顯的新特點和趨勢。
1、市場導向的畢業生就業機制初步形成,市場在畢業生就業中的基礎性、主導性作用及其對就業工作的影響日益顯現。市場在畢業生就業中發揮著基礎性和主導性的作用,由此導致了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在畢業生就業市場中兩個主體地位的確立,并出現了相應的就業去向合同化、就業手段信息化和就業指導專業化等一系列就業工作的新趨勢。
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作用探析論文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就算追也追不到,你是否希望職業生涯發展順利呢?請好好規劃今后的職業發展道路。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寫好職業規劃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作用探析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作用探析論文 篇1
職業生涯,指的是一個人從職業學習開始到職業勞動最后結束的工作經歷過程。職業生涯規劃則是指一個人在工作之前或在工作過程中,依據主觀條件以及客觀環境的變化對自己的事業發展目標,編制相應的工作、教育和培訓行動計劃,并對每一步的時間、順序和方向作出合理安排的實踐活動。目前大學生就業問題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調查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高校大學生就業人數約765萬,而由于大學生專業特長、知識結構以及社會環境與市場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其就業失敗的概率逐漸提高,許多大學生面臨著“畢業即失業”的尷尬情況。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大學生的就業情況對學校社會形象的影響越來越重要,因此,幫助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大學生合理就業,不僅是對大學生未來發展負責的體現,更是提高學校社會影響力,維護社會穩定的必然要求。
一、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作用
1、有利于幫助大學生認識自我,準確定位
認識自我,正確定位自身角色,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步,也是就業指導教師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大學生長期處于校園生活中,難免會自視甚高,缺乏對自身能力、心理狀態、性格特點等基本情況的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一些專業的職業測試手段,讓學生對自身的情況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如明尼蘇達空間關系測驗、貝內特機械理解測驗等方式檢測學生的職業傾向;利用明尼蘇達多人格測驗、艾森克人格測試等方式測驗學生的氣質類型和性格特點。
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論文(通用10篇)
隨著高校的擴招,高校大學生數量急劇增加,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小編收集了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論文,歡迎閱讀。
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論文 篇1
"民以生為本,以業為基,有業為樂,無業為禍"。大學生 就業是人生一次重要的選擇,每個大學生都希望自己在社會上能有一個合適的位置,為社 會做貢獻,實現自身價值。進入21世紀后,世界各國的大學生人數都呈上升趨勢,大學生 就業成為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大學生應對就業難問題顯得尤其重要。
一、當前就業面臨的形勢
(一)是我國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和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三碰頭" 使本來就存在的就業困難更加突出。
(二)是企業改制減少用工、采用高新技術等原因,對 勞動力的需求呈下降趨勢。
(三)是隨著改革的深化,農民進城的門檻不 斷降低,進城農民工日益增多,從而給城鎮就業進一步增加了壓力。
(四)是近年以來,美國 次貸危機引發的世界金融危機,使全球經濟發展面臨嚴峻挑戰,當前,全球金融危機正加速 從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蔓延,我省經濟不可避免地受到沖擊。
(五)是全國高校大規模擴招 太急促,一些學校由于擴招造成學校升格或教學條件下降而導致教學質量的滑坡,人才培養 沒有與社會發展需求很好的結合,一定程度上造成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困境。
二、當代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
(一)對就業形勢和政策及就業過程不了解。 大學畢業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來社會公認的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直接原因,用人單位 對大學生的需求速度趕不上大學畢業生的增加速度。大部分在校學生沒有意識到就業人數 的遞增速度已遠遠超過工作崗位的增加速度,忽略了解就業形勢和政策及就業過程的重要 性,只顧埋頭苦讀、熱衷考證或忙于各類社團活動,充實了自己的頭腦和經驗,而在實際 就業供需矛盾面前束手無策。
關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關系論文(通用6篇)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臺階,為了今后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進步,來為以后的職業發展做一份職業規劃吧。相信大家又在為寫職業規劃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關系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關系論文 篇1
【摘要】高等學校的重要任務不僅是教授學生相關的理論知識,其還應該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調查研究發現我國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狀況不容樂觀,學生就業壓力大,每年都有大批的畢業大學生找不到適宜的工作,究其原因在于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不足,部分高校沒有充分的認識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大學生就業指導的作用。大學生的職業生涯教育是大學生實現就業的重要保證,為了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高校應當加強學校職業生涯教育的課程改革和師資隊伍建設,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觀,進而找到滿意的工作。本文緊緊圍繞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就業指導的關系,分析了職業規劃教育對就業指導的作用,探討了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就業指導工作上的建設方向,以期正確的認識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就業指導的關系,進而提升大學生的就業率。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就業指導
一、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就業指導中的作用
第一,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夠讓學生樹立客觀的就業目標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就應當積極樹立正確的就業目標,就業目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大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大學生在就業目標的前提下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大學生進入大學深造其目的是通過不斷升化自己,以期將來可以找到一份社會地位高、報酬多、契合自己興趣并且能夠實現個人價值的工作。所以說大學生就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高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夠讓學生清楚地認識自己,認識社會工作的性質,并及早的樹立正確、客觀的就業目標。有了客觀、正確的就業目標,大學生才能根據設定的目標合理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進而在畢業時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新經濟下的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機制論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都經常看到論文的身影吧,論文是對某些學術問題進行研究的手段。那么,怎么去寫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新經濟下的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機制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摘要:新經濟的發展給地方高校大學生的就業帶來了很多挑戰,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是應對挑戰的重要舉措。地方高校應當從人才培養定位、課程建設、課外培養、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工作體系建設四個方面完善人才培養,不斷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從而實現大學畢業生的更高質量和更充分的就業。
關鍵詞:就業能力;新經濟;大學生;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隨著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以創新為引領,以技術創新、應用創新、模式創新為基礎并相互融合形成了新型經濟活動。新經濟的蓬勃發展,深刻地改變著我國經濟增長格局,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新經濟主要包括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三類活動,涉及第三產業中的“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電子商務等新興產業和業態,工業制造中的智能制造、大規模定制化生產以及現代農業關聯產業發展[1]。新經濟不但帶動經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轉變,也給勞動力市場和就業帶來深遠的影響。國家發改委2017年發布的數據顯示,新經濟對城鎮新增就業的貢獻超過70%,新經濟催生的新就業為穩定新常態下的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新就業具有一些新特征、新變化,對勞動力提出了新要求。在新經濟快速發展時期,加強對大學生就業能力方面的研究和培養,提升大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對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大學生就業規劃論文
一、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
1.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
目前,高校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這一方面來自于擴招帶來的大學生畢業數量的絕對增長,一方面來自學校就業指導部門指導滯后,停留在只為畢業生提供單一的就業指導,缺乏全面的系統指導三是大學生對個人和職業了解不夠,沒有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據中國人民大學近年進行的一項調查,目前52.9%的高校在大四才進行就業指導,只有17.6%的高校從大一就開始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僅為就業準備的就業指導顯然不能滿足大學生就業的需要。由于大學生很少接受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也很難將職業生涯規劃理論用于個人職業發展需求上。問卷調查顯示,205位大學生中不知道、不了解職業規劃理論的有125位,占61.3%。這種狀況不利于大學生就業。
2.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
職業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西方國家的'就業指導從學生上小學開始,其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完全意義上的大學生就業指導應是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為中心的全方位的就業指導,即與學生的個性相結合,與社會的發展需求相結合。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來說是非常必要的,其對大學生樹立職業理想,了解自我及職業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二、以職業生涯規劃促進大學生就業指導
(一)豐富就業指導形式
傳統的就業指導限于就業服務,側重就業政策、面試技巧等,強調就業觀的重要性,屬于被動的感知,很難體現學生的主動參與,遠離職業生涯規劃。因此,應建立職業生涯咨詢室,為學生提供職業生涯咨詢服務。職業生涯咨詢是學生心理輔導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解決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實際問題。同時,還應建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網站,提供求職、擇業信息,論壇交流等,引導學生根據職業規劃的需要,有選擇地利用網絡資源。
(二)規范就業指導的內容
常規的就業指導內容局限在政策性的指導,缺乏深入的人力資源開發和職業生涯規劃,不能真正體現“以學生為本”的“個性化發展”教育理念, 也不可能實施科學的就業指導。因此,我們應該在充分認識職業生涯規劃重要性的基礎上, 積極創造條件開設專門的課程。開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讓學生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知識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