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新論文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
大學生創新論文1
摘 要:該文根據大學生創業項目的普遍流程,提出了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思路。
關鍵詞:大學生 創新創業 思路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加快推動創新驅動戰略有著長遠的重大意義,我國今后只有通過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依靠創新驅動才能夠真正有效實現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和可持續發展,實現全面小康。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舉措;培育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順應“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的系統工程。大學生作為社會寄予厚望的高素質人才,應積極參與創新創業。從大學生自身來看,要把握好幾個基本原則,才能更好地發揮自身潛力。
1 提高創新創業意識
很多大學生往往不重視創新創業實踐,這是因為大學前的教育告訴他們課堂上的東西是最重要的,課本學習比社會活動更重要。生活中處處有新知,大學生作為“七八點鐘的太陽”,應該在老師教學的第一課堂之外,積極開辟自己的第二課堂。只有首先有了提高自身能力的意識,大學生們才會在課余思考實踐的問題,才能投身到課余實踐中來。課余實踐的機會多了,才能結合理論產生創新思維,再利用創新思維指導實踐,實現“意識到實踐,實踐到意識,意識再到實踐”往復循環的認識飛躍[1]。
2 參加實踐活動提高素養
有了創新創業意識之后,大學生應該積極參與各個類型的實踐活動,為自己創新創業積累經驗材料。有效的實踐活動主要有四種:
(1)科研訓練:在導師幫助下進行科研訓練可以充分利用大學的實驗室和科研資源,引導自身對于科學前沿的認識,提高實驗動手能力。
(2)學科競賽:主動參加學校或者教育部門組織的學科相關競賽(軟件設計競賽、智能車設計比賽等)能極大的提高快速學習能力,并檢驗自身時間管理和項目安排的能力。
(3)素質教育:多參加讀書會,借閱專業以外的書籍拓展自己的知識面;積極參加文藝體育活動,參加辯論隊或演講比賽,鍛煉口才;培養一個人文的興趣愛好,例如繪畫、攝影、徒步等。
(4)實習培養:積極參加校外兼職活動,鍛煉職業技能,了解盈利鏈的整個運作;參與產業基地或者公司實習,在拓展社會資源的同時摸清公司的基本運營流程[2]。
3 選擇合適的創業實踐方向
有了創新創業意識,廣泛參與實踐活動之后,學生會對自身的優勢和劣勢、興趣和短板有充分認識。結合自身興趣和能力優勢,選擇創新創業相關的方向。在確定方向之后,深入了解相關方向的理論知識,鉆研相關方向的實踐活動。例如對編程有興趣的學生,可參加多個軟件編程項目組,邊完成項目邊鞏固編程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對學科前沿知識有熱情的大學生,可積極聯系導師,爭取進入實驗室的機會,學習實驗方法和科研技巧等。合理安排好校內學習和課余鉆研的時間,在項目中學習,在學習中進步。在一個方向上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就可以準備自己創新創業的課題了。
4 組建創新創業學生團隊
現代社會已經脫離了單打獨斗,團隊合作對于創新創業來說是必要的前提。團隊初期組建的方式主要有三種:
1.興趣組合式。要求每一個組員對同一個課題有著極大的興趣和熱情,這樣保證了團員的工作效率和積極性。團員的尋找可以在校內相關社團展開,也可以在網上論壇和社交部落上尋找。
2.零件拼湊式。這需要組團人對整個課題有初步的規劃,按照初期的計劃表根據需求找到相關優勢的人才。例如一個賣產品的項目,需要研發產品的人和營銷產品的人,這兩類要求可以分開來找。
3.導師推薦制。如果課題由具有經驗的導師指導,可以讓他充當組團人來組織整個團隊,因為他有相關項目經驗,知道什么樣的團隊能成功。
在創新創業實踐的前期要找好自己在團隊內的角色。團隊的隊長需要具備責任心、耐心,還要有可以作為全隊榜樣的干勁和斗志,副隊長需要協調好組員之間的關系,普通組員各司其職,該出力的時候不要扯全隊后腿,負責撰寫報告的組員要緊跟項目進展。
5 在項目中鍛煉職業技能
大學生應該充分利用項目的機會鍛煉自身,發展職業技能。大學生一般都是通過嘗試不同的實踐活動最終確認創新創業實踐的方向,在這個方向上又經過長期的理論準備和反復實踐,不妨利用這個方向上的積累優勢給自己擇業增加籌碼。例如以科研為目標的同學,要在項目中鍛煉好自己的科學精神,打好理論基礎,學會寫合格的研究文獻;參加軟件硬件項目的同學,可總結自己在項目中的實踐經驗,提高動手能力和項目開發水平,縮短就業時的實習期;在項目中負責營銷和對外聯系的同學,要總結好自己項目管理和對外公關的經驗,為將來從事同類型的工作打下基礎。
上述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思路希望能夠給有創新創業想法的大學生和指導教師以啟示,大學生提高創新創業的能力不僅可以提高工作中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為自身將來的發展拓展了道路。當前,國家正在推進整個社會教育現代化的發展,作為排頭兵的大學生更有責任和義務去主動提高自己創新創業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韓孟潔.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思考和實踐[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xx(5):106.
[2] 魯保富.論教育現代化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J].實驗技術與管理,20xx(2):146-147.
大學生創新論文2
一、創新創業教育與大學生創新能力現狀的分析
1創新創業教育的長期缺失,導致大學生創新意識淡薄
我國的現階段教育體系中,對學生在各個階段的創新培養還遠遠不夠。中國父母更多的是關注孩子的考試成績,很少關注孩子創新能力的培養。然而,中學階段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束縛,學生和老師都只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忽略了培養學生實踐動手的能力。即使是在高校教育中,教師也因為教育體制的限制,并沒有切實地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這就直接導致現在的大學生學習缺乏自主性和創造性,即使掌握了一定的知識,但是實際動手能力較差。因此,現階段的大學生創新意識還比較淡漠,很難實現創新能力的培樣。
2學生的創新實踐活動少,導致大學生創新能力低下
長期以來,我國的大學生缺少創新實踐訓練的問題就一直存在,從而導致我國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也受到了許多阻礙。一旦遇到實際的問題,學生就嚴重缺少實際分析分體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現在,我國正在倡導建設創新型國家,全國各大高校也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大學生科技創新等活動。然而,這些活動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導、管理和評價機制,導致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效果并不樂觀。因此,學生的創新實踐活動機會少,導致大學生創新能力低下的問題也很嚴重。
二、高校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措施
1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提高大學生的創新素質
目前,我國高校應該根據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新要求,進行課程體系的改革,建立多樣化教育模式和評價機制,培養大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大學生既可以通過專業課程的學習,掌握應有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當然,這也是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大學生還應該學習人文知識的,從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增強自身的意志力、自信心和團隊精神等。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不是通過課堂教育就能夠實現的,一定要大學生通過課外的自主學習來進一步完成和提高。因此,實施創新教育是高校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主要措施。
2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打造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良好環境
大學生創新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校園文化的影響。高校不僅僅需要只在課堂上進行創造性的教學活動,也需要在校園生活中的高水平學術活動的進行中進行,盡量打造適合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校園文化環境,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校園文化環境的影響下,大學生才能不斷增長知識還能提高自身的能力,進而更好地培養創新精神。高校還需要鼓勵學生盡可能地參與學校組織的創新活動,從而通過創新活動來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并且還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學生的個性和人格。高校還應該為學生打造一個良好的學術環境,這樣的大學才能培育出敢于創新的人才。現在,很多高校都已經開始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以此鼓勵大學生創建自主團隊,并盡量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課外創新活動。創新創業教育的進行不僅提高了大學生創新素質,還可以更好地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因此,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打造大學生創新教育的良好環境是現階段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手段和保障。
三、總結
總而言之,由于創新型人才是一個國家科技競爭力的關鍵。然而,高校大學生是實行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對象,當然,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還是應該以獲取知識為基礎,從而不斷的發展高效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因此,現代的大學生應該根據時代發展的需要,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高素質的創新性人才。因此,現階段研究校園文化建設視閾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
大學生創新論文3
新世紀是一個創新的世紀,未來社會迫切需要的是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大學生作為高等教育的主體,作為社會向前發展的源動力,必須與知識經濟時代發展要求相適應,具有較強的創新創業能力。本文提出了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途徑。我認為以下幾點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和培養起著關鍵的作用。第一,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緩解不斷擴大的社會就業壓力的需要,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是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需要。第二,以項目和社團為載體,增強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加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培養創新創業品質,構建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第三,建立滲透創業教育內容的教育課程,開設根據創業教育的具體目標專門設計的教育活動課程,創設環境類課程。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提高創業能力。第四,加強創業實踐活動環節,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組織學生參加科研和各種專業競賽活動,以校內外創業基地為載體,組織學生參加創業實踐。
正文:
在新的形勢下加強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培養是高校人才培養的戰略性問題,關系到高等教育培養的人才是否具有創新創業能力、是否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是否能夠承擔起振興民族大業的重要課題。全面開展切實有效地創新創業教育,使更多的大學生把自主創業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優先選擇,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以主動適應復雜多變的周邊環境,積極應對未來世界的嚴峻調整,越來越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面臨的重要任務。
進入21世紀的第一年,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只有107萬,20xx年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已突破200萬大關,達212萬人,20xx年又突破300萬大關,達到338萬,20xx年更是再創歷史新高,達到了413萬人。國家教育部學生司司長林蕙青早在20xx年就指出,雖然畢業生數量增幅較大,但社會整體就業崗位沒有明顯大增加的趨勢。在畢業生數量年年大幅度增長的同時,離校畢業生待業的現象開始出現,數量逐年上升。國家教育部的有關統計顯示,20xx~200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始終只有70%左右,僅大學本科畢業生的待業人數20xx年是34萬,20xx年是37萬,20xx年是52萬,20xx年是69萬,20xx年達到了79萬。
面對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在大學生中開展創業教育,樹立大學生正確的職業理想和擇業觀念,開發創造性思維,提高綜合素質和創業能力,對于大學生參與社會競爭,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高校畢業生大多在20~25歲之間,這個年齡的人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們要求獨立地、有主見地處理自己的事情,依賴父母的心理逐漸消失,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感明顯增強,同時又處在人生的重大轉折和突變時期,有很大的可塑性,是開發潛力、發展創造力的最佳時期。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城鄉產業結構將依據市場的不斷變化進行相應調整,從而帶來勞動力的轉移和職業崗位的轉換,而且還應該具備新技術、新工藝的實施以及新產品的開發和創造能力,也就是要求未來的勞動者不僅要具備從業能力,還必須具備創新創業能力。因此,不斷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正是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人才培養方面的諸多要求,同時也能促進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與發展。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擁有創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質人力資源的國家,將具備發展知識經濟的巨大潛力;一個缺少雄厚科學儲備和創新能力的國家將失去知識經濟帶來的機遇。21世紀的競爭是經濟和綜合國力的競爭,實際是科技和教育的競爭,歸根到底是高素質人才的競爭。高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培養和造就基礎寬厚、富有創新精神、能夠應付未來社會中國大學生就業發展和挑戰的人才,是各類高校在教育創新中擔負的首要任務。大力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建立高校創新體系的關鍵性環節和基礎性內容,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動國家創新體系的建立,對建設創新型國家也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是形成和推動創業行為的內驅力,是產生創業行為的前提和基礎。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的培養是高校創業教育的重點。首先要教育和引導大學生增強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憑借知識、智慧和膽識去開創能發揮個人所長的事業。要使廣大學生認識到,要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就必須強化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要通過宣揚大學生中涌現出的自主創業先進典型,引導大學生增強創新、創業的信心和勇氣,鼓勵和扶植更多具備自主創業條件的大學生脫穎而出。為此,要教育和引導大學生全面理解自主創業的深刻內涵,將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來開展創業教育。鼓勵學生創造性地投身于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和
社會公益活動中,通過開展創業教育講座,以及各種競賽、活動等方式,形成了以專業為依托,以項目和社團為組織形式的“創業教育”實踐群體來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以社團為載體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組織開展創業沙龍、創業技能技巧大賽等活動。發揮學生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功能的形式,培養學生創業能力。以“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為龍頭,以科技協會為平臺,層層推動課外科技學術活動和學生創業活動的廣泛開展。讓學生在興趣特長與專業之間找到恰當的結合點,感受創業,培養創業意識。
創業品質有著豐富的內涵,包括敢于競爭、敢于冒險的精神,腳踏實地、勤奮求實的務實態度;鍥而不舍、堅定執著的頑強意志;不畏艱難、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良好的心態自控能力、團隊精神與協作意識等多方面的品質。 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成果價值最終都取決于教師。具有較高創造性思維修養和創造精神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質疑精神、思考能力的學生,學生才敢于冒險、敢于探索,才會突破常規,進行創造性的研究性學習。沒有一定數量的創造性教師隊伍,就不可能培養具有創新創業品質的學生。學校可以聘請社會上成功的創業人士或校友為客座教授,為學生開展專題講座,傳授創業技能知識,使學生獲得實際經驗。
一批優秀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可以對大學生的團隊精神與協作意識等創業品質給予強化。創業往往不是一個人單槍匹馬所能實現或完成的,它需要組建起自己的團隊。一個精誠團結、各方面能起互補作用的團隊,才能實現1+1>2的效果,才能保證創業的成功。通過教師隊伍的指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分析自我,確定正確的人生目標,樹立高度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培養合作意識,將為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形成產生深刻的推動作用。
高校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增設創業教育課程,將其列為必選科目,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豐富他們的創業學識,讓學生了解和熟悉有關創辦及管理小企業的知識和技能。在課堂上可考慮采用創業案例進行教學,向學生直觀、生動地展示成功創業者的創業精神、創業方法、過程和規律,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創業意識,樹立全新的就業觀念;啟發學生的創業思路、拓寬其創業視野;培養學生創業的基本素質、能力和品質。
在第二課堂活動中,開展一些根據創業教育的具體目標專門設計的教育活動。在課外開展創業計劃大賽、創業交流,開設創業教育課講座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實施創業教育課程,包括“網絡教學”、“實地考察”、“企業家論壇”、“創業計劃(設計)”等環節,以拓寬學生學習范圍和視野,使課程更具啟發性和實踐性。定期舉辦對話交流論壇,請創業成功人士直接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對話,解答其在課堂學習中和實際創業中的疑難問題,幫助學生分析創業成功與失敗的原因,為其提供創業借鑒與指導。
環境類課程要突出創業環境的設計與布置,盡可能把校園的布局與美化、校園文化建設、周邊環境同創業教育結合起來。學校應建設良好的創業環境。創業環境建設分為硬環境和軟環境兩方面,硬環境如校園創業園區、小企業孵化器等。在校園內設立“創業園區”,學生可以提出項目申請,方案獲通過后的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開辦一些校內公司或在校內經商等。或者由學校組織開辦模擬公司,將學生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與創業相結合,其運作程序符合企業行為,為學生提供了體驗創業的平臺。軟環境如職業指導等,院系應成立由創業經驗豐富的教師、企業管理人員和風險投資專家組成的創業指導小組,為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提供適當的建議,從而避免學生盲目創業。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創業環境的
建設需要學校各個部門相互協作,共同進行。
實踐證明,一種有利于創業的知識結構,不僅需要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經營管理知識,而且還必須具備綜合性知識,如有關政策、法規等知識,以及更廣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因此,必須在教學思想上有根本的改變,使學生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使知識橫向拓寬,縱向加深。使學生從日趨合理的知識結構中獲得創造能力的培養。
系統創業知識的形成可以通過以下途徑。第一,大學課堂、圖書館與社團。創業者通過課堂學習能擁有一門過硬的專業知識,在創業過程中將受益無窮;圖書館通常能找到創業指導方面的報刊和圖書,廣泛閱讀能增加對創業市場的認識;社團活動能鍛煉各種綜合能力,這是創業者積累經驗必不可少的實踐過程。第二,媒體資訊。一是紙質媒體,人才類、經濟類媒體是首要選擇。例如,比較出名的《21世紀人才報》、《21世紀經濟報道》、《IT經理人世界》等。二是網絡媒體,管理類、人才類、專業創業類網站是必要選擇。例如,比較出名的《中國營銷傳播網》、《中華英才網》、《中華創業網》等。此外,各地創新服務中心、大學生科技園、留學生創業園、科技信息中心的網站等都可以學到創業知識。第三,與商界人士廣泛交流。襄樊學院還不定期的邀請校內專家學者為學生開設更多的人文科學、自然科學講座,邀請社會各界知名人士、校外專家學者來校舉辦講座和報告,開闊學生的視野,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
大學生通過參加各種專業競賽和科研活動,如“挑戰杯”中國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和創業計劃競賽創業計劃大賽,對于增強創新意識,鍛煉和提高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只有在大學生當中造成濃厚的科技創新氛圍,才能使更多的創新人才破土而出。實踐最能鍛煉和培養一個人的才能,只有在實踐中多看、多思、多問、多記、反復檢驗,反復調查,不斷總結,吸取教訓,才能從實踐中摸索出真知。
創業教育的落腳點在社會實踐。學校要建立多種形式的校內外創業基地,以此為載體組織學生參加創業實踐。一方面通過實習環節開展創業實踐。專業實習是專業理論應用和職業技能的訓練過程,更是創業階段實際操作過程,把校內外實習基地辦成創業教育示范基地,讓學生在這樣的場所邊學習、邊實踐、邊創業。另一方面,創業基地與社會建立廣泛的外部聯系網絡,包括各種孵化器和科技園、風險投資機構、創業培訓機構、創業資質評定機構、小企業開發中心、創業者校友聯合會、創業者協會等等,形成了一個高校、社區、企業良性互動式發展的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有效地開發和整合社會各類創業資源。
參考文獻:
1 郁義鴻,李志能,羅博特·D·希斯瑞克。創業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 李儒壽,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探析。襄樊學院學報
3 徐萍,個性品質塑造——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當代教育論壇 4 李石純,淺議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業能力的培育。中國高等教育貼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論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那么,怎么去寫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論文1
一、高等教育改革與大學生創業創新的制約因素分析
目前,高等教育的作用和影響遠遠低于預期,嚴重滯后于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具有高素質、高能力的高級技工嚴重短缺,缺口竟然達到數十萬人。具體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制約因素:
1.高等院校教育辦學定位及教學措施不盡合理
一是,高校辦學定位與社會需求相脫節,喪失了自身應有的優勢和特色。二是,創業創新服務指導工作做得不夠,大學畢業生創業創新服務體系不夠完善。三是,師資隊伍和實踐實訓條件也不適應高等教育的需要。四是,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不充分,存在因循守舊、偏重理論教學、實踐教學不足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技能培養,使得大學生動手能力較差,社會認同度嚴重下降[3]。
2.辦學條件不能滿足技能型人才培養需求
發展高等教育,需要高水平儀器設備和科研教學平臺。很多地方政府對高等教育投資不夠重視,往往存在追求政績和立竿見影心理。不少高等院校由于缺乏人財物的大量投入,被迫在“貧血”的狀態下勉強運行,導致高等教育質量與社會人才需求存在巨大反差。當前,面對急劇增多的生源,在現實有限的辦學資源基礎上,高等院校質量水平下降將是不爭的事實[4]。
3.高等院校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相對錯位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論文
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大家都有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很是熟悉吧,論文的類型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論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論文1
內容摘要:中國現代化市場經濟正在飛速發展,“供需見面,雙向選擇”的就業模式作為全新的形式在中國市場成長起來,應屆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也逐漸向平等的模式轉換,二者皆有平等自主的選擇權利,這對當代大學生而言不僅是機遇,對自身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標準,我們不僅要具備更高的素質來在選擇崗位時脫穎而出,而在創業時也需要有更加強大獨立的創業者精神來面對一系列挑戰。未來的市場經濟的發展趨勢將逐漸由當代大學生主導,與此同時就要求當代大學生創業發展方向必須與當下時代發展要求相匹配,并且具有較強的創新創業能力。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教育;經濟
在當今這個優勝劣汰競爭激烈的社會,對于我們所開發的產品和自身的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凡是沒有達到要求的,就有面臨淘汰的可能,在科技發達,競爭巨大的現代社會中,無論在什么行業創業都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和挑戰,而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需要用“創新”贏得這個市場,擁有“創新”,才擁有不被淘汰的資本。在當下的市場經濟情況下,就業市場形勢變得非常緊張,應屆生找工作變得非常困難,最利于我們的方式就是選擇自主創新創業,大學生的成功創業所帶來的利益不僅是對于自身的,對社會也有貢獻。若創業成功者層出不窮,則能很大程度緩解就業難這一問題。當然,大學生創業也絕非易事。一些類似于創業能力、想法、謀略、膽識、人才選擇等能力和資質并非靠短期培訓就能達成,有些能力只能依附于經驗累計才能練就。對于創業的另一大關鍵是心理準備,我們需要對自己的職業進行詳細的規劃,判斷自己是否具備創業的能力和素養,明確自身目標和定位并尋找適合的發展通道,通過細致的準備來克服在創業初期對于創業失敗的擔心,從而推動創新創業的順利發展。首先,創新型企業思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在當今縱觀中國國情和世界格局的情況下,市場經濟發展中一股強有力的推進力正在形成,創新創業逐漸變成落實和突破個人潛能的個人發展的重要通道,在一次成功的創業活動中,創業者不僅可以為自己創收豐厚的經濟回報,也可以使自身潛在價值得到社會的回應,從而使個人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獲得收獲,比如地位、榮耀、他人的尊敬和敬仰等。因此,我們說創業是發展,創業是一種貢獻,創業也是一種收獲。
大學生創新創業論文(精選5篇)
現階段,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而鼓勵大學生進行創業,“以創業促就業”則逐漸成為緩解就業壓力,提高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因此,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和創業能力,是高校人才培養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通過介紹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及提出背景,闡述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意義,從多個角度探討高校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方法和途徑。下面我們來看看大學生創新創業論文。
大學生創新創業論文 篇1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及提出背景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提出背景
早在1990年,我國就開展了基礎教育階段實施就業創業教育的項目研究,但我國大學生創業比例比較低。據有關調查顯示,在我國的創業者群體中,“具有大學學歷的創業者在全部創業群體中僅占3。7%”,而發達國家一般占20%—30%。這說明我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尚處于起步階段,其系統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還不夠完善。
近幾年,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體上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如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建設不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論體系不健全;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文化氛圍不濃厚;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開展范圍不廣泛等等。目前,在我國一些高等院校,圍繞“挑戰杯”和“創業計劃”大賽,運用第二課堂的形式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已經成為較普遍的形式,但這種創業教育的受眾面比較小。
新經濟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跟論文打過交道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新經濟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摘要]闡述新經濟形勢下高校創新創業文化的現狀及問題,提出開展高校創新創業計劃、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和整合創新創業教育資源等相應措施,為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經濟形勢;大學生創業;創新創業
“新經濟”是指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術革命及由信息技術帶動的以高新科技創業為龍頭的經濟。[1]在新經濟形勢下,國家呼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新創業教育是對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具體要求,是人才培養的渠道。強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是培養大學生創業及實踐能力的前提和基礎。
1、高校創新創業文化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學習、引進發達國家的經驗和發揮自身優勢,我國經濟發生了巨大變革。但僅是借鑒是不足以支撐經濟的持續發展的,創新不足成了我國發展中最嚴峻的問題。高校作為社會的一部分主體,在社會環境中逐漸形成了高校的創新創業文化。后來伴隨著畢業生急劇上升而社會就業崗位增速緩慢,創新創業成為了社會發展的關鍵力量,高校創新創業文化也因此發展了一大步。
2、高校創新創業文化中的問題
2.1大學生缺乏創新創業意識
有的學生對創業的認識存在偏差,簡單地認為創業僅是開公司賺錢。還有些學生所提出的項目已經是在行業中比較成熟的了,沒有獨特的優勢,僅是“創業”,無“創新”。
以人為本,不斷創新,開創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局面論文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新形勢下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也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培養高素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徑。昆明醫學院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結合學科特點和學生思想實際,抓住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專業化水平和普及化程度兩個重點,著眼于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努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通過著力打造“六個一”建設工程,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 建設好一支隊伍,夯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基礎
隊伍建設是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和關鍵。昆明醫學院非常重視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堅持“專兼結合、校院配合、相對穩定、骨干帶動、師生參與”的原則,在教師中建設以教育學、心理學專業教師組成的教師骨干隊伍和輔導員、人文社科教師、政工干部、學校醫務工作者組成的教師輔助隊伍作為主要力量,在學生中建設以班級心理委員、宿舍心理信息員和心理健康協會成員組成的學生隊伍作為補充力量,構建了校、院二級管理,校、院、班級、宿舍四級實施的“四位一體”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明確各級的工作職責,形成重心降低、工作下移、重點突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既有明確分工、又能通力合作的運行機制。同時,通過積極搭建“四個平臺”、暢通“七條途徑”,不斷加強隊伍建設。
“四個平臺”:理論平臺、實踐平臺、研究平臺和交流平臺。
畢業論文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養的思考
隨著經濟水平和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當代的中國需要更多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的技術和技能型人才。作為新一代的大學生,不僅要具有寬厚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更應具備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中南大學作為一所全國性的綜合性大學,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已成為一項不可推卸的緊迫而艱巨的戰略任務。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養的重要性
1.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能緩減就業壓力
圖1 高校畢業人數增長趨勢圖
如圖1,近些年,我國高校畢業生每年呈現大規模攀升的發展趨勢。然而工作崗位卻不會因為畢業人數的增加而增加。現在畢業時的大學生就業率只有55.8%,而畢業半年后的就業率為87.5%。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不斷完善,人力資源的配置轉為市場來調節,就業問題主要通過競爭來解決。具有較強創新創業能力的大學生頗受企業的青睞,這也就決定大學生在校期間需注重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具有很強的創業能力的大學生自然也會創辦自己的企業,這不僅解決了他們自己的就業問題,同時也可為社會提供新的工作崗位。
2.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是社會轉型的需要
當代社會正在向創新型社會轉變,而在該轉變中起主導作用的是具有高素質的大學生。近幾年,高校在不斷地擴招,每年進入社會的畢業生人數也在不斷擴大。然而,現有的社會模式下企業容納不了如此多的工作崗位。這就需要更多人具備更加大膽的思維方式,找出現有社會中潛在的商機或出路。高校是國民
理工科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路徑探索論文
【摘 要】本文從新形勢對創新型人才的要求出發,探索了理工科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路徑,強調要樹立“工學并舉”、人文與科學相融合、批判繼承、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應用講授式加啟發式教學,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豐富教學內容,站在學術前沿,注重各個學科間的相互聯系;采用多標準和形式多樣的教學評價方式,以促進理工科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理工科大學生 創新能力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各個方面的發展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我國依然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科學技術等方面還有很大差距。隨著經濟全球化,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經濟交往的日益頻繁,競爭也日益加劇,科學技術創新是各國家和地區競爭力的核心,科學技術創新依靠人才,人才競爭是各國家和地區競爭的根本。而理工科大學是培養高級科學技術人才的重要基地,承擔著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其教學的價值與功能不僅在于向大學生傳授人類已探明的科學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大學生具有對未知領域進行探索的創新能力。
一、轉變教育觀念
1.提倡“工學并舉”。“工”即工程實踐,“學”即科學理論。“工學并舉”即工程實踐和科學理論相結合,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觀來指導教學實踐。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中,工程實踐與科學理論相互滲透,相得益彰。
2.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相融合。科學教人如何做事,人文則教人如何做人。人文教育是塑造人的人格、培養人的精神追求的教育,人文教育強調對人文精神的追求,有利于學生形成創新意識,養成創新精神,塑造具有創新品質的人格,從而促進個人的智能發展。正如有學者所講的“智能是知識與判斷的綜合,為了取得智能,工科學生必須要有人文科學的協助。”我國中學過早的文理分科,以及高等教育,尤其是理工科大學的教育中,人文教育觀念相對淡薄,人文教育環節相對薄弱,師資力量相對不足,使得許多大學生人文知識貧乏,缺少人文精神,不利于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探析論文
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進步,管理學引入一個全新的概念,即能本管理,它也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入能本管理,可以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全新的方法和理論支撐,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
一、能本管理的能力發現機制
(一)設定明確的組織發展目標
能本管理的首要目標就是要發現人力資源能力,只有發現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務組織,更好地讓實踐服務于組織的整體發展目標,逐漸適應環境和組織機構的變革。人力資源在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從全局的角度思考問題,要能夠設定發展目標,不斷界定能力的管理方向,這對于未來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一樣,要能夠設定明確的組織發展目標,并不斷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讓能力有顯著的提升和改進。
(二)建立適合組織需要的人的能力素質模型
在大量的研究中,人們都想了解什么樣的人才能取得成功,之后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智商并不能決定人能否取得成功,聰明的人不一定都能夠取得成功。要找到更加適合組織需要的人才能獲得成功,才能夠讓能力全部發揮出來,促進組織機構的變革,并讓變革的步伐逐漸加快。建立適合組織需要人才的能力素質模型,能夠對事態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在未來有更大的發展可能。
(三)用“賽馬”機制發現人力資源能力
根據建立的能力素質模型,在企業內部或是班級內部尋找具有潛力的人員,在很多企業之中,存在人滿為患的情況,并沒有將人員的能力充分激發出來,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模式測評員工的能力,主要可以采用的方法就是傳統方式“伯樂相馬”。員工可以產生效益,那就在效益產生的過程中管理他們,讓他們將能力全部激發出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樣,要在教育的過程中發現學生的問題點或是閃光點,一步步地進行管理和改善,最終發現人才。
工商管理類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問題分析論文
工商管理是針對企業培養人才的一門綜合的課程,工商管理也是一門綜合的課程,在近年來工商管理類教學的發展中也凸顯出一些問題。
1、課程設置不合理
很多學校工商管理類的課程設置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課程涉及的領域過窄。大多數高校所開設的課程涉及領域僅局限于專業知識,課外的拓展還不夠,這直接會造成培養的學生的綜合素質不佳,大學教材更新慢跟不上市場的需要,還有就是實踐課程比重低,很多學生缺少實習的機會,對于專業知識,很多學生還是停留在理論的階段。
2、教學師資力量不強
高校在職教師一般具備雄厚的'理論基礎,卻缺乏實踐經驗,知識素養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很多高校缺少專業的實力強的師資隊伍。
3、實踐教學設施投入不足
實踐教學基地是大學人才培養的重要的場所,能夠在企業實踐,是工商管理的學生實踐學習在最好不過的機會,但是很多學校教學配套設施建設落后,使學生的實踐課程沒有完成,這將直接影響教學的質量。所以,在工商管理的教學實踐中,學生應根據教學的具體的需要,給學生積極的聯系實習的單位,能在大企業實習是最好不過的選擇,使學生所學的知識能夠得到積極的訓練,更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這樣,市場瞬息萬變的變化中,學生才能把握工作的要害,做好進一步的規劃。
心理學方法探索醫學類大學生創新創業理論教育論文
21世紀是“創業的時代”,創業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人才是創業時代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創新創業活動是科學技術成果最終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橋梁,是國家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國家之間、區域之間的競爭焦點都是高水平的創新創業人才。因此,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已成為世界上很多國家重要的戰略工程。目前,我國正處在從傳統經濟向創新創業驅動型經濟發展的變革期,作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基地—大學的創新創業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對于醫學類高校而言,醫學類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是推動研究型醫科大學進行“產學研用”的重要一環,符合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的人才需求,具有國家層面的重要戰略意義。創新創業教育的模式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與時俱進,不同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文化背景、社會發展層次都影響著創新創業教育的方式、方法,中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亦具有較強的特殊性,對于醫學類院校而言更是如此。醫學院校因其學科性質相對比較單一,不同于其他理工綜合性大學的自身特點,故造成了醫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作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特殊形式。
醫學類大學生創新創業理論教育的實效性是一個長期提出但始終未決的老問題[2]。要使醫學類大學生創新創業理論教育課程真正成為學生喜歡且終身受益的課程,不僅需要教師深入研究學生思想活動的新情況和新特點,而且需要深入研究醫學類大學生在創新創業理論學習過程中的心理特點和心理趨勢。運用心理學知識強化教學效果,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