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新聞類實習報告范文集合五篇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報告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新聞類實習報告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1
一、 實習目的:
通過這次在安源電視臺的實習,我不得不承認我的實習更接近于一次獨立學習,而不是一份簡簡單單的工作。這次在萍鄉市安源區廣播電視臺的實習是我大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經歷,該臺的工作態度和專業精神讓我更加感受到作為一個記者的使命感和態度。實習期間讓我學到很多,讓我受益匪淺。這次實習不僅在專業技術方面,更多的是社會交際和為人處事方面都為我上了堂精彩的課。大學里學的不是知識,而是一種叫做自學的能力”。參加工作后才能深刻體會這句話的含義。課本上學的理論知識用到的很少很少。平時我在工作只是采訪幫忙寫寫稿子,幾乎沒用上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修改稿件時,我只能在自己以前的基礎上努力自學盡快掌握有關新聞學的知識。平日里勤動腦、動手、好學多問。
二、 實習時間:
20xx年2月3號----20xx年4月5號
三、 實習地點:
江西省萍鄉市安源區廣播電視臺
四、 實習單位和部門:
江西省萍鄉市安源區廣播電視臺隸屬萍鄉市安源區廣播電視局,是全額**政府事業型單位.電視臺由新聞部,專題部,節目部,廣告部,后期編輯制作部,組成,是萍鄉市安源區權威的信息宣傳部門,安源區黨和政府的喉舌,安源區宣傳和文化傳播的重要門戶。其中的《安源新聞》。
五、 實習內容
這次能去安源區廣播電視臺實習,對于我來說是一次十分難得的機會。因為對于讀廣播電視新聞專業的學生來說,應該多實踐。多出去外面看看其他地方的媒體運作方式。在一開始到臺里報道的時候,我被分到了電視臺的新聞部實習,帶我實習的是副臺長新聞部部長陳瑩以及原新聞部主任(現任臺長助理)李孝強主任,以及副主任(現任新聞部主任)楊國輝。對于新聞部,永遠都是電視臺最忙碌的部門,是整個新聞臺最忙碌的地方一點都不為過。每幾個小時更新一次的新聞,幾乎每一條新聞都要有follow up。有時候,一條新聞,又需要幾個記者采訪不同的部分,而這些新聞又是耽擱不得的。在新聞部里,真的可以充分感受到什么叫做跟時間賽跑。,我們一般都是以會議采訪為主,區政府會議和政務這幾個線條的新聞跟的最多。跑多了,也自然而然的跟負責這些方面的記者漸漸熟落起來,看多了他們問問題的形式以及會議采訪拍攝的技巧和方法,為以后獨自做采訪,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參加工作后才能深刻體會這句話的含義。課本上學的理論知識用到的很少很少。平時我在工作只是采訪幫忙寫寫稿子,幾乎沒用上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修改稿件時,我只能在自己以前的基礎上努力自學盡快掌握有關新聞學的知識。平日里勤動腦、動手、好學多問。明白了許多以往不知道的東西,了解了許多平時學不到的東西,比如新聞作品的信息含量問題:新聞作品的信息應該豐富而力避蕪雜,這就涉及到了新聞信息的純度問題。編輯人員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一些來稿內容豐富卻龐雜無序,必須經過精心的加工才能采用。這樣的稿件,信息含量不小,但是排列無序,有時是幾個方面的內容糅雜交錯;編輯的加工修改,就是要提高稿件的信息純度,使一篇稿件中的信息指向明確,排列有序。新聞信息的另一個衡量指標,是它清晰度。好的新聞作品,應該是要素完整,交待清楚,讓人一讀就能明明白白,了解新聞事實,懂得來龍去脈。而信息清晰度低作品,不僅不利于讀者知曉事實,達不到新聞傳播的目的,還必然降低讀者對新聞作品的信任度。因此,新聞寫作最忌模糊,越是清晰明白的新聞作品,它的信息含量才越高。新聞作品只有被閱讀才有意義,新聞信息只有被接受才能實現它的價值。新聞信息的可接受狀況與接受對象的思想水平、文化素養,與傳播媒體的總體格局直接相關。
必須符合新聞的定義,即新近發生或將要發生的有意義的事情。對一件事情首先要考慮他是不是新聞,是一條怎么樣的新聞。第二,必須從大局出發寫稿件。即這條新聞寫出來會有什么樣的影響,其中影響包括積極的和負面的。要想辦法把新聞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有損于國家、黨和人民利益的新聞堅決不能寫。第三,要體察民情,關注民生,替老百姓說話,辦事,這是老百姓最喜聞樂見的新聞。同時,也是一個記者的職業道德所在。第四,必須要有新的突破。現在的新聞無論從題材上還是內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創新突破很難,其實不然。很多好的線索好的新聞都隱藏在百姓們關心反映的小事中。報道大量不為人所知的內幕,在內容上進行了突破創新,是很可貴的。
時政新聞的寫作是有它自己的一套的,時政新聞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會議報道。會議新聞的標題是比較好定奪的。這是因為當記者在分配任務時就已被告知要去某地進行關于什么內容的會議采訪,而此次會議的主題既是這里的關于什么內容了。接著寫作即為“某月某日,我市在某地召開什么會議,某某重要領導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請看報道:”究其規律即為聯系標題進行更
同時新聞工作也成了我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個中的教訓和啟迪則是更深的。
六.實習總結:
實習,就像進了社會大熔爐一般,就算在學校是自我感覺良好,但是在社會里自己就像是空氣中一粒微小的塵埃,也意識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識的匱乏。實習這幾個月期間,我拓寬了視野,增長了見識,體驗到社會競爭的殘酷,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積累各方面的經驗,為將來自己就業之路做準備。千淘萬漉辛辛苦,但也要摩拳擦掌,做好又一次投身熔爐的準備。在經過了幾個月的考驗和鍛煉之后,相信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憶,實習是很吃苦的,尤其是在媒體實習,在這種環境之中我深深的感到了未來的就業壓力,不學就要被淘汰,競爭是無處不在,在這僅有的最后一學期之中,要好好的學習理論知識,為將來的工作打好基礎。在本次實習中,同時也暴露出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作為電視臺記者所要攜帶的設備比較多而且雜,要是忘了帶上足夠的電池與磁帶那造成的后果是比較嚴重的,任務完不成是肯定的,同樣挨批也是少不了的,這樣的過失我是犯過幾次的,這就說明我不夠細心,考慮不夠周全,準備不充分,遇事不能冷靜,從容不迫。記者的高寫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這是對記者采訪成果的紀錄,而我對新聞寫作的各種體裁認識不夠清楚,不能較好地掌握其中的技巧,常導致我無法按要求寫作,給我和老師帶來了許多的麻煩,同時也讓我下決心努力改正錯誤,彌補不足提高自己的能力。
通過這段時間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在理論聯系實際方面有了較大的進步,在與電視臺領導和同事交流的過程中我學到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技巧與做人的道理。在這里我衷心感謝臺里領導和同事們的不吝賜教與大力支持幫助。謝謝你們!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2
我不得不承認我的實習更接近于一次獨立學習,而不是一份真正的工作,寒假新聞實習報告。這次香港有線新聞臺的實習是我大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經歷,香港媒體的工作態度和專業精神讓我更加感受到作為一個記者的使命感和態度。
一、 關于有線電視新聞臺
有線電視新聞臺簡介:有線新聞臺是全球首個全日二十四小時以廣東話廣播的新聞頻道,包括《重點新聞臺》、《財經資訊臺》、《24小時新聞臺》、《直播新聞臺》四條頻道,擁有五百多人的新聞團隊,每天24小時為客戶提供最新最快的新聞資訊。有線電視新聞臺更是香港首間建造“全數碼新聞中心”的媒體,率先帶領香港進入全數碼廣播。
二、 實習前的準備
因為有線新聞臺沒有在內地落地,所以在之前一直沒有看過它的節目。也可以說對它根本不了解。上網所能查到的資料也很有限。對它的了解,也是停留在學院老師對它的介紹。不過,在出發前,多留意有關香港的新聞,看tvb和亞洲電視的新聞,不但助于多了解香港最近的新聞熱點,還可以對新聞媒體的制作模式有個初步的了解。
另外,去香港實習臨出發前,還要注意檢查好自己的證件是不是已經辦好,行李是不是帶齊。這些出發前的準備工作,如果不做好,那么就會給實習帶來很大的麻煩。
三、 實習工作
這次能去香港有線電視新聞臺實習,對于我來說是一次十分難得的機會。因為對于讀廣播電視新聞專業的學生來說,應該多實踐。多出去外面看看其他地方的媒體運作方式。而在香港這樣一個寬松,自由的新聞環境,有線新聞臺是我們更進一步學習的理想平臺。第一天去新聞臺報到的時候,港聞部的采訪主任黃慶州先生第一句告訴我們的就是:“你在實習的過程中,能學到什么取決于你的態度。”而且他還補充說,來實習的意義,就是把我們在學校里面學到的東西表現出來,電視臺不會從頭開始教我們。這翻話,是個指引,也是個提醒,他讓我明白到,在以后的五個星期內,能學到什么東西,都是靠自己。而且我們也不僅僅是代表我們自己,我們所代表的也是我們學院,還有他們對內地學生的印象。
港聞部——每天都像是打仗
說港聞部(也叫assignment desk)是整個新聞臺最忙碌的地方一點都不為過。每半個小時更新一次的新聞,幾乎每一條新聞都要有follow up。有時候,一條新聞,又需要幾個記者采訪不同的部分,而這些新聞又是耽擱不得的。在assign desk里,真的可以充分感受到什么叫做跟時間賽跑。
在港聞部實習的三個星期里,我們一般都是以觀察為主,高等法院,政府總部,教統局和立法院是我跑得最多的地方,其實就是法庭、教育和政務這幾個線條的新聞跟的最多。跑多了,也自然而然的跟負責這些方面的記者漸漸熟落起來,看多了他們問問題的形式,以后獨自做采訪,也上手得比較快。
每天晚上十點左右,記者就要打回臺里查自己的assignment,知道自己第二天要采訪什么新聞。在新聞量多的時候,一個記者一天內做五條新聞也是很正常的事,這是在內地媒體實習的時候絕對無法想象到的。
而team work對于電視媒體來說也是很重要的,這點,在我們上課的時候,也是經常強調的一點。一條新聞的出來,不是記者一個人或者是編輯一個人的功勞。它需要全部人都很優秀,如果是在拍攝環節中,攝影師拍得不好,擠不到好位置,那么無論記者的稿寫得有多好,畫面不好看,這不是一條好新聞。又或者,如果負責開車的司機,不熟悉路段,稍微開錯了幾個路口,或者是錯了幾個紅紅綠燈位,那么新聞做得再好,被其他電視臺先播出了,那也是輸了。所以,即便是看起來很小的一個環節,如果這個team work里的成員不合作,做得不夠好,那么都會直接影響到這條新聞的質量,長遠來說,會影響到整個臺的形象。這也是為什么新聞臺里面不強調英雄主義的原因。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3
從3月5日到4月8日,我在西北民族大學報編輯部(以下簡稱校報編輯部)進行了為期1個多月的實習。在實習期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不足之處,這些收獲將會使我終身受益。在此,我感謝西北民族大學黨委宣傳部領導給我提供這次寶貴的實習機會,特別感謝西北民族大學報編輯部老師給我的指導和幫助。現在,我把實習相關情況簡單的總結一下。
一。單位概況
西北民族大學報是中共西北民族大學委員會主辦的報刊,它的主要的閱讀群體是西北民族大學的在校學生、各兄弟院校,為月報。西北民族大學報編輯部隸屬于西北民族大學黨委宣傳部,主要負責人為主編馮巖老師、編輯劉林山老師。西北民族大學報編輯部現有校本部和榆中兩個記者站,有學生記者、編輯60多余人。它為學校培養了一大批文學寫作人才,為活躍校園文化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二。實習內容
我所參加的主要工作:協助西北民族大學報編輯部出版最近一期的報紙;撰寫報刊所需的文稿,并對新聞稿件進行選稿、校對和編輯;為西北民族大學報編輯部做形象宣傳;負責接電話并進行記錄,同時接待來訪的讀者;現場采寫新聞稿件;幫助主編馮巖和甘肅日報社王云霞主任整理檔案,給學校及報社各科室傳遞文件等工作。
三。具體工作
在為期1個月的實習中,我首先在校報編輯部實習了半個月。在實習的第一天,主編馮巖老師就安排專門的老師給我們介紹了編輯部的大體情況,講述了校報新聞需要注意的事情,而且讓指導老師給我安排具體的新聞操作,我學會了新聞稿件的選稿、編輯。對于指導老師給我安排的工作,我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和極高的積極性,保質保量的完成任務,得到指導老師的肯定和贊許。在實習結束的前一天,我與指導老師、各位學生記者們安排了座談會,大家在會上暢所欲言,把自己的實習體會,以及對新聞寫作今后的發展方向都相互進行了交流。這半個月的實習中,對于我們以寫作為發展方向的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相信將會在以后的學習工作中發揮很大的作用。
再接下來的半個月中,我輾轉于甘肅日報社會新聞部和西北民族大學報編輯部之間,因為它們二者是業務合作伙伴。我主要負責接并進行記錄,同時接待來訪的讀者。如果發現有價值的新聞,便和指導老師一起去采寫。在這這段時間中,我真正感受到了報業的競爭與壓力,以及記者編輯們的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由于我平時在學校只進行的是經濟理論課的學習,毫無半點新聞學知識。
所以初到記者的職位上,很多東西都不很熟悉,對社會知識的了解也很欠缺。但是,指導老師十分耐心,每次有新聞線索時,都帶我們到現場,回來后讓我們自己寫稿子,然后耐心得給我們修改稿件,并且不斷告訴我們應該注意的問題。到后來,老師就讓我們自己去采寫新聞,自己找新聞點,這讓我們十分感動,因為這畢竟是對我們的信任與認可。三周下來,我發表16篇稿件,同時我的新聞敏感性、職業道德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的素質。在十一期間,甘肅日報社新聞部的王云霞主任又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周的寶貴時間,并且給我專門進行了專業的指導,使我收獲很大。
四。存在問題及改進意見
通過這次實習,我對校報的情況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根據在實習期間的所聞所見,我提出以下建議:
1。加大校報的發行量,經常做一些市場調查情況,掌握校報的收益群體,積極反饋信息。
2。應該積極宣傳校報,擴大其影響力。
3。校報的出版應及時,版面應力求活潑,不應呆板。
五。實習收獲及對本次實習的意見
在這一個月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報社及校報編輯部深厚的文化氛圍和文學氣息,從中也領悟到了許多東西。我發現報社里很多人不是新聞專業出身,有很多理工科的畢業生做新聞、做記者比文科生都要優秀,報社的高層領導也很少是新聞專業出身。這說明了做新聞不一定非得新聞專業或者文科專業的人才能做好。因為新聞記者和編輯只是報紙運做的小部分人員,報紙運做很大一部分還是在廣告策劃與市場營銷上。
同時,報業集團作為一個市場運營單位,在某種理念上也可以稱為一個公司,這就需要使部門劃分明確,人員職責到位,要有管理部門、服務部門與生產部門。記者與編輯只是生產部門中的成員,需要比較專業的知識,但是社會知識與經驗顯得尤為重要。由于部門龐雜,要想在報社做好工作就必須知識結構全面,所以對人才的要求也是綜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聞的專業知識,又要會管理策劃與營銷,只有這樣,才能無論做什么工作都得心應手。
在西北民族大學報編輯部,特別是在甘肅日報社里有一句話我印象很深:“發行量第一的報紙才是最好的報紙”,我覺得這句話十分有道理。發行量第一是個很難實現的目標,因為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各個部門的積極配合與協調。首先,新聞稿件必須有質量的保證。
這可以分為四個方面:
第一,必須符合新聞的定義,即新近發生或將要發生的有意義的事情。對一件事情首先要考慮他是不是新聞,是一條怎么樣的新聞。
第二,必須從大局出發寫稿件。即這條新聞寫出來會有什么樣的影響,其中影響包括積極的和負面的。要想辦法把新聞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有損于國家、黨和人民利益的新聞堅決不能寫。
第三,要體察民情,關注民生,替老百姓說話,辦事,這是老百姓最喜聞樂見的新聞。同時,也是一個記者的職業道德所在。
第四,必須要有新的突破,在目標閱讀群體定位上要準確。這一點是甘肅日報社新聞的王云霞主任在我十一加班時特別講到提出的。
現在的新聞無論從題材上還是內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創新突破很難,其實不然。很多好的.線索好的新聞都隱藏在百姓們關心反映的小事中。為此,他還特意給舉了一個例子:武漢的一個記者李紅英寫了一篇關于醫院對小病開大藥方的事情。小病花大錢看似小事,但卻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很多記者都曾親身經歷過這種事情,或者聽到老百姓抱怨、反映過這個問題,但是都沒有引起他們的關注。李紅英卻抓住了這個事件,把它寫成了精彩的新聞。這篇稿件看似平常,內容寫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卻是新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內幕寫出來,給老百姓開了一張明白的“清單”,最點,寫出了大量不為人所知的內幕,在內容上進行了突破創新,是很可貴的。
做到了以上四條,新聞稿件便有了質量的保證,讀者便會喜聞樂見。這當然需要記者付出很多汗水,編輯嚴格把關。
雖然西北民族大學報是一份面向校內師生的報紙,它的發行量不太大。但是我也從中發現一份好的報紙,質量尤為重要。在西北民族大學報編輯部和甘肅日報社實習的這段日子里,我學到了許多東西,收益匪淺。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4
實習是每一個中專畢業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了解社會、在實踐中鞏固知識;實習又是對每一位大學畢業生專業知識的一種檢驗,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既開闊了視野,又增長了見識,為我們以后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也是我們走向工作崗位的第一步。 在實習中,我參與了整個兩個月的新聞采訪與制作任務工作,需要掌握的一些基本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的素質與要求。
一、新聞記者要具備一定的法律素質
為了能夠在激烈的新聞競爭中取勝,新聞媒體在反映輿論、引導輿論時,適當注意自身的經濟利益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如果為擴大發行量和招攬廣告的需要,為了獲得最大化的經濟利益而采取不正當甚至違法的手段,在反映和引導社會輿論的時候忽視了客觀性、公正性和社會責任,長此以往,媒體的信譽和威信就會在受眾心中大大降低,從而影響整個新聞業、傳媒業的發展,同時對新聞記者個人的發展也將產生極其不良的影響。
目前,要解決這個問題,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提高廣大新聞記者的法律素質,不僅要樹立法制觀念,還要掌握應知應會應懂的法律知識,善于在憲法和一切法律法規規定的范疇內搞好新聞報道和輿論監督,一旦違法違規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二、新聞記者要具有較強的獲取信息能力
在記者的工作中,最有意義同時也是最富挑戰性的就要算獲取新聞線索了。以往的新聞傳播教育雖然也提供了不少發現新聞線索的方法,但在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僅靠這些傳統方式已經遠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要找到好的新聞線索,還必須具備較強的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記者有必要掌握一些情報學和信息學等方面的知識。
就拿情報學來說吧,它是研究情報的產生、傳遞、利用規律和使用現代化信息的技術與手段,目的是提高情報產生、加工、貯存、流通、利用的效率。隨著人類社會向信息化社會的演進,情報學的社會重要性日益增加,其作用和研究成果已經被認為是信息化社會的強大支柱之一。筆者認為,新聞記者從獲取新聞線索,到采訪,再到寫成新聞這一過程正與情報學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信息科學是研究信息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其基礎是信息論。按照新聞界最新的觀點,記者已經被定義為是“專業的信息傳播者”,這就賦予了記者這一職業新的內涵和外延。
三、新聞記者的人文素質也亟待提高
斯坦福大學傳播學教授泰德·格拉舍指出,應將新聞學教育回歸到人性教育。在注重新聞采訪技能訓練的同時,培養新聞記者的人文素養、開啟他們的良知、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工作。《中國青年報》副總編輯陳小川在《中國新聞教育的最大挑戰是什么?》一文中認為,“記者,應該有一種人文追求,有一種理想,才去做記者。在全球化時代,優秀的記者應該具備這種素質,他能夠理解不同文化的內涵,有文化溝通和文化理解的能力,包括對宗教,有對各種文化包容的能力。這將使我們的報道能更接近客觀真實。”
當然,提高新聞記者的人文素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唯一的辦法就是新聞事業單位在對記者進行再培訓、業務“充電”的過程中,借鑒外國大學的成功經驗,優化新聞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減少教授寫作、編輯技能的課程,增加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如經濟學、政治學、法律、歷史和語言文字學等內容,目標是使新聞記者擁有更多的可以利用的能力,并向更廣闊的空間發展。
在工作中僅靠我們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遠遠不夠,因此我們要在其他時間多給自己充電,在扎實本專業的基礎上也要拓寬學習領域。同時在實際的工作中遇到問題時要多向他人請教。人際溝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會計實習報告如何與人打交道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本領,在今后的工作中也是不能忽視的。馬上就要進入社會的我們也要面臨正式的實習了,我想每一次的經歷都是一種積累,而這種積累正是日后的財富。在工作上,在學習上,我們要讓這些寶貴的財富發揮它的作用,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實習真的是一種經歷,只有親身體驗才知其中滋味。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5
【實習體會】
通過在電視臺的實習,認識到作為一個電視新聞工作者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比什么都重要,無論是在鏡頭前和被采訪者的溝通還是在背后和人們的溝通都非常重要,有助于記者更好的掌握事情的真相和來龍去脈,才會得到更及時準確的報道,才會出現
優秀的新聞。
新聞不是坐著等出來的,是靠雙腳走出來的。主動的去采集新聞,做任何事情都要主動,坐,只有坐以待斃。實習指導老師作為一個電視臺的工作者,不可能以教導實習生為主,所以任何讓自己得到成長的機會都要靠自己主動去尋找、發現、請教,且事無巨細。誠意,是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的。
勇敢面對錯誤,錯誤是大樹枝繁葉茂最好的肥料。剛開始進入電視臺實習,很害怕犯錯誤,導致做事瞻前顧后,什么也做不好,但細想,作為一個實習生如果沒有錯誤就不可能叫做實習生了,任何錯誤都會比之前的成功更記憶深刻,錯誤是完善自我的良方,感謝那些給了自己犯錯誤的機會的人和事。
【實習認識】
在工作中感受到了中國是農業大國的深刻含義,作為新聞很多時間都會都會走進農村,和農民朋友們打交道,學會走農田道,學會融入村民生活都是很重要的。
在工作中做任何事情都要以大局為重,樹立團隊精神。不能逞個人英雄主義和不遵照上級的安排,自顧自的行動。
【學習經驗】
<一>在實習中了解到作為記者不僅是要寫要說,也要懂基本的攝像,一下是在實習中學習到得攝像技巧:
1.畫面不能“七扭八歪”;
2.整體構圖要和諧,不要“面壁思過”;
3.不要“橫線切脖”,即是說物體位置安排的合理性。避免“橫線切脖”的辦法是改變機位高度。一般是把橫線安排在人物肩膀以下;
4.畫面不能過滿或者“缺邊少沿”,造成畫面不協調;
5.忌“顧此失彼”,合理安排畫面每一個事物。把他(她)們或是安排在畫內,或是安排在畫外,決不能把兩旁的人物拍成“半拉身子半拉臉”;
6.畫面的重心要穩,忌“頭重腳輕”,主體上方留空白應比主體下方留的空白稍大一些;
7.忌“刀光劍影”,攝像時要注意光的合理;
8.畫面事物合理安排,變換機位角度,避免把主要人物與枝干狀背景物安排在一條垂直線上,從而克服“雜草叢生”;
9.忌“哆哆嗦嗦”,要求畫面的連貫穩定,克服“哆哆嗦嗦”的毛病,我們在拍攝時盡可能選擇自動變焦方式。必須使用手動變焦時,就應特別掌握好手推拉變焦桿,使其始終保持勻速運動;
10.忌畫面的“空洞無物”,但搖移運動過程中的畫面卻缺乏實在內容甚至是空白,根本沒有表現主題的畫面內容;
11.畫面的起落要穩;
12.不要隨意的運動鏡頭,特別是電視新聞片,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反映較多的畫面信息,要求每個畫面的長度相對較長,既不適應新聞片在短時間內容納較多畫面的需要,又使人看起來眼花繚亂,有拖泥帶水的感覺。
13.忌“或快或慢”,拍攝出的運動畫面,看起來和人的視線移動速度相近,那么,這樣的運動速度就比較合適。讓攝像機的運動速度符合人的視覺習慣,是運動攝影的一條基本原則;
14.忌“主體游移”要求記者對運動主體的取景宜大不宜小,要注意使攝像機運動速度與拍攝主體的運動速度大體一致。
<二>在實習中很高興能有一次出境經驗,也學習到作為出鏡記者應該掌握的一些技能:
熟悉當地事務,掌握人脈關系。記者應是公關人才,拿出一張人脈聯絡圖,你就成功了一半。
應急反應迅速,應變能力強,最成功的記者是突發事件直播報道記者。
有政治敏感,雖然記者不是政治家,但新聞永遠和政治相關聯。
【新聞類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新聞類實習報告08-01
新聞類實習工作報告10-23
新聞類實習報告范文(精選7篇)01-17
新聞類實習報告范文合集5篇11-26
關于新聞類實習報告范文八篇12-17
關于新聞類實習報告范文5篇12-19
新聞類實習報告范文合集八篇01-25
關于新聞類實習報告范文8篇01-27
關于新聞類實習報告范文7篇01-07
關于新聞類實習報告范文9篇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