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節(jié)的傳說
關于“火把節(jié)”,流傳著這樣一個神奇動人的傳說。
古時候,在一座高高的山上,有個城堡,城堡里住著一個土司,他生成了一雙老鼠眼、掃帚眉和一張鰱魚嘴,配上那尖凸的下巴,一張干瘦的臉上布滿了麻子,人們給他起了個綽號———“黑煞神”。這“黑煞神”無惡不作,手下養(yǎng)著一大幫家丁、打手,殘暴地統(tǒng)治和壓榨著彝族人民。他巧立名目,橫征暴斂,生孩子要向他交人丁稅,上山打獵要交攆山租,下河捕魚要收打魚捐……各種苛捐雜稅,逼得人民實在喘不過氣來。為了反抗這個“黑煞神”的殘酷統(tǒng)治,人們曾多次舉行起義,但是,土司堅固的城堡難以攻下,許多人被抓去活活地處死了。
有個聰明能干的牧羊人,他的名字叫扎卡,想出了一個智取土司城堡的辦法。他暗中串連了九十九寨的貧苦人民,決定從六月十七起,將各家各戶的羊都關在廄里,每天只喂點水,不喂草料,餓上七天七夜。起義的人就在夜里趕造梭標,削好竹簽,磨好砍刀、斧子,又在每只山羊角上縛上火把,大家約定在六月二十四晚上起義。到了這天晚上,當月亮還沒有露面,山箐樹林里的微風輕輕地吹起的時候,只聽得一聲牛角號長鳴,就以第一支“火把母”為號,此時各路起義人馬立即將羊廄門打開,點燃千萬支縛在羊角上的火把,驅(qū)趕羊群向“黑煞神”的城堡進攻。
那數(shù)不清的羊群早已餓壞了,便借著火光,爭先恐后地忙著上山搶吃樹葉、青草。扎卡率領起義的人民,勇猛地向城堡沖殺過去,鼓聲和喊殺聲震天動地。“黑煞神”急忙登上城堡一看,只見滿山遍野成了一片火海,從四面八方包圍了城堡的人們,已經(jīng)開始攻打城門了。“黑煞神”命令家丁、打手死守城門,自己卻悄悄地鉆進地洞,準備逃跑。此時各路起義大軍已攻破城堡,蜂涌而入。人們到處找遍,可就是不見“黑煞神”。后來,扎卡將大管家抓來審問,怕死的大管家跪在地上磕頭哀求饒命,并帶領扎卡一行來到土司躲藏的那個地洞口。
扎卡便叫大管家先下洞里叫“黑煞神”出來投降。這個平時狐假虎威的大管家竟嚇得魂飛魄散,一下子便癱倒在地,爬不起來。眾人正在張望,突然,從地洞里飛出一把匕首。扎卡眼明手快,揮起一砍刀,將匕首擊落。
扎卡和眾人見“黑煞神”死活不出來,便決定用火把燒死他。于是一聲令下,千萬支火把立即將地洞的周圍堆成一座小山,只見熊熊的烈火燃燒得更旺,片刻間,地皮也被燒得通紅通紅的,那作惡多端的土司“黑煞神”就這樣葬身在火把之中。為了紀念這次反抗暴虐統(tǒng)治斗爭的勝利,就定農(nóng)歷六月二十四這天為“火把節(jié)”。
那數(shù)不清的羊群早已餓壞了,便借著火光,爭先恐后地忙著上山搶吃樹葉、青草。扎卡率領起義的人民,勇猛地向城堡沖殺過去,鼓聲和喊殺聲震天動地。“黑煞神”急忙登上城堡一看,只見滿山遍野成了一片火海,從四面八方包圍了城堡的人們,已經(jīng)開始攻打城門了。“黑煞神”命令家丁、打手死守城門,自己卻悄悄地鉆進地洞,準備逃跑。此時各路起義大軍已攻破城堡,蜂涌而入。人們到處找遍,可就是不見“黑煞神”。后來,扎卡將大管家抓來審問,怕死的大管家跪在地上磕頭哀求饒命,并帶領扎卡一行來到土司躲藏的那個地洞口。
扎卡便叫大管家先下洞里叫“黑煞神”出來投降。這個平時狐假虎威的大管家竟嚇得魂飛魄散,一下子便癱倒在地,爬不起來。眾人正在張望,突然,從地洞里飛出一把匕首。扎卡眼明手快,揮起一砍刀,將匕首擊落。
扎卡和眾人見“黑煞神”死活不出來,便決定用火把燒死他。于是一聲令下,千萬支火把立即將地洞的周圍堆成一座小山,只見熊熊的烈火燃燒得更旺,片刻間,地皮也被燒得通紅通紅的,那作惡多端的土司“黑煞神”就這樣葬身在火把之中。為了紀念這次反抗暴虐統(tǒng)治斗爭的勝利,就定農(nóng)歷六月二十四這天為“火把節(jié)”。
火把節(jié)傳說故事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特點:
1.地域化。所謂“地域化”就是各個故事都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從地名、人名到故事內(nèi)容都反映各自地區(qū)的特點。
2.支系化。所謂“關系化”就是各個彝族支系都有自己的火把節(jié)傳說,而且這些傳說或多或少都是反映自己支系在歷史上發(fā)生的事情。
3.影示化。所謂“影示化”就是這些傳說故事是暗示某時某地的善惡之事和人的影子,作為廣大民眾反抗意識的一種宣傳和傳承的巧妙的憑借,得以在各個歷史時期流傳。
4.具體化。所謂“具體化”就是這些傳說故事中的人和事在部分傳說中將其具體化。例如除了部分反映人與神的斗爭外,有些傳說則具體為與諸葛亮和慈善夫人等有關,有些地名也具體化等。
5.民意化。所謂“民意化”就是這些傳說故事的人物和事件集中體現(xiàn)各地的民眾意愿。例如不滿封建王朝采取的民族壓迫、民族歧視的政策;有些地區(qū)抗議土官的淫威,歌頌追求愛情的自由。
6.現(xiàn)實化。所謂“現(xiàn)實化”就是這些傳說故事有的將故事中的人和事件具體為近代社會發(fā)生的歷史事件。
總之,火把節(jié)的傳說是彝族民間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反映了彝族人民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凝聚了彝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也反映了彝族民眾的世界觀,即鮮明的階級性和是非觀,歌頌勤勞、勇敢、智慧、團結(jié)、安定、忠貞、無畏、自信、自強等等的優(yōu)秀品格。
各個傳說故事像一串串閃光的珍珠鑲嵌在彝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回音壁上,光彩奪目。它又是一首首贊美火把節(jié)的頌歌,永遠回蕩在彝族人民的山寨深谷中,一代一代地傳承吟誦。從遙遠的蠻荒時代到今天的文明世界,老人唱著它走向祖居地,小孩唱著它走向老年,火把節(jié)不知給人們帶來了多少歡歌笑語,它又是維系彝族人民之間情感的紐帶,陌生的人們在節(jié)日中相識,結(jié)仇的人們在節(jié)日中言和。
從火把節(jié)的傳說中可以看到彝族先民對于火的認識,他們把火看成是巨大的力量,并且能夠用來清除污物,用火作為清洗性的手段,它可以燒毀或消除可能導致死亡的疫病,消除一切物質(zhì)和精神上的有害因素,能凈化一切,可以凈化牲畜、莊稼和人體的邪氣。人們認為火是圣潔的,公正的,有力量的。人們往往在有爭議需要發(fā)誓時說:“當著火說,當著太陽說”,把火和太陽比作神來看待。太陽和火都給人們帶來光明溫暖,一切假的丑惡的都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這一種思想就意味著一種理論的構(gòu)成,彝族“火把節(jié)”的來源就是建立在火是圣潔的,火有凈化的作用這種思想基礎上的。
彝族人認為正是因為火的凈化作用,才使人們?nèi)サ羯砩系淖锬酰┗甑腵糾纏。成為神所庇護的人,效法祖先,忠于傳說,這就是彝族先民的德操。在他們的幻想中,既然火是圣潔的,火有凈化人的作用,火對于活人來說是不可缺少的,人死時也離不開火,因此人死后只有經(jīng)過火化才能去見自己的祖先。人們認為人被火化時,不是失去了,而是人變了。人的靈魂只有經(jīng)過火的凈化才能去和祖先團聚,在彝族先民的原始思維中,這才是“火”文化的著力點。
彝族的“火把節(jié)”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對生存的渴求,對死亡的恐懼是人生面臨的一對矛盾。而彝族先民在“萬物有靈”的祭壇上找到了解決這一矛盾的契機。
有關火把節(jié)的傳說數(shù)不清道不完,除了經(jīng)過收集整理刊登在報紙雜志上的以外,民間流傳的各地、各支系、幾乎都有。
【火把節(jié)的傳說】相關文章:
火把節(jié)的來源傳說及習俗風情03-12
火把節(jié)是哪個民族的節(jié)日?有什么樣的傳說06-08
白族火把節(jié)09-21
火把節(jié)是哪個國家的02-26
中秋的傳說07-11
中秋傳說06-17
頤和園的傳說06-07
除夕傳說07-19
除夕的傳說02-05
火把節(jié)是什么民族的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