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重陽節登高的來歷
眾所周知,重陽節登高的習俗也由來已久。但您是否知道重陽節登高的來歷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歡迎閱讀!
重陽節登高的來歷
據說東漢時汝南一帶瘟魔為害,疫病流行。有一個叫桓景的人,拜道長費長房為師,學消災救人的法術。一天,費長房告訴桓景說,九月初九日,瘟魔又要害人,并囑咐桓景回去搭救鄉親:“九日離家登高,把茱萸裝入紅布袋,扎在胳膊上,喝菊花酒,即能戰勝瘟魔”。桓景回家,遍告鄉親。九月九日那天,汝河洶涌澎湃,瘟魔來犯,但因菊花酒刺鼻,茱萸香刺心,難以接近。桓景揮劍斬瘟魔于山下。傍晚,人們返回家園,見家中“雞犬牛羊,一時暴死”,而人們因出門登高而免受災殃。
自此,重陽登高避災流傳至今。久而久之,登高便宴變成了一個美好、風雅的習俗。
關于登高習俗的起源,還有其他不同的說法:
一說可能源于古代對山神的崇拜,以為山神能使人免除災害。所以人們在“陽極必變”的重陽日子里,要前往山上游玩,以避災禍。或許最初還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來才逐漸轉化成為一種娛樂活動了。(古代認為“九為老陽,陽極必變”,九月·九日,月、日均為老陽之數,不吉利。故而衍化出一系列避不祥、求長壽的活動,并非如魏文帝曹丕所稱九為“宜于長久”之數。這是明代謝肇制《五雜咀》中的看法。
一說重陽時節,秋收已經完畢,農事相對比較空閑。這時山野里的野果、藥材之類又正是成熟的季節,農民紛紛上山采集野果、藥材和供副業用的植物原料。這種上山采集農民們把它叫做“小秋收”。登高的風俗最初可能就是從此演變而來的。至于集中到重陽這一天則是后來的事。那意思是以此作為一種象征,起點提倡作用,正像春天宜于植樹,人們就定個植樹節的道理一樣。此外重陽節期間天氣晴朗,氣溫涼爽,適宜于登高望遠。
重陽節為什么要登高
重陽寓意長久值得登高享宴
重陽之所以要登高,據魏文帝《與鐘繇書》說是:“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這是以重陽含有長久的意思,因此值得“享宴高會”的說法。
重陽日登高辟邪氣
古人偏要定在九月九日登高呢?這也有一種說法。因為重九是一“陽”登勤之日,地氣上升,天氣下降,古人為了避免接觸不正之氣,所以才登高以避邪氣。這種稅法不免牽強附會,然而,九月九正值仲秋時節,秋高氣爽,登高遠望,嘯詠騁懷,活動筋骨,所以,人們于重陽登高,在時令上是最合適不過的。
桓景帶領鄉民登高避災
后漢時代有名的仙人費長房,有一天對他的弟子桓景說:“九月九日,你的家人將有災難,如果你帶了全家打小,人人用紅袋盛茱萸,掛在手臂上,登高飲菊花酒,便能避禍消災了。”桓景屆時果然照師傅所說,全家上山游玩,等到傍晚回家一看,只見所有的雞,狗,牛,羊等家禽,家畜;全部死光。他這才明白,原來這些家禽家畜,作了他們全家大小的替死鬼了。桓景避災之說,雖為神話,然而后世之人卻代代相傳,并視九月九為登高避災、飲酒聚會之期,久之乃漸漸成為我國的特殊風俗。
古人有山岳崇拜情結登山祈福
有人提出,登高其實是源于古人對山岳的崇拜。《禮記·祭法》記載:“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古代先民生存環境極其艱苦,大多依靠采集和狩獵謀生。大山中生長的各種植物、隱棲的飛禽走獸以及潺潺溪流,使人類才得以生存繁衍。如果逢高溫干旱,山間密林可避高溫炙烤;洪水襲來,攀上高山可躲滅頂之災。此外,古人認為山上云霧繚繞,為呼風雨喚雷電之神龍所居。而且,高山的雷電可以帶來火種,利用火可以吃到化腥臊的熟食。因此,古人對山既敬畏又充滿崇拜,“登山祈福”的習俗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流行開來。持此觀點的人還將“崇”字本身作為旁證:崇,形聲字,從山,宗聲。崇拜之“崇”原本就是對山岳而言,因為“山”即高山,“宗”為神圣。以“宗”喻“山”或以“山”喻“宗”,都蘊含有尊崇、敬畏之意。
登高“辭青”說
登高“辭青”的說法則源于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為秋節,節后天氣漸涼,草木開始凋零,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對應。清代潘榮陛編撰的《帝京歲時紀勝》記載:“(重陽)有治看攜酌于各門郊外痛飲終日,謂之‘辭青’。”
重陽節登高這六件該注意的事你知道嗎?
關注登山點天氣狀況
市城管局提醒廣大市民,登山時要關注登山點的天氣狀況等變化,要根據天氣判斷登山條件,如判斷登山天氣包括臺風、暴雨、雷雨、大霧等能見度低于10米等不適合登山的惡劣氣候時段。
關注景區、公園入口的登山安全告示
市民朋友登山前要在景區、園區入口處了解登山的告示,如梧桐山風景區遇惡劣天氣將在北大門車輛管制工作,關閉游客通道,設置災害天氣封山提示,同時在北大門LED屏播放相關宣傳、指引。尤其是關注登山線路管理、安全等告示。據梧桐山景區管理處介紹,梧桐山景區較為成熟的登山道有鹽田的秀桐道,沙頭角的碧桐道,蓮塘的登云道、凌云道,北門景區,建議游客選擇就近登山道登山。
關注車輛通行管制
重陽期間,前往登山的景區、園區人員較多,除工作執勤及搶險救災車輛以外,任何社會車輛禁止上山和進入景區、園區。另外,景區、園區停車場車位有限,建議市民朋友乘坐公共交通前往。
配合管理人員疏導管理
在景區、園區入口處及周邊,管理人員將會同轄區街道辦、公安民警、交通警察做好車流、人流疏導管理,請市民朋友們支持配合,如遇交通流量較大時,能夠耐心有序通過。
注意園區施工區域。景區、園區施工現場做好安全圍擋、告示,確保路面暢通及環境美觀。施工圍擋區域建議市民朋友不要前往和擅自進入。
安全文明登高,愉快度重陽
市民朋友在登山的同時要做好安全措施,最好結伴出行和隨身帶上登山應急必備用品。我市已經進入森林防火季節,市民朋友在重陽期間登高、掃墓等活動,要禁止帶明火上山,禁止山上擅自燒烤、燃放孔明燈等容易引起森林火災的行為。
重陽節登高的來歷 篇1
拓展:
重陽節詩意祝福語
祝你理想幻想夢想心想事成;公事私事心事事事稱心;財路運路人生路路路暢通;晴天雪天天天開心,親情友情愛情情情似海;中秋國慶重陽節節節快樂!
把思念托付給秋風,把關懷寫滿片片楓葉,把祝愿化作空氣,把真心融入陽光,在重陽節的日子里祝你開心。
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愿你擁有一個美好快樂的節日!秋風徐徐,重陽九九,蒸上九重的粟糕,備好香醇的菊酒,等著與你分享重陽節習俗。
九九艷陽天,秋高氣爽,正是楓葉最艷時,我們結伴去香山看紅葉,好嗎重陽節短信?
九九芳辰重陽鶴添壽人的一生,最值得贊美的時代,便是老年時代。孔子說他自己年至七十才能“從心所欲,不逾矩”重陽及門第。
九九芳辰重陽鶴添壽,愿秋風捎去我的思念和祝福,祝你越活越精神,越活越年輕!
借此佳節之際我感謝你,你的笑顏似燦爛的陽光照亮了我的世界,你給予我的安慰和鼓勵支持我度過一切艱苦,言語不能表達我對你的情誼,你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祝你重陽節快樂!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紅顏未虛伏虎降龍,白發帶笑鋪金疊翠!天高氣爽,人壽花香!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古楓吐艷,晚菊傲霜。在這豐收的季節里,祝你事業有成,身體健康,心情愉快!
九九重陽,我想我就這么抱著你。我們久久的愛。親愛的重陽節快樂,我愛你久久。久久!
第一縷陽光是我對你的深深祝福,夕陽收起的最后一抹嫣紅是我對你衷心的問候。重陽來臨,心情愉快。
當你孤單的時候會想起誰,當你寂寞的時候會不會流淚,我對你的思念如秋日的楓葉,隨著秋風向你的方向飛。
九日登高望,人煙湖草裹,山翠縣樓西。如此美的景色,我們也不要錯過,九月九,一起登高賞景如何?
重陽節簡介
“重陽節”名稱見于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鐘繇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因此,重陽節被定為農歷的九月九日。)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聯系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之后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長壽。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就是在這一天寫的。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并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而形成的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的活動一般包括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一些地方把夏歷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重陽節的來歷一: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于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后為道士)追求長生,采集藥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鐘繇書》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倍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可見當時節俗已定型了。重陽節主題,是求長壽、戴茱萸、釀菊酒、賞菊、釀酒及祭掃酒業神等。在流傳至今后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更具有意義,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動及各種游戲等。[3]
重陽節的來歷二:
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
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坐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冬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我們還是可以從后世的重陽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灶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跡。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游戲,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與重陽的對應,是以“大火”出沒為依據的。
隨著人們謀生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讓位于一般歷法。九月祭火的儀式衰亡,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侯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傳城,雖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釋。 重陽在民眾生活中成為夏冬交接的時間界標。如果說上巳、寒食是人們渡過漫長冬季后出室暢游的春節,那么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
重陽節的習俗
老人們在這一天或賞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鍛煉體魄,給桑榆晚景增添了無限樂趣。重陽這一天,人們賞玩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游歡飲。九月重陽,天高云淡,金風送爽,正是登高遠眺的好季節,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陽節的重要習俗。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無山可登,無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點,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僻災之意。重陽節還有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等風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種重要植物,氣味辛烈,可以防止惡濁重陽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種節令美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是唐代大詩人王維在九九重陽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被后人廣泛流傳,現在在中國幾乎是全部人家都會慶祝重陽節,登高、探親、賞菊,是一種民俗的享受。
【重陽節登高的來歷】相關文章:
重陽節登高活動總結03-10
重陽節登高活動方案10-13
重陽節的來歷由來10-13
重陽節的簡介及來歷04-07
開展重陽節登高活動總結03-11
重陽節登高的寓意是什么02-27
重陽節習俗和來歷10-14
重陽節的來歷20字03-24
[薦]重陽節登高敬老活動總結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