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祭日是幾月幾日?
國家公祭日是國家為了紀念曾經發生過的重大民族災難而設立的國家祭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家公祭日是幾月幾日?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家公祭日是哪天:
12月13日
什么是國家公祭日
為了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軍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中國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戰爭罪行,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2014年2月27日,中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國家公祭日的設立意義
國家公祭日的設立,是緬懷過去,更是扶慰民心、順應民意的措施,是為了現在和未來的不忘卻紀念。同時,國家公祭日的設立,也是中國與世界更好地在溝通,在向全世界傳遞中華民族對于人權和文明的態度,在向全世界表達我們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決心與責任。
國家公祭日歷史背景
南京大屠殺是中國抗日戰爭初期侵華日軍在當時的中國南京犯下的大規模屠殺以及縱火、搶劫等戰爭罪行與反人類罪行。
日軍暴行的高潮從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開始持續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開始好轉。據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軍事法庭的有關判決和調查,在大屠殺中有20萬以上乃至30萬以上中國平民和戰俘被日軍殺害,約2萬中國婦女遭日軍奸淫,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軍縱火燒毀,財產損失不計其數。
在中國,自1947年南京軍事法庭審判以來,普遍認為約有30萬人在大屠殺中遇難。在日本,日本政府承認“發生過殺害非戰斗人員和掠奪等行為”,但對遇難人數則曖昧不清,也有認為南京大屠殺不存在的“否認派”。“否認派”的論調得到部分日本政商勢力的支持,在華人世界引起強烈反感,這也使得南京大屠殺成為嚴重影響中日關系的主要歷史問題之一。
設立起源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主要參戰國政府大多設立國家級哀悼日。用國家公祭的形式來祭奠死難的國民,增強戰爭災難歷史的記憶,成為國際慣例。
2005年,第60屆聯大全體會議一致通過,決定將每年的1月27日定為“國際大屠殺紀念日”。這是為紀念1945年1月27日,蘇聯軍隊解放了最大的納粹死亡集中營波蘭奧斯維辛,二戰期間,110多萬人在這里遭納粹屠殺。也以此反對任何否定納粹大屠殺歷史事實的做法,并要求所有國家教育并幫助下一代了解有關種族屠殺的罪行。
波蘭的奧斯威辛集中營大屠殺紀念館、美國的珍珠港事件紀念館、俄羅斯衛國戰爭紀念館等每年都舉行國家公祭,警示世人。公祭之日,國家元首、議會議長、各大黨派領袖等都會到場獻花圈,并公開發表講話,意義深遠。公眾的參與度也相當高,參加公祭的人數少則萬人以上,多則10多萬人,影響廣大。
【國家公祭日是幾月幾日?】相關文章:
國家清明節是幾月幾日11-04
立秋是幾月幾日到幾月幾日09-14
每個國家教師節是幾月幾日09-23
立秋是幾月幾日10-24
大暑是幾月幾日10-20
冬至是幾月幾日11-23
立夏是幾月幾日11-25
雨水是幾月幾日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