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江蘇高考語文真題附答案
高考沖刺階段我們要多多刷題,最好是刷一下歷年高考真題,高考真題可以為你的高考復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下面小編為大家準備的江蘇高考語文真題附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江蘇高考語文真題附答案 1
一、語言文字運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話的空缺處依次填入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
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卻很少有人能沉靜下來用心對待生活。其實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誠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來。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離目標就越遠;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驚喜往往就會悄然而至。
A.與眾不同 機敏 焦躁
B.與眾不同 敏銳 浮躁
C.標新立異 機敏 浮躁
D.標新立異 敏銳 焦躁
正確答案B
2.下列熟語中, 沒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項是(3分)
A.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B.人皆可以為堯舜
C.化干戈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正確答案A
3.下列各句中,所引詩詞不符合語境的一項是(3分)
A.“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往事歷歷,所有的記憶都在時光里發酵,散發出別樣的味道。
B.“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正是這種難言的孤獨,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鬧,去尋找無言的山水、遠逝的古人。
C.“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青蔥少年總是信心滿滿,躍躍欲試,渴望在未來的歲月中大顯身手。
D.“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初春的細雨漸漸瀝瀝,撩撥了無數文人墨客心中關于江南的綿綿情思。
正確答案D
4.某同學從自己所寫的文章里選出一下三組,為每組文章擬一標題,編成集子。所擬標題與各組文章對應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第一組:《看見<看見>》《書蟲誕生記》《對話蘇東坡》《家有書窩》
第二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沒有麥田的守望者》
第三組:《感悟青春》《我的“離經叛道”的話》《捫心自問》《當我發呆時我在想些什么》
A.讀書萬卷 寸草春暉 我思我在
B.悅讀生活 寸草春暉 指點江山
C.悅讀生活 那些花兒 我思我在
D.讀書萬卷 那些花兒 指點江山
正確答案C
5.文化宮為評書、古琴、尾曲、木偶戲四個文藝演出專場各準備了一副對聯,對聯與演出專場對應恰當的一項是(3分)
①假笑啼中真面目 新笙歌里古衣冠
②疑雨疑云頗多關節 繪聲繪影巧合連環
③白雪陽春傳雅曲 高山流水覓知音
④開幕幾疑非傀儡 舞臺雖小有機關
A.①古琴②評書③昆曲④木偶戲
B.①昆曲②評書③古琴④木偶戲
C.①古琴②木偶戲③昆曲④評書
D.①昆曲②木偶戲③古琴④評書
正確答案B
二、文言文閱讀(18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
祖諱汝霖,號雨若。幼好古學,博覽群書。少不肯臨池學書,字丑拙,試有司,輒不利。遂輸粟入太學,淹賽二十年。文恭①捐館,家難漸至。大父讀書龍光樓,輟其梯,軸轅傳食,不下樓者三年。江西鄧文杰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條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郵亭,文潔對大父邑邑不樂,蓋文潔中忌者言,言大父逆開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見大父覲歇預。是日將別,顧大父曰:“汝則已矣,還教子讀書,以期不墜先業。”大父泣曰:“侄命墨,特耕而不獲耳,蔗襄尚不敢不勤。”文潔曰:“有是乎?吾且面試子。”乃姑“六十而耳顧”題,大父走筆戎,文不加點。文潔驚喜,去節曰:“子文當名世,何止料名?陽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讀書鶴鳴山,晝夜不輟,病目眚,下幃靜坐者三月。友人以經書題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輒塞耳不敢聽。入閑,日未午,即完牘,牘落一老教諭房。其所取牘,上大主考九我李公,置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牘且盡矣。教諭忿志而泣。公簡其牘少七卷,問教諭,教諭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資耳。”公曰:“亟取若笑資來!”公一見,撫掌稱大妙,洗卷更置丹鉛。《易經》以大父擬元,龔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進士,授清江令,調廣昌,僚案多名下士。貞父黃先生善謔弄,易大父為紈绔子。巡方下疑獄,令五縣會勒之,貞父語同寅曰:“爰書例應屬我,我勿受,諸君亦勿受,吾將以困張廣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辭,走筆數千言,皆引經據典,斷案如老吏。貞父歙然張口稱:“奇才!奇才!”遂與大父定交,稱莫逆。滿六載,考卓異第一。
(選自張岱《家傳》,有刪節)
6.對下列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不事文墨久已 事:從事
B.病目眚 病:疲憊
C.詈不佳 詈:責罵
D.令五縣會鞠之 鞠:審訊
簡答題(綜合題) 本大題共160分。簡答應寫出文字說明、證明過程或演算步驟。
正確答案B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張汝霖早年雖博覽群書,但在科舉方面并不順利,直至他父親去世都沒有考取功名。
B.鄧文浩公聽信別人的傳言,認為張汝霖已難以造就,后通過當面測試才改變了看法。
C.張汝霖參加科考時差點因老教諭的昏聵而名落孫山,幸虧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
D.黃貞父斷案時遇到難題,無法解決,張汝霖下筆千言,精準斷案,黃稱贊他為奇才。
正確答案D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汝則已矣,還教子讀書,以期不墜先業。
(2)友人以經書題相商,人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轍塞耳不敢聽。
正確答案
(1)你就難以造就了,回去教導你的兒子讀書吧,來期望不使祖先的事業毀壞。
(2)朋友拿經書這一類的題目來找他商量,他聽見后文章馬上就寫成,后來有人提及,就塞住耳朵不敢聽。
9.根據文中張作霖的科舉經歷,概括當時科舉考試的相關特點。(4分)
正確答案
注重書寫;以四書五經為主要考查內容;注重長篇大論;
(1)分科取士
(2)受主考官好惡影響大
三、古詩詞鑒賞(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0-11題。
八聲甘州
辛棄疾
夜讀《李廣傳》,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楊民瞻①約同居山間,戲用李廣事,賦以寄之。
故將軍飲罷夜歸來,長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識,桃李無言。射虎山橫一騎,裂石響驚弦。落魄封侯事,歲晚田間。誰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馬,移住南山?看風流慷慨,談笑過殘年②。漢開邊、功名萬里,甚當時、健者也曾閑。紗窗外、斜風細雨,一陣輕寒。
注:①楊民瞻,辛棄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斷此生休問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將移住南山邊。短衣匹馬隨李廣,看射猛虎終殘年。此處化為杜詩。
10.本詞上闕選取了李廣的哪些事跡?這樣選材有什么表達效果?(5分)
正確答案
霸陵醉尉呵止李廣;李廣射“虎”;李廣未封侯
表現詞人對李廣的贊賞,借李廣故事,申訴自己無端落職、賦閑家居的不平,表達對當權派傾軋忠良的不滿,同時抒寫自己雖遭打擊而意志不衰的壯士懷抱,把現實與歷史結合在一起,更加帶有深刻意義。
11.下闕寄寓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情感?請簡要分析。(6分)
正確答案
(1)作者在題語云“晁楚老、楊民瞻約同居山間”,此處即以杜甫思慕李廣之心,隱喻晁、楊親愛自己之意,盛贊晁、楊不以窮達異交的高風,與開頭所寫霸陵呵夜事形成鮮明的對照。
(2)“看風流慷慨,談笑過殘年”一語,上應“落魄封侯事,歲晚田園”句,表現了作者寵辱不驚、無所悔恨的堅強自信。
(3)“漢開邊、功名萬里,甚當時、健者也曾閑”一句,借漢言宋,感慨極深沉,諷刺極強烈。具體說來,它大致有以下幾層含義:一是漢時開邊拓境,號召立功絕域,健如李廣者本不當投閑,然竟亦投閑,可見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乃古今之通病,正不必為之悵恨;二是漢時征戰不休,健如李廣者尚且棄而不用,宋朝求和諱戰,固當斥退一切勇夫,更不必為之嗟嘆。
(4)作者遭到罷黜,乃因群小讒毀所致,故用“紗窗外、斜風細雨,一陣輕寒”之景作結,隱喻奸佞之陰險和卑劣,并以點明題語所云“夜讀”情事。
四、名句名篇默寫(8分)
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朝搴阰之木蘭兮,__________________。(屈原《離騷》)
(2)不宜妄自菲薄,_______________,以塞忠諫之路也。(諸葛亮《出師表》)
(3)男女衣著,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樂。(陶淵明《桃花源記》)
(4)地崩山摧壯士死,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難》)
(5)______________,藍田日暖玉生煙。(李商隱《錦瑟》)
(6)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_____________。(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7)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
(8)心事浩茫連廣宇,_____________。(魯迅《無題》)
正確答案
(1)夕攬洲之宿莽
(2)引喻失義
(3)黃發垂髫
(4)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5)滄海月明珠有淚
(6)早生華發
(7)不義而富且貴
(8)于無聲處聽驚雷
五、現代文閱讀(一)(20分)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3 ~16題。
會 明
建從文
① 會明是三十三連一個火夫。提起三十三連,很容易使人記起國民軍討袁時在黔、湘邊界一帶的血戰。事情已十年了。如今的三十三連,全連中只剩會明一人同一面旗幟十年前參加過革命戰爭,光榮的三十三連儼然只是為他一人而有了。旗在會明身上謹謹慎慎的纏裹著,他忘不了蔡鍔都督說過“把你的軍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話。
② 這十年來的紀錄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聰明人的官。這一次,三十三連被調到黃州前線,會明老早就編好了繩子三雙草鞋,繩子、鐵飯碗、成束的草煙,都預備得完完全全。他算定這熱鬧快來了。在開向前防的路上,他肩上的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是他還唱歌,一歇息,就大喉嚨說話。
③ 駐到前線三天,一切卻無動靜。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半夜醒來,他就想,或者這時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或者有夜襲的事發生了?或者有些地方已動了手?他打了一個冷戰,爬起身來,悄悄的走出去望了一望帳篷外的天氣,走進哨兵旁邊,問:“大爺,怎么樣,沒有事情么?”“沒有。”“我好象聽見槍聲。”“說鬼話。”他身上也有點發冷,就又鉆進帳篷去了。他還記得去年鄂西戰役,時間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氣還不斷,糜爛處就發了臭。再過一天,全身就有小蛆蟲爬行。為了那太難看、與鼻子不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意動手的命令即刻就下。
④然而前線的光景和平了許多。這和平倘若當真成了事實,真是一件使他不太高興的事情。人人都并不歡喜打仗,但期望從戰事中得到一種解決,打贏了,就奏凱;敗了,退下。總而言之,一到沖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于是,她逢人就問究竟什么時候開火,他那樣關心,好像一開開火后就可以擢升營長。可是這事誰也不清楚,看樣子,非要在此過六月不可了。
⑤去他們駐防處不遠有一個小村落,看看情形不甚緊張,就有些鄉下人敢拿雞蛋之類陳列在荒涼的村前大路旁,來同這些副爺冒險做生意的。會明常常到村子里去。一面是代連上的弟兄采買一點東西,一面是找個把鄉下上年紀的農民談一談話。他一到村落里,找到談話的人,就很風光的說及十年前的故事,有時也不免小小吹了一點無害于事的牛皮,譬如本來只見過都督蔡鍔兩次,他說順了口,就說是四五次。他隨后做的事是把腰間纏的小小三角旗取了下來。“看,這個!”看的人露出吃驚的神氣,他得意了。“看,這是他送我們的,他說“嗨,勇敢點,插到那個地方去!”你明白到哪個地方去嗎?”聽的人自然是懦夫,他就慢慢地一面含煙管一面說……
⑥因為迷譚飄的討論,他得到一個人贈送的一只母雞,帶著帳篷,用一個無用處的白本子安置了它,到第二天早晨,其中多了一個雞腿,第三天又是一個,她為一種數的.牽引,把之前的一切完全忘卻了,他同別人討論這只雞時,也像一個母親與人討論兒女一樣。他夜間做夢,就夢到有二十只小雞旋繞腳邊吱吱地叫。卵到后當真積到了二十枚,就孵小雞,小雞從薄薄的蛋殼里出到日光下,一身嫩黃乳白的茸毛,惆啾地叫喊,把會明歡喜到快成瘋子。白天有太陽,他就把小雞雛同母雞從木箱中倒出來,盡這母子在帳篷附近玩,自己卻赤了脖子咬著煙管看雞玩,或者舉起斧頭劈柴,把新劈的柴堆成塔形。遇到進村里去,他把這籠雞也帶去,給原來的主人看,像那人是他的親家。從舊主人口中得到一些動人的稱贊后,他就非常榮耀驕傲還極謙虛滴說:“這完全是雞好,它太懂事了,它太乖巧了。”看樣子,為了這一群雞雛發育的方便,會明已漸漸地傾向于“非站主義”了。
⑦后來,和議的局勢成熟,照例約好各把軍隊撤退。隊伍撤回原防時,會明的財產多了一個木箱,一個雞的家庭。無仗可打,把旗插到堡子上便一時無從希望。但他喂雞,很細心地料理它們,他是很幸福的。六月來了,這一連人沒有一個腐爛,會明望著這些人微笑時,那微笑的意義,是沒有一個人明白的。
(有刪改)
13.第④段中會明為什么逢人就問何時開火?請簡要概括。(6分)
正確答案
①不愿戰爭發生在六月,而眼前的光景好像戰爭要拖到六月。
②一到戰爭,真的和平也就快了。
14.文中兩處畫線句分別表現了會明什么樣的精神狀態?請簡要分析。(4分)
正確答案
(1)在懦弱的聽者面前炫耀自己的勇敢,以顯示自己了不起,覺得自己有優勢。
(2)會明夸贊雞,表現了他內心的快樂,沉浸在養雞的快樂中,不再盼望戰爭。
15.文中多處寫到“插軍旗”,請說明這個細節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4分)
正確答案
(1)”插軍旗“在文章開頭、中間、結尾都出現過,是貫穿全文的線索。
(2)反映了主人公心理的變化。
16.請探究小說結尾“微笑的意義”的意蘊。(6分)
正確答案
①戰斗沒有打響,全連無一人傷亡,和平終于不必通過流血來獲得了。
②小雞有了和平的環境,才能健康成長。
③會明從養小雞的經歷中懂得了珍愛生命。
六、現代文閱讀(二)(18分)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題。
成人不自在
郭英德
《西游記》記錄了孫悟空從出生、成長、奮斗,直到成為“斗戰圣佛”的曲折過程,揭示了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成人不自在。
孫悟空的出生,和普通人大不一樣,他是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擺脫了人與生俱有的社會關系。用小說的話,就是“不服麒麟轄,不服鳳凰管,又不服人間王位拘束”。那么,作為一個原生態的人,他是不是就獲得了真正的“自在”呢?這還不行。他發現自己生活的環境太狹隘了,來來回回就在花果山上,交往的就是些猴兄猴弟。他想要擁有更大的空間和世界,所以去尋仙問道,有了種種法力。一個筋斗云翻出十萬八千里,生活空間如此之大,可以為所欲為,來去自如。有了這么廣闊的生存空間,就獲得真正的“自在”了嗎?還是不行。孫悟空有一天突然悲嘆起來,他看到老猴死去,想到自己遲早也要死去,于是到閻羅殿去把自己的名字從生死符中勾掉,從而擁有了絕對意義上的“自在”。
但是對社會人來說,這卻觸犯了規范,社會不允許沒有經過任何修煉就得到這種絕對自由。孫悟空擾亂了正常的秩序,這必定要受到懲罰。社會要么剿滅他,要么改造他。小說采取了寓意性的寫法,用“如來佛的掌心”代表一種無所不能的社會規范,個人有再大的能耐也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個體人”一旦步入社會,就不可能再有絕對的自由自在了。
孫悟空遇到唐僧,投身西天取經的事業,這是偶然的事情嗎?不完全是。小說有一個寓意性的寫法——“緊箍兒”。緊箍兒是有形的東西,但卻有無形的含義。孫悟空頭上的金箍兒是怎么戴上的?是他自己戴上的。他看到藏著金箍兒的花帽子漂亮,就自己給自己戴上了。這說明孫悟空是心甘情愿地接受社會規范,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的。“金箍兒”有一個很雅的名字,叫“定心真言”。只有把孫悟空的心“定”住,他才能真正地長大成人。
于是,西天取經,是孫悟空充分發揮個人能力的過程,更是他收心斂性的過程。西天取經賦予孫悟空的任務,就是保護唐僧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去,跋山涉水,不能偷懶。這是一種人生的命題,人生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人生最大的價值不在于目的,而在于過程。西天取經的八十一難,并沒有內在的邏輯聯系。那些周而復始、形形色色的險阻與妖魔,都不過是孫悟空修心過程中所遇障礙的象征。
任何社會中的人都面臨著“自在”和“成人”的兩難處境。你生活在社會當中,一方面希望有更多自由,另一方面又發現面臨著種種約束。這是兩難的,人的一生就是在這種兩難處境當中找到最佳位置。在這個意義上,孫悟空是成功的。
(節選自《中國四大名著的文化價值》,有刪改)
正確答案
①戰斗沒有打響,全連無一人傷亡,和平終于不必通過流血來獲得了。
②小雞有了和平的環境,才能健康成長。
③會明從養小雞的經歷中懂得了珍愛生命。
17.請簡要分析本文的論述層次。(6分)
正確答案
提出論點“成人不自在”;孫悟空如何擁有了真正意義上的自在;孫悟空怎樣真正長大成人;人的一生就是在“自在”和“成人”的兩難處境中找到最佳位置。
18.文中“如來佛的掌心”“緊箍咒”“八十一難”分別意味著什么?(6分)
正確答案
”如來佛的掌心”代表一種無所不能的社會規范;
“緊箍咒”它可以把人心穩定,幫助人真正長大成人;
“八十一難”代表人在修心過程中的所遇到的周而復始、形形色色的險阻與障礙。
19.請結合文章內容,分析“西天取經”的寓意。(6分)
正確答案
西天取經是我們人生的一個任務、目標、理想,在達成的過程中歷盡艱險,不能偷懶。但它又不是人生最大的價值,更重要的在于這個追求的過程,人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發揮個人能力,收心斂性,真正長大成人。
七、作文(70分)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字體不限,詩歌除外。
俗話說,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有人卻說,有話則短,無話則長——別人已說的我不必再說,別人無話可說處我也許有話要說。有時這是個性的彰顯,有時則是創新意識的閃現。
正確答案
參考立意
1.不人云亦云,不亦步亦趨。
2.不坐享其成,要勇于創新
3.不追隨,勇于開拓
江蘇高考語文真題附答案 2
真題內容: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十八世紀德國學者萊辛的《拉奧孔》是近代詩畫理論文獻中第一部重要著作。從前人們相信詩畫同質,直到菜辛才提出豐富的例證,用動人的雄辯,說明詩畫并不同質。
據傳說,希臘人為了奪回海倫,舉兵圍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最后他們佯逃,留著一匹腹內埋伏精兵的大木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見木馬,把它移到城內。典祭官拉奧孔當時極力勸阻,說留下木馬是希臘人的詭計。他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臘人的天神。當拉奧孔典祭時,河里就爬出兩條大蛇,把拉奧孔和他的兩個兒子一起絞死了。
這是羅馬詩人維吉爾《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十六世紀在羅馬發現的拉奧孔雕像似以這段史詩為藍本。萊辛拿這段詩和雕像互較,發現幾個重要的異點。因為要解釋這些異點,他才提出詩畫異質說。
據史詩,拉奧孔在被捆時放聲號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現一種輕微的嘆息,具有希臘藝術所特有的恬靜與肅穆。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現詩人所描寫的號啕呢?希臘人在詩中并不怕表現苦痛,而在造型藝術中卻永遠避免痛感所產生的面孔筋肉攣曲的丑狀。在表現痛感之中,他們仍求形象的完美。
雕塑《拉奧孔》
其次,據史詩,那兩條長蛇繞腰三圈,繞頸兩圈,而在雕像中它們僅繞著兩腿。因為作者要從全身筋肉上表現出拉奧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詩,筋肉方面所表現的苦痛就看不見了。同理,雕像的作者讓拉奧孔父子赤裸著身體,雖然在史詩中拉奧孔穿著典祭官的衣服。
萊辛推原這不同的理由,作這樣一個結論:“圖畫和詩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號完全不同,圖畫用存于空間的形色,詩用存于時間的聲音。……全體或部分在空間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體’,物體和它們的看得見的屬性是圖畫的特殊題材。全體或部分在時間上相承續的事物叫作‘動作’,動作是詩的特殊題材。”
換句話說,畫只宜于描寫靜物,詩只宜于敘述動作。靜物各部分在空間中同時并存,這種靜物不宜于詩,因為詩的媒介是在時間上相承續的語言。比如說一張桌子,畫家只需用寥寥數筆,使人一眼看到就明白它是桌子。如果用語言來描寫,你須從某一點說起,說它有多長多寬等等,說了一大篇,讀者還不一定馬上就明白它是桌子。
詩只宜敘述動作,因為動作在時間上先后相承續,而詩所用的語言聲音也是如此。這種動作不宜于畫,因為一幅畫僅能表現時間上的某一點,而動作卻是一條綿延的直線。比如說,“我彎下腰,拾一塊石頭打狗,狗見著就跑了”,用語言來敘述這事,多么容易,但是如果把這簡單的故事畫出來,畫十幅、二十幅,也不一定使觀者一目了然。
但是談到這里,我們不免有疑問:畫絕對不能敘述動作,而詩絕對不能描寫靜物么?菜辛也談到這個問題,他說:“圖畫也可以模仿動作,但是只能間接地用物體模仿動作。……詩也能描繪物體,但是也只能間接地用動作描繪物體。”
換句話說,圖畫敘述動作時,必化動為靜,以一靜面表現動作的全過程;詩描寫靜物時,亦必化靜為動,以時間上的承續暗示空間中的綿延。
(摘編自朱光潛《詩論》)
材料二:
《拉奧孔》所講繪畫或造型藝術和詩歌或文字藝術在功能上的區別,已成老生常談了。它的主要論點——繪畫宜于表現“物體”或形態,而詩歌宜于表現“動作”或情事,中國古人也浮泛地講過。晉代陸機分劃“丹青”和“雅頌”的界限,說:“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畫。”這里的“物”是“事”的同義字。邵雍有兩首詩說得詳細些:“史筆善記事,畫筆善狀物。狀物與記事,二者各得一”;“畫筆善狀物,長于運丹青。丹青入巧思,萬物無遁形。詩筆善狀物,長于運丹誠。丹誠入秀句,萬物無遺情”。
但是,萊辛的議論透徹深細得多,他不僅把“事”“情”和“物”“形”分開,還進一步把兩者各和時間與空間結合;作為空間藝術的繪畫、雕塑只能表現最小限度的時間,所畫出、塑出的不可能超過一剎那內的物態和景象,繪畫更是這一剎那內景物的一面觀。我聯想起唐代的傳說:“客有以《按樂圖》示王維,維曰:‘此《霓裳》第三疊第一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宋代沈括《夢溪筆談》批駁了這個無稽之談:“此好奇者為之。凡畫奏樂,止能畫一聲。”“止能畫一聲”五字也幫助我們了解一首唐詩。徐凝《觀釣臺畫困》:“一水寂寥青靄合,兩崖崔萃白云殘。畫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聲出樹難。”畫家挖空心思,終畫不出“三聲”連續的猿啼,因為他“止能畫一聲”。徐凝很可以寫“欲作悲鳴出樹難”,那不過說圖畫只能繪形而不能“繪聲”。他寫“三聲”,寓意精微,就是菜辛所謂繪畫只表達空間里的平列,不表達時間上的后繼,所以畫家畫“一水”加“兩崖”的排列易,畫“一”而“兩”、“兩”而“三”的連續“三聲”難。
(摘編自錢鍾書《讀拉奧孔》)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萊辛是歷史上質疑“詩畫同質”觀念的第一人,他的《拉奧孔》在近代詩畫理論中產生了廣泛影響。
B、雕塑《拉奧孔》既呈現了拉奧孔被纏絞的表情,又不讓這表情表現為丑態,體現了希臘藝術恬靜與肅穆的一面。
C、雕塑《拉奧孔》與史詩記載的不同主要體現在三處:一是拉奧孔的表情,二是大蛇纏身的部位,三是人物穿衣與否。
D、萊辛的《拉奧孔》認為,由于詩和畫擁有不同的媒介和符號,所以形成了各擅勝場的題材范圍。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由于詩歌是時間的藝術,在描述一件事情時,即使是高明的繪畫也不如詩歌來得生動和明白。
B、繪畫只能是對所畫對象某一瞬間的定格,因此后人根據畫作是推想不出所畫對象動作的過程的。
C、“紅杏枝頭春意鬧”“春風又綠江南岸”“兩山排闊送青來”等詩句,化靜為動,以動作來描繪景致。
D、沈括質疑了唐代傳說,從這個例子可判斷,后人關于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說法其實沒有道理。
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最能支持萊辛“詩畫異質”觀點的一項是(3分)
A、詩以空靈,才為妙詩,可以入畫之詩尚是眼中金屑也。
B、文者無形之畫,畫者有形之文,二者異跡而同趣。
C、詩和畫的圓滿結合,就是情和景的圓滿結合,也就是所謂的“藝術意境”。
D、圖畫可以畫愛神向一個人張弓瞄準,而詩歌則能寫一個人怎樣被愛神之箭射中。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論證思路。(4分)
5.康詩有“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一句,顧愷之說畫“手揮五弦易,目送歸鴻難”。請結合材料,談談你對此的理解。(6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石門陣卞之琳
“諸葛孔明擺下了八陣圖,叫陸遜那小子,得意洋洋,跨馬而來的,只見左一塊石頭,右一塊石頭,石頭,石頭,石頭,直弄得頭都昏了。他一看來勢不炒,就勒轉了馬頭,橫沖直撞,焦頭爛額,逃回了原路。——這《三國》里的故事,你們還記得嗎?”
說到了這里,干咳了一聲,木匠王生枝抬起了眼睛,打量了一番列在他面前的許多面孔。
男人的'面孔,女人的面孔,小孩子的面孔。帶胡子的有,麻的有,長雀斑的有,帶酒窩的有,一共十來張,在中秋前兩天的月光里,有明有暗,可是全一眼不眨,只是點點頭,意思要王木匠盡管講下去得了。
王木匠手巧。譬如,現在鄰近各村常用的由煤油箱改造的水桶子,確是王木匠的發明。他的手藝不止見長于他的本行。
“對,我正要給你們擺一個和八陣圖差不多的石門陣。不過幾句話,一點新聞,石門陣擺退鬼子兵。”
老王撿去才落到頸脖子上的一片枯棗樹葉子,隨即干咳了一聲。
“來了。”大家一起想。
果然——
“來了!來了,一群鬼子兵!”
王木匠轉過頭來望望山坡下轉進村子里來的白路,仿佛日本兵當真從那邊來了,把聽眾給嚇了一跳。
“他們先在遠處山頭上向鎮上望,用望遠鏡,看得清清楚楚的。
“那條小街上有人嗎?沒有。
“那個院子里有人嗎?沒有。
“那堆小樹叢背后有人嗎?沒有。
“八路軍走光了。好,那個頭兒,吩咐先下去五十個膽子最大的‘皇軍’。
“‘開步走!’他們下來了,那五十個鬼子,騎了馬。”
“這條鎮不是就完了嗎?”宋長發很擔心地插上了一句。
王木匠沒有理他,干咳了一聲,接下去:
“騎了馬,得意洋洋!瞧,第一個麻子,腰板挺得多直啊。瞧,第二個是八字胡子,第三個是小耳朵。小耳朵回過頭來,看后面跟來的都很威風,就把頭昂得高些。
“小耳朵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閨閣房里。
“八字胡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鐵柜里。
“麻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豬圈里。”
“真不是好東西!”誰的聲音?李矮子?因為隔壁李矮子院里的驢忽然叫起來了,仿佛怕給日本兵抓去呢。
“說話間,不知不覺,已經走進了村子。
“麻子忽然在一家門口勒住了馬。八字胡子、小耳朵和后邊四十七個人都勒住了馬。滿街上鴉雀無聲。
“麻子盯住了一家的屋門,不作聲。
“小耳朵也盯住了那家的門,不作聲。”
“他們看見了什么呀?奇怪。”小梅子插上來一句,仿佛代表了全場聽眾。“他們看見了什么呀?奇怪——后邊那四十七個‘皇軍’也這樣問哪,可是沒有出聲。他們不作一聲在那邊發愣,那五十個‘皇軍’。
“他們看見了什么呢?奇怪。
“他們什么也沒有看見,只看見門里堵滿了石頭——石頭門。
“他們索性向前跑,沿街向左向右轉了兩個彎。
“一路上——
“向左看:石頭門。
“向右看:石頭門。
“石頭門。石頭門。石頭門。”
“干脆說吧,別那么別扭的!”宋長發老婆著急了,也仿佛代表了全場聽眾。“他們的臉都白了。聽,四面山頭上一片喊殺的聲音!打槍的聲音!八路吧?看,山頭上那么多人呢,糟了!糟了!”
“好了!好了!”誰的聲音?仿佛大家的聲音。
“他們勒轉了馬頭,死命踢著馬肚皮,向左,向右,轉了兩個彎。他們就橫沖直撞,連奔帶躥地逃命了。
“逃出了鎮口,心里跳得像馬蹄一樣急呢。
“麻子還在想:我這一身肥肉不至于喂他們的麥田吧。
“八字胡子還在想:我搶來的鈔票不至于被他們撿回去吧。
“小耳朵還在想:我懷里的相片不至于被他們拿去上報吧。”
“老王,你活像鉆進了他們的心里了。”李矮子說,意思是兩重的,表示不相信,也表示驚嘆他叫人不能不相信。
“胡老三,”王生枝說,把眼睛對準了一個銜著旱煙管的男子,“昨天你也在南教場聽過政治指導員的報告的,你說我可曾說謊。那條鎮叫洪子店,在太行山那邊。”
“大致還不錯,”胡老三說了,“部隊在鎮東十五里地方,和敵人打了一晝夜。農民救國會集了五百會員,三個鐘頭內把全鎮上能搬的都搬走了,五百會員就拿起了槍,躲在圍山上等了。不過,老王,門是用磚頭堵的。”
“那有什么關系,石頭門說起來好聽一點。只要不是木頭門就行了。木頭門燒得開。上次蘇家峪不是給門板都燒光了。洪子店也燒去了許多。可是我老王一年來明白了一個道理:守住了大門,不用關二門。對,把我們的門板燒掉呢,我們就夜不閉戶。”
“那你就少了生意了,人家以后還要你做門板嗎?”
大家笑了,同情王生枝。
王生枝在月光里走回家去的時候,倒認真地想起當真到了處處夜不閉戶的時代。他常常想做一張極精致的衣櫥,已經設計了多年,總可以有做成的一天了。不過他知道大家還得先擺多少次真正的石門陣,不是用口,“也得用手。”王木匠看看自己結實的突起了老繭的掌心,說不出由于哪一種情感,不由得感嘆了一下:“我這雙手呵!”
延安,1938年秋
(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用煤油箱改造水桶子,既說明王木匠手巧,也為后文故事情節發展埋下伏筆。
B王木匠講故事不乏新意識,他的靈感除了來自“八陣圖”,還來自“一點新聞”。
C石門陣故事取材于政治指導員的報告,“麻子”“小耳朵”等鬼子均確有其人。
D王木匠因追求手藝完美而無法做出理想中的衣櫥,他對著自己的手發出了感嘆。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以王木匠重提諸葛亮八陣圖故事開頭,再寫村民們的表情神態,這樣,石門陣故事還未正式展開,王木匠擅長講故事的形象就已經確立起來了。
B小說描寫村民們的面孔,用“帶胡子的有,麻的有……”,而不用“有的帶胡子,有的麻……”,突出了不同面孔最顯著的特點。
C小說調動了許多“聲音”來配合王木匠的講述,如小梅子等人的插話、王木匠的干咳聲,乃至與故事毫不相干的驢叫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
D小說講了一個王木匠講故事的故事,這種故事套故事的結構頗具匠心,不僅使小說敘事變得更為復雜,同時也使小說的主題更加多元。
8.王木匠講石門陣時,多處使用反復手法,這種講述方法有什么效果?(4分)
9.小說中多次出現的“門”,在不同層面有不同含義,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東宮顯德殿,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對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兩漢以來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給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為天子,所以養百姓也,豈可勞百姓以養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為縣公,惟有功者數人不降。上與群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搖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年之后,海內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上聞景州錄事參軍張玄素名,召見,問以政道。對曰:“隋主好自專庶務,不任群臣,群臣恐懼,唯知票受奉行而已,莫之敢違。以一人之智決天下之務,借使得失相半,乖謬已多,下諛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誠能謹擇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敗,以施刑賞,何憂不治!”上善其言,擢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賕,密使左右試賂之。有司門令史受絹一匹,上欲殺之,民部尚書裝矩諫曰:“為吏受賂,罪誠當死。但陛下使人遺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謂‘道之以德,齊之以禮。”上悅,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當官力爭,不為面從,儻每事皆然,何憂不治?”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任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變也,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化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動則景隨矣。
(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
10.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B、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C、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D、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11.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甲子,甲為天干首位,子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紀年月日,文中是紀日。
B、宗室,是古代社會中對與君主同一宗族血親的稱謂,歷代皇族例稱為宗室。
C、海內,即國內,古人認為我國疆土四面環繞著大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
D、庶務,指國家的各種政務,后來專指朝堂之上跟軍國大事相關的各種急務。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唐太宗贊同封德彝的意見,認為天子應該養育百姓,不應辛勞百姓以養活自己宗族,于是將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為縣公。
B、在討論制止偷盜一事時,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認為應減輕賦稅,選用清官,使百姓衣食無憂,嚴刑峻法反而不能達到目的。
C、唐太宗向張玄素詢問政事,張說隋亡在于君王專權,以致下訣上蔽,若君王能分任賢能之臣,考核成敗,賞罰分明,一定能夠大治。
D、裴矩是隋朝的舊臣,進入唐朝后,忠于國事,不做面從之臣,敢于進言,對唐太宗的不當行為諫諍,受到唐太宗的認可和當眾表揚。
13.把文中加粗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上患吏多受賕,密使左右試賂之。
(2)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化為忠。
14.文末《資治通鑒》的作者司馬光評價說“君者表也,臣者景也”,這句話說的是什么道理?他這樣說的目的是什么?(3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寄江州白司馬①楊巨源
江州司馬平安否?惠遠東林住得無②?
滋浦曾聞似衣帶,廬峰見說勝香爐。
題詩歲晏離鴻斷,望闕天遙病鶴孤。
莫謾拘牽雨花社③,青云依舊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馬:即白居易。②惠遠:東晉高僧,居廬山東林寺。③莫謾: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講經的集會。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根據內容分析,這首詩的寫作時間應該與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帶水”的典故,表現出朋友之間“天涯若比鄰”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鶴”指的是白居易,他懷戀長安,時常遙望京城的宮闕。
D、詩人最后開解朋友,目前雖然身處貶謫之中,但未來的前途依然很遠大。
16.前人論此詩,認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勸告的意思,對這一觀點應怎樣理解?請簡要分析。(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莊子·逍遙游》中說,到郊野去的人,只帶一日之糧當天回來,肚子還飽飽的;到百里之外去的人,則需要“”;而去往千里之外的人,就必須“______”。
(2)在《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見到了徐公,先是仔細觀察,感覺自己沒有徐公美,然后
“______,______”,最終認定自己確實不如徐公美。
(3)項羽破秦入關,三分關中之地,以秦降將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為翟王,合稱“三秦”。從此“三秦”作為一個地理名詞,頻繁在古詩詞中出現,如“______,______”。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歡快的鑼鼓敲起來,歡騰的雄獅舞起來。“鬧元宵、學‘四史’”文明實踐示范活動昨日在市文化藝術中心隆重舉行,活動分為“四史”猜謎頌紅色文化、非遺展示傳民俗文化、戲曲聯唱揚傳統文化三個篇章。民俗與黨史彼此交融,傳統與現代。
元宵線上活動直播間里,一場關于黨史知識和傳統民俗知識的直播宣講“圈粉”無數,轄區黨員、青年志愿者以及現場觀眾地進入直播間,感受節日的歡快氣氛。宣講員平易的話語、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講內容十分接地氣,導致收看直播的群眾既聽得進又記得牢。
傳統文化展現傳統節日,傳統節日傳承傳統文化。剪紙燈謎,描繪城鄉風物;秧歌花鼓,傳播時代精神。火樹銀花踏歌行,古風新韻頌文明。一席的文明盛宴,讓市民近距離感受到傳統文化的深厚魅力和傳統節日的濃厚氛圍。
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分)
A、交相輝映喧鬧無比絡繹不絕原汁原味
B、相互映襯熱鬧非凡連綿不斷原汁原味
C、相互映襯喧鬧無比連綿不斷汁醇味正
D、交相輝映熱鬧非凡絡繹不絕汁醇味正
19.文中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宣講員話語平易,口吻幽默,宣講內容也十分接地氣,這導致收看直播的群眾既聽得進又記得牢。
B、宣講員話語平易,口吻幽默,宣講內容也十分接地氣,導致收看直播的群眾既聽得進又記得牢。
C、宣講員平易的話語、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講內容十分接地氣,這使得收看直播的群眾既聽得進又記得牢。
D、宣講員平易的話語、幽默的口吻以及十分接地氣的宣講內容,使得收看直播的群眾既聽得進又記得牢。
20.文中畫加粗的句子使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構成和表達效果。(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近日一組拍自南極科考站附近的照片引發關注,照片里的雪竟然不是白色的,而變成紅色和綠色混雜的“西瓜雪”。有研究人員分析,()。雪衣藻十分耐寒,廣泛分布在北極、南極及其島嶼等極端冰雪環境中。①,它們處于冬眠靜止狀態,但是一旦陽光足夠溫暖,藻類就開始了春季復蘇。雪衣藻②,成熟后會產生類胡蘿卜素而變為紅色,這使它們呈現出從綠色到紅色的“西瓜色”。
研究人員表示,近年南極溫度升高為藻類的生長提供了便利條件,雖然雪衣藻本身沒有危害,但是會降低雪反射的陽光量,從而③,而融雪速度的加快可能使得極地冰雪消融失控,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2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雪變色是微型藻類雪衣藻大量繁殖的結果
B、雪變色是因為雪衣藻這種微型藻類的大量繁殖
C、微型藻類雪衣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變色
D、雪衣藻這種微型藻類大量繁殖引起了雪變色
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8個字。(6分)
書面表達本大題共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1917年4月,毛澤東在《新青年》發表《體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論及“體育之效”時指出:人的身體會天天變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聰可以聰。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是至強者,最終也許會轉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鍛煉,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會變而為強。因此,“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未可知也”。
以上論述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
1第(1)小題正確答案及相關解析
正確答案
B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題時注意仔細閱讀文章,找準有效答題區間,然后認真對比閱讀,尋找細微的差別。
B項錯誤,從第四段“據史詩,拉奧孔在被捆時放聲號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現一種輕微的嘆息,具有希臘藝術所特有的恬靜與肅穆。”“希臘人在詩中并不怕表現苦痛,而在造型藝術中卻永遠避免痛感所產生的面孔筋肉攣曲的丑狀”中可見,雕塑《拉奧孔》沒有呈現拉奧孔被纏絞的表情,只表現一種輕微的嘆息。
1第(2)小題正確答案及相關解析
正確答案
C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文中信息以及推理判斷的的能力。做此類題時,第一步,把握題干信息要點;第二步,逐個選項到點,概括分析,判斷正誤。
A項,“由于詩歌是時間的藝術,在描述一件事情時,即使是高明的繪畫也不如詩歌來得生動和明白。”說法太絕對,原文無依據。B“因此后人根據畫作是推想不出所畫對象動作的過程的”說法太絕對。D“后人關于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說法其實沒有道理”說法錯誤。
1第(3)小題正確答案及相關解析
正確答案
D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概括觀點、推理判斷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把握文章的觀點再進行判斷。本文觀點“詩畫異質”就是詩畫并不同質,繪畫宜于表現“物體”或形態,而詩歌宜于表現“動作”或情事。畫僅能表現時間上的某一點,而動作卻是一條綿延的直線。
ABC“可以入畫之詩尚是眼中金屑也”“文者無形之畫,畫者有形之文,二者異跡而同趣。”“文者無形之畫,畫者有形之文,二者異跡而同趣。”說的是畫詩相得益彰,并非“詩畫異質”,D項“畫愛神向一個人張弓瞄準”表現時間上的靜止的某一點,“一個人怎樣被愛神之箭射中”是一個過程,是動態的,正好支持“詩畫異質”的觀點。
1第(4)小題正確答案及相關解析
正確答案
【答案】①材料一,按照首先提出萊辛的觀點詩畫并不同質,接著敘述“特洛伊木馬”的故事,引出詩畫異質說的背景,然后探討詩畫并不同質的原因,最后補充說明詩畫雖不同質但可以互補。②材料二首先提出我國古代也有畫詩不同質的類似觀點,接著論述萊辛的議論不僅把“事”“情”和“物”“形”分開,還把兩者各和時間與空間結合,最后引用中國古代繪畫的例子證明繪畫只表達空間里的平列,不表達時間上的后繼。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論證思路、行文脈絡和概括文本內容的能力。首先需要學生認真閱讀原文,結合文章內容劃分段落層次,理清文章思路。在劃分層次時重點關注觀點句、總結句。其次記住答題格式,使用連詞:首先……,接著……,然后……,最后……,做到層次思路要表述清楚。
1第(5)小題正確答案及相關解析
正確答案
【答案】①材料中闡述了“詩畫異質”的觀點:繪畫只宜于描寫靜物,因為一幅畫僅能表現時間上的某一點,不可能超過一剎那內的物態和景象;而動作在時間上先后相承續,是一條綿延的直線,因此動作不宜于畫。②“手揮五弦易,目送歸鴻難”是因為對于畫家來說,運筆作畫,表現“手揮五弦”一瞬間的物態和景象并不難,而“目送歸鴻”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涉及人物和飛鴻不同時間的連續動作以及內心活動,要畫出來就遠非易事了。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概括和運用的能力。考生要在充分理解文本觀點的前提下,結合題干中“手揮五弦”“目送歸鴻”的特點進行答題。答題時既要明確概括、引用材料中關于詩畫異質的觀點,也要結合顧愷之言論中兩種畫面的特質進行分析說明。
2第(1)小題正確答案及相關解析
正確答案
B
解析
A為后文故事情節發展埋下伏筆,在后文未見照應。C麻子,小耳朵并非確有其人,是王木匠根據現場聽眾的樣子杜撰的。D王木匠能做出精致的衣櫥,是因為戰亂才不能做。
2第(2)小題正確答案及相關解析
正確答案
C
解析
驢叫聲并非與故事毫不相干,“仿佛怕給日本兵抓去呢”,驢叫表現了百姓對鬼子搶掠的憎惡,也渲染了故事的緊張氣氛。
2第(3)小題正確答案及相關解析
正確答案
【答案】反復手法,在形式上可以抓住村民的注意力,引導聽眾的思緒,讓聽眾跟著講述者的節奏走,比如:“干咳了一聲”“那條小街上有人嗎?沒有。那個院子里有人嗎?沒有。那堆小樹叢背后有人嗎?沒有。”
反復手法,在內容上扣人心弦,引人入勝,讓聽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比如:“麻子盯住了一家的屋門,不作聲。”“小耳朵也盯住了那家的門,不作聲。”“向左看:石頭門。”“向右看:石頭門。”“石頭門。石頭門。石頭門。”
表現王木匠擅長講故事的特點,也使情節緊張跌宕,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解析
本題考查反復手法的表達效果。首先要在文中畫出使用反復手法的語句,結合上下文語境,分別體會其作用。因為反復手法是王木匠講故事過程中出現,分析效果時可從王木匠講和聽眾聽的角度,以及對表現人物的角度進行分析。
2第(4)小題正確答案及相關解析
正確答案
【答案】一是指現實中真實具體的門,即文中的“木頭門”,如“木頭門燒得開。上次蘇家峪不是給門板都燒光了”,木頭門擋不住日本侵略者。
二是指石頭門,眾志成城抵抗侵略的“大門”,“守住了大門不用關二門”,是指眾志成城把侵略者擋在國門外。
三是代指沒有門,“處處夜不閉戶的時代”,是老百姓對和平社會、和平生活的向往和期望。
解析
此題考查小說中“門”的含義,需要梳理文本,由淺入深思考。首先在文中找出寫門的幾處地方:“石門陣擺退鬼子兵”““他們什么也沒有看見,只看見門里堵滿了石頭——石頭門”“只要不是木頭門就行了。木頭門燒得開。上次蘇家峪不是給門板都燒光了”“守住了大門,不用關二門。對,把我們的門板燒掉呢,我們就夜不閉戶”“倒認真地想起當真到了處處夜不閉戶的時代”。接著進行分類梳理,文中的“門”有三類:木門、石頭門、沒有門夜不閉戶。最后再結合小說的主旨,分別寫出這三類門的作用或深層意味。
3第(1)小題正確答案及相關解析
正確答案
B
解析
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通過文言文中斷句的常見標志和文意進行斷句,“強宗室”和“以鎮天下”是完整意思,不可斷開,可首先排除A和D,再通過“于天下利乎”判斷為B。這句話的意思是:起初,唐高祖想通過加強皇室宗族來鎮服天下,所以與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遠房堂兄弟以及他們的兒子,即使是童孺幼子也都封為王爵,前后封王之人達數十個。唐太宗繼位后,問群臣道:“遍封皇族子弟為王,對天下有利嗎?
3第(2)小題正確答案及相關解析
正確答案
D
解析
本題考查古代文化常識。根據文意也可推知,庶務不是專指朝堂急務,是指國家各種政務。亦指這些事務的經辦人員。
3第(3)小題正確答案及相關解析
正確答案
B
解析
本題考查原文理解,B項中“嚴刑峻法反而不能達到目的”有誤,原文只說“安用重法邪”,用不著重法,并沒有說嚴刑達不到目的。
3第(4)小題正確答案及相關解析
正確答案
【答案】(1)唐太宗擔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賄賂的,便秘密安排身邊的人去試探他們。
(2)國君厭惡聽到自己的過錯,那么忠誠之臣就會變為奸偽之臣;國君喜愛聽到正直的言論,那么奸偽的人就會變為忠臣。
解析
翻譯語句需要結合上下文語境,同時注意語句中重點的實詞(1)本句重點字為“患”“賕”“使”“賂”,需要準確翻譯出來。
(2)本句重點字為“惡”“過”“佞”“樂”,需要準確翻譯出來。
3第(5)小題正確答案及相關解析
正確答案
【答案】①這句話的意思是君王是個計時的標桿,臣子是影子。標桿移動,影子就會跟著移動。皇帝的品性好惡影響著臣子的態度,司馬光認為君主需要為人正直,因為臣子會效仿君主。②目的是贊揚唐太宗善于納諫,告誡君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成為臣子的表率。
解析
本題考查文意理解及寫作目的,首先要解釋“君者表也,臣者景也”這句話,《資治通鑒》是一部專為皇帝編撰的介紹歷代興亡得失的作品,其創作目的就是告誡君主如何吸取歷代教訓,這為考生作答給出了提示。司馬光的評價源于上文對唐太宗三個善于納諫的故事,說明君王要提升自己的道德和執政水平,上行下效,成為臣子的表率,實現良好的君臣互動。
4第(1)小題正確答案及相關解析
正確答案
B
解析
本題綜合考查學生對詩句內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同時考查了考生對教材內容的延伸拓展的能力。B項,第三句是說詩人曾經聽說湓水縈繞像衣帶,是對此地景物的描繪,并未有表現朋友間“天涯若比鄰”之意,此項對用典解釋有誤。
4第(2)小題正確答案及相關解析
正確答案
【答案】①第二句“惠遠東林住得無”用“惠遠”“東林”兩個意象,表現高僧的淡泊遁世的態度,“住得無?”以問句的形式,委婉地表達了對白居易出入佛寺的關切以及勸告,含蓄地勸誡友人不要輕易產生逃避、厭棄官場的情緒。②尾聯中“莫謾”“青云依舊”等詞語,直接勸告友人不要過度沉浸在佛法當中,相信自己依然可以青云直上,表達前途無量的勉勵之意。
解析
本題考查賞析詩句的能力,題干中的“含委婉勸告之意”,已提示考生解答此題的關鍵,詩人采用哪些手法勸告了什么,既要對詩句的表現手法作出判斷,又要體會出詩句中隱含的意思。詩中體現勸告之意的是“惠遠東林住得無?”和“莫謾拘牽雨花社,青云依舊是前途”兩句。前者借典故用問句,后者直接表達勸慰之意。只要結合這兩句詩,把詩人蘊含其中的意思和情感答出即可。
5正確答案及相關解析
正確答案
【答案】(1)宿舂糧三月聚糧
(2)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3)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見三秦(杜甫《冬至》)
解析
默寫第一題和第二題沒有難度,根據題目中篇目和語意的提示即可,注意“舂”和“窺”字的書寫;第二題注意“然后”的提示語;第三題聚焦古詩詞中的地理名詞,填出含有規定的關鍵字“三秦”的詩句,考查考生的詩詞儲備。
6第(1)小題正確答案及相關解析
正確答案
D
6第(2)小題正確答案及相關解析
正確答案
D
解析
首先看句式,句式結構要一致,平易的話語,幽默的口吻,十分接地氣的宣講內容句式是一致的偏正結構。其次看選詞,“導致”后面往往跟的是不好的內容,壞的結果,所以選“使得”。
6第(3)小題正確答案及相關解析
正確答案
【答案】①分析對偶構成:結構相同,字數相等,意義對稱,尾字仄起平收。上聯主語“剪紙燈謎”對應下聯主語“秧歌花鼓,”上聯謂語“描繪城鄉風物”對應下聯謂語“傳播時代精神”。
②表達效果:上下聯對仗工整,語言更凝煉,句式更整齊,富有節奏感與音樂美,富有感染力,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新時代傳統文化的新特色、新氣象。
解析:本題有兩問,第一問分析對偶的構成,第二問分析對偶的表達效果。對偶的構成從結構、字數、意義、聲調等角度去分析,表達效果應結合內容從語言、節奏、和感染力、思想內容等角度進行分析。
7第(1)小題正確答案及相關解析
正確答案
A
7第(2)小題正確答案及相關解析
正確答案
【答案】①在陽光不足的冬天②未成熟時是綠色③加快融雪速度
解析:第一空后文說“處于冬眠靜止狀態”“一旦陽光足夠溫暖”,所以第一句橫線上填:陽光不足的冬天。第二個空下文說成熟后會從綠色變為紅色,所以橫線上填:未成熟時是綠色。第三個空橫線上寫:加快融雪速度,這樣能與后一句“融雪速度的加快”銜接。
【江蘇高考語文真題附答案】相關文章:
2017年云南高考語文試卷真題及參考答案02-24
大學英語四級聽力真題附答案03-28
江蘇省計算機一級真題及答案03-28
2016成人高考高起點語文考試真題與答案03-02
2017高考語文詩詞鑒賞題及答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