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執業中藥師常考知識點集合
執業中藥師常考知識點有哪些你知道嗎?你對執業中藥師常考知識點了解嗎?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執業中藥師常考知識點,歡迎閱讀。
一、相同功效藥物的區別
1.透疹——荊芥、薄荷、牛蒡子、蟬蛻、升麻、葛根、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藥物是 荊芥
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藥物是 薄荷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腫的藥物是 牛蒡子
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的藥物是 蟬蛻
既能透疹又能升舉陽氣的藥物是 升麻
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陽止瀉的藥物是 葛根
既能透疹又能涼血解毒的藥物是 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藥物是 牛蒡子 、 升麻 、 紫草
2.通竅——白芷、細辛、辛夷、蒼耳子
既能通鼻竅又能消腫排膿的藥物是 白芷
既能通鼻竅又能溫肺化飲的藥物是 細辛
既能通鼻竅又能解表的藥物是 白芷 、 細辛 、 辛夷 、 蒼耳子
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膽、桑葉、菊花、秦皮、決明子、車前子、石決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風熱的藥物是 桑葉 、 菊花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潤燥的藥物是 桑葉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熱解毒的藥物是 菊花 、 羚羊角 、 熊膽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熱燥濕止痢止帶的藥物是 秦皮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熱解毒、息風止痙的藥物是 羚羊角 、 熊膽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陽、息風止痙的藥物是 羚羊角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潤腸通便的藥物是 決明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藥物是 車前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潛陽的藥物是 石決明 、 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潛陽、鎮驚安神的藥物是 珍珠母
4.清虛熱——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黃連、鱉甲、銀柴胡
專清虛熱的藥物是 銀柴胡
既能清虛熱又能滋陰潤燥的藥物是 知母
既能清虛熱又能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藥物是 牡丹皮
既能清虛熱又能解暑截瘧的藥物是 青蒿
既能清虛熱又能清肺降火、涼血止血的藥物是 地骨皮
既能清虛熱又能除疳熱、清濕熱的藥物是 胡黃連
既能清虛熱又能祛風濕、清濕熱的藥物是 秦艽
既能清虛熱又能滋陰潛陽、軟堅散結的藥物是 鱉甲
5.下乳——關木通、穿山x
既能下乳又能利尿通淋的藥物是 關木通
既能下乳又能活血消癥、消腫排膿的藥物是 穿山x
6.截瘧——青蒿、生何首烏、檳榔、常山
既能截瘧又能清熱解暑的藥物是 青蒿
既能截瘧又能潤腸通便、解毒的藥物是 生何首烏
既能截瘧又能吐痰涎的藥物是 常山
既能截瘧又能驅蟲消積、行氣利水的藥物是 檳榔
7.安胎——紫蘇、黃芩、砂仁、桑寄生、杜仲、斷續、菟絲子、白術、苧麻根、艾葉
既能安胎又能解表、行氣寬中的藥物是 紫蘇
既能安胎又能清熱燥濕的藥物是 黃芩
既能安胎又能化濕行氣的藥物是 砂仁
既能安胎又能補肝腎、強筋骨的藥物是 桑寄生 、 杜仲 、 斷續
既能安胎又能補肝腎、祛風濕、強筋骨的藥物是 桑寄生
既能安胎又能涼血止血、解毒的藥物是 黃芩 、 苧麻根
既能安胎又能溫經止血的藥物是 艾葉
既能安胎又能補氣、健脾、止汗的藥物是 白術
既能安胎又能補腎固精、養肝明目的藥物是 菟絲子
8.開竅——郁金、皂莢、麝香、冰片、蟾蜍、蘇合香、石菖蒲、牛黃、遠志
既能開竅又能活血通經的藥物是 麝香
既能開竅又能外用清熱解毒的藥物是 冰片
既能開竅又能寧神化濕和胃的藥物是 石菖蒲
既能開竅又能解毒止痛的藥物是 蟾蜍
既能開竅又能熄風止痙、清熱解毒的藥物是 牛黃
既能開竅又能寧心安神、祛痰、消散癰腫的藥物是 遠志
9.殺蟲——苦參、貫眾、蘆薈、牽牛子、花椒、川楝子、苦楝皮、檳榔、百部(皂莢、雷公藤、仙鶴草、使君子、南瓜子、鶴草芽、雷丸)
既能殺蟲又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藥物是 貫眾
既能殺蟲又能瀉下清肝的藥物是 蘆薈
既能殺蟲又能逐水去積的藥物是 牽牛子
既能殺蟲又能溫中止痛的藥物是 花椒
既能殺蟲又能療癬的藥物是 川楝子 、 苦楝皮
既能殺蟲又能行氣止痛的藥物是 川楝子
既能殺蟲又能消積行氣的藥物是 檳榔
既能殺蟲又能潤肺止咳的藥物是 百部
10.潤腸通便——郁李仁、火麻仁、桃仁、當歸、瓜蔞(仁)、決明子、(苦)杏仁、蘇子、肉豆蔻、生首烏、硫黃、柏子仁、知母、虎杖
既能潤腸通便又能利水消腫的藥物是 郁李仁
既能潤腸通便又能清肝明目的藥物是 決明子
既能潤腸通便又能活血祛瘀的藥物是 當歸 、 桃仁
既能潤腸通便又能清熱化痰、寬胸散結的藥物是 瓜蔞
既能潤腸通便又能止咳平喘的藥物是 杏仁 、 蘇子
既能潤腸通便又能補腎陽、益精血的藥物是 肉蓯蓉
既能潤腸通便又能補血調經的藥物是 當歸
既能潤腸通便又能解毒截瘧的藥物是 生首烏
既能潤腸通便又能補陽的藥物是 肉蓯蓉 、 硫黃
既能潤腸通便又能補血的藥物是 當歸 、 桃仁
既能潤腸通便又能養心安神的藥物是 柏子仁
既能潤腸通便又能養陰的藥物是 麥冬
11.利咽開音——蟬蛻、訶子、桔梗
既能利咽、開音,又能宣肺化痰排膿的藥物是 桔梗
既能利咽、開音,又能澀腸止瀉、斂肺止咳的藥物是 訶子
既能利咽、開音,又能疏散風熱、止痙的藥物是 蟬蛻
12.溫中止嘔——生姜、沉香、砂仁、白豆蔻、吳茱萸、丁香、高良姜
既能溫中止嘔又能解生半夏、生天南星及魚蟹毒的藥物是 生姜
既能溫中止嘔又能行氣止痛、納氣平喘的藥物是 沉香
既能溫中止嘔又能化濕行氣的藥物是 砂仁 、 白豆蔻
既能溫中止嘔又能化濕行氣安胎的藥物是 砂仁
既能溫中止嘔又能散寒止痛、助陽止瀉的藥物是 吳茱萸
13.納氣平喘——沉香、補骨脂、磁石
既能納氣平喘又能溫中止嘔、行氣止痛的藥物是 沉香
既能納氣平喘又能補腎助陽、固精縮尿的藥物是 補骨脂
既能納氣平喘又能鎮驚安神、聰耳明目的藥物是 磁石
14.續筋接骨——庶蟲、自然銅、骨碎補、斷續
既能續筋接骨又能破血逐瘀的藥物是 庶蟲
既能續筋接骨又能活血補腎的藥物是 骨碎補
既能續筋接骨又能散瘀止痛的藥物是 自然銅
既能續筋接骨又能補肝腎、止血安胎的藥物是 斷續
二、特殊療效
1.目珠疼痛——夏枯草
諸骨鯁喉——威靈仙
吐瀉轉筋——木瓜
黃疸——茵陳蒿
油膩肉積——山楂
攝唾——益智仁(脾虛多涎)
回乳——麥芽(消脹)
通乳——穿山x、木通
梅毒——土茯苓
肺胃出血——白芨
便血、痔血——地榆、槐花
蛔厥——烏梅
脾癉——佩蘭
夜盲癥——蒼術
引火(血)下行——牛膝
引火歸源——肉桂
上行頭目,下行血海——川芎
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香附
“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故專治一身上下諸痛”——延胡索
膏淋——萆薢
石淋——金錢草
氣虛欲脫,脈微欲絕——人參
亡陽證(回陽救逆)——附子
2.安胎
行氣安胎——紫蘇、砂仁
清熱安胎——黃芩、苧麻根
補肝腎安胎——桑寄生、杜仲、斷續、菟絲子
涼血止血安胎——苧麻根
溫經安胎——艾葉
固經安胎——杜仲
止血安胎——斷續
養血安胎——桑寄生
益氣安胎——白術(健脾)
3.開竅
祛痰開竅——皂莢
清熱息風、解毒止痙、化痰開竅——牛黃
解郁清心——郁金
寧心、祛痰開竅——遠志
開竅藥——麝香、冰片、蘇合香、石菖蒲、蟾蜍
4.明目
清肝明目——菊花、桑葉、秦皮、羚羊角、車前子、決明子、夏枯草、珍珠母、熊膽
補肝腎明目——枸杞子、女貞子、菟絲子
平肝明目——桑葉、菊花
5.利咽
利咽開音——蟬蛻、桔梗、訶子
清熱解毒利咽——射干(祛痰)
6.升陽(適應癥不同)
中氣下陷(脫肛、子宮下垂)——柴胡、升麻
中氣下陷——黃芩
升陽止瀉——葛根
7.頭痛
太陽(巔頂)——羌活、藁本、蔓荊子
陽明(前額)——白芷
少陽——柴胡
太陰——蒼術
少陰——細辛
厥陰——吳茱萸
8.胸痹
通陽散結——薤白、枳實
寬胸散結(結胸)——瓜蔞
9.癰
肺癰——魚腥草、蘆根、穿心蓮、敗醬草、桃仁、桔梗、貝母、巴豆、瓜蔞、薏苡仁
腸癰——紅藤、敗醬草、白花蛇舌草、牡丹皮、(桃仁)、薏苡仁、紫花地丁、瓜蔞、大黃、芒硝
乳癰——蒲公英、川貝母、瓜蔞
10.清虛熱又清實熱——知母、黃柏、牡丹皮、地骨皮、青蒿、秦艽(區別于秦皮)、胡黃連
11.通鼻竅——蒼耳子、細辛、辛夷、白芷
12.截瘧——青蒿、生首烏、常山
13.平補陰陽——菟絲子、沙苑子、山茱萸
14.活血利水——益母草、牛膝
15.肺癆咳嗽——百部
16.寒熱往來——柴胡
17.平肝疏肝——刺蒺藜
18.補肺脾腎——山藥
19.安神——丹參、石菖蒲、珍珠母、五味子、大棗、茯苓
20.瘰疬痰核——夏枯草、玄參、黃藥子、半夏、南星、昆布、海藻、川貝母、浙貝母、白附子、連翹
21.癭瘤——昆布、海藻、黃藥子、半夏、浙貝母
三、藥物不同品種功效的偏向
1.防己——祛風濕、止痛、利水消腫
木防己——祛風止痛
漢防己——利水退腫
2.牛膝——活血通經、補肝腎、強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懷牛膝——補肝腎,強筋骨
川牛膝——活血祛瘀
3.郁金——活血行氣止痛、解郁清心、利膽退黃、涼血
廣郁金(黃郁金)——行氣解郁
川郁金(黑郁金)——活血化瘀
PS:
片姜黃——主產于浙江的郁金的根莖
莪術——破血行氣、消積止痛(莪術、溫郁金的根莖)
4.大戟
京大戟——瀉下逐水力強(大戟科)(瀉水逐飲、消腫散結)
紅大戟——消腫散結力勝(茜草科)
5.五加皮
南五加——無毒,補肝腎,強筋骨(五加科植物五加的根皮)(補肝腎、強筋骨、利尿)
北五加——有毒,能強心,利尿,止痛(蘿摩科植物杠柳的根皮,“藥典”定為香加皮)
6.萆薢——利濕去濁、祛風除濕
綿萆薢(川萆薢)——祛風濕
粉萆薢(粉背萆薢、山萆薢)——利濕濁
7.菊花——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
黃菊花(杭菊花)——疏散風熱(苦)
白菊花(滁菊花)——平肝明目(甘)
野菊花——清熱解毒
四、藥名相近
1.吳茱萸——散寒止痛、溫中止嘔、助陽止瀉
山茱萸——補益肝腎、收斂固澀
2.白豆蔻——化濕行氣、溫中止嘔
肉豆蔻——澀腸止瀉、溫中行氣
3.刺蒺藜(白蒺藜)——平肝疏肝、祛風明目
沙苑子(潼蒺藜、沙苑蒺藜)——補腎固精、養肝明目
4.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胡黃連——退虛熱、除疳熱、清濕熱
5.柴胡——疏散退熱、疏肝解郁、升陽舉陷
銀柴胡——清虛熱、除疳熱
6.生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填髓
7.秦皮——清熱燥濕、解毒、止痢、止帶、明目
秦艽——祛風濕、止痹痛、退虛熱、清濕熱
8.防風——發表散風、勝濕止痛、止痙、止瀉
防己——祛風濕、止痛、利水消腫
9.生姜——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姜的根莖)
干姜——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姜的干燥根莖)
高良姜——散寒止痛、溫中止嘔 (高良姜的根莖)
炮姜——溫經止血、溫中止痛 (姜的干燥老根炮制品)
生姜皮——和脾行水消腫 (生姜根莖切下的外表皮)
10.川楝子——行氣止痛、殺蟲療癬(川楝的成熟果實)
苦楝皮——殺蟲療癬(川楝樹的根皮或樹皮)
11.鶴草芽——殺蟲(龍芽草即仙鶴草的冬芽)
仙鶴草——收斂止血、補虛、消積、止痢、殺蟲(龍芽草的全草)
12.蘇木——活血療傷、祛瘀通經(蘇木的心材)
蘇子——降氣化痰、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紫蘇的成熟果實)
紫蘇——發汗解表、行氣寬中(紫蘇的莖葉)
13.決明子——清肝明目、潤腸通便
石決明——平肝潛陽、清肝明目
14.苦參——清熱燥濕、殺蟲利尿
玄參——清熱涼血、滋陰解毒
丹參——活血調經、涼血消癰、安神
人參——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
西洋參——補氣養陰、清火生津
黨參——益氣、生津、養血
太子參——補氣養陰
北沙參——養陰清肺、益胃生津
南沙參——養陰清肺、化痰、益氣
15.五味子——斂肺滋腎、生津斂汗、澀精止瀉、寧心安神
五倍子——斂肺降火、澀腸止瀉、固精止遺、斂汗止血
16.桑螵蛸——固精縮尿、補腎助陽
海螵蛸——固精止帶、收斂止血、制酸止痛、收濕斂瘡
17.麻黃——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
麻黃根——斂肺止汗
18.牛黃——息風止痙、化痰開竅、清熱解毒
雄黃——解毒、殺蟲
硫黃——解毒殺蟲止癢、補火助陽通便
19.菊花——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
野菊花——清熱解毒
20.土茯苓——解毒除濕、通利關節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安神
豬苓——利水滲濕
五、用量
牛黃——入丸散,每次0.2-0.5g
羚羊角——煎服1-3g;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
麝香——入丸散,每次0.06-0.1g
蟾蜍——入丸散,,每次0.015-0.03g
硫黃——入丸散,1-3g
雄黃——入丸散,每次0.15-0.3g
巴豆——入丸散,每次0.1-0.3g
砒石——入丸散,每次0.002-0.004g
朱砂——入丸散或研末沖服,每次0.3-1g
細辛——煎服2-5g;入丸散劑0.5-1g
馬錢子——入丸散,日服0.3-0.6g
人參——挽救虛脫15-30g
石膏——煎服15-60g,宜打碎先煎;內服宜生用,外用宜火煅研末
甘遂——入丸散,每次0.5-1g,醋制
檳榔——單用殺蟲60-120g
六、用法
1.后下(芳香類)
薄荷、生大黃、砂仁、白豆蔻、肉桂、沉香、番瀉葉、鉤藤、魚腥草、青蒿
2.先煎(貝殼、礦石類藥物)
水牛角、生石膏、生磁石、珍珠母、龍骨、石決明、龜板、鱉甲、牡蠣、代赭石、附子、
川烏、生自然銅
3.沖服
芒硝、竹瀝、琥珀(沉香粉)
4.泡服
番瀉葉
5.不入煎劑
雷丸(蛋白酶)、琥珀、蘆薈、朱砂、牛黃、開竅藥(麝香、冰片、蘇合香、蟾蜍)
6.只外用,不內服
升藥、爐甘石、土荊皮
7.入丸散
麝香、冰片、蘇合香、蟾蜍、朱砂、牛黃、琥珀、蘆薈、巴豆、馬錢子、雷丸、羚羊角、
血竭、甘遂、雄黃、硫黃、砒石、鶴草芽
8.包煎
車前子(成熟種子)、海金沙(成熟孢子)、蒲黃(花粉)、五靈脂(糞便)、(枇杷葉)、
(飛)滑石、旋覆花、葶藶子、赤石脂、辛夷
9.不宜久煎——鉤藤
10.另煎兌服——羚羊角、人參、西洋參
11.烊化兌服——阿膠
12.制霜內服——巴豆
13.醋制——甘遂
14.焗服——肉桂
七、使用注意
1.朱砂
有毒,不可過量,忌火煅
2.使君子
大量服用可致呃逆、眩暈、嘔吐、腹瀉等反應;
與熱茶同服,亦能引起呃逆、腹瀉,故服用時當忌飲茶
3.關木通
60g水煎,可致急性腎功能衰竭
八、別名
辛夷——木筆花、春花
金銀花——雙花、二寶花、忍冬花
茜草——茹慮、慮茹
骨碎補——毛姜、申姜、猴姜
僵蠶——天蟲、姜蟲
牛蒡子——大力子、鼠粘子、惡實
射干——烏扇(原名)
淫羊霍——仙靈脾
補骨脂——破故紙
山茱萸——棗皮、山萸肉
海螵蛸——烏賊骨
蒲公英——黃花地丁
火麻仁——麻子仁、麻仁
薏苡仁——米仁、苡仁
牛黃——丑寶、西黃、犀黃
刺蒺藜——白蒺藜、白夕利
麝香——元寸香、當門子
檳榔——大腹子、花檳榔
沙苑子——潼蒺藜、沙苑蒺藜
訶子——訶黎勒、煨訶子
庶蟲——地鱉蟲、土鱉蟲
川楝子——金鈴子
仙鶴草——龍芽草、脫力草
黃藥子——黃藥脂
牽牛子——黑丑、白丑、二丑
穿心蓮——欖核蓮、一見喜、苦膽草
玉竹——葳蕤(原名)
大黃——川軍、錦紋、大黃炭
古稱 今稱
通草 木通
通脫木 通草
九、藥用部位
五倍子——蟲癭
桑螵蛸——卵鞘
海螵蛸——烏賊內殼
五靈脂——糞便
海金沙——孢子
鶴草芽——冬芽
蒲黃——花粉
辛夷——花蕾(丁香)
地骨皮——枸杞的根皮
熊膽——干燥膽汁
桑寄生——帶葉莖枝
茯苓、豬苓——菌核(雷丸)
穿山x——鱗片
附子——子根
薤白、百合、貝母——鱗莖
竹茹——莖的中間層
琥珀——化石樣物質
乳香、沒藥、血竭——樹脂
龍骨——化石
麝香——成熟雄體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蟾蜍——耳后腺及皮膚腺分泌的白色漿液經加工干燥而成
牛黃——膽結石
禹白附、黃藥子——塊莖
鹿茸——雄鹿的幼角
石決明、牡蠣——貝殼
紫河車——胎盤
天花粉——栝蔞的塊根
瓜蔞——栝蔞的果實
【執業中藥師常考知識點】相關文章:
2017執業中藥師常考知識點集合10-24
2017中醫執業醫師考試常考知識點05-18
口腔執業醫師考點:常考知識點07-07
2016年中醫執業醫師常考知識點09-16
2016年中醫執業醫師考試常考知識點10-14
2017年執業醫師考試常考知識點匯總09-27
2017年執業醫師考試常考知識點100個09-21
2017年臨床執業助理醫師婦科常考知識點10-10
2017中考英語常考語法知識點50個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