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改變心態的努力從怨天尤人到投入工作
引導語:人總是要努力的,但如果比我們更聰明的人,又比我們更努力的話,我們就沒有機會取勝。下面是yjbys小編為你帶來的改變心態的努力從怨天尤人到投入工作,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稻盛1932年出生在日本鹿兒島一個平民的家庭里,兄弟姐妹7人。稻盛13歲小學6年級時,挫折災難可以說接踵而來。
有一次班主任家訪。從離學校近的學生家庭開始,一家一家訪問過來。稻盛家離開學校最遠,稻盛和他母親要在家門口等待老師。那天老師進了一位同學的家老半天不出來,稻盛等得心焦,就溜進那家,看到老師和家長正圍坐在桌旁,津津有味地吃著點心,聊得正開心。待聊夠了,老師才在同學母親的陪伴之下,慢慢走出來。這位母親穿著體面的衣衫,帶著漂亮的首飾,同稻盛的母親完全不同。
因為老師在這家呆了一個多小時,剩下的時間就不多了。最后總算轉到稻盛家,和在門口恭候多時的母親沒說上幾句話,老師就匆匆地告辭了。
有的同學家可以聊一小時,有的同學家只簡單打個招呼就敷衍過去,稻盛看到老師不公平,心里很反感。
第二天注意觀察,又發現老師對這個有錢人家的孩子果然格外熱心。比如上課時老師說:“大家有什么不懂,可以舉手。”只要那個孩子一舉手,老師每次都會一直走到他課桌旁,用親切的口吻耐心地講解,循循善誘,體貼入微。
于是稻盛和幾個愛搗蛋的同學串通一氣,每當老師講不懂可以舉手時,大家嘩的一下全舉起手來。“你們這些搗蛋鬼從不好好學習,你們懂才怪呢。”老師一句話就把大家打發過去。
這些搗蛋鬼更加覺得老師不公正,但是對老師沒別的辦法,他們就一起來欺負這個有錢人家的孩子,發泄不滿。有一次,搗蛋鬼中有一位用球拍將這個小孩的臉打破,家長看到傷痕再三追問后,他才將受欺負的事全盤說了出來。
第二天一到校,稻盛就感覺氣氛不對,平時圍著他轉的幾個小嘍羅一個沒看到。糟了,稻盛預感要出事,正惶惶不安時,就被叫到辦公室,進去一看,幾個同伙果然在那里規規矩矩站成一排。看樣子,老師早一個個審問過了。讓稻盛驚奇的是,他們居然異口同聲,都咬定“是稻盛指使的,是稻盛讓我們欺負他的。”這些小家伙平時爭先恐后要拍稻盛馬屁,一旦有事,馬上把責任推得一干二凈。這就是人心,小孩也不例外。這樣老師一腔怒火就全部集中到稻盛身上。
“你說,為什么要欺負同學?”
“因為老師不公正。” 稻盛說出了壓在心底的不滿,提到家訪和課堂舉手提問的事。
話音未落,老師重重一拳已經打到稻盛臉上。你這個混蛋,干了壞事,還把責任推到我這個老師頭上,你也太狂了。老師氣得面孔也扭曲。稻盛雖然臉上火辣辣地痛,心里卻堅持“老師偏心,自己沒錯。”他的身體本能地向后退縮,眼光卻毫不躲閃,始終瞪著老師。這個目光更加激怒了老師,于是老師又一記重拳將稻盛擊倒在地,立即又揪住他的衣領把他拽起來,左右開弓連打了幾個耳光。
最后老師把稻盛母親叫到學校,母親不知所措,老師歷數稻盛的罪狀:“稻盛媽媽,你這個兒子是我們學校有史以來最壞的壞蛋,對這種壞蛋學校決不會批準他畢業。他本人還打算考鹿兒島一中,你們干脆死了這條心吧,受了這次處分,別說鹿兒島一中,哪個學校都不會要他。”
老師寫的畢業評語不好,另外,也有稻盛自己不用功的原因吧,結果小學考初中連續兩年沒考上鹿兒島一中,對于生性敏感又好強的少年稻盛來說,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重大挫折,看到那些富家子弟以及曾是自己手下嘍啰的同學,他們身穿鹿兒島一中的校服神氣活現時,稻盛又羨慕又妒忌又不服氣,憤憤不平,痛苦到了極點。
第一次中考落榜后,13歲的稻盛又患上了肺結核,肺結核在當時是非常危險的疾病。
到這年(1945)6月,美軍對鹿兒島狂轟爛炸,稻盛家也被炸成了廢墟。稻盛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極度的貧困。
第二年考一中又沒考上,加上在病中療養,稻盛已經心灰意懶,不準備再考了。這時候一位熱心的老師上門鼓勵,“是男子漢就別泄氣,天無絕人之路。”病中的稻盛總算考上了當地一家墊底的初中。后來由于學制改革,初中升高中不需要考試。在高中階段,稻盛很用功,那時他懂事了。但在高考時,第一志愿大阪大學又沒考上,最后只進了剛剛創辦的鹿兒島工業大學,專攻有機化學。
臨近畢業時,因為朝鮮戰爭剛結束,日本經濟不景氣,大學畢業生,沒有后臺照樣找不到工作,畢業即失業,稻盛在就職面試屢遭失敗的情況下,非常焦急,非常沮喪,他甚至產生過加入黑社會的念頭。稻盛曾經在鹿兒島繁華街的暴力團事務所門前徘徊。他想:“難道自己做過壞事嗎?為什么老天如此不公,讓自己這么倒霉?”“既然世道如此不公,既然窮人無法正常就業,倒不如干脆參加暴力團,比起這個世態炎涼的社會,暴力團不是更講義氣嗎?自己力氣也不小,練過空手道,做個知識型的暴力團員或許更有出息。”
稻盛后來說:“如果當時我跨進了暴力團的大門,我就可能成為一個略有名氣的黑幫頭目,因為我有熱情,也不缺乏能力。但因為這是反社會的,如果誤入歧途,可能我現在還在監獄里呆著呢。”
后來幸虧大學班主任的推薦,他才進了京都的一家陶瓷企業“松風工業公司”當技術員,研究新型陶瓷。但這家企業連續10年虧損,經營情況十分糟糕,連工資也經常拖延。有4名大學生同稻盛一起進廠,他們碰到一起就習慣性地發牢騷,不久這4名大學生先后都跳槽了。稻盛也想辭職,但他的哥哥反對,要走也無處可去。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名技術員,應該怎么做才對呢?稻盛不得不認真思考這個面臨的問題。
也曾怨天尤人
對老師對學校、對父親對家庭、對病痛對命運、對社會對世人、對工作對企業也曾牢騷滿腹。
升學不如意,患上肺結核,遭遇戰爭,找工作難,好不容易就職的單位,又是一個瀕臨破產的企業。稻盛說:“我的青少年時代,可以說是災難重重,殘酷的命運無情地捉弄我。我憎恨災難、我牢騷滿腹。公司的研究工作不順利,人際關系不和諧。我的心傷痕累累,隱隱作痛,我不知道怎樣緩解這種痛苦。”
人生的迷茫,人心曲曲彎彎水,世事重重疊疊山、信息爆炸、社會復雜、價值觀多元、人生迷茫,怎么辦?
在這種環境和心境之下,稻盛當然可以繼續發牢騷說怪話,怨天尤人,他有足夠的理由和言辭,但這又有什么意義呢?
一味地說老板壞話,罵社會不公平,嫌家里窮困,感嘆自己的命運不好。整天想消極的事,除了使自己心情更加消沉之外,沒有任何價值。既然沒辦法改變環境,那就改變我自己的想法和態度吧,先擺脫不良情緒,靜下心來,投入眼前的研究開發,把本職工作做好再說吧。
稻盛開始這么想了。
良性循環
人是很奇怪的動物,一旦想法變了,心情就輕松了,于是就全身心投入研究。由于排除了雜念,心靈處于純粹的狀態,就很容易發現事物的真相。過了不久稻盛的研究有了成果,受到了上司的表揚,他就更加喜歡研究工作,同時也產生了自信。于是,他就越發來勁,為了節省回宿舍的時間,干脆把床被鍋碗都搬進了實驗室。廢寢忘食,結果他的研究成果更加顯著。
從這時候開始,稻盛的工作和人生進入了一個良性循環。
投入工作然后喜歡工作,因為喜歡而更加投入,因為投入而更加喜歡,朋友們,我們的人生中如果出現這樣的循環,如果這個循環持續不斷,我們一定可以大有作為。
就是說從怨天尤人到埋頭工作,從不喜歡陶瓷這個行業到喜歡這項工作,稻盛說:這個心態、這個習慣的改變,“迎來了我人生的轉機”,“使我周圍的世界發生了戲劇性的改變”。
稻盛先生一生的巨大成功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全神貫注的努力
所謂全神貫注的努力,是指努力時的一種精神狀態,全力以赴,聚精會神,一心不亂。
當時,在松風工業,分配給稻盛的研究課題,是要開發耐高頻、耐高壓的陶瓷新材料。課題的難度是材料的純度和粘性的矛盾問題。傳統的陶瓷使用長石粘土,有粘性,可以做成各種形狀,但因為含有雜質,達不到所需要的純粹的物理性能。有一種礦物質粉末,是氧化硅和氧化鎂的混和物,它的絕緣性能很高,但因為松脆,像沙子一樣沒有粘性,加水也無法成型。當時這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無論如何非解決不可。稻盛吃飯也想、走路也想、睡覺也想,念念不忘地想。同時他用各種比例,把粘土和這種礦物質配比做實驗,天天做、天天想,全神貫注,但結果還是不理想,千方百計,千思萬想,絞盡腦汁,百思不得其解。
但有一天,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在一分鐘之前根本預想不到、也不可能想到的事情突然發生了。
那天晚上,稻盛回實驗室,因為燈沒開,在過道里,稻盛被一個容器絆了,差一點跌倒。他無意識叫起來:“誰把這東西放過道里了!”原來是前面一個技術員做別的實驗以后沒收拾好。稻盛開燈一看,皮鞋上沾上了一層粘糊糊的松香樹脂。
“就是它!”稻盛打了一個激靈。他立即動手,用鐵皮敲成一個鍋,在鍋里放進礦物粉末,加進樹脂,加熱后像炒飯一樣拌勻,然后放進模具成型。成型成功了,而且非常理想。因為在礦物質粉末的表面附上了松香樹脂的薄膜,那是有粘性的,可以幫助成型,成型后的半成品在燒制時,樹脂全部揮發了,成品中不留任何雜質。這個問題以這樣的方式解決。
新材料開發成功,不久拿到了松下電器的訂單,開始批量生產電視機顯像管中的U型絕緣體。松風工業有了起死回生的希望。
稻盛說:“用有機物的松香樹脂幫助無機物的礦物質粉末成型,現在成了常識,但在全世界第一個發現它的是我。然而,當時在我頭腦里閃過的這種靈感,并非出于我個人的實力,在我偶然絆上松香樹脂容器的一剎那,是神給了我啟示,讓我產生‘思想的閃光’。神看到我日日夜夜、嘔心瀝血、苦苦鉆研的樣子,心有不忍,可憐我,故意讓我絆交,賜予了我最高的靈感,我想事情就是這樣。”
全世界專家權威解決不了的難題,那么讓人頭痛的問題,就憑那一瞬間的一個靈感,居然一下子就解決了,居然以這么簡單的方法解決了,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也就憑這個發明,一個陶瓷行業的新手,25歲的稻盛,一躍而起,成了這個行業的名副其實的高手,頂級專家。
既無精密設備,又無理論指導,京都一家破舊的陶瓷工廠,一個無名小卒,初出茅廬的大學生,專業不對口,赤手空拳,居然搞出了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有人說這好比中彩,是偶爾的幸運。連稻盛自己也認為這完全是偶然的,這樣的好事以后不可能再有第二次。
然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樣的好事,這樣的幸運后來竟然是接二連三地來。
有個客戶要求的產品就是一個正方形的薄板上有幾個孔,工藝很簡單。但就因為厚度小,很薄,所以高溫燒制的時候,零件就變形,翹起來。后來分析原因,是壓制成型時,上面壓力大,下面下力小,零件上部粉末密度密,下面密度稀,所以在高溫下就變形。原因找到了,技術上卻解決不了,無論怎樣改進機械或模具,要做到壓力上下完全均勻,不可能。那么與客戶合同已經簽了,如果到時不能供貨,問題就大了。另外,作為技術員,解決不了這種技術問題,是一種恥辱;作為經營者,制造廢品的經濟損失不堪負擔。
稻盛非常著急,在爐子上打了一個孔,反復觀察零件在高溫下變形的狀況。果然溫度高了,零件像魷魚一樣翹曲起來。眼睜睜看著,無計可施,稻盛不由得祈禱,求求你了,不拱起來行嗎?看到產品不聽話,稻盛心中突然產生強烈的沖動,忍不住要將手伸進爐內,從上面將產品壓住,不讓它彎曲。
爐內是一千幾百度的超高溫,手實際上伸不進去,盡管如此,稻盛無意識中還是不知不覺就想把手伸進去。這時,稻盛好像聽到產品對他說話了:“你不是要壓住我,不讓我拱起來嗎?那壓住不就行了嗎?”就是說,稻盛想用手從上面將產品壓住的瞬間的沖動,忽然給了他啟示,問題一下子就解決了,而且解決方法特別簡單,幾乎不花成本,用耐火的重物壓住產品,就燒制出了完全平整的合格品。
稻盛是一個喜歡思考問題的人,這樣的靈感發生了多次,稻盛就想,這是為什么?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們知道,物質文明的進步來源于科學技術。科學技術的進步來源于發明創造。發明創造來源于99%的汗水和1%的靈感。但99%的汗水未必會產生那1%的靈感。那么,靈感來源于哪里?
這其實是一個哲學問題。正確回答這個問題就能建立起一種新的哲學。
稻盛認為,這種靈感來源于強烈的愿望和純粹的心靈。
稻盛說:“我原本是技術員,從事精密陶瓷的研究開發,每天都要反復做實驗。為了從實驗中發現真理,就必須冷靜地、周密地觀察實驗中發生的現象。這些現象告訴我們真理,我們必須具備提煉這種真理的能力。
我認真專注,死死盯住實驗中發生的現象,拼命努力去發現現象所要告訴我的真理。
用這種態度做實驗的過程中,我產生一種感覺,就是說,為了看破現象想要告訴我們的真理,那么,映射出這種真理的我們的心靈這面鏡子必經純粹透明。
如果我們心存雜念,或者持有某種先入觀念,那么我們就不可能如實接受現象想要告訴我們的真理。”
心純見真,只有心純才能見真。把事物的真理與自己的心靈相連結,這就是稻盛的“哲學的靈感”。
【改變心態的努力從怨天尤人到投入工作】相關文章:
房產經紀人如何改變消極的心態03-09
改變心態適應職場規則4妙招03-18
怎么調整工作心態03-09
從學生心態到職業心態03-19
工作心態的重要性03-28
如何樹立健康的工作心態03-08
工作瓶頸期心態調整01-11
怎樣樹立一個健康的工作心態-樹立健康工作心態的方法03-29
論工作心態的重要性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