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管理的發展
引導語:對一個國家來說,質量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生產水平,管理水平面和文化水平。下面是yjbys小編為你帶來的質量管理的發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質量管理發展的三個階段:
(1)質量檢驗階段
20世紀初
檢驗員的質量管理;
事后檢驗把關
(2)統計質量控制階段
1924年休哈特控制圖;
控制圖的出現,是質量管理從單純的事后檢驗進入檢驗加預防階段的標志,也是形成一門獨立學科的開始。
(3)全面質量管理階段
全面質量管理(TQM):以質量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目的在于通過讓顧客滿意和(本組織所有者、員工、供方、合作伙伴或社會等)相關方受益而達到長期成功的一種管理途徑。
2、質量管理專家的質量理念
(1)休哈特的質量理念——統計質量控制之父
1924年5月,休哈特提出了世界上第一張控制圖,
1931年出版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產品制造質量的經濟控制》一書,全面闡述了質量控制的基本原理。休哈特認為,產品質量不是檢驗出來的,而是生產出來的,質量控制的重點應放在制造階段,從而將質量管理從事后把關提前到事前控制。
休哈特博士提出控制圖的理論基本思想:
①在一切制造過程中所呈現出的波動有兩個分量。第一個分量是過程內部引起的穩定分量(即偶然波動),第二個分量是可查明原因的間斷波動(異常波動)。
②那些可查明原因的異常波動可用有效方法加以發現,并可被剔去。但偶然波動是不會消失的,除非改變基本過程。
③基于3σ限的控制圖可以把偶然波動與異常波動區分開來。
PDCA(策劃一實施一檢查一處理)循環也是由休哈特提出的,隨后被戴明采納、宣傳,獲得普及,所以它也被稱為“戴明環”。隨著全面質量管理理念的深入,該循環在持續改善產品質量方面得到廣泛使用,取得良好效果。
(2)戴明的質量理念
1980年美國NBC“日本可以,為什么我們不能”節目使戴明產生巨大影響;
主要觀點:效率低下和不良質量的原因主要在管理系統而不在員工。
戴明14條原則:
①建立改進產品和服務的長期目標;
②采用新觀念;
③停止依靠檢驗來保證質量;
④結束僅僅依靠價格選擇供應商的做法;
⑤持續地且永無止境地改進生產和服務系統;
⑥采用現代方法開展崗位培訓;
⑦發揮主管的指導幫助作用;
⑧排除恐懼;
⑨消除不同部門之間的壁壘;
⑩取消面向一般員工的口號、標語和數字目標;
11避免單純用量化定額和指標來評價員工;
12消除影響工作完美的障礙;
13開展強有力的教育和自我提高活動;
14使組織中的每個人都行動起來去實現轉變。
(3)質量理念
1951年《質量控制手冊》;
1999年第五版改名為《朱蘭質量手冊》; 質量觀點:質量來源于顧客的需求。
朱蘭三部曲:質量策劃、質量控制、質量改進。
(4)石川馨的質量理念
發明因果圖;日本QC小組奠基人之一; 質量觀點:廣義質量;
始于教育,終于教育;
全員參與;
綜合質量管理(成本,數量及交貨期管理); 日本質量管理是經營思想革命:
①質量第一;
②面向消費者;
③下道工序是顧客;
④用數據、事實說話;
⑤尊重人的經營;
⑥)機能管理。
【質量管理的發展】相關文章:
質量管理的發展史06-30
質量管理發展史10-04
質量管理發展都有哪些階段-關于質量管理發展的三大階段10-08
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發展因素10-08
服務質量管理與企業發展淺析07-08
汽車行業質量管理體系發展分析08-27
汽車行業質量管理體系發展與研究方法07-08
生產質量管理08-29
物業質量管理03-20
質量管理的原則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