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質量管理:治標更要治本!
關于企業如何抓好產品的質量管理,談的人夠多了,但是,不少聽起來頭頭是道的理論運用到實際當中,收到的效果卻不佳,甚至很不理想。筆者前段由于工作需要,與公司質量管理部的負責人進行了一番深談,此君是公司從一家跨國公司的質量管理部門挖過來的,從事產品質量管理工作逾十年,曾經工作卓有成績,積累了豐富的質量管理工作經驗,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卷書,筆者于是萌生了寫這篇文章的動機。
很多企業抓質量工作,為什么總抓不出成效?原因其實很簡單:治標不治本。現實中,我們都知道抓產品質量的重要性,一些企業也確實下了較大的力氣來抓,但是,十有八九的做法是治標不治本。比如有的企業強調“以罰代管”,即在產品質量出了問題后,對有關部門的責任人進行處罰,希望通過殺一儆百,發揮威懾作用,避免以后再出事故。有的企業片面地認為,抓產品的質量只是制造部門的事情,產品出了質量事故,追究責任只能追究制造部門的人員。事實證明,這樣做是偏頗的,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抓產品的質量工作,必須從根本上抓起,治標更要治本:
一、建立一把手質量負責制
質量問題,說到底是一個關乎企業生死的戰略問題。一家企業要長久生存下去,產品的質量可靠、有保證,是最基本的前提。西門子冰箱1997年進入中國,曾經很長一段時間乏人問津,嚴重虧損,但是,憑借產品出色的質量,逐漸被中國消費者接受。今天,在中國,西門子冰箱幾乎是最貴的,并且代表最高端,其在一級市場的銷量已經穩居行業前列,這也使其成為了中國目前盈利能力最強的冰箱產品。因此,作為企業的一把手、尤其是產品公司的一把手,站到企業長遠發展的角度,必須要有強烈的質量意識。這個意識,不是只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要采取實實在在的行動。
很多企業很奇怪,天天喊抓質量工作,但是,一旦碰到產品的質量與降成本沖突,或者與交貨限期沖突,卻總采取犧牲產品的質量來保證降低成本、按時交貨。這樣做的結果,當然是使公司的質量工作成了擺設,結果不了了之。也無形之中告訴員工,質量工作是圍繞利潤轉的,為了有利可圖,產品可以偷工減料,可以馬虎作業,質量工作是可有可無的。
企業的一把手必須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并通過言傳身教讓全體員工都要有全面質量管理意識。因為企業管理干部對待一項工作的態度,通常取決一把手對它的態度;同理,普通員工的態度,則取決于自己的領導對它的態度。如果企業的一把手對待質量工作只是口熱心不熱,動口不動手,那么,公司的員工就會心知肚明,敷衍塞責。所以,一個企業要抓好質量工作,必須把質量意識鍥入到一把手以及整個經營班子的骨子里。產品出了質量問題,首先要處罰高層,從上往下追究責任,這樣才可能將質量工作落到實處。
二、制定嚴格的質量管理標準
產品質量沒有抓不好的,關鍵是看企業舍得花多大力氣、進行多大的投入。從經營的角度考慮,企業不可能不計成本來強調產品的質量,這就有一個度的問題,即堅持什么標準的問題。
企業對質量管理的標準,應該宜高不宜低,宜嚴不宜松,即企業的質量標準,應該高于國家、行業所規定的標準。因為企業的質量工作的開展,在標準定下來之后,必須經歷多個層級傳遞,首先是高層,然后是質量主管部門,然后是采購、研發、制造等部門,再往下是生產車間、班組、生產線上的工人,按照傳遞效能遞減的規律,如果最初的標準不高,在經歷層層遞減之后,最終達到的可能是一個很低的標準,而各種低標準重疊到一起,就會釀成質量事故。
目前,大多數先進企業都采用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包括管理職責、資源管理、產品的實現、測量分析與改進四大部分,它是以質量管理八大原則為基礎建立起來的科學體系,在全球應用。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實際上是一種質量管理規范,具體落實,各個企業還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制定相應措施。要從產品開發、工藝流程設計到原料采購,從第一道工序到產品下線,從裝箱到運輸,每個環節必須制定詳細的、可控制的質量管理標準,落實質量管理責任制。同時,要明確誰應該對哪一個生產步驟負責、產品需要達到什么標準,以及誰來檢查、誰來對績效打分等責任,將質量管理的理念貫徹到生產的各個環節。不僅要規定“怎么做”,而且要具體指出“誰來做”,做不好,要承擔什么樣的后果。
三、加強質量管理的過程控制
很多企業平時不重視質量管理過程中的控制,比如對員工進行質量知識的培訓、原材料采購的把關、技術研發的把關、制造現場管理的把關,而是熱衷于以罰代管,在出現質量事故后對有關責任進行“秋后算賬”,這樣做實際上得不償失。市場研究表明:不滿意的顧客會把不滿意告訴22個人,而滿意的顧客只將滿意告訴8個人。減少顧客離去率5%可以增加利潤25%~95%,增加5%顧客保留可以增加利潤35%~85%。企業抓質量工作,首先應該抓好制造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尤其是要防患于未然。如果等到產品質量出了問題再去采取補救措施,不僅要付出額外的成本,還會嚴重損害企業的形象,嚇跑潛在的市場和消費者。
加強質量管理的過程控制,不單是在產品的制造過程加強質量控制,而是要將此伸延到制造的上下游環節。比如對原材料采購、技術研發、物流、售后服務等環節進行控制。實踐表明,產品質量事故的釀成,由制造環節造成的只占很小的比例,主要是由于技術研發不過關、原材料不合格造成的。加強技術研發的把關、原材料采購的把關,是加強質量管理控制的關鍵環節。
企業采用一項新技術,必須小心翼翼地對產品質量進行藥物研發上的“臨床實驗”。拿家電來講,電磁兼容、聲學指標的測試,高溫、高濕、冷凍、跌落等環境可靠性試驗絕對不能少。一個產品正式推向市場前,最初的試產和內部員工試用,然后是小批量跟蹤試銷以及隨后較大規模區域市場投放,這幾個步驟是不能任意刪減的,這個刻板的“教條”,是杜絕產品出現質量事故的鐵的原則。
一個具有遠大理想與目標的企業,要有專門的質量工程師幫助上游供應商進行培訓、診斷、改進革新,供應商的進步有助于原材料品質的提高。在采購環節中,必須堅持“質量第一、價格第二”的原則,遵從“99=0”、“1=100”的采購哲學觀。就是說:如果一件產品有100個零部件,只要有一個不合格,這件產品就是完全失敗的產品。而在保證零部件質量上增加一元的投入則可能從減少服務費用、增加品牌價值上相對收益100元。
四、強化質量管理的執行力
質量管理工作牽涉的面廣,要使其落到實處,除了要領導重視、嚴格標準、嚴厲處罰以外,還需要全體干部員工自覺維護執行。從某種意義上講,企業就是一個執行的團隊。企業的團隊水平主要體現團隊的競爭力,這個團隊的執行力分解到個人就是執行。什么叫好的執行呢?簡而言之,“全心全意、立即行動”。不能做到這一點,就不可能有好的執行,企業就不可能有好的執行力,就不是好的團隊。自然,依靠這樣的團隊去抓質量工作,效果也就無從談起。
“人品決定產品”。勞動力素質、勞動者的態度其實都在影響著產品質量。因此,強化質量管理的執行力,首先要提高質量管理人員的素質。選擇質量管理人員,要挑選那些富有責任心同時又有創新意識和靈活性的管理者,而選擇質量檢驗人員,最好選擇那些性格比較正直、嚴謹甚至是“苛刻”的員工,并且給予較高的待遇、能發揮才能和作用的工作環境。
此外,還要倡導質量監督之風。每個下游環節員工就是上游環節的質量監督員,出現質量問題及時反饋給上游,杜絕不合格產品從自己手中流入下個生產環節。事實證明:制約產品質量提高的關鍵因素往往不是制度不夠,而是缺乏監督。
【質量管理:治標更要治本!】相關文章:
關于英國留學選專業更要關注就業前景的文章03-07
質量管理的原則12-30
物業質量管理03-20
什么是質量管理QM03-20
質量管理規范制度01-05
搞好質量管理的方法12-29
淺析質量管理的環節12-30
景區質量管理分析03-11
企業的質量管理與提升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