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戰略管理的核心
企業戰略管理是一門重要的管理學科,更是一個成功企業的必修科目。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戰略管理的核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進入21世紀后,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加強,企業獲得了很多的發展空間和機會,但同時我們也看到企業面臨更大的競爭威脅。企業要建立創新優勢不光需要在產品上創新,在手段和方法上創新,更需要在管理和組織上創新。
戰略管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形成了各種流派,各種理論從不同的角度、方向展開了研究,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其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戰略管理的核心是什么?當然這個問題是隨著企業環境和時代的變化而不斷的調整和發展中的,這就使得以前的h 多理論已經無法真正地指導企業的實踐工作。理論的意義就在于它的指導性、方向性,因此從事企業戰略管理的理論工作者都在努力對戰略管理理論進行修正和創新,但至今可以說仍然不是很成功,很難有一個令人滿意的理論能全面成為領導性的理論,由此出現了為了更好的說明戰略管理的適用性,對過去的理論進行綜合包容的辦法來加以解決。至今在企業實踐界也對用什么理論為依據來開展戰略管理工作,如何確立戰略管理的核心存在不同的看法,甚至是混亂、迷茫。本文就是試圖從如何確立戰略管理的核心的模式和方法上做出一些探討。
當然我們首先要明確戰略管理的核心是什么,環境學派認為是組織和環境的協調性,資源和能力學派認為是企業所特有的資源和由此所形成的獨有的競爭能力,過程學派認為是戰略管理的路徑,其中有人認為戰略選擇重要,有的認為戰略實施更重要,出現了類似雞與蛋的爭論,我認為如何建立戰略優勢是戰略管理的核心。這種認識不光是從理論研究的角度也是根據實踐的需要,企業經營行為是在發展和調整中的,以前的理論隨著企業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的變化,已經不能適應現實的要求。
為了更好地指導企業戰略管理工作,國內外的很多學者和企業家都在努力進行探討,也提出了一些不錯的觀點。比如姜汝祥博士就提出了4C戰略規劃操作框架,C1是目標、遠景,C2是整合業務鏈,C3是核心業務,C4是核心競爭力,并說明了各階段的主要活動和工作,也列舉了一些針對性的工具和方法,他們也在為萬科、TCL、中化等企業提供戰略咨詢與培訓實踐中進行了應用。另外項保華教授也提出了戰略的三維構架:1是持續競爭優勢,包括接著競爭優勢來源、競爭優勢構建、競爭優勢持續、競爭優勢創新;2是業務演化發展,包括業務展開途徑、縱向整合拓展、橫向多元經營、業務組合重構;3是市場競合互動,包括競合進化原理、現實合作對策、博弈理論啟示、動態價值定位。從競爭優勢和業務發展、組織創新等方面來說明了如何開展企業戰略管理。還有胡建績教授在其所著《企業經營戰略管理》一書中也提出了戰略優勢的三維系統:戰略優勢是一個系統,不是單獨的某項競爭因素的構成,它包括資源優勢、競爭優勢、位置優勢。并指出這三個因素之間存在著逐從推進的關系。其中資源是使企業具備創造價值能力,位置優勢是確定企業創造價值的對象和空間,競爭優勢的著眼點是采用比競爭對手更有效的創造并實現價值的博弈方式。
這些提法和觀點雖然有很多可取之處,但也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要么仍然把戰略管理停留在市場和業務層次要么把戰略管理空泛化;二是在戰略運行中幾乎涉及企業經營的所有方面,使大家感到難以入手,操縱起來有很大的難度;三是沒有明確戰略優勢的內涵。
我認為提出戰略優勢是戰略管理的核心是正確的,只是應該既有理論的指導性又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對此我建立了戰略優勢的1-4-2模型。
確立戰略優勢是所有工作的重心。戰略優勢在一定程度上說是比較于競爭對手而言,但又不能只停留在此,很重要的一方面又是針對企業發展的趨勢和環境的要求。因此,我們認為戰略優勢是指企業所具有的能取得競爭優勢的核心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的集合,它除了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特性,還具有前瞻性和應變性。戰略優勢既考慮到了企業在一定行業環境中的競爭優勢,包括市場份額、位置、先發優勢、顧客忠誠度、品牌知名度等等,也強調企業擁有的內部資源優勢,包括資金優勢、企業文化、高效的內部溝通、優秀的人力資源、核心技術、研發能力,還包括市場網絡、渠道資源、公共關系,環境應變能力等內外結合的綜合優勢。可見戰略優勢兼顧了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發展速度與企業規模、自身能力與市場機會、市場地位與產業先見,將長期以來一直分離的企業外部因素與內部因素進行了綜合,特別考慮了企業對激烈變化的市場環境的適應,,對現代企業建立企業戰略是恰當的。
戰略優勢的建立是一個系統工作,而不是單獨的某項競爭因素的確立。首先就需要戰略規劃者明確戰略優勢的內涵,掌握戰略優勢的特點,并做好以下工作:
1.根據企業的宗旨,謀劃發展遠景,建立中長期目標。
2.根據企業的資源條件和外部環境,確立企業所應進入的經營領域。
3.明確自己的目標市場,并確定自己在市場中的地位。
當然這對企業而言只是戰略管理的第一步,也是粗線條的,在此基礎上要求進一步從技術優勢、產品優勢、競爭優勢、創新優勢等四個方面加以完善。技術優勢是指企業在軟性技術和硬性技術上所確立的市場和行業中的領先水平。軟性技術主要是指企業在組織、經營、管理上的各項技術,包括管理能力、協調能力、企業文化的適應力等,硬性技術主要是指生產和研究開發上的各項技術,包括專利技術、技術訣竅、工藝及工藝水平、設備水平等。建立技術優勢是企業確立有利的市場地位、建立競爭優勢的關鍵,有了技術優勢,企業在競爭中就能根據情況適宜地采用各種競爭策略,是建立差異化優勢還是成本領先優勢。在這個要素上企業應做好以下工作:
1.明確企業合適的技術,建立恰當的生產經營組織體系。
2.建立自己的研究開發體系,從人才、資金、設備上加以完善。
3.關注行業技術發展的趨勢,結合市場變化,積極開發新技術。
產品優勢是指企業市場競爭中所表現出來的優勢,包括市場份額、品牌效應、市場地位、遞有效應,顧客忠誠度等。技術是基礎,但沒有良好的市場表現,企業的經營活動仍然不能完成,這就需要企業有產品優勢,只有這樣,企業才能獲得生存和發展的機會。在這個要素上需要企業做好以下工作:
1.了解市場需求,細分市場,明確自己的目標市場。
2.使自己的產品能為顧客提供最大的價值滿足。
3.完善產品體系,盡可能的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
4.不斷地創立產品品牌,保持顧客忠誠度,提高自己的經營效益。
要使自己的產品在市場獲得成功上光靠內部的努力當然不行,如何提升競爭優勢就成為企業經營活動的重點,競爭優勢是指在一定的行業空間中,通過企業競爭戰略的實施而形成的有利于本企業發展的市場態勢。競爭優勢是在與競爭對手的對比中表現出來的。同一行業中,企業之間的相對競爭優勢主要包括成本優勢和差異化優勢。競爭優勢在企業戰略優勢建立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有時甚至處于支配全局的地位,因此做好競爭優勢的確立工作就非常重要:
1.分析行業特點,找到影響行業發展變化的關鍵因素;
2.分析競爭對手,找出對手的優勢和劣勢,以及對手可能采取的競爭策略;
3.評估自己的資源、能力的優勢和劣勢,采取恰當的競爭策略,抓住市場機會。
拓展:現代企業戰略管理
著名的管理會計學家、美國圣地亞哥州立大學的CheerChow教授在1999年上海中國會計學博士生聯誼會上曾說:“中國目前最需要的其實是管理會計而非財務會計。”現代企業要保持長期穩定發展,必須要有正確的經營戰略及其健全的管理決策和控制的會計信息支持系統,近十多年來,管理會計和企業戰略相結合,產生了新的戰略管理會計。深入研究戰略管理會計,對完善和應用戰略管理會計促進企業價值管理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戰略管理會計的涵義
戰略管理會計最早是由英國學者Simmonds于1981年在“有關企業戰略管理會計”一文中提出來的,是指用于構建于與監督企業戰略及其競爭對手的管理會計數據的提供與分析。之后,他又強調了管理會計與企業戰略結合的重要性,特別是企業相對競爭者的成本競爭地位,認為管理會計應多注重外在環境,并協助企業衡量其競爭地位。而企業管理和會計界的學者對戰略管理會計具有不同的認識。一些學者認為,戰略管理會計室以取得整體競爭優勢為主要目標,以戰略觀念審視企業外部和內部信息,揭示企業在整個行業中的地位及其發展前景,提供全面、相關和多元化信息而形成的現代管理會計與戰略管理的新興交叉學科。但目前學術界對戰略管理會計的定義尚未達成共識。戰略管理會計是在企業管理發展到戰略管理的階段,為適應戰略管理的需要而逐漸形成的。戰略管理會計服從于企業的戰略選擇,通過報告戰略的成功與否來對戰略管理產生影響,是企業戰略管理與管理會計相結合的產物。戰略管理會計的主要目的是幫助企業管理當局為取得企業的整體戰略目標和持續的競爭優勢而設計行動藍圖。
二、戰略管理會計的特點
雖然傳統的管理會計也有戰略管理的成分,但并沒有突出戰略的重要性,而戰略管理會計把企業戰略管理提升到了非常重要的層次。傳統管理會計注重短期利潤目標的實現,不夠重視風險,對環境的適應性不強,所提供信息單一而且時效性差。而戰略管理會計是對管理會計的延伸、發展和完善,不僅彌補了管理會計的缺陷,還對管理會計領域進行了新的探索。
(一)戰略管理會計具有明顯的外向性
戰略管理會計跳出了單一企業這一狹小的空間范圍,將視角更多地投向了影響企業的外部環境中去。它不再滿足于企業內部的零敲碎打式的管理方式,而是從根本上抓住主要矛盾,密切關注整個市場和競爭對手的動向。通過與對手的比較來發現問題,并適當調整和改變自己的戰略戰術。戰略管理會計特別強調各類相對指標或比較指標的計算和分析,如相對價格、相對成本、相對現金流量,以及相對市場份額等。
(二)戰略管理會計更注重長期性戰略發展
現代企業非常重視自身健康地可持續發展。國外研究表明,以下8個因素對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至關重要:顧客的滿意程度;
制造優良;
市場占有率;
產品品質;
可信賴程度;
敏感性;
技術領先地位;
優良的財務業績。因此,戰略管理會計必須超越單一的期間界限,著重從長期競爭地位的變化中把握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它更注重企業持久優勢的取得和保持,甚至不惜犧牲短期利益。所以,構成企業競爭地位的上述8大因素都是戰略管理會計必須研究的內容,而不是僅局限于優良的財務業績這一財務指標。
(三)戰略管理會計注重更多的與戰略有關的非財務信息
傳統管理會計提供的信息基本上都是財務信息,以貨幣為計量尺度。戰略管理會計提供信息不僅包括財務信息,如競爭對手的價格成本等,更要提供有助于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非財務信息,如市場需求量、市場占有率、產品質量、銷售和服務網絡等,而且非財務信息占有更為重要的地位,提供多樣化的會計信息,既能適應企業戰略管理和決策的需要,也改變了傳統會計比較單一的計量手段模式。因此,戰略管理會計的視野更加開闊,可以高瞻遠矚地把握各種潛在的機會,回避可能的風險,增加盈利能力和企業的價值。
三、戰略成本會計的主要方法
(一)作業成本管理法
作業成本管理是指應用作業成本計算提供的信息,從成本的角度,合理安排產品或勞務的銷售組合尋找改變作業和生產流程,改善和提高生產率的機會。作業成本管理主要從成本方面來優化企業的作業鏈和價值鏈,是作業管理的一個中介,是作業管理的核心方面。不增加顧客價值的作業以及增加顧客價值但無效率的作業都是不增值作業,由不增值作用引發的成本是不增值作業成本。作業成本管理就是要努力找到不增值作業成本并努力消除或將其降低到最小。作業成本管理實現了成本前饋控制與反饋控制相結合、成本計算與成本管理相結合的“全面成本管理系統”。
(二)價值鏈分析
價值鏈是戰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分析工具。價值鏈的分析思想認為,每一種產品從其最初的原材料投入至到達最終消費者手中,要經歷無數個相互聯系的作業環節,這些作業環節就構成了作業鏈。作業鏈既是一種產品生產的過程,又是一種價值形成和增值的過程,并進而形成了競爭戰略上的價值鏈。按照價值鏈的分析視角不同,其分析內容可以分為以下3種:
1、企業自身價值鏈的分析。企業內部價值鏈分析的目的就是找出最基本的價值鏈,再將其分解為單獨的作業,考慮作業所占成本的比重,以及競爭對手在進行該作業時的成本差異,進而區分增值作業與非增值作業,探索提高增值作業的效率,最終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2、行業價值鏈的分析。在戰略成本管理中,企業應該突破其自身價值鏈的分析,而把企業置身于行業價值鏈中,從戰略的高度進行分析,考慮是否可以利用上、下游價值鏈進一步降低成本或調整企業在行業價值鏈中的位置及范圍,以取得成本優勢。
3、競爭對手價值鏈分析。通過競爭對手情況的深入調查、分析研究和模擬測算,摸清競爭對手產品的成本水平、成本構成與成本項目支出情況,與本企業產品成本一一對比,找出差距,根據企業確定的戰略采取措施,使得自己的成本目標與定價策略同競爭對手的價值鏈相對應,以爭取成本優勢。
(三)供應鏈分析法
供應鏈的成本管理思想的精髓就在于追求供應鏈的最小成本,以實現增值的最大化。企業要在分析自身優勢與劣勢的基礎上,決定哪些業務由自己來做,哪些業務由供應鏈上的其他企業來做。在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中不斷消除不為客戶增值的作業,杜絕浪費,從而使企業了解價值活動關系,尋找到對企業影響最大的戰略成本動因,繼而確定戰略成本管理的突破點,最終到達降低供應鏈的成本、提高供應鏈效率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特殊化和多樣化的需求,使企業的競爭力不斷增強。
三、戰略管理會計的發展趨勢
(一)與戰略管理發展相輔相成
現階段及未來的企業戰略管理包括企業自身、企業外部及競爭對手的管理,企業的國際化發展也要求企業在重視內部管理的同時,必須注重外部環境的管理,因此,戰略管理會計也必然要隨著企業戰略管理的發展而發展,以便更好地為企業戰略管理服務。從目前階段來看,企業戰略管理的特點有:以建立企業戰略競爭力為主要目標;
面臨環境變化的巨大挑戰;
以戰略管理過程為核心,研究企業內外部資源,獲取超額回報。因此,戰略管理會計必須以獲取企業戰略競爭優勢為主要目標,重點分析企業外部環境,圍繞企業戰略管理展開。
(二)以企業戰略優勢分析為前提
戰略管理會計是響應時代和經濟發展的要求而產生,其發展也要順應環境和市場的需要,戰略管理會計的應用和發展,一方面要有利于企業戰略管理,另一方面要以企業戰略優勢分析為前提。
(三)促進會計理論體系的健全與完善
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傳統的會計理論逐漸表現出不協調的一面,戰略管理會計也對會計理論提出了一定的挑戰。戰略管理會計雖然是對管理會計的超越和發展,但其許多內容和方法無法局限于會計的原有范圍之內,例如,對會計目標的認同,對會計假設的認同,對會計對象的認同,對會計要素的認同等。因此,戰略管理會計的出現和發展勢必要求傳統會計理論進行改革和完善,而戰略管理會計理論也會在改革后的會計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得到升華。
四、全球化競爭時代戰略管理會計的創新
(一)創建整體的最佳的經營模式
為了提高企業的市場價值,增加股東和員工的滿意感,往往會出現許多次優化的選擇,從而損害企業長遠的發展戰略。
(二)構建學習型的管理會計組織
從日本的一些企業看,學習型組織的框架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將經營問題外在化,重視“可視化”;
二是將危機意識廣泛地植根于員工心中,并著手持續地擴大員工的關注范圍及對整體經營框架的安排。進一步講,這一框架內涵“學習制度化”的內容。擴張型的目的是尋求整體最佳的管理會計方法。部分最佳是由于企業缺乏對新的競爭環境的認識和難以提升產品的經營能力所引發的一種次優化選擇。整體最佳就是要形成一種整合的能力。
(三)尋求整體最佳的管理會計方法
部分最佳是由于企業缺乏對新的競爭環境的認識和難以提升產品的經營能力所引發的一種次優化選擇。整體最佳就是要形成一種整合的能力。
(四)基于價值創造的品牌管理會計
全球化的競爭必須注重權變的管理思想。品牌作為企業無形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從整體最佳的角度加以規劃與整合。
綜上所述,戰略管理會計是順應企業在競爭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的需要而產生,其應用要服務于企業的戰略發展,也要以企業的戰略研究和分析為前提。在與傳統管理會計的比較中,戰略管理會計體現出信息和戰略的優勢,是對傳統管理會計的完善和超越。從我國目前應用實際來看,需要進一步創造條件,擴大戰略管理會計的應用范圍,為企業發展起到支持作用,同時完善和建立健全會計理論體系。
【戰略管理的核心】相關文章:
如何通過戰略成本管理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05-18
以顧客價值為核心的同心圓戰略05-15
戰略品牌管理11-18
企業的戰略管理10-23
采購的戰略管理07-12
什么是戰略管理08-25
企業的戰略管理與計劃管理08-01
以核心競爭力為主的戰略導向性建設08-26
企業戰略管理與戰略思維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