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激勵與企業激勵機制
全球化的市場競爭,使得企業特別關注員工的激勵。一是員工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人力資源投入的程度和效果明顯影響著企業的競爭力;二是如今最劇烈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爭奪戰愈演愈烈。
企業對人的有效激勵,人們更多的是關注對員工的直接激勵——這肯定是重要的。而企業的整體的激勵機制,人們關注得比較少——但這往往更帶有決定性的意義。
對員工的有效激勵
人們似乎已經習慣于這樣的模糊理論:滿足員工的需求,就能夠產生激勵作用。
真是這樣嗎?
員工需要更多獎金和福利。企業每每增加獎金和福利。獎金拿了和福利享受了,工作就必然更有效果了嗎?未必。嫉妒不斷,摩擦叢生。
事實上,人的行為(我們要的是有效的工作這種行為)會不會再生、重復出現,并不直接決定于他的需求是否得到滿足。比如,人饑餓的時候,需要的是得到食物。此時請他搬運貨物,搬完了就給他饅頭吃,他的需要滿足了。那么,他這種有效果的行為——搬貨物而得以充饑——會不會因為需求得到滿足就再生、重復出現:下一次請他搬貨物,他會搬嗎?
不一定。這要看對此事的評價如何。
評價很好,他就會搬。——他能果腹就很滿意了——評價很好,當然會再搬;
評價不好,他就不搬。——對僅僅果腹嗤之以鼻——評價不好,自然不肯再搬。
人們由需要而產生動機,由動機而產生行為,由行為而產生效果。有效果不一定產生激勵。必須有好的評價才會產生激勵。——評價是激勵問題的關鍵所在。
評價有兩類:
第一類是他人的評價。猶如拳擊手猛烈出拳,得到觀眾喝彩——他人評價——于是他打得愈加勇猛。他人的評價產生了激勵作用。
在管理上,如對員工工作的認可、首肯、鼓勵、獎勵都是“來自他人的評價”,會產生激勵作用。管理人員應當善加利用,不要吝惜適當的評價,就能夠產生很好的員工激勵作用。不見得要給員工很多的獎金和福利才能夠產生激勵作用。因為兩者并不成正比。
第二類是自我評價。猶如跳高運動員跳過了自己希望突破的高度,自我感覺特好——自我評價——于是他的臨場表現愈好。自我評價起了激勵作用。
在管理上,管理者與員工共同確定了目標,員工實現此目標后自我評價很好,就能起激勵作用。其他情形下員工所確立的工作期望、追求,實現之后,都起激勵作用。管理者都可以善加利用。
企業的激勵機制起決定性作用
激勵并不是孤立的事件。不要以為管理者一對一地對員工進行了正確的激勵工作,員工就都會受到有效的激勵。就單單是評價本身,也是相互影響的。兩個員工做好了相類似的工作。管理者給甲評價說“不錯!”,給乙評價說:“好極了!”相互比較的結果,給甲的評價“不錯!”就成為相對較“差”的評價而起不了激勵作用。顯然,評價受企業整體狀態的直接影響,激勵在組織系統中就不可能是孤立事件。因此,企業的整體的機制必然對激勵起決定性的作用:對員工的激勵是否有效。因此,存在更重要的問題:建構企業的激勵機制。
比如,在傳統企業中,往往視員工對上司的“忠誠度”遠重要于員工的工作能力和效果。觀念必然體現為現實的行為準則:對上司“忠誠”者頻頻受到重視、嘉獎、晉升;有能力者反受冷落。企業中對人員、工作的評價受此準則的約制,形成一種激勵機制:激勵對上司的“忠誠”行為,抑制有能力和有效果的行為。于是,企業的“激勵機制”所激勵的不是員工的工作熱情,而是結派系搞摩擦的“積極性”,最終形成了人人混日子的可悲狀態。
而現代企業則相反,重員工的工作能力和效果,無視員工對其上司的“忠誠度”和所謂的“群眾反映”(本質上是拉關系結幫派的反映——交相稱贊,以求得逞,正如不肯亂開高價藥以求回扣的醫生“群眾反映很壞”那樣)。重員工的工作能力和效果的觀念一旦真正體現為現實的行為準則:有工作能力和效果者不斷受到重視、嘉獎、晉升。企業中對人員、工作的評價受此準則的約制,形成另一種激勵機制:激勵有能力和有效果的行為,抑制對上司“忠誠”,拉幫結派混日子的行為。正氣上揚,員工實干而有成效的局面就能形成。
【員工激勵與企業激勵機制】相關文章:
論企業員工激勵機制03-08
企業員工激勵機制全套方案(精選10篇)03-30
員工激勵機制的作用03-07
華為的員工激勵機制02-29
員工激勵機制模式03-07
企業員工激勵機制論文兩篇05-03
員工激勵機制研究04-29
員工激勵機制的意義05-17
員工激勵機制的措施03-07